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大明第一首辅 > 490-500

490-50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从厨艺精通到追星全能[娱乐圈] 掉到虫族后我成了唯一的治愈系!!! 被送给病弱公主后 被阴湿男鬼盯上的反派[快穿] 病弱白月光阻止大魔头 啵嘴咒术能否拯救柯学世界 藏窈窕 禅月 海之国漂流记 江湖群雄为何战战兢兢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490-500(第1/27页)

第四百九十一章

阁老的位置空出来一个。

因为焦芳致仕了。

内阁的人数一直没有定数, 只是前朝一直维持在三个人的数量中长达六年,后来陛下登基人数也是多多少少,捉摸不定的。

但是现在内阁空出一个位置, 那不少人就自然很想挤进去的。

“焦芳走了?”江芸芸震惊,“他舍得走?”

谢来抱臂,用唏嘘的口气说道:“肯定是不舍的,但这不是也没办法嘛, 外面的人都要骂死他了。”

“那他就听了?”江芸芸还是颇为不解。

原来焦芳本来也不想走的,但实在是压力太大了, 出门甚至还会被人扔垃圾,弹劾他的折子垒起来也丝毫不逊色平日里的江芸。

他自然也很想学前朝刘吉刘首辅做一个巍然不动的泥糊阁老,奈何陛下今日午后直接让张永婉言要他保持一个体面。

焦芳在家中呆坐着, 大哭了许久,这才不得不提笔写下致仕的折子。

他是万般不情愿的,但这个世道到底已经不是他的世道了,京城再也容不下他了。

“刘瑾倒得太快了, 朝廷中的官员都没回过神来,也就跟着换了一大批人,那个张彩, 就是一直卡着楠枝的那个人也被抓起来了,焦芳本来就是靠刘瑾入阁,现在一下成了众矢之的, 陛下肯定是容不下他的。”谢来已经主动坐下来, 准备吃饭了。

张道长一看他们准备讨论正事,就提溜着两个小孩去和乐山他们一起吃饭了。

“咱们好好吃饭, 不听她们吃饭还忙着事情。”张道长张罗着, “来来, 先吃饭,都这个时候了,别饿坏了。”

“算起来,排在其归前面的人也不少啊。”黎循传忧心忡忡说道,“现在突然越过去,可不是要被人戳着骂了。”

谢来点头,伸出手指来数了数:“确实不少,刘宇、曹元、梁储、刘忠、费宏、靳贵、杨一清、蒋冕,八个呢。”

内阁自来是按资排辈的,这几人确实都是排在江芸芸前面的。

“但是刘宇和曹元现在瞧着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瞧着这官身能不能保住都是一个问题。”谢来又说。

“梁储是个好人选,他一直兼詹事府的位置,陛下的老师,按理这次也该上去了,算是最合情合理的一个人。”

“刘忠也不错吧,但无功无过,但资历摆在这里,成化十四年进士。”

“费宏和靳贵也是年少成名的神通状元和探花,但是论起功绩确实差你一点的,但谁叫人家考上的日子比你早呢。”

“杨一清,这人你熟,成化八年的进士,你师兄,其实资料都在上面这些人上,但奈何常年在边境,也有很多功绩,在京城根基一般,而且陛下有意让他在边境先把城墙修好了,怕是赶不上这一波了。”

“蒋冕,父母接连丧,丁忧还没回来呢,这个好机会是捞不到了。”

谢来显然对这些人了然于胸,手指一根根比划着,有条不紊说道:“那你算算,这里面也就梁储和刘忠和你颇有竞争关系,但内阁的事情虽要阁老们提名,陛下也要首肯的。”

“我的名字也在这里?”江芸芸犹豫说道,“可我怎么对这事一点风声也没有。”

“哎,要不说李阁老天生是个捣糨糊的好手……哎哎,别瞪眼,随便说说的,外面的人都这么说的,骂我做什么。”谢来嘟嘟囔囔着。

“李首辅给其归提的名?”黎循传敏锐察觉到,“这,怕是有很大的争议。”

“没,一开始根本没人提江芸的名字。”谢来没好气说道,“就江芸这个年纪,三十都没到呢,谁没事提她,这不是平白挨骂嘛。”

“不会是……陛下吧。”江芸芸一听,幽幽说道。

谢来抚掌:“果然是江其归啊。”

原来焦芳致仕的折子一上,朱厚照就迫不及待请李东阳去商量阁老人选了。

李东阳是个谨慎的人,建议不如廷推。

朱厚照也是个说干就干的性子,直接把人都叫过来,还有个原因大概就是受刘瑾牵连,现在六部尚书,大小九卿都不是齐的,所以召集的速度出人意料得快。

大家也是被陛下这个风风火火的态度惊到了,一时间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开口,眼神闪烁,面面相觑。

吏部尚书一向是廷推的主要力量,是有职责在身上的,王恩被众人的目光催促着,犹豫上前,谨慎说道:“吏部右侍郎、詹事府詹事梁储职居辅导,才德允称,精力有余,可担此重任。”

上首的朱厚照平静点头:“梁爱卿春宫旧臣,学行端谨,誉望素隆。”

众人一听,眼神相互交错。

明明事情办的格外顺利,但怎么瞧着就莫名有点不对劲呢。

“还有吗?”朱厚照继续问道。

众人震惊,一时间分不清这是客气还是真的想要再找一个。

若是加上梁储,内阁就有四位阁老了,虽然内阁阁老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十二人,但那一般都是上下人皇帝交接的时候,后续也会慢慢缩减到五人之人,这几年也大都维持在三四人的位置。

“成化十四年进士,掌翰林院,仍直经筵的刘司直性格沉稳,持正不阿也是极好的人选。”

朱厚照笑说着:“刘学士自来体弱,且又有五十六,内阁事务繁忙,非常辛苦,朕不忍心看他如此劳累。”

“杨总制晓畅边事,悉中机宜,也是极好的人选。”

“如今边境城墙修建要紧,不急于一时回到京城。”

“礼部费侍郎学行纯正,才猷弘远,日侍讲读,备著忠勤,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颇有良德,朕有意都加锻炼。”

“光禄卿靳充遂简重静默,从不轻易藏否人物,性格侃侃正言,无所顾忌,是为良选。”

“靳爱卿人品贵重,可堪大用。”

一番皇帝和臣子的极致拉扯后,众人是看出来了,陛下心里是已经有个人了,想要他们提出来,自己再顺坡下驴,借机同意,也算是和和美美的君臣美谈,但奈何他们没发现陛下心中那个人,一时间气氛开始格外焦灼。

“满朝文武皆才学出众,品德兼优之人,诸位大臣几番挑选只觉各个都是忠臣良臣,微臣斗胆,不知陛下心里可有想法,内阁人选当慎之又慎。”最后还是李东阳出面委婉挑明这个想法。

朱厚照有点失望他们的不上道,但又觉得李东阳这个首辅当得也不错,关键时候还是能扛事的,便出声,委婉提醒道:“虽说内阁人选应论资排辈,但靳充遂和费子充也是年纪轻轻就能担无数重任的,可见能力总该是第一位的,我们内阁选人要不拘一格,外面的读书人才会觉得我们朝廷只看实力说话。”

此话一出,众人哑然,四目相对,随后脑海里诡异地齐齐想到一个人。

陛下饶了这么一大圈,不会就是为了这人吧。

—— ——

“然后大家就都同意了?”江芸芸震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490-500(第2/27页)

,“这么好说话。”

“哪能啊。”谢来叹气,捧着饭碗,无奈说道,“你知道的,他们怕你也怕的不行,一个个都开始装傻充愣了。”

“那陛下不是会生气。”黎循传犹豫问道。

谢来颔首:“是有些生气的,但还是你师兄出面,说此事颇为慎重,还是要先行考察,不若先问问你的恶意见,陛下这才勉强同意了。”

江芸芸坐在椅子上沉默。

“我怎么听说有人提议刘阁老和谢阁老回来。”黎循传看了一眼江芸芸,随口问道。

谢来哎了一声,突然压低身影小声说道:“是有这事,但陛下嫌他们太一板一眼了,直接把折子驳回了,还把提出这个意见的人狠狠责骂了一顿,罚了三个月的俸禄呢,大过年的,没钱拿回家过年了。”

两人说完又齐齐去看江芸芸。

江芸芸笑说着:“看我做什么,这事吧……我也有些始料未及。”

“那就先吃饭吧。”谢来一听,迫不及待说道,“你知道的,我为了给你送这个消息,饭也没吃。”

江芸芸拿起筷子,其他两人便也跟着开始吃饭。

一时间小饭桌只剩下吃饭的声音,隔壁那一桌欢声笑语倒也格外热闹。

“其实你当官也挺久了。”吃完饭,谢来摸着肚子,老神在在地说道,“弘治九年丙辰科的进士,过了年也就做了十三年的官了,而且你履历还丰富,去了琼州和兰州,还去徽州做了过钦差,也不耽误你给陛下授课。”

“那些翰林院的人都是在苦熬资历,你师兄也是八年八年的熬上来的,所以大家都下意识觉得你也要熬个二十来年。”

谢来侧首去看躺在小躺椅上的人,笑说着:“但你就算熬了二十年,也就才三十来岁,四十不到的年纪,放在进内阁的时间中也是很早很早的。”

江芸芸闻言只是闭眼笑,椅子一晃一晃,慢慢悠悠的:“谢指挥吃了人家的饭,说话也跟着好听起来了。”

谢来促狭了:“你可没钱了,谁不知道你是一个小穷鬼啊,我今天吃的可是黎郎中的饭,是吧,小青梅。”

黎循传正在削着苹果,拿着刀的手顿了顿,随后平静说道:“你们自己说话,不要扯到我,无妄之灾。”

“那这事能成吗?”顾知按捺不住凑了过来,“我那以后是阁老的徒弟了!”

谢来下巴一抬,对着江芸芸的方向抬了抬:“问问你老师愿不愿意。”

“当阁老还能不愿意!”顾知大为吃惊,连忙跑到她老师椅子边,扒拉着她的胳膊,“老师你不愿意当阁老吗?”

江芸芸伸手摸了摸小孩的脑袋:“玩去,少掺和大人的事情。”

顾知还没得出一个答案,就被陈禾颖拉走了。

“明天这上朝有的热闹看了。”江芸芸嘟囔着,接过苹果,哼哧哼哧咬了起来。

—— ——

江芸芸自一进城门就若有若无地被人围了上来,但她一概装傻充愣,完全不接招,好不容易艰难回到内阁,就看到李东阳、王鏊和杨廷和正齐刷刷看向她。

“这是做什么?”江芸芸勉强露出一个笑来。

“进来。”李东阳深深看了她一眼,第一个转身说道。

“好运道啊,江其归。”王鏊感慨着。

杨廷和没说话,只是再看他一眼后,垂下眸来。

“陛下有意让你入内阁。”李东阳坐下来就开门见山说道。

江芸芸眼珠子一转,还没想好是用震惊,迷茫,还是坦然的神色来迎接这个消息时,就听到李东阳面无表情说道。

“家中还有老师遗留的棍子。”

江芸芸立刻老实了。

“都坐吧,站着做什么。”李东阳揉了揉额头,声音温和下来,“这事我们内阁关起来门来,先说道清楚。”

如今的内阁经过之前的修整,大院子里只剩下四位阁老的位置了,倒也符合关上门的样子。

“这事你知道吗?”李东阳直接问出其他两个人的心声。

“昨天晚上谢指挥来我家吃饭,随口说了一句。”江芸芸交代道。

“谢来如今贴身伺候陛下,知道并不奇怪。”李东阳说道,话锋一转,“你和锦衣卫关系倒是亲密。”

“我的一个徒弟想学武,我也请谢来帮忙看看合不合适了。”江芸芸镇定解释着。

江芸芸确实收了两个女弟子,这在京中不是秘密。

“陈知府倒是心大,直接把这么小的孩子留你这边了。”王鏊笑说着。

“拜师了,肯定要跟我走的。”江芸芸一本正经解释着,“而且我又不是坏人,跟我是去读书见世面的,也不是坏事,陈知府为人坦荡,自然也无所畏惧。”

“这次能扳倒刘瑾,陈知府之前救人的事情功不可没。”一直没说话的杨廷和看着江芸芸,若有若无试探说道。

江芸芸充耳不闻,只是顺势夸道:“好人有好报吧。”

“说这事做什么,都过去了。”李东阳拉回正题,看向江芸芸,“那你对这事怎么看?”

江芸芸缓缓眨了眨眼。

“你素有功绩,做事认真,为人有担当,但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李东阳说出目前众人的担忧,“还未满三十就入内阁,闻所未闻,若今后封无可封,自来就不是好兆头。”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又是江芸入阁,是陛下一力坚持的。

——谁也不想做这个出头反对的人。

“这事说起来,要从我十五岁开始考上状元说起……”江芸芸慢吞吞说道,“既然前面的话都是夸我的,那后面的年纪应该是锦上添花才是。”

王鏊不解:“这是什么意思。”

“我当年在翰林抄书的时候,听闻过一则我那一届丙辰科的小传闻,觉得颇有意思。”江芸芸慢条斯理说道。

王鏊和杨廷和面面相觑,颇为不解,李东阳却好似鬼使神差想到什么,眉心微动。

“听闻当年先帝在选定状元时,在朱懋忠和我之前犹豫不决。”江芸芸心平气和说道。

“怎么会如此?朱侍读虽学行醇笃,但当年的文章我都看过……差你一些。”当年北直隶会考的主考官,王鏊就是其中之一。

朱希周虽是南直隶人,但同年和南直隶的考官交流时,说过这人。

王鏊自己就是制行修谨,文章修洁的人,对朱希周的行文也是颇为喜欢的,但若是和江芸比,那便是少有人及,她素来是文理结合到出神入化,得天下之文而化之的人。

李东阳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整个人突然轻松下来。

“因为朱侍读的名字?”杨廷和犹豫说道,“先帝犹豫的是这个,而不是文章。”

江芸芸微微一笑。

王鏊错愕,随后又了然。

朱希周,确实是一个好名字。

这个故事一出来,三位阁老也都齐齐没了声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490-500(第3/27页)

其实先帝当年把江芸芸安排到内阁,朝野一直有隐隐的传闻,这是陛下留给年幼的陛下的,要不是这个留言实在传得太广了,当日江芸落难,也不至于人人都各怀心思。

“既然说起这事……”李东阳咳嗽一声,拉回另外两人的心声,低声说道,“其实当年还有一件事情本该是由当年的刘首辅宣布,奈何如今瞬息万变,此事到现在也不知该不该提。”

王鏊侧首看了过来,心中微动。

“当年陛下写遗诏时,内阁去了四个人。”李东阳低声说道。

屋内剩下两个先是一怔,随后神色大变。

“你是……”杨廷和猛地扭头去看江芸芸。

江芸芸平静地坐在那里,明明还很是年轻的面容却多了些深沉的姿态。

“那你们当年怎么……”王鏊回过神来,但又没有继续说下去。

屋内四人瞬间陷入沉默。

“那,此事……”王鏊先一步开口,随后喟叹道,“怪不得陛下如此坚决。”

“事已至此,我们内阁对外要同心同德。”李东阳看向三人,“你们可还有其他想法?”

王鏊沉吟片刻,随后缓缓摇头。

片刻后,一直看着江芸芸的杨廷和神色僵硬,目光发怔,但最后也跟着缓缓摇头。

李东阳松一口气:“那我去写折子。”

他先一步离开,王鏊站起来背着手走了几步,最后看向江芸芸:“江其归,你难道还真是天命所归不成。”

“人人都说你是紫微星,是大明立国百年一见的神童,还真的是不成。”他靠近江芸芸,想要仔仔细细打量着她,可刚一走进,就看到她漆黑的眼眸,突然回过神来,拍了拍额头,“罢了,我都老了。”

他说完就也跟着转身离开了。

屋内只剩下杨廷和和江芸芸两人。

杨廷和自来就不爱说话,但他办事能力极好,心中自有沟壑。

李东阳就一直夸杨廷和——“吾于文翰,颇有一日之长,若经济事,须归介夫。

“那你当年为何没说……”许久之后,他似乎恢复了之前平静,低声问道。

江芸芸坐在他的对面,同样平静说道:“多说无益。”

杨廷和抬眸看她,那双深邃的眼睛在此刻露出难言的神色,可最后还是归于眼下,随着眉眼轻垂而逐渐被覆盖。

“原是如此。”他的声音被初冬的风一吹,便也跟着缥缈起来,“愿今后群策群力,共铸盛世,江阁老。”

—— ——

江芸芸就任阁老的事情就在正德四年的春节悄无声息地宣告天下了,和她一起入阁的还是梁储。

梁储任吏部尚书兼少傅兼太子少傅,江芸芸以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专典制诏。

虽两人一同入阁,但默契的都没有加大学士的官衔。

但这事能想到的人寥寥无几,实在是江芸的名声太大了,全部的焦点都聚焦在他身上,导致梁储毫无动静地就搬到内阁上班去了。

虽然朝野上下震动,但内阁和内廷不为所动,开始为新的一年开始的工作计划布置。

这是一场年初要定下今年要花的几个大钱的去向的大会,分别是内阁大臣和各部官员在乾清殿召开。

在一群留着花白胡子的老头中,悄悄混进一个年轻貌美的年轻人。

朱厚照一眼就看中了站在内阁最后一排的江芸,越看越满意。

“去年四川大旱,这里至少需要一笔粮食。”户部尚书顾佐率先说道。

朱厚照点头:“打算在这里拨多少钱财。”

“至少一百万了。”顾佐说。

朱厚照没说话了。

“四川受灾范围之大,近乎全省沦陷,若是不及时安抚,怕是会多生波折。”顾佐一板一眼分析着,甚至还拿出一本拇指厚度的折子,认真打起了心里的小算盘,“今年漳州的海贸收了一波银钱,应该是够用的。”

“漳州收到国库也就三百万了,顾尚书一口气拿走一百万,明年和蒙古的边贸正式开始,虽说两边已经签订协议,但对蒙古人我们也是不得不防,各地的边防,还有闲置的景泰城都要修建,也至少需要一百两。”兵部尚书刘大夏保守说道,“还有各地的军饷也要预料。”

“官员的工资也要预留起来。”顾佐又说道。

几句话的时间,殿内鸦雀无声。

“两位尚书一人一句直接把钱都那走了,我们工部明年可要陵寝之地,虽然是前期的工作,但五十万两肯定是要的。”工部尚书慢条斯理开口。

朱厚照其实也是第一次开,听着他们用万做结尾,不由心中咋舌。

——本来漳州去年收了三百万,他还高兴坏了,毕竟他爹的国库都没这么富裕过,可现在钱还没焐热呢,一眨眼就要没了。

可他也不好多说,只能沉默着,继续听着底下的人说话。

“礼部收到不少藩王的折子,请求按时封发月俸。”礼部尚书李逊吞吞吐吐说道。

终于是逮到一个软柿子,朱厚照立马板着脸说道:“天下之事还未定,这些藩王不思为国奉献,现在来添什么乱。”

李逊挨骂了,但也不生气,低眉顺眼站着。

这一骂,殿内的气氛倒是莫名活跃起来了,大家像是突然热情爱国起来,接二连三吐出无数需要用钱的地方。

吏部今年官员考核需要一点钱买卖笔墨纸砚。

刑部说各地的监狱都需要招募女监,需要一点钱,哦,南北直隶的监狱也都坏了,也要修缮一下。

朱厚照都听傻了,到最后忍不住问道:“都是花钱的地方,难道明年就没有一点进账的地方?”

众人一听,面面相觑,心中咯噔一声。

李东阳委婉问道:“陛下是想加税赋?”

朱厚照当然不是这么想的,但百官的神色突然紧绷起来,他便也跟着一愣——哎,我嘛?

“微臣翻阅近五年折子,发现两浙盐课多年未核查了,正好可及借着今年巡查浙江土地清丈的工作后续,追论历次巡盐御史及运司官赔偿商课。”就在此时,一直没说话的江芸芸上前一步,慢条斯理说道。

朱厚照眼睛缓缓变亮……

——我就说江芸应该来内阁吧!

第四百九十二章

盐课是指食盐产制运销所征收的税, 也被称为盐税。

浙江盐课起源非常早,早在春秋越国时期,《越绝书卷八》就有记载:“朱余者, 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余。”,可见那个是时候的制盐已经被纳入官僚体系统一管理了。

盐课一向是朝廷重要的财政来源,夏朝时, 盐就以上贡的形式被国家统一管理。西周时,盐课更是被列为山泽之赋的一部分, 汉武帝时期,盐铁全都被收归国家专卖,后世不少盐务政策, 大都依次为开展。

江芸芸说的巡浙江盐务倒也不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490-500(第4/27页)

奇怪事,之前好几年没展开大抵是因为之前朝局不太稳定,朱厚照自己也不知有这事,现在这算旧事重提。

浙江自古就是产盐之地, 产量极大,两浙地区很多盐场,也为此设立了很多监管部门, 用来管理盐的生产和销售。

“前朝宪宗爷就在时,就把两浙盐区扩展到四十余个,若是这次要巡查, 需要的人怕是不少。”户部侍右郎胡富直接说道, “声势浩荡也会劳民伤财,不然直接让当地自己巡查。”

“那不是自己关起门来, 左手打右手。”有人反驳道, “而且自来盐政就是要朝廷派人去地方的, 不然如何能查清这个问题。”

“可这一笔确实是大的开支。”胡富说道,“各地百姓也很受累,马上开春就要种地了,这也太折腾人了。”

“盐税好几年没查了,自然也是要查的,哪有因为种地的事情就荒废这个。”

朱厚照看到一半的折子,察觉又要吵起来的架势,忙不迭抬起头来紧张安抚道:“查要查,种地也要种地,并不冲突,快,给诸位爱卿送杯茶水,润润喉咙。”

内阁的人也没想到江芸芸突然掏出这本折子,杨廷和借着大家说话的动静,悄悄看了她一眼。

江芸芸眉眼不动,巍然如山,一板一眼回道:“昨日不是说了吗?要开源节流。”

杨廷和欲言又止。

昨日内阁是开了一个小会,重点也是今年的财政支出,不过是几位阁老先自己悄悄把需要的钱都划定一个大致的范围,务必让各部门都能分到钱,顺势找好理由,回头也好面对各部门的责问。

每年的财政大会都是能吵起来的,平日里文质彬彬的大臣们撸起袖子就是骂,帽子一顶比一顶大,内阁里的人大都是年纪大了,禁不起这么折腾。

小会上,王鏊对于一笔笔明目上的事情算得头皮发麻,毕竟怎么算,现在国库里的钱都是不够的,真是哪哪都需要钱。

杨廷和随口说道:“节流也要开源,就是不知今年边贸那边的情况会不会充裕国库。”

“内廷的人年前就走了,我们的调令也跟着下了,但这些人赴任,有些远的可要从广东开始走,最快也要夏季了。”李东阳对此并不看好,“而且第一年的贸易定然会摩擦不断,最后能上缴到我们这里的收益屈指可数。”

“连着好几年各地都陆续有灾情,但也不能随意增加赋税,免得有人生事,但若是正常救灾,这里就是一笔钱。”王鏊忧心忡忡,“不知今年老天爷的心情。”

“就看浙江的情况了。”杨廷和安慰道。

“浙江的情况应该不会差,毕竟当年一个琼山县就很可观,但也要看当地的官员是不是尽心竭力了。”

“王尚书之前又打又杀,下了一大批官员,应该不会有人在今年这么不像话让王尚书难堪的。”杨廷和倒是有些信心。

“你怎么不吭声。”李东阳一看江芸芸一连沉默地坐在最后面,随口问道。

江芸芸回过神来,看着李东阳,突然说道:“浙江是个好地方。”

“可不是,还不是你钦点的风水宝地。”王鏊打趣道。

江芸芸摸了摸下巴:“确实可以从他这里开源。”

“你也对赋税的事情很有信心?”王鏊一听她这么说,也跟着来了信心,“你江其归要是都觉得行,那我就安心多了。”

“你算过今年浙江的赋税大概能收入多少吗?”李东阳操心问道。

江芸芸把早有准备的折子递了过去:“这里还要算上路上的损耗,数据未必准确,但大体也能推断一二。”

三人的脑袋立刻凑过去看。

“能有这么多?”杨廷和惊喜说道。

江芸芸点头:“王尚书在浙江还推行过农田册,从扬州那边调来很多种子,只要好好照顾,应该能提早十来日收,也算是缩短两季的时间,但这些多要看天时给不给力,所以一切都是未知数。”

“你要是这么说,我又开始担心这国库了。”王鏊说。

江芸芸安慰道:“不用担心,还有别的事情呢。”

“是啊,还有漳州,还有边贸,总不会倒霉到三个都有问题吧。”王鏊自我安慰着。

江芸芸没说话,眼神闪躲了一下,只是众人都忙着说浙江税收的事情,就连最警觉的李东阳都把她忘记了。

浙江确实可以开源,但赋税的工作不是都做好了吗,怎么算开源,那肯定是要另辟蹊径啊。

江芸芸对此非常理直气壮。

李东阳对此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然后出门和稀泥:“盐务之事我们内阁自然是知晓的,但具体事务都是江阁老处理的。”

江芸芸就被内阁推了出来。

“清查盐政的工作也不是稀奇事,今年去查明年去查并无区别,只是今年去查,正好还能去看看清丈土地的成果。”江芸芸笑说着,“一举两得而已。”

“那钦差的工作量也太大了。”刘大夏平静说道。

“那我们找一个年轻力壮的。”江芸芸也开始学着和稀泥。

“人多动静大,怕各地各有准备,反而不好查。”吏部的人开口。

“但人少消息传得也不慢。”工部的人紧跟着说道,“需深谙制盐的人出面。”

六部争了一轮也没说出过所以然来,不由去看上首的朱厚照。

“两浙盐场仅次于两淮,太、祖年间,全国食盐总产量是一百一十四万九千一十三引。其中两淮盐厂出盐一共三十五万两千五百七十六引,而两浙盐厂出盐二十二万七百五十七引,河东盐厂出盐是十五万两千引,三大盐厂出盐合计占到全国食盐总产量的六成以上,而两淮两浙的盐厂又独占天下之一半。”朱厚照对着折子上的内容照本宣科,随后话锋一转。

“此事要慎重,不知江阁老可有什么想法?”

“就是因为此地此事如此重要,关乎万千百姓的饭桌,却已有五年不曾巡查,故而觉得此事有了落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江芸芸说。

“浙江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现在弄这些会不会再起是非。”兵部侍郎谨慎问道。

“盐务看似涉及百姓,但却只关乎官员。”江芸芸说道。

言下之意,要杀也是杀官员,不会惊动百姓。

刘大夏看了她一眼,但很快又扭过头去没说话。

江芸芸一脸正气站在最中间。

众人面面相觑,其实清查盐政不是问题,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工作,但是人选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开始吵得这么热闹也就是因为事情太过措手不及了,好端端的财政大会,说的是钱的分配,兜里的钱还没分配干净呢,你说挣钱的事情做什么!

“各部把今年需要多少钱的折子写上来。”最后还是朱厚照拍案说道,“盐政的事情是要好好考虑的,不知诸位可有人选。”

下面自然也是一阵热闹,这是一个苦差事,但也肯定是个好差事,自来能巡盐的都是陛下的心腹,能占到一席之地,那可不得了。

朱厚照也犯难,看了一眼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490-500(第5/27页)

情讨论的官员,又看了一眼一声不吭的江芸芸,把刚才递来的折子放在手心翻了翻,最后小手一挥,又说道:“各自写好折子,拟好人选推送上来。”

众人大喜,大呼圣明。

一场财政大会就这么落下帷幕。

一月的京城还在下雪,一出殿门,就感觉一阵寒风立刻涌了过来,不少人都打了一个哆嗦,头顶的乌云黑沉沉的,空气中细微的小雪子,瞧着没一会儿就要开始下雪了。

小黄门殷勤都给阁老部堂们打伞。

“江阁老怎么好端端说起这事,一开始也没个风声。”工部尚书毕亨才一看江芸芸走在最后面,就立马自己揣过伞,朝着江芸芸走过去,“自来查盐就要有好手,各项数据可是要核对清楚的,不如地下的人糊弄我们,我们也是睁眼瞎。”

江芸芸也接过自己的伞,笑说着:“确实是一个很需要注意的点,毕尚书可要把这些要点都写上去,也好让陛下定夺。”

毕亨才眼珠微动。

“江阁老心中可有人选?”兵部尚书张子麟直接问道。

众人有些震惊不亏是搞刑事的,做事说话就是直接,一边毫不客气地凑过耳朵听着。

“自来和诸位阁老是一心的。”江芸芸和气说道。

众人又看向李东阳。

李东阳走路的速度更快了,衣袂翻飞,细小的雪子都要钻进衣服里。

江芸芸笑眯眯跟在三人身后,对着诸位尚书侍郎告别,然后撑着伞慢慢悠悠回了内阁。

“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一声不吭的。”一回内阁,王鏊就开始抱怨道,“吓了我一跳。”

“其实还准备了很多折子。”江芸芸从袖中倒出三本折子,“但都是要钱的,我看陛下脸色也不好看了,不好意思拿出来,盐务的本子本打算结束时悄悄递上去的。”

三人看着那三本厚厚的折子,齐齐咋舌:“怎么准备了这么多。”

“我倒要看看都是什么幺蛾子。”李东阳冷笑一声,拿起一本打开一卡,“边贸的,集市确实要规划好,边贸的政策也要大字贴起来,这个钱我瞧着你要多写点,也不是人人都是你江其归清清白白的,让他们拿点也没事,让他们安心做事最重要。”

“你打算拿藩王开刀,虽说我觉得陛下对藩王还算严厉,但你这个太大刀阔斧了,陛下仁慈,怕也舍不得。”王鏊看第二本折子,随后又回过神来,“但你这个办法确实不错,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汉武帝推恩令的效果。”

“限制镇守总兵养廉田数额,这确实是个很重要的事情,但怕是不好操作。”杨廷和简单明了说道。

“一件件来,总要努力一下的。”江芸芸含含糊糊说道。

三人一看她这个样子就心中开始打起算盘。

——自来江芸的努力,那肯定和其他人的努力不一样的。

“说好的同心同德,你这个小阁老竟然这么重要的事情也不同我们商量。”王鏊率先把手中的折子一扔,“盐务的事情你打算让谁去,直接说吧,我们也好心里有个数。”

“没商量好。”江芸芸也直接说道,“但我想着风声先放出去。”

“那不是打草惊蛇?”杨廷和不解。

“就要惊蛇,不然我们如何能在四十几个盐场中一把抓住要杀的鸡呢。”江芸芸小手用力一握,义正言辞说道。

“你要对太监动手?”李东阳很快跟上思路。

朝廷是有在各地制盐的地方设盐法道,辅佐监察使的,但一般也会安插一个制盐太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反派养成奥特战士是否搞错了什么 回到五零年代 姐姐选我,我超甜[电竞] [崩铁]茨冈尼亚365天救世计划 贵妃娘娘的六零日常 爱与恨同罪 继承矿山不如直播算命 从白月光到女boss 纯人类在异种调查局当名侦探 反派夫郎投喂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