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 70-80

70-8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核平爱好者日常 绛桃春晴 缺德小猫攻了虫族战神! 万人迷宿主养成手册 我的冰美人老师是只三花猫? 绑定选项模拟器后被迫成为怪盗 漂亮玩家被NPC盯上 奸宦指南 姐姐,可不可以 幼崽养护指南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70-80(第1/15页)

第71章 第 71 章 逛故宫(增加1000字……

天幕下, 之前还很兴奋地看着这一切的众人顿时沉默,半晌后才有人开了口。

明,朱元璋很是不屑地骂道, “这群洋人, 果然是脑子不太好使,竟然连男装女装都分不清, 真是糟蹋我华夏的衣服。”

马皇后为人温和, 笑着道, “这洋人不了解咱华夏的文化也再所难免,但他们愿意换上咱大明的服饰, 想必也算是仰慕我华夏文化。”

朱元璋听了这才舒心了几分, 摆摆手道,“既然这样,那朕就不跟这些洋人计较了。”

乾隆此时本就处在听见自己的墓被盗的愤怒之中, 看见那天幕上的洋人们竟然穿着他身上的龙袍更是暴怒。

“可恶!可恶!这群洋鬼子!竟然还敢穿朕的龙袍!朕要把这些人都赶出大清!”

然而天幕中的人相隔了几百年, 他完全无可奈何, 能做的就是把宫廷里的那些传教士、画师赶出去。

可是真的要赶走吗?想到天幕中提及的未来,这几年越发刚愎自用的乾隆第一次有些踟蹰。

……

姜宛此时站在太和殿广场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群时, 也是嘴角一抽。

她之前也刷到过不少外国人穿汉服女装的小视频, 她当时还以为多半是博主们博流量,外国人虽然不懂华夏文化但也能分辨男女吧!

结果没想到今天她竟然看见了现场版!

不过姜宛倒并不是觉得他们不能反串, 毕竟自己之前也想过反串穿龙袍, 但这些人要反串女生之前能不能把胡子刮一刮啊!

姜宛忍了又忍, 还是没忍住吐槽道,“果然洋相还是得洋人出啊,别说还真有喜剧效果的。不过他们可能也不觉得是出洋相,他们认为这才是他们的真实性别也说不定呢, 毕竟现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种性别了,这人说不准是个身体男心理性别为女但是又喜欢女人的蕾丝边呢!”

天幕下的古人们先是会心一笑,但很快又是满脑子的疑惑。

一共不就男、女两种性别吗?哪怕加上太监也就三种性别啊?怎么可能冒出一百多种性别?难不成后世的科技已经高级成了那样,还能自创性别?

不过姜宛也没有多纠结,她吐槽了几句就转移了目光,开始带着大家逛了起来。

“之前我也来过几次故宫,但也不敢说我多了解故宫。不过故宫作为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著名景点,相信大家应该也不会陌生,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佛系的逛一逛吧。”

明清的皇帝们:的确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从小到大在这长大的!

其余朝代的皇帝们则是一脸懵逼:别啊!我们是真不了解!

不过说是这般说,因着太和殿广场实在是有些大,姜宛还是边走边介绍。

“北京其实是从元朝时开始作为都城的,当时被称为元大都。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定都南京。但大家都知道朱棣靖难之役之后便计划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

“当然迁都首先便是要建造皇宫,于是永乐四年,朱棣便着手开始修建北京的都城。当然首先便是搜集到足够多的宫殿修建的建筑材料。大型的木材多在深山老林之中,于是获取足够多的木材、石材,朱棣还先修通了大运河,而后民夫将木材从崇山峻岭中抬出,然后送至长江,然后经由运河一路北上运输至北京。至于故宫所用的石材,则多是采自北京周边。”

“经过11年的材料搜集,永乐十四年,北京紫禁城在元大都的宫殿基础上正式动工修建,到永乐十八年基本上竣工。”

“朱棣前后征召十万余民夫,历时14年,终于建成了如今眼前这座气势宏伟的紫禁城,而它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

明永乐初年,朱棣此时则是出神地望向天幕,北京紫禁城的一切都还在他的构想之中。

然而看着天幕上展现出来的一切,他满意地合掌大笑,“不错,这皇宫建得不错,甚合朕意!”

一旁的朱高枳欲言又止,他怎么觉得这姜姑娘有些言外之意,他爹一点没听出来吗

永乐朝无人敢提,洪武朝便是一片鸡飞狗跳了。

朱元璋心中一边暗暗羡慕,一边又很是肉疼。

他一向抠门,看着这么气势磅礴的宫殿不禁在心中计算得花多少钱。

虽然之前已经从小说里大概知道了朱棣靖难的前因后果,也知道了他迁都的缘由,但朱元璋依旧有诸多的不满。

他不由瞪了一眼一旁的小朱棣,“你这个败家子,迁都也就罢了,怎么还造这么大的宫殿?朕一向教导你们要节俭,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小朱棣也偷偷摸摸看了写他的那本小说,他一边吐槽小说里自己竟然会爱上蒙古公主的剧情,一边又为小说里自己英姿而自豪。

那可是封狼居胥耶!他竟然把蒙古人打成了那样!

至于小说里他的其他举动,比如迁都啥的,造皇宫啥的,他完全没有注意。

不就是让人造个宫殿嘛,这不是很正常吗?一点都不酷!

然而现在看见紫禁城后,他还是忍不住心神激荡,突然间有些明白古代那些帝王们为什么那么爱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了。

正当他沉浸在自己的壮举时,便被他爹的一声怒吼给吼清醒了。

小朱棣如今可是很清楚前因后果,当即理直气壮地反驳道,“爹,那元大都的宫殿都破成那样了,要迁都怎么可能不修宫殿?您以后不也想迁都,还让大哥去长安考察了,若是您能办成,不一样会让人修建新的皇宫?”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长安”这两个字一出瞬间唤醒了朱元璋心中的伤心事,他一时间也顾不得形象,脱下自己的靴子就追着小朱棣开打。

“你还敢说老子!咱这次绝不会派你大哥去长安!更何况咱虽然有心要迁都,但这不是没迁吗?你怎么知道咱会像你那般奢侈?”

小朱棣却是根本不信,依旧不服,“哼,爹你就说得好听,你就说得好听,我看你也没少享受。”

然后他就得到了朱元璋的靴子直接摔在了脸上。

小朱棣到底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道,“爹,我错了,我错了!我以后要是能当皇帝迁都,肯定就在原本的宫殿上修缮一番就行了!”

……

姜宛倒不是真的如朱高炽猜的那般想要阴阳怪气,只是古代这大兴土木之事哪怕只是说出事实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了。

她的一番话说完,人也到了太和殿前。

殿门依旧被拦着,但能通过大门看到大殿内部的龙椅以及匾额,一如前几次她来看时的样子。

姜宛调转镜头,将殿中的景象拍了个一清二楚,也让各朝古人看了个明明白白。

皇帝们不由跟自家宫殿比较了起来。

西汉,刘彻抿了抿嘴,“这明清的大殿完全不如大汉的宫殿,看起来小气得很,也就那龙椅看起来有点意思。”

唐贞观,大唐的审美一向是开阔大气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70-80(第2/15页)

,建筑更是建得高大。

李世民也摇头道,“不是说这后世的技术进步了吗?为什么这宫殿看着还不如咱大唐的大?难不成他们喜欢小的?可是听那姜姑娘讲那朱棣特意在全国搜集大的木料,也不是喜欢小的啊。”

有这样疑问的自然不止李世民,于是他们纷纷发弹幕询问了起来。

【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这宫殿看着远不如大唐的宫殿,难不成这时代进步,建筑技术还退后了?还是那明朝的皇帝不喜欢大的?】

【李氏族谱清理大师:太宗所说的没错,咱大周的大明宫气派多了。】

【掌上明猪:也不如咱大汉的未央宫!太小气了!】

……

朱棣正沉浸在自己所建宫殿的恢宏之中,结果便看见了天幕上汉唐皇帝的吐槽,他顿时怒了。

这是他不想建得更大吗?还不是那些参天大树早就被前朝给砍掉了!

他刚想发弹幕反驳,姜宛这时也看见了他们的弹幕,开了口。

“的确,从我们现代人特娘的角度看,紫禁城已经很大了,但据考证汉唐时候的宫殿其实更大,特别是大唐的大明宫,据说是紫禁城的4.5倍。”

“但是紫禁城之所以比前朝的宫殿还小并不是因为技术的退步,而是因为大型的木头没了啊!毕竟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需要几百年上千年,但是人类砍伐树木只需要一天甚至几分钟。于是经历好几个朝代的大兴土木后,华夏大地上适合建造大型宫殿的树木越来越少了,后世帝王的宫殿也只能越建越小。”

姜宛这话一出,朱棣顿时兴奋起来,连忙开炮。

【Judy:你们还好意思说呢!你们把树都给砍没了,知道后世找建房子的树木有多难吗?你们怎么还能倒打一耙嫌弃!】

天幕下汉唐的帝王们不由得有些心虚,似乎的确现在山中的树木少了不少。

然而帝王们大多不愿承认是自己的错,纷纷甩起了锅。

【掌上明猪:没地方住了,难道还不能砍几根木头建房子吗?大汉跟你们大明相差一千多年,大汉砍的树到明朝肯定长成了,跟大汉有什么关系?】

【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就是,你们大明还是从你们的前朝找原因吧。更何况大唐建宫殿也是砍得关中的树啊。】

……

姜宛看着弹幕上这些甩锅的言论,很是有些好笑,这些人可真是入戏,连这都要争起来。

不过这位“二凤陛下”怎么还很自豪他们砍得是关中地区的树啊?他难道不知道后果吗?那她可要创上他一创。

“的确,大唐砍得几乎都是关中一带的树木,结果导致关中地区水土流失极其严重,连年缺粮食,甚至皇帝都得去洛阳乞食,唐之后长安也再也当不了都城了。”

原本还自信满满的李世民顿时石化,他想过很多原因后世为什么不沿用长安为首都,心中还暗暗嫌弃过他们眼光一般。

那北京虽然能够联通南北,但他大唐的长安也一样能嘛!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长安不再作为首都竟会是这个原因,他们不就多砍了几棵树吗?

姜宛大概也是觉得自己有些夸张了,又加了一段话补充。

“当然不能只怪唐朝一个朝代砍树,实际上是一个个朝代积累下来的。从秦朝开始,关中地区就大兴土木,几乎将整个地区的大树都砍遍了。而我们现在知道树木是有利于水土保持的,对生态系统的维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态被破坏,百姓的田地自然也逃不掉。据唐代的史料推测,唐朝当时良田的流失率高达86%!再加上彼时长安都城人口超百万,于是乎关中平原地区再难自给自足。”

“当然有的人会说,可以从别的地方运输粮食嘛,唐朝的皇帝的确也是这么干的,从唐高宗时期,长安便从外地大规模运送粮食了。然而大家可以看地图,长安并没有适合通航的河流,导致运输成本极大,甚至一度连李唐皇室都难以承担。”

“于是唐朝皇室就又想了一个别的办法,我们带着人去粮食多的地方不就行啦吗?于是唐高宗就常常带着彼时还是皇后的武则天去洛阳乞食。而等到武则天登基后,她更是常居洛阳。洛阳一度成为了实际上的首都。李隆基上位后,大概因为他对洛阳有阴影又或者是避免奶奶对自己的影响,他重新带着人迁回了长安,但是却也并未实际解决长安的问题。”

“同时随着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整个北方变冷,经济中心也进一步南移。再加上唐末乱世,战乱导致长安进一步没落,后续的朝代自然再不必选长安为都城了。”

“当然比较地狱的是有的朝代也是没得选,比如南宋,长安都被异族给占了,北宋虽然好点,但是再往北走一段距离就是宋辽西夏的边界线了,自然也不可能定都在长安。”

“到了明朝,朱元璋也曾派太子朱标考察过长安,但最终还是作罢,除了因为太子早逝外,也因为明的边防压力主要在北京一带,而不是长安一代,所以明要迁都只能往北京迁。”

北宋,赵匡胤觉得自己心脏又被狠狠扎了一刀。

说长安就说长安,不用再三提醒大家大宋没能完成大一统!

而此时一向雄才大略、眼光长远的李世民也是难得地沉默了。

如今还是初唐时期,他正想尽办法增加大唐的人口,现在的关中平原还有许多良田没有分出去。

结果只到了他儿子那代,关中的粮食竟然便已经不够吃了!

可是人口又是国之根本,不发展不行,难不成他之后也要带着皇室和大臣去别处乞食?亦或是学那大明直接迁都?

第72章 第 72 章 后宫(增加1500字)……

关中到底是他李唐的根基, 李世民很是不甘心,当即发弹幕询问。

【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主播,难道没有让长安继续当首都的解决之法?特别是大唐该如何避免皇室的粮食都不够吃!】

姜宛也恰好看见这条弹幕, 顿时无言以对, 她要是知道怎么办,西安政府都得请她去当顾问了。

不过她看这扮演“李世民”的网友那般关心西安的发展, 说不准祖上跟西安有点关系, 想要拯救家乡也实属正常。

姜宛想了想不确定道, “要不然试试少生孩子多种树?多种树至少能够延缓关中地区水土流失。至于少生孩子嘛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还是要控制首都圈的人口, 同时抑制豪强兼并土地, 尽可能将良田分到真正种地的百姓手中。”

“不过呢这些举措只能延缓关中地区的衰退,并不能解决根本。关中地区主要还是生态上限就在那了,当不了一个人口接近上亿人口帝国的首都。”

李世民听着姜宛的回答, 心中难免有些失望。

不过他更知道一代人做一代的事, 能够延缓衰落便已经实属不易。他尚且不能保证大唐千秋万代, 更何况是让长安一直当华夏的首都呢?

他虽然依旧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控制人口,但是命人种树以及抑制豪强吞并平民的田地却是可以做起来了。

别以为他不知道, 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70-80(第3/15页)

唐虽然建立也不过十余年, 但是皇亲国戚以及开国功臣自恃功高到处圈地的却已经不少了。

他从前觉得大唐荒地多,顾念他们有功, 只要他们不做得太过分了, 便争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现在李世民觉得为了防患于未然, 他得从现在就开始想办法抑制这种现象。

于是之前还有些低气压的李世民再次斗志满满地跟贞观群臣讨论了起来。

武周朝,武则天虽然没有像太宗那般发弹幕询问,但心中的好奇却一点不少,毕竟如今的她可谓是深受其害。

她长居洛阳最大的原因自然是想要摆脱李唐旧臣的影响, 但不得不承认长安如今不那么适应人的居住也是不小的因素。

只是要怎么办呢?种树倒是容易,但让良田重新回到老百姓的手上……

武则天心中很是清楚,随着人口上升,大唐的世家贵族经过一代代圈地,如今大唐的均田制早就玩不转了。

不仅没有田地的普通老百姓越来越多,甚至连府兵制下该赏给将士的田地都有些不够了,而这甚至极大的影响了边疆战士们的士气。

毕竟大部分将士参军只是为了搏一个前程,又有几个能做到无私奉献为大唐呢?

忽然间武则天想起了清理李唐宗室后那些无主的良田,她本想将那些那些田地分给自己信任的大臣,如今顿时改了主意。

她对着一旁的上官婉儿道,“既然天幕都这般说了,那就依照天幕所言,把之前李唐宗室的田产均分给长安附近没有田地的百姓吧,对了再留一部分给在边疆的战士。”

上官婉儿早已经对天幕心服口服,更何况她也不敢忤逆武皇,当即道,“臣这就去办。”

秦,如今关中地区如今还远不像唐代环境恶化的那般严重,甚至修建宫殿都还能就近取材。

但想到姜宛提到的后世场景,嬴政叹了口气道,“这关中到底是大秦的根基所在,朕不能眼睁睁看着关中被毁掉,哪怕是千年之后,以前不知也就罢了,现在知道了还是要为后人负责。这样吧,以后修建宫殿砍下一棵树,就在原地种上一棵。”

而其余朝代的帝王们也是大吃一惊,毕竟大多都城都人口爆炸,或多或少都有粮食不够的问题。

从前他们只觉得都城附近的良田越来越少,每年能产出的粮食也越来越少,但却从未往这方面想过。

虽然他们的情况没有大唐那般严重,但还是可以吸取一番教训。

不就是多种几棵树吗?* 多种几棵心安好了。

姜宛见弹幕忽然间安静了许多,特别是扮演“李世民”网友竟然没有回话,还以为自己把他们打击得太狠了,她忙补了一句。

“虽然让西安重新当首都的确有点难,毕竟时代变化华夏的经济中心逐渐向海边以及向南方更温暖湿润的地方转移。但大家也不要灰心,如今全球气候变暖,北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黄土高坡生态环境也被进一步治理,关中地区的生态肯定能回到从前沃野千里的状态。”

“再加上如今陆上丝绸之路复兴,通过铁路连通中亚、中东、欧洲,西安肯定能变得更加繁荣。”

说完这些后姜宛继续向前走,还按照网上的攻略在各个文创馆集了免费的印章。

看着纪念册上那些很是有趣的印章,姜宛一瞬间体会到了乾隆的乐趣。

不过因着之前吐槽乾隆实在是有些多,这一次姜宛忍住了内心的冲动,专注地带着大家逛故宫。

故宫的确气势宏伟,富丽堂皇,但对天幕下的帝王将相来讲却着实算不得什么。

于他们而言,最让他们吃惊的其实是那些来来往往的游客们。

有老有少、有贫有富,他们神色轻松,有的到处到处合影拍照,有的甚至还带着画夹在那写生……而这无一不昭示着姜宛之前所说的曾经的皇宫的的确确全部开放给了最普通的群众们。

而这副场景对于天幕下的老百姓们来讲却仿佛是在做梦。

郊外的一处村落,村民们又聚在一起观看天幕。

头发花白的老农手中的锄头都已经掉在地上,低声喃喃,“老天啊,咱竟然能见到皇帝住的宫殿!原来贵人们住的宫殿竟然是这样,连个茅厕都比咱家大!”

一旁年轻一点的中年男人眼神中满是羡慕道,“这后世的人命可真好啊,竟然能进去那皇帝住的地方,咱要是有朝一日能够进去看看就好了。”

一个外表看起来颇有些流里流气的男人此时不屑道,“想什么呢,那可是贵人住的地方,怎么可能让我们这种泥腿子进去?别做梦了,别说这皇帝住的皇宫,就连那富人住的普通院子也不可能让砸门看啊,不如早点投胎到后世。”

这话一出,村民们顿时沉默,这人的话虽然不中听,但说得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直到一个生性乐观的中年女人开口道,“所以这不是上天同情咱们命苦,特意造了天幕让咱们看看这后世的繁华,看看那皇帝住的地方吗?”

“对对对!”一个年轻的小女孩蹦蹦跳跳道,“这可比镇上那些皮影戏、杂技好看多了。”

这时又一个年级稍大的妇人道,“听那戏文里说皇帝都有三宫六院,怎么没看见呢?难不成皇帝其实没那么多的老婆?”

大概八卦是人的天性,这话一出,气氛顿时由安静转为热烈,纷纷讨论了起来。

而恰在这时天幕上的姜宛也已经穿过了几个大殿,进入到后宫区域。

她对着镜头介绍道,“紫禁城严格采取前朝后寝的模式,前面的三大殿是皇帝上朝办公的地方,后面便是皇帝和妃嫔们居住的地方,是的,就是常说的三宫六院,也是无数宫斗剧中里明争暗斗的地方。”

姜宛这话刚说完,众人便见到一个身穿清朝妃嫔服饰的女子竟是突然间跑了起来,边跑边喊。

“皇后娘娘,皇后娘娘~臣妾瓜尔佳氏求见皇后娘娘!”

而后那女子跑到一道宫门前站定,伸出手指作发誓状,“臣妾要告发熹贵妃私通,秽乱后宫,罪不容诛!”

天幕下的众人皆是一愣,满是疑惑。

经过之前姜宛的介绍,他们已经能认出这是清朝服饰。

李世民低声喃喃,“这后世已经没了皇帝皇后,这人是在演戏?也不知道这出戏是来自哪,是戏说还是历史?要是历史的话这大清的皇帝似乎有点……”

朱元璋倒是颇有些幸灾乐祸,对着马皇后道,“看来这清朝的后宫不太平啊!果然是鞑子,连后宫的女人都管不好,鞑子戴绿帽子咯。哈哈哈还是咱好,有你这样的贤妻,后宫那是一片安宁呀。”

至于清朝的皇帝们此时一个比一个神色严肃,毕竟谁听到疑似自己的后宫有妃嫔私通心情都不会好,纷纷开始回想自己后宫中有没有一个“熹贵妃”。

雍正此时最为生气,因为他是真的有封号为“熹”的贵妃,是他最为看重的皇子的生母,而且就坐在他身旁!

勤政的雍正观看天幕向来不会带上妃嫔,然而今日是他的生辰,于是便摆下了家宴,带着后宫一同观看天幕。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70-80(第4/15页)

他并不喜欢熹贵妃,但熹贵妃却为他生下了唯一一个还算优秀的皇子弘历。他可以随意处理熹贵妃,但却不能随意处理未来皇帝的生母,必须考虑皇家的脸面。

雍正一时间陷入沉思,这究竟是后世发现的所谓的历史,还是跟那之前的小说那般是后人编造虚构的?

此时熹贵妃则直接被吓破了胆,她直接跪了下来。

“皇上,臣妾冤枉啊!身在后宫她怎么可能见到外男?怎么可能私通?这几年臣妾都是尽心尽力养育皇儿绝对没有别的想法啊!”

雍正自知道熹贵妃说得是实话,后宫森严,妃嫔基本上见不着外男,根本没有私通的可能性。

只是他生性多疑,此时又是挑战着他身为男性的尊严,他想了想还是决定让宗人府调查一番。

于是他当即宣布道,“罢了,一切交给宗人府调查吧,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熹贵妃顿时面如土色,哪怕最后能证明她的清白,但平白无故被调查一番她也没什么好果子吃,只是她又哪敢忤逆雍正?

就在熹贵妃即将被太监押下去时时,姜宛终于开了口。

她“哈哈哈”大笑起来,“我就知道来故宫肯定会看见大家cos《甄嬛传》里的场景!虽然我对宫斗剧没啥兴趣从来没有主动看过,但剧里的名场面真是一个不落的看完了。”

“剧肯定是好剧,但还是要为雍正帝辟谣一下,他的后宫挺风平浪静的。他本人是个工作狂,在后宫待的时间并不多,后宫升迁基本上都是熬资历。”

“这部小说其实是架空,当时拍的时候需要嫁接在一个真实的朝代上,再加上那时流行清宫戏,于是四大爷便被选中了。大家可千万不要把里面的剧情当真,比如雍正后宫特别多的妃嫔出轨私通,后来还沉迷女色吃丹药最后被妃嫔毒死了啥的……”

雍正顿时松了口气,心中疑似被带绿帽子的愤怒也缓了下来。

还好这些都是假的,是那后人的戏说。

然而随着姜宛诉说电视剧里的那些剧情,他再次呼吸憋闷。

姜宛这言下之意是不是后世很多人将那“电视剧”当了真,觉得他被戴了绿帽子,这似乎也没好到哪里去!

怎么不管是如今还是后世都那么喜欢编造他的事?他想写《大义觉迷录2》了!

姜宛并不知道她给雍正辟谣的话,结果再次给雍正带来了一个暴击,她继续吐槽道,“大家印象里是不是觉得进宫当妃子是享受荣华富贵,万千少女求之不得?但实际上呢怕是并不如大家想的那样。”

“紫禁城看着大,但人口更多,所以实际上留给嫔妃们住的宫殿并不算多,而且每个宫殿也算不上大。虽然达不到网络传言低位妃嫔要睡大通铺的程度,但是也只能分到一个小小的偏房,说不准还没有我们现代人的卧室大。”

“等到好不容易升了职,成了一宫之主,那一宫也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大,也就是一个不太大的院子。而且后宫规矩森严,妃嫔们也不是能够随时出来逛园子,每天生活在那个四四方方的小院里,又没有手机网络真的很无聊。”

姜宛一边吐槽一边往前走,而这时正好走到了曾经慈禧的寝宫储秀宫,她当即走到慈禧的卧室门前,镜头对准慈禧的卧室。

那是一间长条型的卧室,宽只有一张床那般宽。虽然经过岁月的流逝,卧室里的丝绸、家具都不再如同最初那般绽放出光泽,但仍旧能看出当初的奢华。

“古人讲究聚气,所以喜欢小卧室。大家可以看慈禧太后的卧室都只有这么小,更何况别的低位妃嫔呢?当然慈禧老佛爷的活动范围很大,全紫禁城都是她的天下,但是普通妃嫔们可不是。”

看完了储秀宫,姜宛又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御花园。

“这里呢就是各种古装剧里各种故事发生的御花园,是不是比大家想象得小很多?东西宽140米,南北长80米。就刚好不如我们学校从前的操场大。”

“大家想想宫妃也不能出宫,活动面积就这么点大,待一周也就罢了,一辈子可怎么熬啊!”

“我小时候也爱看那些穿越小说,描写女主穿越到清朝跟皇帝阿哥们谈恋爱,但现在觉得真真是脑残。特别是看了古代妃嫔们的居住环境,我更是觉得在现代当个普通人挺好的。”

“当然古代妃嫔那也的确是身不由己,说到底也都是些被家族因为利益送进宫的可怜女子罢了。”

听着姜宛的吐槽,天幕下清朝的皇帝们再次大怒,这个姜宛真是的,怎么老是挑他们清朝的刺!怎么当他们的妃嫔还不如当后世的普通人了!

虽然大清没有后世那些便捷的科技,但他们有那么多宫女太监们伺候,怎么就不如后世的普通人了?

皇帝们自然不服,纷纷发弹幕反驳。

【盖章狂魔:当皇帝的妃嫔怎么就不如后世的普通人了?比如那乾隆爷向来对妃嫔很大方,不管他喜不喜欢,只要在后宫待的时间久了就能升位份,赏赐更是不少。】

【康麻子:康熙除了赏赐外,还对嫔妃们嘘寒问暖,没有冷待过任何嫔妃,当他的妃子怎么就不好了?】

【大胖橘:虽然雍正对后宫不算热衷,但该有的赏赐,该有的位份一点没有苛刻!】

而此时后宫内的妃嫔们却是看着天幕暗暗沉思,特别是那些困在狭小房间的低位妃嫔们更是暗暗心神激荡。

进宫之前,他们还抱着一丝幻想,进宫后能够得到皇帝的青睐,为自己和家人挣得一个好前程。

然而进了宫后他们才发觉到了自己的天真,这后宫哪里是那么好平步青云的?甚至那些高位嫔妃们也没有大家以为的那般风光?

至于他们更是被这小小的一口井般的房子困住,了却残生。

如果他们能生在后世,哪怕没有后世那些便捷的科技,只要能自由,让他们吃饱穿暖,当个后世恶毒普通人也未尝不可……

当然这些话嫔妃们只能在心中想想,那些都是他们永远不可能宣之于口的。

御花园并不大,姜宛很快便逛完了。

想着马上要到出口了,姜宛此时也有些累,便在路边的椅子上坐着歇息了起来。

因着在直播,姜宛自然不可能只干坐着,开始看起了弹幕打算回答大家的问题,然后便看见了那些怒吼的弹幕。

姜宛有些好笑,这些人怎么仿佛真带入了自己是封建帝王,认为女人给他们当妃子就是荣幸了啊?真是自大。

不过姜宛也懒得反驳他们,毕竟这些固执的爹味男肯定是说不通的,她决定从别的地方创创他们。

“唉,看来你们认为被皇帝睡就是荣幸嘛,别的人求之不得,那难怪清末的时候太监宫女争着玩末代皇帝溥仪呢。”

第73章 第 73 章 溥仪后半生成了普通的劳……

天幕下的清朝帝王们一愣, 等等,姜宛这是什么意思?该不会是他们想的那样吧?

一向聪慧的帝王们此刻竟是难得开始装听不懂,不愿承认。

然而姜宛却是不给他们逃避的机会, “据溥仪的自传里描述, 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70-80(第5/15页)

三岁被选中成了大清的皇帝,被带进皇宫, 远离亲生父母, 身边就只有宫女太监。彼时他虽然已经成了傀儡皇帝, 但是因为袁世凯想跟满清的遗老遗少们搞好关系,所以签订了《清朝皇室优待条例》。溥仪依旧享受最高待遇, 每月能拿到400万元生活费。”

“于是这种情况下, 他身边的宫女、太监们依旧心思不少。据他自己所说很小的时候,太监们就会给他展示各种春宫图,13岁的时候, 他便被宫女引诱, 甚至有的时候还是数个宫女。我们都知道这个年纪人体的**官根本没有发育好, 过早的纵欲导致了溥仪的性功能极速退化,一辈子不孕不育。”

“除了溥仪之外, 晚清三帝都没有自己的子嗣, 恐怕都有部分是这样的原因。”

沉默,再次沉默。

康熙等人能料到末代皇帝们的待遇并不会好, 比如那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 南宋的小皇帝跳海自杀, 更有那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虏走北上……

他们已经做好准备,他们的子孙会被逼自杀,然而却没想到竟是沦落到被那些宫女太监们玩弄!

特别是康熙,他也是少年登基, 但那些宫女太监哪敢这么对待曾经的他?!

顿时,康熙气得大怒,“一群废物,怎么连奴才都压不住了!”

皇帝身边伺候的人各个都是些极会察言观色的人精,顿时跪了一片。

“陛下,息怒,奴才们绝对不敢啊!”

说完,他们便开始不断地磕头,希望能让盛怒中的皇帝消气。

康熙看着乌泱泱的磕头的人,心中清楚这些奴才在他面前是绝对不敢异心的。只是奴才们向来会看人下菜,若是换一个没什么本事的皇帝,这群人必不可能那般老实。

可天幕里讲述的那些又着实与眼前的这些奴才无关,他哪怕真处置了他们也无济于事。

想到这康熙无力地摆了摆手,“起来吧,朕知道这些事跟你们无关。”

随即,他再次看向天幕,心中暗暗猜想。

就连那太监宫女都敢如此欺负那末代皇帝,想必那新中国也是多半不会放过他的。

若是他能像那法兰西的路易十六被砍头而死,一了百了也算是死得痛快。

只是就怕他死不了,还要受折磨……

就在康熙心中猜测溥仪的悲惨下场时,姜宛这时终于开了口。

“不过呢,溥仪终究还是幸运的,他的命可比别的朝代的末代帝王命要好多了,谁能像他一样哪怕退了位还能拥有自由当一个普通人,一直平平安安活到病逝呢?”

“要知道他当时可是跟小鬼子一起建立了伪满洲国,试图分裂我国东北呢!要是新中国真的计较一点完全可以用叛国罪处死他!比如俄国,苏联建立后就毫不犹豫地处死了俄国的末代沙皇。”

“但1950年苏联将其移交给我国后,我国并没有杀死他,而是讲他关在了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并且在1959年特赦了他!”

“1960年,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当园丁,从此他从一个封建帝王变成了靠自己双手劳动养活自己的劳动人民。那时候他的皇后和妃嫔都已经跟他离婚,于是组织上还为他介绍了新的妻子。溥仪在人生的最后十年里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直到69年因病去世。”

姜宛对溥仪的介绍并不算详细,但这短短的一段话却足够让天幕下的所有人震撼,甚至连之前还时不时愤怒的弹幕都停了下来。

秦,嬴政想到秦末秦子婴的下场,满脸震惊。

要知道项羽攻进咸阳后可是毫不犹豫地杀死了秦子婴的!当然异地而处,他自己也会这般选择。

他不由感叹,“这后世的当权者疯了吗?竟然不斩草除根?!”

但他忽然间又想起了后世那自由、百无禁忌的生活,又想起了如今的法度森严,甚至黔首想要去到别的地方都很是困难,哪像姜宛那般想走就走。

他突然间有一种感觉,哪怕那什么末代皇帝想要复辟估计也无人响应。

西汉,刘彻也是大惊失色,半晌后他才对着身旁的卫青感叹。

“朕怎么就不懂这后世恶毒领导人呢?哪怕是高祖父这般豁达的人也是将那秦三世软禁着啊!难不成那后世的领导人真的是什么圣人不成?朕怎么就不信呢?”

唐贞观,因着是亲戚,所以当初李渊攻进长安后对杨广的孙子还算客气,为了展现自己正统还立了杨侑当了一段时间的傀儡皇帝。

然而他禅位于李渊后的第二年就死了,至于死因嘛……懂得都懂。

哪怕李世民有的时候觉得留他一命也未尝不可,但放前朝皇帝自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摇着头叹息道,“这后世的领导者可真是心胸宽广,朕做不到他那般。”

贞观群臣此时也是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要知道他们可都是隋末而来,造反分子出身,从来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人。

最后还是房玄龄出声道,“陛下,大唐毕竟与后世国情不同了,你能继续重用萧禹和陈叔达已经是心胸豁达了,更何况您还继续重用了魏征,这难道还不能说明您的心胸宽广?”

此时被点名的三人皆是一怔,瞬间转头望向房玄龄。

好家伙,能理解房相你拍陛下的马屁,但不要用他们举例好吗:?这个时候他们并不想陛下记起他们是前朝之人!

他们想说些什么,但又觉得这个关头还是别说得好。

然而此刻的李世民却是无比坦然,摇头叹息,“房卿,这不一样,萧禹和叔达都是前前朝之人了,他们也从没登上过皇位。至于魏征更是只是太子手下的臣子,他们都没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哪怕是现在,如果杨侑还在朕也不确定一定会放他一命。”

第74章 第 74 章 反应

明, 朱元璋想到自家末代皇帝的结局很是生气。

“凭啥那鞑子能遇上这么好的后世朝代,竟然还能让他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咱大明的皇帝可是自杀了啊!依咱说,就该将那鞑子们杀得一干二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豪门社畜不干了 当上弦壹转生宇智波 婚后生情 重生之摆烂相夫人 [娱乐圈]万人迷模拟器不太对劲 全星际唯一人类幼崽 诸朝直播周游世界[古穿今] 排球界最强幼驯染 上司为何这样对我 从签到开始的位面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