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六百一十三章成败在此一举凤威

第六百一十三章成败在此一举凤威(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神器灾变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心动难捱[先婚后爱] 豪门管家上岗指北 错发信息给前男友后 世界转职为春和厨 甚尔的综漫生活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怎么都在觊觎万人嫌反派?! 恋爱脑omega被挖腺体后

徐妙锦顿时喜出望外,连忙问道:“是何策?”

铁铉一脸严肃,分析道:“此次幸得贵妃娘娘反应及时,抢在他们前面,掌握了电报机房,又控制了外围的人马。”

“如今王守廉等逆贼,已是瓮中之鳖,插翅难...

夜雨敲窗,檐下积水成洼,倒映着半轮残月。云南大理府城外鸡足山脚下,一座破庙蜷缩在松林深处,屋顶塌陷,梁柱腐朽,唯有正中一尊泥塑坐像尚存轮廓??那是一位手持竹杖的女子,面容模糊,却有双目如炬,似能穿透百年尘烟。每逢雷雨之夜,附近村民都说听见庙中传出低语声,不是人言,也不是鬼泣,而是手指划过纸面的沙沙响,像有人在黑暗里默默抄写什么。

这夜,风雨正急。一道闪电劈开天幕,照亮庙门处一个披蓑戴斗的身影。那人缓步而入,抖落雨水,从怀中取出一本用油布包裹的小册,轻轻放在泥像前供桌上。册子封面无字,翻开第一页,墨迹斑驳却清晰可辨:“建文四年七月十三日,吾与阿?同登鸡足山,议定《退位录》三十六条……”

来者正是李文昭。他已年过七旬,白发萧疏,背脊微驼,但眼神依旧清亮。自退休后十年间,他走遍西南边陲,访查当年守真书院遗踪,搜集口述史料数十万字。今夜是他第三次重返此地。前两次皆因暴雨阻路未能进庙,仿佛冥冥中有种力量在等待时机。

他跪坐在泥像前,双手合十,低声念道:“阿?姑娘,我祖父临终前说,您曾托梦给他,言‘清明未至,守墓不止’。如今我将毕生所记汇成一书,不敢妄称传世,只愿后人知你存在过。”

话音未落,屋角忽有??之声。一只野猫窜出,惊得烛火摇曳。可就在光影晃动的一瞬,李文昭分明看见泥像的眼眶里渗出两行水迹,顺着脸颊滑下,滴落在那本小册之上。他心头剧震,却不敢动弹,只觉空气凝滞,时间倒流。

片刻之后,风停雨歇。远处传来鸡鸣,天光微明。李文昭起身欲去,却发现供桌上的册子竟多了几页新写的文字,笔迹纤细柔韧,竟是女子手书。他颤抖着翻看,只见其上写道:

“世人谓我哑,非不能言,实不愿言于暴政之前。然三百年来,每当日月失序、山河蒙尘之时,必有一人拾起竹杖,代我说话。此人或为农夫,或为学子,或为狱中囚徒,不拘身份,唯心向清明者可承此任。此非神迹,乃人心之共鸣也。”

李文昭怔立良久,终于明白:阿?从未真正沉默,她只是将自己的声音藏进了每一个愿意为公义发声的人心中。

他小心翼翼收好新增的纸页,走出破庙时,东方已泛鱼肚白。山道湿滑,他拄着拐杖缓缓下行,身后那座荒庙渐渐隐没于晨雾之中,宛如一场旧梦消散。

与此同时,北京某高校图书馆地下特藏室,研究生林婉儿正在整理一批新近解密的民国档案。她研究《退位录》已有三年,论文初稿已完成大半。此刻,她正翻阅一份1937年的手写笔记,作者署名“沈觉民”,正是当年创办“清明书社”的那位知识分子。

笔记中记载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935年冬,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前夕,一群秘密组织成员曾在陶然亭集会,宣誓传承《退位录》精神。会上,每人折断一根竹枝插于雪地,象征“宁折不屈”。其中一人留下遗言:“若我死于国难,请将我的骨灰混入泥土,种一棵竹子,让它长在长城边上。”

林婉儿读至此处,眼眶发热。她忽然想起导师曾说过一句话:“历史不是由胜利者书写,而是由牺牲者点燃。”她合上笔记,打开电脑,在论文结尾新增一段:

“《退位录》之所以历经六百余年而不灭,并非因其文本本身具有神秘力量,而在于它始终回应着中国社会最深层的精神渴求??对公正的期盼、对压迫的反抗、对个体尊严的守护。每一次它的重现,都意味着某种集体良知的苏醒。”

她按下保存键的瞬间,校园广播恰巧响起早间新闻。一则消息吸引了她的注意:西部某县因强拆引发群体事件,一名基层公务员拒绝签署拆迁令,公开引用《退位录》中“官不得以力压民,民亦不可因怨乱法”之句,随后被停职调查。目前已有上百名市民自发前往县政府请愿,要求恢复其职务。

林婉儿怔住了。她立刻打开社交媒体,发现这条新闻已被推上热搜,话题名为#我们需要新的守墓人#。评论区里,无数网友贴出自己朗读《退位录》片段的短视频,有人穿着校服,有人戴着安全帽,还有人站在田埂上,身后是金黄稻浪。

她猛然意识到:这场跨越世纪的对话,从未中断。

数日后,南方某监狱读书会现场,服刑人员王振国再次走上讲台。他曾是某市交通局副局长,因受贿罪被判十年。入狱之初,他拒不认错,认为“大家都这样”。直到读到《退位录》中一句:“权力非私产,乃百姓托付之重器;一旦滥用,便是盗国之贼。”他彻夜难眠,最终写下长达五万字的忏悔书。

这一次,他带来了一份特别的分享材料??由他牵头编纂的《狱中守真读本》,收录了《退位录》精选章节、历代清官事迹以及现代法治案例。他说:“在这里,我们失去了自由,但也因此看清了许多事。真正的清明,不是没有污点的人生,而是敢于面对污点并试图洗净它的勇气。”

台下掌声雷动。一位老狱警悄悄抹泪。他曾参与二十年前一起冤案侦办,多年良心不安,如今看到囚犯反而成了道德觉醒者,内心深受冲击。

当天晚上,他在值班记录本背面写下一行字:“也许正义从来不在制度之内,而在人心之中。”

时光流转,春去秋来。又是一年清明。

鸡足山书院旧址前,那座刻着“无名氏”的石碑周围,已围满前来祭拜的人群。他们中有教师、医生、记者、农民工、大学生,甚至还有几位身穿制服的年轻警察。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根削好的竹枝,有的还系着白花。

仪式开始时,一位盲童被母亲牵着走上前。孩子虽看不见,却准确地将竹枝插入碑旁泥土,口中喃喃背诵:“身毁形残,志不可夺;名隐功成,光照幽谷。”声音稚嫩却坚定,仿佛来自远古的回响。

人群中,李文昭静静伫立。他没有上前献枝,只是远远望着,眼中含泪。他知道,这一代的孩子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延续那份使命。就在几天前,他还收到一封来自山区小学的信,附着一幅儿童画:画中一个穿粗布衣裳的女孩骑着白驴,手里举着竹杖,身后跟着成千上万的人,踏过雪山、沙漠、河流,走向一片明亮的日出之地。落款写着:“老师说,阿?姐姐就是我们的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仙尊今日又在倒霉 说剑 拯救美强惨女主进行时[快穿] 资助生说她养我 他非要强取豪夺 是的,我失忆了 这该S的看脸的世界 他说未来可期 古代开道观日常 我的翻译官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