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年篇第五十四(四)(1 / 2)
黄帝那可是对养生和生命的奥秘好奇得不得了。这天,他又逮着了知识渊博的岐伯,拉着人家就开始问:“岐伯啊,我老琢磨着,这人从生下来到慢慢长大,再到最后老去,这身体里的气啊,到底是咋个变化法儿,又是咋走到生命尽头的呢?你快给我唠唠,让我也明白明白。”
岐伯一听,笑着说:“黄帝呀,您问这个可问对人啦!咱就从人刚生下来慢慢说哈。您想啊,一个小娃娃刚长到十岁的时候,就好比一个刚开工的小工厂,五脏这才刚开始稳定下来,像模像样地开始工作。这时候,身体里的血气也慢慢通畅起来咯。为啥说‘其气在下’呢?您看那十岁的小屁孩,整天就跟个小猴子似的,上蹿下跳,跑来跑去,一刻都停不下来。为啥呀?因为这时候他们身体的气主要集中在下部,就像给两条小腿装了个小马达,跑起来那叫一个欢实,所以这时候的娃娃都‘好走’。从中医理论来讲呢,这是因为十岁孩子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初期,下肢的活力相对较强,就像一颗刚种下的小树苗,先把根扎稳,下部的力量足,才能支撑以后的成长。”
黄帝听了,笑着点头:“嘿,还真是这么回事儿,我记得我家那小娃子小时候就调皮得很,到处乱跑。那二十岁又是啥情况呢?”
岐伯接着说:“到了二十岁,这身体就像小工厂开始升级啦!血气开始旺盛起来,肌肉也跟着蹭蹭往上涨。就好比给这小工厂添了不少新设备,干劲十足。这时候的年轻人啊,走路都带风,干啥都风风火火的,这就是‘好趋’。为啥会这样呢?因为血气充足了,就像给身体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人就变得活力四射,走路都不自觉地加快脚步,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事儿干完。从中医的角度看,二十岁时人体的气血处于上升阶段,肌肉得到充足的气血滋养,开始快速生长,所以年轻人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黄帝又问:“那三十岁呢?这时候身体又有啥不一样的变化?”
岐伯说道:“三十岁啊,五脏就像经历了一番打磨,彻底稳定下来啦,变得特别坚固。肌肉也变得结实得很,血脉里的气血就跟那装满水的大河一样,满满当当的。这时候的人走路啊,那叫一个稳当,一步一个脚印,不慌不忙的,这就是‘好步’。为啥呢?因为五脏稳定,气血充足,身体就像一台磨合好的精密机器,各个部件都配合得恰到好处。人到了这个阶段,心态也更沉稳,知道干啥都得慢慢来,不能像年轻人那么毛躁。在中医理论里,三十岁是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都达到一个相对鼎盛的时期,所以表现得沉稳有力。”
黄帝兴致勃勃地问:“那四十岁呢?我感觉这时候很多人好像开始有变化了。”
岐伯点点头说:“黄帝您说得没错。人到四十岁,五脏六腑加上十二经脉,都达到了一种盛大但又开始走向平稳的状态。就好比工厂虽然还在正常运转,但有些设备开始有点小磨损啦。这时候皮肤的腠理开始变疏松,脸上的光彩也慢慢没了,头发也开始冒出白花花的一片。人呢,不像以前那么爱动,就喜欢找个地方坐着。为啥会这样呢?因为气血虽然还充足,但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有活力,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咯。腠理疏松就像房子的墙壁开始有点缝隙,风一吹就容易透进来,身体的抵抗力也跟着下降。从中医角度讲,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阳气开始慢慢减弱,气血的运行也不像以前那么顺畅,所以人就更倾向于安静的活动。”
黄帝又问:“五十岁呢?感觉这时候变化更大了。”
岐伯说:“五十岁啊,肝气就开始走下坡路咯。肝就像一片叶子,开始变薄,分泌胆汁的能力也减弱了。您想啊,肝开窍于目,肝不好了,眼睛就跟着受影响,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就好比一盏灯,油越来越少,光也就越来越暗。这时候,人的身体机能进一步下降,从中医理论来讲,肝在人体主疏泄,肝气衰了就会影响到身体各个方面的气机运行,就像一条原本通畅的河流,开始出现了淤堵。
黄帝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问:“那六十岁又会怎样呢?听起来情况好像越来越不妙了。”
岐伯神色凝重地点点头,说道:“黄帝啊,人到六十岁,心气开始衰弱。心主神明,心气一弱,人就容易陷入忧愁悲伤的情绪里,好像心里总有一块乌云散不开。而且这时候气血也变得懈怠起来,没了年轻时的活力,身体就像一辆开了很久的老爷车,跑不动啦,所以就‘好卧’,喜欢躺着休息。为啥会这样呢?您想啊,心就像身体的发动机,发动机动力不足了,整个人也就没了精气神儿。从中医理论讲,心为君主之官,心气衰弱会影响全身的气血运行和精神状态,人就变得懒洋洋的,没什么活力,总觉得躺着才舒服。”
黄帝听了,若有所思地说:“看来年龄越大,身体的问题就越多啊。那七十岁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岐伯接着说道:“七十岁的时候,脾气虚了。脾在咱们身体里,就像一个勤劳的后勤部长,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输送到全身。脾气虚了,就好比后勤部长没了力气,工作干不好啦。营养输送不顺畅,皮肤就像失去了水分的花朵,开始变得干枯。您看那些七十岁左右的老人,皮肤皱皱巴巴的,就是这个原因。在中医理论里,脾主运化,又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虚不仅影响皮肤,还会让肌肉变得松弛,身体也越来越没劲儿。”
黄帝又迫不及待地问:“八十岁呢?这时候身体又会有啥变化?”
岐伯说道:“八十岁啊,肺气开始衰弱。肺在人体主气司呼吸,还管理着一身的皮毛。肺气一弱,就像一个漏气的气球,没了劲儿。中医里讲‘肺藏魄’,肺气衰了,魄好像就有点待不住,要离开身体似的,所以老人这时候说话就容易出错,前言不搭后语。为啥呢?因为肺气不足,呼吸功能下降,身体的气机紊乱,大脑得不到充足的气血供应,就容易犯糊涂。就好比一个信号塔,信号不好了,传出来的信息自然就乱套啦。”
黄帝满脸忧虑地问:“那九十岁呢?难道情况更糟糕?”
岐伯无奈地叹口气说:“黄帝啊,人到九十岁,肾气就像烧干了的锅,焦了。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的精气都来源于肾。肾气一焦,其他四脏和经脉也就跟着空虚啦。就好比大树的根都枯了,树枝树叶还能好吗?这时候身体各个方面都严重衰退,生命的活力所剩无几。从中医理论来讲,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精亏虚,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身体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随时都可能崩塌。”
黄帝接着问:“那到了百岁呢?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