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朕与将军解战袍》 60-70(第1/18页)
第61章
卢及是谁?他干爹又是怎么和祁王扯上关系的?
殷祝起先以为宋千帆是在没事找事,但等他注意到一旁宗策脸上紧绷的神色时,终于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不是无的放矢。
他忽然发现,自己好像并不怎么了解宗策。
正史记载,宗策乃良家子出身,少年时期丧父丧母,无权无势,崭露头角后又备受政敌打压,标准的美强惨配置。
因此殷祝一直很心疼他干爹。
他给了宗策最大程度的信任与自主权,换做是其他人,说句不好听的,殷祝半夜睡觉都得一只眼睛站岗一只眼睛放哨。
宗策张了张嘴,“陛下,策……”
“回帐篷里再说。”殷祝果断道。
他叫人把尹英领走,又喊人上了壶茶,坐在床榻边,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宋千帆,硬是把人看得冷汗直冒,不住地用袖子擦汗。
——见鬼了,这会儿该心虚解释的人不该是宗策吗?
——怎么陛下只顾着看他?
“朕倒是很好奇,你究竟欠了那户部尚书多大的恩情,才愿意替他来走这一遭,”殷祝说,视线故意没有朝他干爹那边看,“还是说,你们王家终于决定站队了?”
宋千帆心下一紧,面上却只是紧张笑笑:“陛下说的是哪里的话,先前祁王叛乱,臣借丈人的名义拘禁百官,便已是与王家割席了。”
“别人说这话朕信,但你,朕觉得没这个胆子。”
宋千帆:“……为何?”
殷祝:“你惧内。”
宋千帆:“…………”
看到宋千帆憋屈得说不出话来的样子,殷祝稍稍爽了些,问他:“你话带到了,还有别的事吗?”
“没有,”宋千帆看着杯中甚至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的茶,叹着气站起来,似乎早已预料到了是这样一个结果,“陛下与宗大人慢谈,臣还有事,就先告退了。”
殷祝鼻孔出气,示意他赶紧走。
但临出帐篷前,宋千帆又停下脚步,回头对宗策道:“宗大人,在下此番前来替尚书大人传话,并无针对大人的意思,还请大人见谅。”
宗策:“应当的,宋学士慢走。”
宋千帆深深地看了一眼他的背影,冲殷祝最后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帐篷内重新恢复了寂静。
殷祝盯着杯中自己的倒影,良久,开口问道:“卢及是谁?”
“是家父的亲传弟子,”宗策很快回答,“多年前炸毁飞鸟坊叛逃北屹,致使臣弟双腿残疾,父亲不久后也被牵连牢狱,郁郁而终,臣与卢及,有不共戴天之仇。”
“那你为何不把这件事上报?”
“这是臣的一点私心,”宗策嗓音干哑,“卢及得家父真传,为北屹制造神机一事,若是传回大夏,家父定然逃脱不了干系。”
他忽然起身撩起袍角,朝着殷祝的方向双膝跪地,垂首道:“陛下,策愿一力承担后果,任凭陛下惩罚,但请陛下不要将卢及的存在公之于众,家父若是死后因逆徒身败名裂……策身为人子,怎能坐视?”
殷祝思考了一下,觉得也能理解他干爹的想法。
在这个时代,师徒关系几乎和父子传承同等重要,如果当年卢及背叛大夏的事情被揭露,宗家上下将永无出头之日。
大概就和有犯罪记录三代不能考公那么严重吧。
但是按理说,宗家本来都已经完蛋了,宗父被牵连入狱,全靠祁王把人捞了出来,还把犯罪记录给抹掉了。
所以说,祁王其实对宗策有大恩?算是他的第一任伯乐?
殷祝想起之前在殿上祁王和宗策对峙时,祁王那憎恶愤怒的眼神,顿时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辛苦培养的白菜被他啃了,这可不得因爱生恨。
哎呦,这么一看,他魅力还是蛮大的嘛。
这么一想,殷祝心里还有点儿小高兴。
当然,这些情绪他肯定不会在他干爹面前表露出来。看着他干爹面上看似平静、实则忐忑紧张的神情,殷祝故意阴沉着脸,喝道:“宗策,你好大的胆子!”
宗策的指尖微微一颤。
殷祝虽然没有问他与祁王的关系,但其中因果,聪明人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又何必再问?
千言万语堵在喉咙间,宗策却只是低垂着眼眸,一字未言。
先前他竭力隐瞒,后来是不敢坦白,最终一错再错,错至今日,终究只能自尝苦果。
他沉默着,双手合拢,想要下拜谢罪。
但却被殷祝一脚踩在了肩膀上。
“宗策,你真的要把朕气死,是不是?”殷祝这回是真怒了,“朕在尹英那小子面前怎么跟你说的,不许跪!这才一天不到,就全忘干净了?”
宗策愕然抬头。
“陛下……不处置策吗?”
“你做错什么了?犯了哪条大夏律法?”殷祝没忍住,朝他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背叛大夏的是你爹的徒弟,篡改卷宗的是反贼祁王,退一万步说,工坊爆炸,受罚的第一责任人也是你父亲,这些跟你宗策又有什么关系?”
“可是……”
宗策刚想说这是诡辩,踩在肩膀上的脚就瞬间加重了力道。
殷祝弯腰,一手搭在膝盖上,勾起嘴角,像是个欺男霸女的流氓一样,盯着他干爹的俊脸哼笑道:“朕看你是真的傻了,你以为朕在生你的气?朕只是气你为什么不提前说一声!还非要户部尚书托关系告诉朕,怎么,就这么不想让朕知道你的过去?”
“不是。”宗策立刻道。
感受着踩在肩膀上的力道,他的呼吸逐渐急促起来,忍耐地闭了闭眼,“策对陛下,从来是一片赤诚。”
“少来。”
殷祝心想我算是看透了,装的,都TM是装的。
他干爹其实偶像包袱比谁都重,在他面前,更是跟求偶期的孔雀一样,恨不得每天都对着他开屏。
可他为什么就觉得,自己不能接受他不好的那一面呢?
“你可能对朕有什么误解,”殷祝慢吞吞地说道,“朕看重你,和你家世清白与否无关,哪怕你是死刑犯的儿子又如何?朕看重的是你这个人本身。”
宗策的喉结滚动。
“……还有你独一无二的忠心。”
殷祝又补充了一句。
虽然他很遗憾历史上宗策没反,真是,要是反了多好呢?那他肯定要放鞭炮庆祝。
他刚要把脚收回去,突然脚踝被宗策一把拽住,强硬地拖进怀里,他惊呼一声,被捕捉的唇舌很快发不出声音来,只能从唇边溢出凌乱的低吟。
殷祝能感觉到他干爹用臂膀紧紧拥着他,仿佛铁钳一般锢着他的身体,火热的身躯紧贴着他的胸膛,呼吸声一下比一下混乱粗重。
“陛下、陛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朕与将军解战袍》 60-70(第2/18页)
殷祝听到宗策在耳畔一声声唤着他,声线微微颤抖。
因为轻度窒息,他的视野有些模糊,殷祝把头抵在宗策的肩头,小口小口地喘着气,说:“下次不许再跪了。”
“好。”
“有什么事不许瞒着,说清楚。”
“……好。”
殷祝猛地抬头:“为什么犹豫了?你是不是还有事瞒着朕……唔!”
他话还没说完,就又被宗策堵住了嘴巴。
这是犯规!
殷祝试图抗议,但很快就被亲得五迷三道,路都走不动了。宗策漆黑的眼瞳沉淀着浓郁晦色,只是考虑到殷祝昨天实在是有些消耗过度,因此,他最终只是克制地咬了一下怀中人的下唇,并未再继续下去。
宗策低声问道:“陛下当真不好奇,宋学士问的第一个问题?”
“这有啥可好奇的?你爹在朝中任职,总得和权贵结交一二吧,他又不知道祁王那时候会谋反,有些交情不是很正常,”殷祝说,“至于以权谋私……祁王人都死了,还管那么多干什么。”
宗策侧身躺在他旁边,静静地看着殷祝的侧脸。
闻言,又把殷祝往自己怀中搂了搂。
他发现,殷祝无论什么事情,都会尽可能地把他往好处想。
这番话听起来似乎逻辑通畅,但却忽略了一个可能性——若不是他的父亲与祁王有关系,而是他自己呢?
或许是因为那时他还未能进宫,所以殷祝才想不到这一点,不知道原来祁王帮助他们宗家,就是为了将他这枚棋子送到皇帝身边,成为最隐蔽的一步杀棋。
虽然最后关头,这枚棋子叛变了。
“策常常会觉得,与陛下相遇,就好似一场大梦,”宗策不禁叹息,“策从没想过,会遇到像陛下这样的君主。”
甚至比他最好的期望,还要更好百倍、千倍。
殷祝喃喃道:“我穿越的时候也没想过咱俩能搞到一起去啊。”
宗策疑惑道:“何为穿越?”
殷祝刚想解释,忽然后背一麻,整个人没来由地僵住了。宗策不明所以地看着他脸色渐渐变得苍白,数息之后,开始剧烈喘气,像是在水中憋了许久似的。
“陛下,怎么了?”
“……没什么。”
刚才话要说出口的那一瞬间,殷祝的眼前闪过了一道白光,十分熟悉,他曾在梦里见过的——在遇到那白胡子老道士的时候见过。
看来还真的不能随便把穿越的事情往外说,哪怕是告诉他干爹都不行。
殷祝很是遗憾,要是能告诉他干爹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就好了,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战役、那些数不胜数的遗憾……可惜,只能通过一些别的手段来弥补了。
“你相信前世今生吗?”最后,他这样问道。
宗策毫不犹豫地点了一下头。
“朕觉得,你上辈子一定也是个将军,”殷祝笑道,“能名留青史的那种。”
宗策淡淡道:“乱世出名将,若真如陛下所说,那策前世过的一定不好。”
“如今也正逢乱世。”
“那不一样,”宗策枕着自己的手,轻声道,“这里有陛下。”
殷祝老脸一红,心道他干爹原先不是闷葫芦吗,怎么现在各种甜言蜜语张口就来,叫他着实有些招架不住。
他开始顾左右而言其他,“咳,你这次能留几日?”
“最多五日。”宗策想了想,“治从仍隔河按兵不动,当下是最适合抗屹联盟发展的间隙。卢及那边,策准备先派些杀手去,看看能不能暗杀;若是不能,就再考虑别的方法。”
“你过去与他关系如何?”
“很好。”
殷祝动了动身子,欲言又止地看着宗策。
宗策平静道:“陛下不必担心,策所作所为,皆出自本心。纵使曾少年相伴,在他选择加入北屹的那一刻,我们之间便再无情分可言。”
“那你可知道,卢及为何背叛?”
宗策抿了一下唇。
“因为他妹妹。”他说,“陛下可曾听说过格西?”
殷祝:“北屹国师,自然听过。”
“他原是一小国王子,国灭后投奔北屹,为向屹国表忠心,于是献上了一条毒计,以夏治夏。”
“即利用山河十四郡中的夏人,招揽、威胁、骗取大夏子民背叛母国,北上入屹。”
“而卢及,便是其中之一。”
第62章
经过宗策的叙述,殷祝终于搞清楚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也就是说,卢及投靠屹国,是为了他妹妹?”
“是,”宗策回答,“当初卢及与妹妹相依为命,又因意外失散,他独自一人来到新都,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家父的亲传弟子。”
“数年后,卢及收到了妹妹从屹国寄来的信件,央求他北上来寻自己,我与父亲多次劝说,告诉他这可能是北屹的计策,因为先前已经发生过多起类似事件,格西命北屹间谍冒充大夏官员亲眷,写信策反、煽动我大夏子民投靠北屹。”
他目光沉郁:“但卢及一意孤行,执意想要离开去屹国寻他妹妹,父亲无奈,只好将他暂时禁足,希望他能回心转意。谁知卢及竟丧心病狂,于当夜炸毁工坊,北上叛逃。”
殷祝微微皱眉:“那他叛逃时,可有带走什么机密图纸?”
“并未,”宗策摇头,“父亲对那六张神机图纸极为看重,一心想献于朝廷,但当时朝廷并不重视此道,他也只能敝帚自珍。卢及在神机一道上,造诣不亚于阿略,若是他为北屹所用,对大夏而言,是极坏的消息。”
怪不得他干爹也会用暗杀的手段,这是妥妥的军事高精尖技术人才啊,殷祝心想。
可惜,外流到了敌国。
“这样的人,北屹应该十分重视,暗杀的可能性不高,”他思索道,“派人去查查他妹妹的情况,还有北屹境内部署工坊的位置和数量,人可以跑,工坊可跑不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忙活,殷祝可算知道建一座能产出神机的工坊究竟有多费钱费力了。
这还是建立在原先飞鸟坊重建的基础之上。
宗策:“陛下英明,策正有此意。”
“你到底是在夸朕,还是在夸自己?”殷祝好笑地斜了他一眼。
他干爹垂眸不语,却将他的脚放在自己的膝上,不紧不慢地揉捏起来,力度恰到好处。
殷祝靠在床头,眯眼享受了一会儿,但很快就被宗策掐得受不住了,哎呦喂叫唤起来——他干爹虽然不怎么用力,但每一下都正正好好按在他脚上的穴位上,滋味那叫一个酸爽。
偏偏宗策还说:“这是肾经的穴位,等归家父子应召入宫,陛下不妨叫他们开些方子,好好补补。”
怪谁?
殷祝瞪他,梗着脖子嘴硬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朕与将军解战袍》 60-70(第3/18页)
:“朕的肾好的很,没毛……嘶,没毛病!一点儿毛病也没有!”
宗策嗯了一声,沉稳的声线中带着淡淡的笑意:“是策弄错了,这是胆经才对。”
“……你不早说疼死了都!”
殷祝的脸立马垮了下来,宗策见他眼底还泛着青黑,知道昨晚是有些放纵过头了,扯来被子将人裹严实,安抚地拍了拍,“陛下,再歇息一会儿吧,下午才拔营,还有两个时辰。”
“朕睡不着。”
殷祝缩在被子里,一脸坦诚地看着他干爹。
然后悄悄打了个哈欠。
宗策的眼神温和,侧躺在他身边,问道:“那陛下先闭上眼睛,随便聊些什么吧。”
聊什么呢?
殷祝想到了一件事,忍不住问道:“等乱世结束,你有想过成家吗?”
他干爹安静了片刻,低声道:“没有。”
“朕有想过。”
许久之后,宗策哑着嗓子笑了一声:“陛下是打算立后了?也好,皇后之位空置多时,朝臣们不免议论担忧,择一良家淑女入驻后宫,也能为陛下分担些责任……”
“违心之言就不用说了,”殷祝睁开眼睛看着他,无奈说道,“换做几个月前,你说这话,朕还能勉强当回事。”
如今他们都是负二十厘米的关系了,他要立后,他干爹没有任何想法,鬼信呢?
宗策一言不发,只是用力扣住他的身子。
尽管隔着一层薄被,他依旧能感受到掌心下殷祝的纤薄腰身,丝丝温热透过布料传递至皮肤表面,令他不禁想起记忆中的烛光潋滟下,那经受着狠命撞击时泛着潮红的胯骨,和青年汗湿的、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白皙腹部。
唯有上苍知晓,他有多么想要将怀中这个人据为己有。
甚至连一分一毫都不愿让旁人看见,更勿论分享。
可宗策活了二十多年,所接受的一切规训教育,都在告诉他,伦理纲常,君臣之道,不可逾矩——即使没有那封血书,殷祝也终有一天会选定皇后,成婚,生子,共同受百官朝拜庆贺。
然后与他渐行渐远。
所以宗策从前才想,若是自己离去之时,殷祝能为他流一滴泪就好了。
除此之外,他并不奢求更多。
但或许是因为这两日的经历,和心情的大起大落,宗策竟不由自主地说出了这番话来:“策的确是违心之言,可陛下问这种话,难不成,是将来还打算与策成家吗?”
“有何不可?”殷祝反问。
“这、陛下与策都是男子,而且,您还是……”
“朕还是皇帝?”殷祝哼笑,“朕才不稀罕这个位置,你若想要,拿走就是了。”
“陛下!”
宗策呼吸一窒,当场变了脸色:“您万万不可说这种话!”
“朕不是在说谎,也不是故意试探,是真的这么想,”殷祝说,“不过你放心,除了你之外,朕还没有随便便宜外人的想法。”
“朕只是想告诉你,有时候,大可不必活得这么累。”
他将手掌贴在他干爹的额头上,轻声道:“朕不是那些人口中的‘薄情帝王’,你也并非是以色侍人的幸臣,就算从前并无先例,为何我们不能成为那个先例?”
说完这番话,他似乎有些赧然,但还是硬着头皮继续说了下去:“虽然朕还不太清楚,对你的感情,究竟是不是……咳,爱情,但你放心,朕此生,必不负你。”
殷祝一脸正直地向他干爹说出了不亚于告白的话语。
谁知他干爹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重新把他的眼皮合拢,说:“睡吧,陛下。”
这反应不对啊!?
殷祝怒了,心道这可是把他兄弟压箱底的泡妞技巧都拿出来用了,怎么他干爹一点儿反应都没有?
“你就没什么想法?”他试探着问道。
宗策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平静:“有的。”
然后呢?
殷祝在心里咆哮,可又不好意思继续再问,只能憋着一口气窝在宗策怀里,暗暗诅咒他干爹出门左脚绊右脚。
然而等他再次醒来时,宗策已经不在帐篷内了。
他给殷祝留了一张纸条,说晚上再回宫,叫殷祝回去路上小心。
殷祝看完纸条,叫来苏成德:“宗策临走前,可有说他去哪儿了?”
“并未,陛下,”苏成德回答,“但先前陛下叫人在林中采摘了些新鲜草药,宗大人问采药人要了一些,一起带回去了,依奴才之见,兴许是回宗府找弟弟去了?”
殷祝面色一僵。
完蛋,忘了跟他干爹说,现在宗府已经被搬空了,仆役下人都已经搬到了新府内,只剩下一座空壳留在原地。
哦对了,还有一纸为期二十年的地契贷款。
大夏没有反诈pp,也没有普法教育,宗小弟本着对他这个皇帝的信任,傻乎乎地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现在正在给飞鸟坊卖身偿还呢。
不过,或许宗略已经提醒过他了?
宗府旧址。
宗策翻身下马,仰头望着上方不翼而飞的牌匾,和门口孤零零一只的石狮,陷入了沉思。
方才他敲了半天门,都没人出来,还是对面的街坊邻居告诉他,这里已经有半月没人居住了,但昨天傍晚时有人出入,如果想要找人的话,他可以再等等。
想起分别时阿略那眼神闪烁的模样,宗策叹了一口气。
弟弟大了。
居然连搬家这种大事都不告诉他。
想也知道,其中肯定有殷祝在出谋划策,否则单靠阿略一人,肯定没有这样的胆子和本事。
宗略晚上肯定会回来的,但距离天黑还有一段时日,宗策并不打算呆坐在门口耗费时间。他跨上马背,攥紧缰绳,朝着城南的方向疾驰而去。
他打算去找一趟宋千帆。
快到地方的时候,远远就听到唱念做打的声音,宗策对听戏不感兴趣,但没想到路边一位面孔陌生的摊贩打量了他一眼,竟瞪大眼睛惊呼道:“您可是宗将军?”
“什么,宗将军?宗将军在哪儿呢?”
“宗将军,小女仰慕您已久了!”
他这一声惊呼,顿时引来一帮人乱糟糟地围了上来,将本就不宽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宗策颇有些应付不及,连忙勒紧缰绳,生怕马儿受惊践踏了民众。
虽然他前世也见识过这样的场面,但那都是在他的治下,在前线作战阵地。
新都之内,他与朝中百官接触更多,个个视他如仇寇、或如麻烦般避之不及,宗策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
好不容易摆脱了这些人,宗策也终于从他们的七嘴八舌里搞清楚了是怎么回事——原来是有个戏班子把晖城之战编成了一出戏,在新都唱了一月有余。
因为杀克勤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朕与将军解战袍》 60-70(第4/18页)
那段实在太解气,在他不知道的时候,自己已经火爆大街小巷,上至高官下至平民百姓,都甘愿花钱在台下站上一个时辰,甚至还有人跑遍全城,只为再听上一遍武生唱出那句“来年踏破那屹关道,直把那屹王帐前星斗摇”。
宗策听到这里,就已经猜出这戏班子背后的支持者是谁了。
这天底下,除了殷祝,还有谁会为他做这种事情?
若不是殷祝力挺,主和派的官员肯定早就下手了,解散一个戏班子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那人知道他不愿在朝中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所以便为他找到了另一条路,把他毕生守护的大夏百姓集结起来,成为了拱卫他的屏藩。
在明了这些之后,宗策沉默了。
他本以为,自己爱上了一个永远不会有结果的人;
可当他跋山涉水、穿越层层迷障,做好遍体鳞伤的准备,抵达那人的内心深处时……
却只看到了一寸丹心赤忱。
一颗为他而来的心。
“宗大人?”
宋千帆刚迈出府门,就看到一道熟悉身影牵着马,正站在自家大门口发呆,不禁惊讶道:“您怎么来了?”
宗策回过神来,朝他微微颔首致意。
“宋学士接下来可有事?”
“不是什么急事,明日再处理也行。”宋千帆看出了他有话要对自己说,侧身抬手,试探着问道,“宗大人,里面请?”
宗策把缰绳交给他府上的马夫,随着宋千帆一起进了茶室。
“在下已经猜到宗大人近日肯定会来府上,只是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宋千帆给他倒了一杯茶水,笑道,“陛下可还好?”
宗策点了点头,但并未直说殷祝此时应该已经回宫了。
与同僚私下议论陛下出游行程,这是官场大忌。
殷祝一直觉得他和宋千帆私交不错但,宗策不太明白为什么他会这么认为,他认可宋千帆的人品能力,但他们其实连朋友都算不上,大约只是点头之交的程度。
反倒是阿略,与他关系倒还算不错。
“这几个月,阿略给宋学士添麻烦了,”宗策也没提起先前发生的不愉快,只是淡淡道,“其实策早该来府上拜访的,但回新都时间有限,拜帖也不能及时送上,只得冒昧前来打扰。不知王阁老今日可在家?”
“不巧,丈人昨日出门去了,尚未归府。”
宋千帆语带歉意,又道:“阿略与我志趣相投,平辈论交,怎能算得上麻烦?他虽无品阶,但被陛下委以重任,假以时日必定能在朝堂平步青云,宗大人不必太过担心。”
两人寒暄了片刻,彼此点到为止。
宗策见宋千帆神情渐渐放松,与他谈话时的姿态也更为自如,知道他来这一趟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余光瞥见外面的管家已经开始命人掌灯,便主动提出了告辞。
宋千帆:“宗大人不留下吃个便饭吗?”
宗策垂眸,淡淡笑道:“不必了,陛下还在宫内等我。”
宋千帆干笑:“啊,这个,那在下就不留宗大人了,您慢走。”
他起身把宗策送出大门,又好心叫自家的马车将宗策送到宫外,这才长吁一口气,命人关上府门。
转身时,宋千帆对左右叹道:“怪不得陛下钟情于宗策,这份洞察心思,别说武将了,就连几位阁老都不一定具备。”
王夫人款款走来,蹙眉问道:“所以他来找你,究竟所为何事?”
“什么事也不为,”宋千帆笑了笑,“但正是这样,才叫我安心,也能叫陛下安心。”
王夫人若有所思,又轻声抱怨道:“早知道,你为何不直接回绝我爹的要求?他欠那户部尚书的人情,叫他自己去还。”
宋千帆摇头:“陛下说得对,只要夫人你与我一日未曾和离,我便永远是王家的女婿,不可能撇清关系的。”
“再者说,我与宗策都是皇党,是陛下的左膀右臂,若我二人交恶,朝堂上起码有过半人乐见其成。”
“那你为何还要……”
“既然他们想看,演一演又有何妨?”宋千帆伸了个懒腰,“我在他们眼中是软柿子,总比我油盐不进,叫他们不得不把歪主意打到宗策身上强。”
宋千帆放下手,心有戚戚道:“我可是在救他们的命呢。”
王夫人:“夫君最近似乎聪明了不少?也硬气了些。”
“没办法,前线打仗,后方的事情也堆积成山,”宋千帆唉声叹气,“陛下以身作则,一日批数百本奏折,底下的大臣们自然也不能懒怠,我连着几个月忙得脚不沾地,早就锻炼出来啦。”
“真希望宗大人能再陪陛下几日,也好叫我们多歇息歇息。”
王夫人忧虑道:“那你觉得,和北屹的这场仗,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打完?”
她想起初次见宗策时,对方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将,因为模样生得英俊,又言谈举止谦逊有礼,所以对他颇有好感,当面夸了对方两句,回去路上宋千帆还有些吃味;
但这才过去多久,宗策便已经名震天下,成为了大夏第一将首,陛下最为信重的封疆大吏,手握江淮边镇二十万重兵。
王夫人的心理其实很矛盾。
她一方面为自家夫君的成就高兴,一方面,又为世家即将面临的生死危机而心惊。
这场仗再打下去,大夏和北屹不好说哪个先没,但新都的几家世家,恐怕得先倒下了。
征民、征地、军用……陛下的种种举措,就是在以战养战,试图扶植宗策和夫君这样的年轻新贵上位,瓜分原本属于世家的势力。
连她这样后宅女子都能看出的道理,没道理父亲和那些身居高位的阁老官员们看不明白。
王夫人犹豫再三,还是低声对夫君道:“我前段时间与一些夫人聚会,了解了不少东西。新都一些家族,据我所知,都与北屹私下有所联系,这些人无所谓究竟哪方胜利,都是两头下注。”
“告诉陛下,宫内宫外,衣食住行,一定都要万分小心。”
第63章
宋千帆虽说作为王家赘婿,勉强也算世家的一员,但他出身贫贱,显然并不清楚世家真正的能量。
像是怕他不当真,王夫人又把他拉回房中,关起门来,仔仔细细地给他讲了些这些大家族之中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史。
从某位家主公然和前朝太后扒灰的旧事,到大夏开国皇帝不得不捏着鼻子宠幸某位世家貌丑的女儿、还曾生下一个双头畸胎的宫廷秘闻,以及先帝刚登基那会儿,宫中那场没来由的大火等等。
宋千帆越听脸色越差。
他相信自家夫人不会骗他,但像是这种,跟趴在皇帝床底下一样细数的宫中隐秘,即使他夫人是王家嫡女,知道这么多这么详细,未免也太令人胆寒了!
这意味着世家对皇室的渗透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而他从前所了解的,仅仅只是这些数百年家族的冰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朕与将军解战袍》 60-70(第5/18页)
一角。
他们存在的时间甚至可能比大夏都长,每逢改朝换代,都是他们吞并农民土地、壮大家族实力的最好时机。
宋千帆想,怪不得他曾在某次赴宴时,听闻一位世家嫡系在酒后跟他吹嘘,说别看他们家在新都比不了王唐,但私库里的财宝,那可不一定比皇宫少呢。
从前宋千帆只当这小子是在吹牛,但经过这半年来各种战略物资调度的处处碰壁、还有各地仓库接二连三的莫名失火,他觉得,这人说的,很可能是真的。
怕不是当初屹国进攻旧都前,这些大家族就已经听到了风声,甚至比皇室更早一步,提前把家中贵重财宝全部转移了吧?
再更深入地想一想,旧都沦陷前,朝中丞相正奉皇命清查隐田隐户,结果没查半年,屹国大军便势如破竹一路攻入国度,把皇帝赶到了南方来,丞相本人更是因愧自尽。
国都要灭了,彻查隐田隐户一事,自然也不了了之。
……难不成,这些世家为了维护自身屹立不倒,竟真的把山河十四郡数万万百姓的性命,当做随意可弃的棋子吗?
酷暑夏日,宋千帆却硬生生打了个寒颤。
他忽然想起某一日午后,陛下把他叫到御书房内,说是要与他手谈一句,但下的却是一种叫做“五子棋”的棋法。
五子棋的规则很简单,他很快便能轻易上手,然而仍旧输给了陛下不少次。
宋千帆以为,是自己还没吃透规则。
陛下却告诉他,是他太心急了。
“你看,”殷祝敲了敲棋盘上黑白子纠缠的地方,“你总是想,怎么才能下到五子,所以每次才凑成棋型,就开始进攻。这种下法在聪明人面前,就显得很傻。”
他说着,在边缘处落下一子。
“有个词,叫温水煮青蛙,不知你有没有听过,”他说,“五子棋规则简单,人人都会,但和聪明人下,就不能把自己的目的太明显地表露出来。”
“——你且看这一步。”
宋千帆低头一看,这才发现,陛下虽然一直在堵他的棋子,在他未察觉到的时候,竟已不知不觉在角落里凑成型了。
他刚要弃子认输,又见陛下冲他摇了摇头。
“和聪明人下棋,到了决定胜负的最后一步,往往他们并不会像你一样,按照常理出牌,”他说,“越是拥有越多的人,越怕输,这和聪明与否无关,只是单纯的赌徒心理。”
“这种时候,你就得牢牢按住你的棋盘,盯住他们可能会掀桌子的手,然后……”
啪嗒。
一声落子的清脆声响。
殷祝靠坐在椅背上,双手交叉,唇边微微勾起的弧度在黄昏的氤氲香雾中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记住,这样,才算真正赢了。”
“夫君?”
王夫人的声音唤回了宋千帆沉浸在回忆中的思绪,他看着自家夫人,忽然由衷感叹道:“夫人,我突然发现,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夫君为何突然有此感悟?”王夫人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