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吾妻阿婵 > 100-120

100-12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霸总带娃日常 身为港口大少爷的我开局失忆了 错撩敌国帝王后 被继兄阴湿觊觎后 原配冰肌玉骨,随军后被宠上天 错撩未婚夫兄长后 [综英美]哥谭鼠鼠人 雪满长京 娶了知名高岭之花后[gb] 蜜蜂膝盖银子弹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吾妻阿婵》 100-120(第1/29页)

第101章 本分当差

白老夫人先是问春信:“近来皇长孙的身子骨可好?明晖堂的课业学到哪里了?”

春信忙一五一十答道:“有太子妃和嬷嬷们悉心照料,皇长孙一切都好。近来听外头的小子们说学到《尚书》了,几位先生都夸皇长孙敏而好学,过目不忘,是可造之才。”

老夫人听着又是骄傲又忍不住心疼地皱皱眉:“唉哟,他才多大的人呐,就学这个了。依我看,小孩子家家的还是别看得太紧。周医女,你说是不是?”

突然被点到名的玉婵心慌了那么一下,面上仍做波澜不惊地应答:“老夫人说得是,常言道过犹不及,皇长孙忙于繁重功课之余也可学一些五禽戏强身健体。”

白老夫人一听立刻来了兴趣,请玉婵将五禽戏仔细说给春信听,再嘱咐她回去将这些话转述给太子妃。

春信恭敬应下。

最后老夫人又问春信:“太子妃身子调养得如何了?”

玉婵有些不解,春信也不避讳,直言道:“太医们开的方子一直吃着,也算是将三年前小产亏空的底子补起来了。”

老夫人皱着眉点点头:“倒也难为那孩子了,苦药汁子一吃就是三年。叫她也不必急着要孩子,保养好自己身子最是要紧。”

春信忙点头称是。

老夫人又有些不放心地对玉婵道:“周医女,外头的人我总是有些信不过。若是得空,烦请多关照关照我家那孩子的身子。”

玉婵虽听得云里雾里,却也感念白老夫人对自己的信任,忙一口应下。

等到两人从老夫人的房中出来,玉婵才忍不住问春信太子妃身子的事。

春信轻叹一声对她道:“姑娘有所不知,太子妃与太子成婚八年有余,膝下就皇长孙这么一个孩子。三年前太子妃小产后又伤了身子,太医说再难有孕。是以老夫人也是怕太子妃着急,不顾自己身子……”

玉婵点点头,皇家子嗣绵延历来关系重大,既关系到皇家血脉传承,又牵连着白家一门的荣耀延续。

白老夫人却真心诚意为自家孙女着想,将她的身子放在第一位,实在令人动容。

又想起前次自己在宫中见到太子妃,眉宇间虽笼着淡淡愁绪,却瞧不出一丝病容,想来应是无碍了。

翌日一早,两人拜别昭义侯府众人,带着各种名贵皮子、补品返回宫中。

宫中却早已变了样,往日里宠冠后宫的丽妃如今成了日日以泪洗面的戴罪之身,往日门庭若市的春熙殿转眼间也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冷宫。

入夜后,宫灯亮起时,玉婵头戴帷帽,身穿一件青灰色斗篷来到春熙殿门外,使了些银钱进去看了一回袁丽妃。

往日精致奢华的宫殿没了宫人的围绕一下就变得萧索冷清起来。

玉婵提着灯迈入黑漆漆的庭院,脚底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一团灰白的小身影闻声从不远处跑了出来,朝着她所在的方向发出低低的呼噜噜声响。

紧接着方嬷嬷的低斥声传来:“雪团儿,莫在庭院里乱跑,当心惊着娘娘。”

那小犬却回头朝着她长长呜咽了一声,朝着玉婵扑过去。

方嬷嬷似乎也被这黑咕隆咚冷不丁冒出来的人影给吓了一跳,捂着心口问:“谁?”

玉婵弯腰将雪团儿抱进怀中,起身揭下戴在头上的帷帽,对方嬷嬷笑笑:“方嬷嬷,是我。”

方嬷嬷见是她,面上闪过一丝局促之色,默默将雪团从她怀里抱回。

“如今人人见了春熙殿都绕道走,周医女还回来做什么?”

玉婵抿抿唇,指了指身后的包袱道:“我来给娘娘送些东西。”

方嬷嬷微微红了眼眶,接过东西道了一句有心了。

玉婵又问:“娘娘如何?”

方嬷嬷轻轻抹了抹眼角:“自打六殿下被陛下下旨圈禁宗人府后,娘娘便日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这短短几日都长出白头发了。”

玉婵无奈地轻叹一声,忍不住问:“嬷嬷可知六殿下到底因何触怒了陛下?”

方嬷嬷依旧只是摇头,口中喃喃道:“若是能设法见六殿下一面一问便知。”

从春熙殿出来,玉婵重新戴上帷帽往回走。

饶是她这一趟很小心,还是落入了他人之眼。

桂嬷嬷从尚服局归来,恰好在春熙殿门前看见她匆匆离去,归去寿康宫后便将方才所见一五一十同王太后说起。

“依奴婢愚见,这个周医女到这时还不忘旧主,倒也算得上有情有义。”

王太后淡淡一笑,轻轻拨动着手里的念珠问:“她的身世查得如何了?”

桂嬷嬷垂首应答:“还在查,那丫头的履历看不出什么破绽。只是夔州姓周的人家太多了,有些棘手。”

王太后微微眯了眯眼:“姓周的人虽多,祖上三代行医的应当没有几个,叫他们仔细查清楚,那丫头到底什么来历。”

桂嬷嬷点点头,又听她问:“你觉得那个姚医女如何?”

桂嬷嬷抿抿唇,一五一十道:“谨慎小心,中规中矩,只是小郡主与她好似有些龃龉……”

王太后冷笑一声,抬手揉了揉额角:“那便早些让郑家将她接回去待嫁吧,也好早些将那个周医女安排进来,哀家倒要瞧瞧他们能翻出什么浪来。”

两日后,玉婵接到了皇帝旨意,如愿前往寿康宫。

玉婵入寿康宫这日恰好逢郑家人入宫接郑月舒回府。

她和魏泓的婚事就定在三个月后,需得早些回去做些准备。

她们二人一进一出,拉着手依依不舍道别。

离别之际,郑月舒对她坦白了自己的身份。

有魏襄和太子的事在前,玉婵如今对他们这样的贵人隐瞒身份的事早就见怪不怪了,只真心诚意地为她送上祝福。

临行前郑月舒拉着她的手对她说:“我这个外祖母虽然身份贵重,瞧着挺不好亲近的。可她实际上就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太太,你心又实,相处久了定能打动她的。”

玉婵点点头,又见她朝姚扶风所在的方向努努嘴:“倒是这个姚医女,绝不像表面上瞧着那样清高,你当心着些,别在她手底下吃亏呀。”

寿康宫的差事,虽不像萧凌说的那样折腾人,却也比在春熙殿时忙碌了许多。

替王太后调养身子的事从前主要是由太医院的朱院判负责的,如今她二人过去了,便自然而然地接手了太医们的部分日常工作,每日除了早晚请平安脉,推拿按摩,还要配制她老人家四季常吃的几味补药。

玉婵比姚扶风去得晚,请平安脉与推拿的事儿已经由姚扶风接手了,她便自发接过了配制丸药的活计。

她先是特意向朱院判请教了王太后的用药注意事项。

朱院判捋着一把花白的胡须笑道:“常言道:‘秋冬膏方巧进补,来年开春能打虎’,除了一味常用的人参养荣丸,秋冬季咱们太医院还要为两宫太后配上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吾妻阿婵》 100-120(第2/29页)

帖延年益寿膏。所谓延年益寿膏乃是选用何首乌、淮山药、茯苓、杜仲等九味药为基础药方,再针对两位太后各自的体质特征做出相应的增减,达到或是开胃健脾,或是补气养血,抑或是强筋健骨的目的。”

玉婵皆一一记下了,朱院判又对着她再三嘱咐:“给太后娘娘用药切记要小心谨慎,开过什么方,用过什么药,都要一一记录在案,关键时刻是能决定人生死的。”

玉婵郑重点头,更是谨遵教诲。

最后朱院判对她眨眨眼,捂着嘴神神秘秘小声道:“拿不准的东西千万莫冒险尝试,切记,宁可无功也不能有过。”

他的这番话莫名叫她想起了王老先生,这大概便是他们混迹太医院多年屹立不倒得出的宝贵经验吧。

一开始她与姚扶风二人也算得上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王太后冷眼旁观了一阵,问桂嬷嬷:“你瞧着这个周医女如何?”

桂嬷嬷一五一十作答:“老奴瞧着她倒是挺实心眼儿的一个丫头,不争功不强出头,安安分分做好自己份内事。宫里的太监婢女们有个头疼脑热的也爱找她,都说她待人诚恳,从不拿架子。”

王太后垂着眼盯着案上剩下的半盏秋梨汤,心里是有那么一点动容的,难为她听出自己近来夜里有一两声咳嗽,悄无声息地做了这个送进来,面上却是不以为然地轻哼一声:“如此说来,倒是哀家错怪她了。”

桂嬷嬷也笑:“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老人家且安心看着便知。”

太平日子一直持续到了重阳这日。

初九重阳这日,照例宫中要开重阳宴,赏菊,两宫皇太后皆要穿上尚服局精心制作的太后翟衣,配凤冠霞帔,金饰舄鞋,受内外命妇朝拜的。

可宫女们早起开箱笼拿出昨日尚服局送过来的翟衣却发现襟前领口处不知何时被烫出了一个洞。

宫人们大惊失色,忙将此事禀报给桂嬷嬷和王太后。

桂嬷嬷手里正拿着篦子在为太后篦发,看着那流光溢彩的精美华服上凭空多出来的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洞,忍不住眉心一跳,离开宴只剩下一个多时辰了,眼下再去追究是谁的过错已经来不及了。

王太后只略略瞧了一眼,便道:“罢了,大概是有人不想哀家今日出现抢人家风头罢了。也不必忙活了,就说哀家身子不适,今日就不过去了。”

桂嬷嬷闻言忍不住轻轻蹙眉,宫娥们诚惶诚恐。

纵使王太后她老人家对待手下人再宽和,该守的宫规还是一样要守的。

做错了事,没当好差都是一样要受罚的。

第102章 婆媳相见

首当其冲的便是负责看管这件翟衣的两位宫娥,两个人哭着被人拖了出去领罚,一人二十杖。

玉婵看了便忍不住问一位相熟的宫娥出了什么事,那宫娥诚惶诚恐对她摆了摆手,将人悄悄拖到角落里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与她听。

玉婵想起自己曾有幸在尚服局见过那件翟衣,恰好长姐铺子上有一种波斯国进口的鸟羽做成的彩色丝线,或许还有办法补救。

那宫娥听她说出自己或许有办法,忍不住劝她:“周医女,我知你心善。但此事关系重大,若是回头陛下追究下来,可就不止关起门来打板子这么简单了,咱们还是莫管闲事的好。”

玉婵点点头,心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那板子落在皮肉上的声响落入耳中使她莫名打了个寒颤,忍不住到桂嬷嬷面前将自己的想法如实说了。

桂嬷嬷听罢却忍不住将两道细细的眉毛皱得更紧,问她:“时间够吗?”

玉婵有些不确定地摇摇头,该说的她已经说了,最终的决定交到桂嬷嬷和王太后她老人家手里。

一个时辰后,郭太后与各宫娘娘们纷纷到达今日举办重阳宴的宣华殿。

郭太后一身隆重的凤冠霞帔在高贵妃等一众内命妇的簇拥下,缓缓登上宣华殿门前的十二级台阶,在上首的铺设黄罗软垫的两把红木圈椅前选定靠左的那把坐定,先是不咸不淡瞥了眼右手边的空位,忍不住轻翘嘴角,冷冷一笑。

“都什么时辰了,还不快去请人过来。若是腿脚不好走不动,就命人抬了哀家那顶逍遥辇过去。”

高贵妃忍不住掩口一笑,也跟着打趣道:“寿康宫娘娘素来体弱多病,许是犯了病来不了了也未可知。”

话音刚落便听见小太监细着嗓子高声报了一句:“寿康宫孝昭皇太后驾到!”

郭太后脸上的笑容僵了一僵,高贵妃也微微一怔,循声望去,果然看见同样一袭深青翟衣,凤冠霞帔的王太后在一众宫人嬷嬷的簇拥下走了过来。

其余众人纷纷整衣敛容,起身下拜。

“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王太后微笑着朝众人一一颔首,在桂嬷嬷的搀扶下缓缓登上台阶,行至郭太后身侧。

同样的穿戴,在两个不同的人身上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郭太后身量不及王太后高,脸瘦长,面相寡淡,眉宇间的气度又不及王太后雍容大气。

纵然后者常年病痛缠身,又年纪稍长,两相对照,一下子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郭太后有些不自在地往左挪了挪身子,连带着看自己身上这身儿太后翟衣都有些不顺眼了,微微侧头瞥见对方那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高贵妃盯着王太后身上那件翟衣看了半晌,朝身后的小太监一瞪眼,小太监立刻战战兢兢退下。

王贤妃眼见气氛有些僵,忍不住轻咳了两声提醒道:“贵妃娘娘,人都到齐了,是否要吩咐人开宴了?”

高贵妃捏起帕子掖了掖嘴角,神情倨傲地扬起下巴点点头,示意底下人开宴。

内侍宫娥们捧着美酒佳馔脚步轻盈地穿梭往来在锦衣华服,满头珠翠的贵妇人们中间。

高贵妃与王贤妃分别一左一右侍奉在两位太后身侧。

左下首坐着郭太后之女,柔庆长公主,这位公主身后坐着的正是她和广平侯的独女荣安县主陈嘉萝。

而后是祁王妃,首辅高家以及忠顺侯府郭家家眷。

右下首坐着的是太子妃,而后是宁王妃。

再有便是郑国公家的家眷,威远将军府魏家和昭义侯府白家家眷。

庭中用红、黄、白、绿四色上百盆菊花摆成福寿安康四个大字,又兼有姹紫嫣红各色花卉装点其间,倒叫这天地间肃杀秋色也平添了几丝盎然生气。

高贵妃见郭太后始终神色淡淡,便指着庭中一株绿菊笑道:“臣妾听闻,这盆绿云是年初时陛下特意嘱咐人从杭州走水路为您老人家运过来的。谁承想经一路风雪,险些折损了这样一株名品。御花园里的那些花匠们见苗枯叶黄都有些束手无策了,还是您老人家命人将它挪进暖房里,一日一日用心栽培,方叫大家伙今日都有幸目睹这世间难得一见的名品。正所谓母子相惜,陛下的这份孝心和太后这份慈心都是四海之内独一份的。”

郭太后闻言视线也调转到那株绿云上,面色果然有所缓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吾妻阿婵》 100-120(第3/29页)

“难为皇帝一片孝心,哀家这个当娘的总不能拂了他一片美意。”

王太后目光轻轻落在不远处的一株墨菊上,笑笑不说话。

接下来便是各位晚辈为两位太后赠送重阳贺礼,为她们增福添寿。

高贵妃赠给两位太后的是成色上乘的千年老参,王贤妃是自己亲手抄录的祈福经卷。

太子妃是请天竺高僧开过光的佛珠,祁王妃是白玉观音,宁王妃是亲手绣的百寿图。

高贵妃盯着王贤妃婆媳两人的贺礼,忍不住含笑揶揄道:“常言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瞧这婆媳两个送东西的路数都是一脉相承的。”

众人闻言都忍不住暗暗发笑,这高贵妃明面上调侃婆媳二人心意相通,明眼人都能一眼看出她分明是在嘲讽贤妃婆媳二人抠搜小家子气,送的东西不值钱。

宁王妃抿了抿唇,正要出言反驳,王贤妃一个眼神投过去,她只好悻悻垂下头,咬着牙默默忍耐。

倒是一向置身事外的王太后突然开了口。

“哀家瞧着宁王妃这百寿图倒是极好,这一笔一划非诚心者不能写就。哀家听闻昔日天竺有位富商曾不惜千金换取贫儿身上一件破衣而不得。诸位可知因何缘故?”

众人皆是茫然摇头,高贵妃刚想插嘴,就听她道:“只因那件破衣是那贫儿亡母生前一针一线缝制而成。正所谓千金易得,真心难求,便是这个道理。”

这话便是在暗讽高贵妃婆媳赠礼一味讲求贵重而缺乏心意了。

高贵妃抿着唇,死死攥着帕子不说话了

郭太后沉着脸看了她一眼,心中又有些不爽利了。

一场宴席众人各怀心思。

好不容易等到宴席进行到一半儿,两位太后都有些乏了,底下一众年轻贵女们也都有些坐不住了。

照例默许众人都四散开来,去逛逛院子赏赏花。

柔庆长公主母女两个自方才宴席开始便一直盯着坐在对面的魏家婆媳两人,见宴席散了,魏家婆媳两个要走,提了裙便要追上去。

南阳郡主与二儿媳也是眼疾手快,眼角风扫见柔庆长公主母女两个跟上来了,默不作声加快了脚步往假山石后面拐过去。

南阳郡主萧怡君和二儿媳姜氏在御花园里一路分花拂柳,七拐八绕的终于将那对儿恼人的母女甩在了身后。

姜氏扶着婆母在一块干净的太湖石上坐下,扶着咚咚直跳的胸口道:“唉哟,总算是甩开了。要说这个母女两个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死心眼,京中那么多青年才俊,偏偏缠着咱们家这个小五不放。这都多少年了,小五要是真对她有意,她早成咱们家媳妇了。”

萧怡君闻言不由自主地皱紧了娥眉:“别说了,小五一个都够我头疼的了,再来一个小祖宗,我怕是没几年活头了。”

姜氏环顾左右,一脸神秘地朝萧怡君眨眨眼:“母亲,我听说小五好似在外头有相好的姑娘了……”

萧怡君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儿:“你说的该不会是那个丽春坊的什么鸢吧?”

姜氏摇摇头,正要矢口否认,忽然见对面树丛中人影一晃,忙肃声喝问:“谁?”

话音落,便见一个小宫娥装扮的女子抱着药箱从大树底下走了出来。

姜氏一脸警惕地盯着那小宫娥模样的女子问:“你是哪个宫的?方才躲在那树后鬼鬼祟祟作甚?”

玉婵垂着头,两只眼睛盯着地面,心道今日也是够倒霉的,原本她听闻今日重阳宴太子妃也来了,就想趁机见她一面替她号个脉,看看她身子到底有没有什么问题。

谁承想刚走进御花园就碰见这婆媳两个躲在这处说私房话。

其实她隔得远也没听进去多少,本打算避开,不想竟被人给发现了。

虽不知是哪个府上的夫人,心知人家定是怕她听到什么再传出去,正要解释,视线猛地被婆媳两人身后的柳树丛吸引,惊呼了一声“当心!”。

婆媳两人不约而同地侧头去看,冷不丁地瞧见一条花花白白的小蛇倒挂在身后的柳树枝上,嘶嘶地朝她们吐着信子。

郡主与儿媳登时吓得三魂丢了七魄,惊呼一声,躲到了玉婵身后。

那蛇也被她们发出的动静吓了一跳,啪嗒一声从树上掉了下来。

玉婵定睛一看,那蛇头扁尾细,黑身上有一圈一圈的白纹,竟是一条有毒的银环蛇。

忙转过身去从地上寻了一根粗细适中的树杈,在身后婆媳两人惊诧的目光中快准狠地出手叉住那条银环蛇的头部,将手里的银针扎了进去。

那银环蛇起初还在奋力挣扎,银针扎下去后只轻轻摆动了一下尾部彻底不动了。

玉婵脱下身上那件素白的外衫,将两只袖子结结实实打了个结绑起来做成一个口袋,再用树杈将那东西叉起来放进口袋里装好,这才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对萧怡君与姜氏笑道:“好了,二位别怕,它动不了了。”

萧怡君与姜氏婆媳两人全程呆立在一旁,目瞪口呆看着她做完这一切,从头到脚都冒出一层细细密密的小疙瘩。

“你……你不怕吗?”

姜氏有些紧张地咽了口唾沫,盯着玉婵那只抓过蛇的素白小手,干巴巴地问。

饶是她出身将门,平素自诩天不怕地不怕,见了这等软塌塌,滑溜溜的东西也忍不住觉得有些毛骨悚然。

第103章 挺身而出

玉婵一脸平静地摇摇头:“这蛇虽然有毒,只要注意些不被它咬到便好。两位往后还是莫要往这等无人的草深处走的好。若无事,民女便先告退了。”

言罢朝她二人微微俯了俯身,拎起地上的袋子便要离去。

萧怡君忙道:“诶,等一等!”

玉婵停住脚步,回头,一脸诧异地望向几步之外这位莫名叫人有些眼熟的美妇人问:“夫人还有何事?”

萧怡君白着一张脸,捂着胸口,警惕地四下看了看。

“别走!我……我的意思是要走也带我们一道走。谁知道这鬼地方还有没有第二条那样的东西……”

玉婵自然没什么意见,在前头一面用树杈拍打着草丛,一面带着婆媳两个往外走。

心里也不免诧异御花园里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冒出这样一条毒蛇,想着回头应该把这事儿汇报给附近巡逻的侍卫,叫他们好好盘查一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免将来再有人被误伤。

姜氏两只手扶着婆婆紧随其后,一边走,一边盯着她拎在手里的那东西,忍不住问:“姑娘要那东西做什么?”

玉婵回头朝她笑了笑:“可以入药,新鲜的药效更好。况且……留在原地,若是回头再吓着旁人了可就不好了。”

姜氏有些诧异地点点头,心底对眼前这看似柔弱的姑娘生出了几分别样的好感,就听自家郡主婆婆也忍不住开口问:“你……懂医术?莫不是女医署新选入宫的医女?”

玉婵微微颔首,又听她问:“你姓什么?哪个宫的?”

玉婵一五一十作答:“鄙姓周,如今在寿康宫当差。”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吾妻阿婵》 100-120(第4/29页)

言罢见那美妇人略走快了几步便有些气促,有轻微的哮鸣音,便忍不住问:“夫人可是有喘疾?走快了便觉得胸闷气短?”

萧怡君婆媳两个对视一眼都忍不住对眼前这年纪轻轻的女大夫越发另眼相看了。

萧怡君抿着唇微微颔首,姜氏忙道:“是呀,我母亲常年为喘疾所扰,春夏之交尤甚。姑娘可有什么建议?”

玉婵微微蹙眉沉思了片刻,这位夫人既然能出现在宫中的重阳宴上,想必身份贵重,身边最不缺大夫,便笑着说出自己的一些小建议。

“春夏之交杨柳飘絮,百花盛开,杨柳絮与花粉不慎吸入肺腑都容易引发喘疾,是以除了尽可能远离这些东西,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法子了。”

萧怡君闻言忍不住轻轻蹙眉,姜氏心知婆婆得了这个病,平素消遣又少,却偏偏最是喜欢这些花儿粉儿的。

若是叫她春夏时闷在府中不出去,岂不是要将人闷坏了?

却听她话锋一转又道:“不过我观夫人的喘疾似乎不算严重,若是平日能注意饮食调理,饭后适当走走,屋子里常开窗通风,保持平心静气,对身子都是大有裨益的。外出观花时再戴上帷帽、面纱一类的东西便好。”

姜氏忍不住轻轻舒出一口气,萧怡君轻蹙的黛眉也随了她的解释慢慢舒展开来。

玉婵带着二人走出花圃,回到了青石铺就的宫道上,仰头便见春信带着几个宫人急匆匆走了过来。

一边走还一边朝着她用力挥着手帕:“婵姑娘,总算找到你了!”

春信是太子妃身边最得力的女官,平素一贯老成持重,鲜少有这样失态的时候。

玉婵心里咯噔一下,忙迎上去问:“春信姐姐,可是宣华殿那头出了什么事?”

春信眉头紧皱,抓了她的胳膊急匆匆往回走,连跟在她身后的南阳郡主婆媳两个都没瞧见,一边走一边喘着粗气同她解释。

“皇长孙……皇长孙他方才在御花园被蛇咬了。太子妃叫我出来找您也过去瞧瞧,您快跟我过去看看!”

萧怡君婆媳两人闻言也忍不住大惊失色,自发地疾步跟了上去。

玉婵赶到时只见宣华殿外一片狼藉,花架倒了一片,花盆碎了一地,各色奇花异草被踩成了泥。

王郭两位太后早已带着一众命妇们退回了殿内,几十个带刀侍卫如临大敌般地在地上翻找那蛇的踪迹。

皇长孙萧乾被众人围在中间,放在宣华殿内的软榻上。

太子妃两只纤白素手紧紧抓着儿子冰凉的小手,泪水哭花了脸庞。

非但朱、姚两位院判来了,年过八旬的赵院使也被传了过来。

老院使正在亲自为皇长孙处理伤口,两位院判一左一右站在老院使身后正在为应该选取哪种疗法争得不可开交。

朱院判主张及时剜去腐肉来保全性命,姚院判却坚决反对,认为他的法子太过激进了,皇孙的御体岂是能轻易损伤的。

朱院判看着榻上皇长孙愈发苍白的小脸,一边抬袖胡乱擦着额上的汗,一边上前一步催促道:“太子妃娘娘,眼下为了防止毒性蔓延至全身,只能出此下策了。若不及时做出决定,只怕是……只怕是将来追悔莫及呀。”

赵院使两只手哆哆嗦嗦为皇长孙施着针,闻言两道花白的眉毛拧成一个深深的川字。

这法子虽然激进,却又是眼下最为有效的保命方法。

太子妃含着泪,双眼怔怔地望向床榻上呼吸越来越微弱的儿子,心底有些动摇了。

就听姚院判在一旁极力劝阻:“不可呀,太子妃娘娘。皇长孙年纪太小,且不说动刀后能不能够受得住,若是不慎伤及脚踝留下一副残缺之身,恐怕将来也会抱憾终身呐……”

太子妃抿唇不语,最后将求助的目光投向赵院使。

“院使大人,求您,求您无论如何都要保住乾儿的性命。”

言外之意便是只要能够救活皇长孙的性命,哪怕是要付出瘸腿的代价,将来失去做储君的资格,她也在所不惜。

郭太后抬手按了按不住抽痛的额角,先是对着太子妃斥责道:“这是什么话?救命要紧,乾儿的身子也必须毫发无损。”

言罢又将两道威严的目光一瞬不瞬地调转到了在场的三位御医身上。

“你们这些御医都是吃干饭的吗?哀家命你们速速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此言一出,姚、朱两位院判都不约而同红着脸羞愧地垂下了头。

赵院使整个人汗如雨下,眨眨眼,一滴热汗顺着眉毛滴落,糊住了眼。

他也顾不上擦,轻咳了两声,起身哆哆嗦嗦对着郭太后回禀道:“诶,若是……若是能确认是什么蛇咬伤的,太医院有专门治蛇毒的药……”

郭太后很是恼怒地绷着脸看向身边的宫人问:“怎么?那东西还没找到吗?”

宫人们诚惶诚恐,事发时只有几位小皇孙在场。

偏偏皇长孙萧乾本人被蛇咬了,昏迷不醒。

二皇孙萧宸说好似是一条小青蛇,三皇孙萧澈却说是一条小花蛇,其余孩子要么年纪太小,吓得说不清,要么压根儿没看见。

这就叫太医们很是犯难了,正不知所措之时,春信带着玉婵穿过人群走到太子妃身侧。

玉婵上前看着床榻上面色苍白,脚踝处肿成馒头一般的皇长孙,也顾不得向众人行礼,径直看向赵院使问:“方才我在御花园里抓到一条银环蛇,不知是不是咬伤皇长孙的那条?”

说着便解开那外衫做成的口袋,将里头只剩下一口气吊着的银环蛇捏着脑袋抓了出来。

郭太后等人见状皆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有胆小的夫人小姐们见状更是忍不住惊呼一声,提了裙跑出了大殿。

赵院使接过那蛇只看了一眼,却忍不住喜上眉梢:“没错了,就是这条银环蛇。这东西嘴里缺的那颗毒牙正是老夫方才从皇长孙脚踝上拔出来的那颗。”

言罢又转头对着身后的姚朱二人道:“快,快回太医院将治银环蛇毒的解药速速取来!”

姚朱二人连忙起身往外跑,出门的时候走得太急又免不了撞到了一起。

郭太后见他们这样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命人抬了肩舆过来将人火速抬回去取药。

所幸救治得及时,皇长孙身上的蛇毒没有蔓延开来,只是排毒的过程漫长而痛苦,要想彻底好起来还需花上一些时日。

玉婵误打误撞救了皇长孙性命,也因此一举成为了整个重阳宴上的焦点。

太子妃对她的感激自不必说,就连郭太后也十分难得地高看了她一眼,见她眼生就忍不住问她:“你是哪个宫的?哀家怎么从前没见过你?”

王太后忍不住在一旁悄悄同桂嬷嬷交换了个眼色。

玉婵一五一十作答,只说自己是寿康宫的医女。

郭太后闻言心底又忍不住有些酸溜溜的了,转头盯着王太后半是揶揄半是认真道:“怪道呢,还是你们寿康宫出能人。哀家宫里头的那两个整日里唯唯诺诺的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吾妻阿婵》 100-120(第5/29页)

没这等本事。”

王太后闻言只是笑笑不说话,看在她那盆宝贝绿云被人毁了的份上不同她计较。

玉婵却听得有些汗流浃背了,今日出这个头又不知要得罪多少人了。

可人命大于天,她不后悔自己及时站了出来,更何况那是太子妃唯一的孩子。

好在郭太后也没有太为难她,只是命人赏了她几匹缎子便带着人回了。

玉婵同赵院使,姚朱两位院判一道将太子妃母子送回了东宫,确认皇长孙无碍了后才离开。

太子今日奉命带着人外出巡视京郊一带的秋收状况,入夜后才风尘仆仆地赶回来。

一入东宫便听说儿子今日在御花园被蛇咬的事情,心底升起莫名的寒意,忙抬步往儿子住的永和居而去。

一进去便见妻子身上仍穿着白日宴席穿的那身朱红的宽大礼衣一动不动地坐在床榻前,目不转睛盯着床榻上的儿子,身影看上去分外萧索单薄……

听见身后动静也未回头,只淡声道:“春信,你们都下去吧,今夜我要留在这里陪着乾儿。”

“是孤。”

第104章 主动请缨

白若歆有些错愕地回头,看着突然出现在眼前的那道高大清瘦的身影,忍不住眼圈一红,不过一瞬便慌忙垂下头擦了眼角,敛了情绪,起身朝着太子行礼。

“殿下回来了,殿下……还未用过饭吧?臣妾这就去叫人……”

萧胤摆了摆手,忍不住以袖掩面轻咳了两声,疾步上前轻轻握了握她的肩膀,带着人上前一步来到床前,弯下腰伸手轻轻抚过那张昏睡的小小脸孔,起身时看向妻子的眼中是满满的自责与隐隐的怒火。

“是孤不好,让你们母子二人受苦了。今日之事孤绝不会就此作罢……”

白若歆点了点头,心知再查下去也不过又多了几个被推出来顶罪的卑贱之人罢了,口里仍轻声道:“臣妾相信殿下。”

萧胤回头看着她犹带着泪痕的眼角,胸中一阵钝痛,牵起她冰凉的手指,轻轻在她的手背上拍了拍。

“今夜孤留在这里陪着你们可好?”

白若歆淡笑着摇头,轻轻将手自他手中抽回。

“不必了,乾儿这里臣妾自会小心照料。殿下身子要紧,今夜还是回秋水阁吧,如若不然回春华居也好……”

萧胤冷笑一声,掀开袍摆在她身侧坐下。

“太子妃果真贤良。若孤哪也不去,执意要留下来呢?”

白若歆微微有些诧异地抬头看向他,对上一双摄人的寒眸,慌忙垂下眼,语气是一如既往的平静。

“若是殿下执意要留下来,臣妾便叫人将韶光殿的榻抬进来,殿下自可安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综英美]太刀侠也是侠 鼠鼠我啊! 领域展开,但同人文 [娱乐圈]兼职摇滚后每天被迫营业 妇女主任是最大的[八零] 纲吉今天也在改变历史 [原神]全提瓦特陷入热恋中 嫁错 被坏女人捡回去了 笨蛋美人的裙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