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170-180(第1/23页)
第一百七十一章
御书阁占地面积极大, 听说阁中第二层放的是历代皇帝御赐的《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古文渊鉴》、《朱子全书》等书,和国子监一样也是不能随意进入翻看的。
第一层则是面向全部学生的,一入内,只见一排排高大的木架子整整齐齐排列着, 每架都有六层高度, 边上依靠着人字型的扶梯, 若有需要可以攀梯拿书, 书架上则放置着被精心照顾的干净书籍。
光是一个书架里面就有上百本书,更别说第一层就有近百的书架。
江芸芸站在门口, 高大巍峨的穹顶刷着深色的桐油, 粗壮的横梁上雕花精细,颜色艳丽,鲜红的柱子顶天立地, 御书阁内的学子三三两两站在书架前, 捧着书, 轻声说着话, 不远处甚至还有十来张桌子, 也都坐满了人。
江芸芸恍惚间只觉得是迎面而来的熟悉。
人群涌动偏又格外安静。
也有学院的学子站在走廊上, 好奇地打量着面前格格不入的江芸芸,窸窸窣窣声络绎不绝。
“这是谁啊?”
“没有穿院服, 是新来的吗?”
“来这里做什么?”
“瞧着年纪还挺小。”
江芸芸目不斜视站在门口,只是安静地打量着整个藏书阁。
她没有急吼吼去找书。
她知道这句话出自朱子,是朱熹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读书穷理。
理论她都知道, 但她现在面临一个实际上的难题,她不知道记载这几句的几本书能放在那里。
半个时辰把这座浩瀚如海的藏书阁翻一遍并不现实。
现在的图书管理并没有按照她熟悉的按照字母来排列, 而是按照四分法排列的, 也就是经史子集, 然后是另论的道经、佛经、杂论、记。
其中经部为: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纬书、小学。
史则是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
子中包含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
集则是楚辞、别集、总集。
这就是现在图书管理的四部四十类,其实非常详细,别类也非常细化,只要你知道你要找的书是哪一类的书,花点时间都能找到。
江芸芸要找的这句话,她也清晰知道在那一类别里,但朱熹又有点不一样,他作为理学大家,开山鼻祖,一生有很多著述,而他的追随者也追随他的理论著书丰厚,所以这句话可以从经中找,也可以从子中找,甚至可以从集中找,便是另论的记中也是可以试一下的,可目之所及,不论标着那个字的木架都是一眼看不到头的。
“一刻钟马上就要到了。”门童见她一直站在门口张望,却迟迟没有下场找书,好心提醒道。
“你是需要什么帮忙吗?”有人热情问道。
“是要找书吗?”也有人好奇打听着。
江芸芸对着门童笑着点头道谢,又对着围上来的人和气说道:“谢谢你们的好意。”
她终于动了,朝着角落中管理藏书阁的掌书走去。
掌书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稀疏的头发用木簪简单挽起,正在奋笔疾书,瞧着像是在整理目录。
“请问《朱文公文集》有吗?”江芸芸直接问道。
掌书头也不抬说道:“一共五本,都在子部中,但都被借走了,最近的一本是昨日被借走的。”
江芸芸摸了摸鼻子,出师不利,怪倒霉的。
“那朱子的《情理精义》,还有吗?”
“一共三本,最后一本刚被借走。”掌书抬头,看也不看江芸芸,目光在早早被吸引过来的同学身上扫视着,最后落在其中一人身上,“在那位董天锡同窗身上。”
江芸芸的目光也顺势看了过去。
那个名叫董天锡的人被这么多看着,下意识躲在人群中。
“朱子曾经写过一篇,行宫便殿奏札,不知一层可有?”江芸芸收回视线,又问道。
掌书终于看向她。
他虽年迈,眼睛却还是精亮。
“这个在二层。”他冷淡说道,“你是新来的?”
江芸芸不好意思说道:“我还没入学。”
掌书的目光看向门口的门童,门童颔首说道:“山长的意思。”
“那《朱子语类》有吗?”江芸芸想了想,又问道。
掌书终于颔首:“有,在经部的第六个书架第三行的位置,若是没有弄乱,自左到右,第二十六本。”
江芸芸眼睛一亮,伸手作揖感谢。
门口的书童看了眼外面巨大的日晷,两刻钟还没到的时间。
不少人也好奇地悄摸摸跟过去,探头探脑袋看着。
江芸芸果不其然在掌书的指引下找到那本封面有些破旧,但内里还保存极好的书。
她不仅找到那本书,甚至很快就翻到那句话的出处。
“好快啊。”有人惊讶说道。
这句话虽然非常有名,但在这本书的位置上却不在前面,而是朱子在某一章的劝学中和弟子说的话。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和《论语》颇为相似,并没有特定的叙述,所以想要找到一句话在哪一张,只能是熟背于心。
“好厉害。”有人看向江芸芸的目光顿时敬畏起来。
“不过是一本朱子语类而已。”也有人不屑说道,“我也会背啊。”
“他这本可是咸淳二年的刻本,和我们看的成化九年陈炜刻本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大差不差而已。”
“他之前报的其余三本书你们都记下了吗?我有两本听着很陌生,书在哪啊,等我有空也去看看。”
“我只看过这一本,我以为只需要熟背这一本就好了。”
江芸芸从议论纷纷的人群中穿过,最后递到门童手中时,日晷才刚走了两刻。
竟只花了两刻的时间。
门童接过那本书也不多看,只是继续说道:“还请江公子随我去下一处地方。”
江芸芸叹气,就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只好背着小手,慢慢悠悠跟着他后面离开了,只是走到先贤书院时,突然听到头顶有点动静,下意识抬头去看,先是看到一角被快速抽走的衣摆,再仔细看去,就和一双圆滚滚的大眼睛对上了。
顾幺儿!!在屋顶!!!
江芸芸大吃一惊。
顾幺儿瞧她发现自己,露出一个灿烂的笑来。
江芸芸对他比划了一下,示意他赶紧走。
第一天就上墙翻瓦的,也太不给人书院面子,被抓了,那三人真是要连夜滚蛋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170-180(第2/23页)
顾幺儿皱了皱鼻子,悄悄把脑袋缩回去了,继续紧紧跟着江芸芸走,灵活地像个小豹子。
江芸芸看得眼前一黑。
门童没有发现后面的小动静,等把人带到朱子祠前:“江公子上香吧。”
江芸芸收回视线,乖乖点了三柱清香。
头顶的顾幺儿站在人朱子像上,无聊地换只脚蹲,春日的风吹在脸上,暖洋洋的,他眯眼蹲着,只觉得这里的空气很舒服。
“朱子读书有六法,即居敬持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门童站在门口,冷静说道,“江公子能否写一篇策论来。”
江芸芸点头。
“论中还需点明六法原话。”
门童加了一层难度。
江芸芸还是面不改色点头。
“文中不能空谈。”
门童继续上难度。
江芸芸想了想还是点头。
门童见她神色镇定,也不多问,又带人引到内外交界处的一间凉亭内,凉亭内早已摆满了笔墨纸砚。
第二个考验来了。
“请吧。”门童伸手邀请道。
江芸芸坐在石凳上,并没有立马下笔屡思路,反而安静地坐着想着。
居敬持志出自——‘敬字功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也就是说,读书要有坚定志向,端正态度,且专心致志,“立志不定,如何读书?”。
循序渐进来自——‘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他曾分析出三种含义,第一是读书的次序,第二是持之以恒,第三是扎实知识。
熟读精思出自——‘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要求所读经史,切要反复精详,方能渐见旨趣。
虚心涵泳出自——‘看文字须是虚心,莫先立己意’,这是要求读书人‘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不要带着成见去读书,先看后想。
切己体察出自——‘读书须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这是其中最重要的,要将圣人之言,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
着紧用力出自——‘直要抖擞精神,如救火治病然,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读书要宽严并进,要学会果断,不可犹豫不济事。
江芸芸心中很快找到这六句的出自,甚至能想起脑海中和这这二十四字中所有有关的内容。
开篇自然是读书重要性,但她并非老生常谈的从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说起,反而从个人品行上开始入手,然后再写如何读书,从第一组四字开始分析,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期小学所学之所以,也就是说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
江芸芸开始动笔,她不打算打草稿,要一气呵成,要一笔到位,要给这个考验她的人看看她的厉害。
——她江芸芸可是应天府的小解元!
—— ——
“直接写卷子上?”棂星门院和先贤书院有一处高台,有两个正在下棋的人,看着不远处奋笔疾书的人,笑说着,“好狂的人,他老师说他脾气大,那还真是看自己孩子,挑不出一点错来啊。”
说话的中年人,留着两撇胡子,身穿青衣,头戴方巾,瞧着格外好脾气,说起话来笑脸盈盈的。
他对面的人则是头花花白,穿着深紫色的衣服,头也不抬,只是专注下棋说道:“且看他本事吧,若是绣花枕头,我可不要。”
“好歹是应天府的解元,我们大明最年轻的小解元呢。”中年人和气说道,“不会差的。”
“刚才去找书倒是灵活,知道直接去问人,不迂腐,而且脱口而出那四本书,可见平日积累不少。”中年人又说道,“后面两场试验便算了吧,这么厉害的人骑射和礼乐,就算不精通,想来也是都会的。”
年纪大的人眉心微皱:“文章先看了吧,而且诗书礼乐都格外重要,如何不试,我瞧着黎太朴也不太会教这些的人,古板得很,我且要看看他的学生到底行不行,若是不行,我也好去信去嘲笑嘲笑他。”
他说着说着还得意起来了。
对面的中年人听得直笑:“你们加起来都过一百五了,还这么幼稚。”
年纪大的人轻轻冷哼一声。
头顶的顾幺儿托着下巴听完全程,决定去帮一下可怜的江芸。
——他的江芸,他来守护!
第一百七十二章
监院闻实道正在和山长袁端研究小解元的文章时, 只看到门童满头大汗跑过来,慌张说道:“原本打算试炼的弓突然断了,那匹马也闹脾气不出来,那个抚琴的琴也莫名摔在地上, 摔坏了琴背, 不能弹了。”
温实道惊讶说道:“是哪位学子误入弄坏的吗?”
门童不敢说话。
书院如今有六百多名的学子, 人多了, 自然不好管理,而且还有不少官员的子弟, 鱼龙混杂, 今日考验的地方也没有说特意寻个安静的地方,若是被学子误入也挺正常的。
只是怎么会这么凑巧,把拿出来的东西都弄坏呢?
山长袁端眉心微动, 不悦说道:“是哪位学子如此无礼, 可有眉目。”
门童摇头:“不知道是谁弄坏的, 如今江公子还在琴房, 可要带回来?”
闻实道看了山长一眼。
“再准备也太欺负小孩了。”他小声说道, “好歹是黎尚书的小徒弟, 听说那都是看眼珠子一样宝贝的,和自己的亲孙子也差不多的。”
袁端嘟囔着:“真是奇怪, 那不是试不出来他的本事了。”
“人都在这里读书了,什么时候不能比划比划。”闻实道笑说着,“可别把人弄哭了。”
袁端耷眉拉眼地说道:“那就算了, 带他去直学那边报道吧,再安排他住下来, 学院的规矩也要和他说清了。”
门童想了想又问道:“现在天色渐晚, 他身边还有一个小童和仆人。”
闻实道看了眼天色, 已进黄昏。
“先安置,让他们明日离开。”他说道。
门童这才悄声离开。
“怎么会这么巧?”袁端还有些不信邪。
江芸芸更不信邪,所以她等人走后,立马就把无所事事的顾幺儿提溜过来了。
顾幺儿站在她面前,背着小手,大眼珠子圆滚滚的,一脸天真。
“我不知道啊。”
“我又没来过这里。”
“就是凑巧吧。”
顾幺儿三联否定道,最后摸了摸肚子,可怜兮兮说道:“肚子饿了,我们去吃饭吧。”
江芸芸恨铁不成钢,捏了捏小孩的脸:“要是被抓了,我看你怎么办?”
“才不会呢,我动作超级快……呜呜呜……”
江芸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170-180(第3/23页)
芸立刻捏住顾幺儿肉嘟嘟的脸颊,恶狠狠说道:“还说不是你。”
顾幺儿眼睛斜她,一脸不服气。
“他们故意欺负你的,我才不要他们欺负你。”他含含糊糊说道,“我不喜欢。”
江芸芸叹气:“那你胆子也太大了。”
“刚才那个车夫说的地图,我都记住了,我认路的。”顾幺儿大声说道,“我记性可好了。”
“下次不能这样了。”江芸芸教训道。
顾幺儿反问道:“你会骑马射箭?”
江芸芸虽然现在能拉开小弓了,但是连五斗都没到。
十斗是一石,一石是一百二十斤,那一斗大约是十二斤,那她现在大概最多只能拉六十斤的重量,但听说最轻的弓也是八斗起算的。
顾幺儿炫耀说过他爹可以拉到一石半。
骑马更不会了,蹭的都是顾幺儿的马,只能走走路,跑起来更是不可能。
江芸芸老实摇头。
“那你会抚琴?”顾幺儿又问。
江芸芸连琴都没摸过,自然不会。
顾幺儿露出得意的笑来:“那我就是在帮你啊,你不会!等会就丢人的,那两个老头笑你怎么办。”
“我爹叫我保护你,我这是在保护你啊。”顾幺儿这会儿逻辑格外清楚,大声炫耀着,“你这样就不用考试了,你现在文章写得这么好,大家肯定都对你刮目相看的,反正就是考科举,看文章不就好了,而且只要入学了,就什么都好了,我爹说这叫先占茅坑。”
不得不说,江芸芸觉得非常有道理。
“所以那匹马怎么不动弹了?”她好奇问道。
“我给她吃了很多饭,他吃饱了,走不动了。”顾幺儿老实巴交说道。
江芸芸竖起大拇指。
顾幺儿得意极了:“我都逛熟了,我带你去认认路。”
江芸芸松手,揉了揉小孩红扑扑的小脸:“不用了,你明天还要跟乐山下山……”
“我不要!”顾幺儿大声拒绝着,一把抱住江芸芸的腰,“我要和你在一起的。”
江芸芸冷酷无情说道:“这不合规矩。”
“那我就天天溜上来,晚上睡你床底,白天蹲你读书的屋顶,饿了去厨房偷吃的。”顾幺儿信誓旦旦说道,“我就要和你在一起,我要一直和你在一起的。”
江芸芸听得直头疼:“顾仕隆,你十岁了。”
顾幺儿小嘴一瘪,紧紧抱着她的腰,翻了个脸,不理会她。
乐山无奈说道:“幺儿又不去读书,跟着芸哥儿也不方便啊。”
顾幺儿嘟嘟囔囔着。
“书院十日放一天,到时候我们也可以上来啊。”乐山哄道。
“好久啊,一个月才三十天,我一个月只能见江芸三次嘛。”顾幺儿掐着手指头算着,“度日如年,要十年见不到江芸了,我要变成小老头了。”
胡搅蛮缠,胡说八道。
江芸芸听得气笑了。
“还是先吃饭吧。”乐山看了眼天色,转移话题,“那个门童说申时,食堂就会关门。”
顾幺儿立马积极附和道:“吃饭,吃饭,饿死了。”
三人来得太晚了,食堂只剩下一点点菜了,顾幺儿倒是不嫌弃,把几碟肉菜都拎走了,还把几个甜食和油炸也扒拉过来,一个小孩的盘子,愣是垒出一座小山来。
“我都扫光了,你能算便宜点呗。”顾幺儿眼巴巴地看着面前算钱的妇人,熟练地开始砍价。
妇人笑得不行:“真是可爱的小孩啊,你想要怎么便宜啊?”
顾幺儿眼珠子滴溜溜转了转:“抹零吧。”
“行,这里五十文。”妇人笑说着。
顾幺儿算不来,只好侧首去看江芸芸。
“荤菜六文一叠,你拿了六碟。”江芸芸解释着,“一共三十六文。”
“这个粉子馍三文五个,酸梅糕五文六个,皇年米果两文钱一个,你拿了四个。”她哄道,“你算算多少钱了。”
顾幺儿掰着手指头算着,嘴里碎碎念着。
“十五,不对不对是十六。”他小心翼翼说着,还悄悄看了看江芸芸。
“十九文。”背后传来含笑的声音,“还是第一次见陈妈这么大方,一下子抹了五文钱。”
江芸芸闻声扭头看过去。
“闻监院惯会打趣人,我们院里何时来了这么可爱的小孩。”陈妈妈笑说着。
顾幺儿一看到这人,悄悄端着菜盘子躲到江芸芸身后,小声说道:“坏人。”
闻实道耳尖,不解问道:“我们素未谋面,我如何是坏人了。”
顾幺儿哼哼唧唧没说话。
江芸芸这还有什么不懂的,上前一步挡在顾幺儿面前,咳嗽一声,行礼说道:“闻监院好。”
“江小解元好。”闻实道笑说着,“文章写的极好,那个切入点小而精,令人叹服。”
江芸芸微微一笑,和气说道:“闻监院谬赞了。”
“去吃饭吧,学院戌时就要熄灯了,我们不提倡挑灯夜读。”闻监院说道,“明日卯时之前就要到学堂,我们这里不似国子监,没有上中下的区别,大家都是一视同仁,到时候让直学看看哪个堂中还有空位,你就坐进去。”
江芸芸连连点头。
“去吃饭吧。”闻实道和颜悦色说道。
江芸芸连忙带着顾幺儿寻了个位置坐下。
只是三人刚开始吃几口,就听到背后又传来严肃的声音:“学院不准浪费粮食,不然不仅要交罚款,还要抄写学规十遍。”
山长袁端严肃说道。
顾幺儿当着老师面说小话:“也是坏人。”
江芸芸踢了踢顾幺儿一脚。
山长袁端果不其然看了过来。
顾幺儿畏惧地躲在江芸芸背后。
“这是我们袁山长。”闻实道介绍着。
江芸芸没想到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竟然是学院的老师,连忙起身行礼作揖。
“坐下吧,学院规矩森严,你可要谨记。”袁端说道。
江芸芸点头;“记住了。”
她想了想又解释道:“这里面的饭菜不会浪费的。”
袁端点头。
“这是你的……弟弟?”袁端目光看向顾幺儿,随口问道。
原本正在悄摸摸拿黄米果的小手一顿,随后飞快抽出一块糕点,然后整个人没出息地躲在江芸芸身后。
闻实道噗呲一声笑起来。
江芸芸尴尬地笑了笑。
“这是我,朋友。”她小声解释着。
“你这个瞧着很小啊。”闻实道惊讶说道。
顾幺儿突然把脑袋伸出来,小声说道:“十岁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170-180(第4/23页)
“十岁了啊。”闻实道逗道,“你们瞧着年纪差得也不大,家人怎么放心让你跟着过来啊。”
顾幺儿没说话,腮帮子鼓鼓的,眼尾去瞟江芸芸。
“反正要在一起的。”小孩歪了歪脑袋,悄悄靠近江芸芸说道。
“果然还是孩子。”闻实道笑说着,“说话还一股孩子气的。”
顾幺儿皱了皱鼻子,目光看向两位书院最高的掌权人,突然伸手推了推江芸芸的后背。
江芸芸了然,但心里却明白这事有点难。
“你们有话要说?”袁端敏锐问道。
江芸芸想了想,反手抽出顾幺儿:“其实我这个朋友也打算来这里读书的。”
被猝不及防推到最前面的顾幺儿吓得瞪大眼睛,傻傻举着糕点。
闻实道和袁端下意识看了过去。
顾幺儿不争气地想要跑。
江芸芸一把子抓住顾幺儿的后脖颈。
“他……看上去不乐意啊。”闻实道委婉说道。
江芸芸唏嘘说道:“我们幺儿胆子最小了,柔弱不能自理,但是人是很听话的。”
闻实道和顾幺儿四目相对。
——瞧这不太像一个胆小的。
闻实道摸了摸胡子。
“那他可学了四书五经?”袁端随口问道。
江芸芸一脸沉痛:“都是我的问题,我这人太溺爱孩子了。”
闻实道听得眉心一跳。
“但是今天幺儿一来到书院就格外喜欢,来来回回绕了好几圈,我一看书院的环境,学子们读书认真,学习氛围浓郁,我就想着我是来对地方了。”江芸芸的高帽一顶顶送出去,“怪不得白鹿学院名满天下,那真是有理由的,想来教书的质量更是首屈一指,怪不得我这一路走来,人人称赞。”
袁端其实是不想太高兴,但江芸芸夸人的态度实在是太真挚了。
“也都是学子们自己努力。”他谦虚说道。
江芸芸连连点头:“老师教导也是不能忽视的,可见一个好老师也是格外重要的。”
随后她话锋一转:“我就不是一个好老师,幺儿的爹让他跟在我身边读书,我却心软。”
她说着就把顾幺儿往前推了推,咳嗽一声:“但我们幺儿还是很聪明的。”
聪明的幺儿整个人显出惊恐之色,大眼睛瞪得圆溜溜的。
“四书五经学到哪了?”袁端摸着胡子问道。
顾幺儿嘴角微动,欲言又止。
江芸芸立马把顾幺儿重新塞回自己身后,笑眯眯说道;“还未开学。”
袁端皱眉:“哪千字文,三字经这些启蒙书可都学会了?”
江芸芸叹气:“也还没开始学。”
“那他到底会什么?”闻实道忍不住问道。
江芸芸不好意思摸了摸脸:“五个字。”
袁端不解:“什么意思。”
江芸芸伸出手指:“江芸,顾仕隆。”
“他就会写这五个字。”
袁端听得眼前一黑。
“就是不识字!”闻实道惊讶说道,“他都十岁了。”
“识字是识得一点的。”江芸芸连忙说道,“比如唐寅、祝允明、徐经什么的。”
“听上去像是人的名字。”闻实道疑惑说道。
“就是人名,之前帮忙我们看榜单时记住的。”江芸芸非常热情说道,“看一遍就记住了,多好的记性,多聪明的脑袋啊。”
“那怎么你教他就不行?”袁端严厉质疑着。
江芸芸沉痛:“因为我太溺爱了。”
“但是底子也太差了。”闻实道委婉说道。
“其实我们只需要让他读书识字,明理懂事就好。”江芸芸叹气,“不考科举的。”
袁端凝眉打量着顾幺儿,过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你姓顾?”
顾幺儿眨巴着眼睛,没说话。
江芸芸呐呐问道:“山长怎么知道啊。”
“虽说人可以留下来,但还是要你负责的。”袁端了然,淡淡说道,“他年纪不大,你们就住一间吧。”
江芸芸连忙摆手拒绝:“不不,还是隔壁吧,孩子大了要自己照顾自己的。”
“你不是说溺爱吗?”闻实道又不懂了。
江芸芸认真说道:“也没有这么溺爱的。”
顾幺儿的大脑袋愤愤地锤了一下江芸芸的后背。
—— ——
江芸芸和顾仕隆的读书生涯就这么开始了。
介于两人是连体婴,如今只剩下丙班还有空位,所以江芸芸就去了丙班。
一进入丙班,江芸芸就敏锐察觉出不对劲了。
——上课时间怎么没人读书啊,太懒散了。
——他们在看什么,神神秘秘的,笑得太猥琐了。
——怎么还这么多位置没坐满。
——怎么还有人在吃烤鸡!
江芸芸心事重重地走在前面,顾幺儿毫不在乎地背着小手溜溜达达跟在后面。
“这是我们的新同窗。”直学站在讲台上,咳嗽一声说道。
喧闹声戛然而止,众人下意识看了过来。
江芸芸露出一个灿烂的笑来。
“呦,哪来两个小孩啊,断奶了没。”一个身形高大强壮的男人依靠在后面那人的桌子上,懒洋洋说着,只是眼睛上抬,瞧着不太欢迎他们,“我们班可不要奶孩子的。”
“咳咳,孙相和,坐好。”直学干巴巴说道。
“反正今天陈学长也不在,礼没人教,我们就来和新同学聊聊感情。”那个叫孙相和的人明显不把直学放在眼里,皮笑肉不笑说道。
直学面露怒色,但又不好意思开口,只是悄悄看了眼江芸芸。
江芸芸见状,微微一笑,依旧和气说道:“那我们不如先相互介绍一下,我叫江芸,字其归,应天府扬州人,这位是姓顾名仕隆,至于十岁,还未取字,南直隶扬州府江都县人,所以,各位知道我叫什么名字了吗。”
孙相和满意点头:“原来是江南水乡养出来的人,果然瞧着水灵灵的。”
江芸芸微微一笑,也不生气,甚至对着顾幺儿打了个眼色:“这位同学瞧着身体强壮,毛发茂密,手臂粗黑,当真是好气魄。”
孙相和眉心微动。
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不是好话。
“你骂我?”他粗黑的眉毛微微一动。
“没有啊,我就是瞧见你,心中感慨,甚至还为你作诗一句。”江芸芸笑说着。
“说来听听。”他下巴一抬,得意说道,“说的好,我就让你早点坐下。”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170-180(第5/23页)
里春秋空黑黄。”江芸芸微微一笑。
孙相和愣住了,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到底是为什么挨骂了。
“他骂你没规矩?”有狗腿子琢磨出来后,小心翼翼说道。
孙相和眉毛一竖,大怒:“你小子,竟敢骂我,你知道我是谁吗?”
“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江芸芸不笑了,冷冷说道。
“你……我爹可是宁王府的典簿。”他大怒说道。
江芸芸听到这个熟悉的字眼,仔细打量着面前之人,随后面无表情说道:“你倒是会拉大旗作虎皮,每每不悦就喜欢抬出自己爹吗?外强中干不过如此,宁王府还真当是一脉相承。”
“你管我!”孙相和嘲笑着,“你谁啊,你也配管我。”
江芸芸冷冷骂道:“你算什么东西,还想要我管你。”
“你找打是不是!”孙相和狰狞一笑,起身,气势汹汹睥睨着,“两个小孩也敢在我面前猖狂。”
江芸芸咳嗽一声,看了眼顾幺儿。
顾幺儿立马上前一步,大声骂道:“打就打,你这蠢货,打得就是你这个肥头大耳的脑袋,就知道瞎叫唤。”
“你!你!”孙相和大怒,蹭得一下站起来。
顾幺儿想了想,抱臂说道:“我让你一只手,小废物,不然把你打死了,我还要赔钱呢,我爹可没钱。”
江芸芸噗呲一声笑起来,点头说道:“不错不错,我们幺儿也懂事了。”
“还行吧。”顾幺儿得意皱了皱小鼻子。
江芸芸想了想,好心把直学带出教室门,随后贴心地关上门。
“这,可要出人命的。”直学在门口忧心忡忡说道,“快让顾公子出来,孙公子可是能拉弓的人。”
江芸芸安抚说道:“没事的,会留一条命的。”
没多久,屋内就是打架的混乱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