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 310-320

310-32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凤鸣朝 原神:美露莘的我不想当抱枕 和魔法师男友成功奔现后 艾米的农场[种田] 小茶野月白果戈里 林竹生大师兄 恋爱时一个降谷更比三个强! 我每一任宿主都黑化了 5:20亲了琴酒13:14复活了 [综英美]蝙蝠真香警告!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310-320(第1/15页)

第311章

被迫从回疆迁到京城的回民心中无疑是带着怨恨的。

他们的家被洗劫一空, 现在还要腆着笑脸签下卖地的契约,只为换京城周边乡下的土地,还是长不出几根草的盐碱地, 谁不恨?

上万亩的地置换到这边只堪堪建个房子再留点家用,简直就是明抢。

摆明了是抢,还假惺惺的披着土地置换的名头, 让他们自己将地让出来。

不少回民咬着牙忍着痛在翻译劝说下签下了契约。

同族翻译说得对,不签等于不归顺朝廷,俘虏不归顺朝廷是什么下场?半道上企图逃跑的最后被逮着不都没了音讯?

回民这趟差事办得很快, 拿到一堆地契后, 银行立马开展了后续工作。

第一是召开拍卖会拍卖得来的地契,二就是组织人前往哈密开荒。

哈密?开荒?

两个小众的词组合到一起有些荒诞。

报纸上倒是给了一期板块隆重介绍了哈密的情况。

少雨, 光照充足, 是种枣和棉花、葡萄、哈密瓜的好去处。

报名的人有但不多,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冒险精神跑去几千里外的西域。

有这个精神的都抱着发一笔的想法, 毕竟之前迁到包头落户的日子不说发了, 好歹安稳不少。

何况迁徙过去前面几年都是免税的,有人就看上了这个免税。

直到甘肃那边来了人, 说铁路再过几年就修到哈密了, 这报名的人才多起来。

先说第一个, 银行拍卖一般都不是公开拍卖, 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得到消息, 银行这边也会通知优质感兴趣的客户。

常宁本来是不想来的,后来他收到了消息,这次的地契泰山商行那边有全拿下的意思。

泰山商行是谁的那还用说,虽然被迫强行瘦身,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手里还掌控着大量土地和粮行,这次调集军粮都是有泰山商行在中间操控,不知道的还以为泰山商行已经没落了。

实际上瘦身后人家活得更滋润了,因为对方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粮商,光是手持多种优越的粮种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本来以为拿到了江南的地对方就已经满足了,没想到又看中的回疆的土地。

常宁没觉得那里太偏僻,只觉得肯定藏着罕为人知的财富机遇。

他也不想去抢太多,就想弄个庄子,跟着泰山商行学,人家吃肉,他也能跟着吃肉。

他相信这点脸面皇嫂肯定是给的。

银行的拍卖会地点安排在北京会馆,北京会馆的一楼有空出的大会议室,可以举办酒宴,也可以用来开会,今日布置成了拍卖会,在场收到请柬的人都被门口的酒店人员恭敬请进了大会议室。

拍卖会是在下午四点举行,为了照顾一些刚下职的官员,三点左右人陆陆续续来了大半,一些住在会馆的客人好奇观望了一会儿也想往会议室进却被人拦住。

人进了大半,前门关上只留下了侧边的小门。

会议室变得吵闹起来,常宁坐在最前头,看到了不少眼熟的面孔,全都是宗室的人,显然知道这次银行拍卖的都是好东西,没让家里的管事出马。

扫了一圈,他意外发现了内务府大臣也过来了,怎么?内务府也来凑热闹?

一看到内务府大臣,常宁就知道这次来对了。

听说今年内务府有些艰难,内务府的银库虽然跟朝廷分割开,内库的银子户部不用惦记,内务府的几个来钱衙门,比如织造局、盐引生意也让出了份子让户部入股。

当然这部分盈利不是让户部官员塞兜里,这钱是要进国库的。

目前户部看不出情况,内务府的日子倒是艰难不少,毕竟一下子好几位皇子要建府,光是耗费的建材不说,未来还有婚嫁、开府发放的费用,往后每年发的钱,这一笔一笔加在一起可不是小数目。

内务府没钱那得找钱,往哪里找钱?

常宁笑笑,这钱袋子不就来了吗?

哈密足够大,地主出的地也多,当然肯定没出完,银行能榨出来的暂时就这么多。

一共十六万亩地,全都是旱地,价格不高,分成大大小小,多的上万亩,小的几百上千亩。

旱地到手可不好处理,更不要说是这么多地,光是灌溉就是难题。

有些人盯上了份额小的,就准备提前抓住地看泰山商行怎么经营,他们再依葫芦画瓢。

常宁拍了两千亩地花了两千两银子就收手了。

大头还是得留给泰山商行,不然他们把地都给抢了,只给泰山商行留下残羹剩饭,人家一看没利益,直接撒手不管了可怎么办?

抢多了就是砸饭碗,之前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银行的拍卖结束后,便是报纸上开始鼓吹哈密,吹的哈密本地人都开始怀疑自己家那块地方是不是真大有可为。

等到第二批军粮运送前线时,泰山商行开始召集前往哈密开荒的人出发,带足了所需的东西。

因第一批前去,面临的可能是寒冬,所以带的粮食和铁皮最多。

火车哐当哐当抵达玉门关,出了玉门关一股苍茫感扑面而来。

玉门关外河西走廊在修铁路,因路况复杂,修修停停至今也只是堪堪修到酒泉。

到了酒泉庞大的队伍跟随押送粮草的军队往西走。

穿过了河西走廊就是草原,哈密是回疆的东户,连接着甘肃和蒙古。

这也是草原上的势力极容易统治回疆的原因。

汉时的匈奴,唐时的突厥、元明时的蒙古以及这会儿的准噶尔汗国。

若是从地图上看,占据中原的大清和占据漠北、新疆、西藏的准噶尔汗国在所占领土上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准噶尔曾经提过签订条约,互不侵犯。

然而满人本就是游牧民族,深知北方草原上有个敌人的厉害,现在不除去,以后朝廷示弱,草原上的恶狼肯定扑杀中原。

皇帝连三藩都敢削,又怎么可能容忍准噶尔割据北方?

漠北、新疆、西藏全都要收回。

赶路了一个多月总算是到达了哈密,泰山商行派的人都是有熟练外交经验的人,还吸纳了一部分会说本地话的回民,这次是一同带上。

哈密驻扎着大军,军队住的不是房子,而是羊皮营帐,羊皮在草原算是流通货币,这边阳光足,干燥少雨,用羊皮搭营帐比盖房子要方便。

泰山商行领了又小五百人过来,这些人里除了招募过来开荒的,还有各个拍完地后,不知道该怎么管,然后听说泰山商行要出发,便将管事和几个农奴塞进来的。

送人过来只留下了一句话,交接地后听泰山商行指挥。

一路千辛万苦远离中原,得了这差事的就没几个是主子跟前受宠的,有些前脚还是庄子里跑腿的,后脚洗了澡修了脸换了身衣服被带到主子面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310-320(第2/15页)

领到了这份差事,再稀里糊涂跟着过来。

反正都听老实的。

泰山商行的人干脆一块管了。

这边拿着契约去跟当地新派遣过来的官员更换地契,后脚就领着人去看自家地了。

没惊扰当地人,甚至找了块荒地做了临时驻扎营地,彻底贯彻了上面的要求,不扰民,尊重对方信仰,不到万不得已不接触。

慢慢地当地人也习惯了这种井水不犯河水的相处方式。

十一月,北方下起了大雪,留在玉门关的皇帝总算是要启程回京了,再不回京就耽误祭祖了,这可是大事,说什么皇帝也不能缺了。

得知圣驾要启程,福全是松了一口气,其实皇帝也只有拿下哈密的时候率领大军前进,拿下后留了一部分人稳住占据之地,之后便退回了玉门关。

他也看不懂皇上这是什么操作,留在玉门关通过电报指挥前线作战,关键是信号不稳固,曾出现过瘫痪状态。

之后修了好久才恢复,根据那些皇家学院学生的说法是受到了磁场干扰。

福全听不懂,只知道后来好不容易才修好。

皇上不在前线,留在玉门关不回京,福全也不知道他算计着什么。

这回临近新年,皇上终于肯回京了,对于福全来说是个好消息,起码玉门关的森严守卫可以放松一下。

十一月初三,圣驾乘坐火车启程,经过了几个日夜,在七日后抵达北京。

太子也是在圣驾抵达北京车站时才收到消息,皇上行程是秘密也不是不能理解。

一回到京城,皇帝就召开了朝会,一上来先夸了太子监国时的优秀表现,还有众多臣子辅政有功。

话传到宝音耳朵里,她询问传话的人,“太子是何表现?”

“太子很高兴,大阿哥倒是有些不服气,想要告状,被皇上三两句打发了。”

宝音陷入沉思,话说秦皇汉武唐太宗明太祖清圣祖五个“开国”皇帝凑不齐一个太子也不是没有道理。

别看皇帝是夸太子,当她看不出来吗?

这么一夸太子,顺势将权力收回来了。

“大阿哥告了什么?”

太子表现得很合格,政务处理得也很妥当,大阿哥能告什么?

“是跟众位阿哥建府有关,说是太子盯着私库,克扣下面阿哥们建府的开销。”

宝音闻言不是很高兴,皇子建府是她允许的,本来不是多大的事被大阿哥捅出来放到朝堂上说,这不就等于将家事闹到朝堂上了吗?

她将内务府跟户部账务分开,不就是想要撇清两者牵连吗?

皇子建府的开销从皇帝私库里出,这是皇帝的义务,拿到朝堂上就变成了公事。

家事被拿到朝堂上让官员们指手画脚,让她有被冒犯到。

第312章

“……你这也瘦太多了!”

宝音看到皇帝是一脸震惊, 本来保养很好的脸蛋这会儿直接成了橘子皮,脸颊两边还有两坨红,明显是被风吹出来的。

皮肤也黑了两度, 整个人变沧桑了不少。

[好家伙,这人是去打仗而不是去参加变形记?]

好吧,打仗比变形记更加厉害才对。

皇帝坐下任由她忙碌着为他涂抹面脂, 他昨夜回来,一早上了大朝,下朝后又去给皇太后请安, 这会儿才有工夫来养心殿。

“别忙活了, 坐下说会儿话。”

见她拿着食单张罗着点菜,皇帝打断来她坐下。

宝音坚持将菜都点完。

“皇额娘提起为五阿哥看中了一姑娘, 想指给胤祺做格格。”

[谁?]

皇帝说了某个官员的女儿, 宝音没印象。

“问问宜妃吧, 五阿哥到底是她的儿子。”

[阿哥们建府的事你听说了?]

皇帝点头, “胤祉都十七了, 该到办事的时候了。”

[是虚岁!]

她默默更正。

三阿哥比四阿哥大一岁,四阿哥比五阿哥大一岁。

换作之前都是早已成婚的年纪, 说实话是不能拖了, 现在敲定婚事, 再等到开府后成亲, 一个个都是十八岁大小伙了, 可不能真等到二十才成婚。

宝音又提起了另一件事。

“阿哥所太小了,阿哥们都挤在一起,再进女眷影响不好,还不如等开府后再说,也不差这一两年, 这边阿哥们差不多敲定了建府的位置,六阿哥跟四阿哥关系亲近,我将他俩安排做了邻居。”

皇帝随意道:“这个你安排,又不是多大的事。”

“私库银钱还够吗?”他打了个哈欠,询问。

[银钱不用你担心,困了吗?要不睡会儿?]

“不了,回头还得见甘陕总督,这次粮草本该甘陕送到,谁知出了差错,这事还得严肃处理。”

“那就去眯一会儿。”

宝音推着他进屋,“等用膳再喊你。”

皇帝摇头,“睡不安稳,在甘肃养成了看电报的习惯,等不到电报就睡不着。”

这事宝音已经知道了。

“无线电报就是这样,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一场太阳风暴就能把无线电干瘫痪,这个没辙,你也不能找太阳算账。”

他啼笑皆非,“我找太阳算账?说出去怕不是被人当作疯子。”

“那就造有线的,型号稳定,这个得慢慢来,需求量不大,先用无线。”

他再次打了个哈欠,摆摆头,“罢了,先去休息,御膳晚点用。”

这话是吩咐殿内的人。

宝音被拉进了屋内才反应过来,他睡觉,把她拉进来做什么?

***

今年的新年跟往年没什么不同,每年都是老一套,也没什么可说的。

皇帝回来后开始给三阿哥赐婚,当然有嫡福晋也有身边侍候的人。

婚事是定下了,成亲却不是现在。

皇帝目光又放到了他宝贝太子身上,也不知道琢磨了多久,还是定下了原来的瓜尔佳氏。

至于四阿哥和五阿哥,年纪还小,这次没轮到他们。

为此皇太后有些不高兴,认为亏待了她的宝贝孙子。

宝音派人偷偷跟皇太后透露,五阿哥出宫多贴补他一些庄子田地老太太才满意。

自古婆媳关系难搞,需要做丈夫的居中调节,落到宫里就不一样了,调节各方关系是皇后的职责。

以前做贵妃的时候没觉得累,可以撒手不管,做了皇后,她却觉得这些琐碎事越来越多,多到快要占据她一半的时间。

以前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发展自己的产业,进宫后,内务府也是代着管,怎么当了皇后,内务府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310-320(第3/15页)

了她的活,私库钱不够,她要帮着法投资,阿哥们耽误了婚事,她得帮衬着建府……

皇后是什么?

宝音以前只看到皇后的尊贵,等坐上了这个位置后才发现这就是个火坑。

先不说宫务占据了她大半时间,这还是分工给四妃和贵妃的结果。

嫔妃们闹起来,小事各宫主位会处理,大一点的就得她上场审判。

皇后的那点薪资和权力,早超过了她付出的精力。

对于皇太子娶太子妃这件事她是举双手赞同,巴不得将宫里的一堆杂事转手。

皇家科技学院研究出了一样神器,名为“秦王照骨镜”。

用现代词叫作X光,没错能看到骨骼的哪个。

前提条件达到了,研究X光机的时机成熟。

宝音之所以让人研究这个也是因为钮祜禄贵妃的病。

夏日病了一场,年纪轻轻一副要走的架势,看得人心都提起来。

X光这东西有辐射,人体长时间被辐射照射会没命。

后世都明白做这种检查时需要穿铅衣。

铅衣可以减弱辐射源,但不是说这样就安全了,长时间接触辐射,还是会有生命危险。

在研究X光前,就提前说明了危险,最后还是有人不顾危险加入研究。

研究成果出来,下面人一致要用秦王照骨镜来命名,宝音同意了。

这台秦王照骨镜成了医院的镇院之宝,新年来临前,宝音就提议皇帝去医院体检一下。

“这个检查跟中医不同,去检查一下,我也能放心。”

在宝音看来,体检很正常,什么病症可以提早发现。

皇帝却觉得没必要。

“请安脉天天请,没必要那么麻烦。”

[宫里御医的医术我可不信,之前小阿哥小哥哥吵闹,年纪小不舒服哭闹不是很正常,他们竟然给阿哥格格们开安神汤,什么病症要是要早点发现也不至于拖到无法挽回地步。]

宝音对于中医是信的,不过她信的是民间久经考验的名医,而不是宫里混日子的御医。

这年头真正的好医疗资源不在宫里,也不在北京,而是在江南。

宝音觉得他这次回来明显状态不对劲,长期相处可能看不出变化,可是分别了大半年,再看他就觉得变化很大。

有着一股提不上气的感觉。

“去吧,检查一下我也能放下心。”

催促了几日,他总算是妥协了。

“行,那就去吧。”

本来是可以进宫的,只是仪器不好搬,反正只是照一下,索性走一趟。

城外的医院更加大了,后方的树林被砍伐,铺了水泥地面盖了两座高楼,每座都有六层。

这是没办法的事,火车开通,过来看病的人多了,有些中医治不好,就盼着京城的医院能治好。

这边医院在外科上有一手,痊愈的人回家乡一宣传,好了,什么疑难杂症都往这边跑。

有些还是传染性极强的病,这个就不适合跟其他病人待在一起,万一传染了,那病症可就复杂了。

新盖的楼一个是给传染科,一个是给住院科。

体检还是在最前面的楼。

此次前来也没有兴师动众,两人就戴着口罩在人群后面排队,当然侍卫还是有的,不过是便衣藏在四周,注意观察有无异常的人。

做的检查不多,主要是X光。

当宝音看到皇帝肩膀上骨头上卡着什么,差点没吓死。

“何时受的伤?怎么没都没传话?”

宝音有些后怕,她根本没有收到他受伤的消息,可见他瞒的有多紧,她委屈问他。

这是不信任她吗?

皇帝穿上衣服,意外道:“又不是多大的事,伤养了几天就好了。”

“这什么机子?这般厉害?竟然能够透视?”这不就是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吗?

宝音帮着他合拢,扣上扣子。

[秦王照骨镜,别转移话题,这么晚回京是在前线养伤?]

皇帝已经套上了最外面的大衣。

“受伤的消息不能外传,容易引起变动。”

她忍不住问,“我也不能说吗?”

[亏我还心疼你。]

皇帝笑笑,正准备说话,一旁的大夫来赶人了。

“快点走,快点。”

他皱眉,却被宝音拉着往外走。

[快走,这机器有辐射,不能多待。]

等出了外面,他才留意到门非常厚实,像是金属门。

外面是走廊,透过玻璃窗能看到外面各色各样的行人,有些背着行囊,有些面临忧愁,还有些沉默流泪,偶尔有穿着白大褂的人步伐匆忙穿过人群。

两人等在外面,里面的大夫走出来道:“骨骼上镶了一个弹片,要不要开刀,现在情况不错,时间一长得忍受病痛。”

皇帝还没开口,宝音先道:“开,这个我来安排。”

大夫应该是新培育的,并没有见过宝音和皇帝。

在告知胶片得过几天才会出来后,便回旁边屋子了。

宝音换了个方向,拉着他的右手。

“回宫开,到时将最好的医生进宫给你开。”

皇帝觉得只是一点小问题没必要小题大做。

“你觉得没问题,是弹片小,时间一长会转移,要是转移到神经或者血管附近可就不妙了,趁现在处于安全位置,先取出来。”

“行,听你的。”

二人下楼,他再次问起之前的问题。

“那秦王照骨镜不是道教传说吗?还真有这样法器?”

“什么法器?是一种能够穿透人身体的光,回头我将资料拿给你,你自己看,不过秦王照骨镜这东西还真是神奇,难怪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两人携手往外走,回到车上,又商量手术的时间安排。

“年后吧,年前有一堆事忙。”

宝音却有不同看法,“年前,过年期间好好养养,不如就选在祭祖之后?”

第313章

十一月才回来, 离冬至也没有几天了。

宝音怀疑他是故意磨蹭到这个时间才回来。

想到他的伤,宝音心软下来,埋怨了他几句, 之后还是关心他,找了各种食补的方子为他调理身体。

身为皇帝也为难,受伤不能传出去, 无足轻重的小伤倒也罢了,这种枪伤,传出去怕是会引起一些震动。

这会儿跟后世不同, 大部分老百姓还是相信君权神授, 将皇帝的安危跟天下结合在一起。

一旦发生灾情那肯定是皇帝不仁慈,必要时候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310-320(第4/15页)

得来个罪己诏安抚民心。

罪己诏先帝就下过, 不过是遗诏, 细数了他当政时的过错。

起码在乾隆朝以前, 皇帝还是有担当的汉子, 至于后面的不提也罢。

冬至来临前, 皇帝被养回了一些肉,脸上也润了不少。

临去斋戒前, 他开玩笑问, “皇后今年可想好懿旨内容?”

宝音还真有, 试探性地问他, “开个女举如何?”

“女举?什么东西?”

皇帝没听明白, 怀疑是不是跟不上现在的流行了。

[不是有文举和武举,再开个女举。]

他揉了揉眉头,意识到自己是自找苦吃。

“什么女举,考出来的人往哪里塞?进内朝当女官吗?”

宝音哼了哼,“你就说你同不同意!”

“若是入宫当女官可没几个人愿意考。”

宝音见他有听的意思便道:“女官归内朝, 我这边也有不少事内朝外朝掺着一起做,这部分独立出去,不归内朝也不归外朝。”

皇帝半合着眼,“说来听听。”

“一些编书的工作,这类是太监做,可太监文学素养不高,可以划给女官做,还有跟出版物的监督工作,这部分是外朝派人监管,看着也不上心干脆划出来。”

宝音举了不少,当然她没有拿有实权官职下手,总得先迈出一步不是?

皇帝思索了一下,“你不是弄个女大学吗?怎么又考虑起女举来?考出来的不还是这个大学出来的人?”

“有女举才能吸引天下人目光,民间的女孩想要考,也可以过来考。”

她抱住了他的手臂。

[给你多找人才不是好事?男的能用,女的不能用?到时男人不听话,你就用女人,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他沉默片刻道:“这最后一句话虽然粗俗,也不是没有道理。”

“这事朕就当没听过,你想做就做,朕不可能放低泽用标准。”

宝音微笑。

[不需要优待,不论男女不都是君主的子民,咱们不以性别来挑选人才,就拼真本事,这种事当然是能者居之。]

祭祖结束那日,就在官员们无事准备退散的时候,熟悉的一幕再次出现。

一次也就罢了,怎么今年还有?

可那是皇后的懿旨,该跪的还是要跪。

只是这种事该不会变成往后每年的固定节目吧?

女官宣完皇后懿旨后退下。

皇帝沉默不语。

见下方绝大部分是装死,他咳嗽一声询问,“皇后说宫中女官人手不足,需要增加人数,尔等可有什么好建议?”

宫里的女官都是从宫女中提拔,最多做到三品,比如乾清宫的代诏女官,还有就是皇后身边帮助她管理宫女和宫内女眷的四品女官。

等级都不高,一般做满五年,就可以赐归外家。

这类女官说到底就比宫女高一点,属于被忽视的群体。

眼下皇后的意思很明显,女官归她管,这品级跟着待遇跟着外朝一致,还看不上宫女提拔上来的,非得开一个四不像的女子科举出来。

在场的人绝大部分无所谓,毕竟是内朝归皇后管是应该,只有少部分人觉得不妥,提拔女官提拔也就提拔,为何还专门搞个女举出来?

总不能还弄个小朝廷吧?

这部分人是汉臣,当然汉臣的声音很小,很快被挤兑得没了踪影,之后是满蒙两族争吵。

一队人同意,一队人反对,还有一伙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皇帝心里一片烦躁,索性道:“谁反对,上折子上来陈述,朕会转交给皇后。”

本来嘈杂的宫殿立刻变得安静,这…谁敢当着皇后的面反对她做的事?

这位可是连明相索相都被搞下台了!

是的,几年下来,在看见跟皇后作对的人一个个被调到宫外,谁还能摸不透真实原因?

“臣等不敢。”

皇帝没好气地甩袖子,这会儿倒是服输了,还是他太好脾气了。

***

冬至过后,冬雪覆盖,皇帝怕闹雪灾,将这事交给了太子处理。

手术室选在了乾清宫,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隐瞒不隐瞒的了。

花费了几日选了个房间隔起来做手术室,光是消毒就用去了一天时间。

被请进来的大夫是医院里经验最丰富,手最稳的。

进手术室前,宝音和皇帝凑到一起看那张胶片。

宝音看着那一小块指甲大的弹片说,“运气好没割断血管。”

皇帝道:“当时没反应过来,后来看伤口不大,就包扎了还打了消炎的药。”

他倒是没有大惊小怪,历经沙场有几个不受伤的?

做手术倒是快,皇帝往床上一趴,打了点麻药,肩膀便没了知觉,他是不肯打全麻睡过去。

宝音隔着窗户跟他说话,一旁有不少太医盯着大夫的动作。

小手术,就切开后取出弹片清洗伤口再一层一层缝合,因为伤的位置肌肉多,不需要太过小心。

等缝合好,他的肩膀被绑了几层纱布。

披上衣服,他出来道:“重重有赏。”

宝音示意魏珠去处理。

然后扶着他往东暖阁去,“临近过年,一般没大事,有什么你就让孩子们去办,一个个都是半大小伙了,该出来历练了。”

东暖阁内暖如春天,屋内放了鱼缸,还有机关喷水,室内不算太干燥。

宝音扶着他坐在炕上,又嘱咐道:“这几日就别瞎动弹,七天后再拆线,也幸好这会儿是冬天,不怕伤口发炎。”

又想到屋内太热,便让人将炭减去三成。

“你也别跟着忙前忙后,坐下来歇一会儿。”

宝音搬了个凳子坐下,正要关心他麻醉消没消,就听见有人来报,说是七八九十这四位阿哥领着几位小阿哥和格格过来了。

宝音透过玻璃窗帘往外望去,又看了皇帝一眼,才道:“请进来吧。”

一连串小萝卜头进来,后面的走路还踉踉跄跄,因裹得像只企鹅,跪下请安后直接起不来了。

宝音被逗笑了。

“这大冷天,怎么出来了?也不怕被冻着。”

年纪最小的十四阿哥拍了拍胸口,“不怕,儿子穿得厚实。”

他就是跪下起不来的那个,还是太监赶紧上前将他抱起来。

皇帝嘴角也挂上了笑容,“都过来有何事?”

领头的八阿哥道:“儿臣听说汗阿玛病了,您现在可还好?”

皇帝用没受伤的那边摆手,“多大点事,没事就用功读书,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310-320(第5/15页)

头抽出时间要考你们。”

宝音看着后面几个孩子表情夸赞,有的忧心忡忡,有的面带不屑。

这个年纪的孩子个个都表情夸张也藏不住。

宝音看着觉得有趣,再看向几个小格格,小格格们在接触到宝音眼神时纷纷低下头。

皇帝也瞥了一眼后面,十四阿哥立马老实了。

“行了,没多大的事,你们且回去吧,天寒地冻,不许在外面跑,病了可如何是好?”

一大群孩子披上披发又被太监们给抱了出去。

下面送药的过来了,全都是消炎的药物,喝的是清水,皇帝将药扔进嘴里一口水带下去。

“这药吃着倒是好,不像是药汤,喝得人胃口都没了。”

宝音没有吭声,皇帝瞅了她一眼,“怎么不说话?”

“莫不是看到孩子,后悔没抱一个?”

他没敢说生,怕刺激她。

宝音白了他一眼,“抱一个养大后抚蒙吗?”

“我是在想太子他们,今日外间雪厚,这种大冷天他们在外面还不知道有多受罪。”

北京的冬天有多冷?更别说现在还是小冰河时期。

太子出宫办差的时候将一众兄弟都给拉上了。

雪一下,天地间白茫茫的,只剩下黑色和白色。

“要我说就该推广水泥,不用担心着火,也不用怕被雪压塌。”

太子去的是城南那一块,这两年火车通往南边,京城也来了不少南人落脚,有些直接在南城搭了个棚,完全是低估了北京的冬天。

不只是南人,还有贫穷的本地人,夜晚雪大,白天得盯着铲除屋顶的雪,否则哪日被雪埋了,就那么一会儿工夫人就被冻硬了。

赈灾不是那么简单,要帮着安排落脚住处,皇帝将这事交给太子也是给他一个刷脸的机会。

太子走时把几个年纪大些的弟弟都带上了,宝音说是担心太子,还不如说是担心被带出去的四阿哥。

“男儿不磨砺怎么成材?”

皇帝刚要抬起手臂,突然“嘶”了一声,宝音的注意力被转移走。

“是,麻药过了吗?”

“感觉到痛了。”他不住抽气。

“你说些话哄哄我,别光顾着别人。”

这话听得宝音又好气又好笑。

第314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北宋生活日常 郡主的旧情人回来了 宅女也有修罗场吗?[系统] 穿越后救下病弱权臣 老实beta从审讯室开始[gb] 惊蛰东方晔闻斓 清穿之四爷养成记 星际留子渡劫中 声声清浅 离婚后,江小姐惊艳了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