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君臣对弈,昭告天下(1 / 2)
话音刚落,便有一名官员出列,躬身道:“陛下,他们终是圣人后裔,若责罚过甚,恐有损圣人颜面。”
“可否小惩大诫,以儆效尤即可?”
这名官员的话音未落,另一名早已安排好的官员便立刻反驳道:“陛...
韩岳回到府中,已是深夜。他独坐书房,烛火摇曳,映照着案上堆积如山的案卷与密信。李元庆被押入诏狱,此案已然掀起惊涛骇浪。朝中风声鹤唳,人人自危。韩岳深知,自己已站在风口浪尖之上,稍有差池,便可能身败名裂,甚至性命不保。
他缓缓展开李元庆与赵文清的密信,再次细细阅读。信中所言,虽未明言谋逆,但“陛下多疑,恐生大变”八字,已然暗示朝中局势动荡,赵元清对臣子猜忌日深,若不加以制衡,恐有大乱。
韩岳心中思绪翻涌。他想起赵文忠所言:“若他真有异心,我赵文忠愿与他同罪。”赵氏兄弟,一为边将,一为朝臣,若真与李元庆合谋,恐怕并非出于私心,而是出于对朝局的担忧。而赵元清对此事的反应,也并非全然震怒,反而带着几分试探与深思。
韩岳缓缓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朝堂图景:宦官干政、权臣争斗、边将不安、民心浮动。此案背后,恐怕不只是赵文清与李元庆的勾连,而是整个大明权力格局的一次暗流涌动。
翌日清晨,韩岳再次入宫,赵元清已在御书房等候。见韩岳到来,赵元清沉声道:“韩岳,李元庆已入诏狱,你可曾审问?”
韩岳拱手道:“陛下,臣尚未审问,因臣以为,此案牵涉极广,若贸然审讯,恐生变故。”
赵元清目光微冷:“你有何疑虑?”
韩岳沉声道:“陛下,李元庆所言,似有隐情。他言称所做一切,皆为大明。臣恐此案背后,另有主谋。”
赵元清沉默片刻,缓缓道:“你怀疑,是有人在幕后操纵?”
韩岳点头:“臣不敢妄下定论,但此案若仅止于赵文清与李元庆,恐怕难以服众。臣请陛下允臣继续彻查,查出幕后真凶。”
赵元清缓缓点头:“好,朕再给你三日时间。若三日后你仍无进展,朕便亲自审讯李元庆。”
韩岳抱拳应命,退出御书房。
离开皇宫后,韩岳径直前往锦衣卫衙门。他召见锦衣卫指挥使周延,低声吩咐:“周大人,我需你暗中查探赵文清与李元庆往来的所有密信、账册、书信,务必查出他们是否与他人有牵连。”
周延神色凝重:“大人,此事干系重大,若真有人在幕后操纵,恐怕牵涉极广。”
韩岳沉声道:“正因如此,才需你我谨慎行事。你只需暗中查探,切勿打草惊蛇。”
周延点头应命。
数日后,周延送来一份密报,内容令人震惊:赵文清与李元庆的确曾多次密信往来,且其中一封密信提及“东宫之事”,署名竟是太子赵承乾。
韩岳看完密报,心中大震。赵承乾?太子竟也牵涉其中?若此事属实,那此案已非单纯的边将与权臣勾连,而是牵涉到皇权继承的大事。
韩岳沉思良久,最终决定亲自前往东宫,面见太子赵承乾。
东宫戒备森严,韩岳通报身份后,方得入内。赵承乾早已等候多时,见韩岳到来,神色平静:“韩大人,别来无恙。”
韩岳拱手道:“太子殿下,臣此次前来,是为查案。”
赵承乾微微一笑:“查案?查何案?”
韩岳沉声道:“赵文清与李元庆勾连之事,殿下是否知情?”
赵承乾神色不变:“韩大人,赵文清乃我东宫旧臣,李元庆亦曾辅佐我多年。他们若真有异心,我岂能不知?”
韩岳目光锐利:“殿下,臣手中已有密信,提及‘东宫之事’,署名正是殿下。”
赵承乾闻言,神色终于微变:“韩大人,你可曾想过,若此事属实,陛下将如何处置?”
韩岳沉声道:“臣不敢妄议,但此案若不查清,恐怕殿下也将难辞其咎。”
赵承乾缓缓起身,踱步至窗前,望向远方:“韩大人,你可知,我赵承乾自幼便知朝堂险恶。父皇多疑,宦官干政,若我不早作准备,恐怕将来难以掌控大局。”
韩岳心中一震:“殿下之意,是早有谋划?”
赵承乾缓缓转身,目光深沉:“韩大人,你可知,若我父皇继续重用宦官,大明将何以为继?赵文忠乃大将,若被逼至绝境,恐生大乱。我所做一切,不过是想保全赵文忠,也保全大明。”
韩岳沉默良久,缓缓道:“殿下所言,与李元庆之言如出一辙。”
赵承乾微微一笑:“韩大人,你可愿助我?”
韩岳沉思片刻,终是摇头:“臣不敢妄议储君之事,只愿查明真相。”
赵承乾叹息:“韩大人,你果然忠义。若你能查出幕后真凶,我赵承乾愿以太子之名,保你平安。”
韩岳抱拳应命,转身离去。
回到府中,韩岳召集亲信幕僚,将所查之事一一告知。众人皆神色凝重,此案已牵涉太子,若继续追查,恐将触及皇权核心。
翌日清晨,韩岳再次入宫,向赵元清禀报真相。赵元清听完,脸色阴沉,良久方道:“韩岳,你可知,此事若属实,朕将如何处置?”
韩岳沉声道:“陛下圣明,臣不敢妄议。”
赵元清缓缓起身,踱步至窗前,望向远方:“赵承乾……他竟也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