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2 / 2)
“今年,家里可真热闹。几十年过去了,房子总算不用再修,够住人。”马三面一边给俞老头踩腰一边小声说。
“会越来越好。”俞老头忍着痛,咬牙切齿的说,年轻的时候把身体不
当回事,这老了就要受罪。
出了一身汗,俞老头躺平,和马三面闲聊起来,说:“前儿俞荷从邓家得了一本医书,也不见她拿出来看。
我们俞荷学什么都快,学一身医术也不错。明年我要看着她和龙龙成城三个都学会凫水。”
“有地这举人,还必须考。俞荷的亲事将来我们也不会后悔。”马三面想起俞荷将来的亲事就一阵头痛。
小丫头太聪明,谁家小子配的上?选个老实巴交的人不分分钟被俞荷指挥的团团转。
“俞荷明年七岁,这话还早呢!”人还小毛团子一点点,老伴儿也想的太远。
“俞梅开年十二,得打听着附近看看有没有好人家。”
“让俞有地自己操心。”俞老头笑着说。
“老大一个大老爷们,他哪里打听去,要是再介绍一个读书人,我们得仔细替她把关。”马三面想起王有才就来气。
“各人有各人的命。你别老气王有才,俞有丽自己也不是个好东西。”
夫妻俩想起看着长大的小女儿,都不说话了。
腊月十五,赵家私塾正式放假,成文把裁好的两米红纸给俞有地一百副。
俞荷旁边帮忙磨墨,成城拿出他们这一年整理的对联,给俞有地看着写。
成义把金箔粉按比例添加到磨好的墨汁里。
俞梅和龙龙合力抬着一盆炭火,放在俞有地脚边,搬个小板凳烤火,笸箩拿剪刀两个人学着剪窗花。
李二娘唐大丫赵娟抱着小兰花,在马三面房间里烤火,腊月忌针线,她们就合作用棉花纺线,自己织布,准备开年用辣蓼草染成蓝布,给全家人做衣裳。
“明年留下的两亩地,我们种棉花和洋芋。这都是好东西。”
“娘,还有玉米呢?”
“玉米种田里,好灌溉。”
唐大丫放心了。
“阿娘,我大姐今年买地栽桑树,明年在赵村要养蚕。”赵娟说的大姐就是赵德花。
“绣花生意怎么样?”马三面随口问道,俞梅现绣工见长,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70-80(第6/15页)
是人懈怠了,没有刚开始勤快。
“很好。每家每户都能得钱。”具体是真不知道,不过看村里人的热乎劲儿,收入应该不错。
“后院那一亩地我们买了,开春赵村有剩的桑树,你让亲家联系我们。灰土梁砍了树的地方,留了椒树,整理一下也能种点桑树。”
护了二十来年的大树砍的七七八八,再把草挖一挖,正好种桑树。
午饭时候,俞有地放下笔,跺跺脚,今天一早上他写了60副,下午再赶出来40就算完工。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他准备抄一套“四书”,等开学再找时间抄一遍“五经”。
“阿爹,快吃饭,阿娘做的臊子面。”俞荷给俞有地把碗端到手里。
“你也快去吃饭。”俞有地坐在火炉边烤火,笑着说。
“我马上去。”俞荷笑着跑了。
下午,俞荷在爷奶屋里凑热闹,睡了一顿午觉起来,看大家搓棉花纺线。
俞老头正屋乐呵呵看着儿子孙子们写字,帮忙把写好的对联按照大小顺序叠好,收好。
成义成城把家里的桌子都搬来,大家一起写对联和福字。
“阿奶,晚上我们包饺子吧。”俞荷出去上厕所,回来说。
“包什么馅儿?”李二娘起来,伸了伸懒腰,这一天到晚的坐着也不行,“洋芋要下地窖去取。”
“蒜苗洋芋,葱炒鸡蛋,再用坛子肉包个萝卜馅儿的肉饺子。”俞荷说着下床穿鞋,厨房拿盆,叫上龙龙帮忙下地窖取洋芋萝卜白菜。
“把东西收一收,都去厨房包饺子。”马三面命令道,哪能一天都纺线,腿都坐麻了。
“我去后院拔点葱。”唐大丫急着去上厕所,还不忘拿盆。
李二娘去拔的葱和香菜,今年蒜苗种的迟,可以割着吃苗。
厨房干活的人多,李二娘就专心和面,俞荷帮着摘菜洗洋芋萝卜。
马三面和好馅儿,一张面也擀好,案板还要擀面,大家端着大簸箕去正屋包饺子。成文几个收好笔墨也帮忙包。
顾大安牵着两头大肥猪,就是这时候进门,身边还跟着赶猪的明辉兄弟俩。
“外婆,我们来了!”连明连辉听到厨房有人,大声喊道。
“好呀,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马三面俞老头赶紧迎了出来。
“大安,这猪养的真好。”俞老头接住绳子,笑着说。
“专门给家里留的好的。”
俞有地成文几个也出来帮忙。
“这猪大,明天十六,大后天杀吗?”俞有地前面走,顾大安和成文几个防备着后面赶着。
“那就大后天。”走到中院,看到这一院子房,顾大安一阵心热,他将来也要起个这样的院子。
猪暂时绑在后院的牛圈里。
“走,饭马上熟了,前面先烤火。”俞有地让顾大安先走。
“大哥,这中院花了多少钱?”顾大安走着走着问起房价。
“具体我不知道,都是老三操的心,他应该马上也回来了。”
没买到鸭子,嫌母鸡贵的俞有钱背着豆腐和过年用的东西赶着饭点回来,掰着手指头和顾大安一样样说起盖房的花费。
“林子里的树,再长长也就有了。姐夫你盖房直接去砍。”俞有钱给顾大安倒了一杯烧酒,笑着说:“匠人我都熟。”
“等连生几个再大点,也能帮忙。”陪着女婿喝酒的俞老头笑着说。
“大哥,不考虑自己开家私塾吗?”顾大安犹豫了一下,问道。
俞老头和俞有钱互看一眼,都等着听俞有地怎么说。
“我没空。”俞有地和顾大安碰了个杯,轻轻的抿了一口酒。
“赵村一百三十个学生,我建议他们开年再找两个先生。”
俞有地话说到这里,大家就没人问了。
“有地,收拾桌子,吃饭!”马三面端着一掌盘调料小菜进屋。
俞老头看她一眼,起身去拿抹布擦桌子,把辣椒油盐罐儿,醋碗,蒜汁儿帮忙摆到大方桌上,再拿两盘腌菜。
“你们刚刚说什么呢?”说什么国家大事呢!怪她来的不巧。
俞老头心里叹口气,笑着说:“说大后天杀猪。”
“杀猪,好耶,吃杀猪菜。”俞荷端着两盘饺子跟在大人后面进来。
“大姑父,这盘是洋芋的,这个是鸡蛋的,这盘是萝卜馅儿。”俞荷给顾大安介绍了一遍,小跑着去厨房。
“俞荷喜欢你这个大姑父。”马三面笑着给大女婿拿调料碗。
唐大丫端着面汤也上桌了。
“俞荷她们呢?”顾大安跟着俞老头动筷子,笑问道。
“她们喜欢厨房吃,厨房要暖和些。”
马三面看着明辉两兄弟吃汤饺子。
第75章
厨房。
俞荷端着自己的碟子,小餐桌边坐,先喝一口面汤,非常烫。
赶忙放下,端过阿娘给调的红油香菜蒜泥醋汁,先吃洋芋饺子。
“洋芋好面,蒜苗真鲜,好吃的!”又夹了一个鸡蛋韭菜。
“这盖了稻草的韭菜就是鲜,阿娘,除夕我们也包韭菜肉馅儿的饺子。”
还以为萝卜坛子肉馅儿中规中矩,猪肉混着萝卜甜滋滋的香呢。
“萝卜生开熟补,又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谚语,冬天多多益善。”满满的喝了一口面汤,俞荷满足极了。
“好吃你就多吃点。”
李二娘唐大丫赵娟边吃边看俞荷吃饭,觉得自己碗里的饺子越吃越香。
俞荷吃了十个,放下筷子喝
了半碗汤,饱了,坐到灶边烤火。
马三面进来把案板上的一盘饺子端出去,成文几个来舀汤。
吃过饭,送走顾大安父子,成文几个接着写福字,准备两文钱一张,一对卖三文。
金箔字一副2米的大门对联16文,正屋一米五高的普通对联8文,一米的6文,共三种可以挑选。
除了一米的不用拼接,一米五和两米的都需要拼接。所以成文几个后面写对联都做一米高,六文一副,两副相当于一副大对联。
腊月十六,等太阳出来,俞老头套上牛车载大家去白水镇摆摊。
顾大安的肉摊子已经上人,连明连辉看到俞荷龙龙,上来说话。
“俞荷,阿爹给你们绑了竹竿牵了绳子,可以挂对联。”连明指着头顶高高的绳子。
“谢谢大姑父,表哥们好!”俞荷正经道谢。
“不用谢。”连明害羞了,跑去给成文他们帮忙。
风大,成文只挂了三副样品和一个福字一对窗花,剩下的摆在拿来的粗布上一样派一个弟弟看着。
他让能说善道的成义和俞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70-80(第7/15页)
看着金箔对联。
“哎呀,你们又来摆摊了?”顾大安的一个老主顾张大祥看到俞家的七个孩子,笑着打招呼。
“叔,早安!马上过年了,正是买对联的时候,您家里买了吗?没买的话,可以随便看看。”成义大方回话,给他介绍了三种对联的价格,以及所用材料的不同,成本也不一样。
“就差一副大门对联,你这金箔对联给我拿一副寓意好的。”
成文递上小笔记本,让他看内容自己选一副。
“明年是马年,你们这对联都用心了……‘跃马迎春春风扑面,抬头见喜喜气盈门。’我就要这副了。”张大祥读了好几副都觉得不错从中选了这一副。
成文按照顺序找到这副对联,让成武和成城打开让他看。
一看这遒劲有力自带潇洒的字,张大祥很高兴,笑着付了钱。
“这字不错,写的真不错,不错。”
“多谢惠顾!”成义等他转身,笑着说。
万事开头难,卖出去一副对联后,大家放开手脚,该叫卖叫卖,该吆喝吆喝。
卖了一会儿,成义和成城拿着一米的对联和窗花去北市摆摊。
俞荷跑去看顾家的卤肉和肉夹馍生意,店里生火比外面暖和多。
“俞荷,想吃肉夹馍吗?”俞有花给客人称肉,看俞荷进来笑问道。
“大姑,我们吃了才来。你先卖。”俞荷坐在门边小板凳上烤脚。
买卤肉的客人走了,俞有花往门外看了一下,搬个凳子坐下,连生和连鱼配合卖肉夹馍。
“你们今天生意怎么样?”
“还不错。16文一副的对联开张,三哥和小哥去北市摆摊。”俞荷一边烤手,一边答道。
俞有花摸摸侄女软软的头发,“你们拿得多吗?”
“今儿我哥拿的不多,说二十大集买的人会多,家里还有。”
“老板娘,给我称三斤猪头肉,一副口条,一对猪耳朵,把你的凉拌调料给我拿三份。”客人的口令下来,俞有花赶紧回到柜台,给他看大盆里的肉让客人自己选。
“一共多少钱!”
“猪头肉30文一斤,这点三斤半要的完吗?”俞有花放下秤,笑问。
“给我切片。”
“好的,耳朵和口条40文一斤,一斤五两一共60文,一共165文,调料碗押金5文。”
连生接了钱,俞有花先把猪头肉切好,放一把花生米,草纸包好,片了耳叶和口条另包,用碗舀了半碗蒜汁醋水浇上辣椒油。
人端着调料碗走了,俞有花和俞荷笑着解释说:“刚开始有人要调料,把我们的碗没送回来,你姑父的主意。一个碗我们买来2文钱,再也没丢过了。”
“大姑父真聪明!”
这话惹得俞有花心花路放,笑着说道:“大家都说你大姑父实诚,是个老好人。就你说他聪明。”
“我和大姑一样聪明。”俞荷笑着说。
“嘴巴真甜,想吃肉夹馍吗?让你连生哥给你夹一个纯肉的,还是要肥肠夹辣椒的?”
两个人正说话,连鱼给俞荷拿过来一个肥肠夹辣椒酱的肉夹馍。
“俞荷,这是我哥独创,你尝尝味道怎么样。”
盛情难却,俞荷接住肉夹馍,忙道谢:“谢谢大哥和二哥,谢谢大姑!”
俞有花看着她吃,“快尝尝。辣椒不辣,只有香。”
俞荷吃了一大口,边吃边说:“热乎乎的肥肠软烂,辣椒香而不辣,咬一口满满的肉香不腻。白饼和了米面,回味甘甜,外面香脆里面软烂咬一口喷香,大表哥,手艺真不错。”
俞有花看俞荷吃的香,看着她笑。
俞荷对着连生和连明一顿夸,哥俩很高兴,还问她要不要再来一个。
“够了,我们早上吃了来的,坐着牛车一点不费力。”
俞荷觉得自己摸鱼也要有点哈数,站起来,说:“十八我们家杀猪,大姑你带着四个哥哥也一起回来,我奶和我爷都想你们了。”
“我去帮忙了。”俞荷把半个肉夹馍拿在手上往外走。
“去吧!”刚好来了客人俞有花就先去忙。
卤肉生意确实不错。
俞荷出来碰到胡管事和她提着食盒的小丫鬟,一看就知道也是去买卤肉。
“姐,有半个肥肠夹馍,你吃吗?”俞荷把肉夹馍送到俞梅嘴边,俞梅接过来咬了一口,肥肠辣椒的很好吃。
“我吃。卖出去了好几副阿爹写的对联和大哥写的福字。”俞梅边吃边看摊子,小声的说,“也不知道三弟四弟卖的怎么样?”
“不用担心,买的人多呢!有的人会等散集的时候来买,今天第一天,我们都不便宜。”
听到两个妹妹的悄悄话,成文看看正卖力介绍的成武和龙龙。
到中午吃饭,卖出去十来副,成文觉得已经达到了他的预期。
“哥,你们想吃什么,我请客!”
“不用你请。你看着摊子,我们自己去吃!”成文给俞荷派了任务,领着俞梅龙龙成武去北市找成义和成城。
“好吧!”反正她还不饿。
俞荷乖乖看摊,俞有花怕她饿给送来一碗热乎乎的小米粥。
店里卤肉已经卖完,肉夹馍所剩无几,连生连鱼端着碗过来,叫他娘回去吃饭。
“阿娘,你去吃饭,我们陪着俞荷守摊!”
“好。你们吃完记得回来盛。”俞有花慢慢的过了马路,进了店里,顾大安端着碗出来门口吃午饭,看着俞荷三个。
“大姑父和大姑对哥哥们可真好。你看,大姑父看着我们呢!”
连生心里哼一声,我爹那是稀罕你。
“阿爹——”连生忙给了连鱼一脚,知道他要和俞荷吐槽阿爹。
不一会儿成文几个就回来了。
“妹儿,我们吃的羊杂汤泡馍,你想吃吗?我带你去!”俞梅站在俞荷身边,问道。
“我不饿。我吃了大姑做的小米粥,香喷喷。”俞荷给她看自己手里的碗筷。
“本来大哥说请你吃的!”你个小妹儿就不能等我们回来吗?
“谢谢大哥!”
晌午时分,俞老头架着牛车来接他们回去,又卖出去十来副短对联。
晚上,成文几个复盘,觉得短对联更受欢迎,接下来都写短对联。
十八杀猪,顾大安早早带着四个儿子来了,没出摊成文俞荷几个留在家里看热闹。
两头猪烫好,挂上杆子,俞老头率先脱了鞋袜烫猪水里洗脚,俞有粮和有冻疮的俞有钱也跟着一起洗脚。
俞荷看了眼黑哇哇脏兮兮还有猪毛的污水,扭头就跑。
“爹,俞荷就差把嫌弃写在脸上了。”俞有钱哈哈大笑。
“年轻人爱干净好。”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70-80(第8/15页)
老头忍着脚上冻疮蚂蚁爬的又痒又疼,笑着说。
厨房里马三面用豆腐和血放调料蒸血豆腐,笼屉下面煮着刚抬进来的颈肉和心肝肺。
顾大安卸肉,俞有地抬着筛子接肠子,盆里放猪油。
肠子放好,俞老头终于舍得出来穿鞋,“成城,问你阿奶要温水,我们河边洗猪肠去。”
俞有钱提着温水,跟在爷孙后面帮忙。
所有的肥肉放了正屋两个大笸箩,八条猪腿整个挂到楼上,排骨也挂了一扇,顾大安帮忙切排骨和瘦肉。
中午吃过饭,顾大安带着孩子回去准备第二天摆摊的猪。
马三面带着三个儿媳妇把五花肉切块,先锅里熬猪油,锅里留了一大半的油放盐花椒,一个个的下五花肉块炸成金黄色捞在盆子里,晾一会儿,一块块倒进大缸,最后倒进熬好的猪油封顶。
“娘,今年这几缸坛子肉最起码能吃半年。”唐大丫和赵娟端来排骨和瘦肉,排骨不耐放,过年吃,瘦肉熬成臊子能放几个月。
先熬瘦肉臊子,再熬排骨,晚上吃的排骨洋芋块白菜菜汤和杂粮馒头。
猪肠猪头过年才煮。
满院子都是肉香,李二娘被猪油喷的晚上都头晕脑胀。
“俞有钱家今天杀了两头猪!”张氏气的踢了旁边的俞耿一脚。
“怎么呢?”俞耿不明白张氏为什么要生气。
第76章
忙了一天的成文听着两个弟弟说话,成武呼呼的打呼,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十九,成文几个写了一天的对联,俞荷在自己屋里抄写阿爷布置的作业,阿爷说正屋墙上的《三字经》旧了,要她写份新的换上,说到底阿爷这是信不过她。
傍晚,俞荷拿着自己写的小楷给阿爷过目。
俞荷是有好好练字,俞老头看了半天,笑着说:“行,明天我就把这副给换好。”
俞荷靠在俞有地背上,烤火的俞有地看了眼老父手里的字,夸道:“字写的有进步,笔能拿稳了。”
“谢谢阿爹!”俞荷一下抱住俞有地的脖子,爬上他的背。
俞有地单手背后护着,就这样背着她。
“阿爹,明天你去赶集吗?”俞荷闻了闻阿爹的头发,有一股淡淡的桂花香。
“不去。”
“阿爹,那你在家忙什么呢?”
“我抄书。”
“我也要抄书。”俞荷揉揉自己发痛的手腕,发誓般的说:“等我长大了,我也要抄书赚钱。”
“你写书卖钱!”俞有地笑着说。
阿爹这话什么意思?俞荷偏头看着他。
“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写成故事。比如,你为什么喜欢种田,为了买地,你绞尽脑汁都想什么办法赚钱,又是怎么开店摆摊,还刺激你啃老的父亲再战科举考场——”
你的这些哥哥们每日都要受你鞭策,战战兢兢发愤图强。
俞荷震惊,现在就有啃老这个词了?
俞老头沉下脸,老大这是抱怨他们,让他参加科举了?
“原来我做了这么多好事。阿爹,你今年三十一岁,正当壮年,以你的聪明才智,拿下举人功名不在话下!再说了,您年轻有为,青春正当,就是六十岁都不老。”
俞荷说着,戳戳阿爹保养得宜的脸,捏了捏他的鼻子,下意识抬头——看到不高兴的爷爷,和被吓得不敢出声的哥哥们。
“阿爹,你上孝顺父母,下友爱弟妹,爱护子侄,对外教书育人,家里家外都是你操心,又何来啃老一说。阿爷,你说,是不是?”
“你把你爹夸成了一朵花了!”俞老头笑呵呵附和。
俞老头看了眼长子,夸道:“你爹生下来,长到大,就是他的功劳。”
“对。阿爹是长子,是阿爷和阿奶活人的底气。啃老也是可以的。”
俞荷安慰的拍拍俞有地的肩膀,被阿爷这么说也不生气,阿爹真是好脾气哦。
“阿爹,等我长大了,我养你!”俞荷捏捏阿爹的耳朵,又摸摸自己的耳朵,也不知道他们父女俩的耳朵长的像不像。
“走,我背你到村里转转!”俞有地笑着起身,背着俞荷从正屋里出来。
成文几个赶紧换口气,好悬,只有小妹敢这么和阿爹(大伯)说话。
“要不说,你爹,你们大伯,喜欢俞荷。”一张嘴夸的没人会不高兴。
俞老头背着手屋里出来,心里高兴,连俞荷都觉得老大能考上举人,老大自己心里应该有点逼数!有种别怂。
“阿爹,你多编几个竹筐背篓,有备无患。”俞有地背着俞荷院门还没出,俞荷就给他安排活。
俞有地看看天色,放俞荷下地,两个人拿了镰刀背篓去灰土梁的竹林砍竹子。
“俞荷呢?”马三面端一碗热乎的猪油渣来正屋,怎么不见了,才都听见她说话呢。
“晚上吃油渣洋芋豆腐木耳包子,多蒸点明天早上当早饭。”马三面叫成文六个来吃油渣,“明天够卖就行,对联也不着急。”
“俞荷人呢?”
“和我爹去灰土梁砍竹子了。”成文夹一筷子油渣,嚼的嘎巴脆。
“这两个顽童。你们吃,油渣还多着呢,不用给她留。”马三面边笑着回厨房。
晚饭前,俞有地拖着五根金竹前面走,俞荷拖着一根后面背着小背篓慢慢走。
俞有地回来洗手端好碗,俞荷才慢悠悠大门里进来,他们家的大门还是木栅栏,院墙到现在还没做。
“累死个人呐!”俞荷放下竹竿,小背篓也扔在一边,小跑着进厨房给李二娘显摆。
“阿娘,我拿了一根竹子,阿爹拿了五根。”
“阿娘,什么饭这么香呀!”
“肉包子。香等下吃两个。”李二娘给她倒水挽袖口,拿脸巾帮忙洗脸洗手。
拍拍俞荷的小屁股,让她坐在灶门边烤火,李二娘把一个大包子递过来。
“谢谢阿娘!”
听妹妹甜甜的道谢,成文觉得自己对着这个天真会说话的妹儿,也会心软。
“有小米粥,给你舀一点吗?”李二娘在俞荷旁边坐下,让她看自己碗里的小米粥。
“等我吃完这个包子。”
看着女儿不断冒着热气的头发,李二娘放下碗,摸了摸俞荷的背,棉袄热乎乎的中衣没湿,没出汗就好。
“怎么这么晚要去砍竹子?”
“让我爹编筐,编背篓。他也不能天天看书,得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俞荷眼中满含得意,阿爹嫌她事多,她就给他也安排点工作。
晚上睡的时候,李二娘把话原封不动的说给俞有地听,俞有地一笑而过。
“你们父女俩今天打什么哑谜?”
“没什么。”
俞老头说话算话,第二天早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70-80(第9/15页)
天一亮,就把俞荷新写的《三字经》挂好,成文几个看看俞荷工整的字迹,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练习。
吃过早饭,除了俞有地,全家上街赶集。
“阿爹,你中午想吃什么,我给你买回来。”俞荷特意来找她爹问。
“带一个烧饼。”俞有地正整理自己桌子上的书,昨晚兴起,看了半夜。
“好的。那阿爹我走啦。”俞荷笑着挥挥手,她爹现在看着挺像个读书人,摆了一桌子的书,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等,呃,都是考科举的书。
俞荷背着自己的小背篓追上大伙,和他们一起慢慢的走在牛车旁边,驾车的俞老头也跟着大家一起走路,车上只放了几筐对联。
“俞荷,你今天想在哪里看摊?”成文问追上来的俞荷,给她说了今天要摆摊的三个地方,南街,北街和西街肉摊边。
“我跟小哥去南街。”俞荷笑着说,和小哥成城打招呼。
成城做主要了50付6文的对联和一起搭配的福字窗花。
到了白水镇,还早,俞荷跟着成城去南街,成文俞梅在西街,成义龙龙成武去北街。
俞老头见顾大安不在摊位,俞有花一个人忙着切肉卖肉,卷起袖子就帮忙剁肉。
“大安,连生呢?”
“大安还在杀猪,连生和连鱼在看店。”俞有花笑着说:“还好就忙到二十三。这两天大安要杀四五头猪,忙的不可开交。”
“让老二和老三帮忙干。”俞老头吩咐一声,本就有意帮忙的俞有粮和俞有钱去顾家帮忙杀猪搬肉。
马三面俞老头也跟去顾家帮忙烧水烫猪毛。
李二娘唐大丫赵娟街上转
了一圈,买到各自要买的年货,也去顾家帮忙。
今天二十,赶大集的人很多,俞荷和成城的小摊子才摆开就有人来问价。
南街摆摊的乡邻都是临时买卖,他们旁边就是一个卖猪油渣炒饭的小摊,香味扑鼻。
“好吃的猪油炒饭,三文钱一碗!”
俞荷听到叫卖声,踮脚尖看,锅里的炒饭除了焦黄的猪油渣,还放了绿色的青菜,红萝卜,增香的蒜苗,看着很有食欲。
“俞荷,对联便宜一点,我买两副!”吴婶笑着走过来边看边说。
“吴婶好,12文给你送一对三文的福字,再送两文一对的窗花。”这位笑呵呵的大婶是吴大汉的妻子,喜欢她种的棉花和洋芋,是她杂货铺的常客。
“好。也不能太占便宜。我给你介绍几个熟人。”吴婶一边掏钱,一边笑着说。
成城听她们说话,卷起两副对联,一对福字和一对窗花。
“这是你亲二哥吧,和你长的很像。”吴婶一边偷看一身灰长衫的圆脸少年,一边悄悄地说。
“是我二哥,家里排行老四。他以前在县里亲戚家读书。你可能没见过。”
“你们都长得好看。”吴婶接过成城递来的对联,笑着说,“等开年暖和,到我们湾里来玩。”
“好啊。我爷让我们开年学凫水呢。到时候去婶子家玩。”
“好。那你们卖着。”
又来了两个要买对联,还要送福字的,俞荷都给卖了。
不会儿吴婶叫了几个亲戚,给俞荷使眼色说,买两副对联送一对窗花。
几个人合买了6副对联,得了6对窗花,欢天喜地的走了。
“卖油糕,三文钱两个!”
又来诱惑她,俞荷忍不了了,飞跑着去买了两个回来,垫着柿子叶给成城一个,她一个。
“小哥,油糕要趁热吃,外酥里甜,非常好吃。”俞荷说着边吹咬了一口,果然,外面酥脆,里面红糖里还放了陈皮,一股清甜。
成城看她吃,低头也吃了一口,有点惊讶,这糖果子竟然比县里卖的还好吃。
“小哥,好吃吧!”俞荷笑着又跑去买了两个,一个给成城,一个自己拿着。
“谢谢妹儿。”成城笑着说,“这油果子,是怎么做的,竟有股药香?”
第77章
“甜食容易腻,放了陈皮,好消化一点。这个糖油糕的面皮要用烫面加糖加油和,也有讲究。等我们闲暇可以自己在家做。”
成城笑着点头,这个油糕是他吃过最好吃的点心。
中午时分,是街上人最多的时候,俞荷和成城的小摊子前也来了很多人。
“买两副对联送一对福字,或者一对窗花。”俞荷卖力吆喝,成城有条不紊给客人选对联,送窗花和福字。
两人卖完回来西街,成文这边人更多,又帮忙卖大对联。
马三面端着一盆面条汤来送饭,成文把成义三个也叫回来。
“阿奶,我等会先回去了。我给阿爹带饭。”俞荷边吃,还惦记着一个人在家的阿爹。
“成城,你陪俞荷一起回去吧。路上人多,小心一点。”
成城应好。
吃过饭,俞荷到对面张三馒头店买了五个烧饼,热乎乎的烧饼分给成城一个,自己拿一个,边吃边往回走。
到家,看到院子里劈竹子的俞有地,俞荷大声喊道:“阿爹,我回来了,三个烧饼你够不够吃呢!”
“够了。”俞有地抬头看看小女儿和小儿子,笑着说:“你娘呢?”
“阿娘爷奶他们帮大姑父杀猪呢!晚上才回来。”俞荷放下小背篓,抱柴进厨房,冰锅冷灶,阿爹连口热水都没有。
“小哥,快帮我烧火,我给阿爹做饭。”
俞有地看眼准备给他帮忙的成城,笑着说:“快去帮你妹妹生火,让她做简单的拌汤疙瘩。”
“阿爹,你也进屋烤火吧!”成城走到半路,又来叫俞有地也去厨房。
俞有地就放下手里的刀,跟着成城进厨房了。
成城经常帮马三面干活,先用细柴灶门里搭好,再用干松毛,点火。
这会儿功夫,俞荷锅里先倒水,去后院拔了葱蒜苗和经霜的白菜,回来又淘了一个洋芋,开始切菜。
“成城,明年,你想去赵家私塾,还是继续在赵村读书?”
俞有地笑问道,小儿子腼腆内秀,自律自觉,坚持下去,读书一道上会有收获。
“爹,我想去镇上读书。”成城认真的想了一下,说道。
“行。开年我带你去报名。”
俞有地看着小儿子一脸的紧张,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为父也是这样打算。赵家私塾在科举上比我有经验。
现在的你已经过了认字阶段,接下来学习的重心应放在举业上,你和成义年岁相当,以后出门考试,也能有个伴。”
俞有地眼见着儿子明显的松懈下来,有点心疼,作为父亲,他对成城关心还不够。
“我们这个小家,你大哥和你读书好,以后走科举之路,俞梅俞荷两个女孩,聪敏伶俐,为父很欣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