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2 / 2)
她去了鹅姐家里,先把吉祥支开,说道:“我娘要做栗子饼,好准备明天给我带进颐园给王嬷嬷尝尝,你帮忙剥栗子去。”
吉祥晓得如意的意图,赶紧走了。
如意呵呵笑着,上了炕,往鹅姐怀里一滚,“鹅姨,我跟您说个事。”
鹅姐揉搓着如意的脸,“瞧你这小眼神,准不是什么好事。”
如意问道:“您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啊?”
鹅姐说道:“你下生时,连脐带都是我剪断的,我还不了解你?说吧,你想干吗?”
如意反问道:“鹅姨,先别问我想干吗,我就问问您,想不想将来像来寿家的这样,当个自由自在的老封君?”
第93章 第九十三回:成说客巧舌移心意,得提拔如意升一等
第九十三回:成说客巧舌移心意,得提拔如意升一等
鹅姐拧了一把如意的脸颊,“你为什么不问我想不想当皇帝呢?真是异想天开,你看看你鹅伯伯这样没脾气的老好人,这辈子是混不上当大管家了,我拿什么来寿家的比呢。来寿当管家时精明能干,充军还能战死沙场,老祖宗才放了他们一家。我可没有这样的好丈夫,只能靠自己。”
真是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鹅姐如何得知来寿的真实死因啊,都被来寿家的眼泪给骗了。
如意从鹅姐怀里爬起来,说道:“要当老封君,不用非要走来寿家的老路。鹅姨,您还有个武功高强的好儿子吉祥呢,将来他混出头了,张家不敢不放人,到时候鹅姨母凭子贵,让吉祥给您挣个诰命,鹅姨就是名正言顺的老封君了,比来寿家的还光辉。”
鹅姐听得云里雾里,问道:“什么意思?吉祥这个家伙只会看大门,他去那里给我挣诰命去?”
如意清了清嗓子,编了一个小谎言,“其实三天之前,我去给来寿家的拜年时,发生了一件小风波,路过护国寺庙会的时候,我去看了会戏,结果,三个毛贼盯上了我头上的珊瑚璎珞。吉祥和赵铁柱就追捕贼人,拿回了我的首饰,他们身手了得,被郑家茶楼的郑老板瞧见了,顿时起了惜才之心。”
“这郑老板有个朋友,和宫里的张永张公公很熟,张公公正在为皇帝组建一支亲军,叫做豹子军,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本事通过选拔,就能加入。郑老板就给了吉祥和赵铁柱两张豹子军的名帖,要他们正月十六去东城天师庵草场,参与豹子军选拔。”
如意故意把两件事掐头去尾,编了一个新故事,因为棉花胡同的持械事件绝对不能和鹅姐提一星半点啊,何况,九指和刘指挥,汪千户他们都约定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过。
但,必须找一个借口,接上郑老板举荐吉祥和赵铁柱的结果。
珊瑚璎珞事件就很合适,不容易穿帮。
鹅姐听了,先是惊讶,而后摇头道:“不行不行,你鹅伯伯出海三年,音讯全无,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他参军是不是就得打仗?打仗就会死人,你看来寿不就战死了么?”
“我不能因想要当诰命夫人、当老封君,而让吉祥走这条险路。”
鹅姐的这个反应,都在如意预料之中。
如意说道:“您别着急,听我细细说来。来寿如何能够和吉祥比呢?来寿在边关戍边,鞑靼对边关多有滋扰,时不时过去抢东西,来寿是直面敌军的。但是吉祥不一样,豹子营设在何处?”
如意用手指沾了沾茶水,在炕桌上画了一个方框,“在皇宫里头,咱们家的太后娘娘就住在这里,您说安不安全?”
如意在大方框里的西北角画了个小方框,“这地方叫做豹房,是当今皇帝居住和料理政务的地方。”
如意在小方框旁边又画了个小方框,“这个地方就是豹子营,紧挨着豹房。您看,吉祥所在的地方,守卫森严,比我住在颐园还安全,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这个图示虽然简陋,但确实有用,用事实安抚了鹅姐的焦虑。
但鹅姐没有容易被说服,说道:“虽然豹子营远离边关,但万一打仗,也是很危险的。”
如意反问鹅姐:“咱们京城上一次打仗是什么时候?您还记得吗?”
土木堡事变发生时,瓦剌军队曾经兵临城下,在兵部尚书于谦的带领下,大明众志成城,发起了京城保卫战,那时候鹅姐的父母都还没出生呢,鹅姐当然没有京城打仗的记忆。
承平日久,鹅姐也说不清是什么时候,说道:“这个我那里记得,很久很久以前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吉祥如意》 90-100(第6/23页)
“这就是了嘛。”如意说道:“上一次是很久以前,而且是个意外,是皇帝非要贸然亲征嘛,否则也不会败成那样。都说前车之鉴,经历那么惨痛的过去,现在的皇帝怎么可能再去亲征呢?就像鹅姐您,能在同一个地方栽倒嘛?”
鹅姐说道:“我又不是个傻子。”
如意说道:“对呀,皇帝也不是傻子嘛。听说这个皇帝喜欢玩,豹子营在皇帝看来,估摸就像吉祥以前玩的西洋锡兵,放在桌上摆弄,排兵布阵什么的,就是玩嘛。”
“豹子营就是皇帝的西洋锡兵,鹅姨,您经常跟我说,陪着主子们玩,比给主子们干活升的快,对不对?”
鹅姐点头说道:“没错,这古今中外,到那里都是这个理。比如来寿家的,你说她这三年在颐园干了些什么差事?啥都没有,她就是陪着老祖宗玩,让老祖宗开心。正经干活的人,比如王嬷嬷,吭哧吭哧为了颐园做了多少事,你看老祖宗是喜欢来寿家的多一些呢,还是喜欢王嬷嬷?”
如意说道:“当然是陪着玩的来寿家的更得老祖宗欢心,来寿家的虽然没有月钱,但是老祖宗这些年给她多少打赏,比月钱多多了。今年一开年,干脆把她全家都放了出去,一分赎身银子都没要,全家都脱了奴籍,这样的恩典,王嬷嬷可捞不着。”
“所以我说呀,这豹子营就好比来寿家的,不用去边关打仗,陪着皇帝玩练兵打仗的游戏,就有机会高升,将来吉祥得了圣眷,当了官,就不会再是奴籍了,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将来三少爷成了亲,抚养少爷成年是大功劳啊,必定放您出去荣养,到时吉祥再为您请封诰命,您不就是老封君了?”
“退一万步讲,如果吉祥在豹子营表现平平,不得圣眷,当不了官,那也毕竟是天子亲兵。咱们张家就是皇帝的舅舅家,张家的人在豹子营里保护皇帝,吉祥也能入侯爷的青眼,将来即使退伍不当亲兵了,侯爷也能在府里给吉祥安排体面的差事,怎么都比看大门强。”
“更难得的是,吉祥愿意加入豹子营。以前您要他跟着曹鼎做生意,他不愿意,牛不喝水强按头,何必呢,如今他好容易遇见了丁口(注:丁口拼在一起就是可,拆字的用法流行明代市井)心的事,我们自是要支持他闯出个名堂来。”
如意一席话成功打消了鹅姐的顾虑,无论吉祥加入豹子营能不能飞黄腾达,都比在颐园原地踏步看大门强。
鹅姐说道:“你这孩子年纪虽小,却有一番不凡的见识。如此说来,吉祥加入豹子营,陪着皇帝玩耍,是个出人头地的好机会。”
如意说道:“那是自然,比看大门强多了。正月十六那天吉祥要请假去天师庵参加选拔,请假的借口我都替他想好了,刚好那天曹鼎夫妻要回通州张家湾的宝源店,您派他和赵铁柱送他们夫妻一程,我给他们批假,王嬷嬷也会同意的,毕竟她刚刚替魏紫和夏收夫妻搭上了曹鼎的关系。”
这就是打通东西两府关系的好处了,干什么都方便,不用束手束脚。
鹅姐终于点头,说道:“行,可是,这事吉祥怎么不亲自跟我讲?难道我在他眼里就是如此短视、不讲道理吗?”
如意赶紧说道:“怎么可能,这是我出的主意,吉祥和您的脾气太像了,有些着急,估摸话没说完就吵吵起来了,伤了母子感情多不好。不如我充当你们母子之间的传话人,把这个复杂的事情慢慢的说清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其实不瞒您说,这事我想过要不要先斩后奏,等吉祥通过了选拔再告诉您,反正那时候木已成舟,您不答应也得答应。但是我觉得还是不要这样做,都是一家人,有什么说不通的呢?说开了,家人之间就没有心结,才能真正的和睦相处。”
鹅姐听了,很是感动,一把搂过如意,“我的儿,还是你懂我的心。我整天在二门里头忙,围着三少爷饮食起居转,和吉祥未免生疏了些,多亏了你,让我们母子间隔阂才不那么深。”
鹅姐还把吉祥叫进来了,“你的事,如意都已经跟我讲明白了,我同意你去参选,这是好事。”
“太好了!”心里一颗石头落地,吉祥兴奋的蹦起来,“那我跟如意娘也说一说,让她也高兴高兴。”
如意娘没有白把吉祥养这么大,吉祥有什么好事都想着她。
“回来。”鹅姐说道:“等你选中了再告诉如意娘。免得她这两天替你悬心。”
说的也是,吉祥按捺住激动,跑去继续帮如意娘做栗子饼。
是夜,如意泡了脚,就钻进了娘的被子里,美其名曰“给娘暖一暖被窝”,其实就打算今晚就赖在娘的被子不肯走,像小时候贴着娘睡,大被同眠。
过了今晚,下一次再回家跟着娘睡估摸就要等到明年过年了!
如意娘一眼就瞧出如意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没有戳破她。
夜里,母女挨在一起睡,都没有睡着,静静的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搅动春雪的声音。
夜深之后,如意娘说道:“睡吧,你永远都是娘的大宝贝,别说十五岁,就是五十岁,你还想跟娘睡一个被窝,娘也愿意的。”
听到这话,如意满意的陷入了梦乡。
次日一清早,众人就起床了,鹅姐和如意娘把如意的行李放在马车上,九指则提着胭脂的行李,也放在车上。
如意和胭脂一步三回头的上了车,吉祥挥动马鞭,长辈们依然是目送着马车使出了四泉巷,才回去干各自的事情。
一年又一年,新的一年又开始忙碌了。
同样的,正月十五这天,元宵节,武安侯府按照惯例先去侯府祠堂祭祖。
百年侯府,传承了好几辈的人,祠堂里的牌位、大影(注:全身像)等等,摆的挂的,满满当当。
年迈的武安侯带着庞大的郑家族人跪拜祖宗,祠堂站满了,好多人站在祠堂外头跪拜呢。
繁琐的仪式才刚刚开始,管家慌忙跑来说道:“宫里的张永张公公来了,还带着圣旨。”
大雪的天,武安侯惊出一声冷汗来!忙道:“快!开正门!铺红毯!设香案!接圣旨!”
毕竟是百年侯府,底蕴尚在,虽然心中惶恐,不知是吉是凶,但是依然布置的井井有条。
张永张公公是个强壮的宦官,河北保定人——这个地方专出太监,男子阉割之后,身体会比寻常男人更加健壮,张永武功了得,威武雄壮,懂得军事,擅长练兵,排兵布阵,执掌御马监,还是京城各个精锐军队,例如神机营、十二团营等等军队的监军,是专门管着军事的皇帝心腹宦官。
这正是武安侯惶恐不安之处——以张永的地位,多在京城内外各处监督军队,负责京城防卫,他很少去担当传圣旨的任务,今天突然带着圣旨到武安侯府,这是要做什么?
张永宣读的圣旨内容很简单,就是皇帝赐给了侯府一些祭品,用来祭祀之用。
武安侯带着族人跪拜接旨,将祭品供奉到祠堂里了。
武安侯平日不与宦官们结交,不过圣旨驾到,按照礼仪,武安侯请张永去正堂喝茶。
张永屏退了一众充当陪客的侯府族人,就连武安侯世子郑纲也不例外,只留下武安侯说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吉祥如意》 90-100(第7/23页)
也就一盏茶的时间,张永就匆匆告别了,武安侯将张永一直送到大门口。
郑纲不解,问武安侯,“父亲,张公公跟您说了些什么?”
历经沧桑巨变,武安侯早就养成了谨小慎微的习惯,当着众族人的面,武安侯说道:“哦,就是说了说咱们历代武安侯都为大明立过赫赫功劳,皇上特赐给了祭品,告慰郑家的列祖列宗。”
然后,武安侯带着郑纲去了书房,递给他一张印着豹子的名帖,“把名字填上,明天正月十六,你就去天师庵草场参加豹子营的选拔吧。”
郑纲都听懵了,“父亲,您不是说要独善其身,不要与宦官相交吗?”
武安侯说道:“豹子营是皇帝的亲军,不是张公公的,你去豹子营,不算是与宦官结交。再说皇帝秘密下了口谕要你去,你能不去?这事你别告诉别人,就说是你想去豹子营试一试。”
郑纲更糊涂了,“父亲,皇上是怎么知道我的?”
武安侯也迷惑啊,说道:“我也不知道,等你到了豹子营,有机会面了圣,估摸就明白了。记住,任何时候,以效忠皇上为先,其他的都是权宜之计,你要小心谨慎,咱们这样的人家,不图什么建功立业,只要不欺君忤逆,就能长长久久,与大明同存。”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如意一行人到了颐园,吉祥继续看大门、如意回到承恩阁、胭脂去了梅园。
如意把娘亲手做的栗子饼等吃食送给一直值守在承恩阁的蝉妈妈,然后拿着栗子饼和她假期临摹的字,去了紫云轩。
这栗子饼是王嬷嬷亲自造访四泉巷那天说要吃的,如意娘一直没有忘记,如意把饼拿出来,说道:“吃的时候最好在炉子上烤一烤,更加香甜。”
“知道了,交给秋葵收着,等我想吃的时候,要她拿去烤。”王嬷嬷头也不抬的翻看着如意这些日子写的字,拿着一只朱笔,圈出写的好的,“进步很大了,不过,还要勤加练习。”
王嬷嬷放下笔,将一个青瓷瓶里的药水滴进眼睛里,然后闭上眼睛,歪在引枕上,“我的眼睛快要不行了,等撑到大小姐出嫁,我就去做金针拔障之术,从今日起,我升你为一等大丫鬟,帖子我已经送到腊梅那里,这会子她应该已经准了,你这个月的月钱,就按照二两来领。”
有了腊梅这个外甥女当大管家娘子,王嬷嬷提拔如意简直易如反掌。
什么!如意没有料到会升的如此之快,“可是我……我还没有准备好。”
如意本以为最快也要等到大小姐出嫁呢。
“来不及等你准备好。”王嬷嬷说道:“现在升你的职,一来,是为兑现我在鹅姐面前的承诺——侯爷已经让夏收当宝庆店掌柜了,正月十六那天,夏收会跟着曹鼎夫妻,一起去通州张家湾赴任。”
“二来,我的病情不等人,在我治疗之前,得教会你临时代掌紫云轩——倘若我运气不好,被金针刺瞎了,紫云轩就是你的,好好坐稳这个位置,打理颐园各项事务,让老祖宗能够在这里安心颐养天年。”
第94章 第九十四回:升一等有人要作梗,说丑闻狸猫换太子
第九十四回:升一等有人要作梗, 说丑闻狸猫换太子
看到王嬷嬷一副病重“托孤”的样子,如意心里不好过,说道:“嬷嬷一定会康复的, 我年轻,只能临时代管紫云轩, 要长期坐镇, 我怕是压不住,我尽力而为,等着嬷嬷康复归来。”
王嬷嬷笑道:“人活一世,为了什么?为了干一辈子活吗?难道我就不能像来寿家的那样, 在家里舒舒服服当老封君?横竖大小姐出嫁,嫁过去就是国公夫人,我心事已了, 完成了在先侯夫人灵前立下的誓言,借着治眼睛,我或许就急流勇退,不管事了。”
“闲的时候, 我就像来寿家的那样在家享享清福,闷了就进园子里陪老祖宗说说话, 再时不时的倚老卖老, 给你们这些当差干活的提意见、指指点点、没事找事, 反正你们也拿我没有办法。”
如意忙道:“怎么会!嬷嬷不是这样的性格, 嬷嬷最体恤下情了。”
王嬷嬷叹道:“我倒是想像来寿家的这样不体恤下情, 只管自己舒坦、讨老祖宗欢心就行了。但我确实做不到, 我这样的人, 想得多、放不开、活得累, 一辈子操心的命。”
两人正说着话, 腊梅的心腹丫鬟照水来了。
外头下着纷纷扬扬的春雪,照水是披着腊梅的大红猩猩斗篷来的,斗篷上的帽子已经变成白色了。
丫鬟秋葵帮照水脱了斗篷,抖去上面的雪花。
照水说道:“秋葵,你先出去,不用给我倒茶,我说说话就走。”
秋葵退下,王嬷嬷觉察不对劲,“照水,是不是腊梅那边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人家姨妈和外甥女的事情,我就不掺和了吧。于是如意说道:“我去松鹤堂瞧瞧花椒去,十几天没见她了,怪想的。”
照水说道:“如意姑娘别走,这事与你有关。嬷嬷,您今天起的那个升如意姑娘为一等丫鬟的帖子,被周夫人驳回了……”
原来,今天一清早,原本应该在老祖宗的带领下,东西两府,以及其他旁支的张氏族人都要去东府的张家祠堂里祭祀。
但是,老祖宗起床时头晕,下床的时候差点绊倒,幸亏花椒年青体壮、眼疾手快、牢牢扶着老祖宗坐回了床上。
否则,这个年纪若摔一跤,怕是要去阎王殿里走一遭。
老祖宗身体不适,受了惊吓,今天又下着大雪,于是就没有去祠堂,就轮到东府周夫人带着张家众女眷祭祀。
或许是最近周夫人“成功”阻止了盛宠的新姨娘钱帚儿进门,有些自得;或许是今天作为张家的宗妇,带着众妇人祭祀,让周夫人有些飘飘然;或许是周夫人的陪房白杏痛失了宝庆店掌柜的位置,被大少奶奶的陪房夏收抢了去,让周夫人有些窝火。
或许这以上三种原因皆有,平日里,不怎么过问颐园大小事务、都交给腊梅处置的周夫人突然驳回王嬷嬷升如意为一等丫鬟的起帖。
照水说道:“……周夫人说,如意才十五岁,就是过了年算虚岁,也只有十六,咱们张家东西两府,都没有十六岁就升一等丫鬟的先例,基本上要到十八岁。难道为了一个丫鬟开先例不成?这先例今儿你开,明儿我开,个个都随着自个的心意随便乱开,岂不是乱了套了?就把嬷嬷的帖子驳回了。”
说完,照水把原贴还给王嬷嬷,“当时议事厅里坐着好几个得脸的管事媳妇,腊梅姐姐本想和周夫人再理论几句,可是周夫人没有理会,紧接着就一个个不间歇的开始理事了,腊梅姐姐要我把帖子先还给嬷嬷。”
王嬷嬷冷笑道:“呵,这摆明了是冲着我来的,拿着年龄的借口驳回。我当年升如意为二等丫鬟时,如意十二岁,东西两府也没有十二岁就升二等的丫鬟。可是颐园不一样,伺候老祖宗的丫鬟,原本就该比其他房里的丫鬟体面尊贵,多得些意。”
“就是颐园洒扫上的丫鬟婆子,月钱也比东西两府洒扫上的多些钱,还有冬天的炭补,夏天解暑的补贴,东西两府这些做粗活的都是没有的。”
“别说是丫鬟婆子,就是老祖宗跟前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吉祥如意》 90-100(第8/23页)
猫儿狗儿,也比外头的强些。怎么拿东府的规矩,来管我颐园的人?怎么颐园办事,要循东府的旧例不成?”
照水说道:“腊梅姐姐也是这个意思,但周夫人素来颇有些左性,听不得劝谏,腊梅姐姐暂时也没得办法,我要过来报信。”
王嬷嬷说道:“周夫人就是看腊梅年轻,若是个积年的老嬷嬷,她也不敢这样随随便便挺腰子。这办的是些什么事,当儿媳妇的反而管起婆婆院子里的事情来。”
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如意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王嬷嬷已经替她起了帖子,这个时候她不能说“算了”之类的话打退堂鼓,否则,就辜负了王嬷嬷的心意。
这事得争一争,否则大家都没脸。
于是,如意说道:“接下来,得请一个周夫人无法拒绝的人去讲明白这个道理,我是本是西府的人,老子娘也都是西府的,有幸选到了颐园当差,伺候老祖宗颐养天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循旧例的道理我当然懂,我也一直按照旧例办事,可不敢自作轻狂、乱开先例。只是,东府的旧例于情于理,都管不到我头上——西府倒是可能管一管,但我们西府崔夫人从不会过问颐园的事。这各管各的事的道理,得跟周夫人说清楚。”
王嬷嬷问道:“依你看,请谁呢?”
如意说道:“最好的人选当然是来寿家的,来寿家的跟我关系不错,平日里就是喜欢管这种事情,到处逞威风。不过,来寿家的刚刚办完丧事,眼睛都还是肿的,估摸正月里都不会来颐园,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是得着找松鹤堂的芙蓉姑娘帮帮忙。”
松鹤堂里,芙蓉的面子最大。
王嬷嬷追问道:“为什么不是我亲自去给周夫人讲道理?”
如意说道:“周夫人驳回嬷嬷的帖子,估摸和宝庆店的掌柜替换脱不了干系。大少爷房里的夏收替代了周夫人房里的白杏。您亲自去找周夫人,周夫人和嫡长孙房里的矛盾从暗里变成明里,今天是正月十五上元节,这年还没过完呢,张家的族人还齐聚在东府开宴会吃酒,闹起来不好看,老祖宗知道了也不会高兴的。”
豪门大户的,面子最重要,就是恨不得把对方掐死,表面上也得和和气气的,扮演相亲相爱一家人!何况,今天还算是大过年的呢!
王嬷嬷点点头,“事情想得周到,没白调教你,你在紫云轩坐镇,我去松鹤堂找芙蓉姑娘聊聊。”
如意说道:“外头下着大雪,路上滑,还是我去找芙蓉姐姐吧,毕竟是我的事。”
“我亲自去!帖子是我起的,我定要负责到底。”王嬷嬷说道。她一生好强,刚刚才说想学来寿家的享清福,急流勇退,不管事了,这会子被周夫人驳回帖子,立刻把刚才的想头抛到九霄云外去。
大雪给颐园盖了一层白被子,白茫茫的一片,实在晃眼睛。
如意拿出一条黑色眼纱,给王嬷嬷戴上,减轻对她眼睛的刺激,又把秋葵叫来,“你多穿点,扶着嬷嬷慢慢的走。”
如意还要拿一根拐杖给王嬷嬷杵着走路,王嬷嬷坚决摆手不要,“我不要这个东西,一旦用上拐杖,就再也甩不脱了。”
看着王嬷嬷和秋葵的背影,如意心想:王嬷嬷太好强了,确实做不到来寿家的洒脱,唉,真是一人一命。
王嬷嬷刚走,立刻有人陆陆续续来紫云轩办事,最先进来的是管着上夜的潘婆子,潘婆子起了帖子,领用灯油和灯芯。
如意看了帖子上的数目,“今儿领的少。”
潘婆子说道:“大过年的,十里画廊夜夜点灯到天明,今天上元节最后一晚点灯了,领的少。”
如意把帖子的内容登记到了台账上去,现在为了美观,她写的很慢,一笔一划,就像刚刚学会写字似的。不像过去那样走笔如飞,只要看清楚写到是什么就行。
如意一边写,一边说道:“茶炉上有泡好的热茶,是来寿家的送给我的蜜饯金桔甜卤茶,酸酸甜甜,喝了身上暖暖的,劳烦潘婶子自取,秋葵刚刚去松鹤堂有事,不能给婶子倒茶了。”
倒春寒最冷了,潘婆子自己斟茶,先不喝,把茶杯捧在手心里暖手、闻着茶汤里金桔散发出来的清香,跟如意聊家常:
“来寿家的厨子做点心茶卤的手艺真不错。哦,对了,来寿风光大葬,我和拙夫一起去石老娘胡同吊唁,随了礼,吃了流水席的时候,有三道大菜,水晶鹅、锅塌豆腐、鱼腹塞羊肉,我一吃就吃出来了,是如意娘的手艺。”
“我当时就想,如意娘和我是一起进府里的姊妹,这肯定得放赏啊。我当时坐在次位,坐在主位上的是周夫人的奶娘周嬷嬷。这周嬷嬷平时放赏很小气的,银子是不给的,最多就是一把钱。我呢,就想了主意,你娘做的菜一上桌,我就先于主位放赏,给了三钱银子。”
“次位都给了三钱银子,主位不好意思比这个少吧,周嬷嬷把摸铜钱的手缩回去,也跟了三钱银子。”
如意笑道:“三三得九,二九十八,这一桌放赏就是一两八钱银子呢。多谢潘婶子充当鱼饵,抛银引银,我娘多得了些赏钱——这周嬷嬷平日赚的也不少啊,怎么吃个席还抠抠搜搜的?”
四周没别人,这三年和如意早就混熟了,潘婶子端着热茶,坐到了如意身边,边喝边说道:“周夫人的娘家,庆云侯府这几年穷了,却还要硬撑侯府的空架子,周夫人偷偷贴了不少钱给娘家。这周嬷嬷在庆云侯府里也有亲戚,这主人都穷了,当奴的只能更穷,也是不得不贴补。纵使有钱,也得省着点花不是。”
“我跟你说个庆云侯府的新闻,你别告诉别人……”
一听这个,引起如意十分的兴趣,竖着耳朵,“说吧,我若告诉别人,舌头长个疔。”
潘婶子低声和如意八卦庆云侯府的丑事……
这大过年的,东西两个侯府都要和庆云侯府互送年礼,毕竟是都亲戚,无论有什么矛盾,人情来往一直没有断过。
过年更是一年人情来往的重头戏,庆云侯府送给东西两府的礼单里头,都有一架金嵌八仙捧寿桌屏。
东府的库房总管,是周夫人的心腹,把礼单抄录到账本里头,将庆云侯府的年礼收入库。
但是西府的崔夫人治家严格,所有入库的东西,都要对照着礼单细细查验一遍,需库房和管接送礼物的总管都签字画押,方可造册入库。
这一查,就查出问题了。
那架金嵌八仙捧寿桌屏不是金的,是铜鎏金,看上去和金子一样黄灿灿的,其实是铜的。
金和铜鎏金价格天壤之别,礼单上不可能写错。
而且,礼尚外来,送礼是对等的,人家送你金器,你的回礼就必定是另一种金器,或者是同等价值的贵重物件,若是银的,或者是价格明显低于人家送给你的礼物,那就是不懂礼数,人家就不会再和你往来——摆明了踩人家的脸嘛。
人情来往是豪门大户非常大的一笔开支,用来维系关系和面子。若实在送不起,就主动先送便宜的礼物,人家回的礼物价值也相等,互相都不吃亏,勉强也还行——只不过对方如果是个势利眼,免不了背地里嘲讽两句。
或者干脆表明了家里穷,不搞人情来往,你不接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吉祥如意》 90-100(第9/23页)
别人的礼物,也不用送给别人礼物,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也成。
但是,你接受了别人的金器礼物,回礼是铜鎏金,但礼单上依然写着金器——这不明摆着把人家当傻子耍嘛!
原本十五年前,西府和庆云侯府争地,当街持械斗殴打过架,还死过人,是有旧仇在的。
因惊动了先帝,两家不得不做出和好的姿态来,不想事情闹大,否则谁都没有好果子吃。
十五年后,现在庆云侯府又搞出铜鎏金代替纯金这么一出,西府当家主母崔夫人可不是好惹的——人家母亲是永康大长公主。
崔夫人不吃这个暗亏,就直接拿着礼单去找东府周夫人,说,想必是大嫂的娘家过年的时候太忙,把东西送错了,金的成了铜鎏金。
周夫人刚开始还不十分相信崔夫人呢,她就派了懂行的人去东府库房看了同样的金嵌八仙捧寿屏风。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也是铜鎏金!
潘婶子讲到这里时,如意刚刚把台账抄录完毕,忙问道:“最后怎么办?崔夫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收了人家的金器,回礼是铜鎏金,这人情还怎么走。”
潘婆子说道:“谁说不是呢,这也太荒唐了。周夫人在妯娌面前丢了脸,就慌忙给娘家找补,说娘家忙,把礼物送错了,真是对不住,这就回娘家一趟,把礼物再换回来。”
如意忙问道:“换回来了?”
潘婆子笑道:“换什么呀?庆云侯府就是穷了,送不起同等价值的金器,也不晓得管着送礼的得了什么失心疯,居然想出这狸猫换太子的计策,想要蒙混过关,没想到遇到崔夫人这等严瑾治家的人,一下子就戳破了。”
“周夫人为了给娘家争回面子,就要奶娘周嬷嬷拿着银子,去金器店买了两座一模一样的金八仙捧寿桌屏,去调换了那两个铜鎏金的,就说是误会,崔夫人这才罢休。”
如意问潘婆子,“婶子是如何得知的?”
潘婆子说道:“出去买金器这种贵重的物件不得要府里的马车跟着?我老公潘达就是东府管车马的,手底下的车马每天进进出出干了些什么事情,瞒不过他。”
也对。如意唏嘘道:“这下周夫人可贴不少银子吧。幸亏她陪嫁丰厚,贴的起娘家。若是别人,这脸就丢尽了。”
潘婆子说道:“陪嫁再多,也填不起这么大一个窟窿啊。再说周夫人的陪嫁,总要留些给亲生的二少爷和二小姐吧,等二月大小姐出嫁,估摸二少爷二小姐也快议亲了,有这么个拿着陪嫁贴补娘家的亲娘,传出去多不好听,说亲的人家多有不愿意的。”
如意心道:这个周夫人真是五迷三道的,自己一堆漏洞,漏的像个筛子似的,不思如何查漏补缺,还有闲工夫插手颐园的事……得亏二小姐不像她。
如意在帖子上写了准字,给了对牌,潘婆子拿着这些去库房领东西了。
潘婆子刚走,颐园东门看门小厮吉祥来了,拿着个请假的帖子,“明天正月十六,我和赵铁柱要送曹鼎夫妻和夏收他们去通州张家湾。他们都是有钱人,怕路上不太平,见我和铁柱武艺还凑合,就要我们护送。”
这些瞎话都是如意编的,吉祥只需熟记背诵即可,给明天天师庵草场的豹子营选拔找个请假的由头。
如意憋着笑,正儿八经的说道:“按照老规矩,看门请假的要自己找两个顶班的,免得主子们有事情找不到人,你们找是谁?”
吉祥说道:“辛丑他们哥俩这五天休息,他们愿意过来给我和赵铁柱顶一天班。”
辛丑就是打扫管事辛婆子的儿子,如意给辛婆子涨了月钱,辛婆子要辛丑听如意的话,找辛丑替班当然也是如意走走自己的关系。
如意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好吧。”如意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大雪天路不好走,你们小心一些,去去就回,不要在路上逗留,若节外生枝——仔细你的皮。”
【作者有话说】
外戚一旦败家,跌落的速度是真的快
第95章 第九十五回:找关系芙蓉请出山,拣佛豆周氏失大权
第九十五回:找关系芙蓉请出山, 拣佛豆周氏失大权
书接上回,且说如意在紫云轩料理一些常务,秋葵扶着王嬷嬷去了松鹤堂, 请芙蓉姑娘出山。
入了正堂,王嬷嬷嗅了嗅, 没有闻到药味, 就问芙蓉,“不是说老祖宗早起的时候头晕,差点绊倒了吗?怎么没有请大夫吃药?”
芙蓉说道:“一大早就请了太医院的院判大人呢,这院判大人把了脉, 问了些最近的饮食,就说是消渴症的缘故,不用吃药, 需在饮食上多注意。”
“消渴症平日要忌口,不要碰甜腻之物,老祖宗是个克己的人,吃的油水比以前少多了, 就像昨晚,只吃了半根清蒸山药, 再用了几样青菜。院判大人就说, 消渴症的人, 吃的太多或者太少都会头晕。比如早上, 肚里空了很久, 心慌头晕。”
“院判大人说, 以后早上起床之前, 不要起的太猛, 先喝几口温热的蜂蜜水——蜂蜜不能放多, 一点点,有甜滋味就行了,然后再慢慢的起来。”
王嬷嬷也是被病痛长期折磨的人,说道:“这个病真磨人,一会说要忌口不能吃甜食,一会又要喝蜂蜜水的。”
芙蓉说道:“要不怎么都说这是个富贵病呢,若没人伺候,时刻留心入口的东西,这可如何是好呢。”
王嬷嬷问道:“老祖宗这会子在做什么?里头有客人吗?”
芙蓉说道:“本来早上祭祀之后,张家族人们本来要进园子给老祖宗请安的,老祖宗嫌吵,一个都没放进园子,要侯爷招呼这些族人在东府设宴吃酒。”
“现在三小姐在教老祖宗打八段锦,这也是院判大人叮嘱的,饭后多活动,不要立刻就躺着。”
正好芙蓉有空,王嬷嬷就把来意给讲了一遍,“……来寿家的还在石老娘胡同守丧,我就来请你帮忙讲道理。”
芙蓉气笑了,“哎哟,这个周夫人,不是我说她,犯得着为了一个丫鬟的升迁,跑来跟婆婆院子的人打擂台么?又不是她给如意发月钱。眼瞅着二月十八就是大小姐的婚期,她不忙这个,倒和你置气。”
芙蓉身在松鹤堂,其实外头事情瞒不过她——宝庆店易主,成了大少爷房里的囊中之物,王嬷嬷功不可没呀。王嬷嬷给周夫人添堵,周夫人就驳回王嬷嬷的帖子。
王嬷嬷说道:“我本想着,要如意等一等再升,也不是不行。只是周夫人当儿媳妇的插手婆婆院里的事情,一旦开了这个先例,颐园不就乱了套了,这地方到底谁说了算呢?”
“今天丫鬟的升迁她要管,明天她能不能管到颐园的厨房?等下个月大小姐出嫁,梅园只有她生的二小姐住着,她会不会连梅园也一并管了?再往后……松鹤堂事情怕是也要过问的。”
“若是个明白人,例如西府的崔夫人,当儿媳妇的,临时在婆婆院里照看照看,也行。但周夫人是个糊涂人,她的一群陪房、乃至自己娘家都一团糟,理不清楚,咱们颐园可不能被她带累坏了,扰了老祖宗颐养天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