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 260-270

260-27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凤鸣朝 原神:美露莘的我不想当抱枕 和魔法师男友成功奔现后 艾米的农场[种田] 小茶野月白果戈里 林竹生大师兄 恋爱时一个降谷更比三个强! 我每一任宿主都黑化了 5:20亲了琴酒13:14复活了 [综英美]蝙蝠真香警告!

“等等, 亩产千斤的水稻又是怎么一回事?”太子忍不住开口询问。

宝音敷衍道:“就那么回事, 你汗阿玛指望培养出这么一个良种水稻, 你应该知道的,早熟稻种不是已经出来了吗?现在他期盼着那种能亩产千斤的。”

说着若有所思,“跟其他学院相比,农学院似乎招生人数最少,也没什么名字, 都是夫子自己去收土地。”

她看看太子又看看皇帝,“你们两位想办法帮农学院多招些学生,就那么点人何时才能推进进度?”

太子忙道:“要是真能研究出来,我这边可以提供人选。”

若是真研究出了亩产千斤的稻种,他在民间的民声怕是会如日中天。

哪怕他知道真要研究出来,好名声肯定归自己的父亲,但他身为太子出人出力肯定也有收获。

皇帝看着自己儿子傻乎乎地跳进去,忍不住扶额。

“保成,你应当提前问问需要的是哪些人?”

太子满脸期待看向宝音。

宝音带着轻松的语气道:“自然是聪明人,要是不聪明连资料都看不懂要了有何用?”

“其次是对农学感兴趣,不感兴趣学不进去要了又有何用?”

“最后是就业问题,最好有编制,再设一个农部,专门管农业畜牧业,让这些学子有向上攀爬的通道。”

越听太子的表情越尴尬。

前两者还好说,后者完全是从户部手里分割权柄。

户部不止掌管税收,下面还有衙门管着农耕畜牧,这些权力分散到地方,就是某地种什么都得听地方衙门引导。

将农业权力分割出来成立一个农部,还跟六部平起平坐,这是他一个太子做不到的事。

太子目光不由投向了皇帝。

皇帝轻咳一声冲着太子道:“没事早点回去,喝完姜汤驱驱寒气。”

太子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就这样水灵灵地被打发走了。

他只好起身,恭敬告辞,原本想将披着的毛巾取下,被宝音拦住,“先披着,回去慢点,别淋着雨,最好泡个热水澡。”

太子不情不愿应下,原先带来的人已经慌张打伞跑了过来。

当然这群人身上都披着蓑衣。

太子被哄走后,亭子又陷入了沉默。

雨水慢慢停了下来,宝音将梨子放回盘子里,开口道:“你想要农学院?”

[这个可不能给你。]

皇帝摸着已经变凉的茶,没有再碰,而是推到一边去。

“为何将农学院留给泰山商行?”

宝音沉默片刻道:“农学院现在不合适变动,里面的学生多是泰山商行工作人员的子弟,这个没法分割。”

农学院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多是在各个皇庄游走,最多的工作就是选取优良种子培育。

将几千年的农作物家畜驯养变得更正规化,许多皇庄里就有农学院的试验田。

其他学院可以开挂,只有农学院不行,因为种子需要时间,需要天时,需要一代一代培养让基因稳定,这没法跟格物学院,靠着她给的资料能跳过错误选择找到需要的答案。

如今农学院也不只是北方有,基本各个省都有,手中的学生分一分,到各省又变得紧缺起来。

关键是其他行业可以从泰山商行身上剥离,农学院不行。

“你想可以安排人去学习,然后再开办一家。”

她给出了提议。

皇帝眉头一松,“且从宗学挑一批人过去。”

什么兴趣不感兴趣还不是他一句话,只要他想,多的是人愿意主动学。

对于太子来说难办的事情,对于皇帝只是张张口。

提拔汉人有些麻烦,提拔八旗子弟根本不算事。

[又来了,我们好事只想到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60-270(第6/15页)

旗。]

皇帝不理会她的嘀嘀咕咕,起身道:“这些就按你说的来,走吧,雨停了该回去了。”

他冲她伸出手。

***

“……咦,这是农书?”

大阿哥见身边的哈哈珠子看起了农书有些惊讶。

“怎么对这个起了兴趣?”

这位哈哈珠子忙行礼,“是奴才弟弟最近在看这类书,听说宗学发了不少相关的书,是皇上的安排,九月里宗学还要考核,奴才弟弟发愁,奴才便翻翻,看能否帮到奴才弟弟。”

大阿哥将书还回去,“汗阿玛怎么对农书感兴趣?”

“这个奴才不知。”

“走,去探探口风。”

去哪里探口风,大阿哥派人打探过之后,兴冲冲往一个地方去。

避暑山庄新建了戏台子,南府也跟了过来。

宝音不爱看戏,隔了一段路搭建了一个高高大大的蒙古包,蒙古包被封是死死的,几乎不见光。

宝音最近爱看动画片,猴子谁不爱,这可是永恒的经典。

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儿,听着现场配音,别提多有气氛了。

厚重的帘子被人拉开,光透进来,屏幕上的影像不再清晰。

宝音回过头,就看见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门口。

似乎是发现里面的情况跟烫了一下一样松开手,然后又退了出去。

宝音若有所思,招来人去打探情况。

不一会儿有人来汇报。

“大阿哥?”

这次来承德本来大阿哥是不在名单上,小夫妻刚成家没必要跟着跑,还是惠妃出面,让小夫妻一起过来。

宝音想了想,起身往外走,还未走到门口就听见乐器声音突兀停下。

门外大阿哥大概是听到动静,等她出来,人已经乖巧等在门外。

“儿臣给娘娘请安。”

宝音伸手遮了遮光,过了一会儿眼睛才适应外面的光线,她转头看向大阿哥。

“是保清啊,起来吧。”

她抬起步子往前走,大阿哥嬉皮笑脸跟上。

“可是儿臣惊扰了娘娘?儿臣这里跟您赔个不是。”

宝音顺着石板小道走到了一座亭子里,亭子放着一个长长的凳子,是把完整的树木切割成两半搬过来。

大阿哥殷勤地帮着擦拭长凳,宝音笑纳了他的孝敬,坐下后道:“说吧,找我有什么事?”

才两年时间大阿哥个头已经往上蹿了不少,脸上还有些稚气,个头快赶上成年男性。

大概是近几年上书房提供的点心是高油高糖,给正在长个子的少年提供了足够的热量,开始往人高马大方向发展。

此刻杵在宝音身边看起来好大一只。

大阿哥笑容真切,“儿臣听闻宗学增添了农书,还是皇命,有些好奇。”

宝音倒是不意外这些他的政治嗅觉灵敏,这些阿哥们一个比一个机灵。

宝音笑吟吟道:“是有这个事。”

她一本正经忽悠道:“你是知道皇上看重农事,去年早熟水稻的成功让皇上龙心大悦,有心培养一批专精农业的人才,这不就想到宗学,你要是有看好的人可以让对方认真学,皇上那边准备重用。”

大阿哥闻言露出了喜色,忙拱手告辞。

这可是千载难逢推自己人的机会。

宝音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身影也没在意,果然一天之后就传出了相关消息。

甭管什么心思,年轻一点的都放下了四书五经捡起了农书,承德这边的农书也被搜刮得一干二净。

这股风气甚至传到了京城,本来该先起来的科学院还没个动静,反而默默无闻的农学院先拔头筹。

刚进八月气候变得凉爽许多,承德这边准备启程了,本来是该九月下旬回家,今年这么早是因为要去新城那边绕一趟。

新城包头建设两年了,现在是什么样子无人知晓,皇帝没看过,宝音也没看过。

再加上包头跟京城的铁路航线已经完工,去了包头看完后再坐火车回京更加方便。

长长的队伍穿越过山麓进入草原。

安寨露营期间,一众人快活地狩猎,宝音还收到了四阿哥六阿哥猎到的肥兔子。

秋日正是草原兔子活跃期,成群结队在夜间活动,晚上带着猎犬出去,能猎回来不少。

宝音笑呵呵让人拿去做了辣子兔丁,难得吃了一顿夜宵。

第265章

常州有一座神奇的织造厂, 才开设没两年都赶上了江宁织造局。

其下面养着上万的工人,还有近万台新式纺织机。

这样一家工厂每日可以出上千匹布,无论是棉的丝制的, 又或是棉丝混合的都有。

这些布料许多会分发到附近的小厂,按照不同的程序会进入染色、裁剪,再按照不同尺码缝合成衣。

这一套套衣服会运送不同的城市进入百货店售卖, 只要说上一句江南流行,京城流行,总能有人赏识。

当然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一年都不一定能买一身新衣服, 多是拉了布回家自己做, 女红也是衡量一位女子贤淑的技能。

不过最近泰山商行的百货店似乎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变现资金, 大晴天会将衣服全都拿到外面摆放, 还树了一个标识牌, 二折清仓。

唐皮子这一年小赚不少, 有了钱自然是赶紧将买纺织机的钱给还上, 早还上少给些利息,这账他也不熟不会算。

手里有了盈余自然是想买些东西, 本来是想买地的, 后来打听根本没有卖地的, 一开始有要卖地的把地抵押给了银行, 得了银子不是拿去赌了, 就是做生意亏没了。

手里只留了些不好不坏的蚕丝,前阵子泰山商行总算是愿意收了,给的价钱可低了。

总的来说,不少人地没了手中的财富也缩水了,反而唐皮子他们这类底层织户因为资本不够一开始就被踢出局, 反而逃过一劫。

手里有钱又打听不到哪里有地卖,唐皮子便去了街上,路过百货店的时候就看到那些眼花缭乱各种款式的衣服摆放在门外。

这些衣服以前唐皮子是连摸一下都不敢的,家里织布却穿不起绸缎,听起来匪夷所思在这个时代却很正常。

就跟农民一样种了一年到头的地,结果却饿着肚子。

徭役赋税是压在每一个平民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

唐皮子和其他人同样站在百货店外看着琳琅满目各种款式颜色的衣服。

当看到有牌子悬挂上后,他就听到人群中有人低呼一声,“一件只要五十文?”

什么一件只要五十文?

五十文能买什么?几年前能买五六斤糙米,两斤猪肉,现在只能买三斤糙米,一斤出头的肉,要是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60-270(第7/15页)

肉那就半斤。

不知不觉江宁的物价上涨了。

几年前五十文钱扯几尺布做一身衣服绝对算贵的,但是放到今天绝对算便宜,更不要说布料色彩艳丽。

“厚袄子,羊毛大衣便宜出售,只要八十文!”

见门口人逐渐变多,百货店又将更多好衣服抱出来。

这下谁还能忍得住?

唐皮子也没能忍住这个诱惑,江南的冬天又湿又冷,晚上睡觉脸都能被冻疼,什么脸上手上冻疮更是常有之事。

再加上人群中有人不断给大家洗脑。

“泰山商行资金被银行锁了,因为需要资金周转才拿出一大批好货低价出售,棉衣棉被谁不缺?买回去也不会吃亏。”

“少一件衣服没什么,可要是冻出病来就不是一百文钱的事了,没个一二两银子能走出药铺的大门?”

“爹娘劳累一辈子,舍不得吃穿,乘着今日大降价给爹娘买一身让他们过个暖和的冬天,别等人没了再伤心没能孝顺爹娘。”

“可不是,生前让爹娘穿得破破烂烂,死后风风光光大办又有何用?孩子的老师是父母,不孝的夫妻也养不出孝顺的孩子,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百货店这次大出血,亏本销售,买到就是赚到!”

等唐皮子满头热血抱着一大堆棉服和厚被子出来时,口袋里已经空空。

拉着骡子往家走,越走越有些后悔,大衣买多了,儿子还小,他可以把新的让给儿子,自己穿旧的,买一套就行了。

可是再回想一下旁人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辛辛苦苦一辈子,不想着享受一下,没苦硬吃,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有钱不花,埋起来还不晓得便宜了谁。

唐皮子越想越觉得这话正确,拉着一堆衣服回家,路上还碰到了几个家附近的娘们。

一听百货店有便宜棉袄、被子出售,那是连话都来不及说拔腿就跑往家跑。

这次大批量出售棉衣棉被还不只是发生在江南,逐渐扩散到北边,越是往北卖得越火热。

主要还是不少青壮年都被带去修铁路,虽然被抽走了一部分钱还是有不少钱落在了手里,有些人不舍得花将钱寄给了妻儿。

家中做主的多是妇人,碰到这种好事那是一点也没手下留情,该买的买该花的花。

不花留着让丈夫找小老婆吗?

人家说得也有道理,这男人就是看不住,有点钱了就有了花花心思,再老实也没用,这钱不花在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身上,难道等着别的女人进门打自己孩子花自己的钱吗?

事实证明营销话无论放到哪个时代都有市场,等江南士绅反应过来,手中生产的布料卖不出去了,大部分人都买足了过冬的衣服,关键还是成衣不需要买了布料回去自己做。

“不必担心,我们卖的不是棉布,泰山商行拉拢了一批泥腿子又有何用?终究是上不了大雅之堂。”

“没错,咱们的可是上等云锦,不是有一寸云锦一寸金之说吗?”

这话也就糊弄一下外行,云锦可没办法用机器编制,需要耗费人工来一点点制作,两个人一天顶多也就织个两寸,云锦一般也是作为贡品送进宫中,真正流入民间的不多。

最好的云锦工艺在江南织造局,从前朝传下来的收益,别的地也没法培养这样技艺高超的织女。

他们嘴里说的云锦只有那么一两匹,其他多是普通丝绸,本来打算卖掉一部分安安军心,没想到今年都亏了一大笔,家家户户开销都被迫缩减,听说不少大户将原本的皮袄都给削成了棉衣。

再加上百货店那等做亏本买卖也要耗死他们的地方,简直不是东西。

他们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将货卖往海外,至于卖到哪里,绝大部分人将目标放在了东洋。

“去东洋,我家还有几个亲戚在东洋。”

“去东洋,这是东洋路线图,这时候这个时间点也不用担心大风拦路!”

“去南洋,南洋商船多,小国也多,无论如何都能将我们的丝绸吃下……”

“去西洋,西洋遍地黄金,咱们去一趟可以赚回百倍利润!”

一个商行上千股东就有上千种声音,有支持往东洋就有支撑去南洋、西洋。

最后大家举手表决,以占据绝对票数优势前往东洋。

一是东洋距离近,还有个台/湾可以给船停靠,哪怕不用新式钢铁船,旧式的老船也能够抵达。

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跟东洋关系紧密,甚至能凑出不少航线图。

谁祖上没养过几支海盗?

前朝倭寇打不干净,可不只是朝廷不给力的缘故。

最后统一意见,头一次试水不走远先去东洋。

决定一下,大家都忙活起来,都奔着赚银子去的,晚了一天可就少赚一天银子,银子拿到手说不定还能把地给赎回来。

抱着这样的想法,大家都非常有干劲,到九月初就拉起了近五十艘船。

福州造船厂的那批船也拿下了,只是可惜船还在建造中,未到发货的时候。

江南的动作很快动过无限电报传到皇帝手里,毕竟江南有个最大的间谍头子就是曹玺。

江宁织造局挪用钱的事都上报上去了,有皇帝兜着,曹玺也没受到什么影响,江南的一举一动自然是往上面传。

当然曹玺可以传讯给皇帝,其他人也可以传递给宝音。

宝音比皇帝还要早收到江南的消息,下面人主要询问要不要毁掉这次贸易。

倭国那边经过泰山商行的经营,已经在鹿儿岛站稳了脚跟,鹿儿岛很快发展成一个繁华的区域。

哪怕鹿儿岛金矿的消息传出去,引来无数武士浪人,通过控制这些武士浪人也将麻烦限制在岛上。

在日本,某个小地方的商行凭借与德胜洋行的贸易一举做大。

江南的商船到了那边海域,想要悄无声息干掉,对于宝音来说就是抬抬手的事。

不过她不打算这么做,不让人尝到海上贸易带来的丰厚利益,怎么让这些人痴狂,将目光放在大航海上?

再说勤劳朴实的商人赚取了钱财也是拿到国内花,等这些人再富裕起来,再收割一次就是。

不是有句话说得好,韭菜得一茬一茬割。

要留有一定长的根部,让韭菜能再长出来。

就算是倒下的韭菜也没关系,扶起来再割也一样。

宝音将决定发过去,甚至还打算助这些人一臂之力,让这些人早点发财。

这边皇帝看到了电报内容,想了想还是压了下去,这些人失去了大半土地,只有些许浮财已经不足为惧。

他更加关注的是眼前这座城池,罕见的没有城墙的城池。

城市中心是衙门,所有建筑都是围绕这个衙门建造,并不是传统的四方四正,而是呈圆弧形。

城外虽然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60-270(第8/15页)

有城墙,却有围城而建立的平坦水泥道路,水泥道路之外在挖河道,显然打算挖护城河。

数万人沿着河道做工,光是看着就很震撼。

当然更加震撼的还是数万车马队伍,浩浩荡荡的队伍通过尚未挖断的路进入城内,这边进了衙门,那边队伍在河道这边排队。

第266章

包头这座城市是真的新也真的大, 因为没有城墙,所建楼房都很高,最少也有三四层, 最高的是衙门所占的高楼足足九层,地下还有三层。

衙门里的人入驻进来,每层分一分, 显得人少得可怜。

最为醒目的是一楼几个入口处墙壁上都摆放着一个大框子,框子里放了木头牌子,显示衙门那个房在几楼, 想要处理什么就去几楼找人。

皇帝看了新鲜, 当即去了二楼,二楼是户房, 掌控着一县黄册和鱼鳞册。

前者是县内管辖下的人口户籍, 后者是土地。

到了二楼门口又是一个标识, 这个是标识每个房间的作用, 比如要办路引去办公室一, 办理地契过户去办公室二。

黄册和鱼鳞册在档案室,要去办公室十二。

皇帝领着一众人没有急着去档案室, 而是停留下来看着各个敞开着的办公室门。

有的正在帮人迁户, 可以在本地定居, 办事的吏员并没有趾高气扬, 而是和和气气将该提前告知的事说了, 再说了迁户的政策。

“现在迁户到包头可以领到二十亩草地,我们这边可以租羊羔子,羊羔子养大我们回收成羊,产下的羊羔子、羊奶、羊毛归你,二十亩地可以租你二十头羊, 你要是觉得少可以跟银行贷款,拿草地抵押拿到一批钱来买羊羔子,银行跟我们有合作可以免利息,非常划算。”

“啊?”一个明显陕西老农模样的中年人抓了抓头巾,“可是我不会养羊,我们那种地更多。”

吏员一听忙道:“种地更合适,这草地每年都需要撒草籽,要是草丰盛,养的羊少这草还能卖出去,咱们这还有人收购牧草。”

中年人一听心动了,“迁户过来真的给地?”

“给。”

“这地以后都是我家的了?”

吏员似笑非笑,“我们这跟别地可不一样,这地在九十年内归你,可没有永远一说。”

“这地所有权还是官田,只是使用权利归你,九十年内,官府不会收回,前五年不收税,后五年税收减半,十年后才是正常收税。”

“这地等于是县衙借给你们,到你们手里起码传三代,再说真要给你,说不定后世子孙不孝把地给卖了,还不如留着传三代,起码三代内有地心里不慌不是?”

这话说得在理,可听着让人非常不舒服。

中年男人明显是舍不得白给的土地,虽然不像关内开荒土地归自己,可前五年内免税,后五年半税也是极具诱惑力。

关键是要不是老家受灾或无地也不会跑到关外讨生活。

这人沉默片刻后道:“迁,我们愿意落户。”

皇帝一行人站在门口听了许久,听得领队的官吏都满头大汗。

可屋内二人都背对着门口,根本没有注意到门口的动静。

皇帝继续往里走,这边脚步声终于惊动了屋内的人,屋内两人往外看,看到这么大一群人都很惊慌。

又陆续路过了好几个办公室,几乎大同小异,每个都伫立了一会儿,有些提前发现表现出一副爱民如子模样,有些低着头兢兢业业似乎在忙碌着,也有人主动跑出来主动请安。

越是到后面越没意思。

皇帝这才大步走向档案室。

所谓档案室是放置了一个个货架,这跟其他县衙将黄册鱼鳞册堆放在箱子不同。

这里有两名吏员专门管理这些文档。

皇帝看着满屋子的柜子和柜子里存放的册子有些奇怪道:“就这样放着不怕走水?”

官员忍不住侧头,像是看到的指示后,才低声道:“这里的黄册和鱼鳞册每月都会在他处备份一份,此事知道的人甚少,这里的册子可以改动,另一处存入后就不允许改动。”

“另一处地方是包头的大图书馆,就连下官也没法调取。”

皇帝闻言有些意外,“此地也有图书馆?不知跟京城的比之如何?”

屋内不只有黄册,墙壁上还悬挂着一幅本地的舆图,大致能看出包头下面没有划分镇和村,而是用区来划分。

随意从架子上取出一本黄册,就是某年某月某日某地人士落户包头某区。第一页是户主,下面是夫妻儿女等等。

皇帝又翻看了几份,意外发现都是一对夫妻领着未分家的儿女,上头有老人的很少。

他开口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民间讲孝,国家层面将孝列为重点,这个黄册在这个时代太过异常。

官员忙道:“这些都是落地的百姓主动分家,我们分地是按照户口来,户主比家属能多分十亩地。”

皇帝一下子听明白了,只这两亩地就能让一个大家族主动分家,一对老夫妻有五六个儿子,这些儿子要是全分出去自己做户主,就能多出五六十亩地,这对百姓来说诱惑力太大了。

除了那等非要将儿女困在身边做牛做马的糊涂父母,只要有点脑子都愿意主动分家。

皇帝想起了她曾经提过南边宗族抱团一事。

这样分家一年两年看不出来什么,几年后要是有父母一碗水端不平,那肯定会离心,反正户口都分出来了,也拿捏不了儿女。

他陷入沉思,南边可否用这个办法,答案是否定,因为没有那么多地可以分。

不过,不能分地,也不代表不能在其他方面以利诱之。

转瞬间思考了许多,皇帝放下手中的册子往回走。

“走吧。”

站在高楼处再看欣欣向荣的新城池,皇帝心情很不错,很快看到了大部队汇集的地方,就在衙门一里路之外的一个圈起来的围墙里。

墙里面散落着不少独栋的房屋,有一层有两层,此刻禁军已经将这个地方包围,他还能看到某些房子前停留的轿子。

这里就是暂时落脚点地方,还有没有分到房子的正抓紧时间在墙内搭建帐篷。

……

宝音选好的房子带着一群宫女住下,他们千里迢迢赶到包头可不是只在这里过一晚上。

反正中秋节已经过去了,也不必急着回京。

当然关键是铁路近日就会完工,还需要试通行一段时间,铁路正常运行,他们才会乘坐火车回京。

她打算趁着这段时间好好逛一逛包头。

后世她可没来过这个地方,没想到穿越后反而四处跑。

他们暂住的地方不是什么别宫也不是什么富商的豪宅大院,只是临时的官府大院。

包头这边衙门跟后宅完全分开,主要是在衙门工作的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60-270(第9/15页)

能分到房子,这里的房子才刚建成一年,也是临时腾出来。

宝音随意选了一栋,她选的是没有人入住的,好在这里已经通水,虽然还未通电,已经足够了。

将屋子让出来给宫人收拾,宝音领着人大大方方往外走,走到锻炼区域,还看到几位阿哥带着侍卫一起踢球。

宝音站了一会儿,等三阿哥四阿哥小哥几个发现她主动过来才笑着打招呼。

“我要出去逛逛,你们要不要一块儿?”

三阿哥忙道:“儿臣等自然是愿意。”

四阿哥也点头。

宝音盯着四阿哥看了几眼,小孩踢了一年的球,身子骨都壮了不少,还有六阿哥也是,原来一副病歪歪的模样,现在虽然还瘦,看起来却健康了不少。

宝音带着笑,“那就一起出去,这边是黄河上游,正好看看不一样的黄河。”

黄河距离城里还有一段距离,他们轻车简从领着上百侍卫沿着正在开挖的河渠往黄河而去。

还未靠近,先进入眼帘的是一棵棵柳树苗,看得出来都是刚栽活。

河边是柳树和杨树相互种植,靠近黄河不缺水,哪怕是有抽水机之称的杨树也无妨。

杨树长得快,根扎得深有很好的防洪固沙作用,种在河边再合适不过。

这边的黄河还没有规划过,显得很是苍凉。

清碧的水面,并没有让皇子们意外,毕竟他们还没有见识过下游含沙量超标浑浊的黄河,没有见过自然也不知道上下游的差别。

宝音没有说什么,只是领着几人在河道边走了一圈,然后又让人带路进了炼钢厂。

高大的炼钢炉让几位阿哥都很震惊,还有那一锅铁汁水浇灌出来的铁轨也让他们赞叹不已。

要不是亲眼看见,他们这些长在深宫里的阿哥根本想象不出来钢铁是怎样从矿石变成铁水。

看完了钢铁厂又去看了羊毛厂,黄河边上坐立着不少工厂。

羊毛厂剪下来又膻又臭的羊毛是如何变成雪白的绒毛,又是如何纺织成为羊毛毡、毛线,如何染色,宝音带着他们全都看了一遍。

临走时宝音还拿了几团毛线,“我们准备为皇上编织一条围巾,你们分一点拿去玩。”

三阿哥笑嘻嘻地拿了一个宝蓝色的线圈,“儿臣喜欢这个颜色,回头让人织一副手套。”

其他阿哥也赶紧挑选了一个,四阿哥慢了一步只有粉色可挑选,他不仅没有嫌弃,反而有点欣喜。

宝音心想不愧是未来的雍正爷,这审美果然高端。

这粉色可是未来的宝格丽粉,清新淡雅,要是烧成瓷器别提多好看了。

刚从羊毛厂出来,就看见两匹马冲到了门口,还未等人下马,宝音和阿哥们就被侍卫守护起来。

“参见娘娘,参见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

叫了一圈,来人才说明来意。

“皇上命奴才请几位回去。”

第267章

宝音领着阿哥们进来, 一股风穿透堂间打在她脸上。

她疑惑地看了过去,没看到皇帝的身影,只见到了太子站在偌大的盆栽前。

“见过二哥。”

几位阿哥喊了几声, 太子回过头来,微笑着让弟弟们起身,才开口说了皇帝的行踪。

“汗阿玛正在换衣裳说是去微服私访。”

[这……]

宝音听完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几个小阿哥眼睛一亮, “我们也能去吗?”

宝音见太子看向自己,便主动开口,“有什么事直接说。”

太子连忙道:“就是儿臣怕民间藏有反贼, 想请母妃劝一劝汗阿玛。”

宝音哼了哼, “你觉得我有这个能力劝皇上同意吗?”

见他面带忧愁,便出了个主意, “多派些人换上百姓衣服, 远远跟着, 若是有行为诡异之人直接拿下。”

太子神色一震, “只能这样办了。”

他也不是没有想到, 只是太子身份做这件事会被很多人揣测,要是被人误会是对汗阿玛不利就不好了。

现在宸贵妃开了这个口, 这新城也属于宸贵妃的地盘, 哪怕他的安排出现纰漏也不是不能谅解。

[这小子, 小心思可真多。]

宝音已经不是当初刚入宫时傻乎乎的人了, 在宫里听见什么话遇见什么事都得里里外外思考一圈。

她早就习惯了这种听见一件事忍不住往最坏处想。

这时候皇帝已经换了一身粗布衣裳, 看着精瘦,正一身不舒坦地晃动脖子和脊背。

脖子上起了一块红,很明显是被粗布衣服磨的。

宝音啧啧一声,[真是自找苦吃。]

“来人,去百货楼买一件棉布衣裳过来。”

[还穿什么麻布衣裳, 现在普通人都穿棉布衣裳了。]

同麻布比,棉布吸汗又透气,保温效果好,关键是价格只比麻布高一点,穿在身上软一点都不扎人,就算是平民也很喜欢这种布料。

最主要原因是多洗几次也不掉什么色。

百货大楼就在小区外面,距离这边不远,太监骑着马快去快回,很快取回一套蓝色棉服。

是套头的那种,上面是带扣的开衫,下面是长裤子,腰带都不需要,直接是穿了一根绳子。

等皇帝再换了一身衣服,除了帽子和鞭子有点不合适,整个儿就是后世休闲青年装扮。

谁能看出这是有十几个孩子的男人?

“这衣服有点怪。”

宝音围着他看了一圈,“这是洋人传进来的,后来改良了。”

百姓说顽固也顽固,说愚昧也愚昧。

有些坚守老教条规矩,有些根本不在意,对于穷的一家凑不齐两套完整衣服的人来说,谁管衣服款式什么样的,麻袋能套,这种贴身裁剪的衣服自然也能穿。

新城这边的工人基本穿这种,主要是干活方便,价钱便宜,不用心疼洗几次就坏了。

[要出去吗?我也一起吗?]

皇帝还是不适应这种轻飘飘又柔软的衣服,感觉像是没有穿。

听见她的心声点点头,又看向几个一脸期盼的儿子,“你们就留在这里,我已经命人去喊老师过来,瞧瞧你们心都玩野了,留下来读书!”

然后在一群希望破灭的眼神中,宝音换了一身绿色运动棉布衣裳也跟着出门。

她头发已经变长,干脆编了个鱼骨辫,额角几丝头发散落下来,看着慵懒又带有青春气息。

走到外面,还不时有人看过来。

宝音的手被他握住,身后跟着五六个侍卫,一行人走在城里也能让人觉察出他们身份不同寻常。

身后的人距离他们有五步之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星际留子渡劫中 声声清浅 离婚后,江小姐惊艳了全球 喵今晚拯救世界 娘娘独占帝心 收集心上人的手办后 予你沉沦 勇者失格 在鬼杀队成端水大师 爹男尊,妈女尊[六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