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110-120(第1/14页)
第111章 第 111 章 进化论的发展
姜宛稍微组织了一番语言, “别激动,虽然不知道你信的什么宗教,但看你之前的样子应该更加相信人是神造的, 突然间知道人是猿类进化而来一时间不能接受也正常。”
“当然进化论其实本质也是科学家们针对物种演化提出的一种假说, 并不是定论,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发现、考古挖掘证据以及理论完善, 进化论已经在科学界达成共识了。”
“当然你若是* 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坚信人类是由神创造的大家也尊重啦。”
李世民愣了下, 便知道姜宛这是误会了自己。
他从前的确相信人类是万物灵长,与其他的动物不同, 因此很难接受人类与那猿类有共同的祖先。
然而他好歹也被天幕教育了那么久, 知道这个世界远不是他从前以为的那般。
哪怕一时间诧异,但却不至于完全接受不了,他会询问姜宛, 只是因为想知道更多罢了。
至于最终他信还是不信, 就看这“进化论”能不能说服他了。
不过哪怕他一向心大, 也感受到了姜宛对他们几人明显有些不满。
李世民虽然心中有些委屈,但是也能理解姜宛的情绪, 毕竟他们几人表现得实在是跟后世人大相径庭。
如今还没有露馅只能说是天幕不知道用了手段掩盖了他们的来处。
想到这一向自傲的帝王也收敛起了心中的怒气, 对着姜宛客气道,“姜姑娘你误会了, 我不是不能接受这进化论, 我只是想请你介绍一番这具体是怎么一回事。的确, 从前我上学时的确没有被教授过这些知识。”
姜宛有些没想到面前的男人态度竟这般好,反倒显得自己刚才那番话有些小家子气了。
于是她的语气也瞬间软了下来,“没事没事,的确有些宗教信仰严重的国家不教这个, 这也怪不得你。”
“不过对于进化论我也只是知道个皮毛,就大概讲讲它的发展吧。”
“其实在公元前六世纪便有古希腊学者认为人类起源于海中软泥,甚至还推测人类是鱼变来的。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则观察到事物都应该有其连续性,认为生命应该是由无生命的物质逐步转变成有生命的物质再进一步到人。这些思想可谓是进化论最原始的雏形。”
“只可惜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世界被宗教所主导,特别是西方更是全民信仰基督教,认为整个自然界的都是由上帝创造的,哪怕是文艺复兴之后,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都认为地球是由所谓的第一推动力运转起来,以后就一直保持不变,其中自然也包括生物。”
“直到18世纪,林奈建立了了生物分类体系,布丰又提出了物种可变论,才为进化论的诞生提供了基础。19世纪初,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用进废退’学说,这是人类首次提出了进化理论。他用长颈鹿举例,认为长颈鹿最开始的脖子没有那么长,是由于长期地伸直脖子吃树上的树叶后脖子才会变长,而长颈鹿在脖子变长后又会将长颈这一遗传特征遗传下去。”
姜宛说着还指了指不远处的“长颈鹿”标本,“看那边,那就是长颈鹿!”
李世民瞬间朝着姜宛的手指看了过去,之前他见到长颈鹿的标本之时便觉得那脖颈处很是奇怪,原来竟是这个原因。
如果不以人类来举例,李世民发现自己对那“进化论”的接受程度要好得多,似乎的确有几分道理。
而天幕下的古人们看见这一幕也是啧啧称奇。
“哇,这长颈鹿长得好奇怪,脖子也太长了!”
“长颈鹿长期仰着头吃树叶就能获得长脖子,要是我长期学习就能让自己便聪明,以后还能让这聪明才智遗传给我的孩子?”
“有可能耶,难怪那些举人老爷们生的孩子都是读书人,比咱们普通人学四书五经快多了。”
……
大家激烈地讨论之时,天幕上的姜宛也再次开了口。
“当然,最终拉马克的理论最终被证明是错的,毕竟后天学习到的技能是不可能遗传的,而且根据现代研究表明器官的好坏只跟基因有关。但拉马克的理论却打破了神创论的枷锁,启发了现代生态进化研究。”
姜宛平静地叙述着,然而这时身旁的男人却是一脸震惊地望向了她,“这个理论是错的?那你……”
他的话并没有说完,姜宛却知道男人未尽之意,无非是想说错的理论还说了这么一大堆。
然而姜宛却是一点不心虚,“哎呀,你不要着急嘛,科学的探索就是在不断的试错和求证中进步的啊,哪怕其他物理、化学理论也是这样啊,毕竟科学本质只是人类对自然界规律的总结,而不是所谓的定律啊。”
鉴于之前姜宛偶尔恶作剧的行径,李世民刚才真有一瞬间怀疑姜宛是又故意耍了自己。
然而此时他听着姜宛的话却是怒意顿失,的确,事物的发展哪里有一帆风顺的。
他们能这么快速的知道这些,不过也是因为姜宛直接将答案告诉了他们。
如果等到他们自己研究时,又会怎么样呢?这后世研究这些花了几百年,他们虽然提前知道了答案避免了许多的弯路,但也不可能真的一蹴而就。
而且最重要的是,那天幕又能存在多久?他们早晚要依靠自己啊……
姜宛并不知道李世民心中竟然瞬间想了这么多东西,她间男人没有反驳自己后偷偷在心中笑了笑,她就知道扯出大旗来他就决计说不过自己了。
至于她是不是故意的,嘿嘿……
很快姜宛便转回了正题,“正是因为有这么多铺垫,所以达尔文在经过了一系列环球考察和化石研究后,在1859年的时候提出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核心思想,他认为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存在变异,而那些适应环境能够活下来的个体才能繁殖后代,将他的基因遗传下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新的亚种。”
“当然因为时代和科技的局限,达尔文的理论依旧有不少的缺陷,比如按照达尔文的理论一个物种进化需要很长的时间,至少经历十万年,但是在史前寒武纪时,生物大爆发,几乎每隔100年就会爆发一个新物种。”
“所以之后的科学家们根据新的理论以及新的科学发现对进化论进行了补充。”
“比如孟德尔豌豆实验揭示了遗传规律,解释了性状传递的机制,弥补了原本达尔文理论中遗传基础学的缺失。而后群体遗传学,突变理论等等的发现,共同构成了现在的综合进化论。”
“而且最重要的是近年考古中已经发现了关键性的过度阶段的化石。比如始祖鸟化石,它既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如牙齿、长尾骨等,又有鸟类的特征,羽毛、翅膀等,为鸟类是由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还有鱼类向两栖类过渡的化石也被发现,如总鳍鱼类的化石,拥有肉质鳍,能在陆地上支撑身体行走。”
“还有人类从猿类进化而来的化石证据也已经发现二十多种过度人种,从森林古猿到能人再到智人应有尽有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110-120(第2/14页)
“而且通过现代基因学分析,人与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8.8%!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证明它和人类的确是同宗同源。”
李世民不是不通情理之人,听着姜宛讲述了那么多的证据,他虽然依旧没有全信,但是也信了大半。
直到听到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差异程度那般小后,他再次眼前一黑。
他真的不需要被她这般提醒,人和那些畜生拥有同样都祖先!
这一通论证让天幕下的不少古人也有些蠢蠢欲动。
因着天幕的神通,他们对天幕可谓是痴信。
之前是乍然听到那挑战他们三观的信息,所以一时间不能接受,此时缓过神后他们也开始认真讨论了起来。
“之前觉得那学说荒谬,但现在想来倒也有几分道理。”
“别说,那猿猴的确跟人类有几分相似,也比别的动物聪明。”
“这说得我都想去挖一挖那什么化石了。”
“没有人在意那什么基因是什么吗?”
第112章 第 112 章 生命馆
姜宛讲完后偷偷地瞄了一眼身旁的男人, 见他终于没再继续问下去,心中大呼了口气。
然后为了避免被面前反应过来的人继续发问,她赶忙道, “我也只是知道些皮毛啦, 你要是想知道更多可以继续参观这个展馆哈,我对这不是特别感兴趣, 先去别的馆了。”
说完, 姜宛便立刻朝着出口的方向走去。
之前已经被“创”了一次这一次李世民自然容易接受得多, 很快就回过了神来,刚想说上两句便见到姜宛竟然已经跑到了离自己十来米远的地方。
李世民不禁哑然失笑, 用得着怕成这样吗?自己不就是问了几个问题?
不过他也没有追上去或出声挽留, 而是转头自己逛了起来。
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些展馆的主题虽各有不同,但对于他们来讲都很有用处。
本来他还想跳过几个看起来没什么用的场馆,但现在也是不能了, 还是抓紧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参观吧。
姜宛出了生态馆后为了以防万一便没有再进任何一个展馆, 而是直接在走廊里找了个空位坐下, 刷起了手机。
她只要不进去,不就不会被抓壮丁了吗?
其余帝王们并不知道姜宛的打算, 他们正专心参观着。
武则天此时已经八十有余, 再加上如今的她对如何提高女子生产存活率极感兴趣,因此在见到“生命科学馆”后便特意多停了些时间。
一进门便是巨大的人体胚胎孕育过程的模型, 从受精卵到胚胎形成再到胚胎器官发生, 最后再到婴儿长大。
这一幕慕可谓是让武则天大感意外, 纵使她已经生下了五个孩子,但却从来不知道婴儿竟是这般诞生的。
天幕下的古人们也是大开眼界。
当然有部分迂腐之人直接怒斥,“怎么能将这房中之事和妇人之事公布于众?真是岂有此理,还不速速闭上眼睛!”
然而都已经观看天幕到如今的人们思想早已经比从前开明得多, 因此不仅没有多少人听话闭眼,更多的则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生怕错过一点。
而其中最为激动的则要数后宅中的妇人们,哪怕深受三从四德的教导,但他们又不是真傻,任谁都看得出天幕上的种种于他们女子大有裨益。
“快快快,去找来画师让他们把这些画面都纪录下来。”
“不管那些老爷们怎么想,反正我是要好好看看这些知识的,这可是关乎到我们女子的安慰!”
“果然还是女皇怜惜我们这些女子,只有她才会特意去参观女子生产相关的知识吧。”
……
还有胆大的小娘子悄悄对着身旁的小姐妹道,“要是在我们这个朝代能出一个女皇就好了,我肯定支持她!”
一旁的小姐妹却是连忙捂住了她的嘴,“小声些,这可是大逆不道的话!”
那胆大的娘子却是吐了吐舌头道,“这不是只有我两嘛,我又不会跟别人说,你就说你想不想吧。”
然而那女子显然很是谨慎,严肃着一张脸一直不回答。
就当那胆大女子打算放弃听到小姐妹的回复时,那女子却附到胆大女子耳边,小声道,“我当然也想。”
这话说完,两人相视一笑,然后再次望向天幕。
哪个女子会不想拥有一个对女子更加公平的世道呢?
唐贞观,长孙皇后看着自己这个“儿媳”心情颇有些复杂。
她虽然是鲜卑人,但从小接受汉家贵族女子的教导,一心成为那贤良淑德的世家女子之典范。
若是没有天幕,她想从前的自己肯定不能接受武则天抢了自己儿子的皇位当上了女皇。
毕竟从前她就很是不赞同吕后的行径,在她看来吕后虽然当政了15年,但代价却是吕氏一家被灭族,她甚至觉得这说不定就是上苍对想要牝鸡司晨的女子的惩罚。
然而如今的她心中却隐隐生出了些羡慕来,吕后和武则天这般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特别是武则天,她与自己有着类似的童年,然而却要更加不幸,应召进宫后十几年里只是太宗后宫一个不受宠的小才人,甚至在太宗死后还进了感业寺出家为尼。
然而她却能抓住机会,站上了权力巅峰,甚至成为华夏开天辟地第一个女皇帝,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女子为什么不能有野心呢?女子有才华的话为何要困于自己的身份不去经世济国呢?
至于最后的结局又有那么重要吗?
况且原本的历史里,长孙家还是被她的儿子处理掉了,甚至连她女儿的丈夫都没能幸免于难。
长孙皇后被自己突然间冒出来的想法微微惊住,倒不是觉得自己的想法大逆不道,只是有些惊讶于天幕的出现竟然让她的思想出现了这么大的改变。
不过她并不抗拒这样的转变,她觉得转变思想后的自己仿佛打开了身上的枷锁一般,整个人都自由了许多。
当然每个人面临的情况并不一样,且不论她的丈夫是华夏历史上都排得上号的圣君,而且如今还年富力强,就拿她自己的身体来说,也不知道能撑到什么时候。
如今她还是先想想怎么好好养好身体,多活上几年吧。
于是长孙皇后立刻叫来画师和太医,然后吩咐他们将之后的一幕幕原封不动记录下来。
同时她又派人去传话还在后宫其他妃嫔,让他们务必仔细观看学习,天幕结束后她要一一抽查考教。
武则天观看完后便又来到另一处,虽然之前已经大致听过姜宛讲解的现代医学,但那只是干巴巴的叙述,远不如这现场图文和模型带来的震撼。
人体骨架,心脏模型,腹腔模型……等等,无一不是在挑动着她的眼球。
还有那巨大的DNA双螺旋模型结构,更是为她展现了从前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110-120(第3/14页)
从未设想过的生命最原本的构成。
武则天连连在心中发出感叹,原来人体的结构竟然是这样的。
而更让武她惊讶的则是在现代医学和制造业的加持下,部分人体器官竟然已经可以人造了!
那些假肢,骨头关节等等还在武则天的理解范围内,那些人工耳蜗,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肾脏……这些让她频频在心中惊呼。
虽然有些技术据介绍距离真正实际运用还有数年,但武则天相信以后人的本事要实现不会太远。
她心中隐隐约约生出个念头,若是后世这些都能达成,那岂不是人类的生命还能再延长数年?
这一刻武则天前所未有的下定了决心,回去后她一定要让那群太医好好研究这后世医术。
虽然以她的寿数怕是大概率难以赶上了,但是万一呢?
而武则天之后参观的环节,激动的自然不只是女子们,还有那些医者们。
哪怕他们已经做过了数次人体解剖实验,但是哪里有这天幕上的那些模型清晰?
于是纷纷“抄”起了作业,他们知道只要能多纪录一分一毫,就能为他们节约数年的时间!
……
刘彻和朱元璋的参观自然也是大开眼界,啧啧称奇。
以至于姜宛本来预计的大半天的行程,足足花费了一整天,甚至广播里提醒闭馆后,五位帝王都完全不想离开。
还是姜宛好说歹说,强调要是不走的话很可能要被请进警察局后,几人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只是让姜宛意想不到的是几人竟然还强烈要求再来一次,更想将之后的行程全都换成参观各种各样的的展馆!
第113章 第 113 章 现代机械化农业
大概是听过了这几人太多奇思妙想的话, 此时的姜宛竟然有一种诡异的平静感。
她只是在心中吐槽,真是奇了怪了,竟然真有人来古城不是为了参观古建筑遗址的, 早知道她就带着他们去上海了。
而此时看着姜宛那变幻莫测的神色, 其余人怎么会猜不出来她在想什么?
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要求很是奇怪,只是他们时间仅仅, 也顾不得那么多啊!
那些所谓的古迹于后世人来讲是难得一见的景点, 但于他们而言却是寻常之物, 反倒是后人平常所见之物对于他们来讲才是稀罕之物。
当然若是姜宛拒绝他们的请求他们也能理解,毕竟是他们的请求太过奇怪了, 但仍然希望姜宛能够答应他们的要求。
嬴政向来主动出击, 还出言利诱道,“姜姑娘,若是你能答应, 我之后必有重谢, 不管是万金还是珍宝, 只要我能拿得出来,一定赠送于你。”
这话一出其余几人也是纷纷附和。
李世民觉得金银珠宝有些俗气, 决定以书画诱之, “姜姑娘听说你对王羲之的书法很是感兴趣,你若是答应我便拿出自己的收藏赠予你。”
武则天则察觉到姜宛其实本质上是个爱美的小姑娘, 当即道, “我可以送你一套最顶级工匠打造的珠宝, 只要你愿意带我们继续参观这些展馆。”
……
天幕下的古人们也一如帝王那般祈祷着姜宛同意,他们虽然很想见到他们在后世残存了哪些遗迹,但是更加清楚他们的未来更加重要。
姜宛听着这些人的你一言,我一语, 只觉得很是无奈,他们怎么弄得好像在求自己办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一般。
真的没必要这样啊!她答应还不成吗?!
于是姜宛连忙道,“打住,打住,不用那么严重,这不是什么大事,你们更不用送这么大的礼,我答应你们便是。”
姜宛这话一出,五人顿时都是眉开眼笑。
然而这时姜宛却又是开了口,声音并不算大,更像是自言自语。
“这样的话,那之前原定的后两天是去体验最先进农业的生态农庄也得取消了?这其实我还挺期待的呢,长大后我就没自己种过菜了,真想去体验下现在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他们参观展馆真的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吗?算了,他们是顾客还是尊重他们吧。”
听见姜宛再次开口二字几人都是心头一紧,生怕姜宛又找了个什么理由拒绝了他们。而在听完姜宛的话后几人都是松了口气,不是找理由拒绝他们就好。
但他们旋即又反应了过来,等等,刚才姜宛提到的是“最先进农业”!
一瞬间几人互相对望,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纠结之色。
如果是去参观别的景点,诸如去爬爬华山、去骊山泡泡温泉啥的,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拒绝,然而“农业”二字却是让他们无法割舍。
农业是一个王朝之根基,哪怕他们从姜宛那知道后世农业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产业,但是他们毕竟还没发展到那个阶段嘛。
更何况以农业为根本是他们根深蒂固,恐怕一生都无法改变的执政理念。
特别是朱元璋这个农民出身的皇帝,更是对土地有着极深的执念。
而他也是第一个憋不住开口的人,“咱觉得那什么生态农场倒是可以去看看,这博物馆咱觉得可以快速地看完,大家意向如何?”
朱元璋直接捅破了“窗户纸”,其余几人也不能继续纠结,最终他们心中的天平都倒向了农业。
于是几人纷纷点头附和。
“老朱说得也有些道理,一直参观那些展馆也没什么必要,也可以去看看别的嘛。”
“我也突然间对那乡间田野感兴趣了,不如后两天的行程就沿用之前的吧。”
“也不好彻底打乱之前的行程,要不然还是去上一回?”
……
姜宛看着变脸如同翻书的几人,只觉得人无语时真的会笑。
这几个人真的脑子没有问题吗?怎么突然间又变了?这不是一开始发给他们的行程清单里就有去生态农场吗?他们是忘了还是根本没看行程单呢?
如果她要是恶趣味一点,现在就告诉他们行程已经取消了,之后几天只能待在市里。
不过想到自己的带货任务,如果这两天不去之后还得抽时间去,姜宛最终还是忍了下来。
要知道这两天的行程被打乱后,她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跟甲方交代,只能暗暗思索送走几人后再找两天将景点打卡一遍,拍个vlog什么的交差。
于是姜宛“微笑”着对几人道,“可以是可以,不过你们这次确定了自己想去的地方了吗?不然我这边跟那边说好了的话很难改的。”
是个人都听出了姜宛话中的不爽,更何况是五个人精,哪怕他们身居高位已经多年没有揣测过他人的意图。
但他们要是“哄”起人来却也是真的会,特别是武则天,更是个中翘楚。
她当即道歉加保证,然后又狠狠地将姜宛夸奖了一番,诸如行程安排极其得当,脾气好等等。
这番话夸得姜宛都心虚了起来,怒气值全消,甚至还在心中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110-120(第4/14页)
思索之后的几天自己当“导游”时是不是得更加尽心尽力,毕竟现在她到底是没能真把自己当成导游。
这般想着姜宛便当即拿出行程单跟几人一一确认并且讲解大致内容。
一直到确定好行程回到自己的房间中,姜宛不由得回神,自己刚才是不是被他们给忽悠了?
可恶!她竟然输给了这几人,真是失策。
不过第二天将几人再次送到科技馆让他们各自参观,而自己坐在走廊椅子上刷手机休息时,姜宛忽然间觉得他们这样改行程似乎也不错。
*
一天很快过去,五人依旧意犹未尽,只觉得知识无穷无尽怎么也学不完。
只是想到更加吸引他们的农场,他们还是忍住了继续参观的欲望,安慰自己科技馆中的大多数技术还是太过先进,他们如今首要任务还是让百姓吃饱饭。
不过所有的纠结在他们见到生态农场后便烟消云散。
一进农场大门,他们便见到了连绵的稻田、天空中正在喷洒着不知什么液体的无人机、土地上一列列庞大的机械、白色透明薄膜筑成的大棚……
而这一切都让他们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纵使他们在天幕中见过其中不少机械,但在现场看却还是忍不住心驰向往。
毕竟如果他们研究出它们的原理,将它们复现出来,他们的子民就再也不用挨饿,国家也能真正实现太平盛世。
就在几人看着农田惊叹之时,一个戴着眼镜的三十来岁的女人朝着他们走了过来。
而姜宛也笑着上前,“您是叶博士是吧?”
被姜宛叫作“叶博士”的女人点点头,“对,我就是叶阳,你们直接喊我名字就是了。公司这一次派我来接待大家,有什么想问的都可以问我。”
姜宛不是特别爱客气的人,但该有的礼数却是从不会缺,她自然不可能直接喊一位明显比自己大上几岁人的名字。
至于问问题什么的,现在才刚进农场,她也什么问题可问。
于是她只笑着道,“那我叫您叶姐吧,放心,有问题我肯定会问你的。”
然而就在这时在她身旁的“朱八”却是一个箭步上前,激动地开了口。
“叶阳啊,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咱就不客气了,你们那些机器多少钱啊,能不能便宜卖给咱?”
一旁的姜宛听着这一句问话,差点石化。
好家伙,原来有人真的那么不客气。
第114章 第 114 章 无土栽培
不待姜宛开口打圆场, 而后她便见到其余人也都蜂蛹向前,围在叶阳身边开始疯狂询问了起来,甚至还将姜宛挤到了一旁。
姜宛:真是大意了!
叶阳显然也是没有想到原本还安静的五人竟会有这样热烈的反应, 她的话虽然不全是客气, 但也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上杆子直接发问啊。
而且看看他们问的是什么问题,以往别的客人也会问问他们买些什么瓜果蔬菜, 但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询问想要购买农业机械的。
不过接待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客人, 叶阳也算是经验丰富, 很快反应了过来,然后道, “不好意思, 我们之前没有售卖这些农业器械的先例,我得请示下上级才能知道能不能卖。”
五人见到叶阳的样子也知道他们提出的要求是在为难对方,都有些尴尬。
不过听到叶阳的回答后他们又觉得幸好不管不顾的问了, 虽然她的回答比较勉强, 但是问了至少还有一线希望。
经过这个短暂的小插曲后, 叶阳便带着几人参观了起来。
园区很大,所以每到一处都会有电瓶车接送, 而叶阳也坐在电瓶车的副驾驶位置上为他们做着介绍。
“我们农场是跟附近的农业大学合作, 采用了最前沿的农业技术,探索未来可持续、更安全的农业生态技术。首先带大家参观的是我们的无土栽培室。”
无土?这怎么可能?
五人都满是疑惑, 毕竟于他们而言土地是一切作物生长的根本, 这无疑再次挑战了他们的固有认知。
不过天幕出现至今已经无数次挑战了他们的固有认知, 因此几人虽然心中讶异,但是面上还是一片平静。
不管是真是假,还是先见到了实物再说,万一是他们理解错了呢?
好在下了电瓶车后距离无土栽培室也并不远, 大概走了几十米他们便被带进到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房子中,然后便见到一排排排列整齐的架子上每排都生长着绿色的蔬菜。
他们朝着蔬菜的底部望去,便见那些绿油油的蔬菜根部都被浸润在液体之中,竟然真的不见半点泥土!
五人视线交汇中都从对方的眼中看见了不可置信,没有泥土又是什么供给植物养分呢?
天幕下的古人们也是一片哗然,特别是那些农家弟子们更是激烈地讨论了起来。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捋着胡须,摇头道,“别的老夫不知道,但种了几十年的地,真是闻所未闻没有泥土竟能将菜种植成功的,没有泥土谁给那些蔬菜提供营养?这不是神迹就是骗局。”
一旁的中年人是老者的弟子,他微笑着劝道,“老师,这天幕已经带给我们很多犹如神迹的东西了,但最终都证明是人力可及的,所以我倒是认为可以先看看,说不准会带来惊喜呢?”
老者沉思了一会儿后点了点头,“罢了,看下去吧,左右也没有多久。”
至于田间的老农们更是不可置信,他们一边望着脚下的土地,一边望着那些还不若天幕中茂盛的作物们,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
“难不成是老夫眼花了?种地还能不用土?”
“俺倒是要好好看看这后世是怎么做到不用土就将粮食种出来的,要真能做到那岂不是我们也不用死守着这几亩薄田了。”
“你们怎么现在还不相信天幕,俺就不一样了,俺觉得天幕肯定有道理,继续看下去就好了。”
……
农人们普遍接受得更加良好,于他们而言只要能让他们有更多的粮食管它那是神学还是科学。
而叶阳也很快地开口介绍了起来,“无土栽培想必大家都不算陌生了,我就长话短说介绍一下。”
叶阳知道这虽然是科普性质的参观,但是其实大多数的游客并不想听太多的知识相关,于他们来讲还不如带他们去种种菜,钓钓鱼甚至是驾驶一下割草机、播种机等等,因此叶阳便依照自己从前的经验决定长话短说。
然而这时她却见那五人竟是激动地开了口。
“哪里用长话短说?叶博士你仔细介绍下吧,我们对这些很感兴趣。”
“对对对,越详细越好,对于这无土栽培我们可太好奇了。”
“您最好从头讲起,最好讲讲那为什么不用泥土也能把粮食种植出来,我们肯定都会仔细听。”
……
叶阳有些愣住,完全没想到这些人竟然会这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110-120(第5/14页)
的热情,或者说爱学习?
姜宛看着这一幕,心中偷笑,终于这五人不再折腾她了。幸好这地方有专业的接待人,不然想想自己要回答这几人层出不同的专业问题就头疼。
虽然肉眼可见叶阳会被这几人刨根问底,但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嘛,而且她到底是农学博士,想必应该能回答出他们的问题吧?
就在姜宛庆幸之余,却见叶阳却是肉眼可见的兴奋了起来,语气激动道,“既然你们对农业这么感兴趣,我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一旁的姜宛满眼震惊,叶阳怎么就激动了起来还没有一点烦躁?她的职业素质这么高超吗?真是让她自愧不如啊!
姜宛不知道的是叶阳其实很喜欢跟人探讨农学相关,只是如今她升了职,老板让她更多做的是管理和接待工作,而且来往的客人大多数实际上对专业知识并不关心。
如今可算是碰上捧场的观众,听她讲讲那些专业知* 识了,她自然高兴不已。
叶阳顿了一下稍微组织了一番语言才继续开口道,“首先要纠正大家一个误区,植物生长的营养来自于土壤,但实际上为植物提供营养的是泥土里的矿质营养,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氮、磷、钾等元素。所以科学家们大胆猜测,若是将这些元素直接加入到水中形成营养液,然后培育植物是不是也可以培植出植物来。”
“在1860年前后,科学家成功用营养液种植出了植物,而后科学家们进一步进行研究,形成了现代无土栽培技术,并且在全世界推广开来。我国则是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和生产,主要用于水稻无土育秧,蔬菜作物无土育苗。”
叶阳其实只是介绍了个背景,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却是已经让几人吃惊。
矿质营养?氮、磷、钾?姜宛之前在天幕中似乎讲过农业所需的化肥,其中一个名字叫做氮肥,这会是相同的物质吗?
将这些物质加入水中就可以培育出作物,就不用依托土壤了?这可真是神奇啊!
不过神奇归神奇,帝王们却是更加注重实用性,如果产量上没有差别,那用水培还是土壤种植其实并没有差别。
更何况这无土栽培还要自己调配那营养液,更是麻烦。
最重要的是那化肥他们都还没研究出来呢,更何况是将所需矿物质精准加入到水中调配出营养液的。
朱元璋是几人之中最懂种田也是相对沉不住气的,他当即开口询问道,“那这无土栽培比之泥土栽培有什么好处吗?为何要废那么大的功夫去掉土壤?有土不是一样的种地?”
叶阳显然是被不少人这般问过,只淡定的笑道,“你们不要着急,听我慢慢讲来,肯定是因为有必要科学家才会研究的啊。”
“你们看这一个架子上是不是能种植上七八层的植物?而若是普通的土壤种植又能种多少?在我们现在的研究下,番茄、生菜等等作物的亩产量已经能达到普通土壤种植的3-5倍。”
3到5倍!这个数字一出,五人均是眼神发亮,望向那架子上密密麻麻、绿油油的蔬菜。
这些蔬菜看起来便不少,但他们却没想到会比普通的土壤种植多这么多!
叶阳的话却还在继续,“除此之外,因为水、肥料等等我们都可以精准控制,所以能够大大减少耗水量,是土壤栽培的10%-25%。肥料的利用率也提升至70%以上,传统土壤肥料利用率只有30%-50%。”
“而且因为环境可控,不会有虫害和杂草,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不仅保证出产蔬菜的安全,还避免了环境的污染。”
“当然这些优势在和平以及适宜的环境中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大,但是大家可以想想,如今环境受到破坏,土壤退化问题更是突出,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可适宜耕作的农田不够养活人类,那么无土栽培就是我们未来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