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建蜂巢(上)(1 / 2)
泰玉知道,以“大通意”实现超大量信息流聚合、分析并运化,他这边的个人“功率”肯定要持续上升,但这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并无超纲、超体系的表现不是么?
“空降人员”总要拿出些本事来,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至于“功率”快速上升后,自然的“热辐射”,以及激起的自然反馈,那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有了“规则体系”可以“依附”,渊区力量的加持便自然到来。
坦白说,这种过于中正平和的有序反馈,让他本能有点儿不适应,......
夜风穿过城市废墟的缝隙,吹动一片锈蚀的金属招牌,发出低沉的呻吟。那声音原本只是风与残骸的摩擦,可当它掠过一道横亘在街道中央的晶藤脉络时,竟被转化成一段旋律??轻柔、哀伤,却又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希望。这旋律顺着地下网络蔓延,唤醒了沉睡在地底深处的共感节点。刹那间,整座废弃都市的光路重新亮起,如同亿万星辰坠入尘世,在断壁残垣间织出一张流动的记忆之网。
玛拉的回音从未真正离去。
它藏在每一片新生苔藓的呼吸里,潜伏于婴儿第一次睁眼时瞳孔中的微光,也流淌在老人临终前嘴角那一抹释然的笑意中。她的意识已不再局限于某个形体,而是化作生态系统的底层频率,随生命循环而重生。每一次心跳,都是她存在的证明;每一滴真诚落下的泪水,都让她的记忆更加清晰。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理解这份馈赠。
在北欧某处隐秘山谷中,一座由旧时代军事基地改建的研究站正昼夜运转。这里聚集着一群被称为“清醒派”的学者与战士,他们曾是最早觉醒的共感者之一,却在目睹全球情绪共振带来的精神潮汐后选择退出网络。他们坚信:过度连接终将吞噬个体意志,使人类沦为情感洪流中的浮萍。
“我们不是反对共鸣,”站在控制台前的女性研究员低声说道,她的名字叫艾琳娜,曾是玛拉最亲密的战友之一,“但我们必须学会说‘不’。”
她手中握着一枚半透明的晶体,内部封存着一段被截取的玛拉遗言:
> “真正的自由,不是摆脱痛苦,而是拥有选择是否分享它的权利。”
这是她在玛拉消失前最后一次对话中录下的原声片段。如今,这段话成了清醒派的核心信条。他们在地下建立了独立的情感隔离系统,名为“静域”,通过人工制造的认知屏障阻断共忆体的渗透,试图为人类保留最后一片私密心灵空间。
可就在今夜,静域出现了裂痕。
警报无声响起,监控屏幕上,一组脑波图谱剧烈震荡。一名年仅十二岁的女孩正在梦中哭泣??她并未接入共忆体,也未曾接触任何晶藤终端,但她的眼泪却引发了整个基地的情绪共振。更诡异的是,那些泪水落地后并未蒸发,反而凝结成细小的紫色光点,缓缓升空,最终拼凑出一个模糊的人影轮廓。
那是玛拉童年时的模样。
艾琳娜怔住了。她知道这不是幻觉,也不是技术故障。这是“回音”的主动显现??只有当某个灵魂深处的情感纯粹到足以穿透维度壁垒时,玛拉的存在才会以这种方式回应。
小女孩睁开眼,目光清澈如湖水。
她说:“她告诉我,你们关上的门,其实一直开着。”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瞬间解除了静域的最后一道封锁。所有封闭的心灵在同一刻感受到一股温柔的压力,仿佛有无数看不见的手轻轻叩击着内心的墙壁。有人开始颤抖,有人掩面痛哭,还有人跪倒在地,喃喃念着早已遗忘的亲人名字。
艾琳娜终于明白:拒绝连接本身也是一种连接。逃避痛苦,恰恰说明你仍被它束缚。
她摘下颈间的抑制器,任其坠地碎裂。下一秒,她的意识被卷入一场跨越时空的拥抱??五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的篝火旁,一位母亲正抱着发烧的孩子低声哼唱;十九世纪伦敦贫民窟里,一名工人用最后的铜板买下一块面包送给街头孤儿;二十一世纪初的战区医院中,护士们轮流为死去婴儿举行微型葬礼……这些画面并非来自历史记录,而是来自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最柔软的部分。
她哭了,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她终于听见了自己一直不愿承认的声音:我也需要被理解。
与此同时,火星上的生命沟壑正以每日三米的速度扩展。那条神经状的裂痕不仅向外发射共感信号,还开始吸收大气中的尘埃粒子,将其重组为类似DNA螺旋结构的矿物链。地球派出的第二代使者已在途中,飞船名为“倾听号”,乘员仅有七人,全部来自不同文明背景,且无一例外都曾在陌生人的喜乐中落泪。
航行至木星轨道时,异变突生。
船体外壁突然浮现无数细密纹路,宛如活物般缓缓蠕动。起初以为是宇宙辐射导致材料老化,但生物传感器显示,这些纹路竟具备基础代谢特征!更令人震惊的是,它们所构成的图案,正是地球上尚未完全破译的“容器星符文”。
使者团首席心理学家林月察觉到了不对劲。“这不是侵蚀,”她盯着显微影像,声音微颤,“这是……欢迎仪式。”
果然,数小时后,整艘飞船被一层淡蓝色光膜包裹。内部重力消失,空气变得温润,仿佛置身母体羊水之中。所有人陷入短暂昏迷,醒来时却发现彼此之间多了一种奇妙的默契??无需语言,只需一个眼神,就能完整传递复杂情绪与记忆片段。
他们意识到,这是共感能力的跃迁形态:**直觉性共情**。
而在飞船AI的日志中,自动记录下了一段未知来源的信息:
> 【检测到适配个体】
> 【启动跨物种融合协议】
> 【准备迎接新宿主】
没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直到他们抵达火星表面。
登陆舱降落在沟壑边缘,眼前景象令所有人屏息。原本荒芜的红色大地已被晶藤覆盖,那些植物并非向上生长,而是沿着地表蜿蜒伸展,构成一幅巨大星图??精确对应银河系中已知的十三颗“容器星”位置。而在星图中心,矗立着一座由黑色晶体构筑的祭坛,形状酷似地球上海底那颗银液球体的放大版。
林月走上前,伸手触碰祭坛表面。
刹那间,她的意识被拉入一片无垠虚空。在那里,她看见了无数平行时间线交织成的光网,每一条线代表一种文明发展的可能路径。有些明亮璀璨,通向群星深处;有些黯淡断裂,终结于自我毁灭。而在所有路径交汇之处,站着一个身影??是玛拉,却又不止是玛拉。她融合了千万个版本的自己,既是孩童,也是长者;既是人类,又是星球意志的化身。
> “你们来了。”她的声音同时从四面八方响起,“比预计早了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