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260(2 / 2)
弘历失笑,“明瑞是明瑞,和珅是和珅,当然不同。”
陆薇道:“明瑞身上有一股清正气儿,这和珅却没用,他好好的在咸安宫官学读书就好了,为何又去串戏,这也不似清正读书人的做派。”
而且私底下唱唱就好了,就当是个兴趣爱好,和珅唱戏的水平可不差,还进宫表演,这可不像他说的要走科举之路,妥妥走佞臣路线的先兆啊。
历史上乾隆与和珅这对君臣可谓狼狈为奸,这段关系中乾隆肯定是祸头子,但和珅实实在在不算是个好人。
虽然封建王朝都是那个德性,但陆薇也希望能扇扇蝴蝶的翅膀,最好这辈子别再由那个和珅了。
皇帝叹息一声,“你说得对,朕早已觉得八旗子弟不似当年勇猛,这日子好过了,人的斗志也就给磨没了,国本不可忘啊。”
这个和珅确实不适合提拔到身边,另外得下令禁止八旗子弟习戏,还得去军中历练才成。
想到这里,他拉着陆薇的手,道:“薇薇,幸亏有老佛爷与你提醒朕。”
陆薇在有些事情可不敢提醒他,她道:“是老佛爷提醒您的。”
弘历感叹道:“老佛爷也好,你也罢,朕只希望你们能永远陪着朕,可惜这世上最难的就是永远。”
话题有转向伤感的意思,“永远”两个字太沉重,太后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健忘,易乏累,一日衰老过一日。
陆薇微笑道:“那就不要说永远,珍惜现在就好。”
皇帝点点头,“是啊。”
……
自陆薇那一回与令贵妃彻底把话说明白后,这几年里令贵妃低调做人,少了很多事。
陆薇也只把她当普通嫔妃对待,这次南巡,她根本没想到让令贵妃一同跟上,以免再生事端。
令贵妃得知自己不再随驾南巡的名单之中时,愣了好一会儿,“她说不带我就不带我?皇上没意见?”
宫女轻声道:“您知道,皇上很少驳皇后娘娘的意思。”
令贵妃“呵”了一声,“她也不过是仗着有太后撑腰。”
宫女无奈道:“那太后确实为她撑腰啊,娘娘,您要不想想别的办法?”
以前的热河之行也就罢了,这次的南巡,令贵妃势必要跟上。
这几年间她不如以前得宠,又被皇后压着,失势不少。
在令贵妃看来,她整个生命就是一直在努力向上的过程,与其像愉妃、婉妃那样过暮气沉沉的日子,她宁愿去死。
现在的后宫永贵人、兰贵人、宁贵人得宠,她的年华已经渐渐消失,不抓住最后的机会就会泯然众人。
最后这次南巡,趁着有机会服侍皇上,若能再得一个孩儿,她不怕翻不了身。
令贵妃沉思不语。
宫女急道:“这没几日就要启程了,您可以怎么办?”
令贵妃轻轻叹气,“唯有一个办法了,我本来不打算用,现在也只好如此。”
先皇后是在山东去世的,她这个故人感念先皇后之恩,梦到十几年前在泰山碧霞元君祠陪先皇后祭拜的情景,因此想要再去一回泰山替已故的先皇后祈福。
宫女惊讶道:“这,皇上会答应吗?”
令贵妃道:“皇上一定会答应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240-260(第6/26页)
但这个法子
只能用一次,她日后就再不好打着先皇后的名头行事了,只看这一次老天爷会不会帮她。
第245章 第 245 章 先皇后富察氏是在济南……
先皇后富察氏是在济南染病, 然后病情急转而下,于德州回京的舟中去世,从此皇帝对济南这座城产生了心结,几次南巡都会故意绕开济南, 而且他每到山东的地界上时都会写诗怀念富察皇后。
富察皇后已经去世十几年了, 陆薇还记得她的音容笑貌。这是一个非常标准合格的封建皇后, 对嫔妃们也很不错, 如果她还在世,陆薇可能真的会在这后宫躺平一辈子算了,因为富察皇后做后宫领导时,嫔妃们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富察皇后是在南巡途中过世的,这次南巡赶不上她祭祀的正日子,因此南巡前,皇帝与陆薇一道去长春宫祭拜了一回富察皇后。
长春宫现在是一座后妃纪念馆, 供奉着富察皇后、慧献皇贵妃、纯惠皇贵妃、淑嘉皇贵妃等四人的画像。
皇帝除了给富察皇后上了香, 另外三位皇贵妃也没落下, 每人都上了一柱清香,凭吊一番。
时光如梭, 如今的皇帝早已不再年轻, 看着画像中的年轻的故人们,难免有所唏嘘。
陆薇在陪他上过香之后, 悄悄地退出去, 把空间让给皇帝让他独自缅怀。
长春宫虽然有专人每天洒扫, 但因长年无人居住, 没有了人气,这座宫殿显得分外寂静寥落,院子里的只有一株老腊梅寂寞地开着花, 陆薇站在树前静静地欣赏。
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只手搭住她的肩膀,她惊得回头,原来皇帝出来了,这人怎么一点声音都没有啊。
弘历让身边服侍的宫女太监们都退下,然后负手与陆薇同看这株腊梅。
老树盘根错节,花虽然不盛,但非常香。
陆薇随便找了一个话题,问道:“皇上,这棵腊梅有百年了吗?”
弘历道:“应该有吧,朕小时候进宫时,树就已经在这里了,这么多年过去,好像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人生七十古来稀,对于树木来说却算不得什么,所以才有物是人非一说啊。”
看来他的情绪有了差啊,陆薇说了一件轻松的事情调节下气氛。
她道:“御花园里也有几株腊梅,关于这些腊梅,还有故事在里面,皇上这会儿想不想听?”
弘历好奇:“还有什么故事是朕不知道,你快说。”
陆薇道:“其实就是一个普通平淡的故事,好多年前发生的,那时候我刚进宫没两年,还是个答应。每到年前,我们这些答应常在贵人们最喜欢去御花园赏腊梅,成群结队的,好多人呢。”
弘历奇道:“这腊梅花除了香,也没那么好看吧,值得你们冒着严寒出门吗?”
陆薇笑道:“那得问您啊,那一年您特别看腊梅,我们大家名为赏花,实则是想去撞撞运气,看能不能遇到皇上您。”
弘历大笑起来,“朕也想起了一件事,朕小时候被圣祖带进宫抚养,但说是抚养,其实朕一个月也未必能见到圣祖一次,朕就想办法呀,天天去给佟佳皇后请安,恨不得早中晚都去,如此就能常常见到圣祖了。”
陆薇:“那您的运气比我们好。”
弘历放佛记得那时候他在学画画,想画个冬日腊梅图,所以常常去赏梅,其他的印象倒没了,他问道:“你们一次都没有遇到朕?”
陆薇摇摇头,“也不算没有遇到,只能远远见了一眼,我只去了一次,后来就没去过了。”
那时候的后宫是纯妃、嘉妃、怡嫔的天下,其他人机会寥寥。
弘历笑她没恒心,“你该坚持呀,多去几次,说不定朕就注意到你了。”
陆薇:“……天太冷,再去就要生病了。”
弘历哈哈大笑,“这北京城的冬天确实冷,不光冷,还有风,连朕都不爱大冬天在外面赏花,更何况是你们这些弱不禁风的女子,别出来一趟,等回去后就一个个染上风寒,不划算。”
想起当年的事情,陆薇也觉得好笑,“我怕生病,回去后一口气喝了一大碗姜汤,魏答应就不喜欢喝姜汤,好生着凉一回。”
弘历:“魏答应?是令贵妃吧。”
陆薇点点头,“对,当时我,她,还有陈贵人,也就是婉妃,一起在咸福宫住过几年。”
她与令贵妃走到今日,无话可说,可刚才回忆往事,两人确确实实有过开心快乐的日子。
在这后宫中谁与谁关系好,一目了然,这几年陆薇与令贵妃两人除了面上的来往,私底下其他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了。
皇帝看得明白,若是放在以前,他说不定还有心情为她们说和,可是他现在也看淡了。
就像他与弘昼那么好的亲兄弟,到头来还不是一地狼狈。不管是夫妻、亲缘,还是朋友关系,一切随缘。
缘起、缘灭,结束了就算了,可以怀念,但不必留念。
他没对陆薇与令贵妃的关系做任何评价,而是另说了一件事,“令贵妃前几日告诉朕,她梦到与先皇后参拜碧霞元君祠的往事,希望能重返故地为先皇后祈福,朕想带上她,你看如何?”
陆薇愣了一下,继而道:“皇上决定就好。”
弘历打量她的神色,“你不愿意?”
陆薇摇摇头,“我先前没有把她加入南巡名单上,主要是想少生点事。老佛爷年纪大了,身子也不便长途跋涉,她对我说过这是她最后一次南巡了,我只是想少些心烦的事,好好陪伴老佛爷,让她高兴。”
她目视着皇帝的眼睛,说:“三年前五阿哥要封亲王的事情在后宫谣言纷纷,我不相信令贵妃没在您面前说什么。诚然对皇上来说这些都是小事,甚至我今日提起来反而显得我自己心胸狭隘,但我很讨厌这种狗苟蝇营的小手段,与这样的人相处不痛快。”
一个人的性格会突然改变吗?为皇后祈福,哪里都可以,为什么偏偏要去泰山。
利用人性弱点,言语挑拨,每次都用这种手段极难抓住把柄,最让人不舒服。
弘历:“朕知道她确实有做得不妥当的地方,但这次她是为先皇后祈福……”
陆薇微笑:“她眷念故主嘛,所以皇上的决定我没意见。”
……
正月十六,皇帝奉皇太后乘御舟南下,第一站就是山东,先至德州,再至泰安,皇帝一行人登泰山。
碧霞元君祠就在泰山顶上,令贵妃得以去此为先皇后祈福。
她在先皇后身边服侍十年,虽然很累,但收获了很多,直到现在她还深受先皇后的余荫。
令贵妃跪在碧霞元君祠堂里,双手合十,心里默默祈祷,“皇后啊,愿你在天有灵,保佑我心想事成。”
第246章 第 246 章 这是令贵妃自进宫后最……
这是令贵妃自进宫后最低谷的日子, 当年她刚入宫时都没像现在这么无助过。
现任皇后故意打压她;宫里新人辈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240-260(第7/26页)
而她芳华渐逝;五阿哥这几年颇得皇帝的看重,成为太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令贵妃身处的环境非常不顺,压抑得找不到出口。
她看着慈目善面的碧霞元君, 内心念叨地却是富察皇后。
皇后啊, 您当年肯为我指引我, 这一次也一定会保佑我。
与令贵妃一样深切怀念富察皇后的还有一个皇帝。
这位每回南巡都会寓情于诗, 怀念一番富察皇后。
皇帝赋诗:“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闻之令人泪流!
当御前孙太监奉皇帝的命令将他新赋的诗送到陆薇面前时,陆薇作如此评价,还差点儿拿帕子擦擦眼睛,然而内心却是平静无波。
可能是她天性太凉薄,对情情爱爱尤其有点过敏, 她相信皇帝写诗时的真情实感, 她也真的相信他很怀念富察皇后, 毕竟富察皇后是个非常不错的女子,连陆薇都怀念她, 但文学创作有夸张的成分在, 有时候写
着写着恐怕连作者自己都信了。
悼亡诗自古以来就是古代诗歌的重要创作来源啊,皇帝这几句还不算什么, 像元稹、苏轼、纳兰性德等人, 那悼亡诗写得令人肝肠寸断, 这些人过后也是该干嘛干嘛, 妻子于古代男人来说,是生活中极小的一部分。
所以陆薇以欣赏文学创作的态度读完了皇帝的大作,然后问道:“皇上现在做什么?”
孙太监有点尴尬地回道:“皇上与令贵妃在登凤台游览。”
哦, 陆薇点点头,两人现在肯定有共同话题。
先皇后过世好多年了,时间太长,皇帝难免会忘记令贵妃还是先皇后留给他的故人。这趟南巡,令贵妃成功让皇帝重新想起这件事,就是看在先皇后的面子上,皇帝也得对令贵妃再好上几分。
只要令贵妃不再背后挑拨生事,像这种正当争宠手段,不妨碍到后宫和谐,那就是后宫好同事,不必在意。
陆薇自去陪伴太后。
中国有多少名山大川,但都比不过泰山名气大,皆因泰山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封禅之地,从汉武帝到宋真宗无不如此。奇怪的是乾隆几次过来泰山,但从来没有想要封禅的意思。
陆薇猜测原因有二,第一是他的亲亲祖父康熙都没封禅,他自然也不好意思越过祖父封禅;第二嘛,宋真宗把泰山封禅的名声搞臭了,封禅反而成了一场笑话。
不提泰山的人文历史,景色是真的美。
辽阔的华北大平原上拔地而起的泰山,巍峨雄伟,浑厚大气。陆薇陪着太后站在玉皇顶看风景。
太后感慨不已,“这才是真正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能见此美景,此生无憾。有时候我会想起先帝,想起敦肃皇贵妃,真算起来他们不如我有福气。”
从以前从不愿意提及先帝与年妃,到现在平静淡然的提到他们,太后心里的那个结大概已经完全打开。
这是好事,日后她仙去之时就可以可以坦然无畏了。
陆薇为太后感到高兴。
……
御驾在山东,最重要的一站就是登泰山,其他行程不必多说;等到了农历二月上旬,到达江苏境内。
所谓下江南,进了江苏渐渐有了春日的感觉。皇帝南巡必定要视察河工,这是从大禹治水开始,古代人民一直都在想办法解决的大事。这一路上,皇帝除了接见官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治河,考察民生。
直到二月下旬,御驾抵达苏州府,在此会停留好几日,众人这才真正开始游玩。
苏州的人文历史,苏州园林别苑,怎么也逛不玩逛不够,尽管皇帝把他最喜欢的园林照样子复刻进了圆明园。但南北气候迥异,就算是一比一还原,复刻品就是远远不如正品,因为蕴含在园林中那种软、秀、灵这种无形之物丝毫无法复刻。
上一回皇帝南巡是乾隆二十七年,因那拉氏断发事件,整个南巡他心里都不大痛快,这次一路上顺风顺水,且没有什么烦心事,皇帝心情大好,恨不得一口气把苏州的园林全部游玩遍,他还把上回去过的木渎灵岩山又去了一回。
眼看该逛的都逛了,应该要走了吧,皇帝说不急,还有一个地方。
陆薇自己就是苏州人,苏州有那些景点还能不知道?皇帝虽然没有把这苏州全部逛完,但那些有名气有特色的地方全都去了,其他的也没必要去。
弘历见她发懵,转头笑着对太后说道:“老佛爷您看她,连故乡都给忘了,明日咱们去常熟,后日再离开苏州。”
常熟隶属于苏州府,只是江南一个普通的水乡小镇,陆薇的祖籍在这里,但她其实是在苏州府长大的。
她想不到也很正常啊。
太后非常护着她,“我们妇道人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人家一辈子都回不了故乡的也多的是,索性都忘了,心里还能痛快些。”
陆薇走过去挽着太后,“嗯嗯,老佛爷说得再对不过了。”
她俩相处比亲母女还好,弘历看在眼里也非常喜欢,笑道:“所以趁此机会才要去去常熟,朕毕竟是常熟女婿,既然都来苏州了,怎么样也要去看看。”
皇帝几度南巡,不管是各地官员,还是民间百姓们,歌功颂德者众多,常熟是皇后的故乡,意义自然又有不同,他带着皇后去常熟,让皇后衣锦还乡,享受一番故乡老百姓的热切欢迎。
……
常熟,还有一个别名“琴川”,是个非常典型的江南小城,青山绿水人家,虽然不如苏州城富庶繁荣,但别有一番质朴的风味。
风景倒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当地的官员百姓们实在太热情了,陆薇都有点吃不消。
这些官员吃皇家的饭,捧着皇帝还好说,但百姓们,应该不至于此,陆薇觉得他们应该是请过来的“演员”。
这也正常,从古至今皆如此,没啥好说的,好生接待领导,然后再顺利地把领导打发走就行了。
但让陆薇没想到的是在她在祖屋的地基上竟然起了一座豪华阔气的大宗祠。
陆薇愣了好一会儿,才喃喃道:“这是我家的,什么时候建的?”
弘历招来常熟县令问话。
那县令忙道:“回娘娘的话,这座陆氏宗祠去年建成的。”
陆薇的近亲都在京城,修宗祠这种大事不会瞒着她,她竟然一点都不知道这件事。
她心里有一肚子的疑虑,但这个场合不好多问,只能暂时都存在心里。
弘历似乎对这个宗祠很满意,饶有兴致参观了一回,还给陆薇的那些祖先们烧了一炷香。
进了宗祠,当然少不了翻看族谱。
古代女子不入族谱,陆薇如今出息了,她的大名完全可以在大红烫金族谱单独开上一页了。
陆家原来只是苏州最普通的老百姓,谈不上什么族谱,能往上数个四五代都已经很不错了,要不是看了这个族谱,陆薇都不知道原来她祖上竟然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240-260(第8/26页)
的吴郡陆氏,就是那个著名的陆逊的家族。
啧!
只要追索族谱,人人都可以有一个光辉耀眼的老祖宗,再往前推推,大家还都是炎黄子孙……
她在族谱上看到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心里既无奈又好笑。
弘历问她在笑什么?
陆薇悄声对他说:“到今天,我才知道我家竟出过这么多有名的人!”
弘历秒懂她的意思,低声笑道:“五百年前都是一家嘛,这常熟县令会办事。”
参观完宗祠后,众人出来时,两侧百姓夹道相送,有一个白发老媪突然跑出来,跪倒皇上面前,高声道:“求皇上为老妇人作主啊。”
常熟县令立刻就要令人将这老妇人押下去,皇帝却制止了,“不必,请过来说说话。”
这老妇人哭道:“常熟自从出了陆皇后,三年倒有二年荒,皇上,常熟百姓的日子快过不下去了!”
第247章 第 247 章 陆薇就知道回常熟准没……
陆薇就知道回常熟准没啥好事!
瞧这老妇人说的话, 她何德何能背这么大一个锅。
再看常熟县令,以及一众官员脸色煞白,冷汗淋漓,皇帝出巡, 安全与心情都要兼顾好, 这些夹道欢迎的百姓一般都是提前找好的人, 应当不会有任何问题, 老妇人不知道怎么混进来在皇上面前胡说八道,大家都得倒霉。
常熟县令急忙呵斥了一声老妇人,然后对皇帝道:“皇上恕罪,这妇人年纪大了,脑子不清白,疯了,所以才在此胡说八道。”
皇帝心里也恼怒异常, 这些官员都不会办事, 幸亏福隆安机灵, 上前一步蹲在老妇人身边说道:“这位婆婆,我是皇上的内务大臣, 您的事情可以告诉我, 我会转告给皇上,若您真有苦衷, 皇上一定会给您作主的。”
他扶
起老妇人, 目光看向皇帝, 皇帝微微颔首, 福隆安就把这位老妇人带下去了,整个过程十分迅速。
老妇人离开后,场面重新恢复热闹, 大家伙儿山呼万岁,仿佛刚才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皇帝面带微笑冲着百姓们招手致意,非常和谐的场景。
陆薇也只能带着面具同大家一起表演,但她心里实则还惦记着那位老妇人。
原本的出游计划还得去登虞山,经过这件事后,啥游兴也没了,直接回行宫。
众嫔妃先散了,皇帝与陆薇送太后回屋歇着。
太后拉着皇帝的手,有些担忧地问:“应该不是什么大事吧?”
弘历安抚道:“您放心,没什么事,真有事的话,江苏布政使与苏州织造早该密奏给朕了。”
太后转头看陆薇,笑道:“瞧,皇上说没事必定是没事,常熟虽然是你的祖籍之地,但实际上也与你没什么关系,你千万不要多想。”
陆薇心里暖暖的,忙道:“我知道了,老佛爷。”
安置好太后之后,两人走出来,脸色都拉下来。
被人编成歌谣当众骂的滋味很不好受,陆薇的心情差。皇帝的心情也差,老婆被人骂,他的名声就很好吗!
陆薇率先道:“我记得您封我当皇后的那一年,同时亦给常熟县免税两年年,再者这几年江南也没听说发生很大的天灾之类的,怎么就三年倒有两年荒。”
弘历道:“这件事还得细查,看来咱们要在常熟多耽搁两日了。”
陆薇:“不怕耽搁,只要把事情查清楚就行。”
弘历拍拍她的肩膀,“你也回去休息吧,没事的。”
查肯定是他这个皇帝派人去查,陆薇只能等结果,也没什么可做的。
她回自己的屋子,却看见颖贵妃在里面等她。
颖贵妃关切道:“怎么样,没事吧?”
陆薇无奈道:“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呢,但总归与我有关。”
颖贵妃小心翼翼道:“可是您的那些陆氏族人——”
陆薇摇摇头,“我的父母亲人都在京城,这些个族人关系已经很远了,他们大概没有这个胆子,我猜只怕与常熟县令有关。”
唉,陆家普通百姓,在常熟完全无势力,偏偏又出了一个皇后娘娘,正好可以给某些心思活络的官员拿来利用,贪官污吏是永远解决不完的。
这回陆薇算是亲身经历了现代电视剧《某康微服记》、《戏说渣龙》里的情节了。
颖贵妃看着陆薇的脸色,小心翼翼道:“我刚才听到有些人说话很难听……”
管什么也管不住人家的嘴巴,陆薇索性道:“她们想说就去说,反正也没人敢在我面前说。”
见她自己想得开,颖贵妃放了心,不再说什么。
嫔妃们当然少不了议论纷纷,大部分就是一个吃瓜看热闹的态度,唯有令贵妃心中暗暗窃喜,老天爷都在帮她,陆薇这个皇后的名声越差对她越有利。
……
福隆安奉皇帝的之命访查老妇人之事,两日后事情就有了结果。
常熟县令等当地官员为了讨好奉承皇帝以及皇后,耗资巨大修建陆氏宗祠。
可这钱从哪里出呢?
本地望族以及乡绅们有钱,但一毛不拔,常熟县令不敢得罪地头蛇,只能以各种名目向常熟百姓收缴。
等于说这座豪华的大宗祠全是从常熟百姓身上搜刮的。那老妇人的丈夫儿子都被拉了壮丁去干活,丈夫更是因此在过度劳累而死,不止老妇人一家,常熟很多百姓家皆如此。
总之,陆家修宗祠简直是堪比秦始皇修长城的暴举。
当然,这是事件的表面,但修一座宗祠虽然花费高,总有限度,不至于闹得老百姓活不下去,要铤而走险到皇帝面前告御状。
实际上呢,明面上修陆家宗祠,实际上这些个官员仕绅们借此机会没少为自家牟利,光是县里的一位县丞这两年就在虞山起了一座大别墅,人家几乎没花人工费,需要人干活了,直接派衙役去征人丁,打着名目就是为陆皇后家修宗祠。
当然也有免除差役的法子,交钱即可免,所以常熟县令暴富啊,上任不过三年,已经积累了好大一笔家私。
常熟县闹成这样,江苏省的抚、督等高官未必没有耳闻,也提了人过去询问,那一听说是为陆皇后家修建宗祠,行,都没人敢说话了。
陆氏一介汉人民女,登上皇后之位,传言废后那拉氏就是被她拿下马的。
那拉氏是八旗贵女,先帝亲封的侧福晋,而且还生有嫡子,然而却完全不是陆氏的对手,可见这陆氏就是妲己西施之流。
对这样的人只能讨好,不可得罪,抚、督二人便按下此事,当作无事发生。
所以,事情演变到现在,外人都以为常熟是凤凰之乡,有福之地,孰不知常熟老百姓早已对这些贪官污吏痛恨至极,连带着认为陆皇后也是一丘之貉,二者没什么区别。
皇后都被骂妲己了,但皇帝肯定就是纵容外戚犯事的纣王了,虽然没人敢明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240-260(第9/26页)
上这么骂他。
陆薇在听福隆安汇报完所有的事情后,简直无语至极。
这才真正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常熟县的这些个官员们当真生财有道,而且若不是这老妇人敢豁出性命告御状,等他们好好地送走了皇帝一行人,没准儿皇帝还会给他们升官。
弘历的脸色非常难看,常熟县的那些官员乡绅们理当处置,那布政使、苏州织造等人是吃闲饭的?这么大的事情竟然无人密奏给他这个皇帝。
该杀的杀,该贬的贬,皇帝一点也没留情面,顺带着又给常熟县免了两年税。
如此一番雷厉风行的手段下来,再加上舆论造势,圣明天子的口碑总算是屹立不倒。
但陆薇在家乡人眼里算是没什么名声了,哪怕皇帝特意颁了一道圣旨声明她与此事无关,但总归是沾惹上这种事情里,民间的闲言碎语是免不了的。
而且这圣旨颁的跟《大义迷觉录》有异曲同工之妙,陆薇原本以为雍正帝在这件事上犯傻,现在有点明白他的苦衷了。
至于那座恶心的陆氏宗祠推也不是,留也不是,徒增尴尬。
苏州之行虎头蛇尾结束,御驾继续沿运河南巡,经嘉兴海宁之后,到达杭州,驻跸在孤山行宫,停留数日。
第248章 第 248 章 皇帝来杭州后的第一件……
皇帝来杭州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游西湖, 而是登观潮楼检阅水师,其实就相当于现代的阅军,只不过阅的是水军。
阅水师另有一番奇景,此地又不同, 还可以欣赏浙江之潮。
以前几回南巡都没机会看这种正式的阅兵, 这一次皇帝专门带上太后与陆薇。
陆薇算是亲眼目睹了周密的《武林旧事》中海潮起伏、水军演习的壮观情景, 那种激荡很难用言语描述。
演习水军过后, 皇帝紧接着与他的心腹杭州将军、织造等人密谈;之后再见当地的官员、乡老等等,先把本地的吏治摸清楚,以免再出现在苏州时发生的闹剧。
从古至今,贪官污吏屡治不绝,但若当皇帝的重视这个问题,对于吏治的清明肯定是有好处的。
把这些事情都办完后,皇帝才真正开始有闲心游览西湖, 外加最重要的吟诗作赋。
这位是真对吟诗作赋爱得深沉, 每回到了他喜欢的地方, 必须要作诗,就跟现代人旅游必发朋友圈一样。
在京城时题材灵感可能还没那么多, 南巡的话每天至少一首, 一次南巡写的诗就可以组一本不薄的诗集。
他的那些诗,除了上书房的那些老夫子们, 这些年陆薇就是后宫阅读第一人。
其实吧, 别把皇帝的诗当作诗, 把它当作每日的心情分享来看, 还是蛮有意思的。
西湖二十八景,龙井八景等等,整个大杭州, 人文历史无一不美。皇帝灵感无限,除了作诗,还题字,他乾大爷处处都留下了“到此一游”的痕迹。
不得不说,要不人家怎么是古代好运又长寿的皇帝呢,人家除了精力旺盛,游玩的
心情是很不错,不像陆薇,虽然每天也在跟着大部队一起游玩,但她的心境实际上没皇帝调节得那么快。
来杭州□□日后,某日旁晚皇帝令孙太监来请她。
陆薇过来皇帝的寝屋后,皇帝催她赶紧用膳,“等会儿带你去一个好地方,别耽误了时辰。”
行吧,陆薇都听他的安排,两人用过膳,更衣,上了车,不知行了多久,竟是到了六和塔。
六和塔原是吴越王弘俶时期建的镇海潮塔,几经战乱摧毁,又几度重建,这座塔的造型古朴,所处的位置较为偏僻,远不如同样在西湖之畔的雷峰塔有名。
皇帝数次南巡,除了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时来过一次六和塔,之后就再没来过了,而雷峰塔他可以每次必去的。
六和塔临钱塘江,初春晚上的江风习习,吹到人身上还是有些寒意,陆薇都不知道这皇帝大晚上为什么要来这里。
这座塔是佛教僧人所建,塔名“六和”也取自佛教“六和敬”的意思塔内当然有很多佛教元素,石壁上刻着佛经,还绘有相当漂亮的壁画,这些壁画颜色鲜艳,俱是些飞天羯毗、花卉禽鸟、伎乐舞蹈等等。
陆薇非常喜欢,停住看了片刻,皇帝就笑话她,“朕记得在五台山时,你去到那些喇嘛庙就害怕,怎么现在倒不害怕了,这塔又高又深的,就不吓人了?”
陆薇点点头,“不止不吓人,而且还很好看呢!这儿的佛与五台山的佛还是有所不同的。”
弘历叹道:“你能这样说,可见你还是没有慧根。天下的佛都是同源的,本质不变,最重要的是修心,别被外相所迷惑。”
陆薇瞪着清澈的眼睛看他。
真的太不好意思了,她在唯物主义世界观下长大,信科学与玄学都信不了佛。
弘历想起来这里的目的并不是要给她说佛法,他拉着她走,“上楼吧,别耽误了时辰。”
他已经两次说别耽误了时辰,耽误了什么时辰?陆薇心里纳闷极了。
六和塔内部的台阶呈螺旋状上升,越往上越陡峭,陆薇即使被皇帝带着走,但一口气在这么陡峭的台阶上爬六七十米高,她的小腿都在打颤。
然而很快她就没心思关注身体的不适,因为她耳边听到“轰隆轰隆”如雷鸣般的声音渐行渐近。
陆薇惊喜道:“这是钱塘江的涨潮声!”
两人登至到最高层回廊,举目望去,在一轮圆月之下,钱塘江的潮水一波连着一波怒吼般奔腾而来,翻起几丈高的白浪。
陆薇完全被眼前的情形震撼住了,半天不知道说什么,过了好一会儿,她喃喃道:“皇上特意带我来看钱塘潮,对了,我怎么忘了今天是十五!”
弘历含笑问:“喜欢吗?”
陆薇使劲点头,“喜欢!”
眼前是汹涌澎湃的海潮,耳边是奔腾的潮声,大自然的奇幻之景,足以让人心旷神怡。
倒是弘历有些惋惜道:“八月十五的海潮是最大的,听说有排山倒海之势,如千军万马奔腾,胜今日十倍,可惜了。”
“不可惜,”陆薇连连摇头,“可我觉得,这样已经很好了。”
弘历想了想,念了苏东坡的一首佛偈诗:“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陆薇道:“我想的是另外一首,平生不修善果,……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弘历笑道:“殊途同归,见山还是山,说你没慧根,你又能参透其中的深意。”
陆薇忙道:“这是鲁大师临终偈语,不是我参透的。”
弘历看着她,柔声道:“朕知道,《水浒传》嘛,你看过,朕也看过,你说最喜欢鲁智深,鲁智深在此听潮信,而后圆寂。不然你以为朕为什么带你来这里?往常你总说这世上的自然之景太过美妙壮观,个人的那点烦恼对比之下,实在算不了什么,今日看钱塘潮信,心情是否会好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