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90-100(第1/17页)
第91章 又见张道人
在走完了流程之后, 罪恶的张王两族终于迎来了他们应有的结局。他们两族留下来的财产、土地也照理收归国有。
利用这些土地,阿备进一步扩大了“公田薄租”的实施范围,安置了更多的无地流民。
看着那些颠沛流离、饱受饥苦的百姓终于有了立身之本, 终于不用再忍饥挨饿,阿备也不由地露出了笑容。
说起来有些好笑,阿备还需要感谢张王两位族长犯下的叛国之罪。因为这样, 他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干掉干净利落地扫清张王两族在玄菟郡内的势力, 将被他们两族霸占的田地分给百姓。
当然,就凭着张王两族那个飞扬跋扈的劲儿、那个短视傲慢的心态,就算他们不叛国,早晚也会犯下其他大错, 阿备总能抓住把柄将他们给搞下去。
但那样的话, 张王两族的势力就无法清楚得像现在这样彻底, 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将土地分给百姓。总的来说,还是现在这样更好。
阿备甚至在心中产生了一丝幻想:要是他今后就任的郡县,当地大族都像张王两位族长一样叛国就好了, 这样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打土豪, 分田地”的目标了……
想着想着, 阿备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也太不切实际了!
张王两位族长这样的,乃是特殊情况, 哪里能年年碰上、处处遇到?
利国利民的好事从来没有可以轻松完成的, 天上也不会掉馅饼。想要完成“打土豪, 分田地”的目标, 还是得自己想办法,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来。
而现在, 他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比如马钧最近又研发出来了一种新的织布机, 他得去瞧瞧提提意见;比如第一批去科尔沁草原垦荒的民团要出发了,他得去动员一下;再比如关羽和糜芳的拜师宴要举办了,他得去参加参加……
事情一件一件地做,路一步一步地走。
阿备相信,美好的未来一定会一点一点地到来的。
……
当张角第一次踏上玄菟郡的土地时,北境的秋风正高高地卷起了高粱杆上枯黄的叶,沉甸甸的穗则不动如山,依旧牢牢地倒吊在半空中,将那原本笔直挺立的杆子压得深深地弯了腰。
秋风送来的,除了粮食丰收时的独特香味,还有一阵刺耳的喧闹声。
张角顺着声音看过去,只见一群兵士正围着一位身材瘦小的大娘,两方人马拉拉扯扯,其中一名兵士的手中还拿着一个大饼。
张角立刻喝道:“你们身为朝廷的兵,吃着百姓种的粮、穿着百姓织的衣,怎么能反过来抢百姓的东西?你们还有没有良心?还不快放下!”
大娘和士兵们顿时停下了拉扯的动作,诧异地转过脸来。
眼见着自己对面的小伙子们涨红了脸,大娘赶紧解释道:“道人误会了,并非这些兵士在抢我的东西,而是我正要将这些饼都送给这些兵士。我老了,抢收的活干不动了,多亏了这些兵士帮忙才收好了庄稼呢!”
说着,大娘赶紧趁机将饼子都塞进士兵们的怀里,一边塞一边道:“拿着、拿着,赶紧都拿着……你们帮我干了半天活,连口水都没喝呢!我可不能没良心,再让你们饿肚子了!快拿着……”
士兵们赶紧将大饼都推回去:“大娘,这可不行!刘府君有令:我们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哎呀,你放心,你不说我不说,刘府君怎么会知道?快拿着!”
“我们有规定的,这样真的不行!”
一大群壮小伙子被一个瘦弱的大娘搞得手足无措。他们趁着大娘不注意,一个用力将大饼塞回了大娘的怀里,拿起镰刀扁担落荒而逃。
“我们还得赶去下一家,就不多留了!”兵士们还很讲礼貌,即使是夺路而逃也没忘了给大娘挥手告别。
张角望着兵士们越来越远的背影,又看了看满脸笑容的大娘,心中感慨万千。
俗话说得好: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土匪抢劫百姓的时候,会如同梳子一般细致入微的劫掠,将能见到的财物全部洗劫一空。
但军队一旦劫掠起来,有时却比土匪更凶!更狠!
他们会像篦子一样将百姓的物品搜刮干净,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全部压榨到极致。
张角游历四方传道之时,就见过无数军队劫掠百姓的悲惨场景。
在他的印象当中,百姓对军队的感情常常是又怕又恨。如果那家将领能做到军队与百姓互不相犯,那就是一名值得众人称道的好官了。
而在这位刘备刘府君的治下,军队非但没有劫掠欺负百姓,反而帮着百姓抢收粮食;军队非但没有敲诈百姓,反而分文不取,甚至连个饼都不收!
如此军令严明,军民合乐的场景,实在是世所罕见。
张角望着远处的高句骊城,忍不住陷入了沉思。
之前,因为“卜卦戏弄事件”和“冯树被杀事件”,张角对刘备的印象并不算很好,只觉得小小年纪任侠放荡,不是个好相与的人。
如今看来,刘备在保境安民上颇有能力,竟是个心怀百姓、胸有天下的治世能臣?
目前的证据还太少,张角有些拿不准主意,决定再看一看。
张角继续往前走,只见一群村民们正聚在一起劳作。忽然一位村民踉跄了几下,口吐白沫晕倒在地。其他的村民赶紧围上去查看。
“狗儿,傻愣着干什么呀?还不快去找你的小萍姐!”
被点到名的半大小子如梦初醒,撒丫子向着西边窜了出去,很快就跑没了影儿。大概过了两刻钟,狗儿又急匆匆地跑了回来,身后还跟着一位女郎。
那女郎也是一副庄户人家的打扮,皮肤略黑,袖子高高的挽到上臂,脚下还沾着黄泥,一看就是正在地里干活被突然叫了出来。
众人见那女郎来了,顿时像见到了救星般,赶紧给让开了一条路。
小萍姑娘到了也没多话,直接蹲下来就开始查看病人的情况,又迅速地在病人身上的几个部位按了几下。没过多久,病人便慢慢地睁开了眼睛。
“没事,大叔就是这几天累着了,勾起了老毛病。休息一天,再吃两幅药便好了。”小萍姑娘从身上背着的布袋子里拿出提前包好的药包,递给病人的家属,又嘱咐了一番用药的注意事项。
“谢谢你啦,小萍!回头我把药钱给你家送去。”
“不着急,你有空顺便拿过来就行。”
病人家属乐呵呵地说着,小萍姑娘也乐呵呵地回着,整个过程顺滑无比,显然不止发生过一次这样的事情了。
张角在边上目睹了整个过程,不禁又惊又叹。
他也是颇通医理的,看得出来小萍姑娘的医术并不差。更兼之小萍姑娘为人如此谦和友善,更是让人心生喜爱。
张角忍不住叫住了小萍姑娘,亲切地问道:“姑娘如此有大家之风,实在令人敬佩!不知师从何人?”
小萍姑娘咯咯地笑了起来:“什么‘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90-100(第2/17页)
家’,我可不敢当!我不过是一名普通的赤脚医生罢了。这些医术都是刘府君找人教给我们的,没什么讲究的师承。”
“赤脚医生?”
“刘府君说,咱们没事的时候是赤脚干活的农人,有事的时候是立刻上任的医生——我们身兼两职,便叫作‘赤脚医生’。”
“你说‘你们’?像你这样的赤脚医生,难道有很多吗?”
“可多了!刘府君培训了一百多人,保证每一里至少有一名赤脚医生。刘府君还说了,今后他还要再培训好几百人,尽量让每一个村子都能至少有一名赤脚医生呢!”
说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小萍姑娘顿时变成了热情的百灵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神情骄傲又自豪。
“咱们赤脚医生虽然比不上那些城里的医者,只能帮着村民们瞧些简单的病痛,可对村里的贡献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医者少!城里的医者又贵又远,好多村民来不及送过去便没了。我们赤脚医生天天就在村民身边,有什么事情叫一声就到了,收费也便宜,村民们都乐意来找我们。光是今年,我就看了好几十号人呢!”
告别了小萍姑娘,张角继续往前走,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
他游历四方,见过许多地方官员。在那些人的眼中,百姓就是牛马,就是税收的产出机器,就是徭役的工具人。
对于很多地方官员来说,只要保证今年的税全都收上来,徭役全都按时服完,管你们百姓是死是活,身体是好是坏。
哪怕是遇到了大疫,很多地方官员也就是象征性地抬抬眼皮,施点药,趁机刷点政绩,其实内心里毫无波动。
地方官员们是这样想的:毕竟大疫属于天灾的一种。既然是天灾,关我们什么事呢?
他张角的太平道发迹,就是因为汉地连年大疫,百姓们在生死线上挣扎。
毕竟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有人能给你一碗热水喝,能给你一点照顾,还有百分之一的概率能够被救活,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即使明知道符水治病是假,即使明知道神仙救世是虚,你真地会拒绝跟着这个人去干一场吗?
而现在,在这个偏僻的北境边郡中,有人却将百姓的身心健康真真切切地挂在心中,出钱出力培养赤脚医生维护每一个底层百姓的健康。
张角能够感受到,刘备是真真正正地将每一个底层的老百姓当人在看待,而不仅仅是产生税收的机器、完成徭役的工具。
真是仁德啊……
如此的仁德,甚至让张角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世界上真的真实存在这样的人吗?他现在看到的、听到的这一切,真的不是他的梦幻吗?
张角忧心忡忡地继续往前走。
年龄幼小的孩童聚在一起玩耍,一边追逐打闹一边唱着童谣。那稚嫩的歌声,随着秋风送入了张角的耳朵。
“小么小儿郎呀,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先生骂我懒呦,”
“没有学问那无颜见爹娘。”
这童谣声调轻松明快,字词长短错落,和时下流行的十分不同。张角忍不住停下脚步,细细地听了起来。
而听着听着,张角原本轻松的表情逐渐凝重了起来。
“小么小儿郎呀,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
“只为穷人要翻身呐,”
“不受人欺辱喂,不做牛和羊。”
“郎里格郎里格郎里格郎。”
“不受人欺辱喂,不做牛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