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2 / 2)
她今年才二十出头,风华正茂、美丽无比。
这两年,她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
看来,王冠上的明珠很快就会迎来新的主人。
和父母都是联姻一样,她也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她的妹妹就嫁入了葡萄牙王室。
而她的丈夫则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王子,就是下巴特别长的那个家族。
索性她俩感情还不错,已经生下了四个孩子。
小核桃按着胸口鞠了个躬,这算是行礼了。
胡安娜也没有想到,这个来自东方的公主居然这么小的年纪。
这该不会是个假的公主吧?
毕竟欧洲的公主可是很多的。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公主遍地都是。
不过,这小公主一头长长黑发,虽然还未长成,但已经生出一番不同寻常的气质来。
可最让胡安娜激动的是,这东方的贵客,给她带来了豪华的三件套礼品。
尤其是是那件丝绸的衣衫,简直是让人目眩神迷。
东方的丝绸香料,一直是欧洲各王室中的奢侈品。
就算她的公主,也没有拥有过这样华丽绝伦的袍子。
“真是难以置信!”
胡安娜真想抱起这小公主,狠狠亲她一口。
“我这就去换上,立刻!”
看着这储君丢下客人,自己跑回去换衣服去了,汪直一脸黑线。
小核桃很淡定地说:“等她穿着这一身衣服在外面招摇过市,还愁咱们的丝绸卖不上天价么。”
这倒是。
她对侍从说:“谢谢,不过、我们习惯和自己带的茶叶,麻烦你泡上吧。”
汪直将一个青瓷茶叶罐递到侍从手上。
“这茶叶罐就送给你了。”
侍从:!!!
小核桃自己当然也穿的丝绸衣服,不仅她穿的,船上有品级的人都穿了。
普通人则都穿了松江棉布做的衣裳。
这工作服还真挺上档次的。
听说,朝野都轰动了,谁见过这架势啊。
他们这次远道而来,虽然船舱里携带了大量的货物,却暂时并不准备在民间售卖。
接触,也只是第一步而已。
在小核桃看来,怎么赚钱、赚多少钱,都不用她管。
“只有小炜,一天到晚算来算去、就知道算钱。”
重要的是,要让这些人,清楚明白大明是如何的强大。
要让他们敬畏,大家才可以平等地做生意。
不能让他们过于贪婪,否则只会抢你。
当然,他们不远万里,穿越未知的海域、开辟新的航路来到这里,就已经足以证明他们的强大了。
但可以表现的更强大。
第114章 宁王造反 一 这个反,他是不是造的有……
白银是个好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110-120(第6/15页)
西, 谁都爱。
就算不能吃,哪怕是抱着睡觉也是香的。
赵鸣把身上的防护措施脱下来,汞操作会产生有毒气体, 不好好防护可不行。
回头就看见儿子翘着个二郎腿坐着,还晃悠腿。
“你这坐没坐样、站没站样的。”
——简直像个小流氓。
“以后你上朝开会, 也这么坐?”
赵小照翻了个白眼——怎么了?我以前不就是这么坐的。
“所以,他们才都想把你这个太子给换了。”
“哼。”赵小照冷笑一声, “现在想换我?晚啦!”
谁换谁还不知道呢。
还想换我, 哼,等我坐上这位子,你们统统滚蛋。
这十来岁的小男孩, 到了青春期, 简直和个火药桶似的, 难伺候的很。
说什么都不听, 样样和你对着来。
当然,这小子以前小时候就这样。
但起码那时候你还可以骂他一顿、打他一顿。
现在呢,他和张宛也差不多高了。
真要打他, 这臭小子虽然不敢还手, 但他敢撒丫子跑啊。
“你还敢跑?你再跑,我就打断你的腿!”
“我都跑了,你打不着我……”
——不跑才傻呢。
看着天气不错, 风也暖和。
张宛让人搬了两张躺椅摆在院子里,和赵鸣一起躺下来晒太阳。
“我看这小子一年到头也不想回来一次。”
“自己小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滋润。”
今年是弘治十八年,他俩到这里也十多年了。
如果,当初真是孤零零一个人穿越过来,搞不好都会神经所乱。
不知道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哪个才是梦。
这两个人, 起码还能够互相提醒一下。
“弘治十八年啊。”张宛提醒,“你该死了。”
你今年该死了。
赵鸣点头:“我也想死啊。”
三十多就退休,谁不想。
你不想?
也不是人人都是朱元璋、雍正那种工作狂。
朱元璋那是自己身体好,你看雍正不就死的早么。
不过,他觉得自己死不了。
你非要照着历史来,那小核桃和小炜业活不到这么大。
可是——
“其实,我倒也不想活那么长。”
别说长命百岁了,活到七十他都嫌累。
张宛:你这是说我喽。
朱佑死的早,可张皇后本来就能活到七十多。
这还有四十年呢。
嗨,她也嫌命长。
赵鸣决定了——“今年我要是还不死,就退位当太上皇。”
这两年,你看赵小照在南京那叫一个如鱼得水,混的风生水起。
北京的官员都恨不得上疏,让皇帝给那小朝廷撤了。
“不行。”赵鸣一摊手,“祖制啊,这是祖制,祖宗之法不能变。”
大臣:啊呸,皇帝你自己看看,这些年什么是你不敢干的?
——就没你不敢干的,就差上九天揽月了。
而咱们太子殿下,更是生来九个胆,上天揽月他都敢。
自然,南直隶从地方到人,也从来都不是省油的灯。
如今整个大明朝廷的白银库存,也不过大几百万两。
而江南那些富户,有的竟然就有几十万两白银。
富可敌国?
——我看你的九族怕是想来一场消消乐吧。
“白银不是铜钱,白银都不用铸造,直接上手就能用。”
所以,朝廷想通过白银调节货币,还真有些难办。
至于说想要在大明搞银行?
白银都玩不明白,别的那更是天方夜谭了。
虽然两京之间的铁路,一时半刻还修不起来。
但电报线已经拉上了,也可以民用。
就是收费特别贵,赚的钱都入了他们夫妻俩的荷包。
赵鸣把椅子挪了挪,头靠在张宛肩头。
“干嘛?”
张宛嫌弃地躲开了。
老夫老妻的了,就别整这些虚的了。
日子,总是越过越平淡的。
他们也总是觉得自己老了。
“等那俩回来,一定个头都窜上去一截了吧。”
还真挺想他们的。
要不是脱不开身,他们都想自己去了。
“你说,要是小照真就当上皇帝了,能干的来么?”
明武宗不是没有能力,但似乎真的不大适合当皇帝。
他和臣子,总是那么水深火热、不死不休的关系。
宫人来报:“陛下,兴王殿下到了”
老兴王前些日子挂了,朱厚熜给父亲办完了丧事,得回家守孝去了。
这些年,他们一直把这小子放在自己身边,一天二十四小时地盯着。
虽然明清是君主权力的巅峰,但在大明,你形式上拥有权力,能够生杀予夺,也并不代表真的能玩转这个权力。
喏,朱厚照就是玩砸了的例子。
毕竟现实不是游戏,特别是在古代,你得到的信息也不完全。
游戏中,你的指令会被完全执行。
这里呢,别说皇权不下乡了,你看看皇权出北京城都难。
从稳握皇权的角度来看,朱厚照输了,而朱厚熜赢了。
历史上的嘉靖道长,精于权谋、行事狠辣、偏执且多疑,天生就是干领导的一把好手
所以,嘉靖年间的大明官场,那绝对是地狱级别的。
能在他手下混的,无不是严嵩、徐阶这样老奸巨猾的人物。
一般人还真伺候不了这祖宗。
后来,隆庆万历时期,之所以出了不少大人物,也是在道长手下被磨砺出来的。
张居正:……你根本不知道,我初入职场的时候经历了什么……
“也不能怪咱们先入为主,真得盯死了这小子。”
“真这么怕,你不如弄死他?”
“别啊,要靠爱来感化他。”
张宛:???
要说,这朱厚熜,从小也没受过帝王的教育,家中也还算是和谐,没有经历什么人伦惨剧。
“怎么就能养成这样的性格了?”
本来,赵小照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110-120(第7/15页)
一心要给朱厚熜弄到南京去陪他玩。
张宛心想,还是防着这一手吧。
*
去北京点了个卯,顺手把该干的事给干了,赵小照又屁股一拍回了南京。
毕竟,这才是他的地盘啊。
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都围了过来。
“殿下,您可算是回来了。”
赵小照一手捞了一只猫,放在自己肚子上。
“我不在这些日子,有什么事吗?”
“殿下您放心,再没什么不妥的了。”
赵小照想办事,那得有心腹。
论起好用,谁也比不上太监啊。
比如说刘瑾,能说会道的。别管太子想要什么,他都能办到。
张宛说:“你真决定,要把这些人都带去南京?”
这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的,不正是历史上的八虎么。
名声可是臭臭的。
“有什么关系。”赵小照说,“先用用再说,我又不是不管。”
比如刘瑾和张永,他俩就不是一路人,互相看不过眼,一直盯着对方。
这样不挺好的么,省的他盯着两个人。
“我看他们也未必有书上写的那么坏,就算有,在我的领导之下,也一定服服帖帖。”
就算真干了什么坏事,到时候杀了不就行了。
张宛:“也行吧。”
赵小照问:“汪直的船到哪儿了?”
“现在应该已经到了马六甲了。”
这几年,小核桃和朱小炜倒是满世界里面乱晃,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得意。
他也不能够闲着呀。
抽空他操练了几只水师,还经常让广东的水师三天两头地去南洋晃悠。
晃到东,晃到西。
南洋诸国也不是傻的,知道大明不是想干他们,是在盯着那群红毛葡萄牙人。
赵小照心想,这可算是回来了。
就生怕那俩小祖宗半道出个什么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
到了马六甲就好了,现在那也算是咱们大明的地盘了。
“这么算起来,最多也就十天半个月的、就能回来了。”
赵小照搓了搓手,“给我旁边那两个房间收拾出来,用的穿的吃的,都准备上。”
有两年不见了,还挺想的。
让这俩先在这边住一段时间,再回北京。
说不定他俩住开心了,一时半会儿也不乐意回去呢。
“还有,我仓库里的东西,都给拿出来。”
清清旧东西,准备收新东西了。
他准备一觉睡到第二天,结果半夜就给人轰起来了。
“殿下!”
“怎么了?”
“殿下,宁王造反了!”
赵小照:???
“谁?”
“宁王。”
“啊?!”
他是听说宁王会造反,不过这个反他是不是造的有些太早了?
这才猴年马月
啊,他就要反了?
何况,如今大明在他们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
他现在造什么反?疯疯癫癫的。
总不可能,他也是穿过来了吧?
“殿下,这……”
“急什么,多大个事儿。”赵小照披衣而起,“他能撑三天,算他厉害,先把消息传到京城吧。”
宁王是在南昌造的反。
消息传过来,要些时间。
但是从南京拍电报,京城立刻就能收到了。
科技啊,牛掰。
第115章 宁王造反 二 火车炸了?!
虽然朱棣是藩王造反、成功上位的。
但今时不同往日, 宁王朱宸濠是个什么东西?
造反?他也配。
宁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宁王朱权的后裔。
弘治十年袭封于南昌。
想当年,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 忽悠对老弟朱权说——“事成,当中分天下。 ”
听听就得了, 还能当真啊。
宁王虽然也不至于傻到真的想分天下,但在他老哥登基之后, 也一直改封苏州、钱塘等地。
朱棣:……你丫是不是疯了……
反正, 几任宁王和朝廷矛盾都不小,护卫也被削的差不多了。
到了赵鸣手上,钱也没几个了。
虽说皇帝推行降爵, 但一时半刻降不到太祖系的藩王头上, 但估摸也就是个温水煮青蛙、早晚是个死。
别的藩王早被养成真猪了, 一点儿反抗的想法都没有。
毕竟, 不反抗那是等死,反抗那就是找死了。
这朱宸濠骨子里倒是还有几分血性,想要冲一把。
——成皇败寇, 凭啥朱棣行、我就不行?
赵小照一边点名, 心里也觉得十分奇怪。
对于宁王,倒不算是大意了,毕竟这还早啊。
爸妈他们的计划, 是等到宁王起码有了动作之后,再快刀斩乱麻把他给嘎了。
当然,他们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噶了宁王。
君要嘎臣,那还找不出理由么。
可这样,总是会让人觉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索性等他动手,到时候还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把那些藩王手中所剩无几的权力削一削, 从他们身上再抖些银子出来。
所以,宁王身边一定是有宫里安排的人的。
怎么到如今,朱宸濠的反旗都已经举起来了,他们才得到消息。
这到底是哪一环出了问题?
算了,不管是哪边出了问题,他先去把朱宸濠的脑袋砍了再说。
北京也是很快收到了南昌的消息。
“太子去了?”
真是符合他的作风呐。
要说藩王作乱倒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处理起来总比民变要好弄吧。
虽然当年太祖也是如此上位的,不过他命好啊。
就如今那些番王,就算他有朱棣的本事,现在的皇帝他也不是朱允炆。
再说了,宁王手上能有点什么破烂?
还想造反,做他个春秋大梦吧。
这件事情本来李东阳想让兵部刘大夏处理。
不过想着太子已经插手了,朱厚照这人他们还不知道么,就喜欢出风头,你现在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110-120(第8/15页)
横插一杠子,他一定不肯。
“就让太子和南京兵部去处理好了。”
刘大夏不服:“我才是兵部尚书。”
太子他是兵部尚书么?
他凭什么越俎代庖啊。
“行了。”李东阳说,“你和太子叫什么劲儿,他就这么个人。”
“那你们也不规劝皇帝,至少也要让皇后管管太子么。”
“能劝的动么。”
李东阳无奈,这些年宫里南南北北的许多事情,着实是引来了众多的非议。
说陛下一句离经叛道,那是一点儿也不为过。
陛下都这样,那太子还不是有样学样。
本来二皇子倒是个好苗子,可惜这几年也出去了,不知道等回来长成什么样了。
不过,眼前有父兄的“榜样”,估摸着也就……
看这都好几年,皇帝皇后也不再生几个皇嗣,估计啊……
李东阳:……不能多想,一想就恨不得辞职……
“宾之……”
刘大夏还想再说些什么,突然看见一个少年从那边走了过来。
“那不是兴王世子吗?”
说句心里话,要说这几位小主子,谁更适合当这个皇帝?
那二皇子都得稍微靠边站,这位兴王世子殿下那可真是……
唉,说句不能说的,他可真是天生的主子。
明里暗里,杨廷和不知道夸了他多少次。
那个喜欢,真的是溢于言表啊
能让有神童儿子的杨廷和如此赞许,可见这朱厚熜确实是个人物。
李东阳都忍不住提醒:“你可少说两句吧。”
你夸二皇子,那就是骂太子。
你夸兴王世子,那就是连太子和二皇子两个一起骂了。
不对,是连太子、二皇子、皇帝、皇后,四个人一起骂了。
“可惜啊。”杨廷和啧啧,“兴王世子如此聪慧……”
那个学习、那个思考,那个脑子、那个行事、那个作风……
唉,可惜了。
投胎,说白了还是投胎不行。
刘大夏回过头说:“不管怎么说,今天还是想见一下陛下,陛下什么时候回来?”
“不是明天就是后天吧。”
“怎么?陛下又不在京城了?”
皇帝不在京城,这还不奇怪。不过这次皇后也不在。
“他们去宣府了。”
计划是去宣府,中间有没有什么变化,现在到哪儿了,这也不好说。
自从有了火车之后,那这出去一趟还不是轻车熟路的。
这铁路都要修到天津了,听陛下的意思,是想把天津好好修一修,毕竟也是个大港口。
大臣们虽然已经无力了,但还是要反抗。
——陛下啊,你在福建开港就算了,毕竟天高皇帝远的,就算有些什么事,一时半刻也惊扰不到京城。
——可是天津……这离京城才几步路,这可太危险了。
刘大夏现在也管不上这事了,他只想把自己的事忙好就行了。
原先,每天都是要有重要官员留宿在宫里的,防止突然有什么大事发生。
虽说如今拉了电报线,消息传递方便多了,但这一条没变。
内阁阁员们不说全都是七老八十了,反正也不是小年轻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需要在宫中留宿。
除非是皇帝召见,或者是处理紧急事务。
这天,李东阳说:“今夜,我留在宫里。”
“阁老,您……”
“若是南昌有什么状况,速速告诉我。”
李东阳也没想到,自己这把年纪还能摊上藩王造反。
他看了一会儿奏疏,这宫里有“电灯”,亮的很,晚上也能看。
不像在家里,那蜡烛油灯,老眼昏花的可看不清。
见时候不早了,李东阳也准备先睡了。
南昌不会这么快就有消息的,至少也要过两三日。
他刚刚坐到床边,就听见外头乱七八糟的脚步声。
杨廷和一把推门进来:“阁老,出事了!”
南昌出事了?
不该啊……
他披衣而起:“你慢慢说。”
杨廷和反手关上门,李东阳甚至能看见他双手颤抖、眼皮直跳。
“到底怎么了?”
“是陛下……”
李东阳神色一凛:“陛下怎么了?”
“陛下的火车被炸了?!”
“什么?!”
李东阳差点儿没厥过去:“那陛下呢?”
“还不知道情况。”
此时杨廷和也是心乱如麻,这火药威力之大,他们都是知道的。
不说尸骨无存,反正也是九死一生。
若真炸伤了陛下,那还能……
如果陛下真的……皇后也和皇帝在一起……
太子又远在南京,现在应该已经在去南昌的路上了……
而二皇子,人甚至都不在国内。
这京城群龙无首,这可如何是好?
“阁老,现在您是主心骨,您得拿个主意。”
李东阳迅速
冷静下来:“此事还有谁知道?”
“只有你我。”
不过,今夜,距离日出还有好几个时辰。
是不是会传出什么风声,那还真不好说。
李东阳阴沉着一张脸,怎么会偏偏这个时候……
难道,此事和宁王也会有什么干系?
那太子那边,不会也被……
太子这几年在应天那也是“无法无天”,砸了多少人的碗,暗中记恨他的不知道多少。
难说宁王不和其中有暗通曲款。
“这下……”
这下事情可大了!
第116章 宁王之乱 三 太子不见了?
此时的赵小照, 根本还不知道北京发生了什么。
他只是一心想要赶往南昌,先把宁王给灭了再说。
不过,他看前方汇报的情况, 觉得不太正常。
“朱宸濠这是什么操作?”
宁王虽然举了反旗,但是竟然没有直接向南京方向进攻。
而是在南昌招兵买马、然后按兵不动吗?
“他要干什么?”
“殿下。”刘瑾狗腿地说, “不如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110-120(第9/15页)
奴才先派人去前面探探虚实?”
这功劳,他也想要啊。
这宫里宫外的太监, 谁不以汪直为目标。
赵小照斜了他一眼。
目前情况下, 这刘瑾其实还是比较收敛听话的。
毕竟他现在只是太子,还没有当上皇帝呢。
他自己的权力有限,给手下的权力就更加有限了。
历史上的刘瑾, 权倾朝野那也得等到朱厚照大权在握才行。
“不必, 我亲自去。”
这次倒不是他要出风头。
而是他觉得这里面实在是古怪的很, 他信不过别人, 非要亲自去一探究竟。
但他刚刚启程,才走了一百多里地,一封急报就送了过来。
这急报并不是北京或者南京送过来的, 而是从南昌送过来的、
“宁王, 他给我的?”
“殿下,我们检查过了,只是一封信。”
赵小照打开一看, 发现上面只有一行字。
准确地说,是只有两个字——救我!
这两个字是谁写的?
不用署名,他太熟悉了,这是小炜的字迹!
“怎么会?!”
赵小照脸色一变,老三现在不是还应该在马六甲吗?
就算是他们没有停留,立刻就返程了, 也还应该没到广州才对。
“殿下?”
他立刻说:“赶紧联系,看看汪直他们的船队到哪儿了?”
虽然已经吩咐下去了,但他也知道、这一时半会儿得不到消息。
他又仔细看了看那两个字。
货真价实,确实就是老三写的。
赵小照狠狠骂了一声。
难道是小核桃和小炜他们脱离了船队,先回来了?
毕竟马六甲也没什么稀奇的。
那他们自然会先到了广州,然后就被宁王给抓了?
他大骂:“蠢蛋!让你们瞎跑什么!”
这个消息还没有来得及得到核实,那边又来了一个重磅的。
“殿下,宫里似乎出了什么事……”
赵小照本来就是火冒三丈,一听这话直接就炸了。
“什么叫似乎出了什么事儿?”
“这……”
“你怎么回话的?到底出了什么事?!”
“宫里应该出了大事,三大营都在调动,但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赵小照:!!!
“陛下不在宫中?”
“前两天,陛下和皇后一起去了宣府,应该是回来了……”
都是应该、可能,能不能给个准话儿?!
小照捂着头,眼神狠厉。
“是谁调动了三大营?”
“只知道是宫里的消息。”
他的脸色愈发阴沉,难道爸妈他们真的出了事?!
爸爸妈妈小核桃小炜……
京城南昌……广州……
怎么可能会同时出这么大的纰漏?
照这情形,他自己现在保不齐也已经被算计了。
从现在这个情形看,十万火急、他应该火速回京,不能有丝毫耽搁。
就算小炜和小核桃在宁王手上,他也必须立刻回京。
他还能安稳回到京城吗?!
*
“什么?太子不见了?”
李东阳:……完了完了完了……
谢迁急着问:“太子不是在去南昌的路上吗?”
他自己说要去剿灭叛贼的啊。
“太子安排官员带兵去南昌,自己却不见了……”
你别说,这个行事很符合太子的作风。
可现在这都什么时候了,太子你能不能靠点儿谱……
“太子,他会不会回京了?”
陛下和皇后在宣府,情况还没有摸明白,所以他们没有贸然把这件事告诉太子。
主要是太子的性子,也太过于毛躁了。
万一这边其实没什么大事,反而是太子失了分寸、可就不好了。
这不是还有宁王的事么。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说白了,皇帝谁干都一样,但朝廷不能乱、地方也不能乱。
这几日,事情出的过于密集了。
若只是宁王作乱,那很快就能平定。
若只是皇帝皇后出事,哪怕真是……太子回京继位,顺理成章,谁也不敢有二心。
就算皇帝、太子都不能……这不是还有二皇子呢。
二皇子性子平和、年纪又小。
等到他亲自执政、少说还得有个十年八年的。
谁不喜欢这样的新君。
大明,这么多年可还没出过幼主呢。
皇帝这些年把里里外外,中央地方搞的太乱了,多少人怨气深重。
说白了,如果不是陛下和太子靠着对鞑靼之战,把兵权都捏在手里了,未必皇位能坐的这么安稳。
今日在坐的都是朝廷重臣,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
能在大明坐到这个位置的,无不是宦海沉浮半生。
心怀鬼胎,都是基本的素质。
相对于,散漫的陛下、难搞的太子,他们自然更加心仪二皇子。
当年,他们甚至都怀疑,陛下和皇后之所以让二皇子远行,就是知道了所谓的人心浮动。
可你看现在,二皇子也不知所踪。
那按照礼法,谁应该继承皇位?
兴王朱厚熜。
朱厚熜年纪也小,又十分聪明,也许没有太子精明外露,但绝对胸有乾坤。
按说,皇位轮不到他头上。
因此,如果有人能够把他捧上皇位,那他是不是要感恩戴德?
这可是真正的从龙之功。
富贵险中求,为此就算是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
而且,兴王一上位,便有平定宁王之乱这个现成的功绩在面前,可谓是水到渠来。
自然,这一切的根本就是要让太子消失。
可太子作为储君,在京城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眼线。
陛下一定也有安排。
现在就看谁手段更厉害了。
李东阳知道,京城怕是要乱了。
*
从南京偷偷溜回北京,这事多少年前,张宛就带着赵小照干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