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26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240-260(第1/26页)
第241章 第 241 章 陆薇其实还没想到没想……
陆薇其实还没想到没想到把永贵人与愉妃叫过来干嘛, 但她心里就是憋着一口气。
七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即使清辉阁四面临水,屋子里放着镇凉的冰块,陆薇元觉得心里燥热得慌, 喝了一碗冰镇酸梅汤才缓过来。
千万不能生气, 生气容易生病, 生病就是给别人腾位置。她稳坐高台, 别人心气不平才会生事算计她,她一定要把心态摆好。
永贵人、愉妃过来得很快,两人在清辉阁院门口彼此遇上了,互相见礼,以为皇后请了所有的嫔妃过来呢,谁知进了屋子,发现皇后只请了她二人过来。
愉妃心头忐忑不安, 永贵人心里也在敲鼓。
陆薇请她们坐下说话, 又命侍女上茶。
永贵人胆子稍大些, 她问陆薇:“皇后娘娘,不知您有什么吩咐?”
陆薇笑了笑, “今日皇上过来这里, 不知为何提起了你与愉妃,所以我请你二人来说道说道。”
永贵人与愉妃在后宫基本上没交情, 皇上为什么会同时提及她们两个?永贵人想起前两日她说过的五阿哥封亲王的事, 对, 也只有这一件事她与愉妃才扯得上关系。
可是这件事早已经过去了啊, 莫非愉妃向皇上告状了?
永贵人眼神不善看向愉妃。
愉妃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因为除了五阿哥之外,她在皇上心里毫无存在感。
她并不想得罪人, 因此忍着气,好言道:“我自来圆明园的那日见过皇上,之后就再没见过皇上了。请问皇后娘娘,不知皇上提及永贵人与我所为何事?”
她这么一说,永贵人立刻知道自己想左了,愉妃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了,她就是想说自己的闲话也无处可说,于是她也把脸转向陆薇,“求皇后娘娘告诉我们吧。”
陆薇今日叫她们过来就是分说明白,于是把上午皇帝过来发生的事情大致给她俩说了。
听说一个要降位份,一个要被遣回紫禁城时,两人脸色唰的一下都白了;再听到最后的结果后,又双双松了一口气。
两人再次起身郑重地给皇后行礼,“多谢皇后娘娘替我等求情。”
陆薇道:“我告诉你们这件事只是想让你们日后谨言慎行,否则再有下一次我也保不住你们。”
永贵人、愉妃低声应是。
行了,陆薇该说的都说完,该送客了。
毛太监送这二人离开,回来后问陆薇:“不知她们能否感受到娘娘您的良苦用心?”
陆薇道:“这就要看她们的悟性了。”
无凭无据,不能说得太清楚,但永贵人掐尖好强的性子,肯定能想到背后被人给阴了,至于能有本事阴她的人她自己去琢磨;再就是愉妃,这位理当更明白,她那想要给娘家抬旗的心思到底是给何人透露的,如果她还把那人当宝,那么她以后落到什么处境也是自己咎由自取。
……
在这个后宫,位份虽然重要,但比较起来,圣宠更为重要。像愉妃、婉妃两人虽然是妃位,实际上却不如圆明园的嫔妃体面,愉妃好歹恢复了妃位待遇,像婉妃现在都还是嫔位待遇。
愉妃并不想得罪有圣宠的永贵人,等出了清辉阁,她诚恳地对永贵人说:“永贵人,你相信我,我绝没有在皇上面前说过你的一字半语。再者,我早已是个失宠之人,我是见不到皇上的。”
她的脸上带着几分凄凉,这让永贵人都愣住了。
永贵人年纪尚轻,雄心壮志,她认为自己的未来一定光明。看着这样愉妃,永贵人有点可怜她,但又觉得她特别没用。
尽管她生了五阿哥,五阿哥也很有出息,极有可能就是未来的太子,可是愉妃没用就是没用啊,要不是皇后,她就是差点被赶回紫禁城了,到时候脸都丢干净了。
永贵人再想想皇后,人家是没孩子,可是人家抓住了皇帝的心,所以她与愉妃才能一个天,一个地。永贵人时刻警醒自己,千万别落到愉妃的下场。
她想得很明白,对愉妃这样没用的人,也犯不着跟她计较,于是笑道:“愉妃姐姐不用说了,我相信不是你。”
愉妃松了一口气,“你能这样想最好不过了。”
永贵人顿了一下,忽然又道:“不说那些八旗满洲的女子,只说咱们包衣人家的女子,哪个进宫服侍主子们,不是想着为家族争气?姐姐想为娘家抬旗,也是人之常情,可恨令贵妃居然会去皇上面前说嘴!”
愉妃惊讶地看着她,没有作声。
永贵人一看她这表情就知道自己猜到了,“你也太不会防人了!”
愉妃此刻看谁心里都存了戒备,她嗫嚅道:“我不知道永贵人你的意思。”
永贵人笑道:“你是真不知道也好,还是装傻也好,反正与我无关,不过谁害我,我肯定不会让他好过,你自己好自为之,我走了。”
留愉妃站在原地,呆呆地看着永贵人的背影,内心有一丝羡慕永贵人的敢说敢做,但她不敢,她甚至不敢去找令贵妃当面对峙。
愉妃最后深深叹了一口气,搭着侍女的手慢慢地离开了。
……
后宫因五阿哥要封亲王之事产生的小风波渐渐平息,这件事在朝堂上更没影子,谁都没再提五阿哥封太子的事,如此,就更加不用说立储。
皇帝八风不动,看样子立储依旧是非常遥远的事情,至于五阿哥,他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除非皇帝交代的祭祀任务,其他时候还在上书房读书。
上书房真是个好地方,一个可以读一辈子书的地方,不愁皇子们没事可干。像康熙、雍正两朝,皇帝都会提前让皇子在朝堂上历练,到了乾隆,不用想了,好好读书吧。
五阿哥的太子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后宫也逐渐有了新鲜事儿——忻妃怀孕了。
这可真是大新闻,这已经好几年里,宫里只有一个令贵妃不停地在怀孕生子,终于又来了一个忻妃。
皇帝算是长情之人,他很看重眼缘,刚开始喜欢的人,只要不犯他的忌讳,基本上就会得宠很长一段时间。忻妃刚进宫时,任性了一回,后来皇帝对她虽然没那么盛宠,但她一直有宠。现在她怀孕了,立刻就成为了圆明园的大红人。
在这件喜事之下,还有一件不算太大的事情。某日,令贵妃陪着皇帝在曲院风荷赏花,永贵人做渔女打扮,划着小船来接走了皇帝……
再比如某日,本该是令贵妃侍寝,但不知为何换成了永贵人……
大家后宫同事,永贵人这样也算是有上进心,争宠的手段五花八门,只要不害人就行了。
而且这永贵人给陆薇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她很像曾经的怡嫔,那么热情火辣。
当年怡嫔失宠降位,再后来过世,宫里很久很久没有人提及她了,永贵人的热情对于现在的皇帝来说,还是很有新鲜感的。
连着两次被截胡,令贵妃很快就明白永贵人在故意争对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240-260(第2/26页)
但她现在的身份,已经不能让她舍下颜面去同永贵人争宠,否则就是让其他嫔妃看笑话。
然而现在她被一个小贵人截胡,其他人已经在看笑话了。
令贵妃恼怒之下,摔了一个茶盏。
侍女道:“永贵人分明就是泼皮无赖,好端端的主子们谁像她那个样,咱们去请皇后娘娘作主。”
令贵妃冷哼一声,“只怕皇后娘娘默许永贵人行事呢,不必去自讨没趣。”
她一向是个耐得住性子的人,看着躺在悠车里睡觉的小儿子,“不急,我有他们。”
永贵人让令贵妃心烦,令贵妃同时也感觉到了愉妃与她的疏远,每次她去见愉妃,愉妃要么在礼佛,要么在抄佛经,从来都没空见她。
令贵妃了然,便也不再去碰壁。
等到了七月中旬,皇帝奉皇太后去避暑山庄,圆明园嫔妃几乎都带上了,只除了怀孕的忻妃与令贵妃。
这些年但凡皇帝出巡,除非令贵妃身体实在不方便,她从来没有缺席过,这是第一次。
她彻底明白自己被人针对了,她没有去找皇后,而是直接找了皇帝,说自己想要陪皇帝去木兰秋狝。
此刻的皇帝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正好说让她去的话,孙太监赶紧提醒道:“皇上,皇后娘娘今早送来了随驾去木兰的嫔妃名册。”
皇帝大概就明白什么事了,“那就按皇后名单上的来吧。”
令贵妃委屈极了,“皇上!”
皇帝微笑道:“皇后是后宫之主,由她来安排很妥当,令贵妃,你是否对她有不满意的地方?”
令贵妃哪里敢说不满意,只得道:“妾不敢。”
皇帝拍拍她的肩膀,温和道:“皇后的意思就代表朕的意思,你听她的就行,你一向是个懂事的人,这次逾矩了,朕这次不计较,但不可再有下次。再者,十五阿哥与十六阿哥年纪小,你留下来照顾他们也不错。”
令贵妃背后一寒,强自笑道:“皇上恕罪,妾不会再有下次了。”
第242章 第 242 章 皇帝的语气看似温和,……
皇帝的语气看似温和, 但话里的意思却很明白,那就是令贵妃不要去挑战皇后的威严。
在这个后宫,令贵妃可以不怕任何人,但却不能不怕皇上, 她若是失了帝心, 就算有再多的儿女也没用。
她老老实实在皇帝面前认错, 态度到位.
弘历满意地点点头, “朕就喜欢你这份知趣。”
人生的境遇注定是天差地别的,一旦那条界限出现,界限外的人就需严格循序规矩,不可冒犯。
比如,令贵妃之于皇后;再比如,弘昼、弘曕之于皇帝……
这两人现在都是戴罪之身,弘历直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原谅这两个弟弟。
被皇帝赞知趣的令贵妃知趣地告辞离开。
现在比较出风头的是怀孕的忻妃与年轻的永贵人, 她没必要与这些人争什么。
这次虽然没有达成她的目标, 但她仍然有收获。
五阿哥封亲王的事情在后宫传得沸沸扬扬, 不管怎样,皇上心里总会对这对母子存有芥蒂。
如果是先帝在位时, 五阿哥的希望说不定很大, 可是当今圣上不是先帝,他不炼丹, 不熬夜, 节欲养生, 身
体健康, 五阿哥有得等呢!
这一刻,令贵妃突然想起了先皇后的两位嫡子,他们是皇帝心中的最佳储君人选, 可如果他们还活着,焉知不是另一个圣祖废太子?
令贵妃再想想自己两个年幼的儿子,年纪看起来他们的劣势,可是命运无法琢磨,他们未必是没有机会的。
不能去避暑山庄,确实让令贵妃丢面子,但她深信这面子日后一定能再找回来。
现在最要紧的事不能违拗圣意,次日她去清辉阁给皇后请安时,面上恭谨无比,一点都看不出别的情绪,连众嫔妃的侧目和永贵人的明嘲暗讽,她也微笑以对。
永贵人暗自在心里嘀咕,这人莫非是转性子?但令贵妃这种态度,让她一拳打在棉花上,也没劲了。
其实今日的请安整体就挺没意思的。
陆薇还记得当年富察皇后在时的盛景,当时真是人才济济,花团锦簇,如今,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只令人叹息。
现在圆明园嫔妃,包括她在内,一共有十二位嫔妃,平常话多些的只有颖贵妃、鄂贵人、永贵人三个;舒妃似乎已经退出名利场,不再过问世事;忻妃怀相不太好,苍白瘦削;愉妃一贯不言不语,沉默以对;慎嫔、瑞贵人两人时常病病歪歪的,就算有心争宠也没那力气。
到目前为止,这后宫凋零得很,算下来,真正在暗搓搓搞宫斗的人,只有令贵妃一人,连容嫔都算不上,她空有搞事的心,没什么搞事的能力。
今日慎嫔与瑞贵人两个就是来向皇后告罪的,她俩又病了,路途奔波,这趟避暑山庄之行怕是去不成了。
身体最重要,陆薇让她们在圆明园待着好好养病。
这么多人凑在一起,屋子里却透露出一股奇异般的冷清。
大家坐了一会儿,陆薇就让众人散了。
毛太监问她道:“娘娘,令贵妃与忻嫔不去,再少了慎嫔与瑞贵人,只怕不妥,是否要从紫禁城补两个人进来?”
陆薇拿出嫔妃名单看了一回,圈了几个名字,“就她们吧。”
这些不过是小事,两人正说着话,春桃突然进来道:“娘娘,令贵妃求见。”
晨会刚散,她这是去而复返?
陆薇干脆就会会令贵妃。
她故意没把令贵妃放在随驾热河的名单内,就是想看看令贵妃有什么反应,今时不同往日,令贵妃的面子可是很值钱的,陆薇期待她的反应。
……
陆薇与令贵妃从来没有真正当众撕破过脸,现在的关系算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对,比这个应该还恶劣些,自从与她竞争皇后失败后,令贵妃一直对她存在隐隐的恶意。
因此,令贵妃这次求见,陆薇也犯不着像对待普通嫔妃一样对待她。
陆薇坐主位,令贵妃跪于堂前行礼,一坐一跪,两人地位已经分明。
令贵妃早已打听主意,无论今日陆薇怎么折辱她,她也一定要忍下来,务必让皇后出这口气。
更重要的是她要让皇上看着她的态度,她以贵妃之尊,柔顺讨好皇后,若是皇后不肯放过她,处处找她的麻烦,那么落到皇帝眼里,就是皇后的不是了。
陆薇手里捧着茶碗,打量着作柔顺姿态的令贵妃,说实话这一幕很有点现代影视剧里恶毒皇后欺负纯良女主的感觉,挺好玩的。”
令贵妃低声道:“妾来给皇后娘娘请罪,妾愚钝,若是有不当的地方,惹恼了娘娘,还请您宽恕我。”
陆薇慢悠悠抿了一口茶水,才问她:“你倒说说看,你有哪些做的不当的地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240-260(第3/26页)
令贵妃当然不肯承认,她道:“妾不知,还请皇后娘娘给妾指出来,妾日后一定改。”
陆薇听她这话都笑出声来了,她一边笑,一边击打案几,“你都不知道你自己做什么,那你来请哪门子罪啊。”
等笑够了,陆薇盯着令贵妃的眼睛道:“我与你认识了有二十多年了吧,彼此都清楚彼此的个性,那些虚伪的话不必再说,更不必露出现在这幅做作的样子。”
令贵妃咬咬唇,“皇后,何必把话说地这么难听,人生起起落落,难道你就能保证自己一直居于高位?”
陆薇坦然道:“我不知道啊,但我知道现在我居于高位,你必须要对我俯首帖耳。至于以后,我这个皇后可能当不下去,但你也绝不会有机会当上皇后,皇上的性子,你是知道的,你没机会的。”
反正活着的时候是没这个可能。
令贵妃咬牙不语。
及时到了这个时候,她还一点都不诚实,陆薇觉得与她再多说下去就是浪费时间。
她警告令贵妃道:“赢就是赢,输就是输,你是输家,就该愿赌服输,别再暗地里搞一些见不得人的小把戏,没有人会给你当傻子耍!我并非多事之人,但我也不怕事,你我进水不犯河水最好,如若还有下一次,我敢保证,你终生再踏不进这圆明园半步。我的话,你听清楚了吗?”
令贵妃不语。
毛太监适时喝道:“令贵妃,皇后娘娘的话您可听清楚了?若是没听清,奴才再说一遍。”
令贵妃忍气回道:“妾听清楚了。”
陆薇挥挥手,“退下吧。”
令贵妃起身,慢慢地退出了屋子。
陆薇冷眼看着令贵妃的背影离开,若不是她自己在皇后的位置上还没坐满一年,根基不稳,且今年事多,令贵妃不会再有下一次的机会。
……
后宫的日子悠长,有时候觉得时间过得真漫长啊,但蓦然回首,却又觉得时间转瞬即逝,转眼已是乾隆二十九年,陆薇当皇后的第三个年头。
这两年朝堂上无事发生,边境太平,但后宫算不上太平静,令贵妃倒没再搞事,忻妃本年四月因难产过世;紧接着六月慎嫔过世;还有瑞贵人,身体一日比一日差,以至于卧床不起,看样子也不是长寿之相。
再想想以前离开的那些后宫同事们,英年早逝的居多,令人惋惜叹息。
陆薇心有戚戚,不管是紫禁城的风水,还是圆明园的风水,都是煞人的!
能在后宫活下来的人,要么命硬,要么心大,不然光看着同事们一个接一个的去世,很容易抑郁啊。
在接连办了两场丧事后,陆薇都觉得自己快透不过气了。
这日皇帝过来清辉阁,两人一起用膳,弘历见陆薇的胃口很差,一顿饭比小猫吃得还少,眉头皱着紧紧的,继而吩咐了孙太监几句话,苏太监领命去办事。
等孙太监回来时,身后还跟着一个御医。
陆薇骇笑:“皇上请御医来做什么?”
皇帝道:“给你把把脉。”
陆薇:“我没事。”
话虽如此,她还是接受了御医的望闻问切一套流程,身体当然没事,就是心情郁闷,御医给开了舒肝解气的汤药。
弘历看着她叹气,“你只看看老佛爷,也该学一学她的豁达通透才是。再不然修修佛理,就不会如此苦闷了。”
陆薇倒觉得可能是她的升职之路太顺畅了,达到目标后有点空虚,再加上同事们的接连离开,心情烦闷是很正常的事情,调节过去就好了。
不过皇帝的好意,她是接受的,“多谢您关心我,我没事,也不用喝药,过些日子就好了。”
弘历笑道:“心病比身病更难医,说来说去,你就是不肯修佛。其实修佛如同修心,参透了佛法,也就参透了这个世界,心胸豁达通透,无病无灾。”
陆薇那是宁愿修鱼竿都不去修佛的,她到现在都没忘记小和卓的头骨碗,简直太可怕了!
她无奈道:“佛渡有缘人,可我真不是有缘人。”
弘历更无奈,罢了,天长日久,还是慢慢以佛理感化她吧。
这皇帝怎么跟传教士一样啊,陆薇赶紧转移话题,问道:“皇上确定了明年南巡的事吗?”
第243章 第 243 章 皇帝的心思很快就由传……
皇帝的心思很快就由传教转移到南巡上面。
昔年圣祖康熙帝有六次南巡, 弘历处处效仿祖父,一回接一回的南巡,算下来他才南巡了三回,至少还有三回呢。
因此, 他说道:“朕已经定下明年南巡, 内务府早已开始准备出巡的事宜。”
康乾盛世, 自康熙而起, 至乾隆而终,国力强盛,经济富庶,再加上帝王个人的精力极其旺盛,所以才有南巡的盛,等乾隆之后,国力下
降, 皇帝一代不如一代, 也就没有南巡的必要了。
这次南巡对陆薇的意义又不同, 以前她以不知名的普通嫔妃身份参与,平平无奇不出众, 这一次是以皇后的身份参加, 心里的感触复杂。
弘历却称之为“衣锦还乡”,还说道:“你是江南的汉人, 这次南巡江南的百姓们必定会高兴的欢迎你, 说不定等咱们南巡回京后, 江南各地还会兴建皇后庙。”
陆薇吓了一大跳, “不用了吧,给观音、妈祖建庙就好了,给我建什么庙啊?不行, 您到时候一定要给那些巡抚、都督下一道令,民间不得兴建什么皇后庙,劳民伤财,贻笑大方!”
弘历看她都着急了,赶紧道:“哎,朕就是开个玩笑而已,没有什么皇后庙。”
陆薇:“真的吗?”
弘历一本正经道:“金口玉言。”
陆薇放了心,她觉得越低调越好,衣锦还乡更不用提。
也许江南的汉人里有人能因为她这个汉人女子做到皇后的位置自豪,但这样的人应该不会多吧。
陆薇觉得自己算是心大的人,不然也不可能在后宫混到现在,但是!清廷最大的两个矛盾就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陆薇虽然是汉人,明面上的身份是抬旗后的满洲正白旗,满人不用提,一定不会认同她的身份;至于汉人,也许未必会认所谓的汉人皇后,更大的可能是陆薇两面都不是人。
好在乾隆这个皇帝在位时间长,能力强大,他压得住所有人,所以陆薇能安心当皇后,但其他的就算了,毕竟管得住人家的行为,管不住人家心里怎么想。
陆薇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次南巡,不管是江南那么的汉人文士们对她是赞是骂,只当不知道,她低调出行。
她对皇帝道:“我还是像以前一样跟着您游玩,那些风头就不必出了。”
弘历看着她笑道:“现在锦衣还乡变锦衣夜行了,你想太多了,不管是前明,还是大清,谁能叫百姓安居乐业,谁就是好皇帝,普通老百姓们根本不会管皇帝是姓朱,还是爱新觉罗。只有那种酸腐的儒生也指手画脚,然而他们除了指手画脚,也没别的能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240-260(第4/26页)
了,因为真有能耐的人早就考中科举,朕会看到这个人才。”
陆薇想起了在她的封后大典上担任副使的汉人大学士于敏中,于是问道:“于大人是科举入仕的吗?”
弘历颔首,“对,他是一甲第一名。”
陆薇惊讶:“那他是状元!”
可以啊,这人的考试能力真强,比自小号称神童的纪晓岚都强,而且他还挺会做官的;至于纪晓岚,这位真没后世影视剧中的同名人物那么好,他学识渊博,人品很一般,就是个极其普通的文人官僚,目前因罪贬在迪化当官(乌鲁木齐)。
弘历摊手道:“所以你看,有能力的人自会走到朕面前来。”
陆薇辩驳:“那也有没有考中进士的有才之士啊,也可能说他们的文章不得主考官的喜欢。我看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与写《儒林外传》的吴敬梓,就很厉害啊。”
没想到皇帝直接道:“朕认蒲松龄是个人才,但那吴敬梓就不必说了,酸儒中的酸儒。主考官三年一换,机会是有的,能考中进士本身也是一种能力,那些考不住的也没甚好说的。”
好吧,陆薇已经无话可说了,这古代的科举与现在的高考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好说不能说啊。
弘历拉着她的手,宽慰道:“好了,别想太多,朕最会识人,朕看你好,旁人必不会认为你不好。”
怕是不敢认为不好吧。
陆薇心里隐隐仍有一丝担忧,但愿明年的南巡像以前几次一样,顺顺利利。
……
说起南巡,最高兴的人应该是七十多岁的老太后。
她兴致勃勃同陆薇说起往年南巡的情景,最后感叹道:“只怕是我此生最后一次去江南了。”
陆薇心里酸酸的,“老佛爷,您别说这样的话,等明年去了江南,以后一定还有机会。”
太后摇摇头,“皇上或许还会出巡,但我不会再去了,我老啦!”
谁都不能超脱自然规律之外,老了就是老了,眼会花,耳会聋,腿脚会不好使,太后的身体在老人里算是不错的,但是毕竟年纪太大了,南巡好几个月,舟车劳顿,老人家受不住。
陆薇低声说:“您不去,我也不是。”
太后摸摸她的头,仍旧拿她当小孩子看待,“傻姑娘,你陪我耗着做什么。”
陆薇摇了摇头,“我日后还要在地宫陪您呢,您千万别嫌弃我。”
她以前就说个这个事情,那时候太后总是一笑置之,但这一次她沉默了许久,最终道:“好,我答应你。”
如果可以,太后最佳的埋身地是在清东陵,伴着皇帝儿子的裕陵,她没有丈夫缘分,生前母子相依为命,死后依然想在一处。但为了皇帝的正统性,她还是得与先帝一起葬在清西陵。
太后平生喜爱热闹,原本她想着与裕贵太妃死后作伴,但两人关系早已破灭,现在的裕贵太妃对她来说,只是先帝遗留下来的一个普通的嫔妃,她是不可能再与裕贵太妃同葬了。
太后再看看陆薇,她陪伴了自己几十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亲生母女也就这样了,既如此,她们母女死后葬在一处,岂不是更好?
陆薇的喜色溢于言表,“您终于答应我了,那您什么时候去跟皇上说?”
当然是越快定下来越好啊。
陆薇虽然不相信人死有魂,但也不愿意日后看着自己的坟墓被盗,尸骨淹在水里,混作一团,还分不清谁是谁。
而且皇帝的裕陵地宫布置得就跟喇嘛庙一样,她反正是受不了,皇帝这几年时不时向她推介佛法,实在接受无能啊。
太后看她那高兴的样子,心里也很高兴,笑道:“此事不急,待我找个合适的机会就会跟皇上提,放心好了。”
陆薇对老佛爷是一百个放心,事到如今,她的一桩心事终于了解,可以开开心心地准备过年了。
……
南巡出发的日子就定在正月十六,过了上元节就出发,在这之前宫里热热闹闹地过年。
紫禁城的年味很重,但每年过年都是那些流程,过多了就觉得平常了。
宫里最热闹的一项活动就是看戏,畅音阁从初一到十五天天都唱那种歌颂太平的承制戏,以前大家都耐着性子听,这回太后不耐烦了,她没去畅音阁听大戏,而是从景山官学叫了一出小戏在寿康宫小戏台演出。
清宫有两处学戏的地方,一处是南府,另一处是景山官学。因皇帝近来年爱听戏,因此不仅有太监学,连那些八旗子弟也会客串几出戏。
从景山来的那十几个戏子里,既然太监,也有八旗子弟,太后问领班的,最近在排什么戏。
领班的恭敬道:“回老佛爷,奴才们最近在排《梁祝》。”
《梁祝》悲剧收尾,大过年的唱这戏不太吉利。
太后蹙眉,问陆薇:“你有什么想听的?”
陆薇忙道:“不如就听《梁祝》吧,只让他们别唱后几回就行了,可以唱《十八相送》。”
她真的巨喜欢《十八相送》,活泼可爱的祝英台与呆头鹅梁山伯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
在路
上,祝英台各种撩拨梁山伯,不停地暗示他自己的女儿之身,“可叹梁兄笨如牛”啊。
太后听她说喜欢,便也道:“那就唱十八相送吧。”
戏子们下去装扮时,皇帝不巧过来,看这要唱戏的光景,打趣道:“额娘听好戏,只想着薇薇,却不记得朕。”
陆薇不等太后说话,就说道:“皇上只爱听《升平宝筏》这种腾飞驾雾,飞檐走壁的大戏,我们这种情情爱爱的小戏,必定是看不到眼里。”
弘历听了她的话,笑道:“原本朕打算走的,现在非要听一听了。”
听就听呗。
这次祝英台的演员是以前没见过的新人,年纪不大,唱腔婉转动人,双目顾盼神飞,美貌动人,而且神情又机灵又调皮,把老实人梁兄逗得团团转,陆薇是越听越爱听,连太后也频频点头。
等这出戏唱完,却是皇帝率先问那祝英台:“你是何人?”
那人回道:“奴才和珅,正红旗包衣,目前在咸安宫官学读书,今日因唱祝英台的那位旦角生病,故而顶替他来唱戏。”
第244章 第 244 章 后世影视剧的印象太过……
后世影视剧的印象太过深刻, 以至于让人对和大人的外貌产生了一定的误解,就乾隆那颜控的范儿,和大人怎么也得是一枚令人惊叹的美男子啊。
此时的和大人尚处于少年时期,明眸皓齿, 雌雄莫辨, 他是那一群戏子里最出色的。
而且他第一次面圣, 御前答话, 口齿伶俐,大方得体,很令人喜欢。
肉眼可见皇帝对他未来的最佳“CP”十分感兴趣,和他说了许多话,再说下去估计和珅就得来他身边当跟班了。
陆薇故意问道:“和珅,你今年多大了?”
和珅回道:“回皇后娘娘的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240-260(第5/26页)
,奴才今年十五岁。”
这还真是个初中生的年纪, 现在看着挺纯良的, 谁能想到他日后能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大魔头。
年纪太小, 就是当初的傅恒也没有这么小就开始当差,看来还得老老实实再上几年学。
陆薇又问:“你父亲是谁, 祖上有谁?”
和珅一一回答。
家族还可以, 小有战功,祖上还留了一个可以世袭的爵位。
陆薇笑了一下, “原来是行伍功勋之家啊, 不错。你戏唱得这么好, 我原本以为你出生梨园世家!可这唱戏总不是终生之业, 你日后有什么打算?”
尽管皇后温言细语,和颜悦色,和珅心思敏锐, 总觉得皇后并不太喜欢自己,于是小心翼翼回道:“奴才自小喜爱读书,日后希望能以科举入仕。”
陆薇挑眉道:“你出身行伍人家,本宫以为你会效法父祖之志,为大清守土开疆呢。”
和珅拱拱手,朗声道:“娘娘说的不错,奴才幼年时曾有父祖之志,只是这些年却又转变了想法。皇上洪福齐天,大清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奴才更喜读书,愿为文官,为皇上效命。”
哦,边境安宁,这都好几年没有战事了,现在这个时候文官确实比武官更有作为,而且还能顺带着把皇上吹捧一番。现在的和珅年纪虽然小,但已经渐渐掌握拍马屁的精髓了。
皇帝倒很吃他这一套,微笑地勉励他好好读书,可见对他很满意。
陆薇在心里嘀咕,时势造英雄,这和珅出现的时候正好,但凡他早出身十年二十年,他在皇帝跟前根本排不上号。
她与皇帝轮番同和珅说话,太后看戏却有些看乏了,让李太监给戏班子众人发赏银,遣他们离开。
和珅留恋地看了皇帝一眼,依依不舍离开。
等人都散了,弘历问陆薇:“你看这和珅怎么样?”
陆薇道:“只见了一面,而且他年纪轻,看不出什么贤愚。皇上觉得如何?”
弘历笑道:“朕看他不错,可惜就是年纪太小,不然倒可以来朕身边做个侍卫。”
一旁的太后笑出声来,“侍卫?皇上,这侍卫太文弱了吧,他那模样气度扮起祝英台来比女子还娇柔。唉,由不得人不担心,大清入关才百年,八旗子弟竟然已经这般文弱,日后怕不是骑不得马,拉不动弓吧,这和珅的祖辈好歹还是以军功起家的呢,想不到后代竟这模样!”
不愧老佛爷,这话说得真好!
皇帝被老娘的一番话说得讪讪的,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武将,遇到个喜欢的小少年,那都是勉励人家往武功上发展,傅恒如此,明瑞亦如此。
现在么,连准噶尔汉国都给灭了,四方蛮夷无不臣服,辛苦了半辈子,逐渐有了“刘皇叔”之志,享受享受怎么了?谁想到被太后一句话给点破了。
他怪不好意思的,待了一会儿就要离开,问陆薇要不要一起走。
太后挥挥手,“去吧,都去吧,我也累了。”
陆薇交代了宫人几句,就与皇帝同出了寿康宫。
这皇帝还惦记着和珅,他问陆薇:“和珅真有老佛爷说的这般不堪么?”
陆薇想了想,道:“和珅不错,老佛爷只是为大清担忧,大清是马背上得天下,祖训不能忘,若是八旗子弟人人都像和珅似的,文弱不堪,那也不行啊。”
入关后,八旗子弟的情况如何皇帝最清楚,他们要是没有了战斗力,这大清也快完了。
皇帝若有所思。
陆薇添了一把火,“不止老佛爷不喜欢,其实我也不太喜欢,老佛爷与我都觉得这和珅不似当年的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