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2 / 2)
刹那间,一道惊雷在张角的心口炸开。他只觉得一股汹涌的情绪在胸口翻腾,酸涩的感觉迅速地充满了他的眼眶。
那一句“只为穷人要翻身呐,不受人欺辱喂,不做牛和羊”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地回响。
张角强忍着泪水,向孩童询问这首童谣的作者。孩童笑道:“这是刘府君所作。”
一直悬空的石头终于落到了地上,一种久违的踏实感觉浮上心头。张角愣了一下,拊掌大笑起来。
刘备!刘备!果真是你!
这世上,恐怕也只有你会写出这样词、作出这样的歌了!
张角加快了脚步,向着高句骊城赶去。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这次无论如何要与刘备好好地见上一面!
走了不久,张角路过了一块站着两个农人的田地。走过去了数十步后,张角越想越不对劲,忍不住又退了回来。
张角细细地看了那两个浑身脏污的农人,半晌,最终朝着其中一个试探着喊道:“你是……刘府君?”
一副农人打扮的刘备抬起头来,和张角对上了目光。
“张道人。”刘备笑了起来,他认出了眼前的这个故人,“咱们又见面了。”
【作者有话说】
张角得意挥手:怎么样,没想到我又出场了吧?嘻嘻!
注1:经典儿歌《读书郎》。大部分人应该只知道第一段歌词,但其实原版是有两段歌词的。我个人非常喜欢第二段歌词,并从中深深地理解了“微言大义”的含义。
第92章 投靠张角?
阿备在玄菟郡征战鲜卑、安定百姓, 糜竺在徐州也没有闲着。
这几年里,糜竺和糜家的商队一直在幽州徐州两地跑,既负责将中原的粮食、物资运到偏远的玄菟郡, 又负责将玄菟郡产出的矿产、铁器、纸张等运到中原贩卖。
不仅如此,糜竺还担负起了阿备在外的眼睛和手掌,负责帮他网络各地稀奇的物产。尤其是各种植物, 更是重中之重。
因此, 阿备很快就收集到了至少两个不同产地的棉花种子,并将它们种到了高句骊城外的试验田中。
当然,阿备天天要忙着玄菟郡里的各种大事,没办法天天顾着试验田。因此, 他就是在试验田上挂个名, 没事去转悠一圈, 真正照顾那些宝贝棉花苗的另有其人。
那个人,就是肖敢。
在高台论学之后,肖敢被阿备那一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深深打动了, 亲自前往村落野地, 实践他的老庄之学。
然后, 肖敢很快就被现实给狠狠地打脸了。
原来,少了机械的辅助, 木头是没办法自己聚合在一起形成房子的, 干净的水是不会自己从来洞里涌出来的, 麦苗是不会自己整齐地插进土里的, 谷壳是不会自己主动脱离掉下来的……
在无数个寒冷饥饿的夜里,肖敢住在四面漏风的木棚里, 反反复复地回忆自己过去二十几年的人生。
原来, 曾经的自己被保护、被照顾得那么好。
有父亲卖力耕田, 种出粮食;有弟弟杀敌戍卫,保障安全;有妹妹打扫洗刷,运转家庭;有母亲织布绣花,攒出束脩……
原来,他从前能够悠然自得地学习《老》、《庄》,能够大言不惭地谈论逍遥淡泊,不过是因为在他的身后有父母、兄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90-100(第3/17页)
的支持照顾。
原来,他过去人生的岁月静好,不过是因为有亲人在为他负重前行。
如今一旦离开疼他、爱他、照顾他的亲人们,事事要自己动手,便立刻抓了瞎、现了形。
经此一事后,肖敢痛定思痛,彻底抛弃了《老》、《庄》学说,实事求是地开始研究怎样才能让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在经过仔细的考察和思考后,肖敢选择了农家学派。
于是,当听闻刘备在高句骊城外划了块地,专门用来种植各种其他地方的稀奇作物后,肖敢便自告奋勇地来当了这个试验田农夫。
这天,阿备和肖敢两人正身穿短褐、头戴草帽、脚踩草鞋地站在棉花地里,讨论今年的收成为何不好、来年需要在哪些种植的关键点上进行改进。
炙热的阳光在两人的身上蒸出了滚滚汗珠,也将他们的皮肤染成了赤黑交加的颜色。
无论是从穿着打扮上,还是外貌气质上,阿备和肖敢都已经完全和周围的农人融为了一体。
如果不是熟悉的人,恐怕任谁也想不到着棉花田中站着的一大一小,居然是饱读诗书的学者和身份尊贵的郡太守!
因此,当张角犹豫地叫出那声“刘府君”的时候,其实心里也是在打鼓的。哪怕草帽下的脸庞十分熟悉,张角依然倾向于自己应该是眼花了。
结果对面的人承认了自己的身份,直接打破了张角心中最后的一点幻想,把张角整个人都弄得思维错乱了起来。
“张道人,咱们又见面了。”
阿备半点不知道张角心中的波涛汹涌。他先回头和肖敢打了声招呼,然后便带着张角走到了旁边的一棵大树下。
他脱去草帽,拉开衣襟,一边将草帽卷起来当做扇子扇风,一边趿拉着草鞋坐到了大石头上。
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种了二十年田地的老农也不过是这幅样子了。
与他相比,张角都多了几分来自上层社会的精致和骄矜。
张角心情微妙:可恶,怎么感觉被他给比下去了?
张角轻咳了一声,在简单的寒暄后,迅速地调整好状态,打开了话题:“当日在雒阳城外与府君一别,不觉已有三年。玄郡乃是边陲小郡,素来贫寒,如今却在府君的治理下百姓安乐、富庶丰裕。府君又外平鲜卑,内安匪寇,威震辽东,实在是令人可敬可叹呀!”
“只是……”张角脸色蓦地沉重起来,拧着眉头道,“在下听闻府君不日将会被调往雒阳,只怕玄菟郡这一片大好局面就将会烟消云散了。”
阿备笑道:“备走后,自有朝廷安排的官员继续主持大局,哪里就要烟消云散了?”
张角神色肃穆地道:“府君乃是进出过雒阳、面见过陛下的上官,自然比我们这些庸碌百姓更为清楚。
如今汉统衰微,宦官酿祸。庙堂之上,多是朽木国蠹;殿陛之间,满是禽兽禄贼。以至奴颜卑膝、不忠不义、狼心狗肺之徒充斥郡县、窃夺权柄,使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如今的玄菟郡安乐富庶,宛若人间乐土,乃是全赖府君清明高义、为政以德。谁能保证朝廷派来的后来者不会改弦易辙?更有甚至,直接颠倒乾坤,再次将百姓们压榨到骨髓里呢?
因此,还请刘府君以玄菟百姓为念,以天下万民为念,慎重考虑啊!”
阿备摇草帽的手渐渐放下。
他知道,话题终于进入了关键。接下来张道人很可能要说一些谋朝算位的混账话了。
对于他现在这个“大汉忠臣”来说,最好的处理办法当然是立刻喝止住话头,然后义正言辞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不过,既然他早已经在心里决定好要当一个“乱世诸侯”,那么他倒是不介意听一听造反前辈的“混账话”。
于是,阿备也严肃了起来,拱手行了一礼:“如何考虑,还请道人教我。”
张角心中一喜,没想到事情进展得这么顺利,于是当即将早已打好的腹稿和盘托出:“钜鹿张角,创立太平道,已有数十载。如今,他麾下信徒遍布青、徐、幽、冀、荆、扬等各州,多达数十万人,呼号响应者更是接近百万。刘府君不如去与他共图大业?”
这个意思就是,要他刘备去投靠张角。
【作者有话说】
这章有点短小,因为重头戏在下一章。
第93章 坐而论道
张角?
阿备一抬眼皮, 再一次认真地审视眼前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老道……
曾经,他以为自己就是个普通的穿越人士,没什么锦鲤附身, 遇到的所谓“张道人”也就是一个平平无奇、普普通通的张姓道人。
更有甚者,还可能并不姓张。
但现在看来,这些认知要统统推翻了。
眼前这个“张道人”或许、大约、可能、应该就是张角了。
阿备看着张道人, 张道人看着阿备。两人的眼光在空中一交接, 心中瞬间明了了一切。
阿备:我知道你是谁了,但我不说破。
张角:我知道你知道我是谁了,但我也不说破。
聪明人的默契,尽在不言中。
阿备慢慢地放下草帽, 整理好衣襟, 神色肃穆:“我也曾听闻太平道张道人的大名。只是张道人挟太平道之威立足于世, 若有一日民智开启,不再信奉天神,张道人又当如何处之呢?”
张角傲然道:“为何一定要将民智开启呢?民智开启之后, 世间使凭空多出无数争端矛盾、仇恨嫉妒。若是民众一直信奉天神, 周穷救急、互相帮助, 天下太平,那么即使不开启民智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阿备叹了口气:“不开启民智, 百姓便会万事求助于天神, 而不会求诸于己身。
星辰斗转, 以为是天神的旨意, 不明白自然的规律,终其一生都无法出行远航, 只能困于方寸之地。
洪水干旱, 以为是天神在发怒, 整日里跪拜献祭祈求保佑,却不去开凿沟渠、兴修堤坝,最终只能覆灭于天地。
瘟疫疾病,以为是天神的考验,妄想通过跪拜忏悔、喝下符水来治病,却不去研究病理药材。几场瘟疫下来,只怕大汉百姓纵有万万之数,也只能倾覆灭绝!”
阿备说的都是现代社会人尽皆知的大实话。
古代欧洲就是因为神权独大,导致百姓愚昧,整个社会在文化、医疗、科学等领域不仅毫无发展,甚至还产生了倒退。
几百年的黑暗时光之后,许多国家甚至连造房子的技术都失传了。而米里坚之父华盛顿,明明只得了个咽喉炎,却被放血疗法活活放死。
张角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瘟疫横行、尸横遍野的惨状。他游历四方,救治百姓,对那样的场景并不陌生。
一想到阿备口中的可怕未来,张角不由地皱起了眉头,但依然觉得不至于此:“朝廷如今并不信奉天神,不也照样救治不力,使百姓痛苦枉死吗?”
阿备叹了口气,明白张角作为一个宗教领袖,是无法被自己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