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80-90(第1/15页)
第081章 大年初一
今年宫中不赐宴,也没有往年的大宴群臣的节目。
大年初一赵诚大清早被,他进宫了才知道官家今日在后苑御营军中,他必须随侍左右。可以不宴请群臣,但要犒赏军中,起码要慰问基层。
赵吉也在军中,郭奉今日操练这帮中军的小将们,也是给官家检阅的意思。
等操练完,官家才训话,赵吉见了赵诚眼神发亮,自从那日召赵诚进宫后,他再没见赵诚,如今看到赵诚在官家身边当差,他很为他高兴。
训话后,官家特意召赵吉上前问话。郭奉等人都知道,赵吉和官家的亲侄几乎没有区别。
“子恒昨日怎么没回家?你祖父年纪大了,多回去陪陪他。”
赵吉恭敬答:“昨晚回去,今早继续操练。”
赵策:“不错,你祖父很惦记你。”
赵诚像听见笑话一样,但是他没想到赵策会突然转头看他,他脸上表情赵策看得清清楚楚。
赵诚都没来得及收起,立刻轻咳一声低下了头。
果然,赵策的矛头立刻冲他来了,说:“若甫的武艺,朕也有所耳闻,今日不若来练一练,让朕见识见识。”
赵诚真练过,和曾经一个退伍老兵练过格斗。尤其是在失恋后的那一年,来这里后也一直有练,他身材是结结实实练出来的,不是花架子。
赵吉一点都不为他担心,还连连叫好,可见前身的武艺是有保证的。
真是个傻小子。
对面郭奉点了一个小将出来,两人抱拳打了声招呼,下首的人都开始欢呼喝彩,等着一绝胜负。
官家就坐在上首,盯着赵诚,面上喜怒不显。
赵诚见对面小伙子赤手空拳,就开始解了身上的装备,放下刀。两人赤手空拳互搏了一个来回,对面的人有些客气说:“赵舍人,得罪了。”
赵诚:“承让。”
双方都极为谨慎,赵诚半弓着腰,盯着对方,只要对方先扑过来他就能找到动手的角度,对方身量和他差不多高,但是比他壮的多。
当兵的近身搏斗习惯双手拿住对方双臂,力量上占优势,就会是一招拿下。若是拿不下也能反手缚住人。当对方一个熊扑过来,他顷刻间矮下身,撑肘反摔,背上受了对方的两掌,但一个杀招将人直接甩翻在地。
他自己也被带的一个趔趄,半跪在地上,粗气直喘。
等他起身,对方还没缓过来,他锤在对方心口,尽管他收了力道,对方还是受了伤。
他背上肯定也是一片青,但当众表演不能停,他起身伸手,试图将人拉起来。
对方看着他豁达一笑:“大人,我输了。在下兖州周武。”
赵诚笑得真心:“幸会。”
官家不发话,就有第二个人上来单挑赵诚,第二个身量更壮,他吃了些亏,但最后险胜,一连三个,有快有慢,第三个人实在太高大了,他的力气比不过,只能互相缠斗,直到被对方放倒,好半天都没起来。只觉得浑身疼痛欲裂,心里叹道,还是大意了,平日里只是一味地锻炼,应该和店里那些老卒们多交手才对。
最后是郭奉上场,将他拽起来。他冲郭奉傻笑,郭奉夸了句;“身手多有长进,不错,改日咱们练一练。”
他只管笑,也不拒绝。
赵策只盯着赵诚一个人,从最开始的一招毙命,到最后的慢慢缠斗,他几乎没有什么花架子招式,都是一击毙命的杀招。
只有力气竭尽了,才开始和对方周旋。
这样的人,居然会输给张尧。
实在蹊跷。
赵诚毕竟是官家身边的亲随,御营军中的人不敢太放肆喝倒彩。加上郭奉对赵诚的欣赏是遮掩不住的,武人之间的心心相惜。
等结束了,赵策淡淡夸了句:“若甫武艺不错,文采差了些。”
赵诚知道他小心眼,嫌弃自己刚才看热闹了。
擦了把汗,站在他身后立刻谨慎答:“臣知错。”
赵策意味深长看他两眼,滑不溜手,还抓不住他的错处。
欠收拾的小子。
赵诚再不敢有任何动作,一整日陪着在御营,到傍晚才被放回去。
因为官家要去后苑和后妃们共度良宵了。
大年初一过得实在辛苦,等他准备走了,宗瑞居然追出来给他送了一盒跌打损伤的药,说:“赵大人今日定然负了伤,官家挂念,特意让老奴来给您送药。”
赵诚双手接过:“劳官家惦念。”
宗瑞见他态度不像是感激,就劝说;“官家其实很欣赏你的性格,官家说了,你今日回去多休息。”
赵诚长了教训,不敢再说话,只一味奉承。
等晚上回家,杜从宜已经从正院回来了,今日她没在正院用饭。
见了他就说:“祖母一直问你,担心你没吃饭。大家都在,就你大年初一还要当差。明日我自己回去,你要是有需要拜访的亲戚,把名单给我,我替你去送礼。开春前尽可能安排好,我就能出门了。”
赵诚疼的龇牙咧嘴,杜从宜说完才问;“怎么了?”
赵诚默不作声摇摇头,两人聊了一晚上府里的八卦。
一直等晚睡的时候,他才说:“给我上个药。”
杜从宜还没当回事,等衣服一脱,身上淤青泛出来,后背上青了一大片。
杜从宜皱眉问;“谁打的?”
上班就上班吧,怎么还挨打?
赵诚苦笑:“和人练手碰的,不碍事。”
她冷笑:”练手?你闲的?大年初一和人练手?让人打成这样?”
他趴在床上:“那怎么办?官家就在那儿盯着,让我上去车轮战,不打不成。”
杜从宜气炸了:“他有病啊,好端端的干嘛这么折辱你?你惹他了?”
虽然她嫌弃赵诚,家里教训他,但是没得让外人这么欺负。
简直不把人当人,哪有把人当乐子的。比武又不是开玩笑,都是杀才,一个不慎会被当场打死的。
赵诚听的畅快地笑,只有这姑娘骂人,才能这么直气壮,听着特别解气。
可不是有病嘛。
“笑什么?你看都青成什么样子了,肩上都肿了。”,话语里其实有心疼,毕竟是自己的伴侣。
赵诚:“我休息几天,明天陪你回娘家。”
杜从宜嫌弃:“不用去了,你在家休息吧。”
赵诚:“没事,睡一觉就好了。”
杜从宜硬是给他冷敷、热敷、按摩,折腾了大半夜。
大年初二所有人都回娘家。
大清早小辈们去正院和长辈们行礼,带着各自的媳妇回娘家去了。
赵诚带着杜从宜,路过街上的铺子,赵诚夸了句:“你这个生意做的真不错。书画生意不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80-90(第2/15页)
了吗?”
杜从宜见他神采奕奕的,故意气人:“我很久没见连颂,你不会给他找麻烦了吧?”
赵诚听的好笑:“他?我估计他那些不干净的生意,惹上麻烦了。我犯不上寻他的麻烦。”
杜从宜也知道,连颂那种法外狂徒,走的路子不对,注定会出事的。赵诚确实没把他放在眼里,赵诚好想也没把谁放在眼里,没听他说过羡慕任何人的话,他好像一直都活得特别明白,内核永远稳定,不急不躁,谁也不能让他变得暴躁。
才二十岁的年纪,就这么老成,等将来不知道会变成什么人精。
杜从宜叹气:“不论什么时候,生意人都不好做。”
赵诚:“这种话不能乱说。”
杜从宜:“也是,我如今成了你这样炙手可热的官家近臣的家眷,身份不一样了,是吧?”
嘿,这话只能是骂人了。
哪知道赵诚慢悠悠说:“君子生小国,非君子之过。小国生君子,非小国之功。”
杜从宜猛然扭头看他。
赵诚好笑问:“怎么?我看起来就不像是读过几本书的人?”
杜从宜:“我以为你看不起这种死守道的人。”
赵诚摇头:“不,我其实特别尊重品行正直的人,你见我对大哥,是不是有求必应?”
还真是。
两人还闹着,来复:“到了。”
赵诚呲着牙下了马车,扶着杜从宜下车,两人来的挺早的,但其他人显然是更早。
杜大、杜二、杜三都已经回来了,冯氏见她回来很开心,毕竟她这门亲事,把杜家带到了原本不属于他们的高度。双方也算是相辅相成了。
赵诚对杜良镛十分尊敬,说话都很恭维,毕竟是便宜老丈人。
四个个女婿,依旧是三女婿没来,今日又是三个女婿登门,都亭侯府是看不上杜家门第。
杜从宜一进门,大肚子的杜大就说:“哟,咱们家飞上枝头当凤凰的家雀回来了?”
杜从宜见她大肚子还能这么尖酸,可见身体挺好。
“这话可不能乱说,你可以说我命好,但其他的不能乱说。”
杜二立刻就说:“就是,四妹将来必定是诰命夫人,三妹也要努力了。”
杜三看着比之前胖了些,但面色有些寡淡,看着不像是开怀的样子。
杜从宜:“今日天冷,给你们带了礼物,你们自己挑选吧。”
杜二向来能说会道,立刻说;“是吗?我们的礼物给你留着了,那母亲先挑。”
杜从宜:“母亲的礼物是另备好的,你们三个自己挑。”
惠安打开箱子,杜大第一眼就看上那两盒绒花了,她上次没赶上,杜从宜也没有特意送她。
老二戴的花实在好看,她先下手拿走了绒花,挑了料子,珍珠首饰。一点不手软,挑的都是好东西。
杜二让杜三先挑,杜三只拿了剩下的两支绒花,她本来不想要的,但是婆母几次提醒她,多去端王府走动。
她不想去,又不敢不答应。
实在想不明白,杜从宜明明不识大体,在她们府里闹了一场,婆母身边的刘嬷嬷最后被撵出去了,可是刘嬷嬷的儿女都在府里,一个是厨房的婆子,一个是管车马的,她在府里吃了很多暗亏,老四闹的事,她吃了苦头。
她恨死了,可偏偏婆母像是很喜欢杜从宜,她又不敢违背婆母的意思。只能面上看着不情不愿的。
第082章 杜三糊涂是真
冯氏等着她们姐妹几个聊完,结果杜二看着剩下的首饰,问:“真不要?这上好的珍珠。”
杜三嘟囔了一句:“我又不稀罕,好像都亭侯府没有似的,我巴巴讨要回去,没得让人笑话。”
杜二听了都挂不住脸了,像看傻子似的看着她,以前也发现她脑子傻缺成这样啊。
冯氏以为的姐妹几个很久没见,亲亲热热聊一会儿,结果转眼就这样了,立刻对杜三说:“时候不早,你小娘一大早就在等你了,快回去看看。”
杜从珍本就惦记自己小娘,听冯氏放话了,起身告了声谢,立刻就走了。
她一走杜从蕊就说:“她这又是怎么了?缺心眼吗?难不成都亭侯府里还真把她当夫人看了?”
冯氏皱眉:“你胡说什么。”
冯氏只是呵斥了一句,但没有开口教训杜从蕊。也知道杜从珍这副样子让人生气。
杜从宜也明白了,杜三这种进了高门,瞧不上杜家的做派,让冯氏的态度都冷了。
杜大挺着肚子说风凉话:“让你们两个显摆,人家不高兴了吧。”
杜二嘿嘿笑,也不生气。
杜从宜:“大姐喜欢就好,三姐不喜欢想必是有更好的。没关系,咱们自己戴着玩。”
杜大立刻说:“四妹这张巧嘴,别说端王府,任何地方都能活的好好的。”
她可能是冯氏的第一个孩子,冯氏教会她很多,得到的宠爱也最多。所以她骨子里其实很骄傲,即便丈夫是个吏员,当初杜家不如人家得势,但是她很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本事,很爱惜自己,一点都不吃亏。
杜从蕊见大姐说话一如既往不讨喜,就说:“我听说,三妹夫的两个妾室都有了身孕,三妹如今管着自己院子里的事,要照顾两个孕妇,丈夫走路不方便,也没个前程,她可不是要巴结婆母,都亭侯夫人也不是和气的,她也不容易。虽然她要强,用错了地方,但不容易。”
冯氏听的皱眉:“你听谁说的?”
杜二:“我家的大姑娘回娘家说起的,说她在府里时时刻刻巴结着婆母,他们家老三不大敬重她。”
杜二可能觉得自己当初牵线搭桥,攀上都亭侯府。杜三如今过成这个样子,心里还是过意不去,毕竟是姐妹。
杜大冷笑:“当初贪图富贵的时候,难道不知道今日的下场?自己的苦果自己尝,人家张家郎君去年高中,生的一表人材,张伯父升任京府衙门主事,张家父子将来有大前程,她也就是看小四定了端王府,羡慕嫉妒,才削尖了脑袋去讨好那个马氏,齐大非偶就是这个下场。”
杜从宜一回头,窗外梁小娘领着杜从珍又回来了,就站在门外听着杜从薇高谈阔论。
冯氏身边的张嬷嬷已经看见了,慌里慌张立刻给杜大使眼色,还一边笑着说:“话说回来,也是自家姐妹才这么上赶着操心,咱们家三姑娘如今也是都亭侯府的夫人,总归是不一样的。谁不夸一声体面。哟,梁小娘来了,快进来,姑娘们正说起三姑娘呢。”
杜从宜回头见梁小娘和杜三都红着眼睛,杜三低着头跟在梁小娘身后。
梁小娘是个本分老实性格,丝毫不计较杜大说的,进来就诉苦:“见过夫人,大姐说的也不是没道,三姐回来和我说,姑爷房里两个妾都有了身孕,问我讨一张保胎的方子。实在是糊涂,我左思右想,这件事没这个道,都亭侯府未免欺人太甚了。三姐没本事,是从我肚子里出来的,上不得台面不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80-90(第3/15页)
紧,可那也是都亭侯府八抬大轿明媒正娶进去的,她们怎么能这么欺负人?”
梁小娘说着就开始哭,她是真的心疼女儿。
冯氏皱眉问杜三:“你婆母是什么意思?那两个是通房丫头,还是已经是妾室了?”
杜从珍红着眼睛,低头不说话。
梁小娘急的伸手捶了一巴掌带着哭腔说:“都是一家至亲骨肉,难道还能害你不成?你倒是说呀,好歹让你的姐妹们给你想想办法!”
杜从珍:“夫君喜欢,都已经抬了妾室,一个是夫人房里的,一个是他原本身边的大丫鬟。”
梁小娘一抬头见杜从宜看她,张嘴就说:“四丫头,你是端王府的伯爵娘子,上次都亭侯夫人就给你赔礼道歉,你三姐姐糊涂,你别和她计较,你帮帮你三姐姐吧,要不然她这辈子可怎么过啊……”
听的杜从宜十分无奈。
她无奈说:“梁小娘,上次事出有因,是都亭侯府错在先,先辱骂我和二姐的,和现在不一样,我平白无故上门去没有道,何况我是个小辈。以权势压人,咱们有也成了没了。这事只能父亲母亲出面,咱们杜家门风清正,杜家的女儿不能受这个折辱,马氏当时是满意三姐姐的,都亭侯府既然明媒正娶,就不能折辱三姐姐。”
冯氏叹气:“我改日去府里坐一坐吧。”
梁小娘已经明白了,感激看着冯氏,偏偏杜从珍这个糊涂蛋多嘴了一句:“不过是两个妾,何苦这么兴师动众闹事?”
其他的人听的都僵住了,只有梁小娘哭着伸手捶打她:“你失心疯了不成?你瞧瞧说的是什么话?好端端的人家,成婚大半年都没有圆房,这难道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吗?那府里究竟有什么?值得你疯魔了?”
杜从珍也被亲妈揍得开始哭,母女两一起抱头哭,听的人头大。
杜从宜倒是没觉得这是什么天大的事,毕竟不喜欢不接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要是不喜欢还生了孩子,这个世道的女人那才是完了。
但其他几位女士不能接受都惊呆了。
冯氏这次是真的生气了。
杜大歪嘴开始骂:“他们都亭侯府真是眼睛长在天上去了?还看不上咱们杜家?自己的跛脚儿子,要前程没前程,要长相,倒是出门走走让人看看啊,什么礼义廉耻都没有,一点礼数不懂。端王府的王孙,伯爵府的长孙,不照样在爹爹面前执晚辈礼,偏偏他一个废物还拿乔,真以为自己是龙子凤孙?”
杜从珍有些难堪,呐呐张嘴,因为自小怕大姐姐,也不知道说什么。
杜二皱眉说:“我只是听姑姐说了句,婆母非常喜爱老三,大约是宠坏了吧。”
杜从珍十分羞耻,刚才在门外,杜大说的张家郎君前程似锦,张家夫人曾经是喜欢她的,只是她没和冯氏说实话,因为她当时看不上张家,心里隐隐觉得二姐能进伯爵府,她心里有了期待,不敢说出口的期待,结果偏偏等来了四妹一跃攀上了端王府的亲事,她更不能忍受了。
曾经以为的苦果也是果。
但没想到都亭侯府的日子,会这么难……
如今更没脸,她过成什么样子,都是自己的命。但总不能过的不好,还要人尽皆知,让别人看尽笑话。
婆母有句话说的不错,脸面最重要。
几个女人听的无奈又生气,冯氏还是仔细询问了杜从珍出嫁后的生活。
而杜良镛对三女婿成婚至今都没有登门,其实也有一些微词,毕竟他是个文人,好面子,有些虚荣,但本身是没有大问题的。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得到尊重。
大女婿周绪是个老好人的性格,见了谁都笑呵呵的。这会儿和两妹婿坐在一起,也只是笑着问;“听说你现在到了官家身边当差,可喜可贺呀。”
赵诚开玩笑:“我倒是羡慕大姐夫的差事清闲自在。”
罗本中立刻说:“你这是说笑了,官家亲侍,那是何等的荣宠。”
赵诚也不好解释,只好笑笑。
杜良镛:“你们三妹婿也不知道什么情况,至今闭门不出,也没个前程。”
赵诚没接话,罗本中也没提,那是他隔了一层的表弟,他太清楚都亭侯府的事情了,根本不想沾上。
只有周绪说:“堂堂侯府,到底是失礼。”
赵诚不得不承认,这位大姐夫除了老好人,藏不住话,其他的真的没得说。
挺讲道的。
几个人聊诗词,聊书法,聊书画,聊了很多。
杜良镛感慨了一句:“宜姐的书画就是从张小娘那里学来的,张小娘写的一笔好字,有北派李相公的手笔。”
赵诚听了一耳朵,把话记住了,没出声。
午饭后,端王府来信,说是家里来了客人。冯氏几个女眷还没想出什么办法来,赵诚就带着杜从宜提前告辞匆匆走了。
众人送他两出门,杜从蕊感慨了一声:“四妹夫不可同日而语了。前两年汴京城还笑话,端王府的王孙和张相公的孙子起冲突,没人把他当回事,这才多久,张相公被罢相,张家没落,四妹夫扶摇直上,成了最年轻的官家近臣,可见人的命运是不同的。”
她原本是同意放外任的,结果因为东宫突然殁了,耽搁了时间,腊月年底,突然听到赵诚升职,直接成了官家近臣。
她又改主意,不肯出京了。谁说她的命就一直苦,这不,机会就来了吗。
今日罗本中说话对赵诚也是多有奉承,赵诚见他只字不提外任,就知道他不想去,也没提起。
冯氏还是劝说:“外放是个好机会,你不该放弃。”*7.7.z.l
杜从蕊撒娇:“哎呀,我舍不得母亲和爹爹嘛。”
杜大立刻说:“你舍不得汴京城的权势繁华,你觉得四妹和四妹夫发达了,你能借力了。你也是想瞎了心,你见四妹今天说什么了吗?她可什么都没说,人家和你不是一个肚皮里出来的,你别光想好事。”
杜二扶着她胳膊,赖在她肩上嘟囔:“哎呀,就你明聪,我知道,只有咱们两是最亲的姐妹。”
杜大冷哼一声,嘴巴毒归毒,但还是笑起来,妹妹当是亲的好。
第083章 这个年
等两人回家的路丧,杜从宜在马车上才问:“家里来谁了?怎么会这么急?”
“没说。”
他怀疑宫中召他,脾气是很好,也不急躁。最重要是还不好奇,就晃晃悠悠回家,一点不打听。
杜从宜还在念叨:“我原本还想明日去拜访汪相公。”
赵诚:“诚甫到时候会打招呼的,你和他一起去。”
“你不去吗?”,她有点好奇问。
赵诚摇头:“我就不去了,你们师门里的事情,自己探讨。我又没什么学问,去了也不懂,总不能和他聊公务吧。”
他就是单纯不想和朝中相公们走的近。
他有点摸清赵策的这个人的脾性了。他本就对自己不满意,要是他再左右逢源,呼朋唤友,尤其是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80-90(第4/15页)
朝中的相公们走得近了,搞不好真的要去殿外跪着了。
赵策这种上司,其实好伺候也不好伺候。一切都要按照他的喜好好,就什么都好说,但要是想法太多了,就不一定了。
杜从宜还没想过自己一个人去拜访,她在这方面确实依赖赵诚,在这里的朋友并不多,而且这个老师是赵诚为她找的。
“那有什么话需要我转达的吗?”
赵诚笑起来。
“你真以为我们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我前日还见你老师了,没有什么需要转达的。我送重礼让你拜在他门下,只是为了让你跟他学画,因为他的人品出名的好,诚甫能拜在他门下,纯属机缘巧合。你只需要学就好了,其他的跟你没关系。初春出门,你可以问问他需要注意什么,他可能会和你讲一整天他当年的经历,听他这样的人讲经历,对你有好处。”
杜从宜觉得他不像是二十岁的人,毫无朝气,像个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也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人,非常内秀,尽管是说教,都显得很有素质。
这个想法冒出来,她自己都吓了一跳。
等她再细细打量他这个人,就觉得哪哪都怪怪的。
他身上真的有很多疑点,越想越多。
赵诚见她盯着自己,就逗她:“娘子是不是觉得,我甚得你心?娘子也是,甚得我心。”
杜从宜:“……”
行吧,都是错觉,刚才想多了。
今天来府里的是端王府里的女客,赵诚的小姑姑,老夫人的小女儿回娘家了。
还有老太太娘家的亲戚,叫赵诚回来,是老夫人的哥哥,那位周大人想见见他。
可见老夫人的娘家人多关心她,大年初二,哥哥特意登门来看她了。
赵诚带着杜从宜去正院,路上就见女婢们三三两两结伴走动,遇到赵诚就笑嘻嘻行礼,杜从宜看着他和她们开玩笑,觉得他真的是个很爱生活的男人。
就是那种富贵人家里的小公子,什么都干,就是不干正事。
等进了院子里,就听见三姑姑的声音,老夫人的三个女儿,只有三女儿在京中,这会儿在老夫人屋子里笑着说:“舅舅当年走的时候,母亲哭的不成样子,舅母可是哄了又哄。如今舅舅回来了,母亲又哭。”
赵诚拾阶而上,站在门口问:“可是小姑姑来了?”
杜从宜跟在他身后,听的好笑。他很懂这种交际的小技巧,进门前先出声,生怕彼此尴尬。
邬嬷嬷已经揭起帘子,迎他两进去,那位周老大人就坐在罗汉床上和老夫人分坐两侧,中间的矮几上放着茶具,赵敬坐在下首陪着,今日赵宗荣不在家。
周崇乍一看赵诚,打量了片刻,赞了声:“小五都这么大了。”
赵诚对这位是没有任何印象的。
毕竟隔得远了,原身的祖母是赵士义的妾,而且早亡。
轮到他这一辈,和周大人其实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了。但是亲戚这种关系,是正统,必须要认的。
“见过舅公。”
杜从宜跟在身侧跟着说:“见过舅公。”
夫妻两个都静静地,也不张扬,和人说话也不显得太过热络,都不是爱说话的。
赵婉仪笑着说:“咱们家的俊五郎回来了,之前和安惠公主说起,她们都知道咱们家的俊五郎被官家点在身边做祗候了。可见他俊美的名声在外。”
杜从宜听着这话都觉得怪怪的,什么叫他长得好看,被官家收拢在身边?
怎么有种,我头顶绿云的感觉。
赵敬见赵诚看他,就立刻解释:“舅公听说你现在在官家身边当值,所以想见见你。”
赵诚十分谦卑:“我腊月二十几才突然被召进宫,祗候只负责侍卫,不参内政。这职位本就是这次临时启用。”
周崇年过六旬,看着这个小子,也不多问,只是缓缓说:“家中后辈子弟有出息,是好事。你父亲当年学问渊博,性情刚直,有你父亲的影子。既然官家钦点,就好好当差。”
赵诚在很多人的描述中,对赵宗直这个人的了解就是他名声极好,王府庶子,但读书极为刻苦,待人接物讲究礼法,人品正直,其他再毫无赘言。
其实他是信的,赵敬身上其实就有赵宗直的影子。
赵敬这个人就很难得,不管他成就如何,就是很诚实,人品正直,有种笨拙的认真,对弟弟妹妹们向来关照,并无喜恶之分。
所以赵诚其实很喜欢赵敬这个人。
老夫人笑说:“他们两个,说起来都不如老三勤奋吃苦。老三小时候读书,冬夏不歇,手生了冻疮都不休息。那年还不准宗室子弟参考,他写了折子敬献给先帝,是先帝喜欢他的文采,破例允他参加……”
老夫人如今说起那个庶子,依旧滔滔不绝,可见是真的有感情的。
周崇感慨:“我离开汴京城已经十几年了,这些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
老夫人笑说:“今晚一起吃顿饭,我还想着等初六的时候带他们回家去。”
周崇笑说:“家里都好,你一个人不容易。”
他只字没有提起妹夫赵士义,赵诚立刻就明白,老喷子其实是怕大舅哥的,周崇话里的意思,就是老夫人一个人养育孩子,根本不把老喷子放在眼里。
杜从宜坐在一边,也不见陈氏,静静坐了会儿,邬嬷嬷才悄声问:“不知道你们院子里的厨娘方便吗?”
她立刻说:“方便的,我回去吩咐一声,要是需要什么菜,我让她们准备好。”
她好不容易找到脱身的机会,巴不得赶紧走。
老夫人这边的厨房里人不多,只是擅长的菜都是老夫人的口味,今晚的大宴,需要一些不一样的菜。
舅老爷是从蜀地回来,能做这种口味的,只有杜从宜院子里的厨娘。
杜从宜巴不得回家,起身带着来安,和邬嬷嬷嘱咐了几句,回来和众人打了招呼就回去了,等人走后舅老爷问:“听说,小五媳妇是汪伯言的学生?”
赵诚挑眉,这位舅公的消息够灵通的。
“是,她书画方面颇有天赋,汪伯言山水画自成一派,所以她在跟着汪伯言学山水画。”
周崇:“汪伯言是真才子,能跟着他学,就说明不错。”
府里的人都知道杜从宜的画很不错,但她拜师的事,府里人真不知道。
赵敬还感慨:“怪不得,五弟妹的书画方面造诣很不错。”
周崇却说:“我听闻,官家手里有一副《江山图》官家十分喜爱,听说是汪伯言的学生画的。”
他说这个话的时候,看着赵诚。他试探的意思很明显,其实他就是想问,赵诚是不是因为走了朝中汪相公的路子,才得来的宫中的差事。
以他对官家的了解,不足以相信,赵诚能让官家单独点名到身边听从差遣。
赵策并不是个意气用事的人,他很难让人琢磨。
赵诚坦然一笑,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80-90(第5/15页)
佛一点不介意被问起这个,细细解释:“这事说来也巧,我有个好友卷入麻烦中,我求到大宗正那里,将画送给了大宗正。后来她才去拜师的,至于您说的官家喜爱,我确实不知道。”
他说话三分真七分假,真真假假,谁也摸不准。
老夫人都听的诧异,并不知道赵诚居然做成了这么多事。赵琬仪都是静静听着。
赵敬更是惊愕,因为那副《江山图》他见过。就收藏在官家的藏书阁,校对书册的博士拿出来给大家观赏过。
昂贵的颜料,色泽,和层峦叠嶂的万里山河。
恢宏大气,尺寸又宽,完全看不出来是出自女子的手笔。
他完全没想到这是杜从宜画的。
周崇仿佛只是闲聊几句,见赵诚解释了,也没有追问。大概是不相信。只是笑着说:“很好,各有千秋,才能平风秋色。”
赵诚只是感慨,周崇这样的老臣,耳目厉害,远在巴蜀,但对汴京城的事情一清二楚。
朝中的相公们都不简单啊。
老夫人却说;“我只知道她擅长描画样子,没想到她的画得了官家赏识。”
赵诚解释:“她自小学习,胜在天赋好,只是自己有些不得其法,所以在研习各种流派的画法,汪相公的夫人一手工笔了得,也是声名远播,都是她该学习的前辈。”
说起杜从宜,他不自觉就会有很多话。
赵敬也发现了,他对弟妹十分宠爱。
赵诚说完,赵宗荣和邹氏也匆匆回来了,看起来也是被临时叫回来的。
赵诚起身,赵宗荣和周崇感情很好,那是亲舅舅,两人一直有书信来往,话语中都是亲密,邹氏则是站在老夫人身边。
赵诚对赵宗荣倒是观感一般,但真的觉得邹氏是非常敬业的女性,如果能给她一个机会,她应该会做的比端王府里的男人都要好。
第084章 武将
周崇外貌看起来,和他说话的风格完全不同,他看起来就是个非常随和的老头,有点偏胖,笑起来憨憨厚厚的,这会儿和赵宗荣说话,笑的像个弥勒佛。
但赵诚知道,他绝没有看起来那么憨厚,这老头不像是好人哩。
赵宗荣和舅舅看起来比和老喷子亲近多了,两人聊起巴蜀的事情,剩下的人静静听着,没等到晚饭时候,门外的女婢说,三房的人来叫他。
赵诚一个人起身出门,见来复站在门口,他好奇问;“怎么了?”
来复匆匆几步上前:“宫中有召。”
赵诚听了回头看了眼正屋,这叫什么事。
他回头打了声招呼,也没说宫中,只说是来了朋友,出去看看。
等回了院子,来的还是宗瑞。
赵诚就纳闷了,宗瑞是内侍省的大押班,相当于大内第一总管太监了,怎么腿这么勤,这种跑腿的活儿都揽了?
宗瑞见他皱眉,无奈苦笑:“小赵大人,您别皱眉了,官家在等着了。也是官家特意吩咐老奴来接您。”
赵诚干干地一笑:“您客气了。”
赵诚也不敢耽搁,跟着他匆匆进宫,一边走一边问:“这是出什么事了?不是说,让我年初七后当值嘛?”
宗瑞:“官家今日,一整日水米没进,昨夜来的消息,辽金骑兵联合南下,大名府危矣,河间真定两府失守,这是腊月二十七的折子,如今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赵诚脸色大变,再不敢耽搁跟着宗瑞匆匆进宫,今日宫中气氛完全不同,丝毫没有新年的气氛。而且他总觉得宫中的人少了很多,内侍更是看不见。
等进了殿,就见赵策一身酒红色的棉布衣站在窗口,听到了门口的动静,也没回头,只是问:“今日消息到了?”
赵诚一回头,嘿,宗瑞居然溜走了。
等他再回头,就见赵策盯着他。
他躬身也不敢乱接话,骑虎难下。
赵策今日一反之前对他的趾高气昂,反而笑着问:“朕食言在先,昨日让你回去养伤,今天就召你回来了。”
赵诚立刻说:“臣不敢。”
赵策问:“你说北方能收回来,可如今,他们越过了滹沱河,继续南下,大名府就在眼前,整个河北都守不住,怎么办?”
赵诚当然不知道,他只是新兵,又不懂兵。悍将在外,靠的是他们。说实话,朝中的相公们如果能闭嘴,或许会多很多战机。
赵诚不说话,赵策也不在意。
转而问:“赵诚,朝中相公们不想打,在外的边将想打,你呢?你觉得该不该打?”
赵诚四平八稳答:“官家想战,就能战。官家若是不想战,那就不能战,臣只听官家的号令。”
赵策静默了一会儿,点点头:“你说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