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80-90(第1/15页)
第81章
大家吃饭时习惯不同,速度也不一样。
陈灵吃得快,还爱吃大米饭,跟她一起出门吃饭,总是容易埋头一顿吃,吃饱直接走人。
贝壳吃得慢,而且不爱吃米饭,喜欢吃菜,但是能吃很久。陈灵吃米饭吃得有点饱,禾嫒尺在喝汤,她还在细心地捡着虾子慢慢嚼。
吃东西时,还时不时跟两人聊会儿天,像是很享受吃饭的时光。
啤酒鱼一直咕嘟,锅里的番茄煮得皮都掉了,酱汁变得更浓稠,鱼也更入味些,严格来说却没刚上桌那会儿好吃。
毕竟刚上桌时鱼的火候刚好,吃着更嫩。
三人吃东西的速度慢下来,开始吃一口,就得聊几句时,大叔送来几个橘子让大家当饭后水果吃,还问:“觉得味道怎么样?吃得惯吗?”
“还不错,几个菜都挺好吃的。”
剥着大叔送的橘子,禾嫒尺大概能理解为啥这家店评分还挺高。
等菜时她也看过评论区,开店初期估计刷过分,但后期又不全是刷的,店里大部分评分应该都还算真实。
其实严格来说,小七排档饭菜味道算不上突出的好,至少炒菜水平一般。
胜在几个大菜调味不错,本就是其他地方不容易吃到的特色菜,第一次尝有新鲜感,能多加些分,整体综合起来算是中上水平。
不过这家店给客人的整体感觉很舒服。
除非是到达某几个以吃著名的城市,否则大部分游客对景区的饭菜期待值都不会很高。像禾嫒尺一行三人,其实中午来兴坪古镇也就打着填饱肚子的想法。
毕竟来广西的游客,大多冲着美景来,广西出名的美食,也就是水果,以及不同城市的米粉,广西菜本身倒是并不出名。
期待值不高,就容易满足。原本来兴坪古镇的游客,大多在之前已经看过四周美景,甚至像禾嫒尺她们一样坐过竹筏,心情正好。在这时候吃到平均水平线上的餐品,很容易会对店家,甚至景区本身生出好感。
这家店应该是走的网络口碑路线,客人基本都从小众点评找过来,她们三人进店后不久,陆续又来两桌游客,共计6人,进店都不点单,全是验的团购券。
会通过网络平台摸过来的客人本就有使用小众点评的习惯,更容易写评价。
禾嫒尺也看过菜牌,等菜品上桌之后,她估摸着其实店家菜单定价是有些偏高的。比如说田螺酿,分量不算大,定价要58,同样的菜品在市区是38左右。
啤酒鱼定价168,实际上一般市区定价不会超过一百,通常是68~78左右。
把菜的单价定高一些,再做团购活动打折,折扣力度看起来就会非常大,更能吸引从网络平台摸过来的食客。
而且这家店的团购套餐也很有诚意,套餐分好几种,每种里头都包含实实在在的招牌菜,分量管够。
客人到店买过套餐基本不需要再加菜,和某些用套餐吸引人,但是其实菜量不够,必须到店多单点几个菜才够吃的做法完全不一样。更容易让食客有好感。
高折扣,服务好,味道不错还送餐后水果,各种因素叠加可不是得给个好评嘛。
就连负责买团购券的陈灵都说:“等我有空要写个好评。”她说这话时嘴里刚吃完一瓣大叔送的橘子。
转头又连吃好几瓣,还问:“大叔,你这橘子好甜,在哪里买的呀?”她想买些带着路上吃。
一桌五个菜,三人慢慢吃,居然刚好吃了个精光。事后看来,吃东西最慢最细的贝壳居然才是真正的主力军,禾嫒尺和陈灵两人是前期吃得快一些,但是后续无力。
尤其是陈灵,两碗米饭下肚之后战斗力全无,后半程几乎都在当气氛组——
伸筷子,但是只夹菜碎碎。
吃饱饭还没到集合时间,三人到古镇里溜达着消食,也是这时候,她们才开始仔细在里头逛。
或许是因为出行的人合适,或许是因为刚认识了新的朋友,看起来很多城市都有的古镇小街也逛起来格外开心,哪怕店里卖的都是义务批发小饰品,也能进进出出看个来回,路上还碰见一样吃完饭在消食的巴巴和大财夫妻俩,还有P。
临走前在古镇卖水果的小摊上买了三斤橘子提手里,10块钱。
集合的时候发现巴巴也买了一袋让大财拎着。
“好巧啊!你们也买橘子。”巴巴说:“本来还想买了给你们分一些,这下只好自己吃啦。”
转头她又去看P,见P没买橘子,让大财给他塞几个。
在车上,6人开始各自聊自己都吃了些什么,巴巴和大财去古镇装修比较好的门面吃了啤酒鱼:“啤酒鱼味道还挺特别,汤汁红彤彤,我还以为会很辣,结果居然是番茄红。”巴巴说。
他俩没用团购,单点的菜,除啤酒鱼以外还吃了些其他小菜,总共花费204,得知她们仨吃五个菜才164,大财还感叹:“现在钱不好赚啊,省钱等于赚钱。”
P则是自己一人吃了一份当地的竹筒饭,他形容道:“竹筒饭是糯米饭,加了一些蔬菜粒和腊肠碎放在竹筒里,放火上烤熟吃。”
因为一个人进餐,所以他吃得快,相对在古镇里逛的时间更长,还在古镇路上买了一碗老奶奶挑着担子卖的桂花酱豆花。
“豆花挺好吃的,有很浓的桂花酱香甜味,你们要是碰上估计也会喜欢。”
接近1小时后,6人到达十里画廊,按照原行程,应该是在这玩2小时后再让司机送到各自酒店解散,没想到巴巴和大财提前脱团。
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在附近定了民宿,想直接过去登记入住,把行李丢民宿里直接沿着民宿附近玩。
反正跟团也是跟车看风景,区别不算很大。
话多的两人下车后,车里忽然变静下来,连司机都不适应:“你们怎么忽然这么安静,多聊聊呀。”车里热闹他精神更好,还能时不时搭上几句话,给大家介绍当地景色。
车子经过月亮山、工农桥、遇龙河时,司机都会让大家下车拍照打卡,拍够再走。最后自由活动时间时,原本禾嫒尺和陈灵还想租车骑行,看过时间不够又只能算了。
压压马路吧。
偶尔看见有意思的山峦还会拿起各自相机或手机拍上几张风景照。
趁人还没解散,P问:“你们明天有什么打算吗?”
负责做行程攻略的陈灵答道:“我们想去遇龙河坐人工竹筏,贝壳呢?”
“我还没想好,其实我也想坐竹筏,但是竹筏至少得两人一坐……”她一个人出行,得到现场找人拼竹筏,要是拼不到其他游客,就得一个人支付两个人的费用,还挺麻烦。
“如果你想去,我可以跟你拼一艘,我也想坐竹筏。”P说出自己的打算:“而且如果我们一起出发,还可以拼网约车过去。你们都住西街附近吧?”
四人商量后,又初步定下明日行程,才踏上返程。
……
禾嫒尺和陈灵两人的民宿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80-90(第2/15页)
贝壳和P都不是一个方向,到达西街附近,几人就此分开。
她俩定的民宿在西街外围,去年才开业,装修比较新,是网红ins奶油风。带落地玻璃窗,两张单人床,不透明的独立卫浴和大屏幕投影,房间面积32平米,一晚187。
民宿位置在一个小镇里,步行十分钟能到达西街,楼下还有不少饭店,民宿对面整整一条街都是啤酒鱼店。不管原来是卖什么吃的,只要多出一道啤酒鱼菜,就能在店名里多出啤酒鱼三个字。
能看出来啤酒鱼对游客真的很有吸引力。
两人在民宿里放下行李,略微整顿休息,还剥橘子吃,见天色渐暗又再出发前往西街。
西街很热闹,至少看起来比兴坪古镇热闹许多。来桂林游玩的旅客至少有一半聚在这里,让这里格外有人气。
陈灵都惊了:“现在淡季都已经有这么多人,旺季岂不是只能看人头踩人脚?”
“还好我们是淡季来的。”禾嫒尺深有同感。
西街的主道边上也有一条街是卖啤酒鱼的店,旁边还有美食街,一路走来什么店都有,什么冒烟冰激凌、民族服饰、水果冰棍、甚至还有卖脏辫的。
地上的石板路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被游人用鞋底盘得油光锃亮。
路面上还有网红路牌,上面没有地址,只有一句我在阳朔很想你。
开在当地的麦当劳肯德基也变了装修,至少外墙看起来相当复古,已经完全融入西街四周环境。
各大商店招揽客人的手段也五花八门,站在门口拉客根本不算事,还有把羊驼栓在店门口,引客人去看的。
两人在西街里逛上一圈,又去小吃街溜达。里面的东西价格贵,五花肉一份30,小酥肉一份20,铁板水豆腐一份15只有6块。
她俩觉得好像不是很划算,最终啥小吃也没买。倒是陈灵路过辣椒酱店时,瞧上了桂林本地的手工辣椒酱。
辣椒酱店里摆着十几个缸,缸里全是辣椒酱,现买现装,买之前可以试味。陈灵进店愣是把人家店里所有辣椒都尝了一遍,带着禾嫒尺也一块尝。
最后两人带走4罐辣椒共计100元,陈灵3罐,禾嫒尺1罐。
逛着逛着,太阳也已经完全下山,中午吃饱饭的两人又饿了。
想起同行的P提起他中午吃过竹筒饭,两人也想尝尝,于是直接上网搜索附近是否有卖竹筒饭的店。
最终,在小紫书上搜到一家开业好几年的竹筒饭专卖店,据说很多人去,评价不错,看起来在小紫书上也有一定名气。
于是她俩兴奋地踩了广西之旅关于美食的第一个雷。
第82章
其实竹筒饭就像田螺酿、竹筒鸡类似一样,属于当地特色菜品,基本都要在饭馆里吃,一般没有单独卖的。
两人因为中午吃了顿大的,晚上就想尝些不重复的东西。只可惜上小众点评搜索时候,发现卖竹筒饭的每家店名字几乎都带啤酒鱼,两人刚尝过啤酒鱼不久,暂时不想再吃一顿,所以下意识想避开这些带啤酒鱼名字的店。
这时再去小紫书搜索时,名为美味竹筒饭的小店出现在推荐里,正巧,合了两人的需求。
美味竹筒饭时主打各式竹筒饭的小餐馆,和一般餐馆不一样的是,这家店的竹筒饭花样多,有酸笋、腊肉、牛腩等各式不同口味竹筒饭,单点价格25~38不等。
除竹筒饭以外,店里还卖其他菜,比如田螺酿,炒菜,焖鸡等本地家常菜式,当然还有特色啤酒鱼。推荐这家店的笔记还说,除此之外店里还卖桂花酿,能边喝点小酒边吃饭,然后蹭对面酒吧街的歌听,挺有意思。
多重BUFF叠加,两人心动了。
刚毕业的小年轻对酒吧有点好奇很正常,她俩刚才路过酒吧街时,看见里头热闹,也想进去看看来着。
但是酒吧消费高,景区的酒吧消费更高,甚至价格方面也可能不太透明,进去出来说不定要花多少钱,还是捂紧钱包更重要。
转而选择在饭馆里蹭歌对饮桂花酿,也不失为一种好主意。
两人快乐地进店点了一份腊肉竹筒饭和酸笋竹筒饭各25一份,以及一份炒青菜25、两杯桂花酿20,共计92,贵倒是不算贵,至少价格上不坑。
就是不好吃。
两份竹筒饭卖相还不错,米饭上头铺着一层料,看起来怪丰富。刚上桌时禾嫒尺还兴奋地拍了照,发中午才组建的6人小群里@P,问他中午吃的竹筒饭是不是这样。
P说不是,不过看着觉得她们的也应该能好吃。
谢谢,看着好吃的东西有时候味道真不一定能好。
竹筒饭的料也就面上一层,拨开底下是大米饭,米饭干巴有点硬,还粘在竹筒壁上,怎么说呢,就像是用竹筒装饰过的盖浇饭。
而且是味道不太好的盖浇饭,比鹏城的某些中式快餐店还难吃。
米是事前煮熟的大米饭,上面的料也是提前准备好的炒菜。有客人点单后,再把熟的大米饭扒拉到竹筒里,上面盖上料,稍微热一热端出来,糊弄游客都不怎么好使,本地人尝了可能要骂人,这哪是他们广西本土的竹筒饭呀?
米饭还没热透,中间还有点儿凉。
炒青菜的味道倒是无功无过不算难吃。
东西不好吃也不好浪费,好在竹筒饭分量不大,上面的料还算有味,扒拉着随便吃点完事。
饭菜不好吃,心情自然不好,两人也不对饮了,反正店里其实也根本不像小紫书笔记推荐那样能听见酒吧街的什么好歌。
那边好几家酒吧呢,吵得很,坐在美味竹筒饭店里只能听见几首歌的共同混响,根本不知道对面唱的啥。而且店里的桂花酿喝起来好冲,还有点苦味,禾嫒尺不太习惯,难以细品。
她俩自己吃完觉得不好吃,嘴上互相吐槽不说,还到群里告诉其他几人不要来这家店踩坑。
贝壳这时也出来分享自己刚买的东西:“路边30一份的脆皮五花肉不是很建议你们买,量少味道一般般,不如去吃卤肉粉上面的锅烧。”
P则是买了15块钱一份的铁板豆腐:“豆腐上的酱味道还行,就是豆腐里头淡了些,算一般小摊水平。”
巴巴倒是没来西街,她往群里发自己的晚餐,里头就有一份竹筒饭,还@禾嫒尺和陈灵说:“我们在遇龙河这边的农庄吃饭,竹筒饭都放在柴火上现烤,味道还不错,你们要是有兴趣,明天也可以过来试试。”
说完,还往群里发送农庄的定位地址。
禾嫒尺对着手机,把照片放大仔细琢磨:“巴巴发的竹筒饭看起来好像还不错,竹子边上都烤黑了,还得劈开吃,应该是真的当地特色竹筒饭吧?”
“试试?”陈灵提议道:“反正明天我们得去坐竹筏,农庄应该也在那附近。”
想到明天能吃好吃的,两人心情好起来,又开始在街上逛。
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后的西街看起来与傍晚时分又不同,主要是山变得没那么容易看见,风景消失后的西街乍一看,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80-90(第3/15页)
一般县城没什么区别。
只是走路上时,偶尔抬头细看,才会忽然发现大山隐约浮现在眼前。这时的山景看起来完全不如白日时秀气,反而看起来有些诡异,仿佛像是随时会向城内压来一样。
这种怪异感,给夜晚的西街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因为刚才没吃好,所以两人逛街时,开始下意识寻找各种吃的。
先是买一个10块钱的酥饼分着吃,里头有韭菜、酸豆角、肉沫等小料,最开始吃着还挺香,两口以后又略显油腻,还好是两人分吃,几口就没了。
酥饼吃完还是觉得有些腻味,两人又跑去买茶饮。
路过酒吧街时想起刚才在饭店里喝的桂花酿味道不好,买茶饮时还特意选择小料带酒酿的茶,最后在街边连锁卤味店里买了42元的鸭架、鸭爪、凉菜等小吃带回民宿。
先不说东西好不好吃,价格值不值,光是逛着买小吃这件事就让人心情愉悦。
回到民宿,把投影仪打开,播放生活类综艺当背景音。
再坐到落地窗旁的小桌前,吃着卤味,小酌一杯酒酿奶茶,舒坦得很。
……
一小时后,卤味吃完,奶茶也被喝个精光,舒坦完的禾嫒尺开始处理今天的评价任务,陈灵则坐在落地窗旁发呆。
打开小众点评的评价页面,上头自动弹出一页:您有可能去过的店铺,供她选择自己要点评的对象。
里头就包括今天中午吃过的小七排档以及晚上的美味竹筒饭。
这俩放在一块真是对比强烈,原本中午吃饭时,禾嫒尺只是觉得小七排档还不错,经过晚上的踩雷,现在她连小七排档在小众点评的名字都觉得看着格外慈眉目善。
美味竹筒饭与其完全相反,简直在给美味与竹筒饭这几个字招黑。
因此,禾嫒尺在给小七排档写完4.5分的好评,领过任务奖励之后,居然又跑去给美味竹筒饭写差评。
披着竹筒饭外皮的难吃盖浇饭,2分不能再多了!
现在她的评价还挺值钱,每天写一次能有50报销额度,没奖励她都要去写,可见是惹着她。
她写着有些上头,嘴里还叨叨:“给竹筒饭道歉!”
写差评之前她已经在网上做足功课,当地竹筒饭用的米是糯米,浸泡之后再混合芋头、腊肠、香菇、等其他食材放进竹筒里,放火上烤熟来吃,跟她晚上吃的所谓竹筒饭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味道不对,做法不对,连用的米都不是一回事,还在网上发笔记营销,骗外地游客进去吃。
小众点评的分都被他刷到4分,也不知道到底花多少钱买的刷子。
写完评价,舒出一口气的禾嫒尺才有功夫去检查她之前发的笔记数据,最先看的是小众点评数据。
“浏览量这么多吗?”
才过去一天,浏览量已经增至1075,收藏182,点赞298,评论也有15条。还有人摸到她前两天写的牛八宝、以及新记酒楼评论区跟她互动。
这可是小众点评不是小紫书也不是逗音。
一天有这个数据很不错了,要知道禾嫒尺最初写的那篇油条笔记,第一日浏览量也就89。
“另外两个平台呢?”
再看小紫书,光浏览量就已经达到小众点评的12倍。逗音评论区有人吵架,还要更热一些,浏览量已经达到小众点评23倍,评论还多。
粉丝涨得也快,短短一天过去,光这三个平台已经涨了上千粉。新粉丝们主要是想看接下来有什么广西美食推荐。
禾嫒尺扫着逗音吵架的评论区,想起今天踩的坑,开始对某些评论产生共鸣,与此同时也为某些踏实做生意的商家抱不平。
她在今天踩坑之前,对桂林阳朔的印象都很好。
毕竟这里风景好,而且第一天入住酒店就碰上房间升级的好事,前台小妹还给她们发防坑指南,送圣女果吃。
出门玩时候,觉得物价低,做生意的人也好,不管是第一天到达桂林时去小车米粉店碰见的大姨,还是后来遇到的糯米饭、全州红油米粉,老板们总共也没赚她俩几个钱,却都很体贴地告诉她们吃法、桂林辣椒的辣度等信息。
关键手艺还好,东西真的好吃。
正餐去的新记酒家、牛八宝、以及今天的小七排档,人家也都正经做自己的生意,服务不差,食材新鲜,味道也都在水平线上,真的是赚手艺钱。
但只要有游客去过像美味竹筒饭这样的店踩坑,以上那些正经做生意的店家就得一块背锅,不然昨天发那篇单纯的美食推荐笔记底下怎能吵起来?
游客出来玩的时间很宝贵,有些是用了年假,一年只有7天,有些可能还没有年假,只能趁着少有几个国有假期出来玩。
玩个一天,哪怕算上早餐,也就吃三顿饭,还有不少人会选择在酒店吃早餐,这样就只剩两顿。
到桂林阳朔玩的游客,一般会选择4天三晚行程,桂林2天阳朔2天,满打满算,顶天也就在这吃上12顿。
每踩坑一次,相当于行程中有8.33%的餐食在踩坑,要是在游玩行程中还碰上别的坑,多踩几次,全程心情都要毁了,还不如在家睡大觉。
至少省钱还不累。
所以——
对不起了,美食推荐今日暂时不更新,给大家避个雷吧。
第83章
“咦?更新了。”
郭盼赶紧点开小迟没吃饱的新笔记查看,想知道她今天还能推荐些什么广西美食。
郭盼是小迟的新粉,今天早上才开始关注她,关注原因就是那篇关于桂林美食的推荐笔记。
前些天,她好不容易凑了年假,带着父母出门自驾游。
由于听说桂林市区没什么玩的,所以率先到达阳朔游玩。阳朔确实很好玩,竹筏坐着有意思,景色也美,她还拉着母亲到十里画廊逛了一圈,在那定下民宿看美景。
可惜东西不是很好吃。
大名鼎鼎的桂林米粉在阳朔都是15一份起,加点料就奔着20去,这个价位对于大城市来说很正常,郭盼甚至都没感觉15~25一份的桂林米粉是景区价,说买就买,只要对味就行。
可惜还真不对味。
倒是不至于说难吃,中规中矩吧,有汤粉也有拌粉,而且不知道吃起来为啥跟她老家当地的连锁桂林米粉有点像。不是说桂林米粉的粉吃起来和外地不一样吗?
后来又玩两天,吃的东西都不是很如意,反而酒店提供的早餐还不错,到后来她宁愿直接在酒店里点餐吃,也不上外头去。
由于外食体验不是很好,导致她对广西美食兴趣不大。直到她昨天去桂林时,无意间刷到小迟没吃饱的笔记。
她也没特意去搜广西美食攻略,就是推送推她脸上了。
笔记写得不错,不光有吃的,还连哪个景点距离哪家店更近都写得清清楚楚,再加上笔记底下还有几个广西IP夸小迟会吃,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80-90(第4/15页)
找到他们当地本地人常吃的美食店,郭盼就留了心,午餐时带着家人到新记酒楼吃芋头扣肉去。
果然,味道就和笔记里说的一模一样。
新记酒楼的米饭虽然确实不好吃,但是芋头扣肉一绝,尤其适合牙口不好的老人。
五六十岁的老人牙不好,吃不了太硬的东西。小时候物质不丰富,又喜欢油水大的,可年纪大了吧,吃太多肥肉又容易三高。
荔浦芋头扣肉算是刚好,毕竟芋头吸饱肉汁之后,尝起来和肉很像。配着扣肉吃,一片能有平时吃两片的满足感,老人饭量本就比年轻人小一些,一人尝个两三片已经很满足啦。
店里的其他菜式水平也还不错,中午还送饭后水果,除了米饭不好吃以外,其他部分给人感觉都挺好。
因为小迟推荐的芋头扣肉没踩雷,随后郭盼又照着小迟笔记里的提示,带家人去象山公园玩,玩过后去尝她推荐的卤菜粉。
把店里所有料加满,一份都不超过10元。卤水味足,粉的口感和她在其他地方吃到的也完全不一样,也算是让她知道了桂林米粉到底什么味。
连着吃了两种小迟推荐的美食都没踩雷,味道还很不错。要不是因为家里老人不能吃太多内脏,郭盼连牛八宝都想去尝尝。
所以她其实还挺期待新笔记,希望小迟能在自己离开桂林之前,多给她推荐点好吃的。
没想到新笔记和推荐美食无关,反而写了一篇她本人在阳朔吃竹筒饭时的踩雷记录。
郭盼一看首图就知道小迟吐槽的是哪家店,因为她也踩了这个坑!
作为外来游客的郭盼一点在店里踩过坑之后,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其实不是当地竹筒饭,还以为竹筒饭就是这个味。
看过笔记她才知道原来自己是踩坑,而不是广西竹筒饭不好吃。
再加上小迟精准描述出她当时吃到竹筒饭时的感觉,连口感都一模一样,她忍不住给个点赞,并留言:这家店好难吃,也不知道在网上怎么火的,吐槽到我心里了,简直是我的网络嘴替。能不能快点更新桂林美食(二),人在桂林等,急。
下面还有其他网友发出类似的留言,例如:要是早几天看到这篇笔记我就不用踩雷,等。
除此以外,还有广西IP的网友留言。
大卡车:我们在当地吃竹筒饭都是吃炭火烤的,你得找那种有炭火炉子在店门口架着烤的才行。
铃铛响:救命,就是这种奇怪的店把我们当地口碑搞臭,网络营销买的飞起,上次有网友吐槽我们这的竹筒饭大米不好吃我都惊了,我们都用糯米做的呀?
留言发出去后,郭盼一时忘记自己准备干啥,又开始在小紫书里刷别的东西。
没多会儿,她的小紫书消息提示亮起,点开一看,原来是笔记作者小迟回复她:有些小吃我吃完忘记拍照啦,所以还没有整理成笔记发出来,如果你对桂林小吃有兴趣,可以去恩恩小吃店尝尝糯米饭,带豆蓉,是广西本地特色,店就在小车米粉店附近。还可以试试当地的出榨全州红油米粉,地址是……
看到回复时,郭盼第一反应是:小迟人挺好呀。
第二反应:红油米粉和糯米饭是吧?明天就去吃!
……
排雷笔记的内容并未被APP认可,评分仅56,任务提交后,禾嫒尺只获得3经验值和流量券。
不过无所谓,这是她自己想写的东西,没有现金奖励就没有吧,反正她是个体户,谁说不能任性一回呢。
写完笔记的禾嫒尺起来伸了个懒腰,再拉拉筋。发现她写笔记期间,陈灵一直坐在落地窗前发呆没挪过地,不知在想些什么。
“想什么呢?”禾嫒尺在陈灵眼前用手摆了摆。
“哦,没什么。”陈灵回过神来,“对了,按照我们原定安排,其实是应该在西街住两天,然后再去桂林坐高铁回家,但是~”
“但是什么?”禾嫒尺一听陈灵拉长声音,就知道她想哄自己改变行程。
“我们要不要去遇龙河定个民宿住一天?”陈灵拉着禾嫒尺的手劝说道:“我今天下午看见巴巴和大财去遇龙河住时好羡慕啊,那里景色巨美!但是交通不方便,逛街购物吃东西也不方便,所以最开始才没定那里。”
说着说着,陈灵还把手机拿出来,打开旅行订票软件,搜索遇龙河民宿:“那边的景长这样哦,而且一出民宿门口就能直接到遇龙河散步,还可以找民宿借电瓶车或者自行车。”
想起今天下午跟团游览时看见的阳朔山水,禾嫒尺陷入沉思。
陈灵见有戏,继续给她洗脑:“反正我们明天要去坐竹筏,还要去那儿附近的农庄吃饭,带上行李就好啦,很近呀!”
“好吧,那今天晚上记得把行李整理好,不要遗留东西在这啊。”
……
阳朔下雨了。
原本为了能早些前往遇龙河坐竹筏,甚至还特意定了闹钟的4人打起退堂鼓。毕竟三月初的雨天确实有些凉,要是不小心冻感冒,后面的日子可有得受。
不过不管坐不坐竹筏,禾嫒尺和陈灵都得去遇龙河,因为她们前一天晚上刚定了那儿的民宿。
陈灵坐在行李箱上,蔫得像颗放了两个月的大白菜。
禾嫒尺只好安慰她:“如果下雨不方便出门,都要窝酒店,那还不如在遇龙河酒店里呆着,你挑的民宿不是有小阳台和观景天台吗?这场雨来得刚刚好,能在酒店里看烟雨漓江,还是VIP席。”
原本陈灵因为自己前一天晚上哄着禾嫒尺去遇龙河住,导致现在要面临雨天搬酒店的尴尬情况,有些自责。
听禾嫒尺这么说,心情又好起来,跳着半挂到她身上:“呜呜,有你真好。不过你想得太美了,我们定的酒店应该看不到漓江啦。”
遇龙河的民宿是此行价格最高的民宿,285一晚,没有落地玻璃窗,却有单独的小阳台。面积40平,带一次从阳朔县城接、或送的服务。
两人提前电话联系过民宿管家,确认有空房,能提前入住,于是9点刚过就退了房,等民宿派车来接。
坐车前往民宿的路程中,两人能直接在车上看见烟雨蒙蒙的阳朔。
天阴沉得看不见太阳,云层压得格外低,最低处像雾气一般散开来,围绕在山间,远处山脉像是隐约浮在空中,倘若仙境一般。
要是静下来看会儿,会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仿佛车只要沿着路一直开,就能前往另一个世界。
在阳朔期间因为淡季不塞车,还有景色能看,每次坐车的时间过得都特别快,两人还没看够,已经到达新民宿。
这家民宿的装修风格为新中式装修,比前两家都要新,而且装修估计花了大价钱,里头还带电梯,不用爬楼。
民宿是一栋6层的白色小楼,小楼外还有属于自己的小院子,两人住3层。刚进屋,她俩把行李箱直接丢门口就往阳台跑。
“哇!”
虽说这几日一直待在桂林阳朔,美景没少看,却还是得承认阳台外的景色比两人想象中还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80-90(第5/15页)
好。
站在高处,能看见的风光和车内完全不一样。率先入目的不再是连绵山峦,而是一大片稻田地。越过稻田,还能隐约看见河流淌过,河对面住了几户人家,房子远远瞧去只有丁点儿大,静立在雨中,显得秀气又可爱。
“怎么样,我挑的民宿!”陈灵这会儿已经完全支棱起来:“哈哈,民宿酒店位置稍微差一些都看不到河流,你知道吗,遇龙河的民宿很难挑的,这里的酒店不知道怎么回事都好贵,而且几乎都是大床房,我们两人睡会抢被子……”
她神采飞扬地拉着禾嫒尺吧啦吧啦一顿说,没过太久,从昨晚半夜就开始下的雨,停了。
“我们去坐竹筏吧!”陈灵更高兴了。
第84章
给群里的贝壳和P打过招呼,他俩得知现在不下雨以后,也想一块来坐竹筏,于是双方约好各自前往码头汇合。
原本以为民宿位置订在遇龙河,坐竹筏就会很近,没想到遇龙河太长,她俩到码头还得打车去。在遇龙河打车没西街方便,两队人马分别到达金龙桥码头的时间区别不大,也就差个几分钟。
由于之前下过雨,来坐竹筏的人不多,她们几乎是雨后第一波来现场玩的客人,所以哪怕现场买票也不怎么排队,很快就能排队坐到竹筏上漂流玩。
轮到两人时,她俩听着撑船师傅的指挥坐到竹筏上,等师傅熟练地将竹筏划到遇龙河的水流中,竹筏慢慢飘着走,感觉又和前一天在漓江坐电动竹筏完全不一样。
电动竹筏更大,底下用的竹子更粗,而且上头有雨棚,竹筏两边还有栏杆,会感觉更安全一些。
人工竹筏则是很窄,两边没有栏杆,脚一伸就能直接踩水里,视野也会会更开阔。
由于遇龙河上有堤坝,不过坝时,水流均是十分平缓,哪怕有竹筏在上面漂,也瞧着如镜面一般清晰。
遇龙河属于漓江支流,比能过游船的漓江窄不少,水也更浅,较漓江更为秀气。
禾嫒尺刚上竹筏时还没觉得景色比起前一天的漓江之游有太多区别,直到竹筏离开码头,转过几个弯,遇龙河两岸风景随着水流过去逐渐变换,仿若一张画卷逐渐展开在眼前。
水流窄,两岸就自然更近。河流的弯曲比江面更多,所以每拐一次弯,见到的景色就会有所不同。
有时是大片稻田连着山脉,有时钻过桥底,又能看见岸边的山石直往河上压。
两人正被风景迷了眼,分别使用自己的道具拍摄视频时,撑船师傅提醒:“接下来要冲坝,把手机相机拿稳啊。”
4人选择坐的是金龙桥码头~旧县码头段落。全程需时90分钟,320元一筏2人乘坐,能过9个堤坝。
冲坝是遇龙河竹筏才有的玩法,整条遇龙河修建有二十多个堤坝,平时主要是用于蓄水灌溉。
乘坐竹筏从上游往下游漂流时,可以乘在竹筏里顺着水流往下冲,简称冲坝。
禾嫒尺赶紧坐好:“好紧张哦。”
陈灵看着前方冲坝的竹筏上传来游客的惊呼声,也很紧张:“我在网上看过冲坝视频,我们现在好像应该先把脚抬起来,不然容易打湿。”
“对哦。”禾嫒尺也看过类似的视频,为此,她为了出行出行买的鞋子不光适合走路,鞋底还厚,更不容易被打湿。
堤坝往下落的口子眼看越来越近,远远瞧着仿佛河流在那儿断了一截似的。
“来了来了。”
“哇!啊哈哈!”
真冲坝也就那么一瞬间,下去时高低落差让竹筏翘起,河水从竹筏底忽地漫上来,又从竹筏缝里回到河里。
回过神来的禾嫒尺才又把相机掏出来:“其实很安全耶。”
她转过身,准备给后面冲坝的贝壳和P拍个冲坝视频,却没赶上,他俩跟在后头已经冲了下来。贝壳手里居然还举着自拍杆,将手机夹在自拍杆里,伸出竹筏外,从斜上方往下拍。
见禾嫒尺和陈灵回头,她还高兴地冲她俩挥手。
“是个狠人!”禾嫒尺给她比大拇指虚空点赞。两艘竹筏距离不远,说话大声些就能听见。
陈灵跟着点头:“太强了。”
敢在竹筏上将自拍杆伸到水面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手机要是不小心掉河里就完蛋啦,毕竟现在的人出门都不带钱,身家性命全在里头。
冲过一次坝后,禾嫒尺发现竹筏其实还挺稳,于是冲坝时也把相机绳挂脖上,用自己的视角拍了一段冲坝视频。
后头的贝壳拍得更高兴,不光拍自己,还趁着禾嫒尺和陈灵冲坝时在后头偷拍她俩,把视频片段发群里,让她们带回去留念。
禾嫒尺也想回敬一个,但她在前头,要是冲坝之后快速转身往后拍摄不好稳定,只拍下贝壳坐在竹筏上漂的模样。
贝壳看禾嫒尺要拍她,还淡定地整理好妆发,朝她比了个心。一旁的P倒是看起来不太想上镜的样子,把外套上连的帽子戴上,给自己遮得严严实实。
漂到半程时,禾嫒尺还在那琢磨拍视频的事,遇龙河上空的云层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渐渐散裂开来,正午的阳光从上方洒下,让远处的云层变得层次分明,像是从山上升起烟来,又与下雨时不同一般模样。
90分钟的竹筏漂流结束,几人终于玩够满足,而这时,大家也都正好饿了。
尤其是禾嫒尺和陈灵两人,她俩今天早上出门匆忙,完全不记得吃早饭,玩到一半时肚里已经开始打鼓,叫嚣着想要吃饭。
“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