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还君春衫》 50-60(第1/15页)
第51章 鹊踏枝 “不是玩玩,那便是想要让他做……
荀远微闻言, 夹菜的动作稍稍顿了顿,眼睫不自觉地往下低垂一番,另一只手却不由自主地抚上了自己腰间的那个糖葫芦挂坠。
虽然她也想不明白, 为何在萧琬琰说出这句的时候,她脑海中浮现出的是戚照砚的身影。
在这一瞬间, 她心中忽然生出一丝许久没有过的怯意, 只好打算将此事就这么搪塞过去:“许是嫂嫂离得远, 当然,也是这个挂坠太小了的缘故。”
萧琬琰便顺着荀远微的话问道:“哦,那是宫中哪位巧匠雕刻的?颖王妃前几日刚给颖王生了个儿子, 过段时间便要满月了,我还寻思着要送个什么过去聊表心意呢。”
荀远微面上闪过一丝不自在, 想了想,还是打算和萧琬琰实话实说:“是别人送的。”
萧琬琰看着她弯唇一笑, “那这礼物送得可真是别致, 我原以为要讨好你, 就算不送金银珠宝这样的俗物,也应当送一些名卷孤本、金石、再不济也得是顶好的茶叶,不曾想你倒是对这么个木雕的小糖葫芦看得紧,还特意挂在腰间。”
荀远微耳尖一红,却不抬头,只说:“嫂嫂惯常会打趣我。”
萧琬琰往自己面前的小碗中夹了一筷子菜, 看着荀远微不停的小动作,一时失笑:“我瞧着能让你将这个小糖葫芦挂在腰间的, 是因为送你这个木雕的人吧?”
荀远微心尖一颤,明明萧琬琰也没有说是谁,但她心头却跟着泛上来一阵紧张来。
良久, 才嘟囔了句:“嫂嫂误会了。”
萧琬琰果然接了句:“我却不知道,我误会什么了?”
荀远微没说话,却悄悄扯了扯自己腰间的挂坠。
殊不知这个小动作被萧琬琰尽收眼底:“其实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以你如今的地位,喜欢谁直接收进府中当面首就是了,若是觉得面子上不好看,给个散官闲职哄哄也就是了,不讨喜了找个新的便是了。”
“不是的嫂嫂,我从来没有想玩玩。”
荀远微说完这句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脱口而出了什么话,身子忽然一僵。
但她还没想好如何补救,萧琬琰却先问道:“不是玩玩,那便是想要让他做驸马了?”
“没有。”
荀远微想了想,还是低声道。
被萧琬琰这么一说,她忽然觉得自己都有些想不明白自己对戚照砚到底是个什么心思了。
她在年少时听闻过戚照砚的声名,也读过他的文章,但那个时候,既是羡慕他可以得到当世大儒的指点、钦慕他的才华,但更想同他好好切磋一番。
至于三年前救他,她总是觉得是因为觉得当年奚关檀州一战有蹊跷,可平心而论,她回京这段时间,又没有真正问过戚照砚关于那场战役的具体细节。
他们之间,似乎早已超出了寻常君臣应该有的态度。
想到此处,荀远微也不由得咬了咬自己的唇,缓缓抬头看向萧琬琰,道:“嫂嫂,如你所说,以我的身份,想养个面首确实简单,但这无异于是毁了他的前程。”
驸马本就不能有实权,她现今又手握大权,侍奉在她身边的男子,也必然要放弃自己的前途,这对任何一个稍有才学的郎君来讲,都是不划算的。
“所以,我也从没想过成婚这件事,毁人前程的事情,我做不出来。”
萧琬琰点了点头,“我是瞧着你回京后待那个戚照砚颇是亲近,故而有此一问。”
听到她提戚照砚的名字,荀远微飞快地避开眼神去。
毕竟自己想到的,和被萧琬琰就这么明目张胆地提出来的,是不一样的。
“虽说我本不打算干涉你和前朝的事情,但还是想提醒你,从去年冬天你去查朱成旭的遗物,惹了风寒,由戚照砚送你回来,到前段时间,你在郊外醉酒他将你送回公主府,若说你宁可开罪崔延祚,力排众议让他主持贡举是因为看重他的才华,那他一个外臣,竟能在你府上留宿这件事,的的确确是有些过从甚密了,你要知晓,这对你的名声和你百年之后史官对你的记载评价的影响。”萧琬琰的语气中听不出来责备,只有浓浓的担忧。
荀远微默了默。
萧琬琰看着她这样,也不由得叹了口气,又接着道:“即使大燕民风开放,但古往今来,史官对一个女子最大的诋毁便是用她的闺私之事做文章,不论她的政绩有多出色,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只会是关于她的这些事,但放在男子身上,这些偏偏是让人忽略到边角里的,”她顿了顿,“所以我方才试探你的意思,便是想同你说,你若是真得对他有别的心思,无论是想让他做驸马还是当面首,改个闲职,也就顺理成章地收进去了,若是想同他成为盛世君臣,便要与他划清楚君臣之间的界线。”
荀远微听着萧琬琰说完这些,才转头看向萧琬琰,颇是不解地道:“可是嫂嫂,我从未想过拿这件事开玩笑,无论是自己的清誉还是他的前程,换句话讲,旁人的言论和评价,当真那么重要么?我以为,只要我真正能为大燕百姓谋得福祉,便不会有人关注我的私事。”
萧琬琰的语气也跟着柔和了下来,“我原也不是怪你,只是稍稍点你一两句,毕竟,盛名之下,必有误解。”
“盛名之下,必有误解。”
荀远微轻轻将这两句念了一遍。
萧琬琰清楚荀远微毕竟不是情窦初开的小娘子,她这个做嫂嫂的,也只能代替兄长偶尔劝她两句,索性转了话题:“罢了,这件事说到底还是要你自己想清楚想明白的好,我今日唤你来,本也不是因为这件事。”
荀远微便也跟着暂时将心绪收了回来,抬眼看向萧琬琰。
“和你前段时间收进府中的那个女待诏有关的那个人口拐卖的案子,查得如何了?”
荀远微咬了咬筷子的尾巴,整理了番思路,道:“今日大理寺窦嵩那边呈上来的奏章上说那个本涉及到替考的韩胜在牢狱中不堪重刑将一切都招了。”
“怎么说?”
荀远微想到这件事便觉得不可思议,和萧琬琰复述的时候,也是越说语速越快:“韩胜说,自己是五年前从北方来的一个诱口手中买来的知渺,她起初还担心这么强买来的,一没有过所,而没有奴籍,若是被官府查到了,自己怕是要坐牢,那个诱口告诉他说,自己手中的这些个女娘‘干净’得很,都是从北方交战的地方或者遭了灾的地方拐来的,并不在大燕任何一级的官府的户籍册上面,也就是说没,是没有身份的,他这才放心买了。”
萧琬琰却皱了皱眉,问道:“北方,交战地和遭灾的地方?”
荀远微应了她这句,道:“但我疑心恐怕不止北方,但关于那个诱口,韩胜说那人比较神秘,他也不知道底细,但他告诉我,那个诱口,每年到了春末夏初的时候,都会来邛州这块一次,将北地拐来的妇孺卖到这边,再从这边拐一些回到北方,我已经打算让人去邛州查一查此事了,具体的,还是要捉到这个诱口,才能接着查其他的事情。”
萧琬琰没有反对,“这倒也好。”
荀远微思索了一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还君春衫》 50-60(第2/15页)
,又道:“窦嵩问韩胜为何这几年益州地方上核查的人口的时候没有查到他身上,他也没有隐瞒,承认了自己给益州的知州长史送过礼物,加上这些人自己手上也不干净,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我也已经传旨让剑南道观察使仔细核查此事,若是真与此事有关,怕是要将人带回京中并案审理。”
萧琬琰听到她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便也没有多问,只说:“你做事我素来放心,但是你要记得,大燕立国不久,许多事情点到即止,破除陈年旧弊,也非一日之功,即将到来的春狩,是万万不能出差错的。”
荀远微弯了弯唇,“我知道的,嫂嫂。”
虽然萧琬琰后面也没有再提过她和戚照砚之间的事情,但她还是克制不住自己去想这段时间和戚照砚之间的种种。
她在萧琬琰跟前否认了她对戚照砚的心思,但她心中如明镜一般,她清楚,她对戚照砚已经超过了君主对臣子应有的态度。
可她做不到将戚照砚直接收进自己府中,这是有悖于她的初心的,她本来就是想让他发挥自己未尽的才华,为自己效力,几番纠结犹豫之下,她最终还是将本来挂在腰间的那个小糖葫芦收进了盒子中,妥善地放进了自己的柜子上,而不是像前两日那样挂在腰间。
既然没有办法将所有的心意袒露,那便只好以最温和的方式让自己不要想起来。
可是她差点忘记了,是她将戚照砚任命为御史中丞的,也是她给予他的直陈君主的权力。
故而在隔日,春和在外面通报戚照砚想要见她的时候,荀远微陷入了挣扎和犹豫之中。
她的目光再次落到了她桌面上的那几颗经历了一个冬天已经干枯的桂圆上。
本都想说一声“不见”了,但又想到,现在毕竟是在廷英殿,万一他有什么公事要呈报呢?
荀远微最终还是和另一个自己妥协了,“让他进来吧。”
说完随手捏起那几个桂圆,丢进了殿中的炭盆里。
戚照砚进来行礼前,目光一瞥,刚好看见炭盆边缘的一颗桂圆。
他抿了抿唇,按着规矩行过礼后,忽然抬眸问荀远微:“殿下,是不想见臣么?”
第52章 柳梢青 “臣只是希望殿下能够得偿所愿……
荀远微为了怕自己失态, 才握起来的朱笔就这么一顿,险些弄污了手底下压着的奏章。
她素来知晓戚照砚擅长洞察人心,可她方才明明都没有抬头, 他又怎能这么明白地道出自己的部分心思。
只是这句让她一时也想问自己一句——到底想不想见戚照砚?
戚照砚站在阶下,看着荀远微撑着头却一言不发, 不由得问了声:“殿下?”
再次听到他的声音, 荀远微才从短暂的失神中回过神来, 而后将朱笔搁在手边放着的砚台上,缓缓抬起头看着他,问道:“何事?”
戚照砚听见她颇是冷淡的声音, 心下蓦地一慌。
荀远微的语气,就像是三年前将自己从奚关外救回来那次一样, 带着疏离与君主身上不加以掩饰的……冷漠?
戚照砚在心中反复斟酌,才找出来这么一个可以用来形容堂上坐着的人的神容。
但这些毕竟只能算是自己的私心, 他只好先敛了敛自己的神色, 朝着荀远微行了个叉手礼, 才道:“殿下,臣今日来,是前几日宇文宣将他在益州司马任上查出到的有关人口诱拐的证据交给了臣,因无论是他从前的职位,还是现在在兵部的职位,如要直接上报此事必要经过中书, 且有越职之嫌,臣恰巧负责监察此案的审议, 故而宇文宣将查出的证据交予了臣,臣做了简单的整理后,如今呈递给殿下。”
荀远微听见戚照砚通报正事, 便暂时将自己的思绪回拢,本想让春和或者沈知渺将他要呈递的奏章拿上来,朝周遭环视一圈,才发现两人皆被自己支走了。
戚照砚自然也留意到了眼下的状况,按照荀远微往日的习惯,应该是会让自己直接传上来的,想到这里,他的心中又隐隐升起一丝期待来。
但荀远微并没有这么做。
她朝着廷英殿的殿门口招了招手,唤进来一个在殿外侍奉的婢女,让那个婢女将戚照砚手中的奏章和整理好的证据呈上来。
戚照砚的身子不由得一僵。
虽说奏章还是呈递了上去,但他在抬头时却不忘观察一番荀远微的眼神。
荀远微什么也没说,只是沉默着从婢女手中接过奏章和书册,翻开后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她越看,眉心蹙得越紧。
她原本以为,像沈知渺这样的事情应当只是个例,却没想到在益州以南的邛州等地竟如此之多,她不由得想起了年前的定州一案,当时便是由程拱寿提出的,在长安户部留存的记账册上的户口数远远少于定州地方上的户口数,以至于大量人口被隐匿,加上灾情勘测的谬误,才出了那样的事。
只是当时因为朱成旭和郑惜文的死,那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荀远微心底一惊。
她将手中的奏章和书册合上,看向戚照砚,问道:“我记得去年冬天,是你劝我将定州的事情暂时稳在定州,不要往下延展,如今怎么又主动将此事呈递上来了?”
戚照砚垂了垂眼,“因为这是殿下的心愿,不是么?”
荀远微一怔。
确实是,她要将荀家的江山坐稳,这些簪缨世家的是她必须要清理掉的。
戚照砚没有等她的应答,又轻声道:“臣只是希望殿下能够得偿所愿。”
荀远微忽然觉得自己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下。
萧琬琰昨日和她说过的话还回响在耳侧,她没有忘记,也不敢忘记。
可眼前之人的语气又是这样的真挚、诚恳。
君臣之间,注定是有天堑的。
荀远微想到这里,又将眸光撤了回来,将奏章留了下来,把记载着证据的书册交给身边侍奉着的婢女,也不抬头,只是道:“此事我已知晓,你也负责审理此事,我之后便将韩胜案、邛州府衙受贿案以及这个案子并案,继续交给你和窦嵩和陈敬年处理。”
戚照砚以为自己说了那番话后,荀远微总该会和从前一样有些表示的,但是并没有。
他有些怔忡地从婢女手中接过从婢女手中接过荀远微还给他的东西,久久没能回过神来。
荀远微接着道:“三件案子并起来查,后面你们应当也不会轻松,你虽然是御史中丞,倒也不必时常跑来廷英殿,政务上的事情写成奏章直接递上来就是了,若是我对案子有所疑虑,会命人召见你们,或者亲自去大理寺和刑部。”
戚照砚有些惊惶地看向荀远微,却发现他根本没有看自己一眼。
荀远微方才的话一出,让他的思绪,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忽然被丢进冷水里一样,发出“呲呲啦啦”的声音。
他脑海中流转过他们这段时间来的所有过往——是京郊驿馆中的初见、荀远微数次亲临他的宅子、年前在城外的风雪中的相携、石洞中她与自己的每一句、大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还君春衫》 50-60(第3/15页)
善寺的观音殿前两人手中一模一样的签文、大理寺的那次,乐游原上的风似乎还缭绕在他耳边,但一切又都不同寻常了起来。
戚照砚只觉得自己的心一寸一寸地坠下。
最后他听到自己鼓起勇气问了荀远微一句:“臣冒死问一句,是臣哪里做得不对么?”
“没有,戚中丞想多了。”
这是荀远微地回答。
戚照砚攥紧了手,他只觉得耳边空荡荡的一片,只有自己的声音在回响:“臣明白了,臣告退。”
荀远微看着他往后退了几步,慢慢地转过身去。
这个动作,他仿佛做的缓慢极了,像是在等着她挽留一般。
她有些“徒劳”地伸了伸手,最终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的动作,又将手收了回来。
过了许久,她才抬起头来,看向廷英殿的门口,恰巧一阵风掠过,带起了去年冬天没有落尽的枯败叶子。
也不见戚照砚的身影,如同他从来未曾来过一样。
荀远微一时竟然觉得自己有些呼吸不畅,像是有绣花针细细密密地扎着自己的心一般。
此时沈知渺正好捧着一堆文书进来放在阶下自己的位置上,看见她偏过头去,大口大口地呼吸,以为她是身体不适,连忙跑过去抚了抚她的后背,为她轻轻顺着气。
“殿下这是怎么了?可否要臣去叫人传太医?”
荀远微摇了摇头,说:“无碍。”
和沈知渺说出这句的时候,她才惊觉,自己此刻连呼吸都是颤抖的。
沈知渺看着她直起身来,还是甚为担忧,遂关切道:“殿下眼睛怎么这般红,是昨夜未曾睡好么?”
荀远微闻言,眨了眨眼睛,才意识到自己方才刻意压制住的情绪此时早已从心头蔓延上了眉目间。
她怕她出声哽咽,故而清了清嗓子,才同沈知渺道:“或许是昨夜熬得有些晚的缘故,没有什么大事。”
沈知渺点了点头,很有分寸地没有问下去,只说:“初春时节,长安确实干燥,臣前两日才买了些枸杞、决明子并金丝菊,倒也不必熬成药,臣回去后煮成水,殿下若是觉得苦涩,或许加点冰糖会好一些,殿下看奏章毕竟劳累,这些草药都是可以明目的。”
荀远微轻轻颔首:“那就麻烦你了。”
沈知渺笑道:“殿下愿意听臣一言,是臣之幸,更何况,投桃报李的道理臣还是明白的,臣能有今日,全然是因为殿下的慈悲心肠,能为殿下做点什么,臣求之不得呢。”
荀远微被她惹得轻轻牵了牵唇角。
她以为自己短暂地从方才难以言说的悲伤心绪中脱离了出来,于是拿起手边放着的玉玺,才要往上加盖,却被沈知渺拦住了。
“殿下是不是拿错印玺了?”
荀远微看向被自己捏在手中的印玺,是用以给诸侯册封赏赐的“皇帝之玺”,而非平日里批阅奏章发布诏令的“天子行玺”。
这两枚印玺的外观差别极大,她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拿混的。
荀远微一时有些尴尬,便接着沈知渺方才的话口继续道:“许是近来开春,庶务繁冗,一时有些看花眼了吧。”
但只有她自己心中知晓,自己的心中是一片空荡荡的,就像是弄丢了什么一般。
沈知渺将正确的印玺递到她手中,看着她在上面加盖好,才从她手中接过那份奏章,放在旁边整理好的一摞奏章上面。
在这个过程中,她看见荀远微的手心处沾了点朱笔的红色印记,多少也猜出了她是有些走神,遂旁敲侧击地道:“殿下确实辛劳,过几日便是上巳节了,长安或许会热闹一些,那日正好是百官的旬休日,殿下不妨也出去放松一番?”
“上巳……”
荀远微轻轻呢喃了声,又道:“我知晓了,你有心了。”
沈知渺笑着摇了摇头。
上巳节那天,荀远微先到了宫中和萧琬琰问了安,又关心了一番小皇帝的功课,才乘着车辇出了宫。
三月三,上巳节,长安街上人确实多,即使她的宅邸远离东西两市,却也依旧能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
车夫将车辇停在公主府门口,荀远微如寻常一般挑起车子的帘子下了马车,却看见自己府门口的柳树下站着个人。
此时那棵柳树的叶子已经全部绿了起来,柔柔软软地垂下来,拂过柳树下站着的那人肩头。
阳光隔着柳树间的罅隙落下来,照亮了那人的脸庞,冲淡了他周身的冷淡气质。
公主府的屋檐上不知何时有一对喜鹊筑了巢,荀远微也没有教人去掏,此时也叽叽喳喳地叫着,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一些都是这般的平和宁静。
荀远微在看到戚照砚的时候,却不由得红了眼眶。
但她还是深吸了口气,走上前去,站在他两步以外的位置:“你怎么在此处?”
戚照砚颔首低眉:“今日上巳,碰碰运气。”
第53章 春欲晚 伸手攥住了她的手腕。
恰此时一阵风吹散了吹落在戚照砚身后的柳枝, 带着暖意的阳光就这么疏疏落落地洒满了他半边肩膀,连带着让他的面部轮廓也渐次蒙上了一圈朦胧的光晕。
他着着一身水青色的襕衫,腰间还别着一只腰扇, 发上绾着一支简单的木簪,说完这句, 便像是在等荀远微的回音一样, 久久没有出声。
荀远微本不想将目光投过去的, 但还是没能忍住。
她看着站在柳树下的戚照砚,琢磨了半天,才想出适合他此时状态的描述——
他抿唇不语的模样, 便像是一封已经写满关切之语,却不知该寄往何方的信笺。
这个比喻刚从荀远微脑海中浮现出来, 她心中蓦地软了下。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仿佛过了许久, 她才回过神来。
“碰运气, 为何来公主府?”荀远微克制着自己的心绪, 没有使她往前走。
戚照砚这才缓缓抬眸,轻声道:“臣以为殿下会明白的。”
荀远微别过眼去,摇了摇头:“我不明白。我说了,若是案子有新的进展,我会传你,或者亲自去官署, 更何况,今日休沐, 你也没必要这般。”
她越说越快,心中生出了一丝紧张和逃避,甚至说完这句, 她便踅身,想要往公主府的台阶上走去。
却不防戚照砚在她身后道:“难道在殿下看来,臣找您就单单是为了公事么?”
荀远微忽然想起自己从前和他说过的公事和私事之分,一时没忍住顿住了脚步,却未曾回头。
她听见身后之人挪动了下脚步,似是在往她这边来。
果然,不过片刻,她就听到了戚照砚说:“殿下说过,廷英殿之上,你我是君臣,没有说过出了宫禁之后,臣斗胆……”
荀远微忽然转过头来看向他,带动了发髻上的步摇晃动:“斗胆什么?”她定了定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还君春衫》 50-60(第4/15页)
,看向戚照砚,“你也曾同我说过,先君臣。”
戚照砚默了默,有意地略过了她的后半句,只说:“臣斗胆,请殿下同度上巳。”
上巳节,按大燕的习俗,应当是想互通心意的郎君和娘子一起同游踏青。
荀远微攥了攥手,稍稍往后撤了一步。
因为方才她和戚照砚靠得实在有些太近了,近到似乎能感受到彼此的呼吸一般。
她怕自己一时没有遵守好自己划给自己的君臣界限,怕自己反悔,怕这段时日的隐忍都付之一炬。
见荀远微做出这样的动作,戚照砚又不自主地往她腰间看去。
那里原本是挂着自己赠与她的那枚木雕糖葫芦的,此时却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他不由得开口问道:“殿下不是说对那只木雕糖葫芦甚是喜欢吗?”
荀远微只应了声:“嗯。”
戚照砚舒了口气,问道:“臣记得殿下之前是戴在身上的。”
荀远微克制着自己的语气,极力地让其听起来没有什么波澜:“我收起来了,”说完这句,她像是又怕戚照砚多问,又补充了句:“这毕竟不合礼制。”
“不合礼制,殿下指的是共度上巳,还是佩戴那枚木雕糖葫芦?”
荀远微回答:“都是。”
此时她的鼻尖已经漫上了一层酸涩,心中更是一番天人交战。
细风拂过发梢时,她听见自己说:“你如今既然是御史中丞,所言所行,也得多多注意,君臣同游上巳,传出去,终究是要惹人非议的,为了你的清誉,还是早些离开吧。”
她说完便再次转身,提起裙角,步履有些匆忙,想要早些回公主府,让自己冷静下来。
但她万万没想到,戚照砚会伸手直接攥住她的小臂。
她的步子顿在了原处。
这次戚照砚不是像从前的许多次那样,只是揪着她的袖子披帛不不防,是直接握住了她的手腕。
他掌心的温度透过单薄的衣袖,抵达她的皮肤,更往深处,抵达了她的心间。
荀远微深吸了口气,“放开。”
身后之人的动作并没有松开。
荀远微想到,自己住的这片,到底连着朝中的许多高官重臣,她最终还是回过身去,看向戚照砚。
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她竟然看到戚照砚的眼睫上有一颗小小的晶莹。
那一瞬,她再次清楚地感受到了痛感。
“你……”
她开口,却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戚照砚开口道:“殿下怕人非议么?”
荀远微自然是不怕的,她是长公主,别说和哪家郎君亲近了,即使是豢养面首,也不敢有人多说一个字,她担心的,是戚照砚的清誉。
故而她没有回答戚照砚这句,只道:“难道你想被人冠上‘媚上’污名么?”
戚照砚闻言,忽然扯了扯唇角,松开了荀远微的手腕。
他心中想的是:那也要看媚谁。
于是他抬眼看向荀远微,神情中隐隐有着孤注一掷的勇气:“臣这几年所遭受的非议,并不差这么一次,这些对于如今的戚照砚来讲,也不重要。”
荀远微却避开了他的目光,稍稍往后退去。
但她万万没想到,这个素日里对她恭敬、温顺到极致的臣子,此刻竟然往她跟前逼近了半步。
她又往后退去。
但她退一步,戚照砚进一步,退两步,戚照砚进两步。
荀远微最终停下了自己的步子,道:“戚照砚,作为臣子,你今日,已经逾矩了。”
戚照砚飞速地接上了她这句,反问道:“可殿下若只把臣当作臣子,又何惧旁人会非议?”
此话一出,周遭的氛围悉数阒寂了下来。
这句话也像是在鞭笞着荀远微的内心一样。
若她真得对戚照砚没有别的心思,又怎会一日日的自欺欺人呢?
戚照砚见她不说话,心头染上浓浓的后悔。
这次是他主动朝后退了几步,两人之间,又恢复了原先的距离。
就好像方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戚照砚的语气有些颤抖:“今日是臣失态、失礼、失敬,请殿下恕罪。”
荀远微听见他这句,喉咙中也如吞了针一样。
他们之前,分明是她先拨开君臣之间的这层帷幕的,如今又是她“毫不容情”地,将这层帷幕变作铁门,在戚照砚面前重重甩下。
她站在原地,像那次在廷英殿一样,看着戚照砚朝自己行礼后再转身。
荀远微到底还是没能克制住自己,朝他喊了声:“戚观文。”
听见荀远微叫他的表字,那道背影,恍惚间僵了下,才带着试探的意思转过来,而眼神中,又分明尽是期待。
荀远微跑到那颗柳树下,抬手折了一条柳枝,又朝这边而来。
戚照砚眸子睁大,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折柳,者留,殿下这是希望臣,留下来吗?”
他的尾音落得很轻,像是不敢让自己再多有期待一般。
荀远微却说:“上巳节,祓禊去灾。”
戚照砚没有想到荀远微会这么说,不由得垂首,有些自嘲地牵了牵唇,双手接过:“臣多谢殿下。”
而后他握着荀远微赠与的那枚柳条再度转身。
而这次,荀远微并没有出言相留劝。
上巳节,还有个习俗便是曲水流觞,长安稍微有点名望的家宅中,都摆了流觞宴,用以招待宴请的来客。
但往日根本合不来的崔延祚和郑载言,竟然也凑到了一起,却不是在流觞宴上,而是在一处雅致的会客厅中。
崔延祚为郑载言斟了一杯酒,平推到他面前,道:“郑公,虽则你我往日在政见上多有相左之处,但如若有共同威胁你我的事情,想来郑公也不会坐以待毙吧?”
郑载言比崔延祚能大上一辈,也不曾端着,只是接过了他推过来的酒,一口饮尽,便也算是给了崔延祚这个面子。
崔延祚这才皮笑肉不笑地道:“从那位长公主去年年底回京以后,京中的事情便是没有断过啊,去年的定州案,折了惜文,前不久的贡举案,我家也多少受了牵连,如今又扯出了这邛州诱口的事情,你说,这可如何是好啊?”
他知道郑载言能听懂他的意思,毕竟诱口这件事,荀远微已经下诏让查诸道诸州的户籍了,这么大刀阔斧地查下去,迟早会出事,那些被藏起来的生意,也势必要重见天日。
郑载言冷哼了声:“那位也不是吃素的,经过了这两次,如今大理寺、刑部、御史台我们可都很难插进去手了,再想故技重施,怕是,难如登天。”
崔延祚却摇了摇头,道:“谁说我们一定要从刑狱上入手了,这都不过是扬汤止沸罢了。”
郑载言眯了眯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还君春衫》 50-60(第5/15页)
并不表态,只问崔延祚的意思:“那你想如何?”
崔延祚看向他,意味深长地说:“春狩就要到了,不正是,清君侧的好时机?”
郑载言对此未置可否。
戚照砚离开后,荀远微虽然回了公主府中,心中却诸般不是滋味。
她伸手摸向自己的手腕,那里仿佛还残存着戚照砚手掌上的体温。
戚照砚说过的话还回响在她耳边。
她有些心烦,遂朝外面喊了声:“知渺。”
进来的是春和,“殿下,沈待诏托奴婢转告您,她今日同李衡将军,有约,怕是不能随侍殿下身边了。”
荀远微挥了挥手,“知道了。”
春和又退了下去。
过了会儿,她只觉得一阵心烦意乱,索性出门:“套车,去曲江池。”
到曲江池的时候,外面尽是嬉笑玩闹声,而外面越是热闹,她便觉得周遭愈加空荡。
下车后,她鬼使神差地朝一边的亭子看去——又是那道熟悉的身影。
遥遥可以看见他面前尽是酒坛子,手中动作不停。
这次荀远微竟没有忍住,直接朝那边走过去,一把夺过戚照砚手中的酒壶:“不许喝了!”
戚照砚怔了下,抬头看她。
第54章 偷朝夕 “有殿下这句话,就够了。”……
荀远微垂眼看向戚照砚, 她一时竟然有些分辨不出那双幽深眸子中的情愫。
是惊讶、怔愣、还是惶惑?似乎又带着些许失落。
荀远微忽然想起自己说过的那些话,一时心头涌上了浓浓的懊悔。
她好像不该那样讲的,但是她没有别的办法。
她很清楚一旦两人之间破除了君臣这层关系, 那么台谏喉舌之下,她损失的是一位有经略之才的心腹重臣, 戚照砚失去的, 是他的青云前程。
戚照砚却看了荀远微一眼, 又抬手搭上了荀远微方才从他手中夺走的酒壶,又缓缓地别开眼去,道:“还给我吧。”
这是他第一次在荀远微面前自称“我”, 而非臣。
荀远微不由得颦眉,她几乎有些相信, 眼前这人是喝醉了。
于是她并没有松手,反而是将那只酒壶握得更紧, 脱手丢到一边去。
戚照砚应当是没有想到她会这样做, 于是再度抬起头来看向荀远微:“殿下这是做什么?”
荀远微抿了抿唇, 看向一边已经空了的两个酒坛子,才以稍稍不满的语气问道:“怎么喝这么多?”
戚照砚却轻笑了声,理了理自己的衣衫,说了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殿下, 只有醉了才敢想一下平日里从来不敢想过的事情,才能见到平日里很难见到的人, 不是么?”
荀远微被他这一问弄得有些愕然。
她怎么会不知道戚照砚是意有所指。
今日是上巳节,曲江池畔更是聚集了不知多少娘子郎君,到处都是笑闹声, 戚照砚却这般孑然一身,明明身在俗尘里,但这些事情于他而言,又像是妄念和奢望一般。
荀远微别开眼去,沉默了会儿,才说:“我不清楚,但是你不可以再喝了。”
戚照砚紧接着她的话问道:“殿下这是在关心臣,还是在管臣?”
本是很寻常的两个词,但此时从戚照砚口中说出来,却让荀远微觉得他这话像是有歧义一般。
她琢磨了会儿,才避重就轻地说:“你既然是我的臣子,那我作为君,无论是管你,还是关心你,都是情理之中,你也,不必多问。”
她心中其实清楚得很,这话不但是说给戚照砚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戚照砚听了她这句话,不由得想起当年自己被荀远微从奚关带回檀州的时候,自己曾满怀绝望地问她为什么要救自己,她当时的回答是,她并不认识自己,所以无论是谁那么半死不活地躺在奚关外,她都不会袖手旁观。
他很想知道,在他们经历了这许多之后,荀远微如今还是和当时同样的理由么?
于是他沉吟了声,仰头看着荀远微,问道:“那今日如果是卢峤是这般境地,殿下也会一样的担忧,也会做出相同的事情么?”
荀远微的一愣,戚照砚没有说旁人,说的是早和他有纷争的卢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