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姚黄赵璲 > 60-70

60-7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裴辛顾放之 司念陆纾砚 卿孟祝明春晰 纪九关阙 标记死对头之后[重生] 流浪迦勒底 求助,喜欢搭档很多年了 失忆后嫁给哭包Alpha 滴!美梦成真体验卡 凤尘

西屋窗边的窄榻上,重新躺了有一会儿的阿吉忽然像金宝被惊到一样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向东屋,那边正传来比夜里要刻意压抑的声响。

吃惊过后,阿吉熟练地翻出藏在这边的棉花球,抱着被子继续睡。

歇完假晌再歇真的,一个时辰后惠王爷才回了前院。

黄昏出去晒日头时,姚黄真推着惠王爷去了主街那家的布店,笑容如常地跟女摊主要一匹黑绸。

女摊主去拿绸子,姚黄低头,看见惠王爷眼帘低垂,虽不是死气沉沉,却也如魂魄出窍。

女摊主抱了黑绸出来,随口问道:“小娘子买黑绸做什么?”

姚黄:“给我相公做件黑色长衫。”

女摊主不懂大夏天的秀才郎为何要穿黑衫子,只管将黑绸递给姚黄,再等着秀才郎结账。

惠王爷这才魂魄归来,取出荷包。

晚上惠王爷宿在前院,姚黄下午睡得多精神好,趁天没黑透,坐在院子里裁剪黑绸缝帐子,这个简单,又是屋里夫妻俩用的东西,不用太讲究女红。

阿吉坐在旁边,既心疼这六钱银子买来的黑绸,又质疑王妃的眼光:“哪有用黑色帐子的?”

姚黄面不改色地道:“不是我喜欢黑色,晌午窗户太亮,二爷睡不着。”

阿吉一听,恍然大悟,二爷歇晌困难,人醒着,可不就要……

次日姚黄没着急换上寝衣,坐在床上等着惠王爷过来,旁边她亲手缝制的黑色帐子已经挂好了,只等惠王殿下欣赏。

然而姚黄左等右等都没等到人,回想昨日买黑绸时惠王爷的神色,姚黄笑了,一个人去了前院。

堂屋的门关着,姚黄透过门缝往里瞧瞧,看见飞泉趴在长几上打盹呢。

姚黄轻轻敲门。

飞泉立即抬起头,蹑手蹑脚地过来开门。

姚黄瞅瞅东屋,问:“二爷睡了?”

飞泉悄声道:“歇了有一会儿了,不知道有没有睡着。”

距离廖郎中做完推拿已经过去了两刻钟,听声音王爷也自己擦过腿了,里面那么安静,王爷除了歇晌还能做何?

姚黄想了想,让他继续留着门,她去后院取下黑色帐子,再抱来前院。

叫飞泉在外面候着,姚黄走进东屋,才不管床上的惠王爷真睡假睡,先把这边垂落的白色帐子拢到两侧,再转过摆在旁边的惠王爷的藤制轮椅,固定好,踩着椅面去挂怀里的黑色帐子。上面悬挂完毕,姚黄瞅瞅不知何时睁开眼睛的惠王爷,赤着脚跳下藤椅,展开两面黑色帐子,站在帐外笑道:“我亲手缝的,二爷觉得如何?”

赵璲觉得,隔了一层黑绸,王妃好像更白了。

“进来。”

惠王爷低声道。

姚黄不动:“进去做何?”

惠王爷沉默。

姚黄重新踩上轮椅,怎么挂的再怎么解下来,然后抱着一团黑绸,一边穿鞋一边眼也不抬地道:“二爷自己说的,每天都去陪我歇晌,害我刚刚白等了半天,你倒好,都已经歇上了。既然如此,二爷继续歇吧,我自己睡。”

说完,王妃瞪来一眼,再扬长而去。

赵璲无奈,只得叫飞泉进来,推他去寻王妃。

每日陪着王妃享用高娘子烧制的饭菜与补汤,连续数日坚持着早上下午各半个时辰的晒日,二十六那日还被王妃推着逛了一上午的集市,待到二十九西邻的齐员外要庆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姚黄赵璲》 60-70(第6/15页)

辰时,轮椅上的惠王爷已经成功褪去了昔日的苍白,真正变得面如冠玉起来。

姚黄天天陪在惠王爷身边,对此感受得不够明显,早饭后特意把虽然跟来镇上却几乎没机会见到惠王爷面的高娘子叫了过来,笑着道:“婶子,您瞧瞧咱们家二爷。”

高娘子心头一哆嗦,这是她能瞧的吗?

但王妃有命,高娘子便紧张地慢慢地抬起头,终于正眼看向了惠王殿下,就见王爷手持一本书端坐在藤椅上,仿佛根本没听见王妃的俏皮话。

下一刻,高娘子明白王妃为何要她看王爷了。

姚黄见高娘子面露惊艳与喜悦,便确信惠王爷的气色确实变好了,并非她一厢情愿的错觉。

顾及惠王爷的威仪,姚黄没再打趣什么,让阿吉将一袋赏银发给高娘子:“这半个月婶子的菜道道可口,我跟二爷都很满意,接下来还要继续有劳婶子。”

高娘子很清楚自己的本事,孔师傅与她厨艺相当甚至还要更高一筹,挖空心思都没能改善王爷的胃口,她只比王妃早到王府一段时日,有何能耐让王爷满意?如今王爷能够开胃,靠的全是身边多了一位貌美又会疼人的王妃!

高娘子走后,辰时五刻一到,姚黄又推着惠王爷出门了。

齐家那边人来人往,全是过来帮忙操持寿宴的亲友,过了半个时辰,姚黄推着惠王爷折返,就见齐家门外的河堤上搭了一个张灯结彩的戏台,约莫有七八人的戏班子正在街坊们的围观下描眉画眼。

姚黄惊讶道:“还请了戏班子啊?”

虽然是民间唱功普普通通甚至马马虎虎的戏班子,几两银子便能请来唱上半天,在这样的小镇上却也非常体面荣耀了,值得全镇百姓津津乐道好一阵。

源源不断的百姓正往这边赶,大人们还算稳重,孩子们一个个都是跑过去的,无人在意旁边有个坐轮椅的男人。

赵璲已经习惯了这座小镇以及这样热闹的场合。

姚黄贴着人群边缘,走几步停几步的,终于将轮椅推回了东院。

大门一关,拥挤的人群是看不见了,嗡嗡的喧哗却不断地往里传。

赵璲不甚在意,对王妃道:“我看看书,你去看戏吧,那边快开席了再来接我。”

姚黄:“人太多了,大热天的我也懒得挤,反正在家里也能听见。”

留惠王爷在书房看书,姚黄与高娘子、阿吉在西院前头摆了一张小桌,三人一边听戏一边嗑瓜子。

将近晌午,齐家的宾客渐渐到齐,齐员外还专门派了一个孙子来知会廖家众人,于是众人简单收拾收拾便出了门。

姚黄娘仨被引去了齐家后院,赵璲因为秀才的身份以及那幅画被齐员外奉为上宾,连带着廖郎中父子三个以及两个干儿子学徒都被请到了堂屋,同桌的是本镇另外两位颇有身份的人:何秀才与他的举人儿子何文宾。

张岳、王栋分别坐在了何家父子旁边的位置。

在何文宾心里,这就是两个随时都敢杀人的凶犯苗子,他有心斥责却无力反抗,只能僵硬地坐着。

何秀才比儿子还胆小,眼珠子都不敢乱转。

这父子俩过于异常,赵璲看向飞泉。

飞泉偏头,低声解释道:“二十那早,朱氏高声聒噪扰了二嫂好眠,我叫他们过去警告了一番。”

赵璲对朱氏的声音有印象,确实很聒噪,张岳二人的手段可能有些过了,但情有可原。

第65章

齐家后院。

廖家的女眷只有高娘子带着姚黄、阿吉娘三个,一席八人,齐员外的续弦吕氏除了亲自作陪外,还安排了本镇里正夫人婆媳、何秀才的媳妇朱氏与女儿何文绮。

朱氏的脾气再招人不喜或嫉恨,何秀才、何文宾父子俩的功名都在那里摆着,何文宾更有可能考中进士做官,因此本镇百姓面上都很是捧着何家。

今日的朱氏却一改之前的趾高气扬,主动搭话的时候特别少,就算有人跟她攀谈,她也会时不时地往廖家婆媳那边偷瞄。

姚黄没在意朱氏,她这边也一堆应酬呢。

“小姚,我们镇住着舒服吧,我看你家秀才郎的气色是越来越好了,俊得我每次碰面都觉得看不够。”

姚黄:“舒服,这边山秀水美的,我只后悔没早点搬过来。”

另有人起哄:“跟山水没关系,是我们这的鸡头参好,我看你们二叔天天都在收鸡头参,除了做药,家里没少炖汤熬粥吧?”

此言一出,大家纷纷羡慕起廖家的财气来。

姚黄听了一圈,这才知道那些其貌不扬酷似生姜的鸡头参居然要卖百文一斤,比鸡鸭鱼肉都贵!

“这还只是生吃的,据说炮制好的干鸡头参能卖五六钱银子一斤,年份高的更贵,可惜我们本地人不懂得炮制,只能把辛辛苦苦进山挖来的鸡头参贱卖给来收货的药材贩子,一代代挖下来,山里的鸡头参越来越少,药材贩子们来得都没那么勤了。”

“是啊,我家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村里镇上谁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随时都可以去山里挖些鸡头参熬汤补补,轮到咱们,自己去挖挖不着,只能等着那些胆大的村人去深山里找,唉,人家费了那么大力气,当然要高价卖出来。

“还是廖郎中实诚,愿意给高价收年份高的鸡头参,比那些不知哪来的野贩子强多了!”

高娘子越听越替廖郎中冒汗,王妃会不会觉得廖郎中在拿王府的银子装善人?

她凑到王妃耳边,低声解释道:“我听老廖说过,他出的价只比小贩高了两成,无论煲汤还是拿来做药都比在城里买便宜多得多。”

姚黄笑道:“应该的,大家采药也不容易。”

女眷们这边的席面吃了足足一个时辰,等姚黄回到东院,惠王爷都换上中衣在她床上等着歇晌了。

大概是嫌黑色帐子丑,惠王爷用了两次就让她收起来了,反正白日做这事已经开了头,惠王爷不用再矜持。

姚黄先去西屋简单擦擦,穿着一套白底粉边的绫衣坐在床边,一边通发一边跟惠王爷讲鸡头参的价钱:“所以说我是真的跟着二爷享福了,不然哪能三天两头地喝补汤,又是鸡又是鸡头参的,那么一锅汤算下来就得一两银子。”

赵璲早就发现了,王妃喜欢聊天,大多时候并不需要他搭话,只要听着就行。

王妃的嗓音轻软,王妃的神色鲜活生动,用词朴实无华却很耐听。

“哎,二爷喝酒了?”

姚黄忽然闻到了一丝淡淡的酒气。

赵璲偏头,道:“众人为齐员外敬酒时,我浅酌了一口。”

姚黄一手拿梳子,一手将惠王爷歪过去的俊脸掰过来:“我又没嫌你,你这点酒气我还觉得挺好闻的,受不了的是我爹我哥跟人拼酒带回来的那种浓浓酒气,熏死人了。”

赵璲:“……漱过口。”

漱口喝茶,奈何酒气顽固,居然还有残留。

姚黄扫眼惠王爷的嘴唇,这回轮到她偏头了,红着脸道:“漱不漱与我何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姚黄赵璲》 60-70(第7/15页)

”他又不跟她亲嘴。

赵璲:“……”

目光定在她嫣红丰盈的唇瓣上,复又挪开。

有些事情是新婚夜夫妻圆房时必须做的,他是王爷,王妃纵使心里嫌弃也不会表现出来。

待彼此的身体熟悉了,赵璲知道王妃能从他的那些举动中得到乐趣,所以他可以随性而为。

唇齿相依能有什么乐趣?

赵璲想象不出来,也就是现在,他会对王妃生出此念,换个女人如此暗示他,赵璲会动怒。

只是,没有乐趣的多余亲密,他能接受处处都如牡丹花一样娇艳甜美的王妃,王妃能接受他吗?

赵璲不想在她眼里看出任何勉强,没有把握又非必要,那便保持原状就好。

黄昏时分,姚黄沿着河岸一直将惠王爷推到了南面的山脚下,这里是一处小山头,从此往东往西往南还连着无数个高高矮矮的山头,视野所及最雄伟巍峨值得登高望远的一座山头离灵山镇约莫有十几里的路程,正因为灵山镇附近没有名山奇峰,这座小镇才不如灵山山脚一圈的其他镇子富庶。

赵璲朝高处的山峰望去。

姚黄推着轮椅,见惠王爷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又如此动作明显地眺望群山,便觉得惠王爷是想爬山了。

姚黄很想满足惠王爷的这个心愿,可灵山适合游人攀爬的名峰都修了石阶,轮椅走不了,附近的这些山头看着矮,其实也有百十丈高,山里还都是山民们常年砍柴打猎采药踩出来的坎坷不平的山路,姚黄力气再大,也得推上大半天累得汗水打湿衣裳无比狼狈才能单独将惠王爷推上去。

姚黄不认为惠王爷会享受这样的登山之旅,不光是不想折腾她,换成青霭飞泉或是别的侍卫,惠王爷都不是那种折腾别人取悦自己的性子。

见惠王爷越望越久,姚黄想了想,道:“二爷,据说这种深山老林最容易出妖灵精怪,你说世上真有灵兽灵草修炼成精吗?还是那些话本子纯粹是胡编乱造的?”

赵璲:“……我不信鬼神仙妖之说。”

姚黄:“以前一堆皇帝爱吃仙丹,我还以为皇帝们消息灵通,真有成仙的法子呢。”

赵璲:“只是一些大补的丹药,民间传为仙丹而已。”

姚黄:“我倒希望世上真有神仙,这样才有神仙显灵满足我一些痴心妄想的机会。”

惠王爷不再看山了,瞥向身后:“你想求神仙何事?”

姚黄:“当然是长生不老,我这么美的容貌,才舍不得将来变成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还有二爷,最好也能一直这么俊下去。”

提到他时,赵璲的血凉了一瞬,随即又恢复如常。

“哎,还是换个地方吧,我怕神仙没来倒窜出个女妖,话本里面的女妖最喜欢二爷这样的俊书生了。”

调转轮椅,姚黄一边嘀咕一边快步离去。

赵璲:“……”

夜幕降临,王妃回后院睡下了,廖郎中才穿过两家前院中间的月洞门,来为惠王殿下推拿。

赵璲问:“灵山黄精为何效用更佳?”

这个效用并非他亲自体会出来的,而是赵璲在医书上见过旧朝名医记载。

廖郎中已经习惯近来惠王爷偶尔的谈兴了,思量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药材亦是如此,应该是灵山的土质更适合黄精的生长与药性积累。”

他能辨认药材的年份与优良,至于灵山的土到底好在何处,廖郎中就说不清楚了。

赵璲:“王妃听人言,以前灵山上的黄精并不罕见,因连年采挖才日渐稀有,这是否说明,灵山黄精本身易于存活繁衍?”

廖郎中:“是,山民不去挖的话,黄精应该能一长一大片,只是山珍野味都是无主之物,既然能卖钱,山民们肯定见到就会采挖,留在那里只会便宜后来者。”

赵璲:“我看这一带都是荒山野岭,若能开荒种药,周边百姓便能多一样营生之法,同时为各地供应更多的良药。”

廖郎中这才明白王爷在操心什么,叹道:“百姓们大多勤俭,黄精卖得那么贵,如果只是开荒便能种植,百姓们肯定早就去开了,定是黄精种起来还有很多难处,百姓们发现自己种不出来或种不好,才绝了这个念头。”

“再有,灵山是名山不是荒山,官府治理严格,禁止百姓随意伐木。”

赵璲:“黄精能长在深山里头,足见它喜阴怕旱,所以开荒时无需砍伐高树,只要清理林间的杂草灌木便可。这只是我的猜测,明日我会调李得春与几个侍卫过来,让他们去山里查验黄精的种植之法,待他下山,你二人可多加探讨。”

李得春便是王府的另一位李郎中。

廖郎中:“是,我等一定用心办妥此事。”

姚黄并不知道惠王爷对外吩咐了什么,这日早上结束晒日后,惠王爷去看书了,姚黄来了西院,在厨房找到了坐在小板凳上看火的高娘子。

姚黄免了她的礼,瞅瞅盖着锅盖的大锅,好奇道:“这么早,婶子在准备什么耗功夫的吃食?”

高娘子笑道:“不是吃食,老廖不是一直在收鸡头参吗,先前炖汤用的都是三四年年份的,老廖说这样的直接拿来炖汤滋补也不可惜,但是长了五年的鸡头参药性足了,最好攒多了拿来炮制成干,那样药性更足调理起来也更滋补,这不,攒了十几斤了,让我一锅都煮了。”

姚黄掀开锅盖瞧瞧,果然满满一大锅的洗干净的鸡头参。

“光煮就行了?”

“早呢,说是要煮九次晒九次,第一次煮就要煮三个时辰,白天晒晚上阴的,说起来都嫌麻烦,所以附近的村民们都是直接卖生的。”

姚黄:“……他收药材倒是不累,婶子可有的忙了。”

高娘子:“他回来了会帮忙,阿吉青霭飞泉也都会替我分担,没多累的!”

麻烦归麻烦,无论生黄精还是制好的黄精,每次炖汤都有的剩,高娘子人在厨房最吃香,又能拿工钱又能跟着主子们一起滋补,所以再麻烦她也乐意干。

过了几日,廖家西院来了客人,乃廖郎中的好友李郎中,说是要带两个学徒进山寻药,因此在廖家借宿。

姚黄去瞧了一圈热闹,跑来东院书房问惠王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赵璲简单跟王妃讲了讲。

姚黄:“……”

所以那天惠王爷盯着山看是在琢磨如何种黄精,不是为了爬山?

惊讶过后,姚黄深深地松了口气,因为她已经暗暗琢磨好几天了,还是没能琢磨出轻轻松松将惠王爷推上山顶的法子。

坐到惠王爷身边,姚黄笑道:“真能种的话,二爷要包个山头做药材生意吗?”

她知道王府也有很多铺面田庄,每年的进项比惠王爷的爵禄还多。

赵璲:“不是,此事需由知县带头,鼓励当地百姓开荒,鸡头参至少五年入药,只有住得近的百姓才能长期照料。”

姚黄懂了,惠王爷惦记鸡头参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造福灵山一带的百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姚黄赵璲》 60-70(第8/15页)

第66章

李郎中三人七月初四到的灵山镇,初五上午雇了一位熟悉山中情况的采药人,备齐干粮就出发了。

灵山里面散布着一些小村落,李郎中一行人可以白日寻找黄精,晚上去村民家中借宿。

初九这日,一早天就阴沉沉的,没多久就下起暴雨来。

晒不成日头,惠王爷坐在堂屋看书,姚黄没这个雅兴,一手撑伞一手抱着金宝去了西院。

西院后院只住着高娘子一人,东厢房改成了水房,两宅子的人沐浴用水都是这边烧的,西厢房改成了洗衣房,留着在家里浣洗王爷王妃的绸缎衣裳与被面,里头还撑了几排晾衣架,绸缎金贵,不能放在烈日底下暴晒。

姚黄过来时,高娘子与阿吉分别坐着一个小板凳,正在西厢房洗衣。

姚黄站在门口,先将金宝放下去,小家伙立即撒欢似的在里头跑了一圈。

高娘子看向低头收伞的王妃。

王妃穿着一套寻常的布衣襦裙,脚上踩着一双在集市上买的木屐,外头雨大,王妃一路小跑着过来,一双脚都沾了水。她正看着,王妃扶着门框朝外面伸出左脚,哗啦啦的雨水顿时一通冲刷在王妃的脚面,冲走溅在上面的几点泥巴,只剩葱白似的细嫩脚背,五个脚指头都染了大红色的蔻丹,红果子似的勾得人犯馋。

想到什么,高娘子关心道:“夫人月事快来了吧,我去烧盆热水给夫人泡泡脚,免得凉着。”

姚黄笑道:“不用烧,我可没那么娇气,阿吉知道的,每年夏天我不知道要淌多少回水。”

冲好脚,阿吉也将一块儿粗布铺在了门槛上,姚黄就坐在这里,一边看两人洗衣裳一边闲聊。

雨水反倒显得这里更静,冷不丁的,隔壁齐家骤然传来一声妇人的怒叫:“凭什么啊,凭什么大郎二郎三郎都可以去灵山书院读书,四郎就去不得,只能在镇上的私塾凑合?”

是吕氏的声音!

姚黄三个互视一眼,同时竖起了耳朵,胆子越来越大的金宝更是跑过来,准备朝外面叫两嗓子。

姚黄按住金宝的脑袋,继续辨认齐家的声音。

回应吕氏的那人声音很低,一点都听不见,随后吕氏再次怒道:“你少诓我,去年三郎明明也没考进书院,全靠大郎跟那边熟了打通的关系,你还拿了五两银子给他送人情,今年四郎跟三郎考得差不多,那你再给大郎五两银子,让他去打点啊!是你说的,他们虽然不是出自一个亲祖母却也是自家兄弟,他为什么只帮亲弟弟不帮堂弟!”

齐员外还是没有声音,老人家也不像会扯着嗓子跟人对峙的脾气,但因为吕氏提到了齐大家的孩子,齐大媳妇开口了,声音又高又洪亮:“母亲这叫什么话,都是自家弟弟,大郎肯定希望弟弟们都有出息,三郎去年没考好是因为染了风寒,大郎特意带他过去又答了先生出的新题目,答得好书院才破例收了三郎。四郎,母亲您自己说说,四郎平时功课如何,就算带他去补考他能行吗?考得太差,书院才不会为了五两十两的银子通融,咱们家又何必花那个冤枉钱?”

吕氏:“你给我闭嘴!我跟你爹说话还轮不到你插言!”

齐大媳妇:“别的事我不管,母亲冤枉大郎不讲兄弟情义就是不行。”

吕氏:“天杀的啊,我当初怎么被你装出来的老实模样骗了,早知道你是个泼妇,我才不会娶你进门!”

齐大媳妇笑:“我给齐家生了三个读书郎,母亲该高兴你眼光好才对。”

吕氏:“走,你们俩给我一起上,今儿个不撕烂她的嘴我……”

齐大媳妇:“来啊,我看哪个敢跟我动手!”

姚黄目瞪口呆。

阿吉悄声道:“齐大媳妇两条膀子可结实了,我敢说吕氏婆媳三个加起来都不是她的对手。”

高娘子:“是啊,那身板眼神一看就不好招惹,当年肯定很会装笨,不然吕氏才不会傻到给自己找个厉害的继子媳妇。”

齐家的争吵还在继续,但从始至终都没有听见齐员外的声音。

姚黄一直在西院待到高娘子要去做饭了才回东院去见惠王爷。

堂屋北面,赵璲坐在轮椅上,看着王妃先放金宝下来再收伞冲脚,待王妃要进来了,他提前收回视线。

姚黄:“刚刚齐家吵得可凶了,二爷听见没?”

赵璲摇头,他在西屋撑了半个时辰的扶栏,之后休息沐浴更衣,才坐过来没多久。

姚黄当他一直在看书,走过来抢走佛经放到长几上,再将轮椅推到堂屋门前正对着院子:“就知道看书,也不怕把眼睛看坏了。”

说完,她提了一把椅子放到惠王爷身边,挨着他坐下,给他讲齐家的烂官司。

惠王爷第一次打断了王妃的闲聊,看着她湿漉漉的双足道:“先去擦干。”

姚黄笑道:“你怎么跟婶子一样爱操心,我就喜欢这样的凉快。”

说着,她把双脚伸出木屐,转个身将双腿横搭在惠王爷的膝盖上,故意晃了晃脚。

赵璲看了一会儿,忽然握住王妃的左脚,触手清清凉凉。

他取出袖口的帕子,覆在王妃的脚背。

姚黄:“……这帕子二爷还会继续用来擦脸吗?”

赵璲:“不会,送你了。”

姚黄瞪他:“我才不要擦脚帕子,你送我一条香的。”

赵璲:“……”

等他将王妃的两只脚擦干,帕子完全湿了,姚黄见他不知道要将帕子放在何处,笑着抢过来,穿上木屐走到屋檐下,双手往外一伸就着雨水洗了帕子,雨水滴滴答答的,又打湿了她的脚面。

赵璲想,王妃一定是故意的。

重新坐下来,姚黄想到了还在山里的李郎中三人,难免有些忧心:“这么大的雨,不知他们是在村人家避雨,还是被困在了山上。”

赵璲:“早上便是阴天,他们应该不会出门。”

七月十四,李郎中一行人回来了,李郎中先洗漱一番换过衣裳,再通过前院的月洞门来拜见王爷。

姚黄也想知道此事的进展,坐在惠王爷身边一起听。

防着大门外有人路过扒门缝往里偷看,飞泉从外面带上了堂屋的门。

李郎中朝王爷王妃见过礼,低声道:“灵山外围的黄精确实不多了,只剩一些一两年的幼苗,我等连日来查看过七座山头的黄精幼苗,多生于阴湿地带的树林边缘,周围土壤湿润多腐叶,足够荫蔽却又能照到树枝间透下来的光。”

“我去问了问山里的采药之家,他们在深山里找到的多年黄精也长在阴湿的树林边缘,这大概就是采药人在自家种不好黄精的缘故。”

“按照采药人试过的法子,黄精可以切根种也可以采收种子种植,我想先在山里挑一块儿林地开荒试试,现在埋根、播种,仿着野黄精长出来的地方在药田上面撒一层腐叶,明年再观察一年,如果田里的黄精能发芽且长势正常,二爷便可传开此法了。”

赵璲:“嗯,先开四分地,旁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姚黄赵璲》 60-70(第9/15页)

盖间房子,你且带人照料着,回京前我会找人接管。”

李郎中道是,见王爷没有别的吩咐,告退了。

姚黄好奇问:“二爷准备找谁接管?”

赵璲:“灵山县知县。”

姚黄想到附近那么多的山头,再想想黄精的价格,推测道:“如果这事真能办成,应该是份大政绩吧?”

赵璲默认。

姚黄:“法子是二爷想出来的,何不你自己继续担着?这可是造福灵山几代甚至今后代代百姓的大功德,让知县做了,将来人人称赞那知县,我受不了,我想百姓们都知道这是二爷的主意,都记着二爷的好。”

赵璲:“这一带本就是灵山县治地,就算我是王爷,也无权直接越过知县开荒种药。”

姚黄只有个靠动刀动枪封官的武夫爹,不懂文官的事,可她知道,惠王爷有个坐拥天下的皇帝老爹。

凑到惠王爷身边,姚黄小声道:“想管事还不简单,王爷去跟父皇说啊,朝廷不是年年都往外面派些钦差吗,灵山县那么多知县都没动过在山上种黄精的念头,只有王爷既有富民之心又有富民之智,父皇知道了,肯定愿意让你继续主持这事。”

赵璲垂眸:“此事一旦开头,至少要耗时五载,我没有那个精力,由知县承接最合适。”

姚黄低头,拨弄自己的指头。

赵璲看着王妃的指头,道:“父皇并不知道你我来了灵山避暑,我也无意让他知晓,知县那里我会交待他自行给朝廷递折子,瞒下我的参与,回京之后,你不要说漏嘴,最好岳父岳母那里也不要提及。”

王妃抬起头,眼里写满了“吃亏”。

赵璲握住她的手,开解道:“你不要光想着事成的好处,首先李得春的耕种之法未必可行,即便可行,说服百姓相信鼓励他们开荒也要耗费数月之久才能成功,开荒后还要传授百姓耕种之法,要时时监管药苗长势,长达五年劳神费力。我只是临时起意,真正落实的是知县,知县敢接下来,得了政绩便该是他的。”

王妃还是嘟着嘴。

赵璲:“再有,知县需要政绩升官,我已经贵为王爷,何需这点锦上添花的政绩?”

十八岁他主动请缨赶赴战场,为的是一展所能为国效力,并非要在父皇那里证明什么。

腿废之前,赵璲没想过要争那个位子,现在,他更不会想。

他只要有人接下此事真正去推行此事,不需要任何美名或功劳。

姚黄无法反驳惠王爷。

可她就是不痛快,京城那么多人都把惠王当废人,事实是惠王一点都不废,他很厉害很厉害很厉害!

第67章

因为王妃不太高兴,虽然今日是十四,晚上赵璲还是来了后院。

王府的屋子里摆了各种精美的烛台,全部点起来灯光明亮,来灵山避暑行李以衣裳、书籍为主,烛台都是廖郎中在镇上新添置的,所以姚黄这边就摆了四盏,灯光昏黄柔和。

惠王爷自己不想邀功,确实也不差这份功绩升官发财,姚黄替他憋屈一会儿也就过去了,这会儿看着灯下更显俊美的夫君,姚黄疑惑问:“今晚二爷怎么自己破了规矩?”

赵璲看着王妃已经恢复如常的脸色,沉默片刻道:“明日中元,想着你一个人可能睡不安稳。”

中元节,百姓又习惯称之为鬼节,有的人不会太当回事,有的人天一黑真不敢出门。

姚黄属于胆大的,小时候她还故意披散着头发装鬼去吓唬喜欢喊她“小黄”、“阿黄”的那些玩伴。

可误会惠王爷想爬山的那天,姚黄自己说的怕山里有妖怪,惠王爷居然信以为真还特意来陪她……

“二爷真体贴。”

姚黄索性装出安心的模样,高兴地将惠王爷推到架子床前。

前两日来的月事,午后歇晌夫妻俩都很老实地单纯睡觉,今晚肯定也不会做什么。

夜晚的灵山镇确实很凉快,盖上一层薄被,姚黄靠在惠王爷的怀里,只觉得暖和舒服。

“明晚河边应该都是放河灯的人,我们也去放吧?”

对小孩子以及家里近期没有亲人去世的年轻人来说,中元夜放河灯与上元节赏花灯差不多,都是一桩热闹。

赵璲:“嗯。”

姚黄:“那我们自己做?铺子里卖的都一样,飘到灯堆里一下子就分不清了。”

赵璲:“你会做?”

姚黄:“会啊,不过我只会做最简单的那种,就是用几根篾条弄个方方正正的架子定在薄木板上,周围糊一圈灯纸,里面再插根蜡。”

赵璲看着床顶:“我没做过。”

姚黄几度进宫了,料想那样规矩重重的地方贵人与宫人们都不会乱放河灯,惠王爷又没有能带着他一起厮混的玩伴,别说自己做了,可能连见都没见过。

她撑起身子,笑着看他:“我来做架子,裁好灯纸后二爷在上面画点什么吧,有了你的画,我做他一起厮混的玩伴,别说自己做了,可能连见都没见过。

她撑起身子,笑着看他:“我来做架子,裁好灯纸后二爷在上面画点什么吧,有了你的画,我做的寻常河灯都会变成雅灯。”

赵璲同意了。

次日是个艳阳天,到了上午该陪惠王爷晒日的时候,姚黄推着惠王爷去了主街,在临时摆出很多河灯卖的铺子里买齐了做河灯要用的底板、篾条、桐油、灯纸等物。

王妃挑挑拣拣,赵璲看向摊子上摆好的成品河灯,有彩纸折叠的莲花灯,也有王妃描述的那种纸糊方灯,大多做工粗糙简陋,也有几盏手艺精良的,灯纸上便多了工工整整的祭文祝词或简单的绘图。

买齐东西,夫妻俩回了东院,书房里面飞泉、青霭提前备好了王妃要用的剪刀、浆糊以及王爷要用的文房四宝以及各色颜料。

做灯架是个手艺活,这次姚黄想做的精致些,耗时便会更久。

赵璲看着王妃收拾篾条,问:“你想画什么,或题什么字?”

姚黄没有抬头,轻轻柔柔闲聊似的道:“我在别人家的灯上见过花草,也有画人的。二爷知道的,我们家都是大粗人,不会画,就在灯纸上写下我祖父祖母的名字,先写两句家里人都想他们,再说大家都过得挺好的让他们不用惦记,最后祝他们早入轮回,投胎个大富大贵的好人家。”

赵璲对着灯纸思索如何将王妃的俗话写得雅一些,就听王妃又道:“我给我们老姚家的祖宗放过十几年的河灯了,今年刚嫁给二爷,又是第一次跟二爷一起放河灯,这盏还是放给二爷家的祖宗吧,所以二爷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都听你的。”

赵璲依然看着画纸。

皇家有很多很多祖宗,皇家也有很多很多的子嗣,他赵璲只是父皇一次见色起意临幸了一位舞姬意外所生。

赵璲早已熟悉他的父皇,知道父皇还是皇子时有过哪些记载流传下来的过人之举,知道父皇登基后成就了哪些功绩,包括大齐朝自建朝后的每一位皇帝甚至亲王公主,赵璲都翻阅过与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综漫:我创建了基金会 废太子的格格日常(清穿) 我用术式玩坏时间线 满朝文武都想做我娇夫? [崩铁]第四天灾造神计划 重组家庭的随军日常[六零] 明月渡剑 他失忆了 被弹幕养大的翔阳 你知道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