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美食网红打卡APP > 260-270

260-27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权杖玫瑰[无限] 林想起陆琮 当哥儿身份被揭穿后 哥儿身份暴露后,他被迫成亲了 [红楼]首辅之妻 [综穿]从成为红楼薛宝钗开始 [综武侠]守刀待兔 [崩铁]在我的bgm里,我无敌 吃瓜心声泄露后成了瓜田之主 我不可能和反派HE

……

刚从民宿下楼,禾嫒尺便看见等在路边的白苓和蓉初大包小包背着好些东西。

她上下打量着两人的背包:“你们带的什么,沉吗?”

蓉初:“摄影器材和化妆包,你要拎一下试试不?”

“好啊,”说着,禾嫒尺走上前去尝试着拎了一下,三秒不到马上投降,“……比我妈过年给我塞的那兜橘子都沉,你们每天都背这么多东西出门吗?”

“习惯了。”白苓打着哈欠说。

白苓和蓉初是在大理旅居的摄影师和化妆师,两人是朋友,合伙在当地租了个小房子。

平日里一起住,也一起工作。

摄影师和化妆师简直就是绝配,可以随便找家出租民族服装的店子挂牌接单,也可以自己在网上接一些散单。

最近遇上淡季,没旺季时好赚,便干脆结伴到云南其他地方游玩,顺便再拍些照片放到网上引流。

来泸沽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拍摄星云和银河。

但她俩拍的不是网上比较常见的星云银河,而是带人像的类型。

昨晚禾嫒尺遇见她们时,两人一人穿婚纱,一人穿中式礼服,说是这么拍好出片,放网上还能接结婚照商单。

“婚纱照最赚钱了。”

这是白苓说的。

禾嫒尺相当认同,毕竟星云结婚照还真不是随便找家照相馆就能拍。

要是拍得好,整合一下旅游资源,定个9998甚至19998的价格都有人愿意埋单,她俩商业头脑不错。

“走吧。”

三人上车,一脚油门,司机便从大落水方向,逆时针朝着四川方向驶去。

泸沽湖是坐落在云南与四川交界处的湖泊,之前禾嫒尺住的大落水属云南,想要绕湖一圈,就得经过四川。

一路上走走停停,看见景色好的地方几人便下车逛逛,随便做些什么。

其实主要就是拍照。

禾嫒尺看白苓和蓉初拍照的阵仗都看愣了。

她俩道具是真齐全。

落地长三脚架、镜头、赤道仪,要啥有啥。都说差生文具多,好学生文具多起来也很吓人,就是东西拎起来也真的沉。

因此,两人虽瞧着都偏瘦,在高原负重前行生活久了以后,体力和耐力都大得惊人。

扛着三脚架走起路来健步如飞,气都不带多喘几口。

佩服得禾嫒尺只得多吃几口走婚桥附近卖的苹果干定定惊。

泸沽湖的苹果干和别处的苹果干不太一样,尤其是厚果干。甜味很足,咬起来肉肉的还有些脆,属于当地特产。

15~20块钱一包,路上有不少小孩和奶奶阿姨在路边卖。

就是据说离开干燥地区之后,苹果干会蔫得很快,得赶快吃,也不好多买。

……

三人早餐都没吃好。

环湖日出门要早,拍星空却是越晚拍越好。

白苓和蓉初是本来就要拍星空,而禾嫒尺则是很好奇星空到底要怎么拍,认识她俩聊过几句之后,便也想学着拍拍看。

最后三人折腾到凌晨过后才睡下,早上便起得晚了些,上车前都没吃早餐。

包车司机听说她们想找个地方吃些东西,便将她们拉到了四川和云南交界位的餐馆吃了顿米线。

嗯,不必仔细形容,是禾嫒尺在云南吃过最难吃的一顿米线。

于是到了中午,三人便不再听司机指引,而是自己在网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60-270(第6/14页)

搜了家评价不错的店就餐。

#泸沽湖必吃榜第一名

#明星拍综艺时连吃一周

#开业20年老店

#不加一勺味精

#45元包你吃饱

以上,便是好人小吃店的标签。

很能唬人,路过见了,便会很想进试试店里到底都卖些啥厉害东西。

三人刚进店,便听见老板招呼:“三个人是吧,随便坐。”转头,他也没再说啥,便一头扎进厨房开始干活。

或许有些人会纳闷,老板怎么不等人点菜呢?

因为这里不用点菜。

好人小吃店虽说名为小吃店,实际上卖的是正餐。45元包吃饱,说的就是店内餐食价格,这家店只卖四道菜。

糖拌西红柿、清炒白菜、松茸炖鸡、鱼汤。

在不浪费的情况下,只要客人有需要,四道菜都能无限续,吃多吃少都是一个价。

就在老板跑进厨房干活期间,三人开始打量这家在网上评价不错的店子。

好人小吃店子占地不小,店里至少有二十张桌子,是自建房,环境不怎么样。

店内挂满了各种旅行团或是组织的旗帜,门口外墙上还能看见写着必吃榜第一、五星商户、见义勇为的牌匾或奖状。

架势十足,可惜店里总共就没几个人。

淡季嘛,泸沽湖最大村落大落水的餐饮店里都没什么人,这里更偏一些,没人也很正常。

45畅吃确实很划算,味道怎么样不好说,但位置太刁钻,估计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要是想拍些素材,现在就得开始录制。

禾嫒尺便问自己刚认识的新朋友们:“我想录制一下今天的菜品,不会拍到你们也不会影响你们就餐,可以吗?”

前一天晚上几人刚认识的时候,便大概聊过各自职业,她俩知道禾嫒尺是美食赛道的自媒体人。

都是做自由职业的,大家对彼此工作都比较尊重,像禾嫒尺在她俩拍照时不会去催,她俩见禾嫒尺吃饭时要摄像也没什么所谓。

蓉初拿出化妆小镜子,仔细地将嘴上口红擦掉:“没关系,你拍吧。”

白苓则是看上了禾嫒尺拿出来的镜头:“这是什么型号?”拍美食和拍景用的镜头和拍摄方式侧重点不太一样。

就像禾嫒尺会在白苓拍景时候会产生好奇一样,白苓在禾嫒尺拍实物的时候,也会很想看看到底怎么拍。

于是她俩便凑一块研究上了。

白苓和蓉初打破了禾嫒尺对摄影师的刻板印象。

在她心里,能玩摄像的,都得是家境优渥的有钱人,就像之前在张家界时认识的华蕾。

华蕾就是因为家里底子厚,才能非常随意地想做什么做什么,身上的松弛感,大约也是因为有富裕家庭作为底气。

禾嫒尺在入行时了解过,摄像设备相当烧钱。

如果想拍遍祖国大好山河、世界各地景观,烧的钱只会更多。不是一个嘴上说喜欢,就真能冲去玩的爱好。

因此,禾嫒尺最初遇见白苓和容初时,便以为她们家境都不错。

实际不是,白苓家境并不丰厚,而且家里不太重视她。

高中毕业后没继续上学,便出来工作。小时候就喜欢摄影,却没有钱买器材,也没真正学过摄影的她,当然也不可能马上就成为一名摄影师。

最初,其实她是听了亲戚朋友的建议,先去学了化妆。

就是那个时候,她和蓉初认识了。

学过化妆后,两人最先是找了家美发美妆的店子打工。

美发美妆行业做好了前景也不错,白苓却不那么喜欢。

她后来找了个机会,跳槽到一家个人开的摄影馆当前台,兼职化妆师。

那家照相馆主打证件照拍摄,哪怕白苓的化妆功夫稍微差一些,也算够用。

个人开的照相馆虽说待遇低一些,不那么稳定,还需要她一人身兼两职,好在学习机会多。

摄影师本人忙,偶尔出外景的时候,会让她帮忙拎东西,渐渐地,她便顺带兼职了店里的摄影助理,还学了些知识。

到后来,店里客单多,摄影师本人忙的时候,她还能试着帮忙拍一些照片。

渐渐地,她发现自己技术上来了,而且由于市场风向改变,她在某些客人口中,似乎比开店的摄影师本人更受欢迎。

她不‘调教’客人。

尊重客人的想法。

拍摄之前给客人上妆的过程,会一直跟客人沟通,让她在拍摄时能清晰理解客人的意思。

甚至有些客人在店里拍过照后,将她介绍给其他朋友,会有人指名希望由她拍摄。

再过些日子,她忽然发现自己好像能单干了。

第265章

白苓过完年便29,蓉初比她大几个月。

两人真正组成独立工作的摄影师和化妆师组合,是半年前的事,距离她们离家工作十年以上,经验和钱都是慢慢攒的。

有些人会觉得年到30,精神充足,身体最健康的小半辈子已经过去了。对于她们来说,精彩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在好人小吃店里等菜时,几人又零碎地聊着最近的日常生活。蓉初说:“从出生到目前为止,这辈子最快乐的就是现在。”

白苓补上:“但是接下来感觉还能更快乐。”

好的,这句话被准备给三人上菜的老板听见了。

他中气十足地说了一声:“那是!”

随后把刚做好的糖拌西红柿和鸡汤白菜放在桌上:“把裤腰带松一松,来了就敞开吃。”

转头又进厨房端出来一盆松茸土豆炖鸡和一小碗辣椒,然后告诉她们得按合适的顺序享用才行。

“先喝鸡汤,再吃鸡肉。”

“鸡肉要先吃原味的,尝过本来的味道再蘸辣椒吃。”

禾嫒尺耳边听着老板的话音,眼睛却被桌上的糖拌西红柿牢牢吸引。

皮薄肉脆的西红柿新鲜得仿佛上桌前才刚摘下来,熟得刚好,见不到半点青生,上桌时便能闻见清新的蔬果香。

她飞快地夹起一块放入口中咬下。

瞬间,西红柿的果肉在口中清脆碎开,迸出的汁水带着高原蔬菜极为分明的甜酸果蔬味充斥味蕾。

它好吃得跟老板的手艺都没有任何关系,就是纯粹的好吃。

“老板,店里西红柿哪里买的?好好吃。”说完,禾嫒尺又给自己夹了一块西红柿。

没想到这句话简直问到老板的心坎上,他手一摆:“好吃多吃点,都是自家种的。店里的青菜、西红柿,都是自家种的,随便吃,不够再加。”

禾嫒尺家里没有地,没见过自家种的蔬果,吃下几片西红柿后,又连忙给自己夹鸡汤白菜吃。

白菜味不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60-270(第7/14页)

清爽鲜嫩得很。

虽说是用鸡汤煮的青菜,吃起来却不会有肉类的油腻感,仅是多出一层鲜。

站在一旁的老板上了三道菜后,一直没再进厨房做第四道鱼汤,而是忙活着给大家上茶、打饭,折腾一些零碎活。

看起来很忙,但实际上是在假忙。他在观察店里来的客人对他其他菜有什么评价,是不是跟他想的一样满意。

禾嫒尺瞧出来了。

然后非常捧场地说:“菜也好鲜,里面加了什么?”

在旁转悠的老板一听这话,便马上晃过来:“鲜吧,汤里没加一点味精,全是用的鸡汤和菌子提味,我的独家秘方,上面飘的油都是我特制的菌菇油。”

“菌菇油,菌菇也能榨油吗?”几乎同一时间,三人的注意力全都落到汤里的油点点上。

见大家似乎对菌菇油产生了少许兴趣,老板又连忙用碗打了些菌菇油端来给大家看。

这回禾嫒尺看懂了。

不是用菌菇榨油,而是用油把菌菇的味道炼到油里,感觉有些类似人工提炼菌菇鲜。

煮菜时放一勺,再加点儿封在油里的菌菇,就能起到类似用菌菇鲜、鸡精提鲜的作用。

三人正研究菌菇油,老板则又有些急:“天气凉,你们先喝些汤。”说着,便开始给她们打鸡汤喝。

其实禾嫒尺不太喜欢在外边喝汤。

她妈妈虽然饭做得不好吃,汤却煲得很好,在外边总不太容易喝到家里的味道。

好人小吃店里的鸡汤却意外地不错,尤其是里面的鸡。

养殖场里圈养催肥的鸡肉,吃起来总是有些散,炸着吃、煎着吃还可以,煲汤却不太合适。

而这里的鸡,肉是有嚼劲的,也就是俗称的走地鸡。

于是禾嫒尺又把老板的鸡汤夸了一顿。

很好,一套流程走完,老板终于被夸满足,决定回厨房给大家做他的压轴大菜。

做之前还先给大家放了句狠话:“等会儿给你们做的鱼汤比这个鸡汤更好喝,你们先吃,不够再加。”

等三人把菜吃掉一半,老板端着他刚做好的鱼汤出来了。

鱼汤极浓,色泽奶白偏黄,瞧不见底。

汤刚上桌,老板便又给几人各拿上几个一次性纸碗,亲自给每人把鱼汤盛上,又拿来勺子,并叮嘱大家:“不要把筷子往汤里放,沾着杂味不好喝的。”

见大家听话地开始喝汤,他也还没走,又继续说:“我跟你们讲,我店里的鱼汤别处你们绝对喝不到,是我母亲的独门配方鱼现杀现做,不放一点葱姜蒜调料,能喝出一点腥味算我输。”

刚出锅的鱼汤还很热,三人小心翼翼地勺着汤喝,嘴里没得空闲答应他,他也不管,反正继续说自己的:“喝完汤吃鱼,还可以用鱼汤泡饭吃,我们店里米饭用的是高原红米,可软了。”

最后看大家听话地把鱼汤都喝了,并如他所想一般露出惊艳的神情,还开始按照他说的方法用鱼汤泡饭吃。过了一阵,店里又进来几位新客人,老板才满意地转移阵地,接待新来的朋友们。

走之前还留下一句:“多吃肉,把肉吃饱了再吃饭啊,管够!”

……

活着就是有意思,能认识到很多性格完全不一样的人。

好人小吃店的老板是禾嫒尺以前完全没见识过的类型,他是个好人,是个显摆的好人。

他喜欢做好事,但是做的好事得让所有人都知道。最好是大家知道之后还能认可他,他就高兴,然后有动力继续做好事。

证据就是贴在店里的好人事迹。

这家店名为好人小吃的原因,就是老板本人是个好人。

他被发过好人奖。

锦旗还挂墙上,是位被认证过的真正好人。

好多年前,这位老板曾经以命相拼在湖水里救过两位差点淹死的人。

因为施救时间过长,导致他本人生了一场大病,救人那年冬日,每个夜晚都在咳嗽,还会咳出血来。

当时他家里穷,花了好些钱,还找亲戚借钱拼凑着,才将病治好。

钱借了肯定是得还的,他又不想做头蒙拐骗的事情挣亏心钱。于是便在湖边搭了个棚子,把自己最拿手的四道菜拿出来卖给游客。

20年前物价低,店里卖的大部分东西又都是自家种的,要不了多少钱,便收25一人。

明码实价,能让当时的游客吃饱,吃好,还不必担心被坑钱财。

后来渐渐把店子做起来,看病借的钱也还了,前些年才将棚子拆掉,建起房子,真正拥有了自己的门面,继续干。

禾嫒尺把墙上贴的故事都拍了下来,准备充当自己的作品素材。倒不是因为故事有意思,而是鱼汤真好喝。

就像老板说的一样,她没在汤里尝到任何葱姜蒜的味道,将鱼肉都捡着吃完了,也没见到除小松茸以外的其他调料。

神奇的是,真的如老板所说,半点腥味都没有,且极鲜。

鱼在干净的水源里养大,并且得现杀现煮,才能只得鲜味。鲜鱼煎过之后再配上山珍炖煮,套上‘喝一口鲜掉眉毛’这句总能在美食评文里看见的话,竟再合适不过。

好人小吃的鱼汤水平已经足够成为泸沽湖的一个打卡点,对不喜欢葱姜蒜,甚至连一点儿姜蒜味都不能尝的人来说,这家店的所有餐品都很棒。

最难得的是,禾嫒尺问老板,店里的鱼是不是在泸沽湖里捞的时候,老板理所当然地说:“肯定不能,鱼是我另外买的。”

还真是个实诚人。

就是爱显摆些,还爱听人夸他。

店里人少的时候,客人得给他提供些情绪价值,三人离店那会儿,禾嫒尺又看见老板跑到另外一桌刚来的客人那边,重复地又来上一套刚才在她们那桌时干的事。

并乐此不疲。

……

离开好人小吃店,吃饱饱的三人没上车继续环湖,而是先在附近溜达几圈消食。

溜达时白苓一直憋着笑。

“笑死我了,刚才我还特意上点评看过往期评价,这个老板好像真的会给每桌客人演示一遍应该怎样吃他做的菜。”

“据说新建了店子之后,地方大,人多,旺季的时候就没时间这么干。”

随后她还问禾嫒尺:“刚才在店里拍的那些你都会传到网上吗?”

禾嫒尺打了个饱嗝:“那肯定的。”

万一视频火了,回头老板又可以在店里多贴一个标签。毕竟之前有明星在这连吃一礼拜的事就被他做成牌匾贴门旁来着。

三人在湖边溜达十几分钟,感觉饱意稍微下去些,才又继续环湖,还坐索道上女神山和山上的猴子斗智斗勇。

没斗得过。

禾嫒尺被抢走了半包苹果干,白苓拼命护住了她的眼镜。

在山顶眺望过湖中全景,进过女神洞,才又小心翼翼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60-270(第8/14页)

回到山脚继续环湖观景。

上女神山的索道相当古老,和现在常见的全封闭索道不一样,只有一把椅子,和一个小小的防护栏,坐在上面吓人得很。

刚从山上下来,几个人便到处寻找卫生间,恰好走到山脚下的一家便利店里。

在这里发生的一件事,让禾嫒尺忽然意识到,自己所在的泸沽湖边上,生存着真正的母系社会氏族。

第266章

泸沽湖里住的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支。

不久之前摩梭人还维持着母系社会氏族的走婚生活习惯,哪怕是现在,摩梭人依旧以女性为尊,家中拥有最大话语权的人是祖母,泸沽湖是最后的女儿国。

这些话,禾嫒尺在进入泸沽湖后,几乎每天都能听到。

民宿里、餐厅里、各处石碑、都有关于当地文化的详细介绍。

禾嫒尺听进去,似乎明白了,却又未能切身处地了解。作为一名外来游客,她不参与当地人真正的生活,也并未能看出来母系社会氏族到底有什么不同。

她大约知道,这里的人在户籍系统引入之前是不结婚的,实行走婚制度。

相爱的情侣不会生活在一个家庭,等大家都到了适合走婚的年龄后,看对了眼,到晚上时,男方就得走到女方家里,然后悄悄爬入她的房中过夜。

到第二天清晨,又会从家里离开,回到自己的家。

孩子出生之后,只知道自己的母亲、祖母、姨姨、舅舅、却因为不跟父亲生活在一起,会对父亲的观念较为模糊,甚至没有。

每一位父亲,都会成为自己家中姐妹孩子的舅舅,以长辈的身份带大姐妹的小孩。

走婚,显然和现今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婚姻形式完全不同,第一次接触这个说法的人,会比较容易产生不解。

有些不太明白走婚底层逻辑的人,会觉得这是大家不必对家庭负责的结合方式。

有些人还会容易往歪处想。

禾嫒尺在泸沽湖这些天,大概捋了一下其中的底层逻辑,发现走婚制度、以及以祖母为尊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摩梭人维系家庭的根本是‘血缘’。

摩梭人极其注重血缘,珍视家人,不结婚,只走婚,就没有人需要离开家庭,也就没有‘嫁’的概念。

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都永远可以活在生养自己的家庭里,没有养大了以后会离家变成别家家人的说法,所以也不会有所谓的‘赔钱货’。

孩子是从母亲肚子里生出来的,也不会有血脉混淆的说法。

所有孩子出生之后,都会本能地尊敬自己母亲,这样的氏族会以家中祖母为尊,理所当然。

捋到这里的时候,禾嫒尺觉得自己已经大概明白了事情的逻辑,但在这里行走,眼着在当地生活的摩梭人似乎和别处其他人也没什么不一样,她便又不觉得这里有什么太大不同。

直到她和白苓、蓉初从女神山下来,到便利店附近找洗手间。

借用便利店的洗手间,就会自然而然地会想在里头买些东西,也算是让店主多一分收入。

白苓蹲坑的时候,禾嫒尺和蓉初便在店里找些自己能买的东西。

恰好这时进来一对年轻情侣。

两人估计是准备进店买水喝,情侣中的女方却在路过店里冰柜的时候瞧上了冰柜里的冰激凌。

她想吃,男的不让。

“不要吃冰,你又吃冰,回头肚子疼难受怎么办。”

“可是我现在想吃,就吃一个。”

“不准,吃了你回去又闹肚子哇哇叫,买别的零食吧,吃薯片。”

“我不想吃薯片。”

“那你吃鸡爪,这里有鸡爪。”

男的说话语气坚决,嗓门大。女方声音则小一些,两人为了一个冰激凌来回拉扯半天。

闹得禾嫒尺也想去买个巧克力甜筒,便放下手里的薯片,准备走到冰柜旁看。

才走半道,坐在便利店门口矮凳上的老板忽然对情侣中的男方说:“你们在别的地方怎么样我不管,在这里,你就得听她的!”

一句话,把整个便利店里的人都听得愣住了。

这时,全便利店的人,包括准备到冰柜买甜筒吃的禾嫒尺,都把注意力放到了老板身上。

在货架后边啥都不知道的蓉初小声念叨着:“什么情况?”探头探脑地从货架后头往声音发出来的方向看去。

老板,这时候或许用掌柜的形容她更为贴切,是一名身穿摩梭服饰的中年女子。头上用长发包着长长的辫子围在头上,身穿摩梭长裙,皮肤黑亮。一手拿着烟斗,坐姿豪迈,声音响亮。

明明只是坐在一张矮木凳上,气势却瞧着比站起来的人都足。若是细看,能发现她长相端正,或说是美,但在这时却没人在意。

她正严肃地紧紧盯着情侣中的男方。

那一刹那,禾嫒尺忽然明白长期掌权的女人应该是什么样。

方才还在争执的情侣不说话了。

再过一秒,女方先是笑了出来。男方则似乎是在与便利店老板的对视中败下阵来。

他辩解了一句:“我也是为她好,冰的吃多了拉肚子……”随后又放弃继续说。跑去买瓶水,又把冰激凌的账结了。

他大概理解了掌柜的逻辑,过于大声也不行。

这对情侣出门时,还能听见女方在小声地“嘿嘿”笑着。

男方则用比之前稍小一些的声音说:“你还笑,是不是有娘家人给你撑腰的感觉。刚才吓我一跳……”

小插曲后,店里剩下几人面面相觑。禾嫒尺这时才发现便利店里居然还有一名中年摩梭男子待在里头。

不知道他是掌柜的什么人,但看起来他已经对这种情况相当习惯。

最后,禾嫒尺花5块钱买了个巧克力甜筒美滋滋地走了。出门后还给没看见现场的白苓说刚才发生的事。

“我还以为这边没什么人,物价会更贵,甜筒居然比大落水便宜两块钱我也是没想到的。”

“便利店老板人还怪好的咧。”

“哎,好可惜我没看到。”

……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格外快,云南之行在泸沽湖迎来末声。

云南是个好地方,光是省内便有25个民族,好些城市还连着边境。不同地方,口味区别很大。

一次玩遍确实不太可能,在洱海、泸沽湖边上住的开销也真是有些大。在云南玩上大半个月,终于成功将禾嫒尺的住宿报销额度清得一干二净。

再加上时间接近过年,她确实得回家。

前往泸沽湖时,她选择的是从丽江坐车从高速出发,离开时候,则是直接在泸沽湖乘坐飞机,前往昆明机场,再转飞鹏城。

回鹏城住几日,将行李箱里的东西整理干净,趁着刚放寒假这会儿,先把最初的昆明篇和大理篇完全剪辑好,错开日子发出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60-270(第9/14页)

才带上笔记本电脑和拍摄的素材回老家去。

……

禾嫒尺在旅游期间,她的老作品依旧在持续带来新流量,让各平台的粉丝数量继续上涨。

虽说涨得没有新作品发布时快,却因为粉丝基数大,会更容易被分享给朋友。

因此,到一月中旬时,她的全平台粉丝已破二百万。

一名全平台拥有二百万粉丝的美食博主,在拥有相对稳定的技术,作品又不出大毛病的情况下,新作就是很容易获得热度。

《小迟逛吃之小锅米线》和《小迟逛吃之寻味大理》发出之后,很快,两部作品便分别在不同的日子登上P站首页、与此同时,她分P剪成相对短一些,发在小紫书和逗音等平台的作品,也快速获得流量。

几乎理所当然地,在作品中被她提起的所有店子,都迎来了事业上的新机遇,能不能把握好这次机会,让事业再攀高峰,就得看各家老板们的功夫如何了。

几乎是同一时刻。

前些日子为了能蹭上热度,悄悄照着禾嫒尺的路径,在云南拍摄美食作品的新人同行们,也将攒过好些时候的作品一同发出来。

平时喜欢刷美食视频的网友,要是再细心些,便会发现,最近关于云南的美食视频莫名其妙多出不少,虽说质量参差不齐,日期却都挺新鲜。

做过营销,或是留意过营销的朋友们可能会知道,高质量广告有效。中低质量的广告,要是发多了,也同样有效。

因此,在此之前因美景闻名全国的云南,正在慢慢因美食再次获得一层新的关注。

……

有人欢喜有人愁。

被大博主探店对于极大多数人来说,当然都是好事。只是对于某些被禾嫒尺吐槽过的店家来说,却不那么爽快。

和以前不同,现在的禾嫒尺经历过好吃蛙事件,已经知道自己作品拥有的影响力能带来正面影响,也有可能带来很强的负面影响。

因此,她碰上出品不好的店子,会比之前更加注意尽量收着说。要不是店家真的坑,还把她惹急了,她基本不会专门发一篇视频或是文章,把人家晾出来公开处刑。

点评吐槽几句差不多就行,回头把人家店子干倒了还真不好说会产生什么影响。

但她不说不代表别人不会说。

排雷排坑永远都能获得流量,如果这些雷和坑真正存在,容易被大众所认可,获得的流量则更多。

于是,禾嫒尺去昆明时吃的那家她没吃明白的过桥米线,便趁着这股风波,被推到了风头浪尖上。

《试试网红博主没吃明白的多年老店!》

《盘点一些从小吃到大,味道越来越差的老店!》

《XXX,你到底要坑游客到什么时候!》

《就是这家米线难吃到让百万粉美食博主只在昆明呆了一天就跑》

类似的短视频内容开始在各大平台发酵,看样子跟禾嫒尺一样没吃明白的游客确实不少,有意见的本地客人似乎也真的很多。

因此,这些带上#小迟没吃饱排雷标签(对,她有专门的标签)的内容,迅速获得讨论。

让那家老店的老板确实是变得头大起来。

怎么办?

第267章

怎么办?

禾嫒尺发现自己在点评上发表的内容被其他同行做成视频蹭热度,并把事情夸大了说时,大概慌了十分钟左右。

好在跟绵绵大王沟通过后,发现对方也曾在最红的时候经历过类似事件,她便冷静下来,甚至还会抽空关注事件后续发展。

她还挺好奇那家老字号会怎么做,说不定还能从中学些新东西。

结果根本没学到。

一般老板在经营过程中碰见这种情况,要么选择积极面对,要么当鸵鸟。

禾嫒尺去的那家老店选择的是后者,不多回应,直接假装无事发生。

估计老板想的是网络热点持续不了几天,只要没人讨论,就很快会被人忘记。届时以前怎么赚的,未来还能怎么赚。

不吱声确实不容易因为回应不好产生更多问题,缺点就是市场容易在其沉默期间被同行瓜分。

很快,发布跟风切片内容的美食博主们,后续便会补上一些新的探店集锦。

《跟本地人吃遍昆明不踩雷》

《你还在吃XXX吗?压箱小店推荐给你!》

《不坑游客真老店,就在这条街!》

《排队2小时才能吃上的米线?跟我看看怎么样!》

类似内容会紧跟着一同发出,里头有些是商务推广,有些是真正的探店作品,啥都有,热闹得很。总归就是要把这家老字号的客源分走。

要提一嘴的是,受到禾嫒尺的影响,最近真探店的美食博主比例变高了一些。

作为一个入行一年左右便做到全网两百万粉,上过热搜,并且经常接到商务,还不被粉丝们嫌弃的美食博主。

禾嫒尺的账号都快被某些专门研究自媒体账号如何起号的团队扒烂了。

以前还只是扒她起号经历,现在人家连她怎么接广,每支广告多少钱,接广之后具体会做什么都分析得相当清楚。

“美食赛道已经很卷,和其他博主不一样,这条赛道一般博主不那么容易变现,初期起号大多也就蹭顿霸王餐吃。但她因为是真吃真探店,积累了一定基础粉丝量,而且保证接的推广品质都不差……”

“……圈内某些商家甚至会以能够让她接上广为荣,只要她愿意,商务根本少不了,据说是她挑甲方,不是甲方挑她。”

“对,她的做法其实就有点像之前说过的直播选品。做直播的就知道,选品很重要,她的账号要是接下来转做直播,估计挣的绝对少不了,按照她现在的基础粉丝数量来算,预估收入一天能达X万以上……”

禾嫒尺刷到这条分析视频时看得津津有味,还在评论区看到不少关于她乱七八糟的传言。

有些人说她运气好,火起来其实根本和她真吃没关系,全靠搞抽象。有些人说她背后其实有大团队,没有资本流量做推手很难火这么快。

有人将她在点评上发过的所有评价都整理成文档,放到评论区当学习资料卖。

有人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学习她的样子探店之后,账号涨粉数据如何等等。

还有人在底下教大家如何用她的切片视频和标签蹭热度。

不过说起蹭热度,最能蹭的肯定还是禾嫒尺自己。眼见云南美食讨论度逐渐变高,她便瞅着机会,在老家赶紧将新作品《小迟逛吃云南之游客视角吃丽江》《滇川交界泸沽湖环湖吃之旅》剪辑好,趁过年之前发出来。

最后,才是和彩云滇菜馆一同拍摄的合作视频。

……

每年春节前后,各大公司员工、老板,大多心思都不在工作上。

大多数项目都不会选择在这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让你宣传环保,车诺比什么鬼 说好摆烂拍电影,年度游戏什么鬼 和景光结婚之后 我上交了时空穿梭卡 我的生活变成了游戏 苏格兰水仙观察日志 十八线退圈开殡葬店后 师尊是美强惨男二 冉老师别请我妈妈吃饭了 请记住你只是一个配角(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