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2 / 2)
蒹葭说过,她笑起来非常好看。
韩信立即望向天幕。
皮肤的麦色都没能压住耳廓的红。
【我先前试着用心理学分析秦二,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东西。】
【很多人都认为秦二精神状态极度稳定,三岁就早熟得像个圣人。】
【但别被圣皇滤镜蒙蔽双眼,当我们用看待普通人的眼光去审视秦二的童年,就会发现她其实只是个叛逆的小孩。】
【?楼主你是不是粉秦二粉到抛开事实不谈了?谁家普通小孩三岁准备造反啊?】
【不至于,真不至于,咱秦二粉可以承认秦二打小就不是好人。】
【+1,秦二天生的造反意志超圈粉的!】
【妈耶,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用“叛逆”这么小儿科的词来形容秦二。】
在后世,叛逆这个词并不严重?
张良早就掌握理解后世人语言习惯的诀窍。
叛逆罪自古以来都是重罪。
秦二在三岁就准备造反,这就是叛逆罪。
秦法会降低或免除身高不足六尺者犯罪的刑罚,但叛逆罪显然不在可以降低或免除刑罚的罪行之内。
但从天幕上的讨论可知,“叛逆的小孩”更像是“不听话的小孩”。
张良隐约触及到什么东西,但这种想法太过违背常识,他并没有继续深究。
………
真爱粉的脑补开始了。
嬴云曼面无表情地想着。
别人可以用常理,但她嬴云曼是魂穿啊。
心理年龄远超身体年龄。
真爱粉要以三岁为前提去审视她的行为,这前提就错了,还能指望分析出什么正常的东西?
嬴政也看出此“叛逆”非彼“叛逆”。
他打量秦二,确定她高于六尺二寸,已壮。
可惜。
【秦二不是生而知之,她也得上学才认识字。】
【不认字就不懂史。她的母亲早就去世,照顾她的宫女也不可能教唆三岁的公主去造反。】
【所以首先要明确一个点:三岁的秦二不可能有造反的想法,最多就是昭阳宫不好玩,她想要翻墙出去玩。】
【咦,这话有道理。】
【对哦,不能因为秦二以后造了反,就把她以前做的事都当成是为造反做准备。】
【别人可能是这样,但秦二……造反圣体,真不好说。】
蒹葭连连点头:
“我们怎么可能教唆公主造反,是公主教……教导我们!”
公主三岁时,年纪最长的白霜也就十六岁呢。
白露吓得打量四周,确定偏阁内只有她俩在等候,但还是提醒蒹葭压低声音,免得被人听去。
“蒹葭,你知道公主是什么时候打算……的吗?”
白露是不清楚的,公主从来就没跟她直说过要造反。
蒹葭细想片刻,也是摇摇头:
“我也不清楚。”
她们都是在接受公主的教导、以及为公主办事的过程中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30-40(第6/22页)
,不断猜测并最终确定她的目的。
………
不,她就是在为造反做准备。
嬴云曼感觉被造谣。
好消息:不是所有人都被楼主带偏。
坏消息:所有秦人都会被带偏,比如她身边这两位。
【听我说完,或许你会认为“造反圣体”真就只是调侃也说不定哦。】
【来,我们继续以秦二是“普通小孩”的逻辑往下捋。】
【成功翻墙出宫后,秦二在咸阳到处游玩,碰见了在对楚战争失败中失去父亲、最终流离失所的小乞丐。】
【我认为直到这一刻,在偏僻的乐云阁长到四岁的秦二才知道“不祥”这个词的含义。】
【也就有了随后找出62名孤儿、再去道德绑架陇西侯李信办养济院一事。】
【这么说四岁的秦二其实是真圣母?】
第34章 天生圣皇
【圣母本来是个好词, 是被网友们玩梗给玩坏了。秦二对外族是挺缺德的,但她对臣民一直都很好,会因为怜悯乞丐办养济院一点都不奇怪。】
【她造反成功后也没丢下养济院, 反而建得全国都是, 这时候总不能说她还在为造反做准备吧?】
李信为此前被天幕带偏的想法感到羞愧。
是啊, 四岁的云曼公主怎么会是为了造反才找他建养济院?
虽然伪造腰牌很出格, 但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取他的信任。
不然得知公主私自出宫, 李信必然觐见陛下说明此事。
那公主以后就别想翻墙出去玩了。
将“秦二”和“翻墙出去玩”这两个词联系到一起,李信不由得露出微笑。
他的孩子都敬畏他,只有经常来府的云曼公主对他毫无惧意。
……
在全国兴建养济院。
秦二对臣民一直都很好。
大秦的黔首们再度感激上苍降下圣皇。
臣子、或即将成为臣子的秦人同样为之欣喜。
养济院出身的星火燎原成员并不为天幕所言而惊讶,他们一直都知道公主的仁慈。
至于异族——
异族又看不到天幕。
【秦二的造反意识,应当是在识字读史后才开始萌芽壮大。】
【现在倒回去看秦二的行为, 我是这么理解的:】
【嬴政把秦二关在乐云阁,她指挥宫女制作绳梯翻墙出宫。】
【嬴政因对楚战争的失利责怪秦二“不祥”,她建立养济院照顾对楚战争失败产生的乞丐。】
【嬴政先后定小篆和隶书为官方文字, 她就简化文字、数字。】
【隶书?书同文不是小篆吗?】
【隶书是由程邈在狱中创造的, 比小篆简洁易懂,秦二的简化字其实不是简化小篆,而是简化的隶书。】
【谢谢楼主科普!】
【这么看秦二还真是个叛逆小孩?】
【主打一个跟政哥反着来。】
【还有“我能做得比你更好”!】
【所以秦二的造反意识搞不好还是政哥培养出来的?】
【反向培养也是培养。】
嬴政没有把秦二关在宫里的意图。
但不妨碍关她是事实。
即便秦二请求出宫, 嬴政也不会答应。
就像他此前最重视的女儿嬴阴嫚, 也是成婚时才第一次离宫。
嬴政并不为秦二的“叛逆”而心生不喜。
相反, 这句“我能做得比你更好”深得他意。
原来他培养继承人的能力没有问题。
秦二就被他教导得很好。
嬴云曼:……?
从祖龙微妙的表情中读出得意后,嬴云曼差点没压住嘴角的抽搐。
这楼主分析得真是有理有据。
要不是她就是当事人, 她都要信了啊。
………
程邈曾因性情耿直得罪了始皇帝, 入狱十年间为了早点出狱, 就对搜集的各种书体进行研究,最终创造出书写便利且易于辨认的三千个字。
“难道是因为我此前是小隶, 这些字就被称为隶书?”
将字呈现给陛下后,陛下不仅赦免了他的罪,还将他提升为御史。
他的妻子与有荣焉:“太子是从你的字简化出天上的文字呢!”
程邈不禁感慨:“太子天资聪颖,我远不能及。”
他简化三千字花了十年,太子四岁刚学字就简化了他的字,且流传至几百年后仍在使用。
【所以到底是几岁开始有造反意识?】
【反正组建星火部收集信息时肯定是想造反了——这时候是七岁。】
【我觉得还可以更早一点,四岁开始简化文字就是准备造反了。】
【?】
【如果秦二只是想要证明自己能比政哥强,她何必要求养济院成员对她简化的文字数字保密,并在之后用来传递情报呢?】
【嘶,果然是造反圣体。】
【其实不用等到简化文字,在秦二意识到“我要认字”的时候,就已经是反抗意识的体现。】
【为什么这么说?】
【我是认可《大秦》对秦二幼年期的处理:】
【秦二初次出宫时看到了太多贫富尊卑下的不公——此后她一生都致力于减少这些不公,改变底层人民悲苦的命运。】
【她又足够敏锐,四岁就能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才会让李信给养济院找老师,自己混在里面一起学。】
黔首们已经知道儒家的尊卑贵贱发展到最后,会造就“孔雀王朝”这种怪物。
但大秦并没有到那种地步。
他们看不懂这段用词,甚至不理解什么是“贫富尊卑下的不公”。
但能看懂“改变底层人民悲苦的命运”。
因为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充斥着悲苦。
从记事开始就要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可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完全保证温饱,稍有天灾人祸就可能面临冻饿致死。
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人生。
秦二想改变他们悲苦的命运,才会免除他们的四赋与徭役?
这是为什么?
………
连陈平都想不出为什么。
为君者善待百姓,其根源是让百姓归心,以稳固自身的统治。
可秦二的善待太过了。
轻徭薄赋就足以获取民心,彻底免除反而容易失去对百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30-40(第7/22页)
的掌控。
陈平本以为是秦二有别的深意,只是他才学不够猜之不及。
可后世却给出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
秦二想要改变底层人民的命运。
这么做对她有什么好处?
【你给了我很大启发,秦二后来那句“军队为保护百姓而存在”好像就是这种思想的延伸。】
【比起“造反圣体”这种说法,我认为秦二更像是“天生圣皇”。】
【对比秦末时其他造反的平民就不难发现:他们得势、哪怕只是暂时得势,都会忘记自己原本是平民,极其热衷于巩固权势。】
【但秦二不同,她所有政策最终都指向保护百姓,这一点从未变过。】
【这让我想到了张良那句让秦韩党嗑生嗑死的话。】
【“世间不会再有你这样的君王。”】
【造反圣体可以有很多,但天生圣皇确实只有她一个。】
嬴云曼没想到后世对她的评价能高到这种地步。
明明她只是在拙劣地模仿那抹红色。
她隐晦地看了眼韩信和祖龙。
韩信完全不在状态。
祖龙……看不出在想什么。
秦二认为军队为保护百姓而存在?
嬴政无法理解这句话。
军队分明是君王最锋利的刀剑。
秦二善于巧言令色。
这应该是她获取民心的话术,且相当有用——几百年后的黔首依旧视她为圣皇。
………
百姓同样无法理解“军队为保护百姓而存在”这句话。
但他们早就在得知秦二会永久免除四赋徭役时,就认定她就是圣皇。
张良也无法理解。
但他记下了这句“所有政策最终都指向保护百姓”。
只凭这一句,无论秦二性情怎样恶劣,都将是他认定的君主。
【所以秦二为什么不主动找始皇帝表明自己的能力?天生圣皇就该越早当皇帝越好。】
【因为她是女的啊。】
【先不说政哥会不会考虑公主当继承人,就“不祥”二字她都见不着迷信的政哥。】
【秦二想见始皇帝并不难,李信就是很好的中间人,因此可以推断出她是不想见而非不能见。】
【那就是秦二不信始皇帝会让公主当继承人,所以干脆不去见,这符合她的性恶论。】
“秦二,你怎么看?”
祖龙的不怒自威早就被嬴云曼看穿,比如现在她就很清楚,这张板着的脸下面绝对是:
“你以为朕不会让公主当继承人,那你现在的太子身份是怎么回事?”
她能怎么看,也只能板着脸回答:
“儿臣低估了阿父的胸怀。”
呵,如果没有天幕,带着“不祥”的debuff,她说服祖龙的概率会很高吗?
【秦二可以不信,但她不能试都不去试,我认为这更像是在赌气。】
【“你认为我不祥不见我,我为什么要主动去找你”?】
【对,秦二不信人性但从来都不缺乏尝试的勇气。】
【面见始皇帝展露部分能力,只要不展现野心就是无本万利。她连造反都敢想敢做,为什么不去试探始皇帝?】
【……确实,这里用跟父亲赌气的女儿来解释更为合理。】
【然后因为赌气,一辈子都没见到她最为推崇的父亲?】
【她爹也因为觉得女儿不祥,一辈子不去见她啊。】
【好吧,两个犟种。】
【一比一复刻。】
“儿臣因不祥而长于昭阳宫,又怎么敢主动面见阿父?”
言犹在耳,嬴政却不是之前的心境。
先前只觉得稚嫩的幼虎是最合格的继承人。
可想到秦二因赌气致使两人终生不见,事实上他也是月余前才初次见到这个女儿,疏于亲情的嬴政此刻却是五味杂陈。
嬴政子女众多,扶苏更是孝至愚孝。
都不类他。
唯独秦二,和他太像了。
蕲年宫之变后,嬴政将阿母迁到雍地的萯阳宫。
若不是茅焦冒死进谏,他也决心不再见她。
他有茅焦进谏,秦二身边却无人劝她。
嬴云曼否认赌气这种幼稚的评价——她又不是真把祖龙当爹。
这月余的朝夕相处间,她确实是有一点把祖龙当成父亲看待。
但若是一直没见面,完全没感情她又怎么会赌气?
她就是出于谨慎,才没去见祖龙!
【单纯因为赌气还是太幼稚了,秦二不是这种人吧?】
【始皇帝死时秦二也就十六岁,放现在还是个未成年呢,幼稚一点情有可原。】
【我补充一点:秦二母亲的死是积郁成疾,那为什么积郁?】
【因为政哥觉得秦二不祥,把刚生下女儿的女人迁去了偏僻的昭阳宫……】
【嘶……】
【能理解秦二为什么赌气了,换我也不想主动去见始皇帝。】
【《蒹葭自传》不被当成正史,但我个人倾向于相信它的真实性:秦二从小就不爱哭,但母亲去世的那天她哭了。】
【好让人心疼啊。】
蒹葭的记性就这么好吗?
教她识字的时候可不是这样。
嬴云曼腹诽不断,不喜欢黑历史被公之于众。
她的母亲……
明显的产后抑郁,但连话都不会说的嬴云曼没办法安慰她。
而且只要她发出声音,哪怕是笑声,那个女人的病情也会恶化。
嬴云曼只能保持安静。
饿了就挥手示意,好在白霜心细,每次都及时提醒她的母亲喂奶,并没有饿着她。
但就算是这样,女人的病情也没有好转,在她断奶后仿佛失去了最后的求生欲,很快就病逝。
正是因为那段时间的缘故,嬴云曼习惯了不哭不笑。
章台宫前一片寂静,众人的呼吸都放缓了许多。
嬴政没有就那个女人的死解释半句。
他已经忘了秦二的阿母是谁,他的女人太多了。
嬴政也不觉得需要解释,就像父王把他和阿母遗弃在赵国自生自灭、也不会跟他解释一样。
………
亲情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情感。
哪怕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又或是低贱如尘埃的奴隶。
原来圣皇也是人。
也会因阿母的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30-40(第8/22页)
世而哭,也会对阿父心生怨怼。
【先别心疼。】
【因为还有更心疼的。】
【?】
【我早前发布过一个新安城祭的帖子,当时还觉得秦二太会利用人性,但到现在我才发现,秦二的悲痛很可能不是装出来的。】
【楼主你居然曾经是秦二黑???】
【那个,觉得新安城祭政治意味浓厚不能算黑啊,我以前还追过楼主那个帖呢!】
【说秦二玩弄人性肯定不算黑,换个角度讲那叫帝王心术。】
【楼主发现了什么?】
【等等,新安城祭能简单介绍一下吗?触及知识盲区了。】
“新安城祭——秦二军功爵制改革的基石。”
张良早就注意到这个帖子。
虽然他是谋士,但他一直觉得军功爵制的改革不止与军务相关。
祭,祭祀。
大秦的帝王为什么要去三川郡的新安城祭祀?
又是为何悲痛?
………
嬴云曼有不好的预感。
什么叫“悲痛”不是装出来的。
发生了什么会让她真切感到“悲痛”?
不,不能被论坛带偏了。
搞不好就是这个楼主瞎脑补,事实就是她借用了某件事办大祭,为改革军功爵制铺路。
就像她不见始皇帝就是不想增添无谓的风险,只是单纯地隐藏起来偷偷发育而已。
所谓的不展现野心——展现能力就是展现野心,她赌不起祖龙查她的后果。
她经不起查。
绝对不是赌气。
帝王心术。
嬴政自然想到了韩非的术势法。
其中以术御下就是通过手段和策略管理臣民。
后世人却将这种扶苏永远掌握不了的能力,称之为“玩弄人性”。
【这个是高中历史的考点,楼上的小朋友难道是初中生?】
【不懂可以去网上搜。】
【没关系,为方便小伙伴们阅读,我还是简单介绍一下,毕竟就算是考点也不一定都记得住嘛。】
【秦历15年,章邯再次被项羽击败,在投降项羽还是韩信之间选择了前者。】
第35章 新安城祭
【小章子军事指挥能力没得说, 可能仅次于这两个天级,但选老板的能力是真次啊。】
章邯先是为“再败”脸色发黑。
随后就看到天幕对他军事指挥能力的褒赞。
仅次于韩信和项羽!
一个是尽灭外族的兵仙。
一个是羽之神勇,古之无二!
这是何等赞誉!
章邯选择性无视了“可能”二字, 当然蒙恬英布李信等人可不会忽略。
【胡亥秦二选胡亥, 项羽韩信选项羽, 啧, 鬼才。】
【章邯反选, 豪宅靠海。】
兴奋劲过了,章邯才意识到投降项羽是何等离谱的事情。
他不仅当了降将,还当了楚国项羽的降将!
天要塌了。
章邯只得祈求太子为他求情。
虽说知道自己未来既然能在韩信麾下征战匈奴,太子用他的可能性很高。
但想想陛下的心胸……
那些该死的术士!
………
“既然是败在我之手,当然是降我!”
项羽十分不满天幕对章邯的嘲讽。
这哪里是嘲讽章邯, 这是在嘲讽他。
他未来是输给了韩信,也承认韩信指挥大型军团的能力比他强——
但章邯就是败在他手中,凭什么要去降韩?
【这不能怪小章子啊, 胡亥就算是矫诏也确实人在咸阳, 他怎么可能选“理论上已经死了”的秦二嘛。】
【韩信也是,一年前韩信手底下四万军,章邯邀他围攻巨鹿他不去, 结果巨鹿之战惨败。】
【去啥, 韩信接的命令是拖延反秦大军攻秦, 不是帮胡亥平天下。】
【兵仙也想不到,小章子能带着三十万被项羽的五万打得节节败退啊。】
【这算什么, 后来韩信的四十万还被霸王带三万骑兵给打穿了呢。】
【所以韩信不去是对的, 去了还不到四十万, 还是白给。】
【兵仙距离一败最近的一次。】
【别瞎说,巨鹿之战时羽哥的骑兵不足一千, 鹿死谁手我赌兵仙。】
【不,韩信必输——那三十万又不是给他指挥,搞不好章邯还跟定陶之战一样卖队友。】
【难怪兵仙不去。】
章邯脸都黑了。
他以后还要在韩信手底下当裨将。
华夏书阁的改造告一段落之后,太子就调他来组建造纸坊。
并承诺只要造纸术有进展,就让他卸少府之职去追随韩信。
结果天幕在这提定陶……那时他和上郡军各为其主,怎么能算“卖友”!
以后韩信因这个猜测不用他怎么办?
项羽倒是直道可惜。
五万打这样的三十四万,他必胜韩信。
………
砸锅卖铁、不,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
这一战就发生在定陶之战后面?
韩信的三万军变四万,怎么看都是燎原旅组建完成。
在乱世中招兵不难,给碗吃食就行。
嬴云曼依旧没有看到“新安”这个关键词。
不过上郡都变成她的地盘了,蝴蝶翅膀那么大,都没给巨鹿之战扇没了?
【不管怎么说,章邯都不该降项羽。星火部都提醒他了,反秦联军的粮草不多,绝不能降项羽。】
【甚至都隐晦地让他不用管胡亥的谴责(这都等于冒险告诉他上郡就要攻打咸阳),结果他还是被胡亥吓得去给项羽递降书。】
【胡亥纯猪队友。】
【然后就被羽哥许而击之,再败一次。】
章邯:“……”
非要解释这种难以解释的行为。
那大概就是他不信韩信是项羽的对手,就算秦二打下咸阳换掉胡亥,他也觉得大秦会败给项羽。
三十万输给五万,输得太惨了。
在不知道韩信是兵仙的情况下,哪里还会管星火部的提醒?
而许而击之,不过是兵家的常用手段。
【下个月就正式降项羽,韩信只得带兵回撤据守函谷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30-40(第9/22页)
【函谷关——秦二的燎原二营像个恐怖故事,不声不响就把函谷关的守军给换了。】
【武关也换了。胡亥简直就是个纯笑话,秦二揍他真就是看心情就行。】
【青玉案的前身,你以为呢?】
正在和周顺一同负责扩军事宜的英布暗自惊叹:
“二营的细作还真是无孔不入?”
指导员就是二营出身。
不过英布也只是惊讶而已,只要他不造反,太子就不会拿他怎么样。
周顺人很不错,只是他带领的那些指导员在招新时特别拖泥带水,像是要把他看中的人的祖宗八代都问出来,稍有不对就否绝。
没这些指导员拖时间,五千燎原军早就满员了!
………
“阿父,二营的名单已经呈交。”
嬴云曼果断发言,把祖龙对她的怀疑掐死在摇篮里。
真不是她的情报组织有多厉害,换作祖龙治下,二营都是避着军营走。
也就只有胡亥治下,才会有二营的可乘之机。
嬴政当然知道没有遗漏,他已经派卫尉将养济院查了一遍,人员和秦二给的名单完全吻合。
燎原二营确实好用。
比如哪些咸阳豪富家资与缴纳的税不合,他已经清清楚楚。
这些东西安排军队也能查到,但不会像燎原二营那般记录清晰——
他们在数年前就已经在做记录。
青玉案这三个字也引起了韩信的注意。
不过也就多看一眼。
那是君上防止其他将领造反的手段。
【倒也没那么玄乎。】
【函谷关被反秦联军占据,燎原二营扶持王贲旧部组织溃兵混进章邯的军队,夺回函谷关后顺理成章成为新的守军。】
【补充:因为刑徒军不擅长守关。】
【武关那边则是贿赂赵高换将,花了超级多的钱!】
【替秦二心疼小钱钱。】
【没事,之后赵高就得连本带利还回去。】
骤然看到阿父被天幕提及,王离愣了一会。
阿父的旧部……
作为最后一个彻候,战功赫赫的王贲当然有许多旧部。
会在大秦风雨飘摇之际选择效忠云曼公主,必有王离是王贲之子的缘故。
【那个、新安城祭跟这些有关系么?】
【都太爱歪楼了,我正回来——】
【因粮草不足,章邯投降不到四个月,项羽将二十余万秦降卒全部在新安城南连夜坑杀。】
章邯惊恐地看着天幕。
不……
怎么可能、怎么会……
独角兽
“星火部都提醒他了,反秦联军的粮草不多,绝不能降项羽。”
血腥味在口中弥漫,章邯眼前一阵发黑。
若不是意志足够坚韧,或许他此刻已然昏厥。
鲸木整理
环顾四周,护卫他的卫士眼中俱是提防与厌恶。
他甚至不如赵括。
赵括亲率精兵突围,被秦军射杀,四十万赵兵降秦后被白起坑杀。
他于非必死之局投降项羽,致使二十余万秦降卒被项羽坑杀!
………
蒙恬、王离、李信、无数秦军将士怒视苍穹!
竖子安敢!
既恨章邯领军而降,更恨项羽坑杀秦卒!
但即便再怎么恨,他们也知道项羽和章邯都不会死,他们甚至会出现在匈奴战区为将!
秦将还只是恨章邯项羽二人,秦卒、秦卒的亲属却是对秦二这位圣皇也产生了一丝怨恨。
秦二世为何要放过他们?
为何?
怨恨不够多,他们依旧奉秦二为圣皇。
但是此怨难消!
………
项梁怔了半晌。
他突然明白天幕为何说“羽哥降秦后给她找的麻烦也不少”。
要保住一个坑杀二十余万秦卒的楚将……
项羽沉默了。
他不是因坑杀敌军而沉默。
生性嗜杀如他,别说坑杀秦卒,屠城他也敢做。
但他也清楚后果。
如此不死不休之局,秦二竟然敢招降他?
………
嬴云曼失态了。
不是伪装,在这一刻她是真想诛杀章邯和项羽!
和无法压抑的愤怒一同涌上心头的是无尽的悲痛与后怕。
若不是天幕,就将有二十余万秦卒被坑杀!
嬴云曼的历史不好,不知道新安城坑杀是本就会在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甚至不知道巨鹿之战后章邯未死,而是带着残部退守棘原。
她以为是她改变了历史,才让本该死在巨鹿之战的章邯于一年后降秦,致使二十余万秦军被坑杀。
若是以往,嬴政令人诛章邯、项羽三族的命令早已下达。
但发现月余间情绪几无变化的秦二突然双手按住桌案,眼眶内一片血色时,他突然就冷静得可怕。
坑杀之后,秦二尚且愿意招降二獠。
后来项羽封王,必是征西之战中战功斐然。
如今一切都还没有发生,秦二肯定不会杀他们。
即便如此愤怒。
韩信放在腿上的双手倏然紧握。
尚未发生,君上就如此愤怒;那这一切若是已经发生,君上又该如何悲痛?
嬴云曼深呼吸数次才平静下来。
“陛下,这是臣的过错,臣不该置天下为儿戏,不该为私情藏锋!”
声音嘶哑,几不成形。
嬴政本以为秦二要为二獠求情,万万没想到她竟会将一切归咎己身。
他静默了片刻才道:“朕以你为不祥,亦为朕之过错。”
大秦的始皇帝第二次承认自己错了。
上一次是不用王翦,以至李信领二十万秦卒大败于楚军。
【……项羽这么狠的吗?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喜欢他?】
【白起还坑杀了四十多万呢,不照样被夸杀神。】
【今人看古人:你可以凶残狠毒,但不能蠢或菜。】
【但那时候的古人可不一样,赵人有多恨秦,秦人就有多恨项羽。】
【秦二不恨吗?】
原赵地之人静静看着天幕。
长平之战距今还不到五十年,四十万赵卒被坑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