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31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300-310(第1/26页)
第三百章
寇知府有三女二子, 来兰州时只带小女儿人和夫人来上任,其余人则在老家读书,照顾老人,寻常也只是书信往来, 如今一家人就住在内衙, 因着有女眷, 所以衙门里的人便是要汇报工作, 也都是在前衙。
江芸芸去过的次数也不多,选的也都是大白天, 路上有仆人陪同, 从不会冒冒失失单独进去,尤其是里面还有年轻的小姑娘。
“三姑娘。”江芸芸请人进来后,又让阿来打开窗户和大门, “可是知府有事要交代?”
“嗯!”三姑娘和江渝差不多的年纪, 头上打着几缕小辫子, 编着五彩的花绳, 安静地垂落在肩膀上, 一笑起来露出一个小小的牙, 现在乖乖坐在椅子上,盯着江芸芸看, 然后大声嗯了一声。
江芸芸一听就知道坏了,小姑娘偷跑出来的。
“是有何事要交代?”江芸芸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声色继续问道。
三姑娘想要偷偷去看江芸芸, 又觉得不好意思,到最后只能低着头, 揉着手中的帕子, 声音一本正经:“我爹说, 他病要好多了,这些日子辛苦江同知了,也谢谢江同知送来的人参,让江同知不必破费了。”
江芸芸脸上露出热情又不失殷切地笑来:“那真是好事啊,我们的清查工作也正好告一段落,我正想和明府仔细说说。”
三姑娘看着她歪了歪脑袋,好一会儿才继续说道:“哦,那我替你传达一下。”
江芸芸看着她小姑娘天真的样子,无奈说道:“明府可还有其他事情要交代?”
小姑娘老老实实摇头,小辫子一晃一晃的:“没有了,我爹就交代了这件事情,其他都是我的事情了!”
两人沉默了片刻,耳边只能听到脚盆下的炭火发出噼里啪啦的爆破声,外面又开始下雪了,窸窸窣窣落在台阶上,听得有些磨耳朵。
还是江芸芸先开的头:“三姑娘不是还要去做其他事情吗?”
三姑娘一听就知道是赶人了,先站起来,然后又说道:“还有三天就是我爹生日,我准备给他做一桌好吃的。”
江芸芸一怔,也跟着说道:“三姑娘孝心可嘉。”
“可我爹说浪费钱,不准我弄,我打算做好多好多菜,偷偷弄起来给他吃,你到时候愿意来吃吗。”三姑娘自顾自说着,随后话锋一转,眼巴巴问道,“你喜欢吃什么啊。”
江芸芸想也不想三连拒绝:“不需要,太麻烦,谢谢你。”
三姑娘瘪了瘪嘴,委屈巴巴盯着江芸芸看。
“明府没有相邀,贸然赴宴不好,而且生日宴算家宴,一家人吃才快乐。”江芸芸目移,和气解释着,缓解尴尬的气氛。
三姑娘还是有点不高兴,想要继续说话……
“阿来,给三姑娘打伞。”江芸芸视线躲躲闪闪,对着门口的阿来高声说着,也算打断她的话。
阿来哦了一声,连忙打开伞,笑说着:“外面雪大了,三姑娘等会儿出门上香,坐车可要慢一些了。”
三姑娘没说话,只是又看了江芸芸一眼。
江芸芸已经开始低头处理政务了。
三姑娘只好蔫哒哒走了。
江芸芸见人走远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哎,这个小姑娘胆子还挺大的,我就听说兰州风气大胆嘛,嘻嘻。”谢来的脑袋又垂了下来,怪笑着,“说起来,我们江状元也十八了呢。”
江芸芸看着他满头大雪的样子还要蹲在屋顶听墙角的样子,气笑了:“合该是你做锦衣卫的,这么冷的天也尽忠职守。”
谢来像个小蝙蝠一样晃来晃去,然后又好似一只蝴蝶轻盈地落在江芸芸身边,顺手关上窗:“还行吧,小姑娘都暗送秋波了,你还是巍然不动的柳下惠呢。”
江芸芸充耳不闻。
谢来浑身冒着寒气,在江芸芸边上墨迹了一会儿,然后突然说道:“哎,你知道衙门内也有内奸嘛?”
江芸芸头也不抬,平静说道:“不知道,但也不奇怪,怎么你知道是谁了?”
谢来没说话了。
这态度就值得深思了,江芸芸来了精神:“哎,没查出来?”
“这人很谨慎,和其他内奸接头从不自己出门,只用把条子放在一处道馆里。”谢来靠在江芸芸的椅背后,一脸严肃,“越是这么神神秘秘,越是觉得此人背负大任务。”
江芸芸放下笔,掏出一条白布开始慢条斯理绕在手腕上,也跟着深思:“那怎么查到衙门头上的?”
“因为那个道馆叫玄妙观。”谢来叹气说道。
江芸芸震惊。
兰州城有九个城池,算中等城池,因为城池坐落在兰州东河谷,这才有了不同于其他城池四四方方的正形,反而是南北窄而东西长的不规则形状,导致城中主干道也都是丁字形交叉。
两条主干道一条从东门通到西门,另一条从南门至肃王府仪门前,东西长南北短,由此便规划处北、东南以及西南三个区块。
其中城北一块基本是佛寺、道观、王府、官衙的聚集地,这座玄妙观的位置有些微妙,他在肃王府与凝熙园后面,它的附近是甘州中卫的指挥署衙门。
其实这个道馆在北面一众寺庙中不算起眼,其西面有本地名声极大的木塔寺,还有始建于隋代的的庄严寺,东面则是兰州本地的城隍庙,据说有千年历史,便是下雨天也是香火旺盛。
但他位置特殊,他在肃王府和甘州中护卫中间,据说王府女眷还有士兵的家人都很喜欢在这里上香。
“那不应该去找那边找吗?”江芸芸用嘴角比划了一个位置。
“正在找呢。”谢来抱臂,脸色隐藏在阴影处,“只是我查了许久,在每个地方都发现了漏洞,抓到内奸,唯独衙门到现在一个也没有,你说奇不奇怪。”
江芸芸沉默,为寇兴解释着:“寇知府约束下属颇为严格。”
谢来呲笑一声:“大鬼好斗,小鬼难缠,一个衙门他就不可能是干干净净的。”
江芸芸又没说话了。
“衙门不是也在这里嘛,距离玄妙观也不过两炷香的时间,我听说衙门里的人很喜欢在这里上香,那个小姑娘等会就要去那里上香。”谢来双手搭在椅背上,整个人靠近江芸芸,小声说道,“你说会不会是……”
江芸芸眉心微动。
“虽然寇兴性子软和了点,讲究仁义,这些年对那些指挥参将一直唯唯诺诺,但其实并没有处于太大的下风,而且你看这次和你配合不就很不错嘛,一点也不耽误事,可见此人还是有些能力的。”
“他在这里能一待就是八年,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一个任期是三年,一般人大都要两年,少数三年,极少一年。
寇兴和秦铭在兰州这样的要地,确实都太久了。
江芸芸揉了揉额头,把他的脑袋推开:“锦衣卫说话也要讲证据的。”
谢来站直身子,无奈说道:“我也是希望他是好人,毕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300-310(第2/26页)
他在兰州百姓中名望不错,大家都说他是个好知府。”
“就目前来看,他确实不错。”江芸芸低声说道,“你自己去查吧。”
谢来一听就不高兴了。
“我都给你夹带私货了,夸了你十张纸,你怎么不愿意帮我?”
江芸芸冷笑一声:“专门写给太子的,你是嫌我死得不够快是不是。”
谢来摸了摸鼻子:“没办法,太子殿下就要看这些,我就写你今天吃了两碗面,他看了都高兴,我要是写少了,回头给我劈头盖脸一顿骂,我总不能得罪太子殿下吧。”
“所以拿我垫脚呗,谢佥事。”江芸芸面无表情拿起历年的税赋册子,“回头我给你穿小鞋。”
“那你可别让我发现你做坏事哦。”谢来抱臂,笑脸盈盈威胁着,“不然我肯定先给你小鞋穿。”
江芸芸懒洋洋摆了摆手。
谢来很快就从窗户翻走了。
他刚走没多久,阿来就打着伞回来,站在门口直跺脚:“好冷好冷,今年的雪好大啊,马上就过年了,这雪倒是一直下,还怎么过年啊。”
江芸芸抬头看了眼外面的天气,明明才下的雪,外面的地面上已经铺上一层薄薄的雪了。
“这么大的雪。”
“可不是,刚才三姑娘的马车差点还打滑呢,真是危险。”阿来抱怨着,“我就说明日再去祈福,但三姑娘说这么大的雪,玄妙观那边肯定会有人在施粥的,说要去帮忙。”
江芸芸笑问道:“玄妙观每到大雪天都会开棚施粥吗?”
“不止下雪呢,要是今年有蝗灾,大雨,他们都会施粥的,里面的道长可好心了,真是大善人。”阿来开心说道。
“那这个道观香火还不错。”江芸芸玩笑道,“兰州的粮食可不便宜。”
阿来摸了摸脑袋,憨憨说道:“应该还不错吧,我看里面总有很多人的,很灵的呢,很多官眷都在那里上香的,排场都可大了,衣服都穿得可好看了。”
江芸芸点头,不解问道:“你瞧着也很熟?也跟着去过嘛?”
“去过啊。”阿来点头,“夫人也会送自家粮过去的,我弟弟就是在内院伺候的,有时候我也会过去帮忙的,不是我说,哎,知府大人自己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还愿意拿出自己的口粮来帮人,我们知府也真是大好人啊。”
江芸芸点头,看着越来越大的雪,不过是说话间,地面的雪又覆盖上了一层。
兰州下雪的日子比京城还早,还要大,还要干寒。
“我看城中要是有人受灾,往年都是安置在养济院的,衙门补贴一些,也会有好心的乡绅也补贴一些,等雪停了他们修好房子就让他们离开,今年这雪越下越大,那屋子应该是受不住了,我得去看看。”
“根本救不过来,人这么多,养济院才多少,而且兰州的冬天是越来越冷了,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阿来叹气,“还好我住在衙门里。”
“你说的玄妙观不是很灵嘛?等会我就去拜拜,说起来来这么久了,还没上过香呢。”江芸芸又说。
“行啊。”阿来热情说道,“不过玄妙观灵的是求子,但无量天尊保佑,大人这样的大人物过去,他们肯定也是听得,那我和您一起去吧,外面雪好大,可不安全了,每次施粥那真是什么人都有,可别冲撞了大人,乱得很,不过玄妙观有武道的,会打人的那种,什么流氓混混都不敢造次的。”
江芸芸一向是说干就干的性子,把手中的事情做完,就准备去看看,只是他一出门就碰到也裹得严严实实准备出门的寇兴。
“明府。”江芸芸行礼,“大人刚愈,怎么不多休息一下。”
寇兴叹气:“瞧着这雪越来越大了,怕是一场大雪,城内有些百姓的屋子已经破得不行了,想着劝他们先去养济院,免得到了晚上下了大雪,把他们压住了,平白丢了性命。”
“下官和明府一起去。”江芸芸说道。
寇兴点头,两人相携而去。
“我那小三,被我夫人娇养得不像话,又在兰州这片地界长大,所以性子耿爽,今日多有得罪了。”马车里,寇兴先一步道歉。
江芸芸和气说道:“三姑娘一片孝心,只是想给你一个体面的生日宴而已。”
“我这日子生的不好,每年生日都下大雪,外面的百姓连哭都哭不出来了,我作为知府哪有心情坐在府里灯火通明,热气腾腾地过生辰,小姑娘就是没吃过苦,还以为这天下是太平盛世呢,还总是惦记这那几口饭吃。”寇兴一听就连连摆手,一本正经说道。
江芸芸侧首去看寇兴。
听闻寇兴也是普通家庭出身,父亲是教书先生,可偏远地方的先生也是无太多学识的,所以寇兴求学时,日日都趁着去县城的日子,拿着自己做的文章去请教人,只要是能找到关系的,都主动上前,被人拒绝了,甚至会被人驱赶出门也不曾动摇求学之心,直到三十岁才考中秀才,后来遇到心软的提学才收为徒弟,第三年便考中举人,这才一路平云直上。
日子过得贫苦,他眉宇间总是有挥之不去的心思。
马车停下,两人都收敛下心思,正好衣冠准备出门,江芸芸本以为此事会顺顺利利完成,万万没想到,两人花了一个时辰才劝走几个人。
衙役几人被气得,骂骂咧咧站在巷子口。
“这可不是办法。”江芸芸愁眉苦脸说道,“这屋子空荡荡的,贼进来也没得偷吧,为何还不愿离开。”
寇兴看了她一眼,淡淡说道:“江同知到底是扬州富贵人家出生,不明白就是一片瓦那也是钱,他们会因为屋顶丢了一根草争吵,甚至动手脚,这些人家攒一文钱都要费尽力气,屋子没了,他们也没了,他们怕走了,屋顶的瓦没了,睡觉的石头也没有了,所以不愿意离开。”
江芸芸拧眉:“那明府为何刚才还如此煞费苦心地劝说。”
寇兴沉重叹了一口气,那张衰老年迈的脸被风雪打湿,勾勒出沧桑的艰辛:“说久了,也能提醒我这个知府无能,连百姓基本温饱都不能保证,也想着今年收成不错,这些人万一愿意呢……”
江芸芸沉默着。
“每逢大雪天,我都要在前衙值夜,若是有事情,也能早一点知道,同知如是愿意,也一起吧。”
“下官自然愿意。”
寇兴抬脚离开,摸了一把脸上的雪痕:“不要再下雪了,明年推行农事册,让他们多攒点钱,修修这屋子,活着吧,都好好活着。”
江芸芸安静跟在他身后,突然生出焦虑之心。
——被寄予希望的农事册不合这里的情况。
一行人走到北面,突然看到有衣衫褴褛的人三三两两,相互掺扶着朝着一个方向走去。
“这是往哪里去?”江芸芸随口问道。
“那里就是玄妙观。”阿来连忙指了个方向,远远的能看到一个高高翘起的飞檐,“他们每年下大雪都会发粥是惯例,这雪越下越大,这些人肯定是想赶早去吃口热乎的,我们也会建议他们先去那里吃口饭,然后再去养济院休息,不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300-310(第3/26页)
今年怎么这么多人去啊,而且还这么早,可别等会闹起来。”
江芸芸下意识扭头去看寇兴,只见寇兴正看着那群迈着不利索脚步,跌跌撞撞走的百姓们出神。
“明府。”江芸芸轻声唤了一声。
寇兴回神,被衰老的眼皮遮挡的眼睛盯着江芸芸看,但很快又移开视线:“阿来说得对,张经历,你等会带几个人去维持秩序,剩下的人也不多了,我们几个人就够了。”
张经历点头应下,点了几个人就准备脱离大部队。
“江同知,你也跟着去吧。”寇兴突然又说道,注视着江芸芸,“你做过县令,赈灾之事应该熟悉,也正好多看看,若是哪里不对,也好先一步发现。”
第三百零一章
玄妙观由山门和六座殿阁组成, 一阶阶依次而上的台阶,高高抬起宏伟森严的红墙琉璃瓦的山门。
后面的六殿阁分别名为四圣殿、三清殿、玉皇阁、玄武阁、圣母殿和梓潼殿。
四圣殿供奉着道教中的四位大真人,即通玄真人、冲虚真人、南华真人、洞灵真人,他们为老子的四位弟子, 也称为四子堂, 大殿面阔三间, 进深三间, 三重飞檐,状似塔形, 每层檐下都悬挂着玲珑美观的斗拱, 屋顶为钻尖式,托一带尖顶的青铜莲花座,犹如盛开的金莲, 犹如盛开的金莲, 与屋顶闪烁的琉璃瓦融为一体。
三清殿的尊神为道教三位地位最高的天神, 既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尊神雕塑高达十几米的, 高高在上俯瞰虔诚的香客, 神态凝重,衣褶生动。
玉皇阁是供奉玉皇大帝的神庙, 其后面的墙壁上绘有色彩丰富的“封神图”,玉皇大帝的塑像两侧的墙壁上,则绘制着五元大帝及王母娘娘, 大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 整体建造弘整高峻, 雄伟壮观。
玄武阁内供奉着三十六元帅, 又称“三十六天罡星”,一入内,便好似所有萦绕在云端的雕像看了过来,那一尊尊神像神色各异,或慈悲或怒目,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各有千秋。
前面四殿呈直线排列,最后一殿的玄武阁置于一座六米的高台上,剩下两殿分列左右,台东为圣母殿,台西为梓潼殿,再往后走去,穿过重檐歇山顶的三天门,就是道长们休息的地方。
江芸芸站在高大威严,不可侵犯的神像前,外面是漫天大雪,雪中排着希望能领到一碗热粥的百姓,屋内却因为点着无数的蜡烛和香火,照得那些神佛衣袂飘飘,好似人间仙境。
道长小心翼翼看着新来的同知。
新同知刚来就杀得城内哀嚎遍野的事情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
外面大雪,队伍排在殿内,山门口有用红布拦起来,还有两排四肢粗壮的武人守着。
有些来迟的人只能在外面等着,各殿门口架起一口巨大的铁锅,浓郁的米香飘了起来,每口锅前面都有两个穿着短打模样的男子拿着长柄勺子,用力搅拌着。
热气腾腾的烟气弥漫开,寺庙更显出几分神圣的仙气。
“开了三个粥棚,男女分开,老弱病残也是另外安排的,各殿都有各家来帮忙的香客来维持秩序,所以不会拥挤踩踏,也不会有人趁乱坏事。”道长连忙说道。
“道长开了多少粥?”江芸芸收回视线,和气问道。
“各家送来近二十石的粮食,柴火三百斤,道观能力有限,一日最多救济五百人,所以不会在今日一日用完,”
“哪会持续多久?”
有人等不住了,人群中躁动不安,有明显是小厮模样的人大声呵斥着,这才勉强压下越来越浓郁的香气。
——实在太香了。
就连背后的阿来也忍不住抽了抽鼻子。
“许是今日大雪,来了很多人,来的又早,都没准备好。”道长连忙解释着,“一般施粥都要七天的。”
江芸芸挑眉:“也就是说一天要煮至少二百九十斤的米。”
道长算数跟不上,茫然了片刻,谨慎说道:“总是会煮完的。”
“如何能保证都是需要的人喝到这碗粥。”江芸芸镇定问道。
人群中有人拖家带口,有人一个个拄着拐杖,孤零零来了,也有人大冬天穿得单薄,甚至没有穿鞋的人,但也有不少人至少还能裹着一件棉衣。
“每锅粥里会倒一碗燃尽的香灰。”道士小心翼翼看了一眼江同知,“您看,现在就倒了。”
只见一个道士捧着一大炉子的香灰倒在眼看就要煮好的粥里。
人群哗然,有人开始大声骂人,原本还算整齐的队伍很快就乱了,家丁们立马气势汹汹涌上去,手里的棍子点着最是闹腾的几个人。
“这是为何啊!”身后的阿来震惊问道,“那饭还能吃吗?”
道士叹气,念了一声尊号:“一碗带有香火的粥也是能吃饱的。”
阿来愤愤不平地只好去看江芸芸。
谁知江芸芸神色平静,点头说道:“香灰要完全烧尽的,不然会有毒。”
“都是选的妙香的香灰。”道长松了一口气,解释着。
阿来嘴角微动:“那也不好吃啊。”
张经历拉了拉阿来的袖子,示意他少说几句。
相比较阿来没什么经验,一般赈灾的粥里都会加点东西的,不是石头,就是树皮,寺庙一般都是香灰,不好吃就对了,好吃的东西可轮不到那些没得吃的人的碗里。
“是稠粥还是稀粥?”江芸芸又问。
历来寺庙就有‘冬施粥饘,夏施冰茶’的善事,只求留一气,解一解渴。
“今年不是荒年,衙门收的税也不多,所以家家户户都是余粮的,这次也是几位香客为年前祈福用的,所以是稠粥,一人一碗,垫个肚子就好。”道长解释着,并未江芸芸指了指几位大发慈悲的香客。
那几位夫人站在廊下,正交头接耳说着话,里面就有寇三姑娘站在一侧,手里端着最近的铁锅里盛出来的一碗粥,一脸严肃地一侧的小姑娘说着话。
“那位穿着紫衣服的是,甘州中护卫的唐指挥加的夫人,姓周,是今年的大头,一人捐三石粮食,也是她提议要施粥的,说是城内大雪,不少人的房子都塌了,一口热饭也吃不上。”
那位周夫人站在最前面的位置,身形高壮,一双凌厉的柳叶眉,正在厉声呵斥一个煮粥的人。
——“如此稀给谁喝,我早已说过凡是我的粥场‘立箸不倒,裹巾不渗’是原则,你若是连这点都办不到,就给我滚蛋!”
“这些人都是各位夫人自己寻的。”道长紧张解释着,“我们道观只提供地方,不插手善事。”
“那个绿衣服的是谁?”江芸芸看到一人一直站在三姑娘便是,却至始至终没有说话,瞧着有些心不在焉的。
“西城兵马杨副指挥家的小孙女,和肃王妃乃是姑侄。”道长小声说道,想了想又解释着,“三位小娘子一直玩得很好。”
一群女人,只有三个小姑娘,而且她们一直站在一起,瞧着确实关系不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300-310(第4/26页)
“中间那位是寇家三姑娘,那和她说话的粉色娘子又是谁?”
“段家大房的大姑娘。”
道士怕他不知道不知道段家是谁,继续解释着。
“段家始祖段鸣鹤为锦衣卫力士,原是山西太原人,建文元年随侍先代肃王移邸兰州,落户于东关,因为聚族而居,又称为段家台,这些年进士不断,但不愿出仕,耕读传家,是兰州非常有名望的乡绅。”
许是这边看的有点久了,对面屋檐下的人也都看了过来,江芸芸芸便顺势收回视线,随口问道:“如此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过怎么不见兰州卫指挥使和兰州守备营参将的家人?”
“差人送了粮,人并没有到。”道长说,“一家一石。”
丰年善事,算是一个无功无过的数量。
江芸芸在琼山县是,不少富户不想出钱,担又抹不开面子,大都是是这样的数据,能凑到一辆车,走在路上也好看,说出去也不会太丢份。
终于开始放粮了,队伍开始行进起来,原本躁动不安的人群,立刻激动起来。
江芸芸看着他们捧着热腾腾的粥却没有离开,反而直接蹲在屋檐下开始喝,直到喝完,小道长检查完了,才能离开。
“这是怕他们刚端出门会被混混们抢走。”道士见江芸芸的视线刚看过去,立马解释着,“在这里喝完也是趁热。”
“若是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来排队,你们是如何应对的?”江芸芸问道。
道长摇了摇头:“不知如何应对,我们既没有过目不过的人,也没有太过强有力的手段,若是这样的粥都愿意多喝几碗,那也是救人一命,不是嘛。”
“那后面的人不是没得吃了吗?”阿来小声说道,“那个人要是拍了好几次怎么办?”
道长指了指后面长长的队伍:“人力单薄,何来好几次,这一轮走完大概也就结束了。”
每个大殿已经人满为患,外面还拦着很多人,他们进不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站在里面的人,甚至还有小孩哭了起来,一时间外面哭声不断。
江芸芸盯着那个孩子看了好一会儿:“不是荒年,便是如此嘛。”
道长叹气:“粮食不丰,兰州地少。”
“哎,这个人怎么倒了啊?”阿来眼尖,愤愤说道,“这人怎么这样啊,干嘛不喝啊,好过分啊。”
“去问问。”江芸芸眉心一动,对张经历说道。
张经历快步走了过去,一把抓住正准备倒粥的人,大声呵斥道:“为何要浪费粮食。”
“大人冤枉啊,这些老道恶心人,好好的粥里放了香火,难吃的要命,涩涩的。”那中年男人穿着棉衣,举起木碗,大声抱怨着,“您看看,这里都还有灰呢,呸,吃起来真恶心。”
“我看你是吃太饱了。”张经历冷笑一声,直接把人拽了过来,“这是你该吃的东西吗,就来骗吃的。”
中年男人神色讪讪的:“道观自己贴出的告示,说开粥做善事的,我怎么不能来吃。”
张经历啧了一声,对这些无赖没办法。
“不必带进来了,直接拖到山门口打二十。”江芸芸淡淡说道,“今后谁要是浪费里的粮食,都如此处理。”
“大人冤枉啊,大人饶命啊。”那中年男人脸色大变,惊慌失措大喊道。
“神像面前何来大呼小叫,还不带下去。”周夫人察觉到动静,带着一群娘子们走了过来,厉声呵斥道。
张经历看了江芸芸一眼。
江芸芸点了点头,张经历咧嘴一笑,立马又把人换了个方向拖了出去,雪地上留下一道挣扎的拖痕。
“江同知,久闻大名。”周夫人对着江芸芸行礼。
江芸芸含笑:“夫人娘子们行善事,是我叨扰了。”
“不敢。”周夫人显然是这群人的领头人,“若有衙门压阵,事情才能顺顺利利。”
张经历直接剥了他的裤子按在椅子上就是行刑,没有离开的人都围过去看,就连一直哭的小孩也不哭了。
“一场善事,可要提早几日开始筹谋。”江芸芸收回视线,随口问道。
“若是时间充裕自然是要提早半个月,若是紧急,便是今天早上做的决定,下午开始施行,也是有的。”周夫人说。
“那这些粮食可都备得齐?”江芸芸好奇问道。
在扬州的时候,她是跟着江家姊妹赈过灾的,那都是准备了许久,连带着灾民的情况都有个大致了解的人,这才备下粮食和衣物。
“我们也不过是尽一尽心意。”周夫人叹气,“如何能大庇天下百姓。”
江芸芸看了过来,看着周夫人略显严肃的脸,叹气说道:“周夫人能这么想已经是很好了,这天下多得是不事世务闭门不出的俗人,也有忘恩负义,狼狈为奸的恶人,夫人高义。”
“不敢当。”周夫人淡淡说道。
一行人站在屋檐下,看着队伍缓缓前进,也有本打算来蹭吃蹭喝的人见状打算悄悄溜了,因此队伍也开始三三两两起来,门口的道士倒也机敏,把几个瞧着可怜的人悄悄放了进去。
“要是以后还敢来混吃混喝,可就不是二十大板了。”山门口,张经历恶狠狠呸了一口,“还有你,刚才浪费了一碗粥,真是该死,快给我滚。”
那人被打了二十大板,哆哆嗦嗦爬起来,一张脸也不知是气血冲的,还是羞的,一瘸一拐离开了。
“请教诸位,施粥可有流程?”江芸芸问。
“流程?和水流的路程有何关系?”有人不解问道。
“水自东而西,有条不紊。”江芸芸解释着。
周夫人了然,随后摇了摇头:“不过是一件小事,何来流程,盯着点就能做好了。”
江芸芸看向其他人。
寇三姑娘跃跃欲试:“同知是说做事的规章嘛?”
江芸芸笑着点头:“正是。”
“自然是有的,确定场地,联系好友,运送米粮,寻找仆从,贴出告示,维持秩序,开棚放粥,一轮结束后再清点米粮,以此往复,直到结束。”三姑娘高兴替人解释着。
听着是有条不紊,却还是少了些。
“可有账本,今日取了几斗,是否确认全都下锅。”江芸芸敏锐问道。
“账本虽没有,但我们都是亲眼看的,也是确认全都下锅的。”段小娘子说道,“同知可是觉得那里不对?”
“稠粥,那便是每人至少能吃到二两米,今日大概是五百人,那就是一百石,可按照这次善事一共捐献了二十石的粮食,救济七天,一天其实是可以用到三石不到的大米。”江芸芸的目光看向道长。
道长脸色大变。
夫人们交头接耳,寇三姑娘开始掰着手指头,嘴里碎碎念着,眉头紧皱,一看就是算了东面少了西面的。
“确实。”段小娘子先算了过来,“一天本可以救济一千五百人,现在只放了五百人,可那粮食确实只能给五百人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300-310(第5/26页)
“好你个奸道,你竟敢扣我们的粮食。”一直走神的杨小姑娘闻言大怒,抽出鞭子,就要打人。
“哎哎,同知在这里呢,别打到他。”寇三姑娘连忙张开手拦着。
“别动手!”周夫人按下她的手,凌厉的目光看向道长。
道长吓得连连摆手,但神色还算镇定:“不不,夫人们息怒,我们午时可是一起分了七堆粮食的,粮食也是由你们的仆人亲自搬到各殿的。”
“对啊,确实是这样的过程,全程我们都是盯着的。”寇三姑娘拧眉说道,“哎,那是哪里有问题。”
“仆人也都是我们自己人。”有夫人小声说道。
江芸芸看着外面还在排队的队伍:“还请诸位留下可靠的人手照看这里,剩下的不若随我都去放着粮食的地方看看。”
“是,还请江同知为我们寻个答案来。”周夫人点头说道。
道长也跟着说道:“我们道观确实不曾插手粮食的事情。”
存放粮食地方很后面,在道士们休息的地方,也就是要穿过三天门的内院。
“这个轮痕不对。”江芸芸停在一处屋檐下,蹲下身来,拨开表面薄薄的一层雪,“运粮食去前面时,可下雪了?”
“下的,还挺大的。”周夫人说道,“我们都让他们穿了蓑衣。”
“一共几辆车?”江芸芸又问。
“六辆小独轮车,一个殿两辆,也都是我们亲眼所见的。”周夫人又说。
江芸芸嗯了一声,指了指被她扫开雪的痕迹:“按道理,若是真的是实数,那每辆车应该是半石,不算轻的重量,又是大雪天,按道理应该是不轻的车痕。”
众人顺着她的手指看了过去,一道浅浅的带着泥土的痕迹,若非同知眼尖,怕是已经被大雪盖住了。
“那就是运出来就少了。”寇三姑娘快人快语,“啊,哪不对啊,那就是一开始的粮食数额就有问题。”
段家小娘子轻轻拉了拉三姑娘的袖子。
江芸芸无奈地轻轻咳嗽一声。
寇三姑娘猛地惊醒,下意识看向本该是一起赈灾的诸位夫人娘子们。
这些夫人娘子们也都是管家之人,果不其然都露出警觉之色,下意识看向自己怀疑的人。
——有人一开始就送了不合的粮食数。
第三百零二章
今日之事是周夫人攒的局, 大家得知消息后的配合,因为时间紧,所以大家都是在熟悉的店里买来粮食,直接运过来, 但也确实不曾核对。
且不说大家都是熟人, 真老老实实上称写条子, 倒也坏了感情, 而且今日就是一个小棚,大家也都是看了一眼就让粮食进去了。
“每家基本上都一石以上, 这是单子, 我家的粮食是从粮仓里选了新鲜的粮食送过来的,小人亲自清点的,愿用阖家性命保证, 是定然不会出错的。”
守门的是周家的一位嬷嬷, 和自家夫人打了个眼色就心照不宣, 主动解释着:“诸位夫人也都是善人, 愿意襄助周家, 得了消息就赶过来了, 一般粮店里一袋半石,小人们只需要对照他们上报的数额和袋数就够了。”
江芸芸接过单子并没有直接看过去, 反而借着接过单子的动作间,状似不经意地看了诸位夫人小娘子一眼。
有人冷淡,有人慌张, 也有人神色凝重。
大概只有三位小娘子还未真正掌家,有几分迷茫不安。
自来做善事, 那就是一趟浑水。
“这事……要查嘛?”江芸芸不想在此刻惹事, 便看向周夫人。
周夫人依旧是沉默。
“要不还是算了。”一个穿着深绿色衣服的夫人低声说道, “许是有什么误会呢,回头让各家自查便是了。”
“是这个道理,大家都是为了做好事,肯定是没有坏心的。”
“可粮食也少太多了。”最老实的寇三姑娘小声嘟囔着。
杨小姑娘也有点不高兴:“明明可以救一千五百个人,现在少了这么多,说出去也丢人呢。”
几位小娘子口不留情,仗义执言,倒听得大人们神色讪讪的。
江芸芸笑着为夫人们解释着:“娘子们管家也不容易,可不是你们这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姑娘能明白的。”
“是了。还是江同知一个男人懂我们妇人的难处。”深绿色衣服的人叹气说道。
最是沉稳的段小娘子拉了拉两位小姐妹的袖子,对着她们悄悄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