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平城赋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华夷之辨

第二百七十一章 华夷之辨(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一梦江湖之龙门客栈 前世情,今生爱 修行从不死开始 尤物寡妇独霸皇上,多胎登凤位 癫了!冰冷师尊爱上我,她逃他追 绝巅无敌 四合院一大宝儿 【修仙】一朝身死,我成了象拔蚌 觉醒前世:废材氪金成大佬 被逼做通房?我转身嫁渣男他爹

看着这自己治下的安定景象,拓跋焘心中的郁气渐渐散去不少。

他忽然侧首,问跟在身旁半步之后的崔浩:“东郡公,你说,当年平舒侯起初为何那般固执,不愿受聘于我代国昭成皇帝呢?昭成帝那时可是求贤若渴啊。”

他指的是当年燕凤因华夷之见,不肯轻易出仕代国之事。

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不得已派兵围困代郡,甚至放出“若燕凤不来,便屠戮全城”的狠话。当然,话虽如此,昭成帝其后却对燕凤以国士之礼相待,终使燕凤心甘情愿为之效力。

闻言,崔浩轻捋颔下青须,沉吟片刻,缓声直言:“禀至尊,臣以为,此乃源于根深蒂固的‘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拓跋焘侧首看他,微微眯起了眼,语气中听不出喜怒,“如此说来,尔父崔玄伯公,当年亦是如此了?”

崔浩的父亲崔宏,乃北方名士,曾出仕前秦苻坚、后燕慕容垂,以品行端方、才华超卓着称。道武帝拓跋珪早闻其名,有心招揽。但当道武帝攻打后燕惠愍帝慕容宝时,崔宏却选择弃城逃亡海滨,不愿归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面对皇帝的诘问,崔浩神色不变,并无介怀,只是更加肃然道:“华夷之辨,说来虽有些刺耳,然汉地士民经年累月所承之教化便是如此,视中原为正统,视周边为蛮夷。是以,他们一时之间无法接受,也非情理之外的事。”

“呵……华夷之辨……”拓跋焘嗤笑一声,半是不屑半是傲慢,“‘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2)照朕看来,此等言论,不过是那些龟缩于书斋之中的腐儒们,夜郎自大、坐井观天的妄语罢了!天下之主,有德者居之,能者掌之,难道不对吗?何分胡汉?”

崔浩知皇帝性烈,旋即躬身,语气却依旧平稳:“至尊息怒,请容臣详陈。臣以为,国朝若想真正一统北境,逐鹿中原,问鼎天下,还需好好利用这个‘华夷之辨’的成理才是。”

“哦?怎么说?”

“刘宋有一个叫做顾欢的道者,曾写了一篇《夷夏论》。今我国朝欲成华夏之正统,何不效法一二,达到‘尊王攘夷,王政一统’的目的呢?”

“哦?”拓跋焘来了兴趣,“怎么说?”

“臣闻南朝刘宋有一名为顾欢之道者,曾作《夷夏论》一文。其文排抑外来之佛教,极力尊崇本土之道教,所借重的理论根基,便是儒家这套‘严华夷之防’的说法!今我大魏欲成就华夏正统,而非一直被视作索虏胡夷,何不效仿此策,明示天下:佛教乃夷狄之法,不合中华王道;而我大魏虽起自云代,却承天景命,奉行儒道,志在恢复华夏衣冠正统?……”

…………

想起这段十数年前的对话,想起崔浩当年那番高谈阔论,拓跋焘的心,像是被人给狠狠攥住……

心痛,尖锐的痛,与无边的空落。

是啊……崔浩不在了。

那个总是智珠在握,数次定下大计的崔浩,被他亲自下令,处以极刑,株连全族!

而今,谁还能来帮他“逐鹿中原”?

谁还能为他筹划这混一胡汉、成就千古帝业的宏伟蓝图?

靠那些只会冲锋陷阵、却对治国方略懵然无知的鲜卑莽夫吗?

还是靠那些,已被吓破了胆、唯唯诺诺的汉官文吏?

无边的悔意,如毒藤一般,缠绕上来,愈收愈紧,几乎攫走了他的呼吸。

神思飘飖,如堕白雾,惟余莽莽……

拓跋焘恍然抬手,似乎想抓住什么,最终却只无力地垂下。

旋后,唇角扯出一丝笑意,比哭还要难看……

他悔了,可是,帝王……焉能轻易言悔?

锥心的悔意,蚀骨的痛楚,只能深藏于暗夜,在无人可见的深夜,伤悼,嗟叹……

(1)因明元帝拓跋嗣在位期间,已将国子太学易名为中书学,故其教授、生员亦相应改称中书博士与中书学生。大魏在文化制度诸多方面有意效仿汉化极深的慕容燕国,此举亦是其中一环。

(2)出自《论语·八佾》。

喜欢平城赋请大家收藏:平城赋m.bayizww.com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豪门社畜不干了 当上弦壹转生宇智波 婚后生情 重生之摆烂相夫人 [娱乐圈]万人迷模拟器不太对劲 全星际唯一人类幼崽 诸朝直播周游世界[古穿今] 排球界最强幼驯染 上司为何这样对我 从签到开始的位面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