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2 / 2)
就这,你们还敢给贪官免死?那岂不是更加为所欲为了!
就该把他们全部枪毙,如有再犯,继续毙。
*
屋内被烘的暖暖的。
赵小照躺在张宛怀里,赵富贵躺在赵小照的怀里,真是和谐的祖孙三代啊。
本来,张宛是不肯让小猫上床的。
“掉毛太厉害了,床上都是,我晚上睡觉岂不是一嘴的猫毛。”
奈何慈父多败咪,富贵有了赵小照撑腰,就差坐到龙椅上撒尿了。
而且赵小照三心二意的,富贵这名字取了没三天,又觉得这个不好了。
“改个名吧。”
“不行,不能改名,这是上了户口的。”
紫禁城的户口,还是一环内,很值钱的。
“那给她起个小名,叫豹豹。”
豹豹住在豹房里,很合理,是不是。
张宛看着汪直白天送过来的,江浙地区的重新丈量土地的册子。
掏出一个计算器来,加加加加加,最后归零。
若是太祖朱元璋面对这样的情形,只怕洪武三大案就变成洪武第四大案了。
整个南直隶都会血流成河。
她知道,当面一套背面一套,早就是常态了。
这两份册子也不可能就完全能对得上。
但不说八九不离十,总得有个七七八八吧。
睁只眼闭只眼,那好歹还得睁只眼吧,不能两眼一抹黑啊。
哪知道竟然能够离谱成这样?!
这才只是弘治年间啊,每十年都有一次的普查。
敢情花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就出了这些东西。
其实之前清查的结果还没有出来时,只是对照之前每十年的各地呈上来的册子,张宛就已经觉得不对了。
好几个县,其中某些村的人口,这十年与前十年居然是一模一样的。
十年了人口一个不增、一个不减?
你们就算是糊弄,是不是也要稍微修改一下数据,注重一下上报材料的合理性。
听说到了万
历年间,这些黄册都是早早填好了,就等着交上去交差的。
甚至连几十年后的黄册都已经制作好了。
等到明朝灭亡时,发现库存的黄册都已经编到几十年后了,着实荒谬。
“你怎么看?”
汪直说:“殿下若想……这当然是最好的借口。”
想什么?
不管想什么,这都是最好的借口。
想什么都行,从杀一个人到抄家灭族,来一场弘治大案。
只是内阁只有李东阳、谢迁两人。
李东阳这人最是圆滑不过了,谢迁虽然强硬些,可他是浙江余姚人,难说好不好对自家老亲戚们下手。
谢迁、谢迁,他姓谢。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虽然不知道他是不是那个谢,但他祖父从前在浙江布政使司、福建布政使司、光禄寺都干过。
这可是个正经的官三代。
那些隐匿人口的富户,搞不好也有他自己家。
赵鸣推门进来,先在火盆前烤了烤手。
转头就看见儿子和大孙女在床上做“人工呼吸”。
赵富贵被亲的整个生无可恋。
“不是这个亲法的,你这太猥琐了。”
赵鸣伸手给张宛按在床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50-60(第6/18页)
示范了一下如何正确的“人工呼吸”。
“要温柔,知不知道,要缱绻,要缠绵。”
“温柔”两个字赵小照认识会写。
但“缱绻”太超纲了,他现在还只认识“钱”和“犬”。
“老爸。”赵小照鄙夷,“你这才猥琐吧。”
“我和你妈这是两厢情愿,不然哪来的你。”
“那我和富贵也会生小宝宝吗?”
赵富贵:……你要对本喵喵做什么……
——我还是个孩子啊,我卖艺不卖身的!
赵鸣低头也要给他来个“人工呼吸”。
“不要不要。”小照捂着嘴,“我是妈妈生的,我只要妈妈亲。”
“你明明是我俩一起生的。”
小照一脸“你少糊弄我”的表情。
“那你再生一个试试,要是我是你和妈妈一起生的,那怎么我在妈妈肚子里,妹妹还在妈妈肚子里。”
小照啧啧,“爸爸,要你有什么用。”
赵鸣:你说他傻吧,你起码知道妈妈才能生娃。
——但你要说他聪明吧,他居然想和咪咪也生一个?
第54章 文正 一 流芳百世不至于,青史留名定……
有宋以来, 文臣仰望的最高标准是八个字——生封太师、死谥文正。
一词定褒贬,想知道古代大臣有多大贡献,看他的谥号就行了。
而对于文臣, 最顶级的谥号莫过于“文正”。
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 是文人道德的极至。
司马光曾赞誉“文正”为谥号中的极品,奠定了其在后世的无上地位, 牢固且无可争议。
有明一朝, 得到“文正”的一共只有五个。
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刘理顺。
其中,方孝孺、倪元璐、刘理顺都是南明追谥的。
正经大明年间,1644之前, 就只有俩——李东阳和谢迁。
而这两位竟都是弘治一朝的内阁首辅, 难不成, 在朱佑治下, 班子竟然是如此的星光熠熠?
要知道,在大明论谥号,杨世奇才是第二级的文贞, 王阳明和刘伯温是第三级的文成。
张居正竟然只是第四级的文忠?
——你李东阳、谢迁, 何德何能能排在这些人的前头?
张宛:“你俩也配?”
而北宋的文正——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八人。
王安石的谥号就比较有意思了,他单谥一个“文”字。
那几个不熟的且放下,就范仲淹、司马光, 你俩和他也差不止一个档次吧。
赵鸣:“你也配?”
你翻开履历,李东阳谢迁名臣也是名臣,但着实没有名到这个程度。
这李谢二人着实也没有什么突出到匪夷所思、可以获得这一重大荣誉的地方。
看来弘治朝,不仅皇帝这个“中兴之主”的水分大,大臣们“文正”谥号的水分也大。
整一个水漫金山,互相吹捧。
张宛看着镜子里, 自己的肚子越来越圆。
这也没法产检,太医也完全不懂个屁,不过——
“我怎么觉得这肚子,比之前生赵小照的要大?”
“有吗,我看差不多啊。”
“你瞎啊。”张宛琢磨,“这应该是个公主啊,难道是个金刚芭比?”
她给赵鸣出了个主意。
“你就跟李东阳或者谢迁说,如果他们听你的话,乖乖配合,死了之后,你就给他一个文正。”
他还不得为你冲锋陷阵、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明朝的文臣,没有军功,爵位是封不了的了,只能指望谥号了。
生前身后,不就这点意思么。
“那万一我死他前头呢,这空头支票可不就是不算数了。”
朱佑才二十多,他俩都四五十了,按说不应该啊。
但实际上,还真就这么回事。
哎,命短的苦啊。
“谢迁和李东阳又不是赵小照,那么好糊弄的。”
说到这儿,他叹了口气,“现在小兔崽子也不好糊弄了。”
次日,谢迁来见皇帝。
赵鸣也不跟他兜圈子了,开门见山。
“谢卿,朕觉得如今宗室人口实在太多,郡王遍地都是,这么多人不事生产却要吃饭,长此以往,如何养得起。”
宗室人口过多,是明末几个要命的大问题之一。
实在是因为,朱元璋对自己那些儿孙好的过份了。
宗室爵位有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个等级。
他把自己的儿子都封了亲王。
亲王所生的嫡长子为亲王,其他的都是郡王,按照这个方式递减。
俸禄也不一般,亲王1万石,郡王2千石,镇国将军1千石,辅国将军800石,奉国将军600石,镇国中尉400石,辅国中尉300石,奉国中尉200石。
之前咱们怎么算的来着,正七品的县令,年俸禄不过90石禄米。
连奉国中尉的一半都不到。
大明官员:……太祖爷爷,您是不是太双标了……
而且,大明不愧是姓“朱”的,也太能生了。
洪武年间,宗室人口仅有58人,嘉靖年间直接涨到了3万。
《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二十三年宗室总人口为15.7万。
要说,怎么同样是大一统王朝,人家就没有如此严重的宗室问题呢。
唐朝,那是因为每隔几年十几年,就要搞一次政变,突突突一片宗室成员。
比如武则天在位的时候,就把除了自己亲生儿子之外的近支宗室,全都给物理消灭了,剩下的那都是硕果仅存。
而宋朝,宗室管理更严格。
亲王的嫡长子只能承袭郡王爵位,每传一次降一等。
两宋三百年,世袭罔替的爵位只有五个,其中一个还是衍圣公。
而且,北宋皇子也不会直接封王。
先给个外官、节度使当当,再从郡公、国公、郡王一级一级慢慢升到亲王。
就算是亲王,封号也是从小国开始,慢慢加到大国。
你要是死的早,有可能连郡王都没捞着。
后面的清朝也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只有八个,别的都是降爵。
而且就算是皇子,别说亲王了,爵位也不一定能封上的。
乾隆继后所生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50-60(第7/18页)
十二阿哥,就是到死也是个光头阿哥。
只有明朝特立独行,搞出了这么庞大的宗室,开支让国库不堪重负。
且限制宗室从政,朱棣继位后军权也没了。
宗室们只能天天在家吃白饭,果然是养了一群猪。
既然是猪,那只有杀了吃肉这一条路了。
其实在弘治年间,宗室问题还没有完全暴露。
可这
东西就是几何式、爆炸式的增长。
等到了嘉靖万历年间真的想控制的时候,那就已经来不及了。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办。
像朱允炆那样一上来、二话不说就削藩,你就有概率碰到朱棣这样的对手。
自然,现在的大明、他还真不信能再出一个朱老四这样的人物。
“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之前的人咱们暂且先不动,从我开始……”
准确地说,是从张宛肚子里面的这一个开始。
“日后我的皇子全部降爵承袭。”
除了太子之外,他别的的皇子是亲王,孙子那就是郡王。
这一番话听得谢迁那叫一个迷迷糊糊。
他简直以为自己听错了,皇帝还能干出这种事情来?
他有些张口结舌地说:“陛下如果有如此的想法……可以直接下旨。”
这法子确实没话说的,现有的藩王不动,他们也不会说什么。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新人再哪儿,不就在张皇后肚子里吗。
他纵然是想拒绝反对,他也没有办法开口呀。
胎儿:……怎么大家都有,到我这儿就没有……
——是不是针对我?怎么就没人为我发声?!
“先生,觉得这件事做的对不对?”
“陛下自然是千古明君。”
这个明可以是英明的名,也可以是圣明的明,也可以是名声的名。
“如今朕就把这个名声,送给先生如何?”
啊?
“由先生上疏提出这个方案,朕驳回,你再上疏。朕必然勃然大怒,然后你就找一个倾盆大雨……”
这是冬天,倾盆大雨不可能了。
“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在宫中跪一跪。”
赵鸣安抚说,“倒也不用真的跪一宿啊,朕可以配合你。”
如果有亲朋好友,也可以带着一块跪,毕竟有好事大家一起分享啊。
“最后经过咱们这一番拉锯,先生最后成功了,朕批准了这个方案。”
赵鸣一拍手,“先生,单这一件事,流芳百世不至于,将来青史留名定然有你的。”
有那么一瞬间,谢迁几乎以为皇帝是在给他下圈套。
他差点就要说:“陛下,这样是不是不太合适啊?”
如果是李东阳的话,一定会这么说的,他的心眼子遍布全身上下。
所以,赵鸣才来找谢迁啊。
毕竟谢迁还是他的老师,在东宫讲学多年,有师生之谊。
只是,在谢迁记忆中的陛下,还是从前的太子殿下。
他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学生。
可他的学生,这怎么学坏了?
赵鸣一把抓住他的手,深情地看着他。
这个眼神,张宛教了他半天。
“要真,要真,知道吗?”
赵鸣眼珠子都给练的红了。
“一个糟老头子,比我爸还年纪大。”他真是无语,“你让我小鹿斑比、含情脉脉看着他?”
当皇帝,对演技要求这么高了么?
“先生,你我不仅是君臣,更是师生。只要先生同我君臣一体,为大明成就一番事业,我也不敢说别的,等您百年之后,必然是文正二字。”
谢迁的瞳孔顿时放大。
赵鸣能感觉自己握着他的手都在发抖。
现在,他心里一定在问——真的吗?假的吧?真的假的呀?到底是不是真的?!
第55章 文正 二 领导的用人态度千年不变——……
明武宗时, 李东阳快挂了,大学士杨一清来看他。
见李东阳为自己的谥号担忧,杨一清就拍胸脯表示——
“你死了之后, 我保证给你文正的谥号。”
结果呢,李东阳“垂死病中惊坐起”, 竟直接爬起来给杨一清哐哐磕了几个头。
足见赵鸣这句承诺的份量了。
“先生,之前那几位大学士, 百姓说他们是纸糊三阁老, 什么事都不做,不过尸位素餐而已。”
赵鸣情真意切地表演,“我知道您不是这样的人, 您从前是状元, 如今是内阁大学士, 那您说、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正如他所说, 谢迁是状元。
别看科举文里状元一抓一大把,连中三元都是小事一桩。
但整个明朝也不过九十个状元,都不到三位数。
一个状元, 能不知道读万卷书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今天么。
不读书, 他能有今天?
天子垂拱而治,他和谁共治天下?
不就是士大夫么。
他一步一步走到今日,站在这殿上,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能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当人上人么。
赵鸣却说:“读书,不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
那是什么?
“是做到众生平等。”
谢迁愣了愣,苦笑一声。
抱歉,光凭读书做不到这一点。
“陛下。”他忍不住问,“宗室……您为何会突然有这个想法?”
从自己开刀, 如此的高风亮节,实在是让人……难以适应?
“是皇后,是皇后向朕进言。”
谢迁震惊,皇后竟如此识大体?
明明前几年,皇后还纵容张家兄弟在京城无法无天,自己在宫里也是无法无天。
她爹去世的时候,皇帝甚至动用了军队,就为了给自家老丈人修墓地。
就差修的跟先帝一个标准了。
岳父也是爹么。
虽然后面,皇后亲手处置了两个弟弟,把他们远远赶出京城了,勉强算是亡羊补牢、犹时未晚。
但这次这个也……
“先生好好想想今日朕说的话。”
赵鸣今天演的够够的了,最后给了谢迁一个神秘眼神,让他先回去了。
以前上班的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50-60(第8/18页)
候,最烦的就是通勤的压力。
每天在地铁上挤来挤去的时候,就想着为了这点屁钱,值不值啊?值不值啊?
“哎,都是生了赵小照,不然我俩躺平、一了百了。”
穿到这儿来之后,通勤的压力确实骤然消失。
毕竟就在自己家里上班,虽然这个有点过于大了。
就是上班时间实在太早,这天还没亮呢就上那个形式主义的早朝、简直要死。
后来不上早朝了,改为居家办公,果然是爽了。
现在么,为了赵小照,他们不得不天天宫里宫外跑个不停。
这让别人看到了,还以为他在宫外还有一个家呢。
——“这家花就是不如野花香哦。”
——“别看皇帝表面上正经,说什么只有皇后一人,再无妃嫔,实际上他在外头啊,那简直是没法说……”
到目前为止,赵小照还不知道自己是当朝太子,日子过的快快活活。
张宛看了都嫉妒。
“他这日子过的太舒服了,真想找个班给他上上。”
理论上,既然他现在是太子,其实已经上上班了。
家族企业也是企业啊。
“再让他快活两天吧。”
每日就是读书习字、种田撸猫。
其中撸猫是主要工作,富贵都快给他撸秃了。
陆老头从他的启蒙老师,变成了他的农学老师,整天的拉着他在田间地头挖红薯。
如今这小子可是把五谷都认识全了,脸也晒的黑漆麻乌。
到了冬日倒是没有农忙了,一晃一年也就快过去了。
“妈妈,你是不是红薯吃多了,怎么肚子涨的和气球似的。”
“滚。”
六个月时,张宛怀疑自己肚子里是双胞胎,顿时紧张起来了。
不光他紧张,赵鸣也紧张。
他搓着
手说:“我干的?”
不然呢……
虽然说朱佑和张皇后的老二老三是一年生的,但也是一个年头一个年尾,也差了十个月。
当然、让人家刚出了月子就怀孕,说好了是柔情蜜意,说白了是不干人事儿。
你就不能消停两天吗?!
可如果这真的是两个,在古代生孩子本来就要命,还是生双胞胎?!
“都怪你。”张宛抹着眼睛,“都怪你,我不生了!”
如果之前她知道肚子里揣了俩,她肯定不干。
别说她不干,就是赵鸣她也不干。
双黄蛋好吃,双胞胎可不好生。
但现在木已成舟,事情已经搞成这个死样了,还有什么办法。
赵鸣安慰说:“咱们不是有那个产钳吗?”
“产钳对付一个还行,对付俩能成吗?!”
就连钱锦看着她的肚子也说:“殿下这肚子……确实像是双胎。”
一开始,钱锦也奇怪来着。
怎么皇后不在宫中待产,却在这里?
张宛解释说:“陛下算了一卦,说宫中和我风水不对,我先搬出来住一段时间,得生产之前才能回去。”
之所以得回去生产,自然是因为主要的人手都在宫里,还是在宫里生安全,在这儿生动静太大了。
到时候这秘密基地就瞒不住了。
“没想到,这产钳也是殿下您发明的。”
钱锦叹道,“这一两年,确实听说京城妇人分娩,有用此物的,只是大家都不便外说而已。”
搞的好像生孩子是什么羞于启齿的事情。
怎么,你们哪个男的不是从你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有本事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啊。
“殿下宽心,宫中太医嬷嬷得力,您定然能平安诞下皇嗣。”
钱锦自己生过两个,知道妇人生子的艰难。
她简直恨不得自己替皇后给这两个娃生了。
能得到皇后的青睐,这多不容易啊,皇后可是他们全家的靠山。
这皇后要是生产的时候,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她可如何是好。
因为不方便,张宛也好久没回宫里了。
好在有个对讲机,她和赵鸣交流也算方便。
那个想让谢迁办的事,到现在还没有落实。
他们都疑心是这老货怂了,推三阻四的。
也不说就不干,只说这也要斟酌、那也要考虑,哼!
“能走到这一步的,哪有省油的灯。他们地位稳固,自然想这想那。”
不过,这时候就得拿出对付牛马的那一套了。
大领导的用人态度千百年来都是如此——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
张宛对钱锦说:“现有一件好事,你家夫君敢不敢?”
……
回了家,钱锦想了想,还是同夫君说了。
顾选匪夷所思说:“这是皇后亲自对你直接说的?”
“自然。”
顾选想了想:“按说不应该啊,你万事奉承皇后,你娘家又在浙江大力推广织布机,殿下没必要这么要咱们全家性命吧。”
钱锦笑了:“你以为是皇后设的圈套,好到时候打死你?”
不然呢?
皇家会如此大公无私?
他可不信。
“陛下要你性命,哪里还要理由,又哪里需要针对你这不入流的小官。”
随便打死就行了,连个理由都不需要。
你们自觉是两榜进士、是个京官,和平民老百姓一个天一个地。
其实在贵人们眼中,不过是一路货色。
这话倒也在理。
对付朝廷大员,兴许是要用几分手段。
对付他们……他们这种,满京城遍地都是。
一块石头扔下来,能砸死五个六品官,皇帝皇后还得费这心思。
“你不如试一试,若成了,便是六部尚书那也得高看你一眼。”
若不成——
钱锦笑了笑:“那你先写个休书给我,到时我就带着两个女儿回娘家,另嫁他人。”
“你想也别想!”
顾选啐她,“你这是为了飞黄腾达,连你夫君的性命都不要了!果然最毒妇人心!”
他要是真敢说,不管能不能成,那些藩王还不给他抽皮扒筋、打成肉泥。
钱锦笑眯眯得让人从厨房端了一锅汤来。
“这是什么?”
她揭开盖子,用筷子夹了两样东西放在夫君碗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50-60(第9/18页)
“这是熊心,这是豹子胆。”她一挑眉,“吃了熊心豹子胆,就能去干要命的差事了。”
顾选无奈摇头,拿起汤匙。
“夫人还是让我今夜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吧。”
*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顾选在被打了四十廷杖之后,给他老婆哭哭啼啼拖回家了。
廷杖,是一种刑法。
自隋律起,笞、杖、徒、流、死,这叫新五刑体系。
其实,明朝的廷杖还是很规矩的。
不是说打就直接拖出去打的那一种,要走流程。
皇帝下令之后,司礼监出帖送到刑科给事中,锦衣卫或者东厂负责拿人,然后才是施行廷杖。
而廷杖的地点一般是在午门前。
当然,有时候皇帝气急了,也会直接在文华殿立即执行。
毕竟,谁还没有急眼的时候呢。
“现在!立刻!马上给我打!打死算数!”
成化之前,廷杖大多还能够穿着衣服挨打,有的还在屁股上垫一层棉衣,所以很少打死人的。
不过是羞辱你一番而已,是要你的脸,不是要你的命。
但是从朱厚照大宝贝开始,大明廷杖升级了,得剥了衣服、光屁股打。
这丢人还在其次,主要是打着打着,容易打死人了。
正是因为容易死人,所以在大明,廷杖与其说是一种惩罚,不如说是一种奖励。
毕竟,士大夫认为臣子忠君爱国,一定要直言敢谏。
“你打我,这说明我说的对。”
打的越狠,说的越对。
古代大概没有因公殉职这一说,但被廷杖打死打伤打残,那比因公殉职还要光荣。
张宛给钱锦出了个主意:“接你家夫君的时候,你从厨房带一块肉去。”
“这是何意?”
“回头你就把这肉偷偷拿出来,说是打掉的,你要拿回去做成腊肉收藏。”
钱锦:???
顾选上疏说要削减藩王的待遇,因为他们太能生了,也太能吃了。
尤其是某些身份,要养两个藩王,简直是捉襟见肘。
皇帝勃然大怒,给他骂了一通。
——“吃你家大米了,滚!”
顾选锲而不舍上疏。
皇帝继续勃然大怒,给他打了一顿。
动手的是锦衣卫许呈,足见皇帝的重视了,让心腹亲自来打。
许呈:……展现我技术的时候到了……
果然给顾选打的那叫一个屁股开花,肉都打出来了。
他夫人来给他“收尸”,面不改色连打出来的肉一起收回去了。
果然是一对儿狠人儿啊。
这夫妻俩名声大噪,连她娘家在浙江都听说了,有荣与焉。
就这,顾选趴在床上,还在继续上疏呢。
他这被打的这么惨,那些听到消息,想要弄死他的藩王,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下手了。
藩王们心想,有病吧你!
我们老朱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你们的再造父母。
要是没有太祖,没有老朱家,你们现在还在蒙古人手下当三等人、四等人呢。
尤其是你们这些科举的卷王,那都是第四等的南人。
我们这些爵位,就是祖上传下来的。
我们的子孙、天生就是享福的。
有本事,当年你们的祖先也去打天下啊。
打着了现在这大明不就跟你家姓了么。
而且,我们也不容易啊。
那谁谁,年纪轻轻一上位就要削藩,简直是脑子坏掉了。
结果太宗即位,虽然没有剥夺藩王名号,但本质上还是在削藩。
我们现在啥都没了,自然只有吃吃喝喝、使劲儿生孩子了。
孩子生的多也是错?
什么,皇帝现在也只有一位皇后,只生了一个太子?
那你让他娶啊、让他选妃啊、让他生娃啊,关我们什么事?!
总结下来四个字——欺人太甚!
“陛下,他们太坏了,您一定要咱们做主啊!”
皇帝一开始也是站在他们这边的的,大家都姓朱啊。
皇帝现在是只有一个太子,但皇后不是有孕了么。
以后别的皇子总也要做藩王的,难道皇帝不为自己的子孙着想。
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软弱”,而且因为顾选头铁、嘴硬、屁股还肉多,有了他的“鼓励”,很多人争先恐后继续出头。
毕竟,咱们皇帝是个仁君。
在他手下混,这种机会不是很多。
最后,皇帝居然妥协了。
如今的藩王太祖系的居多,实在是朱元璋太能生了。不好从他们开刀,只能先斩自己的了。
皇后肚子里的二胎,率先就被斩了。
如果是公主,倒没什么。
反正明朝的公主,有跟没有一个样。
汉唐的公主要是瞧见了,一定气的吐血。
——“什么,堂堂公主竟然都沦落成这种样子?!”
如果是皇子,那虽然他还未出生,但他的儿子已经从亲王成郡王了。
整个大明,最能生的是朱元璋,第二就是朱见深,也就是朱佑的弟弟们。
他们一个都还没就藩呢,都还住在宫里。
加上邵妃和他三个儿子的事,剩下的皇弟们还不赶紧时间表忠心,晚了就来不及了。
——好家伙,皇帝的儿子都不世袭罔替了,他们作为皇帝的弟弟,还敢搞这一套?怕是不要命了。
外头藩王不知道他,他们还不知道,皇兄三天两头在宫里捣鼓他的火器。
别哪天走个火,给他们崩了。
这下子太皇太后给气坏了,怎么尽收拾我的孙子们?
不过不管怎么说,总算在张宛生娃之前,把这事给搞定了。
赵鸣也没功夫和他们磨蹭,因为在生娃之前,他要干的事情还太多了,简直干不过来。
他把许呈喊到自己宫里,递给他一个东西。
“陛下,这是?”
“对讲机。”
第56章 炸了 怎么没给你头给崩掉!
大明唯二的两台对讲机, 一台在赵鸣手上,一台在张宛手上。
张宛说:“二号二号,这里是一号, 收到请回答,完毕。”
赵鸣说:“二号收到, 完毕。”
“二号,今天晚上回来吃饭吗, 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