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2 / 2)
……
当日夜里晚饭后,解衍一如往常出现在司礼监内堂。
白惜时听见脚步声,掀起眼皮,不咸不淡地望了过去,“怎么,今日又被人针对要去值夜?”
解衍闻言什么都没说,但整个人很快呈现出一副的与世无争之感,用一声云淡风轻叹息代替了回答。
呵,如今演技也越发炉火纯青了。
以前怎么没发现这小子这么能装呢?
白惜时没搭理他,重新捡起桌上的奏章看了起来。
解衍何其敏锐,这个时候便发现白惜时与往常有些不一样,知他可能是弄清楚了自己的换班之事……其实他值夜,自有值夜的原因。
白惜时白日要伴驾随堂,解衍也得御前守卫,二人即便遇上亦说不了两句话。而夜里等解衍下值,他作为侍卫并不能在宫中多做逗留,因而即便白惜时此刻回到了司礼监,二人仍旧没什么机会碰面。
所以思来想去,解衍才会抓住这个时间差,选择了夜间当值。
但如果说了实话,追赶的太紧,解衍直觉眼下时机并不成熟,恐怕反而会引起白惜时的排斥抵触。
思及此,解衍没有多做解释,而是搬了个椅凳坐于离白惜时不近不远的位置,然后什么都不做,就那么一瞬不瞬地盯着对方。
白惜时第一时间察觉到了那缕视线,恍若未觉,兀自详看每一份奏章和票拟意见。
然而等一沓子文书看完,解衍还在盯,片刻不移地盯,白惜时也总算被他盯得烦躁起来,转头,伸手,面无表情推了把男子的脸,将他的脸推偏了过去。
然而,解衍不声不响,很快将脸又转了回来,就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般,继续盯着白惜时。
白惜时冷哼一声,再推……解衍再转。
白惜时又推……解衍还转。
几次三番之后,白惜时彻底没了耐心,觑着男子皮笑肉不笑道:“你是不是胆子肥了,想挨顿揍才老实?”
谁料解衍听完,先是低下头,就在白惜时以为他终于准备承认错误之际,男子突然忍俊不禁,就在白惜时面前这么笑了起来。
啧,方才不是忏悔,是在憋笑?
白惜时无语非常,脑袋里此刻亦充斥着前所未有的问号,要不是解衍此刻笑得满面春风,白惜时都怀疑他是不是在故意挑衅自己。
回府一趟脑袋遭驴踢了?
很好笑吗?
吊起眉梢,白惜时这回直接踢了他一脚,“怎么,你是不是觉得咱家不敢揍你?”
“不是。”
解衍老实摇头,继而努力敛下笑容,诚恳道:“……想挨揍。”
“???”
白惜时:“你再给咱家说一遍?”
什么意思,这还能给他整期待了?
然而解衍此刻却真正敛下笑容,倾身凑前,睁着他那双澄澈的眸,突然无比认真道:“……想挨揍,掌印就会真的揍吗?”
二人距离在一瞬间被解衍拉的极近,视线交汇间,白惜时甚至能感受到对方的鼻息喷在自己的脸上。
无声与他对盯了一会,白惜时大方迎视,继而不知为什么,在对方温和沉静的眼神下,方才的那点气闷和费解竟也逐渐消散殆尽。
眼看解衍当值的时间接近,白惜时一回想,又觉得方才二人斗嘴实在幼稚,继而决定不再跟他胡乱掰扯,伸手,撑在男子的胸膛,一把将他推远了些。
端起清茶,兀自转身啜了一口,待一汪凉水入腹,白惜时才恢复如初,继而侧首,复又看向男子。
“那可真是不好意思,咱家就是这么见不得你如愿,想挨揍咱家偏不,不想挨揍咱家才揍。”
第54章 第54章
中秋夜宴当日,从傍晚开始便陆续有官员携家眷进宫,白惜时在筵席的场地巡了几回,没发现什么不妥当之处,便预备重回御前,等百官到齐,再陪同皇帝一起入席。
出了宫宴入口,又见到了几位熟悉的面孔,有官员主动领着家眷上前向白惜时问安,白惜时也都很给面子,颔首回礼。
千闵、元盛前些日子见着她,都说她性情变了许多。变了吗?应该是变了些的,白惜时自入宫以来,确实较以往收敛了不少。
掌印和厂督所不同,厂督可以飞扬跋扈、缉凶查案,无所顾忌。加之上头原先还有爷爷给她保驾护航,她自然随性很多。
但掌印,日日与天子、朝臣打交道,一句话一个字都要三思而行,她总要融入其中,较以往有所改变。
待几位官员离开后,白惜时继续往外走,这时候扬眼,远远看见滕烈与冯有程走了过来,看到这二人,她倒是真心实意停下脚步,继而目光往他们身侧一暼……空空如也。
冯有程看上去很高兴,隔了老远就与白惜时打招呼,“掌印!”
白惜时:“二位没带家眷?”
要知道此次入宫机会难得,许多官员都恨不得将夫人、子女都带来感受下这皇家的气派。
滕烈闻言,看了白惜时一眼,“没有家眷。”
知他二人父亲也在朝中为官,母亲应是与父亲同行,白惜时:“兄弟姐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女扮男装拿稳权宦剧本》 50-60(第6/16页)
滕烈:“不算家眷。”
……
白惜时觉得自己多余一问。
她当然知道家眷特指什么,但这来参加宫宴的,恐怕只有滕烈这么严谨刻板,旁的年轻官员即便没有家眷,也不会浪费机会,会将亲属一并带进来。
冯有程听到这里抢过话茬,“掌印,属下也没有家眷,不过我这次是奔着找家眷来的,所以就想保留个好印象,谁也没带。”
说完又有意无意向白惜时展示了眼自己今日的这身装扮。
白惜时经他一提醒,才发现冯有程今日的确穿了一身崭新的红色官袍,头束紫金冠,但……武将高大宽厚的身板加之这华贵公子哥式的配饰,怎么说呢?
用力过猛了些,反正女子应该不是不大欣赏的出来。
对着这副装束白惜时昧着良心也夸不出口,改为换了话题,“冯副使有心仪之人?”
冯有程很乐观,闻言又更乐观地放眼了一番筵席之内,“没有,不过过了今日之后,应当就有了。”
确实,今日宫宴部分官员确实抱着为子女相看而来,白惜时:“……那咱家便祝冯副使好运。”
“哎!事成了请掌印喝喜酒。”
“……”
白惜时静默半响,改为转向滕烈,正欲告辞,但男子似乎领会错了白惜时的意思,在她的眼神之下,突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来了一句,“没有相看的打算。”
哦。
白惜时古怪地看了他一眼,白惜时其实也就有兴趣问问冯有程,滕烈不用问都知道答案。
走的时候,白惜时还听见冯有程在后头劝滕烈,“唉,缘分这东西很玄乎的,指挥使你别咬的那么死,有时候突然看对眼了那就是看对眼了,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滕烈心不在焉,看了眼前方的背影,“知道。”
冯有程的声音顿时提高了八度,“知道,你竟然知道?你从哪知道的?”
男子收回目光,觑了对方一眼,“……紫金冠歪了。”
“啊?”冯有程大惊失色,顿时抛却方才一探究竟的劲头,“今日不同往常,那我可得去寻一面铜镜好好规整规整。”
—
宫宴正式开始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
皇帝携皇后、贵妃一同入席,说来按照礼制,应当只有皇后才能与天子同行,但无奈皇后无宠,更是在前两年与贵妃爆发矛盾之时,皇帝均以贵妃为为先,如今实权都掌握在贵妃的手中,皇后之位已经有名无实。
不过这都不是白惜时该操心的,她只默默跟于三人之后,继而陪同天子步入水榭当中的高台,欣赏这一场中秋盛宴。
今日的筵席布置与以往不同,因上次祈雨成功,皇帝对神佛之事越发感兴趣,在听了高僧的意见后,特意将天子之席移到到了水榭当中的高台之上,太后与一众后妃也伴驾而坐,寓意“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而一众大臣则围坐于水榭周围,众星拱月、仰望天子。
宫宴在天子与朝臣们的共同举杯中开始,继而美酒佳肴、丝竹乐舞不断,眼见整个筵席衔接顺畅、有条不紊,白惜时也逐渐放下心来,将具体事宜都交给了下头人去办,自己也终是有心情去欣赏欣赏这场筹备已久的盛宴。
今日宫中灯火通明,华盏将水榭周围照得如同白昼,白惜时观赏之余,亦看见了滕烈、冯有程的身影,除此之外,还有魏廷川。
世子今日也是独自前来,不过他隔壁桌便是兵部尚书及其夫人、刘二小姐,看得出来刘晚禾在家中应该颇受宠爱,父母没有带兄长倒是将她带了过来,大概也是因为这样,才会养成那样天真开朗的性情。
这个时候刘晚禾似是觉得一道刚上的奶酪香糕好吃,吃完了自己的那份,抿了抿嘴唇,又有意无意去瞟魏廷川桌上那份没动过的,然而很快被她的母亲发现,刘夫人半是责备半是宠溺地拍了下女儿的手背,刘晚禾这才吐了吐舌头,收回目光。
然而隔壁桌的动静很快引起魏廷川的注意,男子转头,在弄明白缘由后,大方将自己那份奶酪香糕递了过去。
刘晚禾一边吃,一边抑制不住的扬起唇角,连带着白惜时看着她,都觉得实在可爱俏皮。
这世间的女子,各有各的美好,白惜时兀自想着,就在准备收回目光之际,魏廷川似有所觉,朝高台之上望了过来。
继而发现白惜时正看着他所在的方向,魏廷川展颜,大方冲她扬唇一笑。
微一颔首算作回应,白惜时将注意力又重新放到了高台之上,时机正巧,瞧见皇帝酒樽饮尽,她便上前一步,为天子新添了一盏暖酒。
舞乐间隙,高台之上后妃和公主们开始向皇帝献礼,端静公主紧张的将自己所作的诗歌呈了上去,天子在众多花心思的节礼上一一览过,最后拿起这份诗歌,看了几眼后颇为满意,继而当得知是谁所作,面上闪过微讶,笑着对端静的方向说了一声“好”。
端静公主因为父皇这简单的一个“好”字,兴奋的在桌下捏起裙摆,继而起身回礼,但那捏着裙摆的手,好长时间都没有松开。
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
这个时候宫女们端着新一轮的菜品鱼贯上前,然而一个尚膳监的小宫女不小心踩到裙角,失手将几滴汤汁溅在了贵妃娘娘的衣裙之上,那小宫女见状低低压着头,似是被吓坏了,嘴中不停念叨着“娘娘息怒”,便举起衣袖给贵妃擦拭了起来。
见场面有些杂乱,白惜时与天子低低禀报一句,走了过去。
她的本意,是想快些平息这场小骚乱,兼之这宫女已浑身发着颤又一直低头,略微有些古怪,她欲斥责几句便发落下去,事后再问详情。
果不其然,贵妃见为赴宴特意让人赶制的衣裙沾上油污,还因此事让她在群臣面前出丑,气恼不已,继而那宫女又用脏污的衣袖在她身上擦来擦去,更觉厌恶,猛然一伸手,就想要将她推开。
然而就着因为这一推,突变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
明明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可那小宫女却如同被掀翻一般整个人直直向后仰倒,而她的后方正是凭栏,她竟像是刹不住般骤然就有往后翻落的趋势。
在即将翻落的那一刻,小宫女终于抬起头,继而手臂一伸捞住贵妃,死死攥住她的手腕,俞贵妃猝不及防向前猛扑而去,竟就着她的力,眼看就要一起被带落。
而俞贵妃在最后一刻看清那小宫女的面容,瞳孔一惊。
事故发生的太过措手不及,众人尚且来不及反应贵妃便已半边身子被拖了下去,在皇帝一声“爱妃”的惊呼中,白惜时顾不得那么多,眼疾手快纵身一跃,堪堪在最后一刻用力抓住了贵妃的小腿,然而被惯性牵制,连带着自己都被骤然拖出去半截。
心中暗道不好,用上半身紧抵住栏杆,才稍微稳下坠之势。
但显然维持不了太久。
千钧一发之际,突感腰腹间一只臂有力的膀环来,很快将她稳住,继而急急向后一带,白惜时此刻双手还死死攥着俞贵妃的小腿,而身后,紧贴着一个人的胸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女扮男装拿稳权宦剧本》 50-60(第7/16页)
直到这个时候所有人方如梦初醒,慌乱冲过来帮忙,同时拼命将倒坠下去的贵妃往回拉……而与此同时,随着“咚”的一声巨大闷响,水榭四周霎时像是炸开了锅,惊叫慌乱之声四溢!
——概因那小宫女已经直直坠落,就这么于众目睽睽下摔死在高台之下。
小宫女死前仍大睁着双眼,滚烫的鲜血从后脑勺流出,很快染红四周,像是死不瞑目。
混乱之下,高台之上也乱作一团,众人心思各异,皇帝此时已高呼“太医”,继而快步走到被救下的贵妃边,温声抚慰询问。
到了这个时候白惜时才喘了口气,恍然回头,撞上身后男子一双紧张未消的眸,再一低头,才发现此刻腰都快被这个人勒断了,微一蹙眉,男子察觉到他的不适,手臂骤然一松,很快放开了这个类似于背后环抱的姿势。
此刻大部分的关注点都在贵妃之处,倒是没什么人注意到他们这边,白惜时稍稍拉开了些与解衍的距离,二人一前一后从人群中走出,逆着人流,挥退小太监的跟随,白惜时兀自靠在一方红木圆柱边,定神平复。
好险!
而解衍则停在于白惜时几步之遥处,怔怔望着对方,好长时间都没有说话。
今日夜宴,解衍于御前当值,发现有小宫女冲撞贵妃,他本能的走过去欲排除风险,并给白惜时帮忙。
然而尚未走到,便看见了白惜时飞扑出去的一幕,解衍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一股寒意从四肢直冲脑门,来不及反应便拔腿向前飞奔……
好在,好在有惊无险。
男子到了这个时候,才发现手臂都在发麻。
白惜时此刻同样望着男子,见他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好像是有点……被吓到了。
“我没事,还好你及时赶到。”
白惜时冲他笑了笑,想要让他放松些。
似是有千言万语,但又都卡在咽喉一句都说不出来,解衍不知是在回应白惜时,还是在回应自己,良久之后才一点头,回了一声“嗯。”
第55章 第55章
白惜时觉得右臂有些疼,应该是方才情势太急兼之下坠之力太猛,她没当心扭了一下。
不过她没顾得上这么多,等心绪稍稍平复,便穿过一众纷乱之人,走下高台,朝那宫女坠落的地方走去。
意外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很多细节来不及注意,不过现在回忆起来,那宫女在靠近贵妃之后行为举止便有些古怪,特别是那一直都未曾抬起的头。
她是怕谁认出她来吗?
水榭旁此刻亦是一阵乱糟糟的景象,群臣及家眷正言笑晏晏欣赏舞乐,猝不及防一个大活人从天而降,摔死在众人面前,确实是一件容易引起骚乱之事。
许多女眷已然吓得花容失色,纷纷躲在父亲或夫君的身后,此刻刘晚禾也一脸惊恐,她们这一桌恰好离出事的地点近,相当于眼睁睁看着那宫女死去,娇养在闺中的小姐从未见过如此血腥的场面,害怕得眼神都有些发直。
意外发生的第一时间魏廷川便已起身,此时见到高台上走下之人,男子绕出案桌阔步而去,径直从兵部尚书一桌越过,看向此刻正眉目紧锁之人。
“惜时,怎么回事?”
事关贵妃,事件缘由还没查明前,白惜时不欲多言,“一点意外,尚未查明。”
回答完世子后,白惜时便朗声向群臣宣布,“今日突发意外,一名尚膳监宫女失足坠落,天子有令,中秋宫宴到此结束,还请各位大人携家眷有序离宫。”
话音一落,便是将此事定性为一场无心之失,片刻后,分立于水榭四周的小太监纷纷听令上前,引导着各位朝臣向水榭之外走去。
眼看着人流纷纷向外涌去,魏廷川倒是未动,视线停留在白惜时活动不大自如的右手之上,正欲询问,对方已经率先开口,“事关内廷,世子不宜久留。”
说罢又看了一眼后头的刘二小姐,发现她此刻正朝魏廷川望过来,遂退后一步道:“刘小姐受惊不小,世子关注。”
经白惜时这一提醒,魏廷川才回头瞧见刘晚禾那一张因惊吓而过度苍白的脸,犹豫片刻,脚步尚未走出,待再转头还想要对白惜时说什么,发现那人已经带着几名小太监向宫女的尸体走去。
蹲下身,第一眼,白惜时便注意到那宫女仍双目圆瞪之相,似是死前极不甘心,她心里很明白,这绝不是一场意外,而是一场蓄意谋杀——以命换命、孤注一掷的谋杀。
尚膳监的管事此刻同步赶到,变故出自他手下,见到白惜时,那管事满面愁容不停解释,白惜时不欲听他多言,起身接过小太监呈上的手巾,一边擦拭一边冷声打断,“眼下不是解释过失的时候,说重点。”
“是是。”那管事这才言归正传,“此人乃尚膳监宫女王翠容,二十四岁,平日里老实敦厚,且再有几个月便能获准出宫,名字都报上去了,唉!谁成想,谁成想竟出了这样的岔子。”
就快获准出宫?
白惜时知道在宫中伺候人的日子不好过,许多宫女日夜盼着,便是到了二十五岁恢复自由之身,出宫与家人重聚,结亲生子。
但眼看着就快要熬出头,王翠容为何会选择这个时候去与贵妃拼命?
这个问题没有困扰白惜时多久,第二日,便有验尸的仵作来报,此宫女的腹中有一团腐肉,应当是怀着胎儿时暗自服用了堕胎药,但效果不佳,虽胎死腹中,但那块腐肉没能流出。
白惜时听完再一联想王翠容刻意针对的贵妃,预感不妙,没有再擅自查下去,而是起身离开司礼监,将此事禀明天子。
皇帝听完果然震怒,此事往大了说算是秽乱宫闱,愤而将手中的折子一摔,他命白惜时立即彻查原委,白惜时闻言领命,垂首应“是”。
然而当白惜时禀报完向勤政殿外走去时,皇帝像是又意识到什么,突然出声,唤回白惜时,停顿片刻后特意嘱咐了一句,“此事秘密进行,不得节外生枝。”
看来,皇帝亦有所感知。
白惜时面上没显露多余的表情,只是不知若是这次真如所料,皇帝又会如何处之?
凑巧的是,这厢白惜时方从勤政殿离开,甬道的拐角处已有一名宫女在等着她,那宫女与白惜时见过礼,便直言贵妃娘娘请掌印去翊坤宫中喝茶,感谢她昨日的及时相救。
白惜时说不清当时的感受,只盼着贵妃找她,真的只是为她出手相助便好。
翊坤宫中,香烟袅袅。
贵妃伴靠于软榻之上,显然已经从宫宴当日的惊吓之中恢复过来。看见白惜时,她笑着叫人给她赐座,继而又念叨了些往日情谊,直到时机看似差不多,她才抬手屏退下人,坐直了身子,看向对面之人。
白惜时亦屏气凝神,等着贵妃接下来的话。
果然,之后的言语里贵妃明里暗里都在告诉白惜时,有些事情不必较真,糊涂置之也是一种处事之道,并且说到最后,几乎已经算是明示,就差告诉白惜时,她连替死鬼都已经给白惜时找好了。
此刻,白惜时也终于确定了心中猜想,能让贵妃如此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女扮男装拿稳权宦剧本》 50-60(第8/16页)
费苦心的,只有一个人——俞昂。
后续的几日里,经过探查问询,白惜时很快得知,王翠容乃家中独女,父母均已去世,宫外没什么亲人,却有一门自小定下亲事,她的未婚夫是京中衙门中的一名小吏,二人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就等着王翠容二十五岁出宫后完婚。
而几个月前,俞昂在禁军巡逻值夜中,因纵酒过度,且那日大雨连绵,他于途中偶遇了浑身被雨淋湿的王翠容,见此女子容貌姣好,在酒精的作用下心生妄念,继而以撑伞送王翠容回尚膳监之际,俞昂强迫了这名宫女。
王翠容在被强迫后应该就有了轻生的念头,相熟的宫人反映她时常莫名啼哭,魂不守舍,但最后应该是想到就快要出宫,最终默默隐忍了下来。
但三个多月后,王翠容大概是发现自己怀有身孕,惊慌恐惧之下找到俞昂,俞昂亦不知如何是好,害怕皇帝降罪便找到了自己的姐姐俞贵妃帮忙。
而俞贵妃,白惜时猜测或许对这名小宫女进行了言语侮辱,诋毁她刻意湿身引诱俞昂,不顾廉耻妄图攀龙附凤。尚膳监与王翠容同屋的宫女告诉白惜时,自那日于从翊坤宫回来后,王翠容时常彻夜无眠,即便短暂睡着,也是梦话连连,争辩着自己不是不要廉耻的贱人。
而从翊坤宫回来没多久后,贵妃便给王翠容赐了一碗汤药,这碗汤药白惜时知道应该就是堕胎药,但王翠容喝下后却没有顺利流下孩子,反而胎死腹中,肚子一日疼过一日,**也一直出血。
同屋的宫女彼时只当她是小日子不调,还劝过她去使些银子找关系看看太医,但王翠容只面容憔悴、摇头不语。
至此,这名小宫女恐怕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且无颜面对宫外的未婚夫,才真正存了死志。
而她也应该是恨毒了残害并诋毁自己的俞昂与贵妃,想着哪怕死,也一定要报仇雪恨。
事件到了这里,基本已经算是查探明白,回想起王翠容那双死不瞑目的眼,白惜时叹息一声,继而着人叫来尚膳监管事,直接问了他三个问题。
“宫宴前是否发现此女有异?有异为何不禀?有异为何还要选中她为后妃上菜?”
只因白惜时在中秋夜宴前几日就再三强调,为保当日顺畅有序,若是宫女太监中有身体欠妥或精神不佳者,一律换下不用。
哪成想尚膳监管事听完双膝跪地,直接大呼冤枉。
“掌印您是不知,奴才真是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那日奴才本就不准备选王翠容去宫宴伺候,奈何她得知后哭哭啼啼跟在奴才身后,这个时候又正好撞见皇后娘娘的凤撵路过,皇后娘娘心善,询问了原由后便为她说了两句话。”
“您说,掌印您说,连皇后娘娘都开口了,奴才还怎么拒绝得了啊?”
皇后?
白惜时听完眉头微蹙,继而眼皮一跳……皇后!
皇后与贵妃向来不和,二人曾争锋相对很长一段时间,后来的结果显而易见,皇后落败。自此,皇后深居坤宁宫,非重要场合显少露面。
那么,她为何会突然撞见这名尚膳监的小宫女,并为她说话呢?
白惜时突然不无揣测地想,皇后真的只是因一瞬间的善念……还是,她亦想要利用这个无辜的小宫女,借刀杀人?
第56章 第56章
白惜时将调查结果拖了两日才呈上去,这两日里,她亲自过问了王翠容生前的诸多细节,结果是,这名小宫女在生前除那次宫道上的偶遇外,还曾与皇后见过一次面。
就在她出事的七日之前。
这次的见面内容不得而知,但白惜时一直有个疑惑,那便是王翠容即便想报仇,她最想杀的人应该是俞昂,但她最终选择动手的对象却是贵妃,还是在百官及其家眷的眼皮底下。
如此选择确实更加明智,只因贵妃若是死了,俞昂便自动失了靠山,相当于一石二鸟。
而即便贵妃没死,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坠亡事件,皇帝也定会下令彻查,相当于有更大的可能能够沉冤昭雪。同时群臣不知具体事件经过,均以为是小宫女犯错贵妃恼怒将她推下高台,近日来贵妃的名声已然愈发糟糕。
失德失贤的结果便是,无法再继续撼动皇后的地位。
但通过白惜时对这小宫女的探听了解,她秉性纯良,未必能想的如此周密,很有可能是背后有人给了她指点。
也就是说,王翠容在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在被人利用,成为了这后宫之中权力倾轧的牺牲工具。
不过没有证据,这些都只能是白惜时的猜测罢了,只不过自此,她也开始关注这位曾经被忽略的后宫隐形人——皇后。
出于良心、出于秉公执法,白惜时没有替俞贵妃、俞昂隐瞒这一桩丑事,在屏退了勤政殿中所有太监宫女后,白惜时将事件的前因后果如实禀报。
得知结果后,皇帝气得脸色发青,当下气得从龙椅之上站起,厉声下令撤去俞昂的禁军副总领之位,收监问罪。
然而,在俞昂被关押进牢狱没多久后,俞贵妃便病倒了。
且病的很重,日日缠绵于病榻,连下床都不再能够。
白惜时曾陪着皇帝去探望过一次贵妃,只观察了一会,她便知道贵妃是真的病了。不知是为弟弟忧心,亦或是对失宠失势的惶恐,总而言之,她是真的病了。
且她于病榻之中看也不愿再看白惜时一眼,白惜时同样明白,她与贵妃娘娘的昔日情谊,因为这次的如实回禀也终究是走向了末路。
只能说,问心无愧吧。
但皇帝的怒气在贵妃日渐憔悴衰弱的病躯下,渐渐被消磨了下去。
看着心爱之人迟迟不见好转,连御医都束手无策,担心忧虑之余,他也联想到处置俞昂可能会给贵妃带来更为沉重的打击,因而时间一久,此事便拖了下来。
最后,俞昂被转移收监至西厂,而皇宫中人皆知,新任西厂厂督邹龙春正是贵妃娘娘引荐提拔之人。
至此,俞昂虽被撤职查办,但性命应该是保住了。
白惜时对于这样的结果,只能深深一叹,不知是为那枉死的小宫女而叹,亦或者是其他,最后也只能劝服自己做好分内之事,其他的,便交由皇帝决断。
但当白惜时以为此事会就此揭过之际,朝堂之上,再起波澜。
概因王翠容的未婚夫姚立是顺天府的一名小吏,时常经手百姓案件,因而在为王翠容收敛下葬之时,他敏锐的察觉了不对,并请衙门中的仵作进行了验尸。
很快验尸的结果出来,姚立怀疑王翠容之死另有隐情,因而他第一时间将此事反应给了自己的上级,顺天府尹熊安。
熊安此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在群臣及百姓中素有廉名,审理平反过多桩冤假错案,因而即便察觉到此事可能涉及宫闱禁忌,熊安还是替这名小吏接下了此案,并且上奏质疑王翠容之死存疑,申请重新核查。
皇帝接到这封上奏后很烦躁,俞贵妃的身体每况愈下,一个宫女的命和俞贵妃的命,在他的心中自然不可能相提并论,何况此事还涉及宫闱隐秘……
可此事显然已在百官中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女扮男装拿稳权宦剧本》 50-60(第9/16页)
引起不小的波澜,其实有很多人宫宴当日便存疑,高台上的围栏并不矮,一个小宫女真的有那么容易失足摔落吗?
不少官员都观望着熊安的这一封折子会被如何批阅。
而帝王一烦躁,有那些投机取巧、会看眼力界的便主动站出来,帮他解决这样的烦躁。
西厂邹龙春在得知消息之后,很快寻了个由头,罗织罪名,将熊安和那小吏一起抓了起来。
皇帝知晓后没有多说什么,只安排贴身小太监带了一句话给邹龙春,那便是——“需得还一个活着的熊安予朕。”
言下之意,可以用刑逼其改口放弃,但人不能死。
白惜时是于熊安、姚立被捉拿下狱后的第二日才得知此事,听到禀报后她很快起身,亲自去了一趟西厂。
王翠容死不瞑目的模样近日常浮现于白惜时的脑海,这名小宫女分明什么都没有做错,分明总算就快要熬出头看到希望,却被俞昂残害,眼睁睁断送了生的希望。
白惜时顾念着皇帝的偏爱,顾念着落魄时与俞贵妃的朝夕相处,亦或者说,是顾念着所谓的内廷生存之道,没有再继续过问此事。
但现在,已经有一个人比她勇敢,比她刚正不阿,敢于质问皇权的人站了出来,甘愿为一个普通的小宫女伸张正义,讨回一个公道而身陷囹圄,白惜时亦觉得,她不能再袖手旁观。
何况这被关押的人中还有王翠容的未婚夫。这名小宫女生前极为节俭,却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攒下了一份可观的嫁妆,满怀希冀的期待出宫后的幸福生活。
死前她万念俱灰,托付同屋出宫时将这份嫁妆带给姚立,而姚立也没有让她失望,拼死亦要为王翠容寻求一个真相。
白惜时到达西厂的时候,邹龙春始料未及、诚惶诚恐,急急跑出来想要迎接见礼,白惜时未理会此人,径直越过,叫人引路去了熊安、姚立被关押的牢狱。
阴暗潮湿,血腥之味弥漫。
熊安听见声响,于脏乱的牢房内睁开被血糊住的眼,继而看见白惜时,嗤笑一声,显然将他与邹龙春当做是一伙人,昂起头颅撇向一边,只当是没看见来人。
而姚立不知白惜时身份,此刻见曾经凶神恶煞狱卒均对他毕恭毕敬,像是抓到唯一的救命道草,爬到白惜时的脚边,哭着问他。
“翠荣做错了什么?我又做错了什么?宫女的命难道就不是命吗?凭什么害人者逍遥法外,翠容却到死前最后一刻都闭不上眼?”
“大人,你告诉我这是为什么?我真的做错了吗?”
白惜时静立,垂目,看着那个从栏杆中颤颤巍巍伸出,布满伤痕却又紧紧攥住自己衣摆之人……字字泣血!
“你没有错。”
临走之前,白惜时回答了姚立四个字。
步出西厂,抬首,白惜时望向天边那一轮红日,它将巍峨的皇宫笼罩在一片光辉璀璨之中,却似乎,也无法照亮当中的每一寸晦暗之地。
是啊,每一条生命都应当被尊重。
沉吟片刻,白惜时没有回司礼监,而是径直去了天子所在的勤政殿。
出乎意料,此刻勤政殿外站着的官员倒是比平日里多了不少,门口的小太监见此情状正不知如何是好,一发现白惜时回来,顿时松了口气,快步赶过来声称圣上正在寻他。
原来,熊安虽官职不高,却廉名远播,这些官员都是知道熊安被捕自发过来想要请皇帝收回成命。皇帝得知后自然极为不悦,欲叫白惜时将他们打发走。
白惜时被小太监引入了殿内。
年轻的帝王坐于龙椅之上,此刻正眉目紧锁,发现来人,居高临下望了过来,“都打发走了?”
白惜时一步步走近,站定,回禀上首之人,“尚未。”
“那些小太监没告诉你朕的旨意?”
“告知了。”
白惜时面色不改、孑然而立,这个时候低头抱拳,言辞冷静道:“只不过奴才亦想恳请圣上收回成命,释放熊安、姚立,重查王翠容一案。”
似是没想到他竟会吐出这样一番说辞,皇帝停顿半晌,突然严厉质问了一声,“白惜时!”
而下首之人却没顾皇帝的怒气,继续劝谏道:“圣上,试问若是皇家都不能秉公办案,有所包庇,那么天子又何以服众,要求百官清正廉明、天下海晏河清?”
听到这一番顶撞之语,年轻的帝王直接从龙椅中站了起来,直视着殿下之人,“白惜时,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白惜时不卑不亢,迎着天子恼怒的视线,望了过去。
“圣上,奴才认为一味姑息纵容,只会适得其反。而因此迁怒探求公道的官吏,不仅伤了圣上威名,亦会伤了臣子百姓之心。所以奴才再次恳请圣上三思,释放熊安、姚灿,三法司共同会审宫女王翠容一案。”
皇帝听完,一边指着白惜时一边于龙椅之前来回踱步,“好啊,你,白惜时,你就是这么做的,你就是这么让朕不失望的!”
白惜时低头敛目,没有再言语。
而皇帝的声音却再次拔高,“我看你是昏了头!既然头脑尚不清醒,朕看这司礼监掌印也难以胜任,想不明白便趁早回家待着去!”
不是没有预想到这样的结果,白惜时闻言仍旧平静,淡定回了一个字——“是。”
但这个字却明显愈发激怒了帝王,话音刚落,便见一个盛满墨汁的砚台自上而下,直直朝白惜时飞了过来。
“哐当”一声,白惜时没有躲,那砚台便重重砸在她的官袍之上,继而四溅开来,滚了两圈,摔碎在反光的殿堂之内。
见此情状,皇帝眉宇间的戾气更甚。
而此时此刻伺候在旁的小太监已经吓得魂飞魄散、噤若寒蝉,他何时看过此等场景?掌印竟与皇帝如同对峙般,丝毫没有退让之意?
抬手一抚溅在脸上的少许油墨,白惜时宛若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面色如常,躬身行礼,“奴才告退。”
片刻之后,勤政殿的两扇大门被人轰然从内推开,百官仍静立阶前,听到方才殿内的响动,不知出了什么情况,此刻见到白惜时踏出,众人的第一反应是她要替皇帝来轰赶群臣,然而当看清他那一身御赐蟒袍上突兀的墨痕,以及仍不断往下滴落的墨汁,视线均凝结了般,一时殿外出现了片诡异的死寂。
继而当看着白惜时一步步走近,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原本静立的朝臣竟自发向两边退闪开来,从中间给白惜时让开了一条通道。
起风了,白惜时抬头,树叶旋落,带来一股入秋的寒凉。
秋风同时掀起她此刻算得上凌乱的官袍,但身着此袍之人却已目不斜视,在百官的注视下,步伐稳健,从容镇定走下这玉石台阶。
爷爷,你曾说过,先上桌再吃饭。孙儿以为自己既然上桌,便能够改变些什么,却不想,今日尽力尝试一番,却终究可能是徒劳。
不过也罢,但求问心无愧罢。
踏下最后一步阶梯,白惜时没有撞见旁人,却于宽敞的大道内撞见了自己的两个小徒弟。此刻赵岳正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