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六百零六章徐妙锦的应对

第六百零六章徐妙锦的应对(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神器灾变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心动难捱[先婚后爱] 豪门管家上岗指北 错发信息给前男友后 世界转职为春和厨 甚尔的综漫生活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怎么都在觊觎万人嫌反派?! 恋爱脑omega被挖腺体后

徐妙锦的柳眉骤然一挑,神情瞬间凝重起来。

此次朱允?北巡,安保重任由赵瑞总领。

但小姑娘素来谨慎,时常会过问一二,这早已成了她的习惯。

毕竟,小姑娘可是亲手训练过女侍卫的人,向来对护...

雨丝如织,穿林打叶,落在太湖的每一片荷塘上。清晨的雾气尚未散尽,湖面浮着一层薄纱般的水汽,远处山影朦胧,仿佛天地初开时的模样。韩岳闭目良久,呼吸渐弱,气息如游丝般悬于唇间。赵明跪在榻前,双手捧着那枚玉佩,指节发白,泪痕早已干涸,只余两道深色印记刻在脸颊。

忽而,窗外竹枝轻响,一阵风掀帘而入,吹动案头残纸。那张遗书静静躺着,墨迹已干,字字如钉入人心。风过处,纸角微微卷起,像是有人伸手抚过。

“老爷……”赵明低唤,声音嘶哑。

韩岳眼皮微动,似有所感,缓缓睁眼。目光不再锐利,却依旧清明,如同秋日晴空,无云无翳。

“天亮了?”他问。

“快了。”赵明哽咽,“雨停了。”

韩岳轻轻摇头:“雨没停,只是我们听不见了。”

他说完,嘴角浮出一丝笑意,极淡,却又极深,仿佛参透了百年悲欢。他抬起枯瘦的手,指向床头那只紫檀木匣??那是他生前最珍视之物,从不许人触碰。

赵明会意,颤抖着打开匣盖。

里面并无金银珠宝,唯有一叠泛黄的信笺,几枚旧印,还有一方褪色的锦帕。帕上绣着半朵梅花,残缺不全,像是被火燎去一角。赵明认得这帕子??当年赵文清离京前,在观象台地库留下此物,说是“若有一日天下清明,便让它随风而去”。

韩岳凝视那帕子许久,忽然道:“你可记得,她最后一次见我,是在钟楼之下?”

赵明点头:“那天夜里,雷声滚滚,她披着黑斗篷,站在铜铃下,说:‘韩公,若您执意推行新政,必遭反噬。’可您还是拉响了铃。”

“是啊。”韩岳轻笑,“那一声铃响,惊醒了整个京城,也断送了多少人的梦。”

他顿了顿,眼神飘远:“但她错了。我不是为了新政才拉铃的。我是为了告诉她??这天下,还有人愿意为真相发声。”

赵明怔住。

韩岳闭上眼,喃喃道:“你以为我烧了地图,就真的放下了吗?不,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守护它。有些事不能写在纸上,不能藏在地下,只能埋进活人的心里。赵文清把‘龙脉归藏’交给我,不是让我去挖什么秘宝,而是让我明白:真正的正统,不在庙堂之高,而在人心深处。”

窗外,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照进屋内,落在那方梅帕之上。残缺的花瓣竟似有了颜色,微微泛红。

韩岳忽然睁开眼,盯着赵明:“你回去吧。”

“什么?”赵明一惊。

“去云南。”韩岳声音虽弱,却不容置疑,“去鸡足山,找慈云庵后的那座无名墓。不必立碑,不必昭告天下,只需在那里住下来。替我守十年。”

“可您说过……”

“正因为我烧了地图,所以更需要有人亲自去看护那段历史。”韩岳打断他,“我不信鬼神,但我信因果。建文帝隐忍四十年,赵文清遁世十年,李怀远以死封口,赵承乾辞官避祸……这些人用一生换来今日太平。若无人铭记他们的选择,这份和平迟早会崩塌。”

赵明双膝重重磕在地上:“属下……遵命。”

韩岳点点头,又道:“带上这帕子。若是哪天你觉得撑不住了,就把它埋在墓旁。不必留名,不必立传。让风吹走它的故事。”

话音落下,他喘了几口气,脸色愈发苍白。片刻后,他忽然笑了:“你说,她现在在哪里?”

赵明不知如何回答。

韩岳望着窗外渐亮的天光,悠悠道:“或许在山中采药,或许在溪边浣衣,又或许……正看着我们呢。”

说罢,他合上双眼,再未言语。

半个时辰后,一代名臣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三岁。

葬礼极简,依其遗嘱,不设仪仗,不奏哀乐,棺木直接沉入太湖深处,与那幅燃烧的地图作伴。唯有赵明亲书一联悬于灵堂:

> “半生风雨扶危厦,一念清明照幽泉。”

三日后,赵明收拾行装,悄然离岛。临行前,他在湖畔立了一块青石,上无文字,唯刻一道鱼形纹路。然后纵身跃上小舟,桨声?乃,渐行渐远。

……

十年光阴,弹指即过。

云南大理,鸡足山麓,慈云庵早已荒废,杂草丛生,唯有后山一座孤坟整洁如新。坟前常有新鲜野果、清茶一盏,冬夏不绝。附近村民皆知,有个灰袍老人住在半山茅屋,每日清扫墓道,诵经焚香,从不多言。

某年冬夜,大雪封山。老者独坐灯下,翻阅一本手抄册子??正是韩岳留下的那些信笺整理而成的《退位录》。书中详载当年“太子非亲生”案始末,以及建文血脉真相、追尊诏书背后的政治博弈,乃至赵文清最终抉择。

忽闻门外脚步轻响。

老者抬头,只见一名白衣女子推门而入,眉目清冷,神情淡漠,肩头落满雪花,却不见寒意。

“是你。”赵明站起身,声音微颤。

女子不语,只将手中一束干枯梅花放在桌上,正是当年绣在帕上的那种。

赵明看着那花,忽然老泪纵横:“你……回来了?”

女子轻轻摇头:“我只是来看看。”

她走到窗前,望着外头茫茫雪夜,良久才道:“韩公可安好?”

赵明垂首:“三年前,已随湖水而去。”

女子身形微晃,却没有哭,只是低声说了句:“他比我想象中活得更久。”

赵明鼓起勇气问:“这些年,你去了哪里?”

“走了很多地方。”她淡淡道,“南京旧宫遗址我去过,北京观象台地库我也进了。三条红线连成的三角,我都走了一遍。没有兵符,没有玉玺,也没有传位诏书。”

赵明愕然:“那你……”

“我在找一样东西。”她转身,目光如炬,“不是权力的凭证,而是人心的证明。”

她从怀中取出一本薄册,递过去:“这是我写的《山河志》,记下了沿途所见:哪个村子因新政免赋得以温饱,哪座县城因废除厂卫不再冤狱横行,哪个边镇因开放互市百姓安居……这些,才是真正的‘龙脉归藏’。”

赵明翻开一看,泪水再次涌出。

原来,所谓遗产,并非藏于地底,而是生长于民间;所谓正统,不在血缘,而在百姓口中的一句“如今日子好过了”。

女子轻声道:“韩公烧了地图,是对的。但我也知道,他并非放弃,而是把火种交给了时间。今天,我来告诉你??火没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仙尊今日又在倒霉 说剑 拯救美强惨女主进行时[快穿] 资助生说她养我 他非要强取豪夺 是的,我失忆了 这该S的看脸的世界 他说未来可期 古代开道观日常 我的翻译官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