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 30-40

30-4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19世纪贵族婚姻 这恋爱一定要谈吗 要高考了,机甲到底怎么开啊 人鱼研究所 顶级新婚[先婚后爱] 他们都说战死元帅暗恋我 [综武侠]黑店日常经营中 拔份 吉祥如意 病弱美人被迫反派[快穿]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30-40(第1/19页)

第三十一章

【好了, 至此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农作物们已经说的差不多。

接下来咱们一起看看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前后的变化。】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大汉还没打败匈奴, 等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已经大败匈奴, 这也是汉朝丝绸之路如此兴盛的原因。

因为若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在背后做支撑, 你有好东西,却没保护的实力, 别人只会强行掠夺, 而不是老老实实和你做交易。

所以丝绸之路, 不仅是汉朝经济的兴盛,背后也折射出汉朝强大的军事力量。】

“为朕大败匈奴的,一定是仲卿和去病!”刘彻十分肯定。

汉武朝其他臣子听了别提多酸, 未来的事,陛下怎么那么肯定。

【除了张骞这位实践者,汉武帝刘彻这位决策者也非常高瞻远瞩。

之前不是说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的重要转折点吗, 因为当时汉朝对匈奴示弱太久,以至于汉武帝想对匈奴反击时, 朝中有不少阻拦的臣子。

那些臣子未必存心唱衰自家朝堂, 而是长久以来的实力压制,让他们心里面对匈奴自信不起来。】

【大家试想一下, 如果当时的汉武帝刘彻被这样的态度所影响,明明有反击匈奴的实力, 而不去反击,那么未来, 还会有辉煌大汉, 和咱们后世以“汉”为民族的汉族吗?

可能会有人觉得我们言过其词, 关于这点,咱们可以来一个反面教材,宋朝做一下对比。】

宋朝诸人:“……”

“为什么要拿宋朝和汉朝比,而且还是反面?”宋朝开国帝王赵匡胤不明白。

赵光义时期,宋朝还没积弱到一定程度,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倒是刘娥,心头一动,“后世该不会是想说先帝吧?”

想起先帝的做派,刘娥沉默。

大部分北宋王朝,和所有的南宋王朝,此时全都深深低下头去。

他们觉得丢脸,乃至羞愤,“为什么要拿宋朝和汉朝比啊,这不是存心让我们宋朝丢人吗!”

【很多人会把两个相邻的朝代一起提及,比如秦汉、汉唐、唐宋、宋元、元明、明清这样,但很少会有人拿汉朝和宋朝做对比。

虽然双方的比试结果没有悬念。】

“后世人说话怎么那么毒。”宋朝后世的人们破防。

宋朝前期的人迟疑,“我们宋朝没那么弱吧,还是说跟宋朝比,败的是汉朝?”

听朝臣们这么离谱的猜测,赵匡胤沉默,就算他觉得自己厉害,也不觉得自己能跟汉武帝比。

汉武帝和秦始皇两人历史名声都不好,但功绩确实大。

【汉朝给后世的印象是强大,宋朝给后世的印象是弱、怂、送,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就像先前说的,汉朝初期,不管执政者们是何性格,他们都对匈奴妥协,汉朝是弱过的。

而宋朝呢,开国太。祖是武将,结束自唐末的一系列纷争,你能说宋太。祖赵匡胤弱吗?】

汉朝初期执政者们沉默,好在后世子孙争气,要不然他们可以想象自己在历史上的。名声。

“弱、怂、送?这真是朕的大宋?”赵匡胤不敢相信,确定不是跟他宋朝同名的“宋”?

可再不想相信,赵匡胤也不得不承认,后世的宋朝,就是他建立的大宋。

【至于汉朝和宋朝为什么给后世不同的刻板印象,就源于他们继任者不同的选择。

就像汉武帝刘彻面对强势匈奴,面临妥协和反击两个选择。

宋朝也有君王面临不同抉择,然后对方走出了一条新的路。】

“新的路?”赵匡胤不理解。

宋朝前面的朝代也不理解后世话的意思。

只有宋朝中、后期,及后面朝代的当权者们,一下反应过来姜叶和江雪说的是什么。

“是宋真宗的澶渊之盟吧,他在‘打输送钱’、‘打赢要钱’之间,选择了‘打赢送钱’,这谁知道,不得说声‘人才’啊。”朱元璋感叹道。

【面对匈奴,已经积蓄实力的汉朝在汉武帝刘彻的领导,卫青和霍去病的勇猛冲锋下,选择了和匈奴力战,最后打出“强汉”风采。

而宋朝宋真宗赵恒,在宋朝国力尚可,打赢辽国的情况下,选择给辽国送钱和谈,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虽然缓和了辽宋之间的战争,带来一时的和平,却也带走宋朝的脊梁骨,从此再遇事,宋朝都会拿钱和人妥协,就这样,宋朝一步步积弱,以至于多次滑落深不见底的深渊。】①

诸朝古人不禁掏耳朵,“是咱们听错了吗?那个宋真宗在打赢的情况下,给手下败将送钱?”

原谅他们无法理解,他们就算不会打仗,也知道这样会亏。

“可恶,当初和朕签订‘渭水之盟’的人是宋真宗多好,这样就算朕输了,还能得钱。”李世民嘴上说笑,实则眸光冰冷。

当初渭水之盟他被迫送出多少金银珠宝,还有多少大唐子民被异族杀害和掳走。

就像他说的,要是他输了,敌人还给他送钱,渭水之盟绝不会成为他一生的耻辱。②

“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再也站不起来。”李世民以过来人身份叹道。

他也有过失利和妥协的时候,可那是在他落下风的时候。

而宋朝,当时占的可是上风。

看后世意思,宋朝是一时妥协,就一直妥协了?

“宋真宗赵恒,打赢辽国的情况下给辽国送钱,澶渊之盟?”赵匡胤满头问号。

这些字他都认识,可是连起来怎么就理解不了呢?

“首先,朕没有一个叫赵恒的儿子,总不可能是儿子们未来改名了。”

“还有都打赢辽国了,不该是辽国给宋朝送钱吗?”赵匡胤不明白。

赵恒名字是在成为太。子之后改的,那时赵匡胤早没了,自然不知道赵恒并不是自己儿子,而是侄子。

但赵光义知道赵恒是自己儿子啊,他二话不说就给赵恒一个大嘴巴子。

“在打赢的情况下给人送钱,朕都没你这么窝囊!”

“那是,您连咱们自己士兵的俸禄都不发,更何况敌国。”赵恒忍不住嘀咕道。③

好在赵光义没听到,要不然会再给他一巴掌。

“父皇,您没听后世说,澶渊之盟为宋辽带来了和平吗。”

至于“一时”这个词,被赵恒自然而然忽略掉。

“就宋真宗这么拉胯的人,也配和汉武帝比?”刘彻不满。

在他看来,和拉胯人一比,衬的他好像也变拉胯。

总之,刘彻对宋真宗赵恒这个对手,十分看不顺眼。

“打赢还给敌人送钱,宋真宗如何配和我们陛下比!”卫青和霍去病也为刘彻报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30-40(第2/19页)

好巧不巧,他们的话直接上了天幕。

那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像巴掌隔空扇在宋真宗赵恒脸上一样。

宋朝,刘娥忍不住掩面,“得亏先帝没了,要不然看到这评论,怎么受得了。”

至于其他时空还活着的先帝,刘娥为赵恒默哀。

宋真宗赵恒还活着的位面,看到卫青和霍去病对自己的评价,脸上红白青紫不停变幻。

至于他的臣子们,则深深低下头去,不敢直视帝王脸色。

【咳,其实宋真宗赵恒和汉武帝刘彻之间的联系不止咱们的举例,他们之间还有其他联系。

比如泰山封禅,汉武帝刘彻后来泰山封禅,宋真宗赵恒签订澶渊之盟后,也想办法去了泰山封禅。】

【而从古至今泰山封禅的帝王一共六位,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最后一个就是宋真宗赵恒。

自宋真宗赵恒之后,其他有大功绩者,再也没泰山封禅。】

姜叶和江雪话说的委婉,却足够让人沉默。

尤其是泰山封禅的几位帝王。

嬴政、刘彻、刘秀、李治、李隆基:“……”

救命,他们中间混进一个滥竽充数的!

泰山都因对方而蒙尘。

只有宋真宗赵恒不服,“就不能是后世那些帝王没有本事吗?”

他才不承认后世再没帝王泰山封禅,是自己的原因。

“宋真宗到底是谁?!”赵匡胤气的头晕,只觉得丢脸至极。

救命,怎么会有人拿着澶渊之盟这样的“功绩”去泰山封禅?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就不用说了,有几个帝王功绩能比得上他们。

汉光武帝刘秀重整大汉山河、唐高宗李治让大唐疆域更上层楼,就是李隆基,弄出安史之乱前,也是数得上的明君。

“宋真宗赵恒是赵匡胤的儿子还是孙子?”想到什么,赵匡胤略微冷静下来。

万一赵恒不是自己儿子,而是自己孙子呢?

看自己父皇看他们兄弟的神色不善,赵匡胤的儿子们瑟瑟发抖,生怕自己或者儿子是那宋真宗赵恒,要是真的,他们绝对逃不过一顿打。

在这之前,赵匡胤虽然也想评论得到宋朝更多消息,却都没有这一次来的渴望。

赵匡胤决定从源头上,堵死那个宋真宗赵恒上位的可能。

因为坚持不懈,赵匡胤的问题还真变成评论,内容是:“赵恒是赵匡胤的儿子还是孙子?”

看似平静的文字下。面,是赵匡胤起伏不定的心绪,和眼看爆发的愤怒。

姜叶和江雪看到这条评论。

【宋真宗赵恒原名赵德昌。

不了解宋朝帝王继位情况的人,可能以为宋真宗赵恒是宋朝开国太。祖赵匡胤的血脉。

实际上宋真宗赵恒并非赵匡胤血脉,而是赵匡胤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的血脉。】

“宋朝是弟继兄位?”宋朝前的朝代疑惑。

难道宋太。祖赵匡胤把皇位传给自己弟弟,而不是自己儿子?

“也有可能宋太宗皇位,是从兄长手中夺来的,要是这样,那宋太宗本事可不小。”李世民猜测。

要知道他兄长,当初只是太。子,要是兄长成了帝王,他夺位会更费劲。

“糟糕,大哥那边,我必不能善了,都是你这糟心孩子,害得我暴。露在你大伯跟前!”赵光义埋怨儿子赵恒。

“父皇,只要天幕还在,大伯知道未来只是迟早的事。”赵恒才不背锅。

这点赵光义自然明白,可就算知道躲不过,他也希望这个到来能慢一点。

“赵恒是赵德昌,朕的侄子?!”

“宋太宗是朕弟弟赵光义,而不是儿子。”赵匡胤突然得知真。相,别提多震惊。

“也就是说,大宋以后的帝王,都是赵光义的血脉。”这个“事实”让赵匡胤怎么高兴的起来。

“来人,让赵光义给朕滚进宫来!”赵匡胤生气,他自己性格自己还是了解的,那就是他绝不可能传位给弟弟。

“香孩儿,你……”郭荣本想说什么,最后只是拍了拍赵匡胤肩膀。

谁能想到摘了他桃子的赵匡胤,后来也被自己弟弟摘了桃子。

至于赵匡胤,已经承受不住晕过去。

要是未来宋朝能在他血脉手中,他就算死在郭荣手里也值了,可谁能想到,他辛苦一场,成全的却是自己弟弟。

【汉武帝刘彻对汉朝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可惜就算刘彻,晚年也没继续保持清醒。】

“朕晚年没有保持清醒?”刘彻正高兴,听到这话,忍不住正色。

【咱们之前提到过的海昏侯刘贺,他父亲是汉武帝第五子,他自己也当过皇帝,这事和汉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祸”有间接关系。】

“朕之五子,不是据儿。”刘彻抿唇。

为什么他五子的儿子未来成了帝王,他的太。子刘据呢?

据儿未来会出事,刘彻本能抵触这个猜测。

可冕服里,他的手却攥成拳,并微微颤抖。

“巫蛊之祸。”后宫,卫子夫大惊。

未来到底发生什么事?

霍去病本想开口询问天幕,却被舅舅卫青快速捂住嘴。

“去病,不要掺和,这事咱们不能掺和,只能陛下来。”卫青低声对外甥道,神色凝重。

就像他说的,无论是他和去病,还是姐姐和太。子,此时都不能出言,只能他们陛下来。

“朕想知道巫蛊之祸的前因后果。”好似只过去一瞬,又好像过去很长时间,刘彻呢喃出声。

他的话并没有变成评论,可就算他不评论,姜叶和江雪也会为大家解惑。

【所谓“巫蛊之祸”就是汉武帝刘彻的宠臣江充等人构陷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用巫蛊对刘彻不利,刘彻相信,处死和卫子夫的女儿们,卫子夫和刘据也被逼至绝境,反抗失败后自缢身亡。

总的来说,巫蛊之祸让刘彻杀死了皇后后妃,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媳,还有许多宫人、朝臣和百姓,牵扯甚广,以至于汉武帝临终前,只能让不到十岁的幼子刘弗陵继位。】④

“噗!”姜叶念出的一大串名单让刘彻眼晕。

当然,那么多人里,他只在乎寥寥几个。

“仲卿呢,去病呢,那时候为什么不拦着朕!”刘彻精神恍惚的怒吼,吓得身边宫人们瑟瑟发抖。

后宫,卫子夫抱着年幼的儿女们泪流满面。

“只怕那时你们舅舅和表哥已经没了。”卫子夫不仅哭儿女们,还哭自己弟弟和外甥。

“舅舅,怎么会这样。”霍去病睁大眼睛,对糟糕未来极为震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30-40(第3/19页)

“去病,不要忘记咱们卫家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卫青神色悲痛,却语气坚定道。

所以,千万不要对陛下。流露。出一丝怨恨。

“舅舅,我知道,所以这次咱们一定不能再让姨母和太。子、公主们出事。”霍去病深呼吸,调整状态道。

“卫青和霍去病呢!”刘彻撕心裂肺的吼道,以至于嗓音都沙哑。

终于,他的话变成评论。

【巫蛊之祸发生的时候,卫青和霍去病均已离世,其中霍去病只活了二十四岁,算英年早逝。

卫青活了四十多岁近五十岁,寿命不算短,可还是无法跟活了七十岁的汉武帝刘彻比。】

“原来朕活了七十岁,那时仲卿和去病都没了。”刘彻再没办法欺骗自己,那就是卫青和霍去病都走在自己前面。

“去病,你要想保护姨母和表弟、表妹们,得一直活着才能行。”卫青没想到霍去病寿命居然那么短,短到皇后、太。子、公主们还没危机,他先出事。

“舅舅放心,我一定保重身体。”霍去病精神恍惚,想起自己刚才说的“大话”,只觉得脸红。

【刘弗陵长大后驾崩,由于膝下无子,当时还是昌邑王的刘贺被选为新帝,虽然不久就被废除,但也算巫蛊之祸间接受益者。】

“我已经被废了,不关心这个,你倒是说说我的墓怎么被扒的啊!”已经被废的刘贺发出呐喊。

巫蛊之祸和称帝对他来说已经是过去式,完全没有他的身后事重要。

“刘贺之后,大汉下任江山帝王是谁?”刘弗陵抿唇,十分关心。

既然刘贺不行,那谁行?

“有意思的是,大汉皇位最后又回到卫子夫后人手中。”

屏幕上多出这样一条评论,是汉朝之后许多人的共同感慨。

【是的,刘贺被废之后,大汉江山又回到卫子夫的血脉,也就是刘据的孙子,刘询/刘病已手中。

汉宣帝刘询也是西汉最后一个拥有庙号的帝王,整个西汉,拥有庙号的帝王只有四个。】⑤

“刘病已吗。”刘弗陵呢喃。

如果他没驾崩,皇位自然不可能拱手相让,可他要是躲不过生死大劫,那刘病已将会是个优秀继任者。

“还有父皇所在时空,大哥刘据要是没死的话,朕母妃应该也不会出事吧。”刘弗陵想起被自己父皇赐死的母妃,希冀道。

要是另一个自己成为不了帝王,他希望自己母亲也能活下来。

“也不知武帝得知朕,会如何感想。”汉宣帝刘病已轻嗤,对汉武帝刘彻情绪复杂。

刘彻得知未来皇位又回到刘据血脉手中,悲痛中夹杂着一丝庆幸。

他无法想象要是没有汉宣帝刘询,他今后该如何面对妻儿爱将们,又或者刘据、卫青他们,会不会对他心生怨恨。

“已经说完刘询陛下,总该轮到我的海昏侯墓了吧!”刘贺坚持不懈的评论。

终于,他的努力得到回报。

【关于海昏侯墓,起初是私人盗墓,后来盗墓贼们被抓获,而海昏侯墓,因为地震造成墓室坍塌,海水涌入等原因,我们才保护性挖掘。

现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文物,都被我们好好保存并展览,以便让更多人了解西汉文化。】⑥

“算了,我也说不上棺材是埋在水里好,还是被挖出来好,陪葬品没被盗墓贼破坏,算不幸中的万幸吧,不像我爷爷武帝,驾崩才没几年,陪葬品就出现在市面上,比我倒霉多了。”⑦

刘贺忍不住感叹,觉得自己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结果好巧不巧,他的话变成评论。

刘贺震惊睁大眼睛,连忙捂住嘴,不停摇头,以示那不是自己本意,他真不是故意说爷爷坏话的!

“那个刘贺,是朕孙子吧,也就是说,朕的陪葬品,驾崩没几年就被盗墓贼盗走。”刘彻心情本来就不好,这下更沉郁。

倒是后宫的卫子夫,心情有些转好。

【汉朝农作物就说到这,接下来我们带大家看明朝的农作物。】

“怎么是明朝,汉朝后面不该是我们唐朝吗?”李世民不解,他都准备好看他大唐的农作物了。

“没有我宋朝,前面不是还说我们宋朝有占城稻吗。”赵匡胤郁闷,然后更加用力揍弟弟。

“一定都是你小子和你小子后代的错,才让咱们宋朝榜上无名!”

被揍的鼻青脸肿的赵光义,“这也能怪我?”

“不怪你怪谁,宋朝可都是你的后代!”赵匡胤说着又是一拳。

浑身剧痛的赵光义决定回家就打儿子赵恒,如果不是这小子及后代,他能受这罪。

“没有元朝,是咱们元朝疆域不够大吗?”元朝不明白问题出在哪。

“前无元朝,最好后面也没清朝,要不然得多膈应。”朱元璋在姜叶和江雪说起元明、明清的时候就想说了。

他真不想让自己的明朝,跟前后异族挨边。

“明朝的农作物,朕想番薯一定榜上有名,还有玉米。”乾隆推测。

他若有所思,“若是按这个标准,明朝农作物完了,也不会介绍清朝。”

因为清朝有的农作物,明朝大都有,没必要重复介绍。

【不同于汉朝农作物,大都集中在张骞和汉武帝时期,明朝农作物们的传入时间,从明初贯穿到明末。】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三十二章

【明初的话, 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郑和。

汉朝有张骞,明朝有郑和。

不同的是张骞走的是陆地, 郑和则是出海,七下西洋。】

【而郑和能七次出海, 离不开永乐大帝朱棣的支持。】

“七下西洋, 海上那么多危险,还去了那么多次。”诸朝知道大海凶险的古人们惊讶。

朱棣听到后世说郑和。

“郑和可是我的人!”

已经登基的朱棣可以自豪说出这句话。

朱元璋还在, 尚且年幼的朱棣刚想高兴, 就收到自己亲爹怒视。

“臭小子, 你以后居然出海了!”朱元璋很生气。

年幼朱棣不服,“可是爹你之前不也下令造船,准备去倭国收白银吗?”

“那怎么能一样, 另一个你之前可不知道海外有白银,你居然违反老。子的规定,那就是不孝!”这才是朱元璋生气的点。

觉得自己驾崩后, 儿子不再听话。

“爹,您没听天幕说, 四弟派郑和下西洋, 是功绩吗。”朱标上前做和事佬。

“所以朕才只是说他两句,而没动手。”朱元璋冷哼。

【关于朱棣让郑和下西洋, 有人说朱棣在派郑和找下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30-40(第4/19页)

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也有人说朱棣在借着找侄子为借口, 出海和其他国家做生意挣钱,毕竟明朝经济很不景气。】①

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和朱标一同看向年幼朱棣。

朱标是意外儿子朱允炆最后是失踪, 而不是直接身死。

朱元璋则是目光灼灼的看着朱棣, “你出海赚到钱了吗?”

要是朱棣赚了很多钱,他也不是不能放这小子一马。

“爹,这是未来我做的,我现在怎么知道答案。”年幼朱棣嘴里发苦。

【郑和七下西洋,收获自然颇丰,不仅诛灭海盗,跟沿海其他国家宣扬大明国威,还带回来许多外来物种,有动物也有植物。

动物的话,有“麒麟”,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长颈鹿。】②

说着姜叶附上明朝的麒麟图,和后世的长颈鹿视频。

朱棣眉眼抽搐,“朕被骗了?!”

“陛下,臣有罪。”郑和赶忙向朱棣请罪。

“这不是卿的错,别说是朕,就是换了其他帝王,也很大可能认为那是麒麟。”

被欺骗朱棣很生气,但是想到换了其他帝王,同样会那么认为,气就顺了。

“后世不说,朕还以为那是真麒麟呢。”其他同样把长颈鹿认错的帝王们心有余悸。

【粮食的话,郑和带来了花生和向日葵等物。

前面说过,花生和向日葵都能榨油,明朝朱棣之后,人们素油的种类变得更加丰富。】③

“原来花生和向日葵被老四后来得了,只要不是清朝带回来的就好。”朱元璋眉开眼笑。

“花生和向日葵居然得出海寻找。”明朝之前的帝王们叹息。

也不是说他们做不到,就是做起来比较麻烦。

【除了花生和向日葵,郑和还带回其他许多农作物,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如果说郑和下西洋,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错过美洲大陆。】

“美洲大陆?让后世都遗憾的错过。”嬴政、刘彻等帝王眼眸微眯。

从地名上,他们就能得知那是未知疆域,

【郑和下西洋后不到百年的时候,西方那边的航海家哥伦布,意外发现了美洲大陆。

美洲大陆有不少我们现在熟悉的高产农作物,比如玉米,我们现在三大主粮中的最后一位。】④

“后世三大主粮之一是外来农作物,它到底有什么优势,能对中原本土农作物反客为主、后来居上?”诸朝突然对玉米很感兴趣。

【但可惜,尽管我们亚洲离美洲更近,且开始航海时代比西方早了快百年,我们依旧和美洲错过。

直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西方后对美洲原住民大屠杀、贩卖和殖民,让美洲原住民们近乎灭绝的同时,把他们培育出来的玉米等农作物占为己有。】⑤

【还有就是,哥伦布是意外发现的美洲,人家本来目标是咱们亚洲,可以想象,他要是直接发现咱们亚洲,要是咱们亚洲再正好虚弱,咱们亚洲很有可能步美洲原住民们的后尘。

而美洲和亚洲的人也不是毫无联系,现已证实美洲原住民的先祖,有部分来自亚洲。】

“屠杀、贩卖、殖民、灭绝?!”诸朝古人震惊的睁大眼睛,加上彼此遥远的血缘,很容易感同身受。

“对方最初目标居然是咱们。”朱棣愤怒,尽管他并不是仁君,可身为帝王,他无法忍受其他人对他江山觊觎。

“郑和,这次你下西洋,不仅要找到美洲,还得把西方也摸索清楚。”朱棣倒要看看,是谁在觊觎华夏。

“是,陛下。”郑和听令。

随后郑和抬头看向天幕,知道自己能做的,比原先更多。

“距离郑和下西洋不到百年!”

朱棣之后的明朝帝王们赶紧算时间,并同时做好备战准备,毕竟万一那谁真找到华夏,他们绝不能坐以待毙。

也得亏这是明朝时期,除了个别帝王拉胯,大部分帝王还算有担当,要是换了宋朝,已经可以洗洗睡了。

【由于郑和这一错过,本可能明朝初期就传入华夏的玉米等农作物经过西方转手,直到明朝中后期,才传入华夏。

那时是明朝嘉靖朱厚熜时期,也是咱们先前说的宫女刺杀案的当事皇帝。】

“够了,后面那句话其实可以不用说!”嘉靖帝朱厚熜忍不住大声怒吼。

任谁一再提起被刺杀的事,也冷静不了。

尽管这个朱厚熜没来得及经历过宫女们的刺杀,可是过后他越想越后怕,而他把所有宫女们全都杀了也不现实,索性就把能放出宫的宫女们全都放出宫,身边也全用太监伺候。

不仅如此,为了更保险,他连妃子们都不碰了。

本以为那事就算过去了,结果天幕还提,还提!

“堂弟朱厚熜时期有的玉米,那不是离我也不远吗。”还活着的朱厚照若有所思。

年幼朱厚照还没当上帝王,没考虑那么多,听完直笑话堂弟朱厚熜。

“好笑吗?”朱佑樘摸着儿子头顶正色问道。

见父皇这么问,年幼朱厚照收敛笑容,低头道:“不好笑。”

“我现在笑话堂弟,以后别人同样笑话我。”

因为本该属于他的皇位,最后却归属了自己堂弟,他好像也是一个笑话。

“既然知道不好笑,那就从现在改变。”朱佑樘叹道。

随着天幕出现,他改变许多,先前为了平息民怨,他亲手推了自己一直庇护的皇室宗亲出去,他有预感,他们今后将会改变更多。

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不改变,只要他们能承受不改变的后果。

而朱佑樘清楚知道,他们承受不了那个后果。

【除了玉米,红薯,又名番薯、红苕,在万历年间传入华夏。

而万历皇帝朱翊钧是嘉靖帝朱厚熜的孙子。

同时万历皇帝也是明朝倒数第四位帝王,他死后二十四年,大明亡国。】

“大明亡国!”尽管朱元璋早就知道大明亡国的消息,可不代表他心理上就接受。

不听见还好,听一次难受一次。

“我是大明倒数第四的帝王,我驾崩后二十四载大明就没了。”万历皇帝朱翊钧惊呆了。

“原来如此,朕是大明倒数第二位帝王。”木匠皇帝朱由校难得停。下手中木活叹息。

“呜呜,朕果然是大明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呜咽。

尽管心里早有预感,可得到证实,朱由检还是受不了。

“但好在朕这里百姓们强烈抗清,也许朕还会是大明的亡国之君,但清朝,绝不可能再入主华夏。”这算是崇祯唯一欣慰的地方。

距离姜叶和江雪上次说清朝暴行已经过去段时间,这一次明末百姓们没有消极对待,而是积极抵抗,目前已经取得不错成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30-40(第5/19页)

当然明朝百姓们也同样不喜欢,哪怕打败清廷,他们也不可能再臣服明朝。

但就算这样,也比崇祯做的最坏打算好。

【马铃薯,又名土豆,有说是万历年间引入,也有说是明末期间引入,不过考虑到万历和明末时间相距不远,大家不用过多纠结这点。】

“不,还是分清楚的好,要不然不知道的还以为朕才是大明的亡国之君呢。”万历皇帝朱翊钧强烈抵触。

【到现在,玉米、红薯、土豆的传入时间已经说完。

在咱们现有的印象里,这三样都是高产农作物,但后来我们查了一下,发现玉米、红薯、土豆三个在古代的产量并没有很夸张,每亩产量大致在一百斤到三百斤之间。】

【而我们现在,玉米、红薯、土豆产量最少千斤打底,红薯、土豆规划得当的话,万斤也不是问题。

除此之外,它们对各种地形适应力很强,玉米抗旱、耐寒;土豆和红薯都耐旱。】⑥

“后世玉米、红薯、土豆产量多少,上万斤,乃公是不是听错了?”刘邦目瞪口呆。

之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几。千斤,就够让人震撼的,结果后世居然还有达到亩产万斤的红薯和土豆。

“这,这,差别也太大了吧。”诸朝古人瞠目结舌。

“为什么后世粮食产量那么高?”有人不禁疑惑。

“前面不是说了吗,后世有化肥啊。”有人还记得后世粮食高产的原因。

“可就算有化肥,万亩产量也太夸张,真是没想到红薯和土豆居然有那么大潜力。”

已经有红薯和土豆的明末、清朝百姓们看着红薯和土豆两眼放光。

明末之前的朝代,诸朝人则下定决心一定要去美洲,把玉米、红薯、土豆都带回来。

这么有潜力的粮食,就算他们现在做不到高产,以后后人也能达到。

“之前天幕不是说美洲和咱们亚洲有血缘关系吗,正好,咱们替美洲远亲报一下快绝种的仇。”诸朝帝王们想到。

先前姜叶和江雪的话,正好可以让他们师出有名。

不仅如此,美洲原住民要是还活着,正好收为国民。

【红薯、土豆产量高,却也不是没缺点,比如红薯,吃多了会胀气,且新鲜的不易储存:土豆长期食用会让人营养失衡、不。良,还有食用发芽的土豆会中。毒等缺点。】

【这也是土豆和红薯为什么产量高,却没成为咱们食用主粮的原因之一。】⑦

“后世粮食多可以挑挑拣拣,咱们没有那么多粮食,土豆和红薯的产量,足够咱们当主食对待了。”诸朝古人们感叹。

至于吃多了营养不。良,他们不吃连活着都是问题,哪还顾得了那么多。

还有土豆发芽有。毒这点,他们认真记住,毕竟这关乎他们的生。命。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三十三章

【除却有芽的土豆不能吃外, 土豆还不能轮种,以及品种不能单一。

比如国外,就因土豆引起过大饥。荒, 最少死了近百万人,被称为“爱尔兰土豆饥。荒”。】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专业渣攻一百年 羁绊之悔不当初 [兽人]强行扑倒 他怀了那个渣攻的包子 一品凰女权倾天下 干爹和那些干儿子 帮你减肥管瘦 重生宅男的末世守则 金屋 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