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吉祥如意 > 130-140

130-14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病弱美人被迫反派[快穿] 这个婢子不简单 太子妃只想和离 贵族学院万人迷是社恐 翻垃圾造就人生巅峰[无限] 我在江南开饭馆[综武侠] 魂穿异世欧洲奋斗日常 你打开了猎人RPG [综英美]试论不义联盟的可行性 怪谈宠物情人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吉祥如意》 130-140(第1/22页)

第131章 第一百三十一回:不服气红霞立誓言, 伤离别五戒来开解

第一百三十一回:不服气红霞立誓言, 伤离别五戒来开解

跟聪明人说话,点到为止。

芙蓉把如意送给她的蒙顶甘露拿着,“你小小年纪, 涉世未深,就敢站出来保护红霞, 我也是女儿身,于情于理,我都不该说你鲁莽。我既然收了你的礼,拿人手短, 你若有求, 我不会置之不理,这茶, 我会好好享用的。”

芙蓉明显在示好,跟如意说了宫廷秘闻来示警,又怕如意不信她, 就主动“索要”礼物,让如意放心。芙蓉真是个善解人意、又极通人情世故的大姐姐啊!

如今的局面,只要能够往自己阵营这边拉的, 如意当然乐意, 道了谢,亲自送了芙蓉到了门口。

看着芙蓉的背影, 如意心道:芙蓉姐姐从小丫鬟就开始伺候老祖宗,从七岁到四十三岁,从沧州书香门第, 到京城皇后的娘家, 再陪伴老祖宗进宫,在宫里住了十几年, 又到了颐园,陪伴老祖宗养老。

这些年来,芙蓉姐姐经历过多少惊心动魄的事情呢?芙蓉姐姐决定终身不嫁,是否和她的经历有关?

这一切,都无从得知。芙蓉姐姐嘴巴严的很,在宫廷十几年,见过多少风风雨雨,她也只和如意讲了侯爷调戏宫女与何鼎之死。

芙蓉警告如意少出园子,如意其实也不想去东府,但是每个月二十五号雷打不动的放月钱,颐园一百多人的月钱要发放,如意必须得亲自去东府钱库里领钱啊。

眼瞅着快八月二十五了,如意决定领月钱那天多带几个人,无论做什么,自己绝不落单。

且说梅园那边,胭脂听说红霞昨晚在承恩阁喝多了,就连忙去了承恩阁,此时红霞已经吃了安魂药丸睡着,胭脂就在红霞身边做针线。

快要黄昏时,红霞醒来,入目就是胭脂关切的眼神,“醒了?头还疼不疼?饿了吧,我给你熬了小米粥,专门把上头的米油捞出来,喝着胃就舒服了。”

看着胭脂纯真的眼神,这种眼神,红霞也曾经有过,但以后不会再有了。

面对胭脂和面对如意是不一样的,红霞会对如意倾诉愤怒和委屈,会向如意求救,但她不愿意跟胭脂说这些。

红霞把这些情绪都深深藏起来,虽然自身备受煎熬的灵魂已经是遍体鳞伤了,她依然把自己当成是胭脂的依靠。

红霞起身,一口气喝完了胭脂给的小米油,“不够吃,还饿。”

胭脂给她盛了一碗小米粥,一小碟香油炒过的腌芥菜。

红霞吃了半碗,停了筷子,凑近过去问道:“你知道如意把她娘炸的洋芋头片放在何处吗?”

胭脂说道:“宿醉之后的人要吃的清淡些才好。”

红霞说道:“哎哟,我的好胭脂,菜里没有一滴油啊。”

胭脂说道:“这荠菜是香油炒过的。”

红霞放下碗撒娇,“我现在舌头就像长了苔似的,木木的,麻麻的,吃什么都尝不出味道来,就是想吃点香香脆脆的东西,看能不能把舌头唤醒了。”

“你呀你,我给你拿,不准多吃。”胭脂起身,熟练的打开个一个五斗橱,拿出一个油纸包,里头是如意娘炸的金黄酥脆的洋芋头片。

看着胭脂立在五斗橱前的背影,红霞飞快的用袖子擦干涌出来的眼泪,露出笑容,“我要十片,挑大的、完整的啊,碎的不算。”

如意回到承恩阁,看着红霞和胭脂说说笑笑,仿佛昨晚的一切都没有发生国。

胭脂见如意回来了,看了看天色,连忙起身,“呀,不知不觉都这个时辰了,我得赶紧回梅园喂仙鹤去,这些祖宗们饿了就瞎叫唤,还祸害我的园子——红霞,你今晚回东府吗?你不回的话我吃了饭就来承恩阁找你。”

红霞说道:“你去忙,我明天早上再回去不迟,反正今天已经请了一天假了。”

看着胭脂匆匆下山,红霞跟如意说道:“我的事……不要告诉胭脂。”

如意嗯了一声,“不过,你们全家都要跟着二小姐远嫁南京魏国公府的事情,她很快会知道——你是想让她听别人说,还是亲口跟她讲?”

这又是个难题!红霞舍不得胭脂,但如今自保都难,不舍也要舍。

红霞想了想,说道:“等晚上我跟胭脂说吧——唉,她一定很伤心的,我们曾经发誓当一辈子的朋友。”

如意安慰道:“这不还有我嘛,我和胭脂一起长大。再说将来我们二十五岁,也是要放出去的,来日方长,我们三个未必没有机会重聚。你和胭脂也可以通信啊,从京城到南京,一个月就到了。”

红霞叹道:“二十五岁……还有八年。这八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如意说道:“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吧,现在保住自己要紧——你的事情,芙蓉姐姐已经有所觉察了,她要我以后也小心一些,她应该是站我们这边的。”

红霞说道:“芙蓉姐姐是老祖宗的人,侯爷如此胡作非为,有损张家名声,也寒了下人的心。若是以前,芙蓉姐姐知道,老祖宗就知道了。但现在老祖宗这个样子,芙蓉姐姐八成会隐瞒侯爷欺负我的事情,免得老祖宗气急,又晕过去。所以,侯爷对我犯下的恶行,不会有任何惩罚……”

红霞看着夕阳下漫天的红霞,喃喃道:“我是不会服这个结果的,我童红霞对天发誓!总有一天,我会要这个老色鬼付出代价!”

当时,如意还以为红霞只是愤怒之下说说而已,

但是,二十五年之后,如意才明白,红霞那天的誓言,并非只是说说而已,她真的做到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且说东府侯爷在卧云馆走水之后连夜去了棉花胡同的山东菜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欲求不满的侯爷在钱帚儿这里得到了满足。

这是草包侯爷一贯的做法,出了事,自有人给他擦屁股,就像那年他居然在宫里酒后调戏宫女,差点犯下杀头大罪,后来死的却是太监何鼎,他一根头发都没有掉。

当然,也不能说一点事没有,从此以后,先帝就不再赐宴,对两个小舅子淡淡的,他和弟弟也都收敛了许多——至少不敢在宫里放肆。

如今,不过是想得到了一个丫鬟,还是家生子,侯爷觉得即使红霞告诉了她姨爹来禄,来禄是伺候府里多年,他应该会高高兴兴的劝外甥女识抬举,欢天喜地当姨娘、讨好他这个侯爷才对。

于是,侯爷一边在外室这边享受温柔乡,一边幻想着卧云馆风波平息之后,来禄会乖乖把外甥女红霞送到他的床榻。

但是,这件事并没有如侯爷的心愿,并且,正好相反,红霞一家子都成了张言华的陪房,并且连身契都给了张言华,侯爷想要以红霞家人威胁都做不到了!

侯爷是从三儿子张宗翔这里知道这个消息的。

自从张宗翔被迫替“舅舅”白杏还债、从父亲这里搞到钱之后,张宗翔就和钱帚儿熟悉了,时常来往,府里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告诉钱帚儿,就像钱帚儿的眼线似的。

当然,在说红霞一家当陪房的事情时,张宗翔并不晓得自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吉祥如意》 130-140(第2/22页)

的禽兽父亲垂涎红霞的事情,只是当做普通的家常讲给父亲和父亲的外室姨娘听。

侯爷听了,方知煮熟的鸭子飞了,憋了一肚子火,只是当着儿子和外室的面,不好发作而已,说道:“陪房的事情也太快了吧,都没有跟我商量就定了人选。”

张宗翔心想:父亲您又不在家里,怎么跟您商量?

不过,张宗翔嘴上顺着父亲说道:“就是,父亲还没点头呢。这事就是太快了,据说是颐园的如意姑娘促成的,她跟红霞关系好,估摸是红霞一家看上了魏国公府这个百年勋贵家族,想过去攀高枝吧。”

“江南那地方富庶,魏国公府世世代代都镇守南京,有国公府当靠山,红霞一家赚钱发财都比京城容易。”

一旁钱帚儿听到如意的名字,眉毛动了动,笑道:“一个丫鬟能促成什么呢?再说颐园的丫鬟如何插手东府的事情?八成以讹传讹吧,我瞧着,应该是大管家来禄想要提拔他亲戚,把外甥女红霞塞进陪嫁丫鬟行列里,将来无论京城还是南京,两头都赚,这个来禄也太精明了吧。”

一听这话,张宗翔赶紧见风使舵,说道:“对对对,钱姨娘说的对,应该是来禄做的,不好听人闲话说他要外甥女一家人去攀魏国公府的高枝,就把如意姑娘推出来做幌子,其实是为了自己的私心。”

侯爷冷哼一声,“这个来禄,才当了五年大管家,就想着攀高枝去,殊不知我能把他推向大管家的位置,就能把他摘下来!”

钱帚儿忙过去安抚侯爷,“侯爷不要气坏了身子,为这些鸡零狗碎的事情生气,不值得,我给您唱个曲儿——请三少爷吹箫,吹奏一曲《沉醉东风》吧。”

张宗翔没有生母和忠仆替他捞私房钱,靠着官中份例度日实在过的太紧巴了,自打去年从父亲这里得了一千两银子替白杏还债之后,就开了窍!要发财,还得指望亲爹呀!

于是,张宗翔平日像个哈巴狗似的讨好父亲,得了不少好处,目前有一处宅院,还有一处商铺收租,虽然远不如两个嫡出的哥哥,但手头宽裕了不少啊。

张宗翔吹奏萧管,钱帚儿唱了一首应景的《沉醉东风.重九》:“……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唱到“送酒”二字时,钱帚儿端着一杯酒,送到侯爷唇边,侯爷大悦,就着美人的手喝下。

张宗翔识趣,就拿着萧管退下,还贴心的替父亲和姨娘关好门。

这一天,张家家庙怀恩观的道士五戒来送重阳节的菊花酒和一些符篆等物。

钱帚儿给他一包银子,“你拿去,到了重阳节这日给我父亲做一场法事,我每到节日就忙得很,不得空上坟烧纸。”

五戒收了银子,里头侯爷听说五戒来了,就要五戒进去说话。

不一会,五戒出来了,钱帚儿问:“侯爷跟你说什么呢?神神秘秘的,都不让我听。”

五戒有些尴尬,说道:“侯爷说……他……嗯,晚上总是起夜,要我给他弄点丹药吃试试。”

起夜就是个说法,实则是侯爷老了,在床上力不从心,失了男人的威风,需要借助药物了。

怀恩观的张道长炼制的还阳丹颇有些名气,卖丹药比卖符篆、做法事赚钱多了。

钱帚儿笑道:“原来是这个呀,难怪不让我听见,怕丢了面子。你别弄那些虚头巴脑的养生的东西,吃不死也吃不好,搞点真家伙掺进进去,药性要猛一点,侯爷吃了有效,才会继续找你买。”

五戒听了,耳朵尖都红了,“你——你矜持一点。”

“矜持的人是当不了老板的。”钱帚儿说道:“好吧,那我跟你说件正经事。就是侯爷因红霞一家人成了东府二小姐的陪房,而记恨上了如意。幸亏我为如意说了几句话,把这恨转到了大管家来禄头上。不过,你得提醒如意提防着点,侯爷这个人心胸狭窄。”

五戒说道:“好,我这几天会跟着师傅进颐园送符篆,做一场法事,到时候我就转告给如意。”

钱帚儿问道:“为何要做法事?以前重阳节只是送符篆而已。”

五戒说道:“据说是老祖宗做噩梦,做场法事驱驱邪。地方正好也在承恩阁,如意就住在那里。”

其实就是老祖宗那晚做的张家被抄家、承恩阁米芾的画作被一群朝廷官兵抢走的噩梦。

为此,老祖宗还命沧州老家张家老族长夫妻扩建张家祖坟附近的祭屋、扩充祭田。

之后,老祖宗依然不安、多梦,来寿家的就撺掇着老祖宗,说园子里都是女人,阴气重,做一场法事就好了。

做法事的地点定在承恩阁,一来老祖宗梦到这里的画被抢,二来这里传闻中是石家女眷们自缢的地方,闹鬼。

开坛做法的头两天,五戒陆续把做法需要的东西送过来,什么符纸、朱砂、祭台、幔帐、道袍、各种乐器等等,足足装了五车东西。

除此之外,还要在承恩阁前头的空地上用竹板等扎棚,搭建出一个祭台。

五戒看着工匠们搭棚,如意过来送了些吃食,“看这个隆重的架势,怎么就跟唱戏似的。”

五戒吃着重阳糕,说道:“其实做法和唱戏差不多,又唱又跳的,还有乐器伴奏,时而喷火、时而舞剑,都是演给客人们看嘛,客人们花钱买个安慰。”

五戒把道士当成一门生意,赚了不少银子,在去年年底都投给了杨数当本钱,出海做买卖。

现在四泉巷的小伙伴们都有钱了。

如意说道:“你们喷火的时候小心点,承恩阁是个木楼,山上都是松林,秋天天干物燥,最容易着火。”

“我师父心里有数。”五戒问道:“最近侯爷为难过你吗?钱帚儿说要你小心一点。”

如意说道:“没什么事,估摸侯爷也瞧不上为难我这种小人物——倒是你,离钱帚儿远一点,她这个人不可信。”

五戒嗯了一声,说道:“她有时候也是身不由己,一个姑娘家,没有亲人,不得不依附于侯爷,才能把店开起来。山东菜馆虽然赚钱,但侯爷才是背后的大股东,每年利润的大头都是他拿了去,钱帚儿不过是跟着喝口汤。”

只要说到钱帚儿,如意和五戒就能把天给聊死,只是都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非要争论出个胜负,两人只能搁置争议,各持己见,谁也无法说服谁。

两人相对无言,幸好胭脂听说五戒来了,就从梅园过来跟旧时好友说话,顺便把她亲手给九指和长生做的一套冬衣拿来,托付五戒捎回家。

胭脂的到来缓解了两人的矛盾。

五戒拿起桃木剑,耍了一趟驱邪的剑法给胭脂如意看,还表演了把木剑变成一把火剑,点燃符纸,上蹿下跳,嘴里还念念有词。

如意笑道:“你的剑法和吉祥比起来如何?”

五戒说道:“我这个是花架子,打的好看,驱魔降妖可以,打活人不行——胭脂,你怎么不笑了?心情不好?有谁欺负你了?”

“没有,有如意在,没人欺负我。”胭脂低着头说道:“红霞当了二小姐的陪嫁丫鬟,明年开春就要去南京了,没想到姐妹一场,最后还是各走各的路。故,有些伤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吉祥如意》 130-140(第3/22页)

五戒放下桃木剑,说道:“俗话说得好,千里搭长棚——无不散之宴席。绵延千里的宴席都有散的时候,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以前我还以为我们这些四泉巷的孩子们会一起长大呢,结果,我半路出家当了小道士,和你们分开了。”

“不过呢,你也别太悲伤。都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将来你们未必没有机会再聚,就像我,虽然成了出家人,一年也能和你们见上几次,大家都不在四泉巷了,但彼此互相照应着,这样也挺好,不一定非得身在一处嘛。”

如意也安慰道:“五戒说的有道理。南京虽在千里之外,一封信一个月也能到嘛,便宜的,两个月也能到,纸短情长,路途遥远也无法阻隔。”

五戒和如意你一言我一语,开解胭脂的心。

次日,正是八月二十五,放月钱的日子。

要去东府了,如意如临大敌,带着秋葵、潘婆子、幸婆子、幸丑一众丫鬟婆子小厮都齐全了,去东府领月钱。

第132章 第一百三十二回:枕边风管家背黑锅,借东风巧施苦肉计

第一百三十二回:枕边风管家背黑锅, 借东风巧施苦肉计

自从二小姐张言华搬出园子,回东府执掌中馈之后,梅园的月钱也归紫云轩发放, 故,紫云轩要比以前多支一些银子——但也用不着四个人过来帮忙拿钱吧!

张言华看出了如意的顾虑:就是防着自己那个作孽的亲爹。

张言华跟一旁管账的红霞说道:“把领月钱的帖子对一下账, 准了吧,让如意早点去钱库领钱。”

是的,只休息一天之后,红霞就坚持要回到二小姐张言华身边帮忙理事, 她说道:“我不想在家里装病躲着, 一躲就是半年,没病也要躲出病来。再说如今我们全家都过了明路, 是二小姐的人了,二小姐此时又需要我这个臂膀,我就回议事厅帮她。”

“我不会再害怕了。”红霞天真的目光已经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坚定,“那种人,越是躲, 他就越以为我是可以被掌控的, 我偏不躲!我就要大大方方在二小姐身边办事!我清清白白的一个女孩子,凭什么东躲西藏的!”

见红霞宁可冒险都要帮助自己理家, 张言华很是感动,她也实在缺能干的人手,就答应让红霞回来, 发誓一定将她保护在自己羽翼之下。

红霞拿着如意起的帖子, 噼里啪啦打算盘核对无误,就写了个准字, 再把帖子抄录进台账里头,将帖子和对牌给了如意,“去吧。”

如意去账房、钱库走完领钱的流程,把银子和钱分别交给跟着的四个人拿着,去议事厅还了对牌,回到了紫云轩放月钱。

无事发生,虚惊一场。如意松了一口气,心想难道侯爷真的会因为钱帚儿吹了个枕头风,只需一句话就把恨转到来禄身上去,以为是来禄攀魏国公府高枝的缘故?

好像有可能,众所周知,东府侯爷不太聪明,是个草包侯爷。

但,也不能让来禄替我背这个黑锅吧——会不会影响到腊梅姐姐呢?

于是,如意就找王嬷嬷——来禄的老婆是腊梅,两人毕竟是夫妻,夫妻一体,来禄若被侯爷整治,腊梅也会殃及池鱼嘛。

腊梅是王嬷嬷的外甥女,王嬷嬷可能不理会来禄的前途,但腊梅还是要保护的。

紫云轩,放完各个房头的月钱之后,如意跟王嬷嬷说道:“我这回去东府领月钱,无意中听说一个传闻,据说来禄要总账房把红霞一家身契给了二小姐,让她家成为二小姐的陪房嫁去南京,是为了攀魏国公府的高枝,侯爷为此不高兴呢,觉得来禄不忠。”

谁知,王嬷嬷听了不仅不恼,反而很有兴趣,说道:“果真如此?侯爷既然觉得来禄不忠,就把他换下来嘛,另挑好的当东府大管家。腊梅三十一岁,这个年纪生养孩子本来就费劲,号出喜脉之后,一直在家里养胎,早就不管府里的事情了。”

“来禄五十八,已经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大管家这个位置不好坐,整天应酬,勾心斗角的,顾不上家里。继子来春又下了江南,不晓得何时回来。腊梅在家没人照顾——丫鬟照水没生过孩子,没有经验,遇事就慌,我正发愁呢,这下瞌睡遇到枕头了,既然侯爷不满来禄,那就要来禄主动请辞,告老荣养吧,大家彼此都留些体面。”

如意一听,一下子懵了:怎么回事?我不是这个意思啊!我的意思是王嬷嬷您用老祖宗这边的关系保住来禄的位置,免得侯爷发疯为难大管家。

怎么王嬷嬷比侯爷还着急换掉来禄?

而且,来禄快要第二次当爹了,王嬷嬷那句“含饴弄孙”是啥意思?

搞错辈分啊喂!

到底怎么回事?

变化来的太快,如意这么聪明的人都一下子摸不着头脑,王嬷嬷就戴上眼镜,风风火火的去找来禄商量请辞的事情。

倒是外头潘婆子听到了两人的对话,起了念头,连忙追上王嬷嬷,“您慢点走,我扶着您……”

这时如意回过神来了:潘婆子是为她丈夫潘达盯上了大管家的位置吧……潘婆子的消息向来都很灵敏啊,看来侯爷真的在外头抱怨过来禄攀高枝!想换掉他!

原来钱帚儿一句话真的能够左右侯爷的想法,还真是草包侯爷!

从八月开始到十月都是府里事情的最多的时候,因为田庄每年春秋两季的出息是东府最大的来源,尤其是秋租,直接决定明年东府的日子好不好过。

身为大管家,来禄要盯着手下去各地田庄收租的管事们,无论是粮食还是银钱,都要盯着入库和入账,容不得半点差错,忙得脚不沾地。

好容易喘口气,连茶碗都来不及端上,外头说他姨妈来了。

来禄叹道:“唉,今年没有来春帮我,他下江南去了,我忙的上吊都没空,姨妈来找我作甚?”

王嬷嬷这个姨妈比来禄还小一岁呢,就是辈分高,说道:“我听不少人说侯爷对你不满,埋怨你就晓得攀魏国公府的高枝,真的?”

来禄点点头,一脸的无辜,“周夫人和二小姐点名要红霞一家做陪房,红霞一家也都愿意跟着去南京,这你情我愿的事情,我怎么好意思阻拦?就顺水推舟,把红霞全家身契都给了二小姐。”

“侯爷非要觉得我是故意攀魏国公府的高枝,我也没办法,已经这样了。当管家就是这样,顺了哥情失了婶意,两面都讨好是不可能的。”

其实来禄觉得侯爷怪罪他也好,免得把如意姑娘牵扯进去,再说这也能掩盖真相,保护外甥女红霞的名誉,他还打算将来给红霞说个好婆家呢,这么好的姑娘,可别被这个老东西带累坏了。

王嬷嬷说道:“此乃天赐良机,你借这个缘故干脆请辞吧,老祖宗那边我来说,最好是能够像来寿家的一样,一分赎身银子都不要,把你们全家都放出去。”

“这么快?”别说如意了,就连来禄都有点懵,“在这个收秋租的节骨眼上?来春还在江南给二小姐采买田地房产呢?”

王嬷嬷很是感叹的说道:“其实人在一个位置久了,总觉得这个位置离了你就是不行,就会出错。其实你高看了自己,也小看了接替者。管它什么位置,离了谁都一样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吉祥如意》 130-140(第4/22页)

“就像我去年的时候……一直放心不下,顶着一双快瞎了的眼睛死撑着,金针拨瘴之后休养身子,一直惦记着如意能不能把紫云轩撑起来,总是担心这个那个的,其实瞎操心,那些事别人也能做好。”

“你把收秋租的事情交出去,后来的大管家刚刚上位,是不是刚好有个表现的机会?人家一定会把事情办好的。”

“至于来春,你把事情交给后来的大管家也需要时间,一两个月后来春就带着房契地契回来交差,到时候你们一家三口一起离了府。”

王嬷嬷口才了得,一步步说动了还犹豫不决、舍不得大管家宝座的来禄,“你想想,那个时候,腊梅快要生了吧?肚子的孙辈一出生就是自由的平民,不是家生子,不是奴儿。倘若培养出家学渊源来,三代之后,就可以考科举当官了。”

到了这个年纪,还有什么比后辈的前途更能打动一个老头子呢?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来禄脱籍。

来禄听的双目放光,热血沸腾,拍案而起,说道:“姨妈高瞻远瞩,是我目光短浅了,我不干了!还请姨妈帮我跟老祖宗说一说请辞的事情,我担心直接跟侯爷说,侯爷会为难我。万一把来春单独留下来,腊梅肚子里的孩子还得管我叫爹。”

当初,大管家来福夫妻离开东府,就是把女儿腊梅留在府里当“人质”,被迫嫁给了来禄。

如今来禄要走了,如果侯爷不放心他,八成会把来春留在府里。

王嬷嬷说道:“若不是为了腊梅和肚子里的孩子将来名正言顺,我也懒得管你家的事情。少不得我豁出去这张老脸,去老祖宗那里说情。老祖宗发了话,侯爷是不敢不从的。”

王嬷嬷把腊梅带到颐园,叮嘱外甥女,“把肚子挺起来,这个年纪的老人都喜欢孕妇。”

衰老的人都是渴望新生命。

果然,听说王嬷嬷把腊梅带进园子里给自己请安,原本精神不济、早就不见外客的老祖宗有了兴趣,要腊梅进来,还亲亲热热的拉着她的手,摸着她的肚皮,“哎哟,这肚皮尖尖的,跟夏氏一样,八成也是个男胎。”

大少奶奶夏氏也在怀孕中,月份比腊梅大一两个月。

腊梅笑道:“承蒙老祖宗吉言。”

老祖宗说道:“你快坐着歇一歇,从东府走到松鹤堂,怪远的——王善家的,你也不心疼外甥女,就让她这么走着?等回去的时候,把我的轿子抬出来给她坐。”

“不用。”腊梅说道:“大夫说我怀相稳固,没事就多走走,将来孩子下生的快。如今我已经三十一了,等生孩子的时候就三十二岁,又是头一胎,怕不好生。”

老祖宗掐指一算,“哎哟,确实都这个年龄了,单看容貌身段,还以为你只有二十来岁、年轻力壮的呢。年过三十生孩子确实要小心些。”

“谁说不是呢。”王嬷嬷立刻接上老祖宗的话头,“外甥女这个年岁不好生养,我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来禄整天忙的不着家,现在又——”

王嬷嬷欲言又止,老祖宗听出来了,忙问:“怎么了?来禄出什么事了?”

老祖宗马上想到一个最有可能的问题,就跟腊梅说道:“来禄若是在外头乱来,你不要伤心难过,我来说他!这么个年轻漂亮的美娇娘在家里都不知道珍惜,你还怀着孕呢!”

老祖宗这是被大儿子历年做下来的丑事给气坏了,只要是个男人犯错,就觉得应该是为了女色的缘故。

王嬷嬷忙道:“老祖宗误会了,不是这个意思,来禄没有这个贼心,他一把年纪还能得个孩子就是上天的恩赐,怎么敢对我家腊梅不好。实则是——唉。”

老祖宗说道:“王善家的,你今天怎么了?吞吞吐吐的,都不像你了。”

倒是一旁的芙蓉猜出来了,说道:“老祖宗,您别怪她,主子的嫌了来禄,当奴儿的如何好在背后说主子的不是。”

老祖宗冷了脸,“我看这周氏又好去佛堂拣佛豆了。”

老祖宗以为是大儿媳妇又犯了糊涂。

王嬷嬷看火候差不多了,就忙道:“可不敢冤枉了侯夫人,实则是侯爷嫌了来禄,说他把外甥女红霞一家人都给了二小姐当陪房,是想借着外甥女一家,攀上魏国公府的高枝。”

又是大儿子在搞事!老祖宗气得用御赐的拐杖杵了杵地面,问芙蓉:“果真如此?”

芙蓉心想,这事最先波及的其实是丫鬟如意,但不知怎么着,转到了来禄这里,说侯爷嫌了来禄攀高枝,还说的有鼻有眼的。

其实芙蓉也不太确定,但王嬷嬷都带着腊梅来老祖宗这里“告御状”了,那肯定就是真的呀。

于是,芙蓉就点点头,“最近……确实听说过这些不好的传闻。”

老祖宗最信任芙蓉,芙蓉这样说,老祖宗就真的以为如此,说道:“二姑娘远嫁南京,身边需要得力的陪房和陪嫁丫鬟,红霞和她的家人正合适,来禄这样安排没错,什么攀不攀的,低头娶媳妇,抬头嫁闺女,他一个侯爵,有国公爷当女婿,难道说咱们张家也是高攀?这个糊涂东西!”

把门当户对说成高攀,这不就是自我贬低吗?

王嬷嬷说道:“侯爷嫌了来禄,来禄这个大管家的差事干不下去,再说他这个年纪,也渐渐干不动了,腊梅又在高龄身怀六甲,着实危险,他得顾着家里,照顾腊梅,就托了我,向老祖宗请辞,看在他多年伺候张家、还有腹中胎儿的情分上,放他一家子出去安身立命吧。”

腊梅也挺着尖尖的肚子,起身弯腰求老祖宗,“我这个年纪生产,着实有些害怕。来禄这个年纪,说句不好听的话,也不知还能陪我和孩子几年,想着人生苦短,就萌生了退意,还望老祖宗成全。”

老祖宗看着腊梅的肚子,连忙跟芙蓉说道:“还不快去把腊梅扶起来。”

芙蓉过去扶着腊梅坐下,“你别这样,老祖宗心疼你。”

在不知情人们看来,腊梅红颜配白发,无疑是委屈的,保不齐啥时候又当了寡妇,如今她有了身孕,算是下半辈子有靠了,倘若来禄忙于差事,没有照顾好腊梅和肚子里的孩子,万一——腊梅一生就太可怜了!

老祖宗也想到这里,动了恻隐之心,再说侯爷这个当家人和大管家来禄有矛盾,主仆不和,这个家就要乱套了,既然如此,还不如换了来禄,让他好好陪家里人。

老祖宗长叹一声,“你们全家都是张家最忠诚的家奴,伺候张家几十年。如今你家确实有难处,再这样下去,对你和肚子里的孩子都不好。唉,夏氏的月份跟你差不多,她还比你年轻,又是二胎,我也是日夜操心,你这个年龄就更不用说了,得安心养胎。”

“我做主,放你一家三口出去吧,一家人齐齐整整的,齐心协力把日子过起来,你们过得好,我知道了也欣慰。”

王嬷嬷连忙道谢,声音还带着哭腔,接下来的话皆是真心,“我所担心的,无非就是腊梅,所以厚着脸皮来求老祖宗,老祖宗真是大慈大悲,有求必应。老祖宗放心,腊梅一家三口虽出了府,我还陪着老祖宗,咱们相伴多年,早就离不开了。”

定了此事,老祖宗要看门小厮把来禄叫来,问他谁当新的大管家合适。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吉祥如意》 130-140(第5/22页)

如今,老祖宗对东府侯爷,侯夫人都失望至极,根本不屑问这对糊涂夫妻的意见,直接定人。

来禄按照王嬷嬷的意思说道:“如今东府有能力统筹全府各项事宜的人,唯有管着车马的潘达,还有管着钱库的来钱。大房的夏收能力是有,但是他太过年轻,资历尚浅,且他还要管着宝庆店这个钱袋子,再过个十年,等他历练出来了,年轻一辈的家奴,他是个尖儿。”

王嬷嬷从来不忘记提携大房。

老祖宗笑道:“我是活不到这个岁数了,将来的事情,留给后辈们吧。”

老祖宗最终毫无悬念的选择了潘达。因为潘婆子在颐园上夜上当差,这五年来兢兢业业的,在老祖宗跟前混得脸熟,而来钱的媳妇在东府当差,老祖宗肯定会选自己熟悉的人。

这也是王嬷嬷的意思——潘达夫妻都是她一手培养出来的人!她的人就是大房的人,侯府必将属于大房,将来再把魏紫的丈夫夏收捧上去也容易。

就这样,老祖宗定了潘达接替来禄,侯爷侯夫人屁不敢放,没有任何异议。

不过,因来春还没有回来,又是收秋租的关键时节,老祖宗要来禄带着潘达办事,教潘达当大管家。

这一下来禄也过上了王嬷嬷这种一壶茶坐半天、偶尔指点一下继任者,下午就回家照看孕妇的闲适生活。

过了重阳节之后,天气就冷起来了,到了十月,下起入冬的第一场雪时,来春终于回来了!

他把在江南采买的田契和房契都交给了周夫人,上了嫁妆单子,然后,和父亲来禄,母亲腊梅,一起去松鹤堂给老祖宗磕了头,告别主人,拿着一家子的身契出府,脱籍成了平民。

冬月的时候,大少奶奶夏氏又生下一子,取名张昊 ,这下长房有了张瑶,张昊两个嫡孙,地位越发稳固。

腊月的时候,腊梅也生下一子,来禄老来得“子”,笑的合不拢嘴,来春得了“弟弟”,也是高兴的不行,大摆满月酒,到处送请帖,请亲朋好友给弟弟送粥米庆祝。

老祖宗也接到了请帖,听说腊梅母子平安,她很是欣慰,要芙蓉拿着请帖代她去喝满月酒。

满月酒是如意娘掌勺,大家吃的很顺口,席间,来禄兴奋的宣布他小儿子取名为来恩,是为了感谢老祖宗放他全家出府的恩德。

芙蓉喝了满月酒回到松鹤堂,跟老祖宗说了新生儿的名字就叫做“恩哥儿”,还有名字的来由。

老祖宗越发高兴,“来恩,好名字。大老爷说他只晓得攀高枝,看走眼了吧,来禄多么忠心耿耿啊,连儿子的名字都记得感恩。”

第133章 第一百三十三回:围茶炉众人说八卦,风雪夜竹马暖人心

第一百三十三回:围茶炉众人说八卦, 风雪夜竹马暖人心

来禄家的厨房里,满月宴已经散了,如意, 胭脂红霞还有鹅姐都在帮如意娘收拾做大席的家伙事。

冬天天冷,滴水成冰, 如意娘在冬天很少接活,但腊梅的儿子做满月嘛,且是王嬷嬷亲自来请,且说请帖只给了东西两府的熟人, 没有外客, 大家熟人热热闹闹的聚一聚,也就摆个十来桌, 如意娘就答应了。

当然,如意娘爽快的答应,也是因王嬷嬷在她忙的时候放了如意几天假, 让如意回家给她帮忙的缘故,只要能和女儿在一起,如意娘干啥都愿意。

胭脂红霞是来随礼吃席的, 吃完席也去了厨房, 帮忙收拾。

人多干活快,锅碗瓢盆很快装满了一车, 如意娘把众人擦的锃亮的十几把刀具一一收在皮匣子里,九指和长生帮忙抬上了车,父子两个先把家伙事运回四泉巷, 然后再把车赶过来接这些女人回去。

终于闲下来了, 如意煮了一壶酽酽的普洱茶,加了金桔甜卤, 香香甜甜的,众妇人围坐在茶炉嗑着如意娘用细沙和粗盐刚炒出来的松子聊天。如意娘的松子炒的好,炒到个个开口好剥,而且还不糊。

满月酒,新生儿来恩当然是主角,如意赞这个名字取的好,”……这要是考科举当官,名字可重要了,咱们不扯别人,就说张家的亲戚,王延林的大伯子朱希周,当年会试的时候,是一百零七名,排名在一百名之后,位置靠后。“”结果,殿试的时候,先帝看他的名字叫做朱希周,朱是咱们大明的国姓,周朝有将近八百年的寿命,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我大明寿命堪比周朝,名字真是大吉大利,先帝就御笔亲提,把朱希周钦点为殿试第一名状元。可见名字多么重要,取个好名字,就能从一百零七跃升到第一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豪门社畜不干了 当上弦壹转生宇智波 婚后生情 重生之摆烂相夫人 [娱乐圈]万人迷模拟器不太对劲 全星际唯一人类幼崽 诸朝直播周游世界[古穿今] 排球界最强幼驯染 上司为何这样对我 从签到开始的位面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