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0(2 / 2)
心里惦记着事情,天还没亮,她就醒了,身边躺着的大活人没吓到她。
淡定,大家都是成年人了。
皇帝的警觉性很高,在陆薇坐起来的瞬间,他已经睁开了眼睛。
作为饮食男女,经过了昨夜彼此更熟悉了些,陆薇同他打招呼:“早上好!”
弘历看看窗外黑蒙蒙的,有些无语,“不用早上好,天都没亮,这么早起来做什么?”
这可是他自己要问的,陆薇真不是故意要说皇贵妃,“等会儿要去给皇贵妃请安,这里是畅春园,我怕耽误了时辰。”
以前富察皇后在时,在圆明园请安的规矩宽松些,嫔妃三日请一回安,新人新气象,在皇贵妃这里没这规矩,她完全搬了紫禁城的规矩。
陆薇昨晚上与乾小四在一起,今天早上就不去请安了,岂不是赤裸、裸挑衅皇贵妃的权威吗?
皇帝是很随兴的皇帝,他拉着陆薇的手臂,“再睡一会儿,朕让李玉去给皇贵妃那里给你告假。”
皇贵妃的权威当然很重要,但整个后宫皇帝才是最重要的,后妃们最主要的责任侍奉皇帝,而不是去给皇贵妃请安。
这也是皇贵妃必须该理解的事。
陆薇没想那么多,既然皇帝说了帮她请假,她就继续睡呗。
她肯定不会非要逆反皇帝的意思,跑去给皇贵妃请安。
她的睡眠质量很好,再就上是真困呀,躺下来没几秒钟就睡着了。
弘历像太后一样喊她“薇薇”,没人应答,再伸手去拨拨她的耳朵,人立刻就翻了个身,依旧没有要醒的迹象。
她睡得那么安宁,让弘历觉得自己再吵醒她的清梦,也太不厚道,他于是只能作罢,闭上眼睛假寐,躺了不到小半个时辰,他就起了,得回畅春园上早朝了。
再等陆薇醒过来时,天色已经大亮,皇帝很可以啊,他不是一个懒皇帝,已经离开去上班了,很自律嘛。
皇帝不在,陆薇不急着回圆明园,她先去了一趟韵松轩,这是她的旧屋,不知道日后还能不能回来住,向来应该有机会吧。
一个再漂亮的园子若是没人住了,很快就很显出寥落荒凉之色。畅春园一直都有派人修葺打理,它不破败,但没人气了,看着很是寂寞寥落。
陆薇收拾了几件她的旧物件,慢悠悠地晃回圆明园了。
……
能有本事来圆明园的嫔妃都是人精儿,上次的集体病假事件,她们都能看出是皇帝在背后替皇贵妃圆面子,如此,她们哪个敢不给皇帝面子啊,除非是真生
病,最近请安次次不落。
今早上的请安大会,应到十三人,实到十一人,请假的是嘉贵妃与庆妃。
嘉贵妃还在坐月子期间,不能出门;庆妃,昨夜晚上侍奉皇上,因此告假。
皇贵妃面上平静无波地接见嫔妃们,等她们都问过安,就让人都散了。
等回到内室,她的脸色垮了下来,心情沉闷异常。
她的心腹宫女桂香问她是否身子不舒服,用不用请御医?
皇贵妃摇摇头,“我无事。”
桂香又道:“那拉夫人早前已经往园子里递了名帖,今日要来探望您。”
这位那拉夫人便是皇贵妃的母亲,前几年她的父亲过世,就只剩下这个母亲了。
皇贵妃的心里突然就好了很多,现在想要见母亲,随时可以召她进宫,这就是她的权力。
宫女们服侍她用早膳,吃过早饭,皇贵妃吩咐万方安和的总管太监张朝让,“你去敬事房让人把彤史拿过来。”
看过彤史后,却更让她产生年龄了焦虑,比起那些十几二十多岁的嫔妃们,她已然年过三十岁了。
在皇后、纯贵妃、嘉贵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120-140(第6/28页)
这三人的光芒下,她在最美好的年纪黯淡无光。
她几乎已经等上了后宫最高位,可她的眼角爬上了细细的皱纹。
皇贵妃自怨自艾,满心伤怀。
不知过了多久,桂香领着一位满洲贵妇人进来,皇贵妃眼睛一亮,她额娘来了!
宫人们都退出去,桂香守着门,留她们母女说话。
那拉夫人笑眯眯地看着女儿,从头看到脚,再从脚看到头,眼里都是自豪,“我就说过,我女儿不比任何人差!你看,这么多年过去了,你最终还是得到了你应得的一切。”
皇贵妃是当年雍正给挑的儿媳妇,她外在表现的方面是非常符合长辈喜好的,无奈不太符合皇帝本人的喜好,熬了这么多年,总算是苦尽甘来了。
那拉夫人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继而她又感叹:“如果你父亲还在世就好了!”
皇贵妃也很遗憾她父亲没有亲眼看到女儿荣登高位。
母女俩人彼此叙过思念之情,皇贵妃把头倚在那拉夫人肩膀上,终于可以把心底最隐蔽的秘密说出来,“额娘,我好害怕。”
从普通嫔妃到摄六宫事的皇贵妃,荣耀与责任并重,她感到害怕不安是非常正常的事,那拉夫人拍拍她的肩膀,笑道:“谁都是这样的,我当年嫁到那拉家做媳妇,心里头也很害怕,可这么多年都过过来了,没什么的。”
皇贵妃摇摇头,“我怕皇上不喜欢我,怕嫔妃们忤逆我,更怕比不过前人……”
那拉夫人以自己的经验开解她:“你孝顺太后,管理后宫,尽好皇后的本分,皇上就不能不敬你,他敬你,嫔妃们就不敢忤逆你。你要记住,你现在是正妻了,皇上是圣明君王,你别让他失望,他一定会给予你正妻的体面。”
这正是皇贵妃最担心的一点。
“先皇后在世时最会收买人心,嫔妃们大多都受过她的恩,我很担心自己永远比不过她。”
富察皇后的贤名传遍京师,那拉夫人自然是知道的,有这么一个人珠玉在前,女儿想比过她确实很难。
但富察皇后却有一个最致命的缺点,那拉夫人道:“先皇后再厉害,但她没有给皇上生下皇子,这就是她的不是。你现在什么都别想,为今之计最重要的就是先生下皇子,有了皇子,你的地位才能更稳固。”
很多男人嘴里念叨着先前那个老婆,时间长了,新妻爱子在旁,最终心里肯定还是偏向眼前人。
那拉夫人的话没给到皇贵妃安慰,她要是能立刻生出儿子,她在这后宫也就没什么烦恼了。
“皇上诏我陪驾的时候不少,可是,可是就是没有信啊。”
那拉夫人道:“老天爷给了你做皇后的运势,也一定会让你生出儿子,不要心急,更别跟其他嫔妃较劲,一切等生出儿子再做计较。”
第125章 第 125 章 那拉夫人作为过来人,……
那拉夫人作为过来人, 很快就为女儿抓住了首要矛盾——必须要先生下皇子。
皇贵妃深以为然,她有几分得意道:“我晋封皇贵妃的第二日皇上就带我去坤宁宫拜佛朵妈妈了。”
那拉夫人很欣慰,“可见皇上也盼着你能为他添个皇儿。有了皇儿,一切就有盼头了。”
有什么盼头呢?
继后生的皇子也是皇上的嫡子。现今这位皇上多么在乎嫡子天下人的在知道, 永琏与永琮如果能活着, 都是板上钉钉的太子。等自家女儿生下嫡子, 嫡子当太子, 以至于当皇帝,这才是真正的盼头。
母女俩心知肚明,其他的话不必再说。
皇贵妃此刻才有心情关心家里的情况,“家里一切都还好吧?”
京官穷的多,皇贵妃的父亲讷尔布在世时,家里还过得去,他过世后, 虽然家里有世袭的佐领, 但她的兄长是个平庸无用的人, 家道渐渐败落。在她当娴贵妃时,没少给家里接济银钱。
果然那拉夫人叹气:“皇上是赏了房与地, 从你当了皇贵妃, 我们家的门第提升,与那些八旗世家走动交际更多了, 花钱的地方反而更多了。你父亲的坟院至今还没银子修。”
皇贵妃皱眉, “皇上赏了我很多东西, 但不能变作银子用。我这里确实还有些银子, 只是留着还有用,这宫里也处处都是要花费地方。”
那拉夫人连忙道:“额娘知道你的难处,你问起, 额娘就说了,你不必搁心里,家里的日子怎么样也能过下去。只有你好了,家里才会好。”
皇贵妃寻思道:“额娘让家里再省些用吧,实在不过下去就先找人借钱使,等富察氏的孝期过了,皇上正式封我为皇后,届时对那拉家一定会有赏赐与爵位,兄长年纪大就算了,到时候给侄儿谋个肥差,家里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那拉夫人点点头,笑道:“额娘也是这样想的。这天下脚下的京城确实是天下第一等的好地方,可就是穷人多,哪怕是王公大臣也一样,这些个铁帽子黄带子,现今除了皇上的两位亲兄弟和亲王与果亲王日子过得肥得流油,其他哪家不是表面光鲜,实则穷困,平郡王、怡亲王这里家在雍正爷时多风光啊,可现在连娶媳妇办丧事的钱都筹不出来。后妃中也有,喏,令妃娘家可是钱庄当铺的常客。”
常年混迹京城交际圈,八卦消息特别灵通,那拉家穷,但大家都穷,也没什么丢脸的。
倒是皇贵妃愣了一下,“额娘说谁,令妃?”
那拉夫人道:“就是令妃娘家啊,魏家世代公职内务府,他家这一代长出息了,出了一个令妃娘娘,高调得很,谁人不知啊?以前就穷得不行,钱庄都不肯再借魏家银子,可是现在有了令妃,魏家又重新支楞起来了。”
皇贵妃暗暗把这件事记在心里,然后叮嘱母亲,“再有魏家的事您告诉我。”
那拉夫人会意,“行,额娘知道了。”
……
这些个京城的“满人老爷们”跟老百姓比算得上是富得流油,但他们自己家过日子讲排场,就跟贾府一样,平时穷奢极欲,那关键时刻要用钱了可不得捉急。
陆家人现在苏州常熟老老实实地过活,衣食无忧,陆薇完全不用担心娘家的破事,她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且运气不错,这几年几乎没再为银子操过心。
她与乾小四在延爽楼看了一晚上星星,等她回来圆明园时,她的老熟人毛团已经带着皇帝的赏赐来了。
陆薇笑问:“怎么总是你呢?”
毛团嘿嘿笑:“奴才师傅说奴才投您的眼缘,因此但凡有赏赐,就派奴才来了。”
他是非常愿意来庆妃这里办差的,不为别的,打赏丰厚呀。
春桃请这位毛公公去茶房喝茶,毛团心知肚明,跟着她一起去了,顺便领赏。
杏子则把皇帝送来的赏赐一一翻捡出来给陆薇看。
东西不少,看起来琳琅满目,花里胡哨。
打头的一柄玉雕灵芝如意,接着是釉彩花瓶、花插、笔筒、纸镇等等,质地涵盖金银玉石,东西很多,无一例外都是精致的工艺品、摆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120-140(第7/28页)
非常漂亮耀眼,只是这些东西虽然价值千金,但除了观察没别的价值。
除此之外,既不能当衣服穿,也不能当饭吃,更加不能卖了换钱用。
如果陆薇没有活过乾小四,那么等她挂掉了,这些东西会原样物归原主,重新归于乾小四。
嫔妃之间倒是能送给礼,互相转让,但是,有宠的嫔妃都不差这些东西。
不过,这些总归是乾小四的心意,无聊的时候,拿出来欣赏一下也很好,等东西积攒多了,就当自己开
了一家博物馆了。
陆薇问杏子:“还有吗?”
杏子捧出两个小葫芦,“还有这个。”
陆薇一看就笑了,“这里面肯定装着蝈蝈,它的叫声可好听了。你去问问这里的小太监,看没有人会养这个,养得好是能够过冬的。”
杏子“嗯”了一声,转身就要出去。
陆薇连忙叫住她,“不急,先把皇上的赏赐整理完了再说。”
杏子在陆薇身边就是充当会计、管家的角色,当即去拿账簿要登记入册。
陆薇:“没啦?”
杏子重新翻建,“没了。”
陆薇自己留神看了一遍,还真没看到最重要的东西。
以往赏赐时非常重实用价值的乾小四每次必赏银子,陆薇还以为银子是赏赐的基本款呢,没想到这次竟然没有银子!
难怪这些金玉宝石的器物以及花瓶格外多呢,感情是他因没有赏赐银子而给予的补偿。
这这这世间险恶,男人真是得到了就不珍惜了。
皇贵妃拿着金珠银锭布匹大手笔赏人,这背后肯定是乾小四再为她提供金钱支持。
这前后时间相隔不到一个月,两厢对比,陆薇觉得自己混得也太惨了吧。
陆薇没有跟皇贵妃相比高低的意思,毕竟人家是预备的皇后,但是,他这也太厚此薄彼了呀。
这样不利于他后宫的和谐!
今日好像人人都差银子,昨晚上累到了,陆薇睡回笼觉,等到中午时才醒过来,就听着杏子说令妃过来看望她了,已经在外间等了有两刻钟了。
陆薇赶紧洗脸更衣,顺便叮嘱杏子,“以后她过来直接叫醒我就行。”杏子道:“是令妃非不让我们唤醒您,说是让您好好休息。”
陆薇出去见她,令妃见到她就意味深长地笑,“恭喜啦!”
这有啥好恭喜的呀。
昨晚上乾小四还甜甜蜜蜜带着她看星星,但今天的赏赐实在让人心梗啊。
陆薇在猜想,难道皇帝家也没钱啦?
她在令妃面前表现得镇定无比,泰然自若,令妃顿时明白她的意思,就不再提这事了。
她神色郑重道:“能不能借我点银子,等我有了再还你?”
陆薇不是冤大头,借钱这种事当然得说清楚,她问令妃:“借多少,做什么用的?”
令妃道:“我在宫里,日子怎么样都可以过,但我娘家在宫外日子却难过。满人入关这么多年,再无从前的简朴,大家争相竞奢华,比面子看得别什么都重要,如果家里人没别的本事,官不成,吏不成的,家里就只能穷得典当,要是连东西都没得典当了,就饿死啦。”
陆薇笑,“饿是饿不死的,最差朝廷每月都有披甲钱粮。”
令妃从小在京城长大,在亲戚之中见过了踩高捧低,说:“确实饿不死人,但若是没了面子,与死也无异了。”
好吧,陆薇真不知道说什么了。
她借了令妃三百两银子。
令妃道谢,“等我有了银子,一定第一时间还给你。”
妃位年俸四百两银子,如果没有皇帝额外的赏赐,令妃几年都不一定还的上。
陆薇不急着要她还,只是有些好奇,“皇上近来有没有给你赏赐?”
令妃愁眉苦脸,“有,但只是物件,没有银子。”
陆薇:……
乾小四啊乾小四,他大概对嫔妃都没给钱了。
陆薇留令妃吃午饭,令妃婉拒,急匆匆走了,可能魏家真等着她的银子买米下锅吧。
这旗人之家生一个女孩子,当真是一本万利的事情,陆薇即使同情令妃,但无可奈何,疏不间亲,啥都别说。
……
今日虽然告假不用去给皇贵妃请安,但陆薇想了想,还是去了一趟长春仙馆。
大家的消息都很灵通啊,彩玉、彩娟纷纷对她说恭喜,太后则笑眯眯看着她,老怀安慰,“我一直都怕耽误了你,如今总算放心了。”
她送给陆薇一块吉祥金锁,亲自替她挂在脖子上。
米嬷嬷在一旁补充,“满洲习俗,新婚之喜,做额娘的要给女儿送吉祥锁。”
陆薇感动得眼泪汪汪,“您对我真好!”
太后摸摸她的头,笑道:“傻孩子。”
到了晚上陆薇陪太后用膳时,饭桌上有一盘饺子,太后特意道:“尝一个!”
陆薇在清宫混了这么多年,心里隐约有所察觉,小心翼翼咬了一口,心一横,囫囵吞下去了。
米嬷嬷笑问道:“生不生?”
陆薇:“不生啊,是熟的。”
第126章 第 126 章 二更
这虽然是饺子, 但满族人叫它子孙馍馍,然后把馅弄成生的,故意给新媳妇吃,让她自己说生嘛。
陆薇不踩这个陷阱。
反正她又不是满族人, 她是汉人, 汉人怎么会懂满人的子孙馍馍呢。
米嬷嬷在听了她的回答后, 赶紧在嘴里念叨佛朵妈妈。
太后则说:“童言无忌, 小孩子说得话是不能当真的。”
陆薇从十几岁的时候跟在她身边,她不留神地时候总是把她当孩子看,故而才有“童言无忌”之说。
陆薇感念老太太对自己的关怀,但这生不生的,还是不生了吧。
只希望她的运气足够好。
饭后,陆薇原打算陪太后打打马吊,太后今日却不打马吊, 原来是彩玉与彩娟即将要出宫嫁人了。
太后更喜欢用熟的了人, 彩玉、彩玉两人三年前就该出宫了, 拖到如今都二十七八岁了,再不能拖了。
她俩在古代虽然过了适婚期, 但在现代还不晚, 而且身体发育成熟,现在结婚生子其实对她们更好。
太后为她们精挑细选, 在八旗子弟中挑了两个很不错, 其中一个是佐领, 另一个是御前三等侍卫, 且两人都是未婚的,人品据说也考察过了,真难得。
而且太后连嫁妆也替她们准备好了, 一人十抬嫁妆,完全不用她们的父母费心。
陆薇给彩玉与彩娟添妆,一人许诺了一百两银子。
太后犹如嫁女儿,非常高兴的样子,陆薇心里有些伤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120-140(第8/28页)
感,闷闷地说:“舍不得你们离开。”
彩娟笑道:“我们即使嫁人了也可以进来给老佛爷请安呀,庆妃娘娘你别难过,以后有见面的机会。”
虽然陆薇不认可结婚是一件特别值得高兴的神情,但彩玉、彩娟总算是服役结束,终于可以回家与父母亲人团聚了,在这一点上,陆薇真心为她们高兴。
老佛爷心情好,整个长春仙馆喜气洋洋的。
陆薇没有忽略杏子脸上一闪而过的羡慕。
杏子与她同龄,说起来杏子也快到了出宫的年纪。
清廷规定宫女二十五岁可以出宫,一般情况下,皇帝开恩,也有很多二十出头就已经出宫。
这几年宫里发生了太多事,杏子她们这一批大概就要等到年纪到了才能出宫了。
只是还有个变态的规矩,宫女到年纪出宫后,并不是直接送回家让父母安排婚事,而是由皇帝作主替她们赐婚。
这其中的操作性非常大,皇帝只是表面上的赐婚人,实际上皇后就可以作一大半的主。
太后在后宫地位超然,她当
然可以给她的宫女做最好的安排。
陆薇看了杏子一眼,很有些后悔,要是富察皇后在时,她能想到早些为杏子求了恩典就好了。
现在的皇贵妃不好说话,以后再为杏子安排,少不了要费一番心思。
等她与杏子回到映水兰香,她主动安杏子的心,“我虽然比不得太后能为彩玉彩娟安排得那么好,但也一定会尽我所能为你安排。”
杏子跟了她多年,知道她是言而有信的人,很是感动。
她道:“您对我好,我服侍您这么多年,没吃过什么苦头。我羡慕彩玉姐姐她们,并不现在就是想出去,而是羡慕她们嫁了一个年纪相仿的人,我以前听说过,有的宫女出宫后被许婚给了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
陆薇向她承诺:“一定不会让你嫁老头的。”
……
皇帝是重养生的人,他不会一连几天接着翻牌子,再一个原因大概就是朝堂上是真的忙吧。
陆薇作为后宫女子,大小金川的事情都听说了。
去年刚开始进剿大小金川时,清廷众人,包括皇帝,自信无比,以为轻轻松松就能拿下大小金川,虽知道这仗从去年打到今年,两年了呀,一点看不到胜利的影子。
前任川陕总督庆复现在都还被关在刑部大牢里,陆薇估计大小金川的战役再拖下去,庆复的项上人头不保。
皇帝派了对苗人作战特别有经验的张广泗,没用;上个月,不得了了朝臣中最得势的首席军机大臣讷亲都被派上了前线,依然没用。
连太后都为此担忧不已,问过皇帝一回了,乾小四给出的答应是不担心,没问题。
但事实就是问题很大。
后宫毕竟不是完全封闭的,真的假的流言私下里传得沸沸扬扬,最新的传言是,皇帝觉得讷亲很没用,他打算又又又换帅了。
这回的新帅据说是先皇后的胞弟傅恒。
傅恒,今年二十六岁,在朝中身兼多职:銮仪卫、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等,清朝最年轻的一品大臣。
如果确定是傅恒的话,乾隆还真是蛮给年轻人机会的。
皇帝既养生又忙,但隔几日还是要翻牌子的。
很不巧,皇帝再一次翻到了她的牌子。
在圆明园,嫔妃住得地方忒大,大家不需要像在紫禁城时一样固定地方侍寝,很多时候皇帝都是过来嫔妃的住所。
陆薇在接到乾小四要来的通知后,就开始了梳洗打扮,陆薇穿一件浅绿色薄绸单袍,梳一字头,她不敷粉,只画了眉毛,清清爽爽地迎接皇帝。
她自认为打扮得十分得体,哪知皇帝拉着她的手,上下打量她,“这衣服不衬你。”
她身上江南汉人女子的飘逸轻盈气质非常浓厚,满人的衣服她传得也好看,但远不如汉装穿在她身上相得益彰。
清宫的旗装除了花色,样子咋一看都差不多,水桶一样直挺挺的衣裳,能好看才怪呢。
陆薇本来也不喜欢旗装。
她问皇帝:“您觉得什么样的衣服衬我呢?”
弘历笑道:“你是汉人,自然是汉装更衬托你。”
陆薇“哦”一声。
好多年前,清宫里只要不是正式的大场合,日常生活旗装汉化,已经很漂亮了,结果当时的娴妃搞一场旗装复古运动,偏偏眼前这位还大力支持,现在还有什么可说的。
她脑子转得很快,故意道:“那天皇上穿汉装,我就是陪着您穿吧。”
普通老百姓以为皇室规矩森严,但皇帝是制定规矩的人,而规矩一向都是用来约束别人。
在禁止汉装之前,满人的宫廷里还禁止汉女入宫呢,结果不用说了吧。
他都纳了汉人妃子,私下里只怕没少穿汉服吧,不,几乎是半公开的,他都穿着汉服让画师们作画留念了。
果然,皇帝毫不在意道:“好!”
……
映水兰香并不只是一座宫殿,面积挺大,其北边有个印月池,皇帝的晚膳就摆在这里。
今日的菜肴一共八个盘,连点心加汤水就占了三个盘。
虽然他们两个人完全足够了,但这连皇帝平常三分之一的标准都没达到。
她犹疑地看着皇帝,“您今日胃口不好么?”
所以少吃点,不浪费。
皇帝自己坦然得很,“不是,朕只是觉得以往吃饭太奢靡浪费了。”
他一个从小到大没穷到的人,怎么会突然想到从自己日常生活上省钱,不管是作秀还是别的原因,但国库没那么丰裕是肯定的。
陆薇讪讪道:“打仗很费银子的。”
弘历看着她道:“你知道这个?”
陆薇解释道:“知道啊,我家是普通的民人,从前打仗的时候,物价会上涨,钱粮吃紧,那一阵子家里人就要省吃俭用,我想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还有一句话她没敢说,老百姓的赋税也会增加
弘历颔首,叹了一句,“你说得没错。我大清对金川用兵近两年,所耗巨资,可笑连个小小的金川土司都不能拿下。”
陆薇特别好奇皇帝口里的巨资是多少,于是小心翼翼地问了。
弘历告诉她:“折合成白银足有上千万两。”
上千万两的白银根据现代物价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钱?
陆薇不敢想象,而且这个时候的银子是真值钱,普通人家过日子甚至用不上银子。
皇帝(暂时)没钱了。
以前这些话弘历可以跟富察皇后说,皇后去世后,他找不到人可以诉说,今日凑巧提起,话匣子打开后就有管不住的趋势了。
难得他也有犯愁的地方,“傅恒向朕请命上前线,朕看好他,也愿意给他机会,朕现在愁的是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120-140(第9/28页)
哪里变出银子继续打大金川?”
总库没钱,只好从地方各省挤钱了,皇帝不会真没办法,唯独苦了老百姓。
陆薇心有戚戚,“只希望这场战事快快结束吧。”
弘历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回道:“一定会的。”
陆薇接着又道:“我一个人也吃不了那多饭,从明天起我的膳食也减半。”
弘历失笑,“不必如此,从你那里省不了几个钱。”
……
春江水暖鸭先知。
陆薇都知道的事情,皇贵妃这个管辖六宫的人只怕会更早知道。
翌日早上,嫔妃们去给她请安时,她拿出了自己作为未来皇后的态度。
先前战事刚开始时,富察皇后只减了她的用度的一半,但那时候只是战事刚起,大家都以为必胜且速胜,现在情况转变,两年的仗打下来,那是真缺钱,宫里确实要作出表率。
皇贵妃这次来真的,所有嫔妃的日常用度全部减半,而且她还号召大家捐钱。
她以身作则,非常大方地捐了一千五百两白银。
第127章 第 127 章 一口气轻轻松松拿出一……
一口气轻轻松松拿出一千五百两银子, 只能说皇贵妃真有钱!
裁减一半用度的事情,陆薇心里早就有了准备。
她昨晚上与皇帝一起吃完饭,连皇帝的御膳都减了那么多,作为他的后妃们又怎么可能不向着他看齐?
别看他对陆薇说, 从她哪里省不了几个钱, 后来陆薇反应过来, 皇帝一方面确实是这么认为的, 另一方面陆薇作为普通嫔妃,这不是她该管的事,自有皇贵妃来处理。
所以,今早的请安大会上,才有皇贵妃俭省后宫的举动。
等两年多的实习期届满,她就会转正当皇后,皇贵妃这是卯这劲儿想在当皇后之前为自己挣名声吧。
不管皇贵妃的行为出发点是什么, 但事实就是国家打了两年的仗, 老百姓的日子难过。待遇减半, 哪怕真正的用处不如一滴水,从心里上说陆薇自己是愿意的。
只是她以前在答应的位置上混了几年, 深知答应们日子是真不好过。
皇贵妃年俸八百两, 乾小四可能是为了凸显皇贵妃那拉氏的独特地位,她的年俸是九百两, 而答应是三十两, 等于说一个皇贵妃的工资等于三十个答应的工资总和。
如果算上工资之外的其他的各项福利待遇, 只怕三百个答应的待遇也比不过一个皇贵妃。
嫔位以上的后妃裁减就算了, 陆薇非常不明白为什么要裁减低位嫔妃。
鹭鸶腿上劈精肉,太刻薄了些。
皇贵妃不会傻到把宫里的所有嫔妃都得罪吧。
她正在胡思乱想,杏子捧着账本子过来了。
得了, 陆薇觉得还是先担心她自己吧。
杏子道:“先前您借了令妃三百两,紧接着许了彩玉、彩娟两位姐姐各一百两作为添妆礼,这一下子就去了五百两,现在您的账上总共只有三百四十八两银子了。”
现在妃位上有五人,除了陆薇之外,还有愉妃、婉妃、舒妃、令妃,肯定要先与她们商量一下,大家最后捐一样的数字,这样面上都好看。
妃位的年俸是三百两,陆薇猜得大概数目应该至少三百两,她勉强还支应得来。
趁着愉妃、婉妃来给太后请安时,几人对了一下,就定下了三百两银子。
愉妃、舒妃,还有陆薇直接出了三百两银子,婉妃、令妃出一百五十两,剩下的一百五十两用布匹充数。
在古代布相当于银子,在市场上同样可以当钱用。
这样也行,陆薇想着等自己没银子使了,再要用钱就用布吧。
哎,珠宝首饰金银玉器,宫里最不缺的就是这样,如果卖出去,大家就都有钱了,可惜呀。
皇贵妃之外,宫里最有钱的肯定是纯贵妃与嘉贵妃,这两人资历深,得宠时间长,人均膝下三个娃,她们一人出了一千二百两,直逼皇贵妃。
行吧,行吧,这三个人都是大富婆。
颖嫔出了两百两银子,其他贵人、常在、答应们,最多有一百两的,最少有十两的。
大家凑吧凑吧,一共凑到了六千两银子。
另外太后捐了四千两银子,因此整个后宫女眷共出了一万两。
陆薇想起乾小四说的打了两年的金川,耗费超过千万两白银,唉,她们这些人捐的钱真就是千万之一,战争也太太耗银子了。
……
不知道皇贵妃是怎么搞定皇帝与皇太后的,反正这两位都没有对皇贵妃在后宫的大动作提出异议。
但皇贵妃很快就做了一个新决策,那就是从她剩下的一半开支里再取出一半贴补给贵人及其以下的嫔妃们。
她是对皇帝这么说的,“您是皇上,同时也是所有嫔妃们的夫君,民间有个词叫做‘夫唱妇随’,您将自己的开支削减了那么多,我等嫔妃自然要追随您,我知道那些常在答应们本就年俸微薄,但这样的事却不好把她们排除在外,毕竟她们也有一颗为您为大清奉献的心。而我身为皇贵妃,待遇丰厚,我自己吃用都花不了那么多,所以就想着由我来私下补贴她们。皇上,您看怎么样?”
皇帝最近忙于朝堂之事,除了金川战事,他还要与户部官员商议军需耗银,再就是与各省抚、督密折往来,筹划往京师调钱粮的事情。
他现在只需要后宫安稳,不生事就行,至于其他的没心思多管。
皇贵妃给他汇报了这么多,他基本上没什么异议。
嫔妃们所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于他这个皇帝的赐予,现在他减,嫔妃们跟着减,说得过去;皇贵妃私下有贴补,低位嫔妃的日子过得下去,后宫不至于因此不稳。
他赞了一句皇贵妃处事得当,就把这件事揭过去了。
反正这么一□□下来,皇贵妃的贤名由宫里传到宫外去了,老百姓可能不知道,但京中八旗人家纷纷夸赞现在皇贵妃不输元后富察氏。
陆薇参与两回后宫事务的管理,令妃则服侍先皇后多年,于后宫之事更为熟悉。
她两人谈起这件事总觉得有隐患。
皇贵妃确实对低位嫔妃们有贴补,可这些贴补都补在哪里呢?宫里的嫔妃再没钱也饿不死,无非就是吃得好一点与吃得差一点的区别。后宫女眷活动少,绝大多数胃口是非常小的,人家要得不是多吃一只鸡,或者多穿两件衣服,唯有银钱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八旗人家入关久矣,在中原富贵繁华温柔乡享了上百年的福,有钱人很多,没钱人更多。
就以令妃举例,她都还要时不时接济娘家,其他不得宠且位份低的嫔妃呢,后宫是个最踩高捧低的地方,看着包吃包住,其实隐形花钱的地方非常多,在极度缺钱的情况下,人是会做出没有理智的事情的。
陆薇疑虑重生:“皇贵妃难道没有考虑后果吗,万一发生什么事情,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