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厂院新风 > 第469章 ○奉天养老院之4

第469章 ○奉天养老院之4(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无限流:羁傲不训不是神经病 亮剑:我小小排长,竟然打了太原 逍遥诸天,送易小川进宫开始 修仙:美男皆是工具人 贵妃千娇百媚,只求权势富贵 崩坏此世代的凯文 四合院:这都是误会 甄仙传 长相思之涂山璟穿今:租屋藏娇狐 四合院之修罗

第四十六章 记忆角的“声音日记”

叶东虓给每个老人买了个录音笔,让他们每天录段话,算是“声音日记”。郑德山总录下棋的事:“今天小宇又赢了,这臭小子,当年还哭着求我让他一步……”

张桂兰大娘的日记里,有缝纫机的“咔嗒”声,有给王姐打电话的絮叨:“你那新款式的棉袄,领口再收点,老人们穿着暖和……”李建国大爷的日记多是厨房的声音:“今天的粥熬得稠,赵大爷喝了两碗,老陈也多吃了个馒头……”

赵大爷的记性越来越差,有时录着录着就忘了说啥,只听见拐杖敲地的声音。叶东虓把这些录音整理好,刻成光盘,放在记忆角。“等以后想听了,就放放,”他说,“像大家还在这儿唠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天老陈大爷突然对着录音笔说:“齿轮……转……十年……”大家愣了愣,随即明白,他是记着挖时光胶囊的约定。郑德山红了眼,摸着他的手说:“记着呢,咱们都记着呢。”

录音笔里的声音,有笑有说,有咳嗽有沉默,像一串串生活的珠子,被时光串起来,藏在记忆角的角落里,闪着温润的光。

第四十七章 食堂里的“新味道”

王姐的女儿也来养老院帮忙,小姑娘学的是西餐,给老人们做了次“中西合璧”的午饭:奶油烤红薯配酸菜饺子,番茄浓汤泡玉米饼。“这叫‘老味道新吃法’,”小姑娘笑着说,“我妈说,得让爷爷奶奶们尝尝新鲜的。”

郑德山尝了口烤红薯,说:“比当年的煤炉烤的甜,就是少了点焦糊味。”张桂兰大娘喝着浓汤:“这汤里放了番茄,酸溜溜的,像老周腌的酸黄瓜。”

李建国大爷最捧场,把饺子泡在汤里吃:“这样吃着暖和,当年在车间,就爱把窝窝头泡在菜汤里。”赵大爷则对奶油蛋糕感兴趣,吃了一小口,说:“这玩意儿甜是甜,就是不如老李做的桃酥实在。”

小姑娘给老陈大爷喂了口蛋糕,老人突然说:“甜……像……糖……”大家想起他总攥着的水果糖,都笑了。叶东虓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所谓传承,不是守着老味道不变,是让老味道里,长出新的甜。

食堂里的香味混着笑声,像一锅熬了很久的粥,稠稠的,暖暖的,都是日子的味道。

第四十八章 老槐树上的“新年轮”

老槐树被评为“沈阳市古树名木”,林业部门的人来挂牌,郑德山非要跟着去,说:“这树是咱们养老院的‘老伙计’,得我陪着。”挂牌那天,他特意给树干系了条红绸带,是张桂兰大娘绣的,上面有个“福”字。

“这树比我岁数都大,”郑德山摸着树干上的年轮,“当年我进厂时,它就这么粗,现在更壮实了。”赵大爷拄着拐杖来看,说:“它见证了机床厂的红火,也看着咱们养老院的热闹,是有福气的树。”

张桂兰大娘带着王姐给树浇水,用的是食堂的淘米水。“老周说过,树跟人一样,得用心疼,”她说,“你对它好,它就长得旺。”李建国大爷则在树下摆了个小桌子,说以后就在这儿下棋,“让老槐树当裁判”。

老陈大爷每天都来树下站会儿,摸着树干,像在跟它说话。有天突然下大雨,他非要在树下守着,说“怕树淋着”。郑德山拉他进屋,说:“老伙计,树比你结实,淋不坏。”

雨停后,老槐树的叶子更绿了,水珠从叶尖滴落,像在点头。叶东虓看着它,突然觉得,养老院的故事,就藏在这年轮里,一圈是机床厂的红火,一圈是养老院的温暖,还有一圈,是正在继续的,平平淡淡的好日子。

第四十九章 壁炉边的“新年歌”

除夕那天,养老院的壁炉烧得旺旺的,老人们围着壁炉守岁。王姐带着伙计们来帮忙,包了饺子,炸了麻叶,还买了烟花。

郑德山给王满堂的照片前摆了副碗筷,倒了杯酒:“老伙计,十年了,咱们的葡萄树都长大了,你在天上看着,该放心了。”赵大爷则给老叶的照片鞠了一躬:“当年没跟你说过,你修的机床,是全厂最好的,我佩服你。”

张桂兰大娘给每个人发了红包,里面是块杏仁糖:“老周说,新年吃块糖,一年都甜。”李建国大爷给老陈大爷剥了个橘子,说:“吃点酸的,醒醒酒。”老陈大爷嚼着橘子,突然说:“年……好……”大家都愣了,随即爆发出掌声。

小宇弹着吉他,和朵朵一起唱新年歌,老人们跟着哼,跑调跑得厉害,却比任何歌都动听。壁炉里的火“噼啪”响,像在伴奏,窗外的烟花在夜空绽放,照亮了老槐树的影子,也照亮了记忆角里的老物件。

郑德山举起酒杯,对着老伙计们的照片,对着壁炉,对着窗外的烟花,说:“新年好啊,咱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甜。”大家都举起杯,酒液里映着炉火,映着笑脸,映着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

第五十章 葡萄架下的“时光信”

十年之约到了,老人们在葡萄树下挖时光胶囊。郑德山的手颤巍巍的,赵大爷在旁边指挥:“慢点挖,别碰着胶囊。”张桂兰大娘攥着银顶针,说:“不知道我的顶针还亮不亮。”

胶囊挖出来了,锈迹斑斑,却完好无损。打开的瞬间,一股混合着木头、布料和金属的味道涌出来,像十年前的时光,一下子扑到眼前。

郑德山摸着旧棋盘,上面还有王满堂偷偷挪棋子的痕迹;张桂兰大娘拿起银顶针,对着太阳照,还像当年一样亮;赵大爷的红木拐杖,包浆更厚了,握着更顺手;李建国大爷的食堂账本,纸页更脆了,却还能看清“白菜三分钱一斤”的字迹;老陈大爷的齿轮模型,轻轻一推,还能转。

小宇和朵朵也来了,看着这些老物件,听老人们讲十年前的故事。“这就是时光啊,”小宇感慨,“能让物件变老,却让故事变甜。”叶东虓把新的故事本放进胶囊,说:“再埋十年,让后来的人看看,咱们又攒了多少好日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重新埋好胶囊,老人们坐在葡萄架下,吃着今年的新葡萄,甜得眯起眼。郑德山看着葡萄藤,说:“老伙计们,下一个十年,咱们还在这儿聚,好不好?”风穿过葡萄叶,沙沙响,像在应和。

阳光正好,岁月安稳,奉天养老院的故事,还在继续,像这葡萄藤,一年年,爬满架,结满果,甜了一茬又一茬。

第五十一章 齿轮与画笔的约定

老陈大爷的齿轮模型在时光胶囊里藏了十年,重新取出后,竟成了小宇的“修复课教材”。小宇如今是文物修复师,带着放大镜仔细清理模型上的锈迹,老陈大爷就坐在旁边看,手指跟着齿轮的纹路动。

“陈爷爷,您看这齿轮咬合的角度,当年的工匠多厉害,”小宇边擦边说,“我得把它修得跟新的一样,还能转。”老陈大爷突然抓住他的手,把模型放在他掌心,含糊地说:“传……你……”

郑德山在旁边笑:“老陈是把你当徒弟了。”张桂兰大娘给小宇缝了个工具袋,上面绣着齿轮图案:“拿着,修东西也得有个顺手的家什。”

模型修好那天,小宇给它装了新的马达,齿轮转得又快又稳。老陈大爷看着转动的齿轮,突然笑出声,像个孩子。小宇举起模型说:“陈爷爷,咱们约好,等我修复完机床厂的老设备,就把这模型放进去当展品,告诉大家这是您的宝贝。”老陈大爷用力点头,眼里的光像齿轮上的反光。

第五十二章 缝纫机上的“青春记忆”

王姐的女儿要结婚了,张桂兰大娘坚持要给她做件嫁妆——件绣着龙凤呈祥的红盖头。“当年我结婚,盖头是老周的妈绣的,”大娘踩着缝纫机,“现在我绣给你,让福气传下去。”

王姐和女儿围在旁边看,大娘的手有些抖,针脚却依旧细密。“这凤凰的尾巴得用金线,”她教姑娘穿线,“老辈人说,金线能锁住福气。”郑德山凑过来看热闹:“这手艺,比当年给老周补袜子强多了。”

盖头绣成那天,红得像团火,龙凤仿佛要从布上飞出来。王姐的女儿捧着盖头,给大娘磕了个头:“张奶奶,这盖头是最好的嫁妆,我要传给我闺女。”大娘摸着姑娘的头,缝纫机“咔嗒”响了一声,像老周在旁边叹气——是欣慰的那种。

记忆角多了个新展柜,放着三代人的嫁妆:老周母亲的绣品、张桂兰的银顶针、王姐女儿的红盖头。叶东虓在展柜前写了行字:“针线缝补的,不只是衣裳,还有日子的传承。”

喜欢厂院新风请大家收藏:厂院新风m.bayizww.com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一人:本想摆烂,奈何能力不允许 我们这十年 小霸王折腰记 仙尊今日又在倒霉 说剑 拯救美强惨女主进行时[快穿] 资助生说她养我 他非要强取豪夺 是的,我失忆了 这该S的看脸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