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110-120(第1/15页)
第111章 美洲 一 开凿运河,咱们有的是经验……
漫长的航行之后, 曙光中、终于见到了长长的海岸线。
“是大陆吗?”
“是大陆。”
总算不再是小岛了,而是一片真的、新的大陆。
“这就是哥伦布发现的那个新大陆?”
不过,哥伦布是从东边发现的, 他们则是从西边发现的。
李东阳和谢迁聊的那个协议,其实就是参照哥伦布当年和西班牙女王的《圣塔菲协议》。
1492年, 哥伦布与伊莎贝拉女王在圣塔菲签了个协议。
和麦哲伦一样,哥伦布虽然为西班牙航海, 但他是意大利人。
看了前辈马可波罗的游记之后, 心生向往,想开辟新航路来到中国。
他先找了葡萄牙,结果葡萄牙拒绝了。
后来他又来到了西班牙, 把计划献给了伊莎贝拉女王。
不过这个计划, 被当时的特别委员会, 大概也跟大明的内阁差不多的机构, 给否决了。
搞笑的是,他们之所以否决计划,主要也不是因为计划不合理, 而且觉得哥伦布提出的要求过高——
哥伦布要干啥呢?
他要一个贵族的称号。
西班牙内阁:贵族?就你一个平民还想得到贵族的头衔, 开什么玩笑?
大明:贵族?我们早就不玩这个了。
不过,哥伦布没有放弃。
考虑到女王可能是怕花钱,他还给自己拉来了一个赞助商。
就是当时塞维利亚最大的商号老板。
他带着这位天使投资人又去见了女王, 表示这个老板会借给国王夫妇多少多少钱作为此次航行的经费。
有了钱、别的话就好说多了。
哥伦布和女王讨价还价了三个多月,终于签了。
这些事汪直以前当然不知道,不过现在听到小麦说了。
他、小核桃、小炜三个人面面相觑。
“那这里到底是谁的?”
“从中间分吗?右边是他的,左边是我的。”
“不是……”朱小炜忍不住说,“这里难道自己没有人吗?”
你们这边分的倒起劲了,问问人家的意思没有?
小核桃斜了他一眼:“你是不是傻的, 谁厉害就是谁的喽。”
“何必打打杀杀……”
朱小炜: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听妈妈说,这里产金银,还有一些土产……”
土产什么的没兴趣,可以略微看一看。
至于金银,大家都喜欢亲一亲。
“你们这么搞,好像我们是来抢劫的。”
朱小炜觉得自己是文明社会文明人。
“我们带了那么多商品,卖给他们就行了。”
最多价格定的高一些。
他喊来人说:“你们去看看,这里有没有本地人。”
汪直说:“哥伦布与西班牙女王所签订的协议,我大明自然没有必要遵守,至于此地……”
他四下看了看,“我们还是暂时修整一下,不必久留。”
毕竟只是中途,不是终点。
他们的目的地不止于此,远远不止于此。
麦哲伦盘腿看着他自己制作的地球仪。
“美洲,这里一定就是美洲。”
这里是美洲的西部,只要往南,一定有水道通往大西洋。
汪直手上也有一份地图,比他那个精细多了。
来之前,张宛说:“沿着海岸线,一路往南,必须到最南端才行。”
“这中间就没有……”
看着地图中间,这一段可是很窄的,就过不去?
“等着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开一条运河。”
开凿运河,咱们有的是经验啊。
京杭大运河,1794公里。
就算是一千七百多年前,秦始皇开凿的灵渠,也有37.4宫里。
基建狂魔,那可不是自夸的。
这巴拿马运河,不过区区81.3公里,那都不叫个事儿。
看以后咱们把这运河开出来。
——此河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河过,留下买河财。
看过路费不收死你们。
小核桃说:“以后再来没问题,不过说好了,既然裂土封王,这地方就是我的。”
自古,四川叫蜀王,江南叫吴王,湖广叫楚王,凉州叫凉王,山东叫鲁王。
所以,我就叫做——美公主?”
美美的公主?
不过想人家女子也能称帝称王,那就叫做美王好了。
“姐。”小炜喜滋滋说,“既然你挑好了,那下一个地方就是我的了。”
拣姐姐吃剩的,不丢人。
*
其实,在他们起航的差不多时候。
加的斯港,哥伦布也率船队出发,开始了他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航行。
前三次航行,他的发现已经震动了欧洲。
但是,许多人认为他所到达的地方肯定不是《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亚洲。
“那是哪里?”
“新大陆,一个从来未曾到过的新大陆。”
东方,东方还在东方。
于是,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命令他再次出航。
“查明并寻找新大陆中间通向太平洋的水上通道。”
哥伦布先是到达伊斯帕尼奥拉岛,然后穿过古巴和牙买加之间的海域,驶向加勒比海西部。
然后,向南折向东。
沿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海岸,航行了大约一千五百公里。
哥伦布一直在寻找,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找到两大洋之间的通道。
所以说,此时两支船队就在美洲的两岸。
在寻找同一条路。
也等于在寻找对方。
就差一条巴拿马运河了。
补充了淡水和食物之后,他们继续前行。
船长看着罗盘和地图,忍不住啧啧:“厉害啊厉害,这地图居然能够绘制的如此……”
这地方不是没人到过么,这地图怎么能画的一模一样?
跟这比起来,麦哲伦的地球仪和地图那就跟个玩具似的。
这都不像是地图了,简直是像照着这个图长的。
纵然,汪直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110-120(第2/15页)
本人真的不信神,但面对如此神迹也不得不……
“我们还要航行多久?”
“这倒不是时间的问题。”
船长指着下面那个狭长的海域,“如果照这地图,那这是唯一的通道。”
这下面都标注了,冬天走不了。
“等我们到那边,差不多就冬天了。”
“那就要慢慢走,等到春暖花开……”
这就耽误时间了。
这段海峡本来是麦哲伦发现的,所以叫做麦哲伦海峡。
位于南美洲大陆最南端,由火地岛等岛屿围合而成。
这海峡东连大西洋,西通太平洋,曲折狭窄,两侧岩岸陡峭、高耸入云。
所以每到冬季,巨大的冰川悬挂在岩壁上,景象十分壮观……而且要命。
毕竟海道狭窄,如果冰块崩落掉入海中,就算不直接砸到船,也会威胁船只的航行。
在这里船翻了,可没有过往船只救你了。
“等等。”船长说,“下面还有一行小字。”
——南半球的冬季,是北半球的夏季。
所以,那边的冬季是六七八月?
“这就正好了。”
张
宛:……幸好,我给备注的够多……
*
汪直这人,虽然是当奴才的,但一贯眼高于顶。
年轻的时候,得皇帝贵妃宠幸,更加是无法无天。
他很少敬佩别人,一般都是看不上别人,二般都是看不起别人。
但想到那些人,跨越山海,主要是海,茫茫无际的海。
不知道远方是什么,有什么。
带着如此精确的海图,这一路上都有许许多多的未知。
说是九死一生,也不为过。
当年,郑和下西洋,一是人多船多,二走的也是固有的路线,周边多是国家,补给没有困难。
真有恶劣的天气,也方便靠岸。
但这条路,着实是……
被交代这个工作的时候,他一时之间就愣在的当场。
当年,先帝吩咐他的事,他从来都是不问因果、只办事的。
先帝交办的事,为的都是江山社稷、为的是陛下大权独揽,没什么不能理解的。
可如今陛下和皇后,却有种种匪夷所思之举,让人怎么也想不明白。
当然,一开始他也不敢想,不敢询问。
但似乎主子并不把他当成一柄纯粹的刀剑。
他们也想听他的想法。
“殿下,我们为何要花如此大的精力去……”
那些葡萄牙人,之所以四处征伐。
据说是因为他们国家地窄人多,才不得不出海谋求生路。
说白了,也不过是建功立业。
可我大明地大物博,又根本无需如此。
陛下到底是为什么?
海风已经吹的习惯了,汪直坐在船尾,看着后面白浪翻飞。
小时候,他被从广西带到京城。
他当时很小,但也有印象,那时从来没有想象过的一段漫长无比的路。
后来,他再到应天,再到北境,都没有走过这么长的一段路。
原想着以后也不会,还真是万事皆有可能。
张璁和王阳明也在船尾。
“汪督公。”
“张大人,王大人……”
以张璁和王阳明如今的官位,叫他们一声大人那真是抬举了。
可不是所有官员都能称大人的。
尤其是被汪直叫大人。
不过嘛,能被宫里亲自点名上这条船的,只要能活着回去,前途自然不可限量。
王阳明架了个炉子,在这边烧鱼。
“汪督公,要不要来一条?”
“也行。”
王阳明烤鱼的手艺不错,连汪直都赞不绝口。
小核桃和小炜跟狗似的,闻着味道就过来了。
“两位殿下……”
在知道这两位小祖宗也在船上之后,王阳明和张璁可是吓得好几天都没缓过来。
陛下疯了么?!
一定是疯了,绝对是疯了。
陛下,您膝下可只有两位皇子啊,这就把一个……
而且不是说帝后都特别宠爱公主么、疼的跟眼珠子似的,这看着也不是很宠么。
张璁没见过太子,王阳明可认识。
他都有些怀疑,是不是太子把弟弟弄走的。
小炜吸了吸鼻子:“好香,我也要吃。”
第112章 美洲 二 今日金价676
南京的六部, 天高皇帝远,钱又多,要不怎么说它们是养老部门……
官员:……对啊, 我们就是来养老的,不然呢……
卷?
你让北京六部卷去呗。
谁还能卷的过他们啊。
李东阳:啊呸!
——你们还看我不顺眼, 等以后一个叫张居正出来,你们就知道我的仁慈了。
张宛:可惜没有京沪牛马专线, 不然高低让你们每周过来北京开会挨骂。
“赵鸣?”
“咋了?”
“赶紧修铁路, 特别要修两京线。”
北京——南京
顺天——应天
距离上辈子的社畜已经挺多年了,他们早就背叛原本的阶级了,就是见不得这种使唤不上的下属。
没有手机微信天天给你布置任务就算了。
连条靠谱的路也联系不上。
不过, 他们的好日子这回是到头了。
因为、应天来了个刺头儿。
还是年轻的刺儿头
太子来到应天, 还不是视察, 而是要长居于此, 不走了。
“本殿下不走了。”
王轼:……这日子简直就没法过了……
本来,作为户部尚书,在南京六部里并不是闲差, 还真的挺忙的。
“钱、粮、税……”
还是南直隶的钱粮税收, 这在整个大明,也算是大头了。
每年北京吃的粮,多是走京杭大运河运过去的。
不然就靠北京自给自足, 能饿死你们。
作为天顺八年的三甲进士,和李东阳这二甲第一名不好比。
可他从大理寺、四川、贵州,一路干到南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110-120(第3/15页)
也是真的是不容易。
“真的是伺候不了这太子殿下。”
想他也六十多了,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反正是等不到从龙成功,太子殿下您登基了。
所以, 辞了算了。
不过算起来,他们这十个人里面,不光他是三甲,曾鉴、张达、戴珊、刘大夏都是三甲。
这大明的进士,非要类比的话:一甲清北,庶吉士是985,二甲是一本,三甲是双非。
英雄不问出身,进士要看排名。
好在现在的大明还没有后面那么看中第一学历。
不然他们几个吊车尾的进士,只能在两广川贵滇上班了。
王轼要辞职,赵小照也不象征性的挽留一下。
直接大手一挥就就批了。
李东阳:???
不是,太子怎么有资格决定朝廷官员的任免啊?
况且这还不是什么七品小官,这可是二品大员!
起码,你走个流程,让陛下批一下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太子,您是储君,但也是臣子啊。
南京,难道还真就是你做主了?
“陛下,你儿子这是要造反啊!”
太子殿下,您还真是命好。
您看看杨勇,您看看刘据,你再看看李承乾。
扶苏?扶苏不一样。
扶苏那是他自己蠢。
其实,您都不用摊上这三位的爹。
但凡摊上一个靠谱一点的皇帝,您现在坟头的草都已经三十米高了。
*
“这一大早上就让我们去码头,干什么?”
他们这一把年纪了,真是吹不得冷风啊。
好在赵小照也不是很摆谱,他自己去的挺早的。
“船什么时候来?”
“马上,马上就来了。”
果然,一艘大船慢慢驶了过来。
“这什么船?”
“这……不就是之前去西洋的船?”
“是西洋,不是听说往东走的?”
“哎呀,地球是圆的,一直往东,这船就能够从西边回来。”
“真的假的?”
“你看能不能回来不就知道了。”
“那这时间也不到吧。”
满打满算,这也才一年多。
“这应该是中途返回的,莫不是发现了什么?”
“你们不知道,听说是他们发现了一块新的大陆,在那边搞了一些土特产,特意运回来。”
“哼,蛮夷之地能用什么土特产,再说了,我大明什么没有?”
“倒也不能这么说,之前那个番薯这不就种的挺好的,产量那么高。”
“但凡遇到哥灾荒,这东西可是很能顶个事儿的。”
“番薯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怎么也归他们了?”
“你傻啊,咱们的能叫番薯么。”
太子还没来的时候,他们这些南京官员,最大的爱好大概就是斗嘴了。
可太子来了,他们的噩梦来了。
都说陛下这几年干起事是愈发难以理解了。
可陛下好歹还能和你好好说话。
太子这毛头小子,更是想起一出是一出啊。
前几年朝廷严查土地买卖,这没错。
可如今,只要有百姓来官府上告,说有侵占土地的。
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太子全都让直接还给百姓。
他们也是正经买卖好不好,又不是强买强卖,凭什么啊?!
印子钱也不让放了,发现的抄家充公。
有人御状告到北京,李东阳也被惊动了。
李阁老:???
“那是太子,你还想告他?”
你疯了不成?!
二皇子坐船出洋了,指不定还能不能回来呢,太子可是独苗儿。
“我看你是想瞎了心了。”
不过对于各地要建工厂之类的,即使涉及到一些……
不管是陛下和太子,倒是都没什
么话说。
便有人不满:“士农工商,农、才是我大明之本。”
怎么不允许买卖田地,反而却允许经商?
“民确实是国本,但你们买卖田地那叫农吗?种田的才叫农,买卖照样是商业行为。”
那船越驶越近,船上也站着好几个人,身边几个大箱子,还都开着。
这些官员老眼昏花的多,年纪大了都是远视眼。
所以,好几个人都摸出了眼镜来,架在自己鼻梁上。
“那是什么?”
“白花花的……大米?”
“银子吧。”
“那么多银子?你以为银子是种出来的?”
“那黄的呢?玉米?”
“金子吧。”
“啊!”
有人一声尖叫,“真的是金子!”
天呐,这难道就是那个新大陆的土产?!
谁能不爱金子啊,676一克呢!
一开始,船队是在中南美洲发现了大量黄金。
金子在当地似乎也不怎么宝贵。
土著要么用黄金来做宗教仪式……
——太奢侈了,宗教你用猪头烧鸡就行了么,用什么黄金啊。
要么,就是直接挂在身上。
——这金子还挺重的,你们还真是爱运动啊。
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的黄金,大家眼睛都直了。
千言万语汇聚而成两个字——想要!
不过咱大明人一向体面,抢是不可能直接抢的,咱们可以换么。
“一两黄金,换两尺布。”
还给你做成衣服,很合算是不是。
“一两黄金,换一双鞋。”
一双鞋两只呢,你们赚了啊。
“什么?两是多少,我看这块黄金就是一两。
虽然双方语言不通,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法多了去了,不一定就靠语言。
在欢快友好的氛围中,大家皆大欢喜。
张宛给他们的地图还留了一手,她自己的那张在玻利维亚、萨卡特卡斯等地都标注了银矿。
赵鸣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事俱备,只欠银矿。除了银矿,还欠金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110-120(第4/15页)
美洲有丰富的银矿,但咱们技术上也要提升效率。
他竖起一根手指:“将含贵金属的矿石和汞、水一起研磨,贵金属与汞成汞齐而分出,汞齐经加热蒸出汞得贵金属。”
金矿银矿都可以用这张方式提取,这叫做汞齐化。
战国时,中国就有了金汞齐鎏金技术,即镀金技术。
而混汞法始创于秦末汉初,这是最早的汞齐冶金,后来才传入西方。
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氰化法和浮选法所取代,但仍是回收黄金的重要方法之一。
张宛说:“估摸着,核桃他们现在应该快到欧洲了吧。”
是快到了,而且他们船上还载了一个老熟人。
铁腕麦哲伦和魔鬼哥伦布,原时空里也不知道他们两个有没有见过。
不过,麦哲伦还是很知道哥伦布的大名的。
哥伦布在第四次航行中,四艘船都先后因为各种原因损坏,不得不中断行程,在牙买加弃船登岸。
他想着看有没有船能带他们回西班牙,不出意外的话、也不需要等太长时间。
毕竟,眼下寻找新航路的也不止他一个。
他的想法没错,不过他没能等到从东边来的船,却等到了西边来的。
大明的船队穿过海峡之后,驶入了大西洋,也准备在牙买加修整一番再远航。
没想到,却遇到了翘首以待的哥伦布。
“你们是……”
“我们来自大明。”
虽然怀疑的人很多,但哥伦布一直坚持自己之前到的新大陆是亚洲。
——你看,这不就是亚洲人吗?我说的对吧。
“他叽呱什么?”小核桃烦了,“亚三呢,找他来翻译。”
麦哲伦当然能够沟通,但这只船队是大明的,不是他的,所以得让他们的人正式接触。
亚三和哥伦布牛头马尾说了半天,直到汪直拿出那张他们可以对外的地图。
标注了这一路的航线,放在哥伦布面前。
哥伦布:!!!
第113章 西班牙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
一百多年前, 郑和的船队跨越千山万水,最远到达过东非,索马里一带。
如今, 他们的船队也漂洋过海来到了非洲。
虽然是非洲的西岸,但也是同一块大陆。
某种程度上, 在此时、大明的环球航行已经完成了。
横跨一百多年,从永乐到弘治, 他们沿着两条不一样的路线, 交汇在一个点上。
“地球,果然是圆的。”
真的是圆的,很圆、特别圆, 和月亮一样圆。
下西洋可以到欧洲。
下东洋也能到欧洲。
“等我们回程的时候, 就可以沿着当年三宝太监的旧路前行了。”
各种资料都齐备。
倒不是他们怕会有什么危险, 而是一百多年, 虽然还远远谈不上沧海桑田。
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这也是他们无法企及的一生了。
“也看看这一百多年后,和当年还有哪些相似, 哪些回不去了……”
眼前, 咫尺,就是欧洲了。
港口上,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船。
那船帆一眼望不到头, 确实是生机勃勃的场景。
很多人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直直望着前方。
“那是什么?”
“那是什么船?”
没见过,反正没见过。
朱小炜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黄毛红毛白毛。
“好多老外啊……”
小核桃说:“在这里,你才是老外好不好。”
船队早早升起旗帜,大大的“明”字分外显眼。
虽然原来是客,但他们是很懂礼数的。
这里和广袤无垠、人烟稀少的美洲不一样, 上岸就上岸了。
这里,咱们得走流程。
就像葡萄牙的船要想直接登陆大明的领土,那也是万万不能的,早给你一梭子炮弹打回去了。
先给哥伦布放下船。
“这是国书,我们想见伊莎贝拉女王。”
很快,消息传来,胡安娜公主将亲自会见他们这些神秘的来客。
胡安娜是伊莎贝拉女王的第三个孩子。
因为兄长和姐姐相继过世,去年、议会承认她是卡斯蒂利亚王位的继承人。
她被封为阿斯图里亚斯女亲王,这是传统上授予继承人的头衔。
“啊……”朱小炜,“老三也能继承皇位啊,所以……”
“啊……”小核桃,“啊,公主也能继承皇位啊,所以……”
赵小照:阿秋!
“怎么老是打喷嚏,到底谁在骂我?阿秋!”
作为礼部的官员,张璁十分焦急。
来大明朝见的各国国王、王子、使臣,那是多不胜数。
大明派使节出访别的国家,也不是稀奇的事。
这些都是有固定流程的。
开始,我朝皇子和公主,来到别国,和他国女王、公主见面,这又是个什么流程呢?
周边那些国家,多是我大明藩属国。
可这什么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它也不是大明的藩属国呐。
那它的女王,和我大明皇帝,是怎么个关系?
总不可能是平
等的吧。
决不可能。
汪直想了想。
撇开这国君是女子不提,这其实是最无关紧要的了。
当年郑和在旧港宣慰司,不就册封了施二姐了。
“这欧洲大小国家数十个,可对比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他们的国君是国王女王,却不是皇帝。”
帝,天生具有排他性。
一片土地上,只能有一个皇帝。
帝王,更尊贵、更权威,独一无二。
在欧洲,帝王都是统治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君主。
除此之外,还带有强烈的宗教或文化象征意义。
像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神圣罗马帝国,这些统治者才能够被称为帝王。
大帝,大帝知道吧。
“这西班牙只是一国而已,它们的国王如果来到大明,也是要行礼的。”
卡斯蒂利亚,是西班牙历史上的一个王国。
在伊比利亚半岛西部,北起比斯开湾南岸,逐渐和周边王国融合,形成了西班牙王国,约占西班牙全国领土的四分之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110-120(第5/15页)
说白了,这女王最多也就是个省长。
麦哲伦说:“听说东方见到君主,都要行叩拜大礼。可我们的国王和大臣都是贵族,地位平等,行单膝跪地和行屈膝礼。”
“什么?”张璁断然拒绝,“单膝跪地也不行。”
“单膝跪地并不是下跪,我们只在教堂下跪,因为上帝和信仰。”
上帝垄断了信仰,这是他和信徒立的约。
张璁:???
——我是礼部官员没错,我喜欢研究礼仪没错,但也没人告诉我以后有这工作啊。
见这一点小事就要掰扯成这样,小核桃烦了。
“点个头算了,行什么礼啊,俗套。”
*
十五世纪末,西班牙完成了统一。
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诸多王国和领地里面,来自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女王和来自阿拉贡的费迪南多国王,靠着政治联姻取得了胜利,把两个王国给合并成了一个。
这为西班牙的兴起打下了牢固基础,把两个强大王国的力量整合到一起,给日后的拓展和探险给予了支撑。
搜易,十六世纪成就了西班牙的黄金时代。
哥伦布、麦哲伦,都纷纷为西班牙效力,开始了大航海时代。
西班牙探索了新大陆,在全球建立了殖民地。包括亚洲的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全球的财富不停地涌向西班牙,让塞维利亚和韦拉克鲁斯这样的城市变成了国际贸易的关键中心,引得商人纷纷前往。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艺术的昌盛。
塞万提斯、洛佩德维加、加西亚洛尔卡等大师声名鹊起,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著作。
听着,特别像繁荣的盛唐。
汉唐虽然终究也会消逝中历史的长河中,但他们也没什么遗憾了。
张宛说:“下注啊,现在下注西班牙正合适。”
大家嘀嘀咕咕。
“啊?这里的男人只能娶一个老婆?”
“怎么了,女人也只能嫁一个男人啊。”
“女子,本来就只能嫁一个男人……”
“封建。”
亚三说:“不过,他们可以有许多情夫和情妇。”
张璁:???
——这是能放到台面上说的么?
“就是正经的情人啊。”
还有秘密的情人呢。
张璁:……
果然是野蛮的地方,未经教化。
不过他们这枪炮造的还真不错,看来土蛮也就这点子本事了。
虽然张璁特别瞧不上这地界,不过他还是很敬业的,一直在恶补欧洲的知识。
现在在整个大明,论起对欧洲的了解,他至少是第四。
前三是张宛赵鸣赵小照。
说不定还有望超过第三呢。
还有小梁,本来他一个只会说几句南洋语的小官。
出个差的功夫,当场就转专业了,来欧洲进修了。
可欧洲这语言杂的啊,他是学的欲哭无泪。
“公主,胡安娜殿下请您一见。”
朱小炜跳脚:“我呢?我呢?”
小王子我呢?
别漏了我啊。
汪直说:“臣和公主一起前去。”
至于二皇子,还是不要一起的好。
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可这蛮夷之地,懂什么礼仪,谁知道他们会干什么。
胡安娜公主,有一头介于金红色和红褐色之间的长发,一双碧色的眸子分外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