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青竹》 150-160(第1/21页)
第151章 放风去
今年?秋收姜大山、姜四山两?家谁也没?叫姜竹去帮忙, 姜竹去问了问,他们还让姜竹休息吧。
盖房子也不比秋收轻松, 何况姜竹从夏天忙到秋天,天天熬着,也就是年?轻,心又?宽,不爱因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跟人生气,一年?盖了两?处房子还没?事人一样。
山下用不着他, 离进山也还有十多天,姜竹没?事可干,沈青越的稿子交了,新稿子也还没?开始画, 连作坊都因为秋收暂时停工中,他们俩一拍即合, 放风去!
沈青越还特意缝了一个小背包, 专门用来装口罩和药。
口罩准备了五个, 他用之前装药的袋子装上, 急救的药丸准备了, 孙毅成给?的能当熏香的药丸也装进香囊挂身上了。
带上保温杯, 沏好润喉茶, 带上一小袋润喉糖, 戴上草帽和他自?己缝的薄手?套, 再揣上手?机, 装备齐全, 出发!
他们俩往自?己家山顶山跑。
沈青越从没?来过,连姜竹都很少来。
记忆里,还是八九岁时候他爹带他爬上来看过星星月亮。
姜竹在前面带路, 沈青越骑着酱酱在后面。
秋天的野草开始枯萎了,不像春夏那么浓密,能看清草下的石头,踩条小路出来。
到了不好确认能不能走?的地方,姜竹就下来自?己去试一试,没?问题再牵着两?头骡子往前走?。
上面是很原始的野山,有些坡度很陡的地方,酱酱敢走?,沈青越不敢走?。
他也得翻下来四脚并用地扶着石头上下爬。
不过,到了山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
他们俩并肩坐在山顶的大石头上,享受着高处尤其清爽的风。
沈青越:“你知道这有多高吗?”
姜竹:“不知道。”
不过相?连的伏蟒山,他家最高,在整个屏峰岭山脉,他们家也属于比较高的一座。
“拍个照吧?”沈青越拿出手?机,来都来了,不能白来,他抱着姜竹的肩膀,先?用自?拍转着圈儿拍了好几?张合照,再站在石头上拍四周的山景。
“好壮阔啊……”
从山上往下看,能看到山脚的村子,远处的农田,还能看到更远处的刘家村、三坡村,换个方向,是绵延无尽的屏峰岭山脉,高高低低,远近不一,往下俯瞰,能看见在山谷间流淌的河流,和远处的瀑布。
“风景真好。”
“嗯。”
这样的景色姜竹也没?怎么看过。
虽然?守着山,但村里人上山都是为了讨生活,很少真有时间欣赏风景。
他一个人也不会想到要跑到山顶。
秋风吹拂,天蓝地广,山里又?开始逐渐点缀上黄色、红色,晴空万里,一切都是干爽透亮的,看得叫人心情舒畅。
沈青越:“来亲一下。”
“嗯?”姜竹愣了愣,“嗯!”
他愉快地贴过来,和沈青越站在山顶安安静静吻了好一会儿。
“应该拿笔墨来的。”
“笔墨?”
“找块儿石头写上某年?某月某日,姜竹沈青越到此一游特此纪念。”
姜竹笑?。
沈青越:“有点儿没?文采了,写首诗也行,写什么呢……身无彩凤双飞翼,只羡鸳鸯不羡仙?嗯……我现在也不是很羡慕鸳鸯。”
鸳鸯又?飞不上这么高的山。
姜竹也不明白为什么要羡慕鸳鸯,“鸳鸯?”
沈青越:“你见过吗?”
姜竹:“嗯,见别人卖过,不大,应该不如?竹鸡好吃。”
沈青越愣了一会儿,爆笑?。
姜竹更搞不懂他笑?什么,戳戳他,好奇地问:“为什么要羡慕鸳鸯?”
沈青越:“不羡慕鸳鸯,竹鸡!咱们去猎竹鸡!”
只要上山,姜竹不带弓箭,也随时带着弹弓,鞍子上绑着的包里还装着篾刀,遇到小猎物能打猎,遇到大猎物能防身,到了野草旺盛树枝杂乱的地方还能开山。
可惜他们俩往后山转了小半天,竹鸡没?抓到,松鸡也没?有,倒是采到了一小兜木耳。
倒下的腐木和旁边半死的树上,木耳还挺密集的。
有木耳也行。
沈青越愉快地当着采木耳的小伙子。
他好奇地问姜竹:“木耳能种吗?”
姜竹:“种?”
沈青越:“让我瞧瞧这是怎么生根的?菌丝?种子?还是跟竹子似的串根呢?”
他仔细观察,没?看到木耳有什么根。
掰下来好像就什么都没了。
“应该是菌丝吧?”
成熟了被风吹走?,落到哪儿在哪儿生新的木耳,所以?集中在一块儿?
姜竹听不懂。
他采了那么多年?木耳都没?琢磨过木耳是怎么繁殖的。
凭经验道:“把木头搬回去每天洒点儿水应该就能长了。”
“嗯。”沈青越倒是想采集菌种,然?而他不会。
他蹲到木头前跃跃欲试,没?搬动,加上姜竹都没?搬起来。
看上去干燥的木头其实只有表面是干的,死沉死沉的。
沈青越直起腰拍拍手?上的土:“算了,还是打个记号,以?后来这儿摘吧。”
反正整座山都是他们家菜园子。
好像一般动物也不爱啃木耳。
“也行。”
姜竹走?到枯木前端,拽了拽,没?拽断,抬脚随意踹了两?下,折断两?根树枝插到长木耳的位置。
“嗯?”不用刀,不用砍吗?沈青越跑过去:“我也要玩儿。”
本来就剩下不多的树枝被他们俩全霍霍完,沈青越又?从旁边找了些,绕着腐木插了一圈儿篱笆。
“哈哈哈!”沈青越看看自?己满手?土,再看看高高低低的树杈子篱笆,问姜竹:“像不像菜园子?伏蟒山野木耳自?然?繁殖基地!”
姜竹虽然?不知道繁殖基地是个什么东西,但很确定无论谁路过这儿准要往里面瞅瞅到底圈了个什么东西。
第?一天摘木耳。
第?二天采蘑菇。
沈青越狠狠过了把捡山货的瘾,虽然?刚开始摘的蘑菇一小半都被姜竹给?扔了。
不认识不能吃。
认识,有毒,不能吃。
沈青越自?认为观察力?很好,奈何蘑菇在地上不长一样大,小时候是一个模样,长大点儿是一个模样,没?开伞和开了伞根活像不是一个菇。
姜竹一找一个准,一会儿从枯叶土屑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青竹》 150-160(第2/21页)
面找到一个,他满地乱找,只能找长得明显的。
而那些明显的大多都不能吃。
晚上烤蘑菇、炒蘑菇、炖蘑菇、蘑菇汤。
鲜得不像话,沈青越还拿出来从前姜竹四伯母给?他们做的蘑菇肉酱。
蘑菇配蘑菇,更好吃了。
“再让你四伯母帮咱们做点儿这个酱吧。”
“嗯。”姜竹也爱吃。
不过夏天怕坏,酱做得还是有点儿咸,他吃起来正好,沈青越吃就是一大口馒头配一点儿酱。
秋天就不用做那么咸了,冬天东西不爱坏,可以?多做点儿,“冬天煮火锅当蘸料吃。”
“嗯!”
山下秋收如?火如?荼,上山找蘑菇的人都少了。
半夜飘过一场小雨,地面只湿了湿,没?到影响秋收的地步,山里的蘑菇却在疯长。
没?有竞争对手?,遍地是猎场,沈青越过足了采蘑菇的瘾,他们俩一连采了三天蘑菇,在前院晒了好大一片,在后院都能闻到蘑菇的香气。
采蘑菇时沈青越还在后山发现一个山洞。
两?边的洞口都不太大,但里面空间还挺大的,也很干燥,就是有点儿矮。
“夏天这里面应该很凉快,可以?避暑。”
“嗯,夏天很凉快。”
“你来过呀?”
“来后山抓兔子,在这儿躲过雨。”姜竹指指地上的石子,“还是我上次扔的。”
沈青越笑?了,能脑补出姜竹坐在这儿无聊地等雨停,没?事可干扔石子玩的场景。
他听去山里写生的同学说山上这样的山洞都是放羊老头的临时小窝,羊在坡上吃草,放羊老头拎个大水瓶坐在山洞里抽烟喝茶听戏听评书。
他们路过,里面还有木墩、石头当板凳,走?累了就进去休息一会儿。
沈青越问姜竹山上哪儿有羊。
姜竹给?他指从前他在哪儿见过野山羊。
还教?他怎么在山上识别猎人挖的陷阱。
怎么辨认动物走?过的痕迹。
兔子啃过的草是什么样的。
他从前在哪儿抓到过什么东西。
哪棵柿子树上的柿子好吃,哪棵树上的果子不能吃。
他们吃了一冬天的梨来自?哪里。
开始姜竹还怕沈青越对这些不感兴趣,但后来他发现沈青越对这些很感兴趣。
催着问他。
“好玩吗?”
“好玩啊。”
小姜师傅的山居小技巧和打猎小知识本来就很有意思,何况在山里玩儿每走?几?步就能偶遇姜竹的童年?,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沈青越:“你不知道我从前过得多没?意思。”
姜竹:“你从前……是什么样的?”
沈青越:“做不完的作业,不能出门,一直闷在家里。我都感觉不到季节。”
姜竹:“肯定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沈青越:“嗯……也算吧。”除了不舒服,物质他不缺。
姜竹看看他,笑?起来:“家业说,你一看就特别有钱什么都不缺。”
沈青越:“为什么?”
姜竹:“因为你喜欢吃野菜、萝卜、白菜、豆角。”
沈青越愣了愣,哈哈大笑?:“我也爱吃肉啊!”
姜竹:“他说你像小狗一样爱啃骨头,小狗吃骨头是因为吃不到肥肉,你啃骨头是不爱吃肥肉。”
沈青越:“好呀,你们背着我偷偷说我闲话!还说什么了?”
他勒住姜竹脖子,“从实招来,是不是没?少笑?话我什么都不认识?”
姜竹哈哈笑?着一弯腰背起他一直跑到梨树下,“就是这棵!”
沈青越看着茂密的梨问姜竹:“这是梨吧?不是核桃吧?”
他还记得去年?家业他们弄了一篮子青核桃被他误会成梨,惨遭嘲笑?。
“是梨。”
“能吃了吗?”
“还不太行吧……”
“摘一个试试。”沈青越从姜竹背上跳下来,跑到树下踮脚摘梨。
没?够着。
他跳了一下抓住了树叶,树叶被拽掉了,树枝带着梨晃了晃又?弹回去。
姜竹走?过来,伸手?,踮脚,抓到了。
沈青越:“……”
他看看姜竹,“你是不是胳膊比我长?”
姜竹:“?”
沈青越过来和他比了比,结果是姜竹比他高一点儿了。
沈青越:“……?”
姜竹:“……?”
姜竹忍不住又?看梨树一眼,去年?他还用爬树来着。
今年?好像确实长高了。
沈青越说过很多次他长高了他都没?多大感觉,这会儿才忽然?意识到他竟然?长高了这么多。
沈青越从他手?里拿走?梨,在姜竹衣服上蹭了蹭。
姜竹:“要啃皮。”
沈青越咬一口,“我去……好酸……”
他勉强了两?口,只啃了个皮就吃不下去了。
没?长熟的梨吃起来还有点儿木木的口感。
沈青越看看四周,哪儿也不适合扔垃圾,直接把梨怼姜竹嘴里。
姜竹咬了一口,也被酸得一激灵,然?后赶紧快速啃,在酸味儿弥漫开前咽下去,抓紧把梨核扔远点。
沈青越:“今年?梨长熟了我跟你一起来摘。”
“嗯。”姜竹抹抹嘴,还是酸,快步跑去酱酱旁边从包里拿水喝。
沈青越哈哈笑?:“酸你还吃!”
姜竹连灌了好几?口水才把酸味压下去:“可以?吃了,就是酸。”
第152章 采风(二更)
在自家山上?玩了几天?, 沈青越提议去码头看看。
趁着?天?气还暖和,他想去给?下本故事取材。
既然要画探案的故事, 总要有素材才行。
故事可以自己编,不过场景、道具、服装等等,写实一点儿才能更有代入感。
村子他很熟。
集市、镇上?和县城他大概也能画出来,具体想画什么场景可以再去取材,码头他去得少,不太熟, 而码头又集中着?南来北往的客商船只,兴许还能给?他的故事提供灵感。
轻装上?阵,骑着?酱酱去比酱酱拉车的速度快多?了。
他们俩早上?吃过饭出门?,到?了码头竟然也不算太晚。
宝峰县在整个镇南郡算不上?什么大县, 和池远舟接触多?了,从他的语气大概能判断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青竹》 150-160(第3/21页)
, 宝峰县在全郡大概排在中游。
不过码头还挺热闹的, 有一条街的商铺, 有一百多?米的停泊码头。
岸边渔船、货船、客船都有, 大船小?船, 还有在江上?过往的船只。
岸边有不少卖吃食的铺子, 有酒楼, 有茶厮, 也有露天?的简易茶铺, 几块儿木板, 一排竹子, 就?算墙壁了,店家在土灶上?烧水沏茶做简单的饭食,等活儿的人坐在小?屋内外, 看着?码头过往的船只。
船商们则到?好一点儿的茶馆、饭馆吃饭休息。
像马五那样的大户船商,则住在更高档的客栈里,有伙计替他看管货物船只。
秋季的茶市已经到?了尾声,而秋收正忙碌,码头干活儿的人不算太多?。
很多?船停在岸边等装货卸货,但?干活的人手显然不太够,和之?前送药材来时对比,看上?去还挺冷清。
沈青越和姜竹牵着?骡子在码头遛了两圈,还找了个人少的地方?,让姜竹帮他遮着?,拍了几张码头的照片当参考。
他瞧见有人提着?一兜子活蹦乱跳的鱼进了一个茶馆后厨,肚子也饿了:“咱们去吃点儿东西。”
姜竹想带他去马五住那家客栈或旁边的酒楼,他在那儿吃过饭,觉得那儿做得还挺好吃的。
沈青越:“咱们就?在这儿吃吧。”
他听见有几个外地的小?船商凑在里面闲扯呢。
姜竹把骡子拴到?外面的停马柱上?,和沈青越进来找了个角落坐。
茶馆是个能听八卦的地方?。
特别是这些既不能离开自己的船太久太远,又苦于找不到?干活儿的想忙都忙不起?小?船商。
反正着?急也没有用。
东西少,或者?东西轻,他们还能试试自己搬,东西沉根本一点儿辙没有。
等吧。
边看船边等。
能等到?人,就?装货卸货,等不来,就?继续等。
他们无事可干,就?靠着?闲扯打发时间。
姜竹他们饭菜还没点呢,就?听到?一个瓷器商在抱怨:“哐当就?给?我摔地上?了,我那是瓷器呀,让他们小?心点小?心点,连箱瓷器都搬不动,搬不动就?不要干嘛!找活儿时候我说他瘦,没力气,非说什么是有劲的瘦,搬得动,五箱子给?我弄掉两箱子,我可怜他逃难过来没生计,他也不能骗我呀!我这跑一趟才赚多?少钱,差点儿全给?我赔进去。”
“那你给?钱了吗?”
“给?什么给??我没叫他赔我就?不错了!”瓷器商愤愤不平,“要不是我稻草包得厚,他就?该给?我赔钱了!”
伙计跑来问:“二?位您要点儿什么?”
沈青越:“我瞧见你们好像刚买了鱼?”
伙计:“刚刚收到?几条草鱼,咱们店鱼都是现杀现做的。”
沈青越:“草鱼啊……有烤鱼吗?”
伙计愣了愣:“烤鱼?抱歉没有,咱们主?要卖鱼片、鱼丸、鱼肉粥,鱼汤面、鱼汤饼、青菜面之?类的,小?菜也有咸水豆子,豆干,肉干,咸鸭蛋。”
沈青越:“那要鱼汤面吧,能加鱼丸吗?”
伙计:“可以!”
姜竹:“我要鱼肉粥,再来两张饼。”
等饭菜时,沈青越竖着?耳朵听那几个船商的抱怨,大概弄懂了是怎么回事。
本地的农户都在家秋收,码头缺人手,现在还留在码头干活的都是没地没庄稼的人。有渔民,有闲汉,也有专门?就?是做苦力营生的,但?大多?还是平时找不到?什么活儿的难民。
庄稼汉们干活儿虽然不如专门?做苦力营生的会使巧劲儿,但?他们普遍都有劲儿,装卸运输,不在话?下。
难民们就不一样了。
他们什么出身都有,好些人从前家境还不错,根本就?没干过力气活。
扛不动搬不动耽误事,这些船商不爱用。
有些实在等不及的才愿意找他们干活。
除了被摔了两箱子瓷器的瓷器商,也有其他人大吐苦水,更有宁肯等上?三五天?都不愿意用那些一看就?不是干活的料的难民的。
沈青越吃着?热腾腾的鱼汤面,看向不远处坐在露天?茶铺外面等活儿发呆的一群人,有点儿食不下咽。
如果他没遇到?姜竹,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境遇。
姜竹:“我过去给?他们点儿饭菜茶水吧。”
一旁的船商听见了,朝他们道:“你们别觉得我们冷血,最可怜不在这儿,他们都是不愿意去开荒做佃户又没别的手段赚钱,才来这儿干活呢。”
沈青越没说什么。
他当然知道邻国真?正最穷苦的人连逃到?大虞来的机会都没有。
只隔江接壤的地方?倒还好,远些的地方?,普通百姓哪坐得起?船?
真?正的有钱人就?是逃到?了大虞,也能置办得起?家宅产业,两国的金银又不是不通用的。
但?沦落到?码头来找活儿干的,不管从前有钱没钱,现在肯定是没钱的。
至于不愿意做佃户这事……
换成他,他也不想做。
只要还有别的谋生手段,谁想去给?别人干活呢?
难民去当佃户和姜家村村民在山上?租田可不一样,村民们只是普通的租用关系,无关户籍。
但?无家可归,又没钱吃饭的难民,至少是要做好几年长工的,有些说不定还得签卖身契变贱籍,要不然那些大户人家哪会愿意提前掏钱给?他们吃饭。
就?这样,也不是人人都能去开荒的。
一家子至少得干活的比吃饭的多?才行,家里老的小?的拖累太多?,做佃户人家都不愿意要呢。
姜竹过去要了一筐的干粮。
不拘馒头还是饼子,有什么算什么,店里现有的拿过去给?他们挨个发。
茶水便宜,用的也不是什么好茶,他包了一天?,谁渴了过来喝就?行,至少是热水。
这些人反应也不尽相同,有人拿到?饼子满面感激,也有人反应平平,还有很多?根本没反应。
姜竹也不在意,他这么做并不想要别人感激,只是让自己和沈青越舒服些而已。
“哎?你是那个……你是上?次去学做灯笼的那个小?哥吧?”
难民里竟然有人认出了姜竹。
姜竹看了看他,不认识。
“多?谢你上?次给?我们买的药,我家娘子冬天?风寒,要不是你那副药,说不定人已经不在了。”他站起?来朝姜竹鞠了个躬。
姜竹怔了怔,“没事。”
他又看了看眼前的人,大概四十来岁,胡子拉碴的,确实没什么印象。
和他做伴的有个穿着?干净不少的年轻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青竹》 150-160(第4/21页)
大概二?十多?岁不到?三十的样子,还算健康,听他们这么说,也站起?来感慨道:“就?是这位小?兄弟?多?谢小?兄弟仁慈之?心,救我等飘零之?人……”
姜竹听得头皮发麻,忍不住回头看了眼探头往这边望的沈青越。
沈青越朝他笑了笑,大声问:“熟人吗?”
姜竹也不知道算不算熟,还是点了点头。
沈青越朝他招招手,“那一起?来吃点儿东西吧!”
两人跟着?姜竹过来,瞧见沈青越那颇为?讲究的装备,还有些拘谨。
他们在码头待了小?半日了,先前还干了些零碎活,身上?都不算多?干净。
沈青越瞧他们穿着?,明?显是旧衣服改的,但?两人的旧衣材质和款式,都像是读书人。
沈青越拿了拿他放在桌上?的口罩,笑道:“哦,我对猫毛狗毛之?类的过敏,不是为?了防尘土,没那么讲究,请坐。”
两人这才稍稍自在了些,还问起?了沈青越“过敏”的病情。
他们竟然也是知道类似的症状的,那个年轻一些的男人道:“做这个面罩倒是精巧,若能普及于民……”
说着?说着?,他自己笑了,叹了口气。
沈青越也笑了,“兄台从前是读书人?”
年轻男人摆摆手,又是一声苦笑,感叹道:“国难,家难,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沈青越:“倒也不是这么回事,时也运也而已,兄台不必妄自菲薄。”
他倒是觉得这人虽有感叹,有伤怀,倒还算坦然,没有多?自怨自艾,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到?码头来干活儿赚钱养家,比什么也不干伤春悲秋强多?了。
至少他还算有行动,有担当,没麻木。
沈青越:“二?位在码头是……做些什么活计?难不成也是装货卸货之?类?”
两人笑了一声,有点儿自嘲,也有点儿苦中作乐的架势:“我们这样的,哪有什么可挑的,只要有人愿意雇我们,就?有什么做什么。”
“看人家需要做什么,记录账目、写写东西,或者?搬运装卸、补渔网、抹桌子洗菜、抬东西。”
“平时我们在县城找活儿干,听闻这几天?码头缺人,也跟来试试。总是比平时好找些,就?是我们俩这……”年长一些的人抬了抬自己胳膊,笑道:“两个人顶别人一个。”
年轻些的也笑了,“总能顾个温饱。”
“就?是让家小?跟着?遭罪了。”
他们俩沉默了片刻,年长些的人问姜竹:“小?兄弟可知道哪儿还有些类似编灯笼的活么?”
姜竹微微转头看了看沈青越。
沈青越:“今年也会做灯笼的,二?位若是想做灯笼,我可以问问能不能提前开始做……”
两人一愣。
没反应过来为?什么他能问问能不能提前做。
沈青越:“不过,二?位方?便告知一下从前读书读到?什么程度吗?有考过什么功名吗?”
两人更愣了,怎么做个灯笼还得看功名?
第153章 听闻
两人对视一眼, 年轻人道:“在下只考到秀才……”
年长?一些的道:“惭愧,我还是一介白?丁, 没有任何功名在身?。”
沈青越:“那?你有什么特长?吗?”
“特长??”
沈青越:“其实我们村有个书院,现在只有一个先?生,不过有两间讲堂,我们想再招一个先?生来着。”
两人都听?懵了。
村。
有个书院。
一个先?生。
想再招一个?
他们面面相觑,问道:“不知是教什么样的学生?”
沈青越:“很?简单,开蒙而已, 每天只教半天就行。”
二人:“……”
开蒙还得找个秀才教吗?
沈青越好奇地问年长?的人:“你没有什么特长?之?类的吗?”
年长?的人哭笑不得:“在下身?无长?技。”
沈青越:“我家还有个做竹编的作坊,只是可能学起来比较慢,不过工钱应该比你们在码头搬运货物要高些。”
两人忍不住问:“不知道小兄弟家在何处?离县城远吗?”
那?还是挺远的。
沈青越:“我们骑着骡子过来需要小半日?。”
两人顿时要裂开了。
从前?倒是没什么,骑马就是了。
现在……
以他们的速度, 步行过去?那?得走到什么时候去??
沈青越:“二位籍贯都落到县内了吗?”
两人苦笑摇摇头,“只是在城内租住, 还不能落籍。”
县衙给的身?份文书都是临时的。
沈青越:“你们家眷多吗?”
年长?的人有一妻两儿?, 年轻些的人则是一大?家子。
父母兄弟孩子, 妻小齐全。
而且他们也买不起地, 只能在县城找些能赚钱的营生。
他本来想去?找个铺子做账房, 奈何城内的铺子根本就不信任难民?, 尤其是他这样落籍都困难的, 人家生怕他们会?卷了钱跑了。
解释清楚情况, 沈青越也没强求, 和姜竹跟他们说清楚姜家村怎么走, 让他们回家和家眷商量商量。
如?果他们想来当先?生, 可以随时过来,只要他们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就可以聘用他们。
不过村里肯定没有县城条件好, 家里人多人家兴许也不见得愿意?来。
沈青越:“如?果你们来,你们的小孩可以到书院读书,我们书院不收自己人束脩,家眷也可以到我家作坊去?干活儿?,做竹编打络子,还挺辛苦的。”
“多谢小兄弟美意?,山阳镇,姜家村,在下记住了。”
吃完饭,他们话别,两人就继续去?码头找活儿?干了。
沈青越则和姜竹继续听?八卦。
不过经过刚刚一番“招聘”,倒成了别人听?他们的八卦。
那?几个小船商听?了一阵子,都不聊自己的事?了。
姜竹想要不然换个茶摊去?坐,结果沈青越优哉游哉吃完面,竟然又叫了一壶茶水,还和人家聊上了。
“诸位打哪来呀?”
“是做什么买卖的?”
“你们瓷器零卖吗?我能去?看看吗?”
“收皮货?兔子皮要吗?”
“今年秋茶没去?年品质好呀?”
“你们行船遇到过什么有趣的事?吗?”
……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青竹》 150-160(第5/21页)
他什么都能跟人聊上两句。
姜竹都看麻了。
第二天、第三天他们又来码头听?八卦,这回换了更好一点儿?的茶馆,点两样小菜一壶茶,再点一份儿?点心,就能听?大?半天。
兴许是因为季节的缘故,大?家聊的大?多是茶市、秋收、粮价,其次是邻国、难民?之?类的话题。
听?得沈青越都知道今年大?虞有两三个郡受了灾,粮价肯定要涨。
他们宝峰县和邻近的两个县已经到隔壁新山郡去?联系粮商买粮了。
另外,总免不了听?到几句要练兵打仗。
“哪儿??”
“天门关啊!听?说王爷要打衢国了。”
“你这是从哪儿?听?的?”
“居安!居安都知道王爷不在王府,往天门关去?了。”
“嗐,哪年秋天荣王爷不往天门关去??秋天本来就要练兵呀。”
“不一样不一样,我那?老乡说,今年不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
“据说今年要在九个郡募兵呢,这么多兵,能不是打衢国吗?”
“衢国还用打?要我说,等着他们自己打完了再去?也不迟。”
“他们确实是快打完了呀,听?说那?些个皇子皇孙的都快死干净了……”
茶馆内外还有不少从衢国逃难来的难民?,沈青越也不知道他们听?了是个什么心情。
不过大?虞要打衢国了也不算什么新闻,都传了大?半年了,也没见真有什么动静,县城内依旧平静,村里忙着秋收,县里忙着秋茶市收尾,一派祥和。
不知道这次会?不会?是真的。
好在大虞虽然有兵役,但是一直是收钱募兵,就算收到他们这儿?,也可以交钱免去?服役。
不管是不是要打仗了,他们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只是今年的税收可能要比去?年重了。
另外,邻国的情况可能真是越来越糟了。
前?一阵子张叔阳还抱怨过衢国的落雪笺纸越来越难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