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鸳鸯佩 > 60-70

60-7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林昙江回雁 星路仙踪 以貌相亲 明恋她 夏与青梅 崩三:凹分凹的 死对头要杀我,我反手一个睡 超兽武装之开局穿越白虎族 综影视:伏月 四合院:我努力给全院戴帽子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60-70(第1/15页)

第061章 杜从蕊

陈氏这段时间显得很焦躁,因为赵敬备考,她连八卦的都不传了,也不串门了。

这会儿和杜从宜说完,心情变得很好,焦躁也少了,心里反而多了夫君高中的期待。

她前脚回了院子里,后脚她的奶妈妈就说:“隔壁院里的吴嬷嬷送来的吃食。说是宫里的。”

陈氏还在笑,好奇问:“宫里的?她们哪里来的宫里的吃食?”

嬷嬷偷偷说:“她和二房的六哥媳妇这段时间交往很密,听说六哥媳妇带着她送的礼佛图,回了娘家,让安平郡主献给宫中了。这才重新得了宫中信任。六哥媳妇对她挺好的,这些日子日日有礼送给她。”

陈氏听的气死了,赵敬、赵恒、赵昭容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她又是长嫂,自从吴氏进门开始,她就护着吴氏,只因为夫君说的那句,母亲去的时候二弟和妹妹还小,你是做嫂嫂的,多替我护着他们。她从来得了好东西,先给吴氏和赵昭容送一份,一丁点都没落下过。

没想到,平日里不声不响的吴氏,遇上高门贵女,就这么巴巴去别人家送礼去了,真是可笑。

她冷笑:“没想到,咬人的狗不叫,我说她整日闭门不出,拜神求佛,原来是挑棵大树好乘凉,也不怕被雷劈树,自己受牵连。”

嬷嬷见她说气话,赶紧劝说:“姑娘可不能这么说话,让人家听见笑话。她们怎么样,那是她们的事情,咱们过自己的日子,大爷这是马上就放榜的关键时候,若是高中了,将来前程自不可估量,姑娘你呢,就要抓紧时间,求个一儿半女,做好当家娘子。”

陈氏的气势一瞬间就扁了,丧气说:“这么多年了,就是没有,我能怎么办。”

嬷嬷哄她:“好了,咱们再想想办法。”

杜从宜给老夫人送庄上送来的秋梨,没想到在正院里遇见刘氏。

老夫人是老了,但老夫人的娘家哥哥还在,娘家两个侄儿,侄孙都很有出息。第一个孙女赵昭容就嫁给了侄孙。

今天就是老太太娘家侄女来看她,侄女是富安长公主的儿媳,十分的好性。

杜从宜进了院子,院子里的女婢就和她说了,院里今日有客人。

杜从宜好奇进了堂屋,面露好奇,而且刘氏也在,她一进门就见了礼,先说:“田庄上给我送来一些秋梨,还有些北面对岸的特产,我给祖母送一些尝尝。”

周氏笑着说;“这是小五媳妇?这还是我第一次见,生的和小五一般,都是好相貌。”

周氏说着就褪下手腕上的镯子,当面给了杜从宜,杜从宜也不知道说什么,看了眼老夫人,老太太笑着说:“你姑姑给你的就拿着,她是长辈,给你是应该的。”

刘氏笑着说:“我们家小五俊秀,汴京城都有名。这不,小五媳妇生的比小五还出众。”

杜从宜听的惊悚,真觉得刘氏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就算赵诚帮赵炎寻到了差事,但那也只是一个差事,刘家有钱,将来自然可以谋到更好的,不至于让她态度反转成这样。

周氏笑着说:“是啊,姑姑府上的小辈都伶俐,我昨日回家和母亲还说起。”

老太太笑着问:“你母亲如何了?中秋的时候,我懒得动身,也没回去。你母亲给我来信说你爹爹病了,想去看看。”

周氏看着个刘氏年纪差不多,但生的更好看,整个人的气质很从容。

笑着说:“都好着呢。爹爹只是感了风寒,天气也暖和,已经好了,这不就要回来了。”

周氏是来请姑姑回娘家。她父亲,也就是老夫人的哥哥周崇要回京了。

老夫人的哥哥任成都路经略多年,总领一切事务,其实当初就是替官家去蜀中筹措钱粮,周家老爷已经年过六旬,依旧是官家信重的相公,是其他人不可比的。

老夫人笑着怀念说:“你爹爹在蜀中已经十年了,自官家登基,他就去了蜀中。”

刘氏凑趣笑着说:“这么说舅舅这次回来就稳稳的了。舅舅上了年纪,也该享享清福了。”

周氏:“爹爹是个闲不住的。”

听意思,不是回来致仕,而是官家另有安排。

老太太面上都是喜色,也不多说,为即将亲人相逢的的事情喜悦。

周氏留的时间很短,本就是午饭后来的,待了会儿就走了。

周氏走后,刘氏也走了,杜从宜就知道,她可能是冲周氏来的。

老太太笑着问;“这段时间不见小五,可见是当差上心了。”

杜从宜不来正院,但东西是不断,来安是个稳妥的性格,所以经常提醒她。做不到早请示晚伺候,那么其他方面就不能落下话柄。

杜从宜想了想说:“他外面朋友多,这段时间,京中不太平,时常有任约他出门,我也不太清楚他忙什么。”

老太太见她并无抱怨,就安慰她:“男人出门在外,当能扛得住事,女人在家里能稳得住内宅。家业必然能兴旺。人这一辈子,沟沟壑壑那么多,偶尔失意不算什么。”

杜从宜不知道老太太什么意思,突然说这个,也跟着附和:“是这个道。”

老太太:“小五,给他三哥谋得差事,你二伯娘心里是很感谢的。”

杜从宜并不清楚赵诚是怎么帮赵炎谋得差事,是不是花钱了,她只知道赵诚没有找杜良镛。

她只好说:“那是他们兄弟的事情,我并不过问。二伯娘其实不必如此感谢,兄弟之间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处,其他人说了反而不美。”

老太太欣慰笑起来,“是这个。”

杜从宜走后,邬嬷嬷看了眼东西,笑着说:“这上好的阿胶,小酥枣,酥梨,都是好东西。五郎媳妇有心了,自进门,三五不时,东西就没断过。”

老太太笑说:“她是个心里有成算的,府里的事情是一点都不沾。连她二伯娘的人情都不领。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老二媳妇也不容易,刘家出事了,她不敢指望,才转头求着五哥给三哥寻的差事,如今刘家那边风头过去了,没料到亲家那边又起势了,她又担心得罪了亲家。妇道人家前怕狼后怕虎也正常,要怪就怪老二不争气,她是当娘的为儿子,怎么都说得过去。”

邬嬷嬷也说:“是,二夫人性子有些掐尖,但为人处事大方。”

老夫人不再说这些,笑说:“明日就放榜了,咱们敬哥若是能高中,等他舅老爷回来替他某个好差事。”

邬嬷嬷笑说:“敬哥的亲舅舅也是在北面,咱们敬哥、恒哥是有后福的孩子。”

老夫人叹气:“他们哥两早早没娘了,我是千挑万选,生怕继母进门,苛待两人。敬哥是个稳重性格,他又是长兄,将来是要继承家业的,敬哥媳妇泼辣一些是好事。恒哥性格跳脱,有些疏懒,爱玩乐,将来不上进,只要不捅娄子就好了,他媳妇乖一些也是好事。”

邬嬷嬷安慰她:“大娘子是个正直的人,咱们家里太太平平,儿孙孝顺,您就不用操心了。”

老太太心知肚明府里的事情,但也不再反驳了。

杜从宜回了院子,看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60-70(第2/15页)

杜从蕊居然来做客了。

她还诧异,怎么二姐不声不响突然来了,还以为出什么事了。

杜从蕊是带着丁香出门的。自从上次宴会后,被母亲教训了一顿,她果真在府里不那么争着做积极分子了。

先是在府里说,回娘家陪母亲出城拜佛,话没说那么明白,但大家都懂,她是想去求子。

婆母都假惺惺说了几句场面话,反而祖母不是很高兴,让她觉得心凉。

原本还对母亲的话没那么笃定,后来也渐渐信了。

所以回娘家和母亲商量夫君的前程。等再回家就开始闭门只说是调养身体,婆母倒是高兴了,连对她的态度也好了,也不再找她的麻烦了,一头扎进去和二婶斗的有来有回。

她看久了,突然就觉得很没意思,这种一个窝里斗的日子,没劲透了。

好不容易等夫君考试结束了,回了趟娘家,爹爹那边说是四妹夫之前安排了堂兄进了京府衙门,让她多和四妹走动。

杜从蕊今日因为府里的祖母召集做秋装琐事,她和婆母说想回娘家看一趟,婆母巴不得她不掺合,她才躲出来找四妹。

她惯是个要强的性格,对着杜从宜说不出来实话,见了杜从宜就说:“我等你好一会儿了,怎么都不见你回来。这还是我第一次到你们府上,今日出门逛街,路过这边,突然想起来看看你。快带我看看你们院子,看着真敞亮。”

杜从宜听着她快人快语,笑说:“我刚从祖母那边回来,我们院子里人少,二伯那边因为六弟成婚,住不开了,府里买了隔壁的宅子,他们都搬到那边了。所以暂时显得有些空旷。我们院子里就这样。”

她带着杜从蕊一边走,一边说,来安刚去了厨房,又折返回来说:“大娘子,厨房的茶点都准备好了。”

杜从宜:“二姐姐跟我去书房休息会儿,不着急。”

杜从蕊进了杜从宜的书房,才四处张望,杜家的女儿都没读书,认识字但不多,乍一见觉得很稀奇:“这是妹夫的书房吗?”

杜从宜:“不是,这是我的书房,他书房在外面。”

杜从蕊真觉得她是最会过日子的,这么大的自己的书房,书房里的书、画、摆件。墙上挂的画,处处都精致。一样在杜家长大,为什么只有她书画十分精通。

杜从蕊试探问:“你说实话,你到底从什么人家出来的?谁也没教你,你怎么就学会这些了?”

杜从宜笑笑:“我小娘教的啊。”

反正人都死了,她说什么就是什么。

来安领着人来送茶点,入秋的奶茶,配的是栗子糕,杜从蕊见院子里的人很少,问:“你们院子里的人呢?惠安呢?母亲不是给你三个女婢吗?”

杜从宜:“她们啊?有自己的事情忙,我不喜欢人跟着,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杜从蕊不解,但很惊讶。虽然这个院子里的人少,但和罗家那种处处都是规矩的氛围不一样,就是觉得很自由,自由的有些让人不自在了。

第062章 二姐姐

杜从蕊看够了,才问“妹夫呢?”

杜从宜:“值当呢。”

杜从蕊发自内心的感慨:“四妹是真的好命,我原本以为四妹……”

她说到一半,又觉得好笑,这时候说这种话,命里没有的难道能强求?

杜从宜知道她肯定有事,要不然不可能无缘无故突然登门的。

“二姐姐有什么难处,只管说。不用和我客气。”

杜从蕊苦笑;“我能有什么事,无非是,为你姐夫的差事。眼看着就要放榜,他自己心里也知道希望不大,毕竟读书没有那么高天分,将来的差事也难。不怕你笑话,我们府里人人都盯着爵位,我和你姐夫商量了,觉得实在没意思,就想着自谋出路。”

杜从宜一猜就知道是冯氏的主意,杜从蕊这种积极分子,怎么可能轻易放弃争夺府里的财产。冯氏必定上次去了罗家见识了那位老太太的手段。

她又说不出什么来,毕竟也不懂。只好说:“我不太清楚这些,等若甫回来我问问他。”

杜从蕊见她没拒绝,立刻打蛇随棍上:“我听爹爹说,妹夫替他堂兄谋了京府衙门的差事。也没用爹爹和大姐夫帮忙,可见妹夫是个有本事的。”

杜从宜:“那个我还真的不太清楚,我们府里二伯娘的娘家有海船,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富裕。”

杜从蕊听得咂舌,“真是开了眼了,从没听到说过。怪不得京府衙门的差事,说谋就谋到了。”

她自诩在汴京城的贵妇圈子里已经有了一席之地了,但是进了端王府里才发现,她只是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有名声,像端王府这样有底蕴的人家,女眷们都十分内秀,极少在外经营名声,非常低调,几乎听不到端王府里的事情。

其实是她想多了,只是邹氏这个人人品好,刘氏被老太太压着不敢太放肆炫耀而已。

杜从宜:“不要紧,咱们杜家又不会和他们打交道。”

杜从蕊就越发觉得她命好。喝了奶茶,吃了点心,真觉得哪里都好。

杜从宜见她四处张望,就和来安说:“银屏今天有没有出门?没出门的话,让她带一盒绒花,再去我房里,算了,等会儿我自己去取。”

这其实也是第一次有人来她家里做客。

她带着杜二说:“走,去我房里,之前府里大嫂送我一盒珍珠,我没想好怎么用,正好给你带一些回去做首饰。”

杜从蕊也不缺珍珠,但杜从宜这个好客的态度还是让她很感动。

所以笑着说;“我这是空手上门,再拿些珍珠,成什么人了?还怎么当姐姐。”

杜从宜只管笑,领着她进了房间,杜从宜第一次见这么装饰房间的,啧啧称奇。

“你们可真是风雅。”

杜从宜也没会她的酸话,问:“母亲最近可好?”

杜从蕊四处参观,一边回答:“挺好的,就是看着有些孤独,咱们都出门了,家里也没人了。”

她笑说:“爹爹不是在的吗?”

杜二居然说;“爹爹?爹爹整日不在家,幸亏有梁小娘给母亲作伴,都比爹爹贴心。爹爹哪里会管母亲是否开心。”

她听的收起笑脸,杜家的女儿,思想很开悟,很清楚谁对自己比较好。

杜从宜取了珍珠,叫她:“你来看看。”

杜从蕊过去后坐在罗汉床上:“你们家的罗汉床都很好,今年开始,汴京城才开始流行这种家具,没想到你们家到处都是。”

她以前没意识到,被杜从蕊说的愣住了。

好奇问;“今年才开始流行?”

杜从蕊:“你不知道?之前都是榻,就像母亲屋里那一张,没有围栏这么高靠着舒服。你们可真会享受,改日我屋里也换一张大的罗汉床。”

她知道,来复说过,这个生意是赵诚的,汴京城里最早做罗汉床的是赵诚。

杜从蕊看着半匣子珍珠赞了声:“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60-70(第3/15页)

么大的尺寸的珍珠,色泽真好。”

她还应付:“这是府里大嫂给我的,我之前得了一些,串成了项链。”

“就上次三妹府上,你戴的?我当时还想着问你,那个也好看。你当时带了两串,配着你的珍珠耳坠,很亮眼。”

女孩子聊起首饰,没有不喜欢的。

来安带着盒子进来,杜从宜:“你看看喜不喜欢。”

杜从蕊打开盒子,看到绒花的时候,惊愕抬头看她问:“藏花楼的生意,是你们的?”

杜从宜点头。

杜从蕊看着盒子里的四支绒花,心想,按照市面上的价格,很贵的。

杜从蕊心里酸死了。

“我说,你在娘家顶多是画个画样子,怎么嫁人了才开始赚银子?”

杜从宜无辜说:“我家里卖画赚的钱,都给我小娘治病了,后来攒的都做嫁妆了。”

这话杜二没办法反驳,杜二和冯氏还抱怨过,杜从宜的嫁妆居然这么厚实。

冯氏说了,五千贯是她自己的钱,剩下的是赵诚私底下贴补的钱。

杜二当时听得酸死了,掉进醋缸里似的。

她夫君已经是自己选的,两情相悦,十分大胆了。怎么小四的父母之命的亲事,更胜一筹。

“那我不管,我今日要很多,我要送礼,回去就说,我娘家妹妹的生意。我才不想输给那些花钱买来炫耀的女眷们。这风头我出定了。”

杜从宜见她这样,好笑说:“家里没那么多,你这几支,是新做的花样,秋菊还没有开卖。又是繁复一些,其他的等改日我让人给你送去。”

杜二这会儿心里已经没有嫉妒了,没办法,差距太大了,嫉妒都嫉妒不起来。

“我是为你姐夫的前程来找你,我也不说虚的了,明日放榜,他若是不能高中,我也不想一心扑在府里那个没指望的爵位上面了,公爹自己都没个正经差事,保不保得住爵位都是两说,我也不怕你笑话,母亲盼着我能早日有个一儿半女……”

杜从宜听着她絮絮叨叨的抱怨和对未来的憧憬。

明明才二十几岁的女孩子,春光明媚的年纪,却过的迷茫失意。

“我知道了,姐姐若是觉得心里不安,也可以做点什么小生意。毕竟自己赚的钱,才是自己的。”

杜从蕊叹气:“我哪里不知道这个道,但是我们府里和你们不一样,规矩重着呢,早晚都要立规矩,我连出门一趟都不容易。”

杜从宜问:“那,将来姐夫的差事外放了,姐姐跟着去,不就自由了?”

杜从蕊睁大眼睛;“外放?”

显然她从来没想过去外地,毕竟在汴京城里出生、长大。她没离开过这里,觉得外地遥不可及。

“姐姐不妨回去想一想,我也只是多嘴,一切等明日过*7.7.z.l后再说。”

杜从蕊点头:“你让我想想,乍一听去外地,我心里也舍不得,乱糟糟的。”

“姐姐不用怕,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姐妹两看了杜从宜的画,看了惠安的手艺,在杜从宜书房里吃了小零嘴,直到傍晚,杜从蕊才告辞,她第一次知道,做媳妇的,做孙媳的也能这么轻松。

尤其回之前,去正院里给老夫人行了个礼,这是杜家的家教,要不然会让人笑话的。

老夫人看着杜从蕊说话机灵,十分爽利,笑着和杜从宜说:“你姐姐看着是个勤快性格,勤快的孩子,操劳多。”

听的杜从蕊,莫名鼻酸。

老太太送了她了一只镯子,笑着说:“这是你们年轻人时新的首饰。”

杜从蕊谢过后,跟着杜从宜刚出门就说:“母亲常说,你性格好,让我跟着你学。我还不以为意。可见你是真的命好,我还瞧不上三妹那个糊涂的,大姐是个有福气的人,在自己小家里面说一不二。可见我和三妹没什么区别,都糊涂着呢。”

杜从宜:“二姐,人的精力就那么多,总要有个用处,你不觉得你努力错方向了?内宅就那么多争的,人多了自然竞争就大了。你不妨往外看看,你要是想要花样子,我另外画一些给你,你只管去开店,去做什么都好,成衣、各色丝绢料子、饮食馆子、什么都行,只要赚钱,那才是你自己的。你只要忙了,心思自然就不再为那些事烦心了。”

杜从蕊也知道她说的对,想了想说:“要不这样,你那个绒花,多送我两盒,我替你去卖,你说个价,中间赚了多少,算我的。”

杜从宜心里叹气:真是个天生干销售的好材料。

“绒花的利润就那么大,只是胜在样式新颖,货少,华贵。做法不难,但要手巧,用不了多久满城都是。其他的首饰正在上架,你若是真的想做买卖,我有家生丝布料的铺子,你只管往外批,去我铺子里拿货就行,我不赚你的钱。”

杜从蕊面色感激,很显然杜从宜对她的善意让她很感动:“行,我回去想一想。”

杜从蕊前脚走,赵诚后脚就回来了。

杜从宜觉得自己的热恋期过去了,对赵诚回不回家,什么时候回家都不想关心了。

反正就是趋于平淡了吧。

“今天二姐来家里了?”

杜从宜只管吃饭,一边答:“是,为二姐夫的差事。爹爹和她说,你能替人安排差事,让她来求你办事。”

赵诚笑起来:“是吗?等放榜后吧,若是能中,求个外放,都能清静几年。”

他好像对京中的事情一清二楚,居然连罗家的家事都知道。

杜从宜狐疑地盯着他。

她说不上来这个人怪在哪里,反正就是很奇怪。

就好像之前的懒散和洒脱都是装出来的。

第063章 赵敬高中

赵诚见她愣愣看着自己,问;“看我干什么?”

杜从宜若有所思,顺着他的话说:“二姐想做点生意,她手里没什么钱。”

赵诚笑了下,才说:“罗家富庶着呢,罗家家业很大,用不着她做买卖。”

杜从宜听的皱眉:“罗家有钱,又不是我二姐有钱?”

赵诚听着,嘿,不好糊弄了?想明白了?

“也是。”

杜从宜没好气说:“你也不用糊弄我,若是觉得帮不了这个忙,直接说有难处,我拒绝她就是了。”

赵诚笑嘻嘻:“我说了等明日过了再说。要是二姐夫高中了。那可就用不着我帮忙,那帮相公们都想着帮呢。”

杜从宜和他聊天就觉得特别没劲,因为分不清他说的真假。

所以低头不说话了。

等晚饭后,杜从宜自己进书房忙自己的了,她现在不爱和他待在一起,觉得他厌烦的很。

赵诚落了个没趣,进自己书房里,给吕好蒙写信。

第二天一早府里就已经很热闹了,大清早明静堂的老王爷召集子孙们训话,赵诚早早躲出门当值去了,一面又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60-70(第4/15页)

发周全去打听看榜了。

他趁机去了趟晋王府,赵吉这么久才休息一天,自从到宫中当值,他成熟了很多,大约是老晋王教训过他了,变得很谨慎,也极少交友,闭门不出了。

实在得了老晋王这位大宗正的真传。

今日大宗正也在,见了赵诚笑着问;“你祖父如何了?”

赵诚心里诽谤,但在外从来不说端王府的半个字。

“祖父身体极好。”

老爷子呵呵笑,也不在意,笑着问;“是为康渤的事来的?”

“是。”

在聪明人面前不用耍小聪明。

赵德明就喜欢赵诚的爽快,怎么看怎么喜欢这小子,他爹当年就是个好苗子,儿子果然不孬。

赵士义那样的浮夸货色,偏偏儿子孙子都争气。

赵吉就坐在他对面,急着说;“康渤的命保住了,当晚他有不在场证据,且繁塔寺有其他证据了。”

赵诚:“我知道康渤不会有事,我问过他,他说了自己没杀人。”

赵德明听的好笑,问:“他说,你就信?”

赵诚很认真答:“信,康渤虽然名声不好,但是条汉子。我和他其实只是点头之交,他是个性情中人。我诚心相救,他也实话实说。虽然对那帮书生多有抱怨,但不至于真的杀人。”

赵德明深深看他一眼。

“你的画,官家收下了。”

赵诚赶紧说:“还要谢您的帮忙,官家不要觉得我贪得无厌就好。”

赵德明问:“你觉得是谁杀了那三个书生?”

赵诚摇头:“我不知道,也不能知道,更不想知道。后面死的人,不就是为前面死的人陪葬了吗?”

赵德明眼神都变了。

很少有人能知道官家的愤怒,更不知道内里情况,只是知道这几个月官家不朝政,谁也找不着他的人,知道朝中人暗潮涌动,心思多的很。

但没人敢这么直白地说出来。

赵吉还懵懵懂懂,追着问:“啊?你的意思是,凶手在那夜太学惨案里?”

那夜太学的惨案成了元德十三年秋的大案,只是这场大案至今无人敢提及,好似风平浪静一般。

一切,都等着今日放榜。

赵诚笑起来,哄赵吉:“我哪里知道,你不是整日在官家身边当差吗?”

赵吉摇头;“官家从来没提起过这些,我哪里敢乱问。禁内当差,比不上你自在。我倒是羡慕你自由自在的。”

赵诚笑起来:“这话可不能乱说。”

赵德明也不生气,独子死后,就剩这一根独苗了。官家也是把这个小侄子放在眼皮底下看顾着。其实他也不想让他搅和进太复杂的局面中,一辈子做个富贵的人也好。

赵德明催孙子:“你看看厨房还有没有好酒,留若甫一起吃顿午饭吧。”

赵吉听得一喜,祖父多年不和人来往,府中更是不招待客人。所以他也几乎没什么朋友,自小认识赵诚,才和章奎几人熟识。

等赵吉一走,赵德明就问:“学子暴乱案,你怎么看?”

赵诚其实就是为了这个来的。

“您和我说句实话,要是觉得不能说,你就当我没问。东宫如今什么态度?”

赵德明还是觉得他不可能知道那么清楚的。

“你从哪里打听到的?怎么会想到东宫?”

赵诚:“我自然有我的办法,我也没有和任何人打听过,只是很多事情经手之后,总要有痕迹。事情发生也要有个缘由,不能平白无故,就几十条人命没了。死得不明不白,倒是东南学子们今科再不取第,事情会更一发不可收拾。”

赵德明脸色讳莫如深,最后只说:“秋雨变天,东宫病了。”

赵诚脑子里迅速开始思量,想了很久,都不知道这算什么结果?

只好试探问了声:“病的不正常?”

赵德明听得大笑。

“岂可儿戏,哪来那么多阴谋,只是东宫一直都不康健,恰好变天,才病了。”

赵诚也不好再多问,想来嘴严的大宗正能和他说这些已经难得了。

“是我想差了。您教训的是。”

赵吉进来笑着说:“上好的梨花白,今日咱两陪祖父好好喝一场。”

赵诚见他高兴,笑说:“等翻了年,你就要成亲了,今日我先替你练一练酒量。”

赵吉:“你这人真是,吃你的吧。”

两个年轻人开玩笑,赵德明只管慢悠悠喝酒,也不插嘴。

他看着赵诚,晋王府里到底子嗣单薄了。事实上整个宗室里赵家子嗣都不旺,除了赵士义那个货色,他德行不行,偏偏端王府里香火旺的过分。

赵诚在晋王府吃完午饭再回到宋门,这次是来复在这里等着,见了他就说;“府里正在庆贺,大爷高中,二甲第四。”

赵诚笑起来:“大哥向来读书刻苦,高中也是情之中的事。”

等下午赵诚回家,府里已经热闹了大半天了,今晚所有人在正院里用餐。

老夫人虽然看起来对孙辈们一样,但事实上她的亲孙子就那么几个,尤其赵敬还是长孙,意义更不一样。

赵诚听着来安讲今天的盛况,府里放了鞭炮,发了喜钱,而且发了几遍,连明镜堂的老王爷都发了一遍。

可见老喷子对长孙高中这件事,是十分欣喜的。

赵诚不见杜从宜,问:“大娘子呢?”

来安说;“大娘子一早就打发人去了,听周全说,遇上了明镜堂的人,还有大老爷身边的人,内宅的人,好几波人去看榜,不到中午,报喜的人就上门了,今天府里热闹了一天了。”

她说完才意识到,赵诚问的是杜从宜,不是邹氏。

“咱们院里的大娘子这几天很忙,一直在书房里。”

赵诚点点头,也不急着去正院,自己去书房找杜从宜。

杜从宜正在画首饰样图,她的首饰和别人的不太一样,全都是重工,工艺繁华复杂,更多都像是艺术品,并不适合日常佩戴。

赵诚进去她也没抬头,已经听到门外赵诚和来安说话了。只是嘴里说:“大哥高中了,今晚府里一起用晚饭,热闹一天了,你要不先去大哥院子里走一趟,要不然今晚祖父肯定会教训你。”

赵诚觉得她和之前不太一样,很多时候女人会以为男人不懂,什么都不知道。

但是枕边人,怎么可能不知道。

一个眼神,就知道冷暖,枕边人态度不一样,怎么可能察觉不了。

只是男人很多时候懒得多问,问了麻烦更多,还不如就这样安安静静,彼此安生。

赵诚又不像从前那样,每天为了工作赚钱紧绷神经,他现在很注重精神滋养,通俗点讲就是闲的很。

“还为上次的事情和我生气?”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60-70(第5/15页)

杜从宜不接话。

他也不在意,继续说:“我知道你心里不服气,若是我的话不重,你不会放在心上。你是觉得我态度不对?”

杜从宜觉得他实在呱噪。

“你不去看看大哥吗?”

反正就是不想再和他纠缠这个问题了。

赵诚盯着她片刻后,笑起来:“行,我先去大哥那边看看。”

他是个很随性的人,并不强求。

等他走了,杜从宜才抬头,她自己也说不清,生气肯定是生气的。但是智又知道赵诚说的都对,他已经够尊重自己了,他自己都是个很另类的人,从不过问她的私事,更不管她的事。

她又不傻,接触过这么多女性,自然知道大家都是怎么过的,比起那些女孩子,她已经很自由了。

但是这种不正常的自由,才让她患得患失的,影响心情。

唉,谈恋爱就是麻烦。

赵诚进了大房院子里,赵宗荣也在,见他来就笑说;“你祖父一早上就找你呢。”

可见今日府里的人多开心,连一贯严肃古板的赵宗荣都这么开心。

赵诚呵呵笑,心想,他找我能有好事?

赵敬跟着出来,赵诚:“恭喜大哥!”

赵敬今天很高兴,赵宗荣也是,古板沉默的性格,今天都笑盈盈的。可见是真的开心。

赵裕就跟在赵敬身边,小小孩,偏偏一副大人模样,家里人都说他和小时候的赵敬像极了。

赵敬;“五弟快进来,你二哥早就念叨你了。”

赵恒见他来急着问;“你那个反式弓是怎么做的?”

赵诚看了眼大伯,才说:“你要的话,我送你一张,至于怎么做的,我也不清楚。”

就算这样,赵恒都很惊喜:“那就谢谢了,你那个弓更好用。”

之前赵恒出城打猎,赵敬提了句赵诚有一张不一样的弓,比他的弓好用,赵恒立刻就借走了。

赵诚;“你要是只图力度大,为何不用弩机?”

赵恒惊讶:“你真敢想,弩机是我想要就能有的?”

他爱玩,是个手工帝,爱收集这些玩意儿。但是被府里长辈们训斥过几次,所以都是偷偷摸摸的。

第064章 府中百态

赵诚见几个人眼色不善看着他两,赶紧给他使眼色,赵恒心领神会笑起来。没想到直来直去的五弟也学聪明了。

“大哥今年高中,明日卯时入宫拜谒,从今往后就是前程锦绣了。”

赵宗荣却说:“不过是中第,咱们这样的人家,说这些为时过早,不可轻易放纵。”

特别矜持的一个人。

赵敬:“父亲说的是。”

赵恒心不在仕途,对这些根本不感兴趣,还惦记着赵诚说的那个弩机,问:“五弟,要不咱们两去祖母那边看看?”

赵诚也不想聊官场,就顺势跟着他起身,和大伯大哥告辞。

“我也刚回来,中午听说大哥高中了,我没顾上回来,刚进门听见府里今天热闹了一天,特意来恭喜一声。”

赵敬;“不用特意跑一趟,晚上在祖母那里用饭,你们先过去陪祖母说说话。”

赵诚这才起身,刚出了院子赵恒嘟囔:“已经教训了一天了,咱们家的人高中和人家能有什么不一样?我就是提议家里宴请亲朋好友高兴高兴,怎么了?非要骂我一顿。”

赵诚安慰他:“今年秋天不太平,还是少惹麻烦为好。你和我说说,你要什么样的弓?”

说到这个赵恒就来劲了。

等进了老太太院子里还在眉飞色舞讲他打猎的事。

刚进门老太太就笑着说;“离得老远就听见你说话了,又和小五炫耀你打猎的事吧?小五才套上笼头,规规矩矩当差了,你这个野猴子还只知道玩呢。”

老太太对儿孙们每一个都是独有的偏爱,纵容赵恒,又不贬低他。

赵恒哄老太太:“我只是和五弟讨论器械,没让他和我去打猎。您放心,我一个人没出息就够了,肯定不连累他们。”

赵诚:“二哥说的什么话。只是琢磨点玩的东西,怎么就是没出息了?我不也就是个看城门的。按照读书的勤奋程度,咱们家只有大哥才算是有出息。”

赵恒只是爱玩,和败家子扯不上关系,他见过的败家子太多了,起码赵恒不好色,不惹事,不仗势欺人,不为非作歹。

他只是喜欢各种玩到极致,只是生错了时候而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独家宠爱:霍少追妻路漫漫 听雨 替身结束后他后悔了 [综漫同人]穿成人类最恶诅咒 穿越异时空之皇妃驾到 打火机与公主裙·长明灯 三十而受[豪门] 快穿之我与反派共沉沦GL 傲娇老婆是只猫头鹰 废物赘A的病娇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