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30-40(第1/22页)
第31章 秦二对嬴政的推崇
【你不懂, 克死讲究的就是没关系,但她存在就都得死。】
【韩信:?】
【没血缘还聚少离多的不算!】
【韩信不也是孤儿?不祥VS不祥?】
【你们有毒吧?】
【祥不祥的不重要,就算秦二真对大秦皇室不祥, 她对于华夏也是最靓的祥瑞!】
【秦二用杀尽天下祭司教你们不要迷信鬼神之说, 你们搁这讨论她祥不祥?我为秦二一大哭也。】
嬴云曼:“……”
看前面还以为这帖的风格是煽情, 结果还是她熟悉的那群沙雕网友。
当然, 哪怕是令人无语的沙雕, 也好过尬出天际的煽情。
她比谁都清楚始皇帝会嗑丹药早死、胡亥会矫诏赐死扶苏再杀完其他兄弟姐妹。
但她一个都没去救。
她最大的优势就是“先知”,提前把历史改了不啻于自废手足。
亲情?
上辈子她过得很好不缺爱,这辈子这些“亲人”她见都没见过,点头之交都算不上哪来的亲情。
充其量也就为见不到祖龙而略感遗憾。
韩信已经被后世诋毁得习以为常,看到天幕如此言辞, 也只是侧目看向君上。
然后发现君上脸上平静无波,比他还不受影响。
像是发现他的目光一般,乌黑的眸子也望了过来。
韩信忙不迭避开视线之后, 才回神思考自己为何要避。
耳廓微热。
………
嬴阳滋非常气愤。
“这分明是胡亥的过错, 怎么能说是秦……太子不祥?”
她的侍女能陪伴她多年,自然是意气相投:
“公主说得对!”
“太子就是大秦的祥瑞!”
“公主说得对!”
鲸木整理
主仆二人相谈甚欢,嬴阳滋发现天幕的下一句就是秦二不希望他人讨论祥不祥时, 立即忘记方才说的话。
“鬼神都不存在, 怎么能说祥不祥的呢?”
“公主说得太对了!”
………
和公主公子们的顺滑转场不同, 最广大的黔首们无法理解“鬼神不存在”是怎样的状态。
他们更愿意将鬼神不降罚等同于秦二的地位高于鬼神,故而鬼神敬她而远之。
“太子是我华夏的祥瑞!”
无数人这般言之凿凿。
册封太子一事还未传达到的地区, 便是“秦二世是华夏的祥瑞”。
这种状况得等到文盲率下降才会改善。
【那么秦二是如何看待她的父亲嬴政呢?】
真爱粉楼主生硬地插入正题。
嬴云曼衷心希望这位真爱粉不要这么真爱, 插科打诨挺好, 真的。
两个“巨人”任何细微的动作在她看来都很显眼,哪怕只是些微侧目。
于是继逮到韩信的偷看后, 她又发现了祖龙的目光。
不过这次她不能直勾勾看回去,看到对方心虚。
任何正主都无法理解真爱粉的脑补逻辑。
谁知道论坛上会是什么奇怪发言。
所以她只能装作没发现。
【史籍上关于秦二对嬴政的评价仅有一条记载,大家应该都知道。】
【抢答:“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看得更远,这并不意味着我比巨人更高。”】
无数人为这句话动容。
不用解释这句话的来龙去脉,只要知道这句话是秦二对始皇帝的评价,就该看得出它蕴含的谦逊与尊敬。
秦人都接受秦二是圣皇,但始皇帝……还是暴君。
这一个月发生了很多改变,还有很多没变。
四百多名方士没被活埋,但同样也没被放出来。
数十万刑徒仍在骊山修建陵墓。
《挟书律》被废除,诽谤罪依旧在。
沉重的赋税与徭役没有减轻。
能让秦人满怀希望的,不过是秦二已成太子,未来有盼头。
说句不好听的,绝大多数秦人都在期待秦二早日登基,换掉现任的暴君。
可圣皇对暴君的评价却是“巨人”。
………
嬴政心神俱震。
早在月前看到天幕之上有这条帖子时,他就猜测过帖子里的内容。
他虽然未曾苛待秦二,但也没去期待秦二能给他多好的评价。
以己度人,嬴政如何看待独自返秦的父王?
秦庄襄王在任三年,先后攻灭东周、伐韩攻赵取魏,最终魏公子信陵君合纵燕、赵、韩、魏、楚五国联军,迫使秦国退守函谷关十数年。
嬴政认为先王算是明君,不负数代秦王期许。
此外就没有别的评价了。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的始皇帝,在自夸功绩时都不带把秦庄襄王拿出来作对比。
秦二扶大秦于倾覆之际,后侵吞匈奴、西征数国,致天下唯有华夏。
有着如此功绩,纵是自称德功皆过始皇帝,嬴政最多趁着女弱讥讽她几句。
却不想秦二对他的评价竟如此之高。
嬴云曼暗自松了口气。
得亏她嘴严,这句评价纯属剽窃西方名人的名言,这话既抬巨人也抬自己。
至于是谁的名言……不好意思她没记住。
嬴云曼也没搞清楚是在什么状态下说出这话。
可只是看到这话,她就想到“巨人”是祖龙,却不仅是祖龙。
她不是多么天赋异禀的神人,智谋远不能与谋圣张良相提并论。
帮助“秦二”走上未来那种高度的,是华夏五千年沉淀与无数文明智慧结晶的浸染。
且只是被其浸染,未能掌握其之万一。
她不过是看得更远,又怎能与巨人们比高?
【正确!】
【这句话出自秦历35年的朝会,有臣子认为她的功绩高于始皇帝,应该建造比骊山陵更奢华的陵寝。】
【秦二这话说出来,感觉那个臣子得羞愧欲死。】
【不管羞不羞愧,随后就是秦二把人调去神州极北修路了。】
【冻死这个没脑子的,秦二在乎陵寝的话早在登基的时候就修了,至于拖到年近四十?】
秦二年近四十都没有修陵寝?
身为帝王就应该在登基之时修陵。
就算征伐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30-40(第2/22页)
奴时财政难支,可秦历三十五年时已吞西域,俘虏少则也有数百万,难道还建不起陵墓?
俘虏万万人再去修建,想法不错,但她又如何确保没有不测?
嬴政决定独处之时与秦二详谈此事。
………
秦人看到“比骊山陵更奢华的陵寝”就吓了一跳。
好在天幕明确表明秦二并不像始皇帝那般热衷此事。
“上千万奴隶呢,修陵也不用我们秦人来修。”
有聪明的秦人想起月前的天幕。
“太子的陵墓必然会比骊山更加奢华!”
不是他们修,也不用他们交四赋,秦人们立即就放心下来。
张良等人倒是注意到秦二不在乎陵寝这一点。
但在厚葬盛行的华夏,无人敢往另一个方向去想。
【有人认为这话可能是秦二用来拒绝修建陵寝的借口。】
【所以我将从秦二的实际行为分析,始皇帝这个巨人对她造成了哪些影响,以证明此言的真情实意。】
【确实见过这种神经病,拜托,看看徐福怎么死的,就该知道秦二是真的很推崇政哥啊。】
不,她非要弄死徐福和始皇帝的关系其实并不大。
主要是这狗东西真的去了最不该去的地方。
唯一知道真相的嬴云曼寂寞如雪。
但这样挺好,还有什么能比失权后的推崇更显真切?
祖龙越是信任她,她的各项改革才会越是顺利。
徐福还在押送的路上,如今的嬴政已经没有月前得知受骗时的怒意。
这一个月不必日夜忙于政事,停服丹药后短时间内虽然头痛加剧,但如今已然略有好转。
都让嬴政不再如先前那般暴躁易怒。
虽说他看不出秦二对他有多推崇,但这只能说明秦二和他一样喜怒不形于色。
在他开始移权时劝阻服药,就足见秦二重情。
如胡亥那般只会一再恭贺的子嗣,才是盼他早死好矫诏夺权的小人。
【既然楼上的小伙伴提到徐福,那我就先讲最明显的徐福。】
【秦历20年,墨家弟子在对方士炼丹过程的研究中,发现他们炼出的丹药都有剧毒。】
【政哥是真不该信长生啊,不嗑毒丹药,哪会四十九岁就英年早逝。】
已经月余没动怒的嬴政眼神阴鸷。
“传令下去!朕要将大秦所有方士夷三……”
“阿父,你答应过臣那些方士交给臣来处置!”
嬴云曼不得不顶着祖龙的盛怒截断他的话:“臣为此已经批了一个月的奏章!”
要不是为了把火药提前搞出来修路,她也不想作大死。
让墨家去研发火药,死一个她都心疼。
方士就无所谓,被炸死只能叫学艺不精。
她知道这样会惹怒祖龙,但祖龙不可能杀她。
就算她现在就着手造反,“只剩两年时间”的祖龙也不会杀她。
杀意再重也不会实施。
嬴政冷冷看着秦二。
在这一刻,帝王的多疑下他甚至怀疑毒丹是秦二的手笔。
但他随后便意识到:召集方士寻求长生是近十年前的事,那时李信还没有回到咸阳,秦二没有能力插手此事。
发现始皇帝针对君上的杀意,韩信不动声色地绷直背部。
………
秦臣愤然!
这帮方士怎敢毒害陛下!
扶苏颓然闭目。
陛下要活埋这些方士,他却以儒家的道理冒死去劝阻,还在天幕出现之初认定错的就是陛下。
………
四百多名方士此时正被分散关在咸阳之外粗制土坯房中。
秦二让他们按“一硝二黄三木炭”的比例研发一物,若能研制出来或可免一死。
每次炼丹之前都需要先交出此次炼丹的丹方,结束后军卒会检查材料的剩余,确保方士没有私藏丹方。
此时他们也见不到天幕,秦二让军卒禁止他们离开房间并封窗,炼丹结束前军卒不得进入。
一防天幕透露火药的消息,这群方士就不敢研发。
二防火药爆炸,危及军卒性命。
【最离谱的是方士也不敢谋害帝王,最多也就是想骗点经费,他们真没觉得这丹药有毒。】
Uni独家
第32章 寻得徐福者,封侯、赐万金!
【丹砂炼丹, 高温状态下分解产生的汞蒸气比丹药还毒,政哥不埋了这帮方士,他们也得被自己毒死。】
【一个敢炼一个敢吃。】
【汞中毒影响神经系统, 政哥服药后越来越暴躁就是慢性汞中毒的典型病状。】
始皇帝的暴虐和中毒有关?
先前还窃喜始皇帝还有两年就会死的百姓怔然。
封建王朝的百姓是最好哄的阶层。
在还活得下去的情况下, 统治者做错的事再多, 只要有合理的解释他们就都能接受。
因为他们除了接受就只能造反。
造反的死亡率不低, 还会带累三族。
有了合理的解释, 统治者再去改善他们的生活,这就是值得称颂的帝王了。
没多少人会去深究“丹药也是帝王自己要嗑的”。
在绝对的弱势面前,“原谅”强势的一方是最朴素的求生本能。
………
隐居山野的卢生与侯生大骇。
他俩因寻找仙药未果,故而一起逃遁。
逃跑之前卢生还以“始皇帝无德,不能为其寻仙药”来掩饰无能, 导致留在咸阳的其他方士全部被始皇帝抓捕。
所谓隐居,也不可能完全不与外界交流,还需要山民为他们带来生活所需。
山民知道他们的身份, 只是怨恨始皇帝暴虐, 才愿意帮他们隐瞒行踪。
因大秦各处关津进出都要验传,他们就藏在咸阳附近的山里。
如今那山民得知始皇帝的暴虐与他俩有关……
两人恐惧得发抖。
………
“因何?”
嬴政带着寒意的两个字,连韩信都不由得萌生短暂的惧意, 嬴云曼却依旧泰然。
“臣从星火部得知一个传闻, 有方士炼丹时因丹炉爆裂而死。臣认为若能找出其中关键, 或能用以破石修路。”
“让方士冒死研发此物,是物尽其用。”
这传闻当然是秦二编的, 就算这时候真有炸炉的说法, 至少也没传到她的耳中。
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30-40(第3/22页)
然, 一硝二黄三木炭的配方也是在这个传闻中的方士家“获取”。
修路的目的是匈奴。
秦二为灭匈奴,不修陵墓不建宫殿也要修路。
她为方士求情不是扶苏那般的愚蠢。
但嬴政依旧没点头, 这个理由远不足以让他放过这群方士——活埋了他们,匈奴依然会覆灭。
“这些方士死不足惜,无论破石之物研发成功与否,臣都不会让他们活下去。”
【得知始皇帝的死与方士有关后,秦二暴怒。】
【参与炼制丹药的方士大都被嬴政活埋,唯有卢生、侯生、徐福还潜逃在外。】
【得知始皇帝的暴虐是毒丹所致,私藏卢生侯生的秦人愤而上报,两人自知潜逃无望畏罪自杀。】
【唯有徐福藏身海外。】
【徐福是真能忽悠,政哥都埋了那么多方士,居然还信他能出海寻仙药,给他安排大船、百工、数千的童男女。】
【要不是秦二把他逮回来,这个配置徐福就该在倭岛建国了。】
【可能政哥嗑丹药嗑傻了?】
为卢生侯生隐匿行踪的山民的确极为愤怒。
他就在去找亭长的路上!
山民的亲属都在始皇帝的暴政中死去,他才会冒死帮卢生侯生藏身。
图的就是让始皇帝不快。
结果这些方士才是暴政的根源,他帮仇人藏身了一个多月!
就算被迁怒至死,他也要告发这两人!
………
嬴政没能从秦二脸上找出任何“暴怒”的迹象。
她方才还在为方士求情!
总不能是因为他还没被毒死,秦二才不为所动?
嬴政被这个诡异的想法卡了下怒气。
直到“倭岛建国”这四个字出来,嬴政才看到秦二与他极为相似的眼睛有所波动。
嬴政也不理解他为何会相信徐福所言——百工、数千童男女,这哪里是寻药,分明就是要海外建国!
“可能政哥嗑丹药嗑傻了?”
再到这句话,章台宫外的杀意已经荡然无存。
只不过祖龙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嬴云曼尽全力在忍笑,笑出来那就是功亏一篑。
霸气的祖龙也有如此尴尬的时刻啊。
【于是秦二发布诏令:寻得徐福者,封侯、赐万金!】
沿海各郡秦人:!!!
就连不在沿海的秦人都疯狂心动。
琅琊郡郡守痛心不已——
徐福这次还没来得及出海,就被抓回咸阳了!
那是封侯!是赐万金!
都没希望了。
囚车中的徐福苦笑,他都不知道自己能这么值钱。
………
嬴云曼百分之百确定,她完全就是在借题发挥。
抓徐福是假,开海才是真。
毫无疑问,在不知道她真实目的的情况下,得知女儿为父复仇愿意下如此血本。
哪个当父亲的能不心生欢喜?
至少她就看到祖龙难看的脸色之下,那有点绷不住的嘴角了。
那批试验用的方士保住了,大秦所有方士的三族也都该给她磕一个。
确定始皇帝对君上已无杀意,韩信背部悄然放松。
皇室与黔首之家终究有所不同。
但似乎又没那么不同。
【秦二往前的君王赐万金赐的都是黄铜,秦二给找着徐福的渔民赐金,那是真金啊!】
【豪、掷、万、金。】
【不多,也就赐了相当于现在的14亿华币吧(羡慕死我了)。】
【不多,我月薪过万,也就不吃不喝赚个一万多年就能赚到了(咬袖角哭)。】
真金的万金。
嬴政没法摆脸色了,脸上甚至有了一瞬间的空白。
大秦一年的税赋收入,也就万金。
秦二居然为了抓一个徐福,赐给渔民大秦一整年的税赋?
何至于此!
若始皇帝懂得现代用语,他应该会给嬴云曼一个贴切的评价:
败家女。
见秦二依旧不为所动的表情,此刻嬴政只能庆幸徐福还没出海。
向来目中无人的韩信也为秦二的大手笔所震惊。
豪掷千金只能说是豪富,豪掷万金的气魄却可以让无数英雄折腰。
………
正坐的张良差点没维持住坐姿。
秦历20年以后。
坏了,那时的丞相是他。
还好徐福携数千童男女出海之事尚未发生——不然早就传得天下皆知。
他不用面对君王将整个国库拱手送出的绝境。
商鞅立木,目的是取信于民。
秦二赐真金万镒,这是纯粹的……
若非张良已将秦二视为将要效忠的君王,他就该骂得很难听了。
【封侯,也就入《华夏正史·封侯列传》而已(嫉妒到面目全非)。】
【啊啊啊啊我也想为秦二找徐福!!!】
【秦二画的这张饼,能把几百年后的我馋哭。】
【因为这饼是真饱腹。】
【列述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故曰列传。】
《华夏正史·封侯列传》。
和“万金”赐进无数秦人的心坎一样,这八个字也占据了无数有志之士的眼睛。
封王很难,目前可知的三个封王流程:韩信灭匈奴、刘邦废孔雀王朝、李信收西南蛮与神州南部。
每一个都是难以企及的高度。
但封侯不是。
只要作出足够的贡献得到君王的认可就可封侯,哪怕只是找到海外的徐福。
入华夏正史,进封侯列传!
………
列述人臣事迹,传于后世。
先前的青石宫就已经让张良感慨秦二擅掌控人心。
这列传比之青石宫毫不逊色,尤有甚之。
青石宫内藏的是国事,封侯列传记录的却是人臣事迹。
既然有封侯列传,必然也会有封王列传。
………
感谢老祖宗司马迁的馈赠。
嬴云曼确实有为武将作史的打算。
除了封王封侯,还会有专属文臣的名臣列传。
在封王封侯上她会尽量保持克制,且她所封王侯都必以军功计。
如此这般,才能让军政分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30-40(第4/22页)
。
那为何要为渔民封侯?
渔民又不会涉政,何况找到徐福则必然先找到他的藏身处。
发现海外之地,怎么不算是开疆拓土的军功?
韩信想问君上封王是否也有列传,但内侍的教导总归起了点作用。
离宫后再问。
【其实秦二当时给不出万金来着,于是她问东海侯是要倭岛还是分期付款。】
【神特么分期付款——等等,每年赐两百金,还真是为期五十年的分期付款?】
【东海侯做出了他的错误选择:分期付款。】
【也不能说错误吧,那时候的倭岛上面就一群群矮野人,他要岛干嘛?】
【秦二因贫穷而距封彻候最近的一次!】
【秦历31年时,秦二拿得出万金了,问东海侯要不要一次付清。东海侯拒绝了,理由是他怕子孙败家,反倒请求秦二把每年两百金降为每年五十金。】
【然后真就到秦六了还得每年给他家后人打钱。】
【大秦债主!】
五世还债!
秦人没有因秦二“给不出万金”而认为她不守信。
秦二因得知方士欺骗始皇帝暴怒,进而许诺时没顾上缺钱很合常理。
——算算时间,那时应该正在征伐匈奴,秦二连修陵寝建宫殿的钱都没有。
渔民找到徐福,秦二原本可以用黄铜代替,但她就是要给金。
没金时每年给两百金,是诚。
有金时主动结清万金,是信。
五世还债,这不是大秦之耻,而是对五代秦帝的褒赞!
陈平再度为秦二的操作叹为观止。
仅这五世还债之事,就足以令大秦黔首信任秦二及之后的数代帝王。
………
秦历31年时,秦二就拿得出万金。
这万金必然不会影响国祚,否则她也不必拖到这个时候才还得上。
嬴政略作回忆,发现正是韩信攻下西域之时。
战争能获益如此之多?
碍于先前的争执,即便此刻对秦二再怎么满意,嬴政也没有夸她半句。
【我还是觉得东海侯应该选岛——倭岛的白银储量超6万吨啊!价值是万金的三百多倍!!!】
秦人呆滞。
啥?
万金已经是他们难以想象的极限。
结果徐福逃去的那个岛——是三百万金?
【银矿多有什么用,东海侯一死封地就回归大秦,他能挖出多少矿?更别提他既不懂探矿又没法采矿了。】
【秦二让勘探人员去倭岛上转一圈,也就知道倭岛有银矿,她也想不到小小倭岛能有6万吨银子。】
【但不妨碍秦二鼓励秦人开海,按找到的岛屿面积算军功并赐金。】
【找到澳洲的船长封王了——那巨岛上只有小野人没有国家纯属白给,面积七百多万平方千米,是政哥时期的大秦的两倍有余】
【1500亿吨铁矿、8400吨黄金,别的我都懒得列,就这俩就够秦二成为世界史上的唯一首富。】
【秦二时期我记得通过开海封王的1个,封侯的37个?】
【错了,开海封侯是39人。】
第33章 她只是个孩子
张良还没算出“吨”相当于多少斤, 其他人更算不出。
但光是——
封王、赐金、封侯39人!
天幕没说秦二赐多少金,但没人会去怀疑她的慷慨!
无数秦人心驰神往。
和其他封王封侯不同,不需要惊人的才能, 只要会出海、只要会出海——
只要会出海!
………
实话实话, 嬴云曼也并不清楚6万吨银子是什么概念。
她只知道倭岛有大银矿。
金银都需要开采, 还有金银太多的时候, 其实也没那么值钱。
想让金银值钱, 就得先把生产力提升上来。
但秦人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只知道金银值钱,只知道她秦二不缺钱。
这就够了。
足以让她顺利推进货币改革:纸币和银行。
这个暂且不提。
徐福是她诱导秦人出海的饵。
目前看来饵够香。
哪怕这个世界没有海外的徐福,天幕给出的信息也足以让开海成为最容易致富的途径。
有着足够的利益,就有足够的动力。
这个世界从不缺铤而走险、不, 应该说是从不缺冒险家。
【看大家说完了那我就继续了。】
【和封侯赐万金同样能证明秦二对始皇帝的推崇的,是她对徐福的处置。】
【秦二不喜酷刑,在她治下处死犯人多是斩首。】
【唯有徐福, 享受到了被秦二处以“车裂弃市”这种极刑的特殊待遇。】
【胡亥也就落个斩首, 徐福仇恨值拉得比胡亥还高。】
【也就是卢生侯生自尽得快,不然就是唯三了!】
卢生与侯生惨然一笑。
他们心知落在不喜酷刑的秦二手里都得车裂弃市,若是为始皇帝所擒, 那必然只会更凄惨。
此时秦人皆知始皇帝的暴虐, 正是因为方士炼制的毒丹。
这天下之大, 已无处可让他们容身。
那山民恐怕已经去找亭长上报他们的位置。
两人如同天幕所说的一般畏罪自尽。
徐福现在连苦笑都笑不出来。
他是想自尽而不得。
和所有秦人一样,徐福也认为秦二的愤怒是源于他对始皇帝的欺骗, 殊不知其实是他万不该选倭岛落脚。
………
不喜酷刑未免过于仁慈。
但旋即嬴政就想到那万万人的俘虏。
看来不是仁慈, 只不过是秦二的偏好。
没人不喜欢仅对己身的“破例”, 尤其当这种破例无关乎权势与地位,只关乎己身时。
连逃亡的徐福、卢生、侯生三人都没逃过一劫, 秦二对方士的厌恶可见一斑。
嬴政心中芥蒂尽散。
秦二为方士求情之事,自此便彻底过去了。
………
酷刑存在的一大缘由就是用以震慑黔首。
秦法死刑种类有车裂、腰斩、枭首、弃市、凿颠、抽胁、镬烹等。
其中枭首算是痛苦最小的一种。
秦二不喜酷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30-40(第5/22页)
,对于黔首而言是大好事。
没多少人想去犯死罪,但秦法……绝大多数黔首都不知道秦法的具体内容。
何况就算什么都没做错,连坐制度下也有可能因族人、邻里犯罪而被牵连。
虽说秦二废除了株连制度,但那是秦历30年、也就是二十年后的事情。
【徐福事件足以证明始皇帝对于秦二的影响之大,但从未见过父亲的秦二为何如此推崇始皇帝呢?】
【缺爱?越是缺爱的孩子越重视亲情。】
【脆弱的人容易触发情感补偿机制,但秦二这种奉行性恶论的人不太可能。】
【她要是缺爱,能让韩信这个仅存的至亲大半生都远离咸阳?】
【秦二是典型的理性盖过感性,徐福事件算难得的失控。】
仅存的至亲?
嬴政冷眼打量韩信片刻,才继续看向天幕。
韩信因“至亲”一词心生异样,正在尝试自洽这种异样,遭受始皇帝的横眉冷眼时更是茫然。
始皇帝为何如此看他?
他想不明白很正常,就连嬴云曼都想岔了一秒——
因亲情吃醋?
好在嬴云曼智商情商双在线,很快就否掉这个无厘头的想法,并找出了正确答案:
仅存没别人没孩子韩信不行。
啊这……
嬴云曼顺着祖龙的逻辑往下捋,发现这事她得现在就说清楚。
否则张良可能真成副CP了。
当然,也是提前给还没搞清楚状况的正宫说明情况:
“女子生育有不低的死亡率,儿臣不会冒险。”
哪怕是在21世纪的华夏,孕妇的死亡率都在万分之一以上,更何况是在医疗条件聊胜于无的秦朝。
若嬴云曼只是个普通的公主,即便风险不低,她也会考虑要孩子。
但她不是。
若大秦是君主立宪制这样,女王死了自有第一顺位继承人继位,对国家几乎没有影响,那也可以。
但大秦不是。
在封建王朝,帝王的生死切实关乎国运,稍有不慎就是国乱之患、甚至是亡国之危。
更何况她要做的事情太多,关乎华夏文明的兴盛。
既然选择成为帝王,就不能为一己之私置天下于本可以轻易避免的危机之中。
不过后世的皇帝不像她这么特殊。
男帝没有这方面的弊端,而女帝既可以在继位前生下孩子,也可以选择在有孕后确立继承人。
嬴云曼为什么不能先确立继承人?
她上哪都找不到在红色思潮中长成、有着超出时代两千年眼光的继承人。
许多事只有她能办到。
她也只信自己会去办。
嬴政微微颔首。
秦国史上不仅有兄终弟及,还有兄长主动让贤。
秦二在宗室中找继承人并不出格。
那韩信重视子嗣吗?
谋反失败被吕雉设计所擒,临斩时非要嘴硬“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之后被夷三族。
显然是不怎么重视的。
不过嬴云曼的历史不太好,她只知道韩信被萧何骗导致谋反失败——
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典故。
她不确定在没有长时间的通信来“培养”感情的情况下,韩信能不能接受这一点。
所以在韩信因她的话而懵懵地看过来时,她弯了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