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2 / 2)
池远舟都准备去其他县的难民?堆里搜罗石匠和抄纸工匠了。
沈青越一连往码头跑了十天。
他们常去?的那?家小茶馆都有他的固定位置了。
除了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的关于打仗、募兵、茶市、税收之?类的话题,他还真收集到不少见闻传说。
尤其是做生意?相关的。
这群天南海北的船商凑到一起,年纪大?的总是忍不住向年轻人显摆自己的想当年,对着江水忆往昔。
年轻人则多对出名的世家、大?商户发家史、八卦传闻有兴趣,凑到一起就你一句“听?说”我一句“听?闻”地瞎聊。
聊起别人,最广泛流传的就是谁发了横财,或是各地世家大?户的风流债艳史,和各种名人的倒霉糗事?。
沈青越人在宝峰县,都知道京城某个世家公子哥去?寺庙游玩一时兴起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地慌不择路一脚滑进粪坑的悲惨事?迹,据说整个京城已经没有哪家姑娘愿意?和他说亲了。
除了这些,他们还尤其爱聊各种“亲身?经历”的和不知从哪里听?来的邪门故事?。
一个说自己遇见过鬼,马上就有人分享自己也遇到过什么妖魔鬼怪。
什么经商路上怎么鬼打墙,船走在江上突然起了雾划不动啊,什么遇到了鬼船,听?见了女人的哭声啦,走到哪段险滩,路过什么古寨有什么忌讳啦。
还有人分享哪儿?的大?师最灵,哪儿?的香火最盛,哪是招摇撞骗,哪儿?是真有本事?,相互分享怎么去?找人施法驱邪等等。
也不知都是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个说得活灵活现,好像真事?似的。
无神论的沈青越听?得津津有味,有神论的姜竹听?得头皮发麻。
沈青越意?外地发现,他们家小姜师傅好像怕鬼。
听?了几天故事?,晚上他故意?把手绕到另一边戳姜竹一下,姜竹能被吓一激灵。
沈青越笑得不行:“你怎么回事?,怎么还怕这些?”
姜竹:“我真的见过鬼火。”
沈青越:“啊?”
姜竹:“我……从前?有一次赶集回来晚了,路上就……就……”
沈青越:“遇到鬼火?”
姜竹点头。
现在想起来,他都有点儿?害怕呢。
那?次他还没去?大?伯家借驴子,自己挑着担子在路上走,看到半空中飘着蓝绿色的火要吓死了。
见沈青越真不害怕,他才磕磕巴巴跟沈青越分享他挑着扁担头也不回一路往家狂奔,到家鞋都跑坏了的惨痛经历。
沈青越憋都憋不住,笑他:“那?你还不把东西扔了?”
姜竹窘:“太、太害怕了给忘了。”
沈青越笑了他好一阵,才问:“你从镇上回来怎么还经过坟地了?”
姜竹:“那?次不是去?山阳镇,是去?另外的镇上,晚了我想抄近路,忘了那?附近要经过一片坟地了,路上一个人也没有……”
沈青越:“多亏没遇见人,遇到人说不定你更害怕呢。”
姜竹愣了愣,想象了一下如?果那?个情况下突然出现个人……
嗯……
他挠挠头笑道:“也是。你怎么不怕呀?”
沈青越:“因为我是神仙啊!”
姜竹:“……”
他抓着沈青越又在他背后捣乱的手绕到前?面咬了一口。
沈青越:“说你胆子大?吧,你怕鬼,说你胆子小吧,你敢自己在山上住。”
姜竹:“我到家就不怕了,我爹娘肯定会?保护我。”
沈青越这才意?识到,他说的遇到鬼火是他自己住的那?段时间。
“你是什么时候遇到鬼火的?”
“三四年了。”
“吓哭了吗?”
“……没有。”姜竹顿了顿,“就是,路上有点儿?害怕,到家后……有点儿?想我爹。”
沈青越看了他一会?儿?,抬手揉了揉他的头,“人的骨头里呢,有一种叫磷的东西,人死后,埋到地下,身?体腐烂后,磷就会?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新的东西,嗯……你大?概就想象一下,一个果子,开始是青色的,成熟了可能是红色的,紫色的,没有吃腐烂了,就变成灰的,黑的……”
姜竹点头:“树枝晒干就能烧了?”
“对,聪明。”沈青越亲了他一下,继续道:“那?种东西呢,很?容易燃烧,有合适的条件和温度,不用谁去?点,自己就能燃烧。”
姜竹迟疑了一会?儿?,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像熄灭了的灰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青竹》 150-160(第6/21页)
看上去?已经灭了,刮风可能又着起来了?”
沈青越:“差不多吧!这种现象叫做自燃,所以没人举着火把,它?在空中飘着烧也没什么可怕的。火能飞起来,是因为轻,不是有鬼。”
他本想说世界上根本没有鬼,但想想姜竹至今还坚信他爹娘在山上陪着他,又咽回去?了。
他摸了摸姜竹的头,“下次遇见了别害怕,拿把大?扇子扇飞它?!”
姜竹笑了笑,没吭声。
晚上睡觉的时候,他睁着眼睛翻来覆去?地有些睡不着。
沈青越几次快要睡着被他吵醒,伸手拍了拍他,呢喃道:“怎么了?怎么不睡?”
“没事?。”姜竹拽了拽被子,侧过身?来看着睡意?蒙眬的沈青越,“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是吗?”
“嗯……嗯?”沈青越猛地睁开了眼睛。
姜竹:“我去?坟前?说多少话,我爹娘也听?不见的对吗?”
沈青越沉默了一会?儿?,抬手摸了摸他的脸:“我也不知道。”
姜竹抿唇:“嗯……”
沈青越:“其实我也挺想知道的……”
“……嗯。”姜竹沉默了好一会?儿?。
沈青越摸着他的脸,感觉到他眼角有一点儿?湿意?。
“要不然……你还是当我胡说骗你的吧,其实有鬼,你上次看见的鬼火就是鬼,你爹娘都在,正看着你哭鼻子呢。”
姜竹失笑。
虽然他不懂什么是磷,骨头里为什么有磷,但知道沈青越是编不出这种谎话来的。
他往沈青越那?边凑了凑,紧紧贴着沈青越抱住了,“沈青越……”
“嗯。”
“你不要死……”
“嗯……”沈青越叹口气,揉着姜竹脑袋把他按到怀里,“我不死,我才不想死,我要长?命百岁呢。”
第154章 熟人(二更)
沈青越怎么都没想到, 听?了几天闲扯,手贱了几下逗他, 竟然把姜竹给惹哭了。
转天他没再提去什么码头。
早上姜竹还?是照旧去他父母坟前待了一会儿,而且比平时待得时间还?久一点儿,沈青越也没多问,吃过早饭只说今天改成去县城取材。
“去县城?”
“嗯,我要?写的主角之一是个捕快呢,官差嘛, 总得去县衙看?看?,最好还?能借几本儿律法律例之类的书看?看?。”
“哦!”姜竹震撼。
原来画个故事竟然需要?知道这么多东西。
之前画《长腿鸟》时候也没这样。
但是想一想,沈青越那时候也会下山到河边看?鸭子,还?经常观察他们家鸡来着, 他也见过沈青越在他那个大镜子平板里翻东西看?来着。
他明明没有见过鹤,自?己还?怕蛇, 更没见过狐狸之类的动物, 竟然能自?己画出?来……
姜竹忽然觉得好像他从前都没注意过沈青越竟然这么厉害。
明明他亲眼见过沈青越把他们游玩的小湖画成封面上那样辽阔的大湖, 他竟然理所当然地觉得沈青越就是能画出?来, 不是太难的。
走到路上, 姜竹忽然问他:“画画是不是也挺辛苦的?”说不定比他做竹编、打猎、进山做生意更难。
“嗯?”沈青越被他问得莫名?其妙, 还?是马上道:“辛苦, 当然辛苦, 特别辛苦……也不是特别辛苦。”
姜竹:“?”
沈青越:“你想听?辛苦还?是不辛苦?”
姜竹:“……?”
沈青越:“先跟我说说为什么问这个?”
姜竹:“没什么, 咱们去……去下馆子吧?”
沈青越:“嗯?”
姜竹:“去吃好吃的。”
沈青越:“啊……好呀!我辛不辛苦都不妨碍吃好吃的!”
姜竹笑:“你爱吃鸭头吗?”
沈青越更莫名?:“鸭头?”为什么吃鸭头?
姜竹:“嗯!”
家业他们倒是挺爱吃 的。
不过草市的鸭头都是辣的, 他又不能吃。
沈青越:“县城的鸭头有不辣的吗?”
姜竹:“有的, 没有我们可以?点整只的鸭子吃。”
沈青越:“?我吃鸭头你吃鸭腿和鸭翅吗?”
姜竹:“你吃,鸭腿和鸭翅也是你吃,要?不然吃鱼头也行。”
沈青越:“???”
他愈加迷茫还?有些好笑地看?姜竹, 问他:“要?不然再点个猪头?”
姜竹:“你不是不敢吃那个嘛……”
沈青越后知后觉:“看?不出?形状我也能吃,不是,你这是要?干嘛?以?形补形?”
他拽拽酱酱的缰绳靠过去,等距离够了狠狠戳了姜竹一下,“你是不是骂我缺脑子呢?”
姜竹连忙往一旁躲:“没有,我是觉得你画画太辛苦了,要?补补……”
沈青越:“那你怎么不给我补猪蹄、鸡爪、鸭爪呢?非要?我吃头吃脑子?”
姜竹愣了下,“啊……你想吃吗?”
沈青越:“我想啃你两口尝尝!”
追风被酱酱挤得越来越靠近路边,眼看?都要?被挤出?路了,没忍住抬脚踹酱酱。
酱酱挨了一下,一扬脑袋碰一下把追风撞出?去,沈青越和姜竹连忙拉缰绳,追风一路往道边偏,已经跳进别人刚割完的稻田里了。
“……”沈青越怔了怔,开始大笑:“干得好酱酱!”
姜竹拽着追风赶紧跑回来,回头看?了看?,幸好人家稻子已经收了,没什么影响。
追风有些不服气,抬脚朝酱酱的方向空踢了两下。
酱酱脾气也上来了。
可两头骡子较上了劲,酱酱还?要?追着追风咬。
追风在前面狂奔,酱酱在后面狂追,越跑越快。
路过他们村和隔壁刘家村的田,在田里秋收的村民远远地围观他们俩。
匆忙间姜竹还?看?见了在刘家田里帮忙的家俊。
“小叔?!”家俊震惊大喊。
姜竹只来不及招招手,和沈青越已经疾驰而过。
今天的追风名?字确实很符合,风一样往前狂跑。
一直追到县城外,姜竹勒住了追风让酱酱踢回来一脚,两头疯骡子才?安生了,隔着姜竹和沈青越,各喘各的。
进城是不能骑马、骑骡子的,平民百姓也不得在城中纵马,过城门这一段儿管得尤为仔细。
沈青越拍了拍酱酱,等它们喘得不那么厉害了才?牵着往城里走。
“你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青竹》 150-160(第7/21页)
看?看?,俩傻小子,也不知道随了谁。”刚开始是挺好玩的,后面颠得他屁股疼。
姜竹见他走姿有点儿奇怪,低声问:“怎么了?”
沈青越往四周看看,左边右边都是骡子,旁边一个姜竹,“你给我挡一下。”
姜竹:“?”
沈青越稍往前一步,趁着姜竹遮挡的时候揉了揉颠疼的屁股。
姜竹忍笑,想抬手帮他揉揉,但桥边都是进城、出城的行人,只好作罢,“回去我们骑慢点儿。”
这回进城,他们又在瓮城看?到了不少难民。
看?穿着来看?,应该是新逃难来的,许多人穿的还?是单薄的夏衣和刚入秋时才?适合穿的薄衫。
想起?先前在码头听?到的传闻,沈青越不禁都要?多信几分。
好在县城、县衙这两年都要?习惯了,他们路过时有官差正?在登记难民的信息,按流程安置难民。
到饭馆吃饭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在议论邻国的局势。
沈青越:“不知道能不能给咱们书院捡个先生。”
先前问的人一直没去姜家村找他们,也不知是不是嫌远不愿意去。
然而人就是不经念叨,他们俩吃完饭正?往县衙走,迎面就遇上了那天在码头遇到的年轻人。
“哎!”
“哎呀!二位有礼……”
沈青越连忙道:“有礼有礼,不必多礼,这位是……?”
年轻人:“这是小女。”
八九岁大的女孩儿也跟着父亲行礼,然后有些拘谨地往父亲身后躲了躲。
沈青越:“你们这是?”
年轻人:“哦,我家中妻眷接了些绣活,今日刚刚做完,我正?想去姜家村寻你们,不知道贵书院找到先生了吗?”
沈青越:“还?没,正?巧,要?是你再不来,我们也要?另找人了。”
年轻人笑道:“这可真是赶巧!二位若是有空,我请二位去喝茶?”
沈青越应下,他们一同到街边一个小茶铺点了壶茶水,还?给小女儿点了盘儿点心。
叫曲学博的年轻人有些拘谨地给沈青越和姜竹介绍了他的情况。
他家中有父母,妻子,两个孩子,大女儿八岁,小女儿五岁,另外还?有弟弟一家,弟弟弟妹,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一个六岁,一个才?三岁,他们逃难出?来,还?有个没出?嫁的妹妹,今年十四岁。
他们逃难路上遇到了水匪,他父亲当时受伤落了病根,一条腿有些跛,家中的女眷要?照顾孩子,也干不了什么重活,在城内还?能找些刺绣和缝补的活来看?,孩子们则年龄太小。
“不瞒二位,如今家中全靠我小弟写些话?本子才?能交得起?房屋租子,全家老小的吃穿用度……捉襟见肘,我家实在是人多,若,若是……”说着他脸开始发红,“若是每月能有三五两银子……我家……我可举家搬到贵村或者?邻近的镇上,若是……若是太低,还?需要?我家夫人、弟妹、小妹做绣活养家,曲某实在是要?辜负二位的好意了……”
虽然搬远了也能接绣活,但大半日的路程到底没在县城中方便。
他们家又老的老小的小,女眷多,男丁少,他和他弟弟不算手无缚鸡之力?,也差不太多,带全家去一个陌生的村镇,是有安危风险的。
宝峰县就还?不错,至少日夜能看?到城内巡逻的差役,一路逃难过来,他们几乎什么都听?过见过了,有些惊弓之鸟,好不容易有了个安全的宅子住下,实在是不想再有变动了。
然而去年他们在城中过了一个冬天,也知道以?他们如今的财力?想让一家老小吃饱穿暖地过冬实在是困难。
去年弟弟家三岁的幼子就差点儿因为风寒病去了。
一直让弟弟养家,身为长兄,他心中有愧,他也学着写了话?本子,奈何他一肚子圣贤书,写的实在没人爱看?,书铺不收。
先前他也到城中的书院去应聘过,人家不缺人。
找记账的活,不是本地人对方不信任。
代写书信倒是能干,奈何干这个的人太多。
大虞倒是准许他们参加科考。
只是要?在大虞落籍满三年,无劣迹有担保才?行,况且远水解不了近渴,天越来越冷了,他实在是等不及了。
他也知道如今这状况,沈青越和姜竹给他的条件应当是现?下他能找到最好的了……
不想沈青越听?完他说的,沉默了一会儿问他:“你弟弟……是叫曲学甫吗?”
曲学博愣了愣,“啊?你认识舍弟?”
沈青越:“……”
果?然啊!
难民。
写话?本子的。
姓曲……
那不是池远舟家书坊合作的会做走马灯的话?本先生吗?
他还?给对方画过封面呢!
沈青越:“我读过他的话?本子。”
曲学博的脸瞬间变得更红了。
姜竹迷茫地看?沈青越。
沈青越轻咳一声,低声道:“就是小姐绣楼掀帘子那本。”
姜竹恍然大悟,啊,那本啊!
沈青越还?是因为给那本话?本子画封面,才?想到要?做竹帘呢。
不过那个话?本先生后来写的两本吧……
姜竹脸也有点儿升温。
三个大人齐齐喝茶。
大脑忍不住回忆话?本子的内容,又齐齐再喝茶。
尴尬。
只有曲学博的女儿茫然地吃着点心看?他们。
沉默中,沈青越道:“没想到曲先生竟然是你弟弟,咳,你……你确实写不了那个。”
曲学博:“……”
姜竹:“我们也说说书院的情况吧。”
沈青越:“嗯,好呀,院长说,我补充。”
姜竹:“一个月五两没问题,我们书院现?在的先生也是一个月五两银子,我们村还?有一间旧房子,不过得修,你们想在镇上租房子也行,山阳镇走到我们村走路用不了一个时辰。你家和你弟弟家的小孩也可以?到书院来念书,男孩女孩都可以?,不收束脩,我们还?有个编竹帘的作坊,如果?不合适,你家女眷可以?在镇上找些绣活,来县城也行,我家有车,我们不用时可以?借给你用。”
沈青越:“在书院当先生,村里会愿意接受你落籍,不过若你们想落到县城内,就得再攒攒银子想办法,村里那个房子挺破的,夏天还?好,冬天得下功夫修才?能住人,如果?你们不介意条件差点儿也不是不能住……”
就从曲学甫写的那些话?本子推断,他们家从前应该挺有钱的。
吃喝用度,没见过应该都写不出?来。
沈青越:“我建议你们先到镇上租个宅子住上,等确定要?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青竹》 150-160(第8/21页)
要?在村里定居,再考虑修房子或者?盖房子。”
曲学博点头,“如此甚好,甚好。”
姜竹:“村里有菜地,你们想自?己种或者?在村里买都行,应该比在县城便宜些。”
沈青越:“嗯,村里猎户也多,入了秋买肉也方便,平时隔壁村也有屠户,从镇上到我们村路上会经过,你们要?是没什么粮食,在村里买也比在县城便宜,柴也便宜,我们开荒的柴可以?送你们一些,之后你们也可以?自?己上山砍柴。”
曲学博听?得更加心动了。
吃用都便宜,镇上或者?村里租房子肯定也比县城便宜。
这样他每个月能赚五两,加上他弟弟写话?本子赚的,攒一阵子,兴许就能买得起?宅子安家落户了。
曲学博也没再多犹豫,先送孩子回家,和家里说了一声,再和他们一起?去衙门问问他去姜家村当先生,户籍的事该怎么处理。
第155章 书院
教书是?可以把户籍暂时落到书院的, 只要书院愿意接收担保就行。
但?冷不丁的多出个书院,把县衙的文吏都搞蒙了。
文教是?大事, 他们县什么时候突然多了个书院?他们怎么一点儿消息都不知道?
要不是?姜树领人来?的,开书院的还是?他兄弟,文吏都想骂人了。
曲学博也懵,好家伙这书院县衙都不知道吗?
姜树也讪讪的。
他来?的时间短,很多东西?还没学明白,县衙又好多年都没有新办什么书院了, 他哪懂这些?
不过本来?嘛,自己村里弄间屋子教村里的小孩识几?个字,都算不上书院,顶多算个小私塾, 这种?一般也是?不用上报的,没人管。
县城各村镇也有读书人为了补贴家用临时办个蒙班, 边教课边科考, 考上了就解散了。
这种?私塾事还少, 上课就行了, 不用参加县里各个书院每年祭祀、礼仪、文教等等活动?。
但?是?现在又要招先生, 还是?难民, 还涉及落籍事宜……
嗯……
就有些麻烦。
同?僚的文吏挖苦了姜树几?句, 倒也把他当自己人, 给他们讲明白区别, 问?他们想报上来?弄成正式的书院, 还是?就按私塾来?。
户籍的事也好办, 曲学博他们再在县里多住一阵子,今年的税收和集册登记又要开始了,办好了他们再去姜家村教书就行。
沈青越:“办成书院麻烦吗?”
他们的目标可不是?私塾, 是?真想花上十年八年的建成一座能流传后用的书院的。
五百多两银子都砸进去了,就是?个私塾像话吗?
“说麻烦吧,也不算麻烦。”文吏给他介绍一番要怎么办。
大概流程就是?他们先来?衙门报备,提供书院的地址、规模、书院属于谁、书院山长,也就是?院长是?谁、监院、讲书堂录等等人员,要教授的内容、书院的规模等等。
然后县衙会派专门的人过去一一核查。
核验完,每年还要去检查。
文教事关地方官政绩,若他们书院能培养出举人、进士,那县里都得敲锣打鼓地一起庆贺,还会给他们发勉励的金银,县令一高兴,说不定还会给题字送匾。
不过听说他们目标就是?开蒙扫盲,那名文吏嘴角都有点儿抽搐。
谁家书院只搞开蒙啊!
书院也是?要受县衙监管的,只开蒙,县衙是?不会给发钱的。
沈青越听了一圈儿,大概懂了。
原来?办书院竟然还能拿到专门的补贴。
他们宝峰县这样不怎么富裕的小县城,只要能教出秀才,每年都能拿上百两的补贴钱,去参加科考,不管能不能考上,县衙也会出钱,还会牵头给他们募集更多路费之类的赞助费。
不过这些沈青越倒是?不急。
现在他们就两个先生,一群屁大点儿的小孩,常用字还没学明白呢,科考太?遥远,以后再说吧。
该填的信息填完,他们回家还得让赵先生也写一份儿类似简历的文书。
内容包括他考到了什么功名,从前有没有教过书,在哪儿教书等等。
瞧见曲学博竟然是?个秀才,文吏还有些惊讶。
他们宝峰文脉不行,年轻秀才都是?香饽饽,县里那些书院可没让秀才开蒙的。
但?衢国的秀才在大虞不认可,想去县里那些正经书院,人家也不见得愿意收,更何况还要做担保,落户籍。
他心中感慨一番,收好了曲学博和沈青越填写的一堆东西?:“放心吧,这几?日我就派人去核实情况。”
沈青越道过谢又忽然道:“哦,对,若我想参观县衙,不知方不方便?”
文吏、姜树:“?”
参观什么?
县衙?
县衙是?给人随便参观着玩儿的吗?
他们迷茫地看沈青越。
沈青越:“我只在能看的位置看看建筑就行,保证不打扰各位办公。”
来?都来?了,能看肯定要看看呀!
这事也是?新鲜,这名文吏在县衙干了十多年了,头一次见有人要在县衙参观。
“那姜树你带着几?位先生在外?衙看看?不要往内衙去。”
姜树应了,赶紧带他们走?。
姜树领着他们到处转,“我的沈先生啊,你们倒是?提前跟我说一声,我好先问?问?探探口风啊!”
沈青越:“我就看看外?衙,别人告状能进来?,旁听能进来?,我为什么不能进来??”
姜树腹诽,那你也得告状、旁听或者是被传唤啊!
不过姜树嘴上抱怨归抱怨,能带他们去的地方一点儿没少去,院子走?遍了,室内他先探头进去打声招呼,再叫沈青越他们进去看,顺便还参观了下县衙各部都是?什么模样的,他们平时都是?怎么办公干活操练的。
沈青越原本只想要知道个大概,有参考有想象,能把场景画出来?就行,这下倒是?把人家县衙组织结构都快弄清了。
要不是?不方便拍照,他都想拿手机把什么鼓啊、台啊、工具、文牒等等都拍了。
这些官差对他们挺稀奇,听说沈青越要画话本子,一个个还挺好奇。
正好快到中午了,沈青越和姜竹请客,请姜树和他几?个同?僚、曲学博一起去吃饭。
听说沈青越是?想要画的是?一个探案的故事,这才跑来?县衙观摩看景色的,他们还给沈青越分享后衙是?什么样的,他们平时是?怎么办案的,办案的流程什么样,遇到过什么有意思的、奇葩的和无?语的事。
沈青越听了好几段各地茶商因为口音、习俗等等问?题闹乌龙的笑话。
宝峰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青竹》 150-160(第9/21页)
是?个小县,建县时间很长,但?一年到头,除了两季茶市,几?乎没什么大事发生,所以流传最广的也多和茶市相关,大多都是?外?地客商的段子笑话。
本地的,多少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年也出不了几?件杀人的案,每一桩命案差役们自己都如数家珍,把细节记得清清楚楚。
仇杀。
情杀。
因为财帛、土地、耕牛甚至是?一条鱼。
冲动?杀人,失手?杀人,也有蓄谋已?久的。
他们县令才上任时破获的一桩扮鬼吓死人的案件他们更是?说得像说书似的。
不止他们,县城好多人都知道那桩案子。
心狠胆大的屠夫,被受不了他醉酒施暴的妻妾合谋,装神?弄鬼活生生吓死了。
“她们互相作证遇到了鬼,还假扮鬼上身,花了一个月时间才让那屠夫从根本不信到将信将疑,最后被活生生吓死。”
沈青越:“那她们?”
差役:“她们虽没直接杀人,但?后来?自己招认了,判了流放……”
说罢,他小声道:“唉,其实若非她们弄得人心惶惶,满城风雨,也不会引得大人专门去调查这闹鬼之事,屠夫死了没有苦主到衙门告状,也查不到她们头上……”
另一人道:“她们要是?有别的办法哪会扮鬼?你是?没见过那张屠子,铁墩子似的,清醒时还是?个人,喝醉了酒对老婆孩子拳打脚踢的,别说她们,咱们两三个也不见得能拿得下他。”
“也是?可怜。”
“是?啊,所以大人才网开一面嘛……”
大虞律例还挺严的,杀人者死,流放都算开恩了。
沈青越听得也头皮发麻。
他顺势问?起:“如果我想看律例,不知上哪儿能买着律书?”
“你还要看律例啊?”
沈青越:“总要参考一二的,各位说的大小案子让我深受启发,不瞒诸位,若是?有这种?案卷卖,我都想买几?册回去看看呢。”
可惜,县衙虽然存底,但?这种?案卷是?不会印出来?卖的,一般人也不会买,真正的案卷可不像他们这样说故事似的说出来?,里面还夹杂着各类供词案牍,繁琐复杂,还得自己抽丝剥茧判断证词真假。
若他有功名在身倒是?可以去借阅,但?一般而言已?经结案的案子也是?不怎么给借的。
曲学博道:“我倒是?知道前朝有人曾整理刊印过几?部公案的卷牍……”
沈青越:“能买着吗?”
曲学博苦笑着摇摇头:“若是?还在家乡,在下尚能借到,如今……不知道我那藏书的同?窗人是?否还安在。”
几?人都沉默了。
想想邻国打成一锅粥的局势,也是?忍不住唏嘘。
吃完饭,沈青越还想再去县城各处逛逛,曲学博则回家收拾行李,明天或者后天就可以先到姜家村去看看,然后就能准备搬家了。
姜树那边,则替他们操心办书院的种?种?手?续,争取在更新户籍前,能把书院的手?续搞定,让曲学博一家暂时落到他们书院。
官差说朝廷对逃难来?的读书人是?有优待的,别人五年不得改籍,他们是?三年。
如果在大虞参加科考,也能等同?大虞读书人入朝为官。
曲学博自己都没想好还要不要继续考。
他从五岁开蒙读书,读了二十多年,志向一直是?光宗耀祖报效朝廷,一朝流落在外?,梦想都破灭了。
生活不安定时忙着生活,他一心只想如何让全家在大虞活下去,生活即将安定了,他反而有些空虚,不知该往哪儿去了。
他脚步沉重地回了家,沈青越和姜竹则到县城的文武庙去参观。
这里是?可以随便进的,还没什么人,十分幽静。
沈青越问?:“咱们家书院正式办好了,是?不是?每年也得来?文庙祭拜呀?”
姜竹满脸茫然,他更不懂。
沈青越:“应该是?需要的……”
即使学生们不来?,似乎先生们也得来?。
“看来?咱们还得招一个懂书院,能管后勤和各种?事的人啊……”
姜竹也深以为然。
他原本以为书院很简单,盖好房子,请好先生,教就是?了。
哪知道竟然还有这么多事要干。
他们俩还完全不懂要怎么办。
沈青越倒是?想得开:“我看曲先生好像挺懂的……”
姜竹:“嗯?”
沈青越:“让他兼任一下吧,咱们书院一天就上半天课,顶多给家旺他们几?个读书苗子单独补补课,肯定不忙的,我看他挺迷茫的,说不定忙起来?就不迷茫了呢。”
姜竹:“……”
沈青越:“先这样,要是?他还想读书考科举,到时候咱们再招人就是?了。”
大不了花钱从别处挖人。
那么多难民里指不定就有开过书院的,不行还能从县城或其他镇上的书院聘。
他们书院这个规模也不会有多少事,找不到全职的找个兼职的也行。
再不行,有困难找领导嘛。
他们不懂县衙的文吏肯定懂,到时候赶鸭子上架一个,让他天天来?县衙学就是?了。
想通了,他顿时觉得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了,还觉得自己当初赞助姜树进县衙十分明智,高高兴兴和姜竹在城里继续转。
文武庙逛完还有城边的城隍庙,逛完城隍庙,他们还在门口买了两个糖画,算了个卦。
盲了一只眼的算卦师傅说,他们今年兴财运,后半年财运比上半年还要旺,沈青越听得开心,高兴地多给了老头十文钱。
管他真假呢,这一挂能买他好几?天开心,划算。
第二天起他们就没再往县城和码头乱跑了,得等着核实书院情况的人来?。
为了迎接他们,沈青越还专门跑到书院让大家下了课把桌子摆整齐点儿,卫生打扫打扫,好歹算第一次有领导登门呢,得表示下重视感。
怕他们找不到路,姜竹还把从山道到书院的小路两侧清了清,多余的竹子、杂草砍了,快速插竹竿弄了个简易栅栏,还去溪边捡了些小石头运过来?洒上,看上去像条小道了。
秋收、茶市结束,马上就要到各村去收税了,官吏们也挺想在税收大事前把该办的小事都给办了。
他们也没拖延,第三天一早就派了人和姜树一起过来?,争取一天就把该办的都办完。
结果到了姜家村一看,人都傻了。
好家伙半山腰那么气派的房子是?个书院吗?
谁说就是?个村办私塾的?
第156章 核查(二更)
听说有官差要来给书院办手续, 里正焦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