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联邦第五自治星》 70-80(第1/16页)
第71章 七十一
没等在场所有人反应过来,第二排军人也动了,在第一位军人再次踏步的同时,他也踏了起来,四个人,四个脚步,同时落地的瞬间,只剩下一声简单却又有力的踏步声。
刚刚还嘈杂的星港出口在那一瞬间鸦雀无声,四个自治星的领带人原本还带着轻松笑意的脸不由得变得凝重,原本随意轻松的步伐竟慢了下来。
华夏领带人依然带着温和的笑容,“请”的手势也没收回去。
他们咽了咽口水,深吸了一口气,昂首阔步——
“哒!”
依旧是整齐的踏步声,只是这次已经变成了六个人,那神奇的踏步声仿若一根针,将不少人胸前的那口气戳了个一干二净。
“哒!”
毫不拖泥带水,又是一重踏步,但是人已经是八个了。
10个……12个……人越来越多,走的步伐却依旧整齐统一,最神奇的时候,走了一段路之后 ,尽头是已经搭好的临时采访堋,不少需要抗重设备的记者已经等在那里,身旁留了一些位置,应该是留给轻甲上阵的记者的。
“请坐。”华夏领导人依旧是和蔼的笑意,态度温和地请四个自治星的重要领导人落座,至于一些陪同人员,也有专人为其安排好了位置,不至于一群人挤在采访位置后面傻傻地站着。
就在华夏领导人说完这句话之后,伴随着他们一路的踏步声戛然而止,有人疑惑地回过身去看,发现他们刚刚走的那一路都站着同样军装同样武器的军人,这些人面无表情,看上去仿若仿真的机器人,只有紧握住手中武器那微微暴起的青筋能让人一窥他们的生命特征。
走得有点远,他们看不到来路,但是从他们目光所及之处,这些站在两旁道路上的军人的至今的距离是一模一样,并且远远排成了一条直线,从某个角度看过去的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这只是一个人。
这个临时采访处看着简陋——比起任何一个星球级的大会场景都要简单——但是安保方面居然做得很好,肉眼可见的地方,上空是不知道华夏人怎么做的、几乎静止的机甲群,离得稍远一些能看到战舰的影子,星港上空除了这些戒严的武装部队,不见任何声响。
而现场中,除了刚刚他们走来的时候那一排让人挑不出任何问题的军人,还有不少拿着武器时刻戒备着的军人站在整个临时会场旁边,现场并不吵杂,也不知道华夏人和记者们打了什么招呼,整个采访过程十分井然有序。
各星球领导人显然对这个安静且有秩序的提问方式很满意,嘴角的笑容也温和了几分,回答问题的时候话也多了起来。要知道眼前不少记者都是首都星那边的,而且现在也在全程直播,所以他们透露了不少口风,也算是为“战时法”的修订打一个基础。
这话题一多,时间就拉长了,原本半个小时左右就能解决的临时采访竟然有演变成记者招待会的趋势。
网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了这一次自治星大会,不过让谁都没想到,大概是战争已经结束了,网友们已经不想关心什么军备和法律,他们的关注点居然变得……十分神奇。
[我开着华夏计时,现在已经过了24分钟了!]
[30分钟了!]
[有谁看到谁动了吗?]
[报告,只看到了一个小帅哥轻微地眨了下眼,太快了截图都截不到,还是有帧数抽取截出来的,而且只是微微动了下眼角,根本没有闭起来!]
[35分钟了!]
[卧槽,以前看着别人水下憋气半小时觉得厉害,现在我才知道还有更厉害的,我居然真的在线数着一个人可以多长时间不眨眼。]
[不止不眨眼,最接近会场的那个小哥哥,真的是没有动过:眨眼,咽口水,动眼珠子之类的微小动作,都没有,如果不是腹部有一点点的起伏,我真的要觉得他是机器人了。]
[太可怕了,这是改造人吗?]
比起全民都在用的机器人,“改造人”这个词可是目前人类禁区。
人类可以优化基因、更换器官,但是自从一个博士和他的团队秘密抓了一些人进行残忍的“机械器官更换、基因强制更改”使得这部分改造人后来为人类社会制造了种种混乱之后,将人体恶意改造就成为了人类的禁区,联邦和帝国都为此立了相关法律。
能做到这么长时间没有任何动作,试问除了机器人,不就只剩下经过改造的“改造人”了吗?
这样的话题刚刚起了个头,就被一群的问号刷下去了。
[?????]
[?????]
[什么玩意儿的改造人?这是我们华夏军人的基本操作啊???]
[……不是有所炫耀的意思,但是……从旧星历时代,新华夏时代……这就是华夏标兵的基本操作了啊……]
[直到加入星际时代为之,哪一次国庆阅兵上标兵动弹过?什么玩意儿的改造人,这就是阅兵时代留下来的标兵的规矩啊。]
[啧,看到标兵就惊讶了,哪天你们要是看到仪仗队方阵岂不是要说我们复制粘贴机器人了?]
被一群华夏人怼下去的网友们更是一脸问号。
你们才是说的什么玩意儿吧?快一个小时了不动弹是真的存在吗?
随即他们发现,不仅仅是这些标兵,会场上能看到的军人,都保持着一种让人无法相信的“稳”,甚至高空中的机甲群、战舰所运行的轨道都十分慢而整齐,看上去真的像是机器人。
就在此时,发布会主持人站起来表示临时采访到此结束,邀请记者朋友们关注后续——这是一个客气的说法,事实上临时采访结束之后这些记者基本拿到了接下去几天的料,一般来说不会跟着后续采访了。
但是这次不一样,某个在首都星十分知名的记者收到了上峰的通讯,表示让他跟进后续的自治星大会,并且以直播的方式继续,直到自治星大会正式开启,拒接一切记者为之。
“老大,接下去只是走接待流程而已。”华夏公布出来的接待流程……是带着领导们安顿下来,然后享受餐点,明天才是正式开会的日子。
“网友们现在对华夏还能出什么招很有兴趣,你继续跟进,我按照加班给你私人奖金。”
有奖励什么都好说!
于是在诸多媒体都友好地打了招呼离开之后,只剩下华夏本土的媒体、四个自治星的媒体以及首都星一家媒体开着直播。
五个自治星的网友们有着转述直播通道,用自己星球的网观看,畅通无阻,联邦网友们就惨了点,大部分的媒体都关掉了直播,只剩下一家可以选择,他们不想有延迟的话,就只能选择剩下来的那一家媒体。
但是一想到那个一排排让人难忘的身影,他们就不得不追着看直播。
可惜的是随着领导们渐渐移动到安全的地方,警戒部队也只是守在外面,他们随着直播,只能跟进里面去。
原以为里面没什么看头,谁知道招待处才是别有洞天——每一个星球的代表都在独立别院,这方不算小也不算大的别院被能量圈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联邦第五自治星》 70-80(第2/16页)
护者,最外层是华夏安排的安保,华夏人甚至允许个星球的领导人的私人守卫武装进入其中。
而院子更是让人吃惊,除了房子是独具华夏特色的红墙砖瓦,院子里的植物和动物都是各自星球所处,不少看着自治星电视台直播又开着自治星电视台直播的网友都能看到当延迟好不容易过去之后,弹幕中是一大片的赞叹声——这些动植物离开了自己的星球,在华夏生活良好,居然没有半点不适应的样子。
然而既然是“独有”,大伙儿都明白要将它挪个地儿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也不知道华夏是怎么做到的,将四个招待处完全设置出了四个自治星的独特生态环境。
他们想起当初对华夏公布出来的行程的不满,瞬间脸都红了。
这哪里是行程草率啊,这分明是将每一个简单的行程拆解成粉末般仔细琢磨透了,才逐一进行的安排。
[那么问题来了,华夏人是怎么做到在策划这一系列流程的时候又分出一大批人去分析他们遗失的古董的?]
这是个好问题,大伙儿都想知道华夏人是怎么做到面面俱到的同时还能搞出那么大的一个阵仗去往远方的,他们人够吗?
一些在外地读书不得不也使用首都星电视台直播的华夏人十分不解:[去迎接“牡丹漆”的是故宫的专家,他们是搞文物的,参与自治星大会的是政府领导,是搞政治的,场上的兵哥哥是天天训练以至于虽然辛苦些但是也不是临时抱佛脚漏洞百出的,这几波人分工明确各有各的任务,怎么就值得惊讶了?]
[……]
网友们纷纷想奉上膝盖。
他们原本以为华夏虽然身为自治星,在联邦中却没什么名气,没什么承接大会的经验,此次战后第一场自治星大会选在华夏,华夏人应该上至领导下至群众都手忙脚乱,谁知道人家办得轻轻松松不吃力,还能在你吃惊的同时反问你一句:“正常操作,为什么要惊讶?”
华夏,又一次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第72章 七十二
事实证明网友们的“以为”也只是他们自己以为而已,在接下来短暂的记者会以及达到正式的会议室的过程,华夏所安排的过程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让人挑不出哪怕一点错处。
更让人头顶长出柠檬的是,华夏以“自治星大会是大事”为由,在那一天全球放假,以保证全民能抽出时间观看直播。
华夏全球放假的消息不知道从哪儿传出来之后,网友们简直酸得不得了,原本在网上帮他们说话的心思都淡了,正打算掉头讨伐,偏偏网上少数在外地就学的华夏网友们反应迅速,立刻说华夏除了法定假日之外,真的没几个日子是全球放假,从科技时代新华夏成立之后,满打满算就只有旧科技时代纪念某次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放了一次假,故宫1000岁生日那天放了一次假,以及华夏加入旧联盟,当时的领导代表第一次前往首都星开会,放了一次假,此后就没有过例外了。
华夏加入宇宙以来,承办过数次自治星大会,只有这一次特例放假,即是表达出了对这场大会的重视,也是表达了对战争胜利后自治星后续走向的关心……
网友们看着这歌颂领导层的种种言论,一时间竟觉得对方说得有道理,觉得无言以对。
一想到他们得在上班/上课/写作业时抽出时间偷偷摸摸看直播,他们不禁上网给自己预定了几斤柠檬——谁能想到,一般只看看开场就散的他们这次居然被迷住了,怎么都点不下退出,就想看看华夏还能搞出什么花样。
结果谁能想到,华夏的节目还真的是花样百出,想放下智能机不行了,于是大伙儿纷纷加入吐槽行列,竟莫名其妙地给自治星大会增加了热度。
骆清逸在家看直播的时候,群里面是一群学生们的截图,某某网上哪些星球的网友又说了些什么,哪里又来了羡慕的发言,这些画面上密密麻麻的弹幕,群里也是刷频不断,骆清逸不得不短暂地屏蔽了学生群,打算等过一段时间再点进去。
刚刚屏蔽学生群,另一边萧平就给他发来了通讯——他紧赶慢赶赶上了“牡丹漆”上飞船的时候,刚刚下了私家飞船就又马不停蹄地找故宫团队报道,以助手的身份被老师傅们带上了飞船,得到团队们的同意之后,几乎每天都会找骆清逸聊一聊“牡丹漆”的近况,而且最近飞船距离地球越来越近,他们再也不用像萧平还在首都星那会儿,说句话都要等上几十分钟的延迟了。
“我们刚刚经过一颗星球,这颗星球的影响比我们预计要大一些,”他发过来一份数据,“之前出现裂纹的部分现在已经碎落,不过没有检测到粉末迹象,目前来说还是好的。”
故宫团队对修复国宝是再擅长不过,但是修复国宝的前提是得有东西给他们修,他们要保证“牡丹漆”落地的时候哪怕碎成三四百片,也不能是碎成齑粉。
“我的建议是开启地球仿重力系统,模拟地球环境,模拟故宫储存库环境,现在就开始着手修复,你们的行程还很长呢。”
“这个方案之前不是没有提起,但是老师傅很害怕半成品的二次损毁更容易造成更大程度的损伤。”萧平更改了通讯模式,共享了修复方案,一边说还一边开了一管营养膏,露出嫌弃的表情像喝药似的一口闷了,“啧,这玩意儿还是那么难喝。”
“让你在华夏和我一起等你偏偏拐个弯去那边,能怪谁呢。”这营养膏是最管饱最能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的,十分适合长期待在宇宙的人实用,十分受大家的喜爱——华夏人除外——缺点就是比起一般的如白开水一样没什么味道的营养液,它大概是添加了人工合成的营养元素在里面,显得十分的怪,像是老旧的铁锈的感觉,不到万不得已,华夏人很少会选择它。
“我就是心急嘛,诺,就这几个方案目前大家看着还行,老师傅们说没指望我们短时间内能去帮忙,但是我们年轻人想法对,也许能给他们启发也说不定……”
萧平后面还有几位年轻人,也是被故宫老师傅们带进飞船的接班人,他们彼此凑在一起,一边想着有什么方法能更好地保护脆弱的国宝,一边试图对航线进行更精细的计算。
这个讨论进行了很久,萧平那边年轻人陆陆续续开了营养膏,骆清逸随手一捞,周边却没有什么能塞进嘴巴的东西,懒劲儿犯了就不想起身去拿东西吃,直到肚子隐隐作痛,他才发现自己饿过头了。
“行吧,今天就到这儿,”看着被自己画花的稿纸,他伸了伸懒腰,“饿死了,去找点东西吃。”
他们刚刚有了新发现,萧平记着去找老师傅们反映,对骆清逸是用完就丢,挥挥手就挂了通讯。
骆清逸正打算找点东西吃,谁知道有人从厨房走了出来:“聊完了?”
骆清逸吓得整个人都要跳起来了:“卫煊?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这么一个大活人从门口走进来还走进了厨房,他居然没有感觉?
“你刚刚在忙。”卫煊把手中的碗放下,“过来吃点东西。”
可能是人饿的时候鼻子会特别灵,骆清逸只觉得桌子那边传来了浓郁的香气,特别勾人食欲。他吸了吸鼻子,寻香过去,发现卫煊端出来一碗面,上面放着个煎蛋和几根汆熟的青菜,看着特别能勾起人的食欲:“你居然学会煮面了?”
他记得卡利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联邦第五自治星》 70-80(第3/16页)
夫人在看大骆清逸进厨房帮忙之后还调效过卫煊从小距离厨房十米远,哪天要是能吃到他做的任何东西那绝对是人生幸事,谁能想到卡利斯夫人长久以来的愿望居然就那么轻易出现在他面前。
卫煊沉默了片刻,老老实实地说:“汤是阿姨熬好的,我认为,把面烫熟不是一件难事。”
骆清逸想要鼓励他,于是夸张地说:“要知道很多人第一次进厨房的时候能把整个厨房都毁了。”他拿了筷子,“那我就不客气了。”
正如卫煊所说,他只是负责把面煮熟然后淋上汤而已,所以这碗面的味道十分清淡,但是人饿了是真的吃什么都香,他很快解决了这碗面,满足地叹了一声,在卫煊伸手要收碗的时候连忙站了起来:“做饭的人不洗碗,放着我来。”
他冲进厨房快速洗了碗,期间卫煊就站在门外双手环抱着看着他,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骆清逸想起今天是自治星大会,整个现场安保空前地严,卫煊身为换防官兵,头衔再高也不该这样悠闲,他擦了擦手,走向卫煊:“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卫煊摇了摇头。
“那你怎么没在大会现场?”
“我们不适合过去。”卫煊指了指正在直播的画面,“据教官说,去安保之前,我们需要经过至少半年的培训。”
卫煊要去交接的那一批换防官兵要在华夏的新年之后才会正式启程离开,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为了这次的自治星大会训练了大半年,所以都被抽调去了现场,而卫煊这一批刚刚从速成班毕业出来没几个月的队伍,就要留在军部随时待命。
而卫煊身上另有保护骆清逸的任务,所以在上峰的示意之下,以出任务的理由回到了这里。刚刚回来就看到骆清逸在茶几上捞了个空的手,想了想,尝试着去厨房下了碗面给他——卡利斯夫人以为他没进过厨房,事实上军旅生涯中他有过不少野外生存的经验。
知道卫煊回家不是因为什么大事,骆清逸缓缓地松了口气:“难得回来一趟,好好休息休息,没必要24小时盯着我。”
他想说军区大院很安全,在家里人能出什么事。但是话都到了嘴边,越想越觉得话一出口就得遭,于是干脆拍了拍身边的沙发,指着直播给卫煊讲解:“人民大会堂,也是上千年的历史了,比起故宫那种不轻易能修缮的建筑,大会堂修过很多遍,华夏的重大会议都在里面举行……我们好像错过了很多环节。”
直播频道里,那群领导人已经站了起来握手,看样子从临时记者招待场挪到这里之后的感言也说完了,骆清逸觉得十分不可思议:“我和萧平聊了那么久吗。”
卫煊慢吞吞地说:“不仅久,而且……全神贯注。”很好,他又应用对了一个成语,“‘牡丹漆’不是没回来吗?”
“虽然没回来,但是现在每天都有一点点的小意外,我们原本预计它只会有两次较为严重的破碎过程,但是很明显我们还是预估错误了。”在次之前,华夏本身也没有尝试过将流落在外上千年,自身年龄已经三四千年的国宝运回来,“我们提出的建议是立刻开启环境模拟,在无限接近地球的环境中先做简单修复,但是老师傅们担心修复到一半就进入大气层,会带来翻倍的损害,我们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材料让碎片粘连的稳固性在95%以上。”
“我对华夏的古文物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记得机甲中就有专门修复T神经元线路的材料,我记得旧机甲的T神经元区域十分脆弱,需要再三巩固,所以X.318型号前的机甲T神经元区都是进行防护巩固的。你们也许可以参考这一技术。”
说道修复,卫煊能找到的也就是机甲身上的例子,虽然机甲这种坚固的玩意儿和容易碎成碎片的瓷器这的不沾边,但是正如老师傅们所说,因为年轻人能把各种神奇的思路联系起来,才能给他们新的启示。
骆清逸一拍大腿:“新材料融合砌模,我怎么没想到呢。”他狠狠地抱了卫煊一下,“你简直就是上天派来拯救我的。”然后急冲冲打开通讯找萧平,“快告诉我飞船上带去了什么材料……”
他带着屏幕上一脸懵逼的萧平冲上了楼,徒留卫煊坐在沙发上,脸上还残留着无措的惊讶,半晌,他才在楼上一片凌乱的脚步声中收敛了所有的表情,只留下嘴角没能压下去的弧度。
第73章 七十三章
且不说骆清逸从萧平那里商讨出了好几种方法,在上课的时候和大家进行模拟实验,既是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是训练他们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出成果期间,他所处的环境十分平和,没有太多人来打扰他的生活。
政府推掉了来华领导们提出的拜访、慰问大元帅的家人的申请,只说一大群人去的话容易给大元帅家里人造成困扰,不过身为骆大元帅的未亡人,骆夫人少不得要出席一些场合,代表骆家人接受来自各个自治星领导人的慰问。
政府给骆夫人动了微调手术又化了妆,确保卸妆回家之后没人认得出她,安排了十分周密的保护,并且拒绝了媒体对现场进行的采访,只允许各大媒体放上一张合照——上面是各领导人对骆夫人行军礼的样子,洛夫人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
为了避免骆夫人来回之间被人埋伏,政府将骆夫人和卡利斯夫人接走了,尽可能避免她往返之间遇到的麻烦。
所以骆家如今就只有骆清逸和以出任务为名待在他家的卫煊。
自治星大会让华夏短暂地成为了网络热门之一,毕竟今年是和平年,大伙儿还是比较关心这享有自治权利的星球今后会有什么样的变革,也想知道在和平年代里,他们还能享受多少哪些待遇。
自治星大会明面上要公布给媒体做面子的那几天,大伙儿都是准时到达——虽然会议内容不能公布,但是出入会议厅可是有记者守着的,一不小心就会被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乱写。
会议内容不为人知,他们只会将结果公布出来。
当然,大部分商谈好的要修改的条例都需要联邦的盖章,但是在此之前,或是为了政策造势,或是博人眼球,他们总会透露些许政策更迭信息。
没了战争困扰,大伙儿现在十分闲,有的是时间围观这个偌大联邦政权中享有特殊待遇的五个星球的日常。
随着一个个公布出来的新闻,大伙儿在感叹这些星球拥有的这些神奇的物资所以理所当然拥有自治权的同事,不由得发出了疑惑的声音:怎么觉得……身为主办星球的华夏,在这场会议之中的存在感那么低?
四个星球都已经公布出来大改的政策,并且也安排了人在线解惑,据说好几条已经得到了联邦的特批,等大会结束之后就能生效——四个星球或多或少有为了战时而做出的牺牲,如今战争结束,没道理卡着人家的资源,联邦乐得给他们方便——可是目前为止,没见华夏方面的政策透露,据知情人说,华夏提出的改策都是小事,大伙儿根本不需要犹豫就已经全票通过了,这些要求甚至没必要登报——因为它们掀不起什么波澜——就已经直接提交给了联邦。
大家疑惑华夏的存在感已经降低到这个份上的同时,也对华夏人至今还在分心关注那即将越过仙女星系回来的“牡丹漆”而无语。
在他们看来,华夏为了接这玩意回国,可算是把能算的航道都算完了——据说他们提出的好几个航行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联邦第五自治星》 70-80(第4/16页)
式都是以前没有被规划出来的,让不少飞船公司正在仔细计算这些航线的可行度,若是能用上,不少星球之间的距离又会大幅度缩短——这东西回来必定是安然无恙的,可是这些人宁愿盯着寂静无声的宇宙大半天也不愿意分太多的心思给自治星大会。
拜托,现在大半个联邦都知道帝国在打你们自治权的主意,你们真的那么佛系的吗?
就连安德鲁教授都拐弯抹角地冲着骆清逸打听他的想法,结果没等他话问出口,骆清逸就将一份实验数据递到他面前,双眼亮晶晶:“教授,我好像误打误撞解决了2712实验断口衔接的问题。”
安德鲁:“???”
2712实验,是生物机甲神经元四个区域的第三区域实验代称,失败一次就更迭一次实验名,现在已经是低2712次了——研发人员在确定他们不可能短期之内研究出生物机甲之后,就将整个实验拆分开来,打算逐个攻破——神经元第三区域负责了拟生物机甲内部基础生态,他们已经找到了合适的材料,但是不同的材料在光脑失效后如何衔接生效还是个问题。
安德鲁哪里想到,这个失败了多次的实验,会没有任何的预兆地,就这么被人“疑似”解决了。
“环境模拟做了吗,分段实验对比呢……”他下意识地问道。
“都在这儿了。”骆清逸将笔记本递给他,又敲了敲通讯器,“我已经把数据打包发给您了。”
安德鲁哪里还有心思问他到底怎么想的,当下就站在教室后面翻起了笔记本,连之前自己想要说的话都忘记了。
“你替换了材料内芯?这个材料不常见,你是怎么想到 ?”首都星实验室里储藏着大量科学家们预计能为生物机甲研发添砖添瓦的内芯材料,他翻看了几个替换材料,发现都是实验室不常用的,而且这些材料大多产自银河系的行星上,“这几个材料不常用,你试过和常规材料组合反应吗?”
“试过一部分,排斥反应占据20.7%,比最近的一次35.912%要低,研发本来就是在推翻重组的基础上进行的,丢掉排斥反应的材料,也许能找到新方向。”骆清逸打开自己的智能机屏幕,“我们不能因为它不适合这些材料,就否定它,而且教授,我觉得吧,首都星所在的星系群正因为存在太久了,所以很多材料失去了‘活性’,我们也许真的应该考虑年轻星系中的材料。”
“你说得有道理。”安德鲁一目十行地看完,“但是这只是一个提议,你把你的研究数据写成报告书交上来,我会递交到实验室,你的建议能不能采纳,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为了研发生物机甲,研究院的专家们早就说过不拘什么专业的人员,只要能给出建议,他们都会认真讨论决定是否采纳,因为这个研发项目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们急需各种各样的建议来开拓他们的思维,尝试不同的方法——重点是联邦有钱,早就放话只要能把生物机甲研发出来,要多少钱都能给,要多难找的材料都会想办法提供。所以实验室人员从来不害怕听信“谣言”实验失败之后会不会造成实验室经费拮据。
骆清逸摸了摸鼻子,含糊着答应了:“我上完课就去。”
安德鲁挥挥手,示意他没用了,让他赶紧走开。
大概过了20分钟,他大致看完了实验报告,动了动僵硬的腿,意识到自己占用这间空教室不好,正打算回去,骤然响起自己来找骆清逸的原因,猛地一顿:“这家伙是什么时候走的?”
随即不带责备地骂了一句,脸上到底不负之前对华夏种种环境的挑剔,想起骆清逸这个遗憾,心里终究没有之前那么痛心疾首了:“这个混小子,就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转移我的注意力。”
骆清逸不知道安德鲁教授对他的看法渐渐在改观,上完了课就赶紧回了家。
自治星大会期间华夏首都管理较为严格,按理来说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是骆清逸知道自己情况特殊,没什么特殊原因他一般不会在外面逗留。
家里只有他和卫煊在,安静的客厅中只有新闻的声音是热闹的,骆清逸散漫地坐在地上,便听实况新闻边修改实验书面报告,面前是虚拟屏幕,手边散落了一地的纸质文件。卫煊坐在他身边不远处的沙发上,腿上搁着一本厚厚的书。
直播间里,主持人还在介绍:“此次华夏政府邀请四星政府人员参观‘空谷天文基地’,这个天文基地是地球目前所存最为久远的天文基地,据说是华夏进入星际时代之后将几百个国家的天文实验数据整合在一起之后建成,千百年来依旧在维持工作,并且为人类寻找同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想请问一下特邀嘉宾李教授,您觉得华夏政府在会议期间安排的第一站参观点为天文站寓意为何呢?”
接着是一道温文尔雅的声音,说话较为慢悠悠,但是咬字十分清晰:“这个天文站对华夏来说,是极为特殊的存在,当年,就是这个地方的接收器接到了来自联邦的信号,从此打开了地球的星际时代。而我们相信,在这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依旧会存在我们还未联系上的人类同胞,我们期待和联邦一起迎接更多的同类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中。”
“这真是一件值得浪漫并且鼓励我们期待未来的事情,李教授,我们有个小道消息还说,这个空间站可谓是‘历史和现在’齐聚,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当然可以,地球公元1974年历,人类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单面射电望远镜,自此地球人开始向宇宙发射各种信号,我们怀揣梦想,希望邻星友人发现我们的存在并且主动与我们联系。”
“公元1974年?那可太遥远了,据说那是地球才进入科技时代没多少年,你们那会儿就不怕接收到信息的是一些不法之徒吗——您知道,好几个星球就是这么被星际海盗摧毁的。”
“是的,后来地球曾经兴起过一段时间的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影视,很多人都想追回自1974年起发向太空的信号,担心那些电报一旦被解码,我们会迎来灭顶之灾,地球人就这样,怀着对未知宇宙的担忧与期待,迎来了星际时代。上百年间,我们发送了数万条信号,早期发送的到达目的地需要上万年,回来应该也需要上万年,但是越是发展,我们发送的信号的速度就越快,而且向我们发送回信的星球的电波速度似乎也在加快,直到去年为止,我们已经收到了60封‘回信’,除去49封回信出自友邦,5封回信出自星际海盗,剩下来的6封,来自我们近几百年内新加入的新星球。”
卫煊突然抬起了头:“自第五颗自治星落实后,宇宙中新发现的存在生命的星球不过15颗。”
其中有2颗小星球十分不幸,被发现时还处于封建迷信时代,被星际海盗利用得彻底,如今已经被占领了——并且仍旧把能乘坐不知名物体上天的星际海盗当做神祇,无论是联邦还是帝国,都没能突破星际海盗的防线把这两颗星球解救出来。
还有3颗出自帝国境内,也是在战争期间被发现的。
被当时的联盟纳入援助范围的一共有10颗,难不成其中6颗都是地球发现的?
直播间整个都被弹幕淹没了:“我们小学历史课上就有,1800年前,天文基地接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信号,破译用了整整50年,后来战战兢兢发了个回复之后就没信息了,然后,1200年后,我们星球迎来了星际时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联邦第五自治星》 70-80(第5/16页)
“坐标M1572星团,我们星球就是联邦书本上的‘最年轻的加入者’,据说我们在2300年前接收到了好几封‘交友电报’,破译用了12年,设置回信用了5年,如今我们加入联邦,才300年。”
“……”
“我们难道收到的都是地球当年发出来的信号?”
弹幕都被震惊了。
直播节目中,李教授眉眼间都是笑意:“地球曾经曾经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变革,我们怀揣担忧与希冀,庆幸的是我们迎来了友善的同胞们,地球曾经向宇宙发出上万份电报,在接到回信前,我们不想要停止它,希望未来联系上的星球,也能得到华夏曾经得到的待遇。”
大家都被华夏人这种“只要我天文台不关闭,我就能等到当初发出去的上万封电报”的自信惊呆了。
骆清逸靠近卫煊:“学一个新成语如何。”
卫煊低头看向他:“?”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不远处的投屏上,透过重重弹幕,穿过直播间三位端坐的主持人,那硕大的天文站中,现场混乱的惊呼声里,一个接收器骤然抬头,发出预约的铃声。
第74章 七十四
万众瞩目中,“空谷”基站中一个接收器抬起头发出响声,最开始他们还没人想到这时怎么回事,等到旁边的接收器连锁反应似的也开始响,他们才惊觉这竟然是接收到了新星球的信号回复了。
工作人员原本就在一旁陪同昏昏欲睡的外星领导人员们讲解,此时哪里还换这些什么都听不懂的外行人,直接一窝蜂涌了上去,还有人比较理智,知道这是现场直播,不能表现得太有失风度,但是他用错了方法,只听他大喊:“别太激动,接收器经常接收到数千年前星球发出来的电报,甚至是重复电报,不一定是发现了新星球。”
这一声倒是把大家喊“稳”下来了。
“这是哪个区的接收器?这区的相关负责人员呢!”
“赶紧调频定位,记录器呢?”
“……”
现场凌却不乱,紧紧一分钟不到,相关负责人员就到位了,双眼放光地看着正在响个不停的接收器。
而听了他的喊声的领导人,在翻译器的翻一下,也觉得这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当下反倒不打算走了,他们就想等着确认这是“日常虚惊一场”之后对华夏来个恰到好处的嘲讽——不会让华夏太难看,但是能满足一下他们的嘴瘾。
直播间的导播也是个搞事情的,面对突发情况也没去断播,反倒是怼了上去,切成两个屏幕,一个屏幕是人头攒头的接收器区域,另一个屏幕是对此觉得十分新奇的领导人。
就见华夏的接待人员看出了领导人的意图,没记着赶他们走,反而十分沉着冷静:“天文站经常会接收到来自宇宙的电波,但是由于电波来到地球前不知道经过了多久,所以其实很多电波的发射地都是已经发现的星球,还有一些是宇宙环境下产生的声波。”根本没提可能是陌生星球发来回信这一可能。
直播间里,特邀的专家也是这样对大家说的。
“但是,每一次接受到电波,都是一件让人十分激动的事情,银河系目前仅发现地球这颗行星拥有生命,所以大多数电波在来到地球前已经经过十分漫长的时间,几百上千年前,发送电波过来的星球的人们,一定也和我们一样,怀揣着‘有一日能相遇’的希望,所以每次接到电波,都是我们与他们相遇的更近一步。”虽然也许这些星球已经在联邦的成员名单中,但是他们坚信,每一封电波的发出,都是带着“希望”的。
无垠宇宙中,你恰好接到我千年前发出的询问,数百年后,我恰好收到你的回信。
人类是这偌大的宇宙中,紧系彼此的生命体。彼此的联系因为终有一日会有所回响,所以在漫长的光年和匆逝的时光中,人类的存在有了意义。
[突……突然觉得好感动,不说每一个星球,但是大部分星球在破解电波信号的时候,应该都是激动于“我们不孤单”这个认知的吧。]
[我们星球有一本童话,讲的就是星球接收宇宙电波破解之后发送“回信”,数百年后联盟的人来到我们星球,童话书上写着,“那一天,神迹降临”。]
弹幕议论纷纷,虽然大家对于会发现新星球这种事不抱太大希望,但是华夏人这种固执的坚持,实实在在刷了一波好感度。
有没有人看出问题卫煊不知道,他自己却觉得不对劲:“就算天文站隔三差五能接收到信息,你们应该已经习以为常,这些人看起来也太激动了。”
直播间里,比起大家的激动,李教授还在慢慢解释天文站的其他意义,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嘴角勾起了很大的弧度,看上去心情非常好。实况转播中,不少领导人恰到好处地对这封突如其来的电报很好奇,现如今宇宙的有生命的星球众多,解码一段电波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但是他们表现出很想看华夏人现场揭秘,虽然在大家的认知里,新发现一颗星球不是那么简单的,但是因为他们隐隐的期待,大家还是认为他们很期待新的星球,根本没想到他们打算事后嘲讽。
天文站负责人带着如沐春风的笑容,点点头同意了。
直播间的画面完全被切换了,整个大屏幕都是华夏的工作人员们解码电波。
他们先是从接收器中大致划出了电波的方向,在大范围内找到已发现的星球常用密码等等,对此进行细节的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