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富贵大娘子》 20-30(第1/27页)
第21章 第21章 哪罕翟衣花钿如意郎
大夫人已是要厥过去的模样, 徐问真不得不站出来代替她与大长公主开口询问问安,“你有什么想法,只管说出来。是不喜欢公侯豪门子弟, 对未来另有打算吗?我相信你自己是有成算的,无论什么想法,说出来大家商量, 总比你一个人憋在心里钻进牛角尖得好。”
“我想守室在家,以徐姓女的身份招赘娶夫。”问安一语惊四座, 她垂着头,不去打量长辈的神色, 镇定地说出自己近几日的想法, “阿爹膝下无儿, 独我与问宁两条血脉, 我想若招赘在家, 至少能为家中留下一条后嗣。”
这对京城的名门显贵们来说绝对是石破天惊的动作。
大夫人忙道:“不可不可, 这……此事京中名门从未有过罢, 咱们家并不在意外人那点眼光, 不怕那几句闲话。
可愿意入赘从妻姓的儿郎有几个是好的?你们认为民间商户招赘延续血脉是好,却不知他们的女夫大多都是打小培养起来的, 自然对妻族忠心耿耿。你如今的年岁才提起招赘, 到哪找合适的?随意找一个小郎进来, 居于你下, 天长日久心积怨怼……只怕会出事端。”
她语重心长地对问安道:“我随你大伯父在外任时,见过一些商门女招赘, 虽然大多都还算平顺,但仅是见过的一个恶例,便足够咱们慎之、谨之、远之。
那是衡安的一户富商豪门, 家资有百万之富,那娘子是其父独女,十六七的年岁,遇到一个处处都合心顺意的郎君,她父亲不舍她离家,便将那郎君招赘入门,成婚后处处和美,不几年二人有了一儿二女,皆爱若珍宝。他们夫妇感情甚佳,郎君待她处处体贴关爱,那富商便安排女夫入自家商铺做事,后来渐渐将产业都交托给他。不想那富商过世后,女夫转眼便翻脸不认人,不几年的功夫,娘子与长子接连过世,大女儿被送到一门官宦人家为姬……”
大夫人如今说起,还面露心痛之色,“此事虽在当地有些议论,可那女夫打点好了当地官衙,便将事情揭了过去。后来还是他家幺女拼死跑到河中府擂鼓告状,你伯父听闻此事,立刻点人去查,才查出那女夫杀妻儿的证据,还查到就连那富商竟是被他女夫所杀。”
她痛心疾首地道:“你尚年轻,不知人心莫测、世事复杂,三条人命啊,一家安乐的局面,就会在那一个狼心狗肺的畜生身上!”
问安听到大夫人第一句,本来是在意料之中的,并未感到失落。她前几日想到这一点,便在心中反复琢磨,已准备好如何进言劝长辈同意。
直到听到大夫人后续的言语,她才愣在原地。
大夫人反对她,并非因为招赘行为京中官宦之门绝无前例,会引来非议,而是客观地认为她如今的年岁再开始准备招赘并非万全之法。
她虽然性格周全妥帖、细致入微,毕竟一直生活在闺中,对外界的认识只来源于身边人的口或书本中的文字,认为招赘的缺点最多就是郎婿人品才能不如意,却没想到还有这样惨痛血腥的先例。
她一时不知如何言语,在她愣神间,徐问真忽然问:“你准备招赘,只是为了给家中留一点后嗣吗?”
问安正在茫然当中,她毕竟年轻,琢磨好几日的前路就这样被长辈打回,自己又确实有没考虑到的地方,难免感到茫然,听徐问真如此问,下意识点点头。
“招赘生子,无论t是你还是问宁都能办。你伯母所说的先例固然惨痛,但你若招赘,郎君就是生活在咱们家的眼皮底下,五叔父即将调回京中,能够坐镇家宅,哪怕赘婿居心不良,轻易掀不起风浪,这些都可以慢慢盘算。但是,若是除了留下子嗣外,你还不想外嫁,有一条路或许更适合你。”
徐问真站起来,走到问安身边,注视着她,“记得我上午与你说过什么吗?”
“要有力量,然后掌控规则。”问安喃喃道。
“若让你有能够保护家族、保护自己、保护父妹的力量,你愿意吗?”徐问真缓缓问。
问安凭借敏锐的直觉捕捉到什么,不假思索地道:“我愿意!”
“记住你现在这一份坚决。”徐问真道:“若开始替你运作,你便没有退路。从此以后,你只是徐氏问安,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能将他的姓氏冠在你的姓氏之前。但或许十年、二十年之内,你都不能成婚。”
问安毫不犹豫,“儿女之情原非我所念。”
她胸腔中心脏疯狂跳动,头脑却格外清醒,她冥冥中感到自己抓住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救命绳索,于是目光灼灼地注视着徐问真,坚定无比,“倘若我有机会,能有为家族效力、保护家人的力量,哪怕从此日日峭壁独行、险若崖边走,我愿意!”
她们这段对话兴起得毫无预兆,没有铺垫,徐问真一向缜密周全,此刻事情未定,对问安只说三分,然而问安却无比敏锐地抓住了那一抹灵光。
她忽而抬起手,郑重起誓:“列祖列宗与皇天在上,倘若我徐问安有机会走出闺门,绝不贪恋儿女私情,事事以家族利益为重,如有一日纵溺爱河、贪恋软红违背誓言——天地不容雷霆诸之!”
时人多迷信鬼神,她这话一出,众人皆惊,原本听得不大明白的大夫人急忙道:“你这孩子说什么胡话呢!”
问安恍若未闻,目光直直地看着徐问真。
“好。”徐问真点点头,“今日开始,五叔母冥寿的庆典你要亲自准备,后日是宁国长公主赏花宴——母亲,请您带安娘同去,联诗作词,你要一鸣惊人。廿三日之后,徐家五娘子的才孝之名要传遍京城,安娘,你能做到吗?”
问安不假思索,“能!”
大长公主隐隐抓住些什么,喃喃道:“西阁?”
大夫人急得要疯了,但对女儿的信任又使她强压住急色,只是认真地问问真:“你究竟想做什么?……不,是你决定了?有把握吗?”
“扬名顺利的话,七成。”赏花宴宣才名,廿三冥寿正好踩着郑家宣扬一拨孝名,看问安的样子,应该能抓住机会,做好最后一点准备。
三种条件齐备,京都宦门当中,再没有比问安更合适的人选了。
只是种种细节,还是需要与徐缜商量一番,若无徐缜助力,此事不能成。
问安定定看着徐问真,见她平淡中透着笃定,却不多言,便不详问,只是道:“无论长姊为我安排怎样一条前路,问安都甘愿接受。且无论结果如何,拼这一把我都甘心接受,请长姊,倘若最终结果不好,不要气馁,不要为问安失落。能做徐问安,而不是做郑徐氏,问安便已很满足了。”
最次不过在家招赘娶夫,这是她原本为自己安排的前路,如今倒成了退路。
大夫人实在听不懂姊妹二人打的哑谜,但不想拆女儿的台,等问安离去了,她才催着问真问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日前宫中查出朝中有人买通御前传递章表的内官,更改贴黄以谋私利。此事母亲知道吧?”徐问真拉着她坐下,问道。
此事朝中闹得沸沸扬扬,太极宫中内官大清洗,大夫人自然知道。
“我还得到消息,陛下命人修缮西阁。”徐问真缓缓道。
西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富贵大娘子》 20-30(第2/27页)
其实是宫城中的一处阁楼,位置在宣政殿与紫宸殿之间。先帝晚年身体衰弱,无力处理朝政,在内由宫中裴贵妃代行朱笔,帮助理政,彼时裴贵妃培养出一般女官人马,负责传递整理各省、各衙门送来的章表文书,甚至内外通传音信,接过了相当一部分原本皇帝近身内官的职责。
这批女官被授予品秩,领取朝廷禄米,最高者甚至被赐为昭仪——是国朝第一位非嫔妃却领内命妇封号的女子。
然而先帝驾崩前遗命裴妃随行,今上登基后弃置西阁,这批女官一部分留在宫中襄助皇后主持宫务,一部分回到民间自行嫁娶。
即使西阁已被废弃,在裴妃于紫宸殿内参政的那七年间,这群身披朱青、头戴珠帽的女子身影被太极宫永远铭记。
今上在对紫宸殿太监们不信任的关头命人修缮西阁——这代表着什么再明显不过。
即便今上对西阁女官们并不会如先裴妃一般倚重,只是打算让西阁女官与紫宸殿内官相互制衡,这算是一条出路。
大长公主与大夫人都亲历过前朝,见识过昔日西阁之风光,二人对视两眼,一时的震惊过后,竟然都觉着此事大有可图。
当年西阁昭仪裴氏,乃是裴妃亲妹。今上登基后,裴昭仪请辞于朝廷,今上却特许她留官职掌管内宫藏书阁,内宫女官她一做就是十八年,直到前些年宫中今上的小裴贵妃薨逝,她才挂冠而去,听闻如今正在京外游历,有意撰写记往书录。
大夫人坐得僵直,半晌,哑声道:“我叫人把新阳长公主赏花宴的题目弄来,给问安先瞧着。”
——这倒不算偷题,而是想子弟在赏花宴、诗会等地方扬名的家族间的默契。
其实诗会有惯例,譬如春日赏花,公主们最爱赏牡丹,夏日便赏荷花,秋日便赏菊,郊外园子里,樱桃园自然咏樱桃,曲江池畔诵景歌国朝……这都是不成文的规矩了。
无心扬名的自然不在意这些,当场含混过去便是,既然有心以诗文扬才名,就得早做准备。
新阳长公主办宴会赏花作诗,是一种政治手段,提拔才子、为才女揄扬显名,历来是国朝公主参涉政事、在京中显示自己能量的一种方法。
她宴会作诗文的题目限韵早早就会传出来,供有心人知道。
当然,想要走到台前的人,自己得有几分真本事。
毕竟除了限题外,作品上佳的人还会被公主邀请再留诗文一首,随取题目而坐,这才是考验真水平的一关,有心、有本事的人自然能做好,水平有限的就见好就收,花花轿子众人抬,自然一片和乐,大家都如意。
大夫人将能考量的都想到了,又看向问真:“日子可来得及?”
“陛下并未明旨声张,大约是想将月末考绩优秀调任入京的地方官员之女纳入选择范围,那明旨传出的日子应该就是下月初,咱们家自然来得及。”徐问真见大夫人有些紧张,又道:“论才学素养,问安自然不输于人。她更有一番缜密少语、细致入微的好处。陛下欣赏这样的人,尤其经过内官与外朝内宫传递消息之事后,他更会欣赏这样的人。才学、孝名、不嫁之志都只是入场券,只要走入宫中,问安就能成事。”
徐问真自幼常往宫中行走,今上尚未登基前便与徐家亲密,她更是常往潜邸去,她呼彼时的今上为表叔,被他抱着骑过马、认过字。
多年来,她又是以未来储妃的身份接受家族培养,她看过朝廷发出的每一封邸报、细细揣摩过紫宸殿下达的每一条政令,论对皇帝心思的揣摩,她毫不弱于诸子中最得皇帝钟爱、在世时储位稳固的端文太子。
甚至因为这几年经历、观察到的种种事,可以说她对今上的认识远比已故的端文太子更深刻。
和死人比没意思,问真不敢因此自满轻疏。她从小就知道,对能决定她家九族性命的人,永远要怀揣一颗谨慎之心。
大长公主只会比徐问真更明白她那个侄儿的性子,闻问真之语,便赞同点头,“真儿说得不错,五娘的性子稳妥,是最令人放心的地方,寻常年轻女娘,少有如五娘一般缜密周全的。”
大夫人点点头,“如此便好。要你父亲帮忙运作……此事若成,安娘姻缘上或许无法顺遂,可整个京城又有谁敢轻看了她?”
一入西阁,就得日日在宫中忙碌,寻常清闲衙门或许可以提早散值,西阁女官侍奉御前文书,却绝无“清闲”一说。
至少上一代西阁女官,在裴贵妃的带领下,正常散值是踩t着宫门落锁的最后一刻出门,偶尔朝廷事繁或紧要的关头——那就别回家了,通宵彻夜地忙吧。
西阁上还要有女官定期轮值守夜,以防朝廷急务。
如此算下来,哪家还愿意通亲?娶妇无非娶打理家务、孝敬尊长、抚育子女,这些西阁女官都做不到。
但正如大夫人所说的,在权力前面,姻缘算什么?
今日原本应该为能够彻底解决郑家而欢喜,然而徐问真这一道惊雷劈下,郑家如何已经不重要了。
大夫人冷静了半晌,才道:“还是先办冥寿。要替问安将孝名先显出去,光是办冥寿还不够用,需要郑家这块垫脚石,来帮问安垫一垫通天路。”
她毕竟掌家多年,此刻目光光芒夺人,口吻平静有力,徐问真笑道:“五娘年轻,只怕做事不周到,还得母亲多替她周全着。”
“放心。”大夫人定定道。
此时就连见通的事都不能令她烦心,她只知道,她当年想走而没能走成的那条路,她的晚辈要去探一探了。
问真的消息,一定要是真的。
大夫人遥望着宫城的方向,许久,抬手轻轻按在胸口上。
而后徐家开始紧锣密鼓地双线准备,一面继续操办问安、问满的嫁妆,一面声势浩大地开始准备徐纺亡妻郑氏夫人的冥寿。
这一回,走到台前的主事之人,是郑氏夫人的长女,徐家五娘问安。
问安往日常随大夫人走动各家,诗会一朝文辞扬名后,更是备受瞩目,在不知情的人看来,自然是娘子将笄,徐家开始为她筹备婚事了。
有刚注意到她的夫人私下打听,想为自家儿郎相看,然后便被人告知五娘已配给外祖家表兄,乃是其亡母在世时定下的婚事。
郑家现在已不配拿出来与徐家比了,再加上郑大如今身上并无官衔,从国子监完业后一直浪荡在外,自然显得与五娘更不匹配。
难免有好事的人问到大夫人跟前,大夫人叹息着道:“我又如何舍得呢?只是那原是她外祖家,她母亲在世时定下的婚约,她母亲早逝、外大母早失爱女,五娘归于郑家,算是对老县君心里的一点安慰吧。
其实我家并不在意女夫家世如何,只要人品性格好,才学出挑,就算是寒门简户,又有什么可嫌弃的?咱们往上五代,不是寒门出身吗?”
她说不嫌弃寒门,前头又说舍不得,显然是没看上郑家大郎的人品。
若她笑盈盈地说这门婚事处处都好,只怕还有人不信;她如此直接地将自己的不满意说出来,倒更叫人信服。
说起这事的夫人叹了口气,道:“哪有十全十美的婚事呢?好歹她归于自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富贵大娘子》 20-30(第3/27页)
外家,有外大母庇佑,日后必然顺遂合心。”
大夫人叹道:“我家五娘却与我说,‘儿受母亲骨血而生,母亲早逝,外大母榻前未能侍奉汤药一日,如今我既长成,理应代母亲向外大母尽孝。’这孩子的一片孝心,只望莫要被辜负。”
一旁听着的人更加惋惜,直道:“如此好的孩子,真是可惜了。”
然后又说起郑氏夫人冥寿之事,大夫人笑盈盈地表示全是五娘一手操办,请了名家高士来做水陆法事,除奉亡者外,还备了戏酒待客,请当日得闲的人赏面,全了孩子让母亲风光体面一把的心意。
大夫人一向是好人缘,问安在赏花宴后又风头正盛,徐纺即将调任回京的消息已传出,三剑齐下,众人哪有不应的理?
到这一步,廿三日与其说是单祝冥寿,不如说已成为一场交际宴会了。
大夫人自然地提起新得的几盆昼收夜开的兰花,满口称赞奇绝,在座夫人有爱花之人,忙都催她那日取出来品鉴品鉴。
如此,戏酒宴会自然被排到晚间,水陆法事则被安排在白日。
郑家那边,在大夫人的走动下开始缓和关系。
郑老县君原本心里还有些惴惴,虽然拿捏着孝道礼法,生怕徐家这种“野蛮人”硬要翻脸,见徐家如此热闹地庆起亡女冥寿、打的还是问安将笄,要将婚事提上日程的由头,便彻底安心了。
大夫人再说要在冥寿后择吉日开始走六礼,郑老县君更欢喜了,连声道:“正该如此,早该如此。”
大夫人心里撇嘴:我原先一直拖着,你心里不知怎么回事吗?
还不是郑大不肖。
如今可好,要论前程,问安的事一旦成了,直压过郑大百倍!
徐府内部,问真与徐缜商量好了计划。
这件事最初只是在她心中琢磨,决心做成后才对徐缜提起。
徐缜常年在御前行走,对宫中、朝中诸事与今上的想法都更为了解,仔细思虑一番,又考察过问安的文章水平后,认为此事可行。
今上既然要启用西阁,旧例就是从官宦显贵与书香名门之家择选才德俱全的女子授印领秩,在这方面反而不大顾忌与朝廷勾结。
昔日裴妃时是不在意——她本人就是裴氏名门出身。
今上这边多半只是打算用西阁平衡内官们,对此不会过于忌惮,既然如此,徐家能推一位娘子入内自然是极好的。
等问安入了西阁,徐家自然知道如何避嫌,又如何相互扶持。
他顾虑之处在问安本身,“一入内阁,姻缘必受阻碍,裴家那位昭仪至今未婚,此鉴在前,你可知道?”
问安断然答:“能披紫着朱束玉带,哪罕翟衣花钿如意郎?”
本朝官三品着紫、五品着朱,大片玉制的腰带更为官服专用,寻常富贵子弟纵用玉带,只能镶嵌少量美玉做装饰;翟衣花钿则是诰命夫人受封时穿戴的礼服。
闻问安此语,徐缜抚掌而笑:“真吾家凤凰儿,有志向!”
徐缜一声既定,西阁的门槛问安便跨过了半个,至于在外地的徐纺……
问安与徐缜倒是都去信与他“商量”了一番,但无论对亏欠良多的长女,还是自幼信赖的长兄,徐纺显然无法说出半个“不”字。
时光倏忽而去,很快便到廿三日。
郑氏夫人的冥寿自然要在问安的家中办,徐纺虽然离京,两位小娘子久居伯母家,但宅中有仆役留守。
此次操办冥寿,问安更是频繁往来打点布置,如今庭院上下整顿一新,后园花木锦绣中点缀着大夫人处搬来的新奇兰花,水陆道场摆在正堂之前,和尚道士各站一边互不打扰。
一早来的参加道场的均是徐、郑两家近亲,其余宾客下午才来准备参加宴会。问安穿着崭新得体的衣裙在门口待客,看着郑大魂不守舍地随着郑老县君下马车,露出了温和可亲的微笑。
第22章 第22章 是郑家要与我徐家为敌吗?……
来参加郑氏夫人冥寿, 郑家大夫人自然随行,她扶着老县君缓缓往里走,不想他们家一直抱病在床的二夫人叶氏竟来了, 打扮得光彩照人跟在后头,倒不像是来参加冥寿,像来接受祝寿的。
在门口寒暄时, 郑大夫人一抬头就看到问宁皮笑肉不笑地盯着她们,心里一阵发毛。
老县君看在眼中, 但经过上回的事,问宁若还能对她们亲昵客气才是有古怪, 问宁态度不好反而正常得令她安心。
她叹了口气, 走过去拉起问宁的手, “宁娘, 外大母知道你心里怪我, 可你要知道, 外大母心里是疼你的。我一生独得你们母亲一个女孩儿, 小小年纪归于徐家, 不几年竟就撂下我撒手去了,只留下你们姊妹两个, 我如何能不疼你们?你们就是外大母的心肝肉啊!”
问宁别过脸说:“我哪里能怪外大母。”
不等老县君再发挥, 问安已经过来扶住她往里走, “外大母说笑了, 我们晚辈后生哪里敢怨怪长辈呢?问宁的性子您是知道的,她一向心胸阔朗, 最不记仇——二舅母您说是不是?
那桩事……我们都知道与外大母您没有关系,又谈何怪您?家宅中管理不严出了这等事,只怕您动了一番大气, 我特地从伯祖母那求为您来一副安神养心汤的方子,您回家可得命人抓来煎服用了。倘或为我们的事使您伤神,那我们怎么担待得起呢?”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对着满脸笑意软刀子扎人的问安,郑老县君确实没什么能挑剔的地方,只能呵呵笑两声,就被问安半扶半推地带进院中了。
一进宅中,见处处整顿齐备,场面风光热闹,老县君心里有了八分满意,一面又在堂上坐下,慢慢道:“你年轻,能做到如此程度已是不错了。余t的不要着急,等你归家来,外大母慢慢地教你。”
问宁在后头直接冷笑出声,老县君浑然不觉得尴尬——她知道幼孙已是与她离心了,但那又如何?这姊妹两个感情最好,等安娘嫁过来,宁娘就在掌控之中了。
女人成了婚,心自然就与在闺中不同。等宁娘嫁来,慢慢地教着,性子自然都能改正过来。
她在心中傲慢地评点着两个外孙女,与在西市评点织锦水粉似乎并无区别。一旁的郑大夫人笑着奉承她:“母亲是最会调理人的,我刚过门时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不都是母亲一点点教起来的?”
老县君难掩得意,在一旁招待徐家人的大夫人这会不得不过来客套一下,刚走近便听到二人对话,心中一阵冷笑,面上笑容反而愈发和煦,“老县君您来了?这弟妇是小辈,原不该惊动您的,五娘说您一向最疼她娘,这做冥寿不请您来,您一定不快,我才同意她下的帖子——瞧瞧今日这场面,一点一滴都是咱们五娘安排筹办的,这满京城真真找不出比她更好的小娘子了,往后又是归于外祖家,有您呵护关爱,可真是福分。”
原本她这样热络,老县君心里还纳闷,听到她满口夸问安,又奉承自己,才明白她是怕问安过门后日子难过,一时又得意起来。
任你徐家如今如何的风光,你堂堂国夫人不还是得为了小辈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富贵大娘子》 20-30(第4/27页)
着我?
老县君面上红光愈发浓厚,却还是取帕子轻轻拭擦眼角,满面哀伤地道:“我自然疼我的外孙女,这是我那可怜女儿的一点骨肉啊!”
众人说着话,问安将人都请到堂内吃茶去。
和尚道士们在徐家忙了一日,天近黄昏才收法告辞,问安忙命人在外头摆出斋饭请他们吃,又将包好的钱米等物给他们装车。
这时参加晚上筵席的夫人贵眷们先后到了,郑老县君看着一位位贵客登门,脸顿时如开了花儿一般,红光满面地领着儿妇满场交际,她大儿妇殷勤热情得很,唯独被祖母牢牢拉着的郑大魂不守舍。
问安的注意一直留在他们身上几分,这会瞧郑大如此模样,心内大定,又上来笑着请郑老县君坐了首席开宴。
郑老县君自然携着郑大坐,宴席上山珍罗列海味俱全,当地一只如意祥云仙鹤纹大鼎内燃着宫赐百合香,四面掌着精美琉璃灯,烛光映照下流光溢彩,真真是灯火辉煌、
满座贵宾,她与郡王妃同坐首席,足下是女儿生前主持中馈的宅子,跟前时鲜花一般娇艳照人的外孙女,身后是心肝宝贝一样的长孙,她心中再满足不过,眼角细纹密得如菊花瓣一般。
庭内有歌舞乐师杂剧表演,开嗓先奏《瑶池游》一套 ,然后递上本子来请众人选喜爱的乐曲剧目,另还请了俗谈说唱的艺人,正堂前后门窗大通,一时前庭后院热闹非凡。
问安请郡王妃和一位宗室县主先点了曲子,然后便是老县君,老县君翻一翻本子,笑吟吟地转头问郑大:“你有什么想听的曲子?”
郑大瞧着天色,支支吾吾地道:“我、我小解去,大母。”
老县君不着痕迹地皱了皱眉,等他去了才与郑大夫人道:“这孩子怎还紧张了?”
郑大夫人赔笑道:“许是在这一日,累了,想出去寻个清静处消散消散。”
“罢了。”老县君叹了口气,“他还小呢,小孩子家家,是耐不住这种场面。”
问宁就在她不远处陪着大夫人敬酒,闻此语心中冷笑——十七了还是孩子,大场面不会交际应和,倒会养花娘、逛赌场?
问安不着痕迹地睨了她一眼,问宁精神一肃,又在大夫人的介绍下笑吟吟地向来的夫人问好。
曲终三段,戏演一折,席上的夫人们吃酒吃得开心,有与大夫人相熟的,闹着要吃留国公府珍藏的好酒。
今日来的多是大夫人交好的友人,或想要同徐家走动亲近关系的夫人们,前者中有几个相熟的更是年少时闺中的交情,因而说话不客气。
大夫人笑吟吟道:“好!去取咱们的玉春酒,筛了烫来!”
新酒取来,却是十年佳酿,闹着要酒的夫人惊喜非常,“赵姊姊你今日可真是舍得了!快快,我要吃一大盏!”
琵琶一转,问安吩咐人奏热闹欢悦的曲子来,热酒连筛,席上一时更加热闹欢喜。
大夫人又带人去赏兰花,欢欢喜喜地一直闹到天黑,酒正酣、歌正喜时,府门被人从外扣响了。
“怎么了?”今夜歌舞正好,来往又都是贵眷,老县君不免多饮几杯,此刻酒意正浓,按了按额角,道:“去瞧瞧是谁?”
“别是赵令君来接你回家了吧?”大夫人身边的夫人们嘻嘻哈哈地对大夫人的嫂子、信国公府长媳赵大夫人笑道。
赵大夫人比大夫人年岁稍长,生得极雍容美丽,又是一副很温柔和气的模样,笑吟吟道:“今夜我可舍不得你们,便是他来,我怎舍得走?是要打出去的!”
众人便笑作一团,问安命道:“去瞧瞧怎么了。”
婢女领命而去,不多时,面色惶然地回来,颤颤不敢言。
问安蹙眉问:“怎么了?”
众人目光皆随她言语看去,只见婢女竟直接跪下了,声音凄惶地唤:“娘子!”
一下满座皆惊,歌舞顿停,大夫人皱眉走到问安身前挡住她,问:“究竟怎么了?”
婢子深深拜下,似不敢言。
满座疑惑间,郑家叶夫人却徐徐站了起来,排众而出,笑盈盈道:“这位娘子既不敢言,何不将人请进来瞧瞧?是真佛还是奸贼,岂不一见便知?”
她今日着大红金绣宝相花短襦,官绿织锦八幅如意纹锦裙,乌溜溜发挽随云髻,金晃晃斜插宝凤钗,颈间还戴着一顶珠宝璀璨的錾花嵌八宝金凤纹项圈,面颊胭脂轻染,一袭粉黛盛装,华艳非常。
老县君素喜女子做清雅宜人的装扮,对她的打扮已不满了一日,这会见她站出来,不喜地皱眉,“你又说什么浑话,京城里哪来的奸贼?”
她因儿妇以如此不着调的言语出风头而不喜,沉声呵斥,自认以自己的威严,叶氏定会战战兢兢被喝退。
然而叶氏竟就直直看着她,不动,反而嗤嗤笑了起来。
老县君被她笑得气恼,斥道:“你发什么疯?!”
“把人带进来,给阿家一看,您就知道了。”叶氏说着,转过身对着问安道:“五娘子,今日这人,你让进,他进来;你若不让进,我让人打进来!你的意思呢?”
问安面色严肃,没等她言声,叶氏嗤笑一声,“那就是不让进了?进来!”
最后两个字她几乎是高声喊出来的,她身后的妈妈快步跑着去开门,众人哪想到寻常日子来赴宴,竟能看到这等一家姑妇撕破脸的热闹?一时目光都不知落在郑老县君、叶氏身上还是门口好。
舞乐既停,空气凝滞冷寂,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清晰可闻,遑论是大门开启的吱吖声。
众人循声看去,只见门外竟是一群粗壮男人押着一双身着婚服的新人!
郑老县君心中警钟狂响,大夫人着眼一瞄,心中一稳。
两个婆子排众而出,率领一群人进来,夫人们下意识地向后躲闪,大夫人拧眉看向一旁,徐家的仆妇护卫连忙将人拦住:“站住,都是什么人?!”
“下午才从这院里走出去的,你们怎又不识了?这岂不正是你们未来的大姑爷,和他的——姘、头!”
叶氏冷冷地笑着,郑老县君手轻颤着,心中顿知不好,先声夺人:“你在这发什么疯?老大息妇,你弟妇犯了痴症,还不将她带回家去!”
“阿家稍安。”叶氏摆摆手,笑吟吟道:“咱们姑妇多年,您说我有痴症,我还说您有恶毒病呢!”
这话一出,大家的嘴是再合不上了,修养再好的贵妇不可能一点热闹不爱看啊!
在大夫人的带领下,大家的眼珠子在郑家姑妇三人、庭院里的郑大和“姘头”身上来回转,眼珠转得飞快都险些忙不过来。
叶氏仍旧是笑呵呵的模样,走到庭前拉起那满面惊恐的嫁衣娘子的手,对郑老县君道:“阿家您瞧,这就是您的长孙替您选中的好孙妇!原是平康坊郑四家出身——哦,我忘了,阿家您早就知道这个人了,长嫂是知道的。不过——徐五娘t子可不知道吧?”
她转头看向被大夫人挡在身后的问安,似笑非笑地道:“五娘子快来认识认识,这是你未来夫婿给你找的姊妹呢!”
“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富贵大娘子》 20-30(第5/27页)
混账!”大夫人厉声呵斥,“什么未来夫婿,好人家娘子的清白容你随口玷污?”
竟然是立刻要和郑家摆脱关系的意思。
郑老县君大惊,正要张口,叶氏已咄咄逼人地继续道:“是吗?我怎么听阿家说,叫大郎暂且忍耐忍耐,虽心爱此女子,先养在外头。等表妹过了门,这女子有子息,再迎回家中,届时大郎他再如何爱重疼惜这女子,她都不管。”
她说着,侧头看向郑老县君,面上仍是浓而艳丽的笑,眼中却是明晃晃的恶意,她无辜可怜地道:“阿家您如此凶恶地瞪我做什么?我说的难道不是实话吗?天地良心,我对我叶家历代先祖起誓,今日所言可绝无半句虚言!”
好!
问宁在心中狠狠夸她,这一刻,从前叶氏想让侄儿算计她为妇的恩怨都不值一提了。
恶人果然还需恶人磨!
郑老县君毕竟上了年纪,这会面色一会青一会白,浑身哆嗦,竟是要瘫倒的模样。
大夫人哪能容她晕倒遁逃?
立刻命:“快去前头请医女来!扶住老县君,您可别昏在这,今晚的事,您必须给徐家一个说法!”
底下有情人中的那只公鸳鸯——郑大见他母亲眼睛喷火一般瞪着他,祖母又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连忙趁着老县君还没倒下喊道:“大母!大母您救救我!我、我……我定然是被这贱人算计了!我对表妹是一片真心啊!”
大夫人额角的青筋都快跳出来了,厉声命道:“把他嘴给我堵上!”
她的姊妹们用可怜的目光看向她,又看向她身后满面茫然无助的问安,还有旁边那小娘子,好似是叫问宁的吧?瞧瞧,眼睛里都快喷出火来了!
赵大夫人拍拍气急了的大夫人的背,冷脸侧首命道:“没听到你们大夫人的话吗?把这竖子的嘴给我堵上,别让他不干不净地攀扯人家娘子!”
不光是大夫人气急,听到郑大的话,一旁的新娘急了,手被押着抽不出来,就用力一头撞到郑大身上,郑大不防之下,足被装了个趔趄。
“郑大!你究竟有没有良心?难道不是你一日三次地冲我百般殷勤,满口此许诺此生此世,还对着我妈妈指天发誓,才将我领了出来?不是你说先与我拜天地、结夫妻,就算三生石上是我们先结姻缘?”
她双目赤红地瞪着郑大,“如今你将事情都推到我的头上,骂我是贱人?你的良心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