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640(2 / 2)
方才的话可不是她自己想的,而是娘亲教她的,说虽然毁的只是两人的口头约定,可也不能叫林贵怨恨上自己,所以还留了一丝可能,叫林贵回家闹去。
但其实,这一丝可能根本不存在,林家怎么可能舍得唯一一个青壮年的儿子分家出去单过,自家的日子还要不要过了,所以不用想都知道林家不会同意,退一万步,就算林家父母老糊涂同意了,这样一个能抛下年幼的弟妹和年迈双亲的林贵,谁敢把女儿嫁过来,难道还能赌媳妇比生养二十年爹娘更亲吗?
所以说,田杏花纯属在转移矛盾,她赶着回去看娘亲又给自己挑选了什么好人选呢。
至于林贵,在娘亲说他不能嫁的时候,田杏花就将人抛在了脑后,又不是真有什么山盟海誓,只是比旁人多说几句话而已,没了这一个,还有下一个更好的,她相信娘亲不会让自己吃亏。
身后,望着心爱的姑娘离去的身影,林贵只觉得眼中酸涩,心痛难受。
他何尝不知道分家难,自从大哥离开后,爹娘不止一次说过家中以后就靠自己了,他一开始还为此高兴过呢,谁不想当父母眼中最看重的儿子。
但现在,他只有满腔的为难,不分家,他就彻底失去了跟喜欢的姑娘在一起的机会,分家,就意味着要跟爹娘闹翻,弃弟妹于不顾,不管哪个选择,都会让他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最终,林贵决定回家跟父母争取一番,不管怎样,起码努力过了。
于是,林家又是好一顿鸡飞狗跳,阮柔乐得在一旁看热闹。
“你个挨千刀的,你大哥在的时候多替家里着想,换成你这个不成器的,不说帮衬家里,还敢提分家,分个屁,你要分家,那你就自己滚出去,随你去要饭还是饿死”
林母破口大骂,哪怕对面是自己的亲儿子也丝毫没客气,骂得可脏了。
不怪她生气,像村里也不是没有早早分家的人家,可那早,也得等家里的儿子都成亲了。
乡户人家养儿不易,田地里的收成就那么点,一大家子费心费力也就那么点粮食,饿不死吃不饱,娶妻一道就格外艰难。
所以大部分人家的做法都是攒钱先给上面的娶妻生子,新媳妇进门后再齐心干活攒钱给下面的娶媳妇,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620-640(第6/24页)
家里的儿子都长大成婚了,这个家也就可以分了,当然,也有上面爹娘不愿意分的。
但林母活了几十年,还从没听说,上面老大为了娶妻就要分家出去单过了,难道让他们做爹娘的一把年纪继续撑着直到老小娶妻成婚?
“说,你看中的是哪家狐狸精,敢鼓捣你回来这么干,看我不上门挠花她的脸。”林母不仅怨儿子,连撺掇儿子的狐狸精也一起怨恨上了。
林贵提分家不成,反而得了一通好骂,此刻蔫头耷脑好似一直鹌鹑。
他张了张嘴,想说是田杏花,可他到底不是完全没脑子的,跟亲娘说了等于叫她去田家闹腾。
田家可不是好欺负的,田杏花上面足足三个哥哥,因为家境好、吃得好,个个人高马大,一个顶俩,要是知道自己毁坏他们妹妹的名声,林家四个男人不够田家三兄弟揍的。
更何况,自己跟田杏花来往,根本没有留下什么证据,田杏花就算给自己送东西,多是吃的喝的,会暴露身份的手帕、荷包之类则是一个都没有,田家完全可以反口说自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再揍自家一顿,到时自己吃不到羊肉还惹得一身骚,不划算。
面对林母的逼问,他只是摇摇头,“娘,没什么狐狸精,我就是听村里叔伯们八卦我娶不到媳妇儿,才想着分家的。”
林母信了,又是将村里上下老少一通好骂,这才稍微消了气。
第627章 林贵的思绪却是飘飞了,田杏花是不是故意没留下东西的,她难道老早……
林贵的思绪却是飘飞了,田杏花是不是故意没留下东西的,她难道老早就想着退路了。
田杏花要是知道他的揣测,定然会得意承认,这也是娘亲教她的,提前跟父母看好的男子稍微有点来往、以此让男人婚后对自己多上心可以,但留下证据却是万万不可的。
娘说过,世道苛刻,女子名节大于天。
要是不小心被毁了名声,她会被外面豺狼虎豹逼死,她可是听娘亲话的好孩子。
分不了家,林贵期待的婚事彻底没了下落,整个人都丧丧的,不管是下地干活、还是在家吃饭都提不起劲儿来。
林母看了愈发心急,对林父道,“老二这是想媳妇了,还是得趁早相看一个,家里这一摊子老三一个人也忙转不过来。”
如果林吉祥听见,恐怕要感动了,摆脱不掉这些杂活,能来个二嫂分担也是好的啊。
林父点点头,“眼看就秋收了,田里的活还多着呢,你先找媒婆相看,婚事等秋收后再办不迟。”
“最好还是秋收前,这样还能多个人干活呢。”林母嘟囔,要是亲家能来人帮忙就更好了。
林父瞪她一眼,“谁家舍得秋收少个人,你愿意秋收前把老三嫁出去?”
“那当然不行,秋收家里的活可就靠她了。”林母嘀咕,“不过要是有足够的聘礼,也不差这点时间。”
是啊,林吉祥的聘礼能有多少呢,林父林母都有点期待。
作为家中长女,林父林母对这个女儿还算不错,当然,主要原因是有了一个老黄牛大儿媳,起码,林吉祥十二岁以前的生活还是很艰难的。
人总是健忘,比如,十七岁的林吉祥就不怎么记得五年前的事,干点活都叽叽歪歪,殊不知没有任劳任怨的大嫂,她如今的日子早在五年前就过上了。
“老三长得不错,干活也利索,少于五两我都不乐意。”林母道。
这阵子,她给老二找媳妇人选,可是深刻明白如今的婚嫁市场。
二两银子只能找些歪瓜裂枣,要不是姑娘自己不行、要不就是家里烂泥一堆,总之都有些不如意。
五两聘礼的话,人选就要好得多,家世过得去,姑娘的容貌和性子也好,说不定还能有点陪嫁。
至于十两聘礼的,那基本就是附近十里八村的好姑娘了,勤劳能干,家庭和睦。
若有的选,林母当然想给二儿子选一个最好的,可这不是没钱嘛。
她为什么喊林父出去借老二聘礼的钱,还不是想着老二娶妻,老三就可以论嫁也可以收一笔聘礼。
“老三的事,你也抓紧寻摸着点,就算借到钱,欠久了也不好说。”
显然,林父知道其中关窍,并深表赞同。
乡下养活一个孩子不容易,但凡家中过得去的人家都会把女儿养到十七八才嫁人,为的就是让女儿多给家里干点活,留到二十的也不是没有,至于那等磕碜十三四就把女儿嫁人的,只有丧了良心的人家才会干。
所以,林吉祥如今十七,不早不晚正正好。
“知道了,老头子。”林母应道,“老二老三的我一起找,最好都年前把事办了。”
林父林母的想法很好,可架不住林老二现在的情况实在艰难啊。
林老大林富说亲的时候,虽然跟如今的情况看似一样,但其实还是有不同的。
首先,林富是长兄,照顾下面弟妹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应当应分的,加上当时林父林母年纪还不算太大,林富本身性子好、能吃苦干活,所以还算一个好的女婿人选。
但轮到林贵,作为老二本身性子就有些懒散,还要背负以后养家的重责,林父林母眼看年纪大了,干不了几年活,以后二儿媳进门就要操持一家老小,甚至还多了一个守寡的长嫂和过继来的侄子,压力不减反增。
但凡愿意多为女儿考虑几分的,都不愿意摊上这样的女婿。
所以,林贵在媒婆手中,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人选,努力推销,奈何推销不出去。
最后,被托付的金媒婆只得无奈跟林母沟通。
“五两聘礼真的不好找,要么,你们聘礼再加点儿,加到八年,我保证给你们找一个能干孝顺的回来,要是不加,就把要求降点儿下来。”金媒婆可谓苦口婆心,她不是那等黑心的媒婆,做不来诓骗的事。
林母听见要加钱,顿时不高兴了,“金媒婆,五两聘礼已经不少了,你开始也没说不够啊,而且我家这情况你也知道,哪里还有钱。”
金媒婆无奈,“可你要求人家姑娘起码有三个兄弟,自身能干,最好还是长姐,长相要好,起码给二两银子的陪嫁,这样的要求,实在没人家能同意。”
“哼,年纪轻轻就那么市侩,我家老二那么好的人。”
金媒婆心里腹诽,你家什么情况你自己不知道啊,干脆拒绝,“那这红线我真牵不了,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她之前只收了十个鸡蛋,为此跑了一圈,收了不亏心,至于谢媒钱,她就不指望了。
“哎,哎,金媒婆你别走啊。”
林母到底没能把媒婆喊回来,只得提着十个鸡蛋,去找村里另外一个黄媒婆。
两个媒婆,算是各有千秋。
金媒婆为人实诚,说亲也是实事求是,男女双方条件摆开谈,能成就成,不能成就再找。
所以她的名声很好,真心想给儿女找个好对象的都会找金媒婆。
当初,林家老大林富和原主的婚事就是金媒婆牵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620-640(第7/24页)
的线,若是林老大没那么倒霉早死,这门婚事勉强还算过得去。
相较而言,黄媒婆就不那么实诚了,嘴里的话,三分真七分假,家里有缺陷、或者想蒙混过关的就会找上门,所以黄媒婆也不缺生意上门。
黄媒婆也更会奉承,看见林母带鸡蛋,顿时逢迎道,“哎哟,这是给你家老二和老三说亲来了吧。”
林母想了想,没否认。
其实她本来只想老二的婚事找黄媒婆,老三的还是打算找金媒婆说个好人家,但一想,凡是不劳二主,还能省五个鸡蛋呢。
“劳烦你了,我家那两个”
林母顿时又把自家孩子一顿夸,黄媒婆全程嗯嗯应了,保证道,“你家老二、老三都是个好的,我肯定给他们都找个好的,你就放心吧,你的福气还在后面呢。”哄的林母喜笑颜开离开。
等人走后,黄媒婆不屑撇撇嘴,就是有那些人家,看自家儿子配公主都嫌儿子受委屈了,也不看看儿子什么条件。
不过嘛,谢媒钱还是要赚的。
正好,她手头有一个好人选,就是家里磕碜了点,姑娘却是能干的性子,正好配林家老二。
那姑娘也是个可怜的,在娘家被父母磋磨的不成样子,嫁到林家不算什么好去处,可总比留在娘家好得多。
要不说黄媒婆的媒婆事业能做得风生水起呢。
虽然她经常不说实话,但拉煤牵线也是从双方的根本需求出发。
在她看来,林家这找儿媳的条件压根不现实,最大的需求应该是找一个能干的,至于姑娘好不好看、家世如何、能有几个嫁妆,都是虚的。
等晾上几天,林家就该知道好歹,到时候她再从中说和,谢媒钱肯定又能赚一笔,黄媒婆美滋滋想。
于是,过上几天,等林母焦心地再次上门,黄媒婆惯例先给了几个林家绝不可能接受的姑娘,其中甚至还有两个寡妇,给林母气得够呛,只觉得那些小姑娘都有眼无珠。
第628章 见气氛烘托得差不多,黄媒婆这才拎出自己一开始就看好的姑娘。……
见气氛烘托得差不多,黄媒婆这才拎出自己一开始就看好的姑娘。
“可别说我净给你挑那些条件差的人家了,实在是你家压力大,条件好的女方家也看不上啊。”黄媒婆先是替自己道了一声屈。
林母被打击得够呛,从一开始的生气、到最后的沮丧,完美达成黄媒婆得目的。
“喏,可别说我没想着你。”黄媒婆眼珠子滴溜溜转着介绍。“你看看这个姑娘怎么样?”
但凡做媒婆的手上都必然有一本小册子,上面写着附近相邻几个村子的适婚年龄姑娘、小伙的条件,样貌、品性、家世,在家中受宠程度地位等等,可谓详尽至极。
此时,黄媒婆展现给林母看的,就是那个名为赵秋花的姑娘。
赵秋花,女,今年十八岁,正是适婚年龄,样貌中等偏上,品性佳,家中排行老二,性子勤劳能干。
林母听着黄媒婆仔细介绍,耳朵竖得老高。
“林姐姐不是我诓你,是这姑娘的性子实在出挑,我可舍不得旁人,这才赶紧喊你来看看。”黄媒婆说起媒来,也是自卖自夸。
林母不是全然好忽悠的,她可还记得黄媒婆之前说过自家的种种缺点,要是这姑娘真的千好万好,怎么会轮到自家呢?好吧
“黄媒婆你也别跟我来虚的,光说这姑娘的好,倒是也说说她的不好来。”
黄媒婆假装叹息一声,一副果然瞒不过你的样子道,“我也不骗你,这姑娘的性子真的是个好姑娘,就是可惜家里不如意,把她当做老黄牛一般使唤,这不这都快十八九岁了才开始准备相看亲事。”
“她排行老二,那上面是不是还有个姐姐?”林母问,这年头一般家中男女都是分别排行的,并不一起序齿。
“可不是,要说这家爹妈只看中小子吧,也不全然,”黄媒婆仔细说明情况,“她上面那个姐姐是爹妈的第一个孩子。在家中都还算受宠,跟其几个弟弟一般呵护着长大的,唯有这个二女儿被当做丫鬟一般的使唤。”
十指有长短,人有偏心,黄媒婆牵过的姻缘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平日打过交道的人家更是多不胜数,哪怕不理解却也知道,有的父母偏心起来就是不讲道理。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这个二姑娘可是个极其能干的,既能下地干活挣口粮,家中灶房家务一把手,带下面的弟弟们更不在话下,”黄媒婆瞅了一眼林母的神色,见其没有什么不悦,这才继续道,“林姐姐你也别怪我说实话,你们家如今老的老、小的小,需要的不就是一个这么能干的当家媳妇吗?”
林母心道也是,但也眼馋人家的陪嫁。
“既她家里这般偏心,那能给过来的陪嫁应该没有多少吧,她家中可说了要多少彩礼?”说到底,林母最关心的还是银钱的问题。
“这你放心,你当时说的五两,我保证这赵家要的绝对不会高于你这五两银子。”
林母知道媒婆说话惯会讨巧卖乖,黄媒婆说不超过五两,那基本上就是五两没跑了。
她不由得在心里默默的算起账来,五两乍看是不少,可是基本上按照赵家二姑娘这个情况,五两买个儿媳回来,不仅能够家里家外一把抓,还能给自家添丁进口,怎么算都是划算的,就是可惜没什么陪嫁。
不过没陪嫁说起来也是一件好事。
像是当初给老大相看媳妇。最后看中的这个老大媳妇,家中宠爱、爹娘也看重、下面两个弟弟,最后更是陪嫁了整整十两银子,可那又怎么样。一文落不到自己手上,全她自己花了,反而弄得像自家占了多大的便宜一样。
林母这么想着的时候,丝毫没有想到,那纵然是阮柔花出去的,但也是花在了名义上的孙子读书、以及自家房屋砌墙上,在她眼里估摸也就只有儿媳亲手把陪嫁银子塞到她这个婆婆手里,那才叫孝顺懂事。
“你再给我仔细说说这个姑娘?”林母动心之下更是问起了更多的细节。
黄媒婆七分真、三分假,把那赵二姑娘夸了又夸,直到夸出一朵花来,夸的林母愈发心动。
“那行,既然你把这这姑娘夸的这么好,那就先这个了,你看什么时候方便我过去看一眼。”
相看相看,便是要男女两家相互斟酌人选,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男方家主动,林母提出的这个要求在正常范围之内,故而黄媒婆直接就答应下来。
眼见八字有了一撇,黄媒婆顿时喜上眉梢,一拍手道,“方便,什么时候都方便,择日不如撞日,就明天吧。”
林母想娶一个儿媳进门的心情,就跟黄媒婆想拿谢媒钱的急切心情不相上下,便也回道,“那就明日。”
赵二姑娘所在的桂安村,就在孔宁村隔壁的隔壁,约莫十几公里路,走起来要一个多时辰。
故而,第二日清晨,要上门相看的两人就早早起来,赶着太阳还没出来就急匆匆出了门。
两人结伴,黄媒婆到处说媒早就习惯了东奔西走、走街串巷,林母最近忙起农活、家里家外早就习惯,加上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620-640(第8/24页)
儿媳人选心切,竟也没喊一身累。
直走到桂安村口,已然是天光大亮,太阳斜斜照着。两人都走出一身的汗。
“就是这了,”黄媒婆介绍,“你看是直接过去看看,还是先在村子里打听打听?”
“还是先在村子里打听打听吧。”林母的小心思格外多,既担心黄媒婆跟人姑娘家串通,故意做假象来迷惑自己,也担心人姑娘家本就是议秦的时间点,特意做出一副勤快模样来。
相比而言,还是跟村子里这些上了年纪的长辈们打听更为妥当,一个村子里住着总有关系好、关系不好的,只有人人都说她好,林母才愿意认可这赵二姑娘的好。
“那行,正好我们去村口大树下坐着歇歇脚,顺便讨口水喝。”
如此,两人果真走到大树边上,此时已经有不少人在这儿唠嗑、玩耍了,男女老少都有。
黄媒婆在村子里是半个熟人,所以她一来,人家不仅没有警惕,反而热情地邀请她们坐下,端上两碗水。
“黄媒婆,这是又看相看谁家的姑娘了?”有人好奇问,也有人好奇打量林母,不过时下人们出村子少,哪怕中间只隔了一个村子,也已经算的上不熟悉了。
黄媒婆打着哈哈,没直接说自己看中的是谁家,而是跟人家唠起了村子里还没说亲的姑娘、小伙子。
在她口中,这些人有好有差,其中赵二姑娘就夹杂在其中,丝毫不起眼。
第629章 一群人足足在村口唠了半个时辰,得到满意的回答,黄媒婆这才起身,……
一群人足足在村口唠了半个时辰,得到满意的回答,黄媒婆这才起身,笑着对村人们道,“那我们先在村子里四处看看,你们继续聊。”
于是众人便知道,黄媒婆这是要去当面看人家姑娘或者小伙子了,也不阻拦,笑盈盈看着人走远。
别看刚才那一段聊天花费的时间长、口水多,可双方都不是白聊的。
黄媒婆想打听更多适婚年龄男女的消息,而村人也想跟媒婆好好唠唠村里的好姑娘、小伙子,以后遇到好的对象,也能第一时间想到自个村子,可谓各取所需。
离开了村口,黄媒婆带着林母在村子里溜溜达达的,假装不经意路过那赵二姑娘家门口。
两人到时,正好能看见院子里有一个年轻姑娘正在里外忙活着,洗衣服、做饭、喂鸡、扫地,总之就没个闲下来的时候。
黄媒婆指着人朝林母道,“喏,那个就是,你看我没骗你吧,可勤快了。”
林母方才已经打量了好一会儿,此时心下是满意的,只口头上对黄媒婆还是带着点挑剔的语气,“手脚倒是挺麻利的,就是不知道性子怎么样。”
闻言,黄媒婆立即拉着人上去敲门。
“笃笃笃。”
听见声音,院子里干活的赵二姑娘放下手里的活计,出来迎人,“谁啊?”
待打开门,却发现是陌生的两个大娘,好奇问,“大娘,你们这是找谁?”
黄媒婆做惯了类似的事情,此刻张口就来,“姑娘,我们是去隔壁村走亲戚的,走到这儿实在又累又渴,能不能劳烦讨杯水喝?”
林母又开口,“要是能有个馍馍饼子吃就更好了。”
赵二姑娘眼神闪了闪,她听过不少长辈乃至村子里的小姐妹说过这一遭,明着说喝水,实则是过来相看。
想到家中爹娘最近正在商议着要把自己嫁出去的事情,她心中更是笃定了几分。
她今年已经十八,马上就十九了,再不相看相看,等到二十岁就真不好说亲了,倒不是别的,而是这个年龄还没说亲的人,要么是人有问题,要么是家里有问题,总之都不是很好的成婚对象。
要说她自己也是愿意出嫁的,在娘家一天从早到晚干不完的活,还讨不了一点好,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衣服更是破破烂烂,捡几个兄弟的破衣服穿,只是不知这户人家的条件怎么样,人品如何?
多想无益,她垂下眼眸笑着道,“大娘,吃的是真没有办法,我们家粮食也不多,而且都在我爹娘的屋里锁着呢,我这就去给你们打两碗水来。”
等人姑娘进去后,黄媒婆用胳膊肘捅捅林母,“你觉得这姑娘怎么样,可还合你的心意。”
经过刚才一番试探,林母对赵二姑娘已是多添几分满意。
愿意招待给水给她们喝,说明人是个良善的性子。不给粮食说明能够替家里打成算,不是个手松、爱把自家东西往外拨拉的。
“人倒是挺好的,接下来的事情还要劳烦黄媒婆你帮着从中说和。”
“嘿,我黄媒婆不就是做这个的嘛,等着,你过年前就等着娶儿媳妇吧。”黄媒婆保证道,嘴角咧得老大,开心又一笔谢媒钱到手。
之后,两人喝过赵二姑娘端出来的水,道谢过后,又得奔波往回走。
好在回去的时候正值中午,路上恰巧碰见一辆牛车,走运赶了个便车。
回到家,林母也没声张,只是说给老二相中了一个姑娘,过几天就请黄媒婆帮着正式介绍。
娶媳是家中的大喜事,林父听了很是高兴,就连老三林吉祥都忍不住兴奋。
真是太好了,等有了二嫂,她手头上这些活可就都扔下不干了。
唯独林老二的兴致不高,“你是说的哪家的姑娘啊,长得怎么样?”
想到赵二姑娘那平平凡凡的样貌,林母有些微心虚,毕竟她知道家里这个老二一向好颜色,以前说给他娶媳妇就一直说要挑一个好看的,可好看的那不是要钱吗,家里哪有那么多钱。
心虚只是一瞬间,很快就转化为了恼怒和指责,“都说娶妻娶贤,人姑娘品性好、能干活就是了,你还挑什么样貌,你自己长得又能有多好看。”
这话一出,林老二顿时明白,那个姑娘肯定不好看,立刻不满嚷嚷开了,“娘,我一早就说了,我就要找一个好看的,你是给我娶媳妇还是给家里娶一个长工啊。”
“你要好看的你自己去找啊,还要家里给你张**嘛?你爹娘就这个本事,就这个彩礼还得靠去借呢,你要是不愿意,正好省了老娘去借钱的功夫。”林母也不乐意了,她今天来回跑一遭,辛苦不说还操心,不都是为了儿子吗,结果还讨不到一句好。
林老二顿时不吭声了。
他都二十岁了,也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可惜的是他也知道家里是真的没有钱了,而据他了解,容貌好、品性好、家世好的好姑娘一般的聘礼都不少于十两银子,林家是真的出不起。
可是叫他就这么同意,他也不愿意,所以就直接不吭声了。
母子俩气氛僵持,眼看着本来应该喜庆的婚事就要闹得母子俩不高兴,作为一家之主的林父终于发话。
“老二,你娘给你辛辛苦苦操持婚事,还操持出错误来了。”林父也不大高兴,对儿子的不识相,“你爹我定了,就这个姑娘,你若是愿意我们就去姑娘家相看,要是不愿意你就自己去找,以后我们再也不管了。”
林老二身无分文,叫他自己去娶个媳妇,那怎么可能,就算人家是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620-640(第9/24页)
娘是傻的,人家爹娘也不傻呀。
所以最后他只得无奈妥协,“爹娘我听你们的,婚事你们来操持就好,辛苦爹娘了。”
阮柔在屋内听着林家一家人的讨论,不由得心生感慨,“难怪林老一个不上不下的还能获得林父林母的喜欢,这不挺会做人的吗?也就原主夫妻跟老黄牛一样,做的多、说的少,结果还真就被人当做老黄牛来使唤了。”
于是这门婚事到底谈了下来,没过几天,林母带着谢媒钱请黄媒婆上门说和。
好在赵家对待这个二姑娘,虽然在娘家的时候苛责,可在婚事上到底没使什么绊子,说五两聘银就果真只要了五两,至于其他瓜果、肉类、布匹、点心等等都是按照市面上常见的规矩来的。
林母一开始还想着秋收之前把这个姑娘娶进门,可是老赵家也不是好糊弄的,说如果这样就得多掏半两银子的聘银,一是因为秋收的活计太累,多个人分担家里人也能轻省点,二来则是因为秋收距离过年还有两个节,这两个节日一般来说姑娘的未婚夫婿家要送礼来的,所以摊下来算半两银子也不算要的多。
但林母不乐意啊,这五两银子还是借来的,就等着秋收的粮食拿去卖钱还债呢,所以最后的婚事还是被定在了年底。
老二媳妇定下来林家可算是了了一桩心事,起码林母看着缩在屋里不出来的大儿媳妇都没有那么碍眼了。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秋收的时节来临。
春种、秋收一向是农家人最忙碌的两个季节,秋收虽然累人,但到底是喜悦的。
尤其林家今年背着债,便更期待今年田地里的丰收了。
村里的老人们每日都在田地里摸着麦穗,看到底有没有长好,等最有经验的农人一声令下,秋收便浩浩荡荡的开始了。
林家人地不多、人口不算少,按理说应该没那么累,可实际上,林家每个下地的人都觉得快脱掉了一层皮,最大的原因还是以前最累最忙的活计都是由大房夫妻去做的,乍然换成他们可不就喊着累吗。
其实他们一开始还想把阮柔也拽下地,说是多个人粮食就早点归仓,可阮柔也不是好欺负的,当然不干。
“我身体不好,就不跟着你们下地了,省得到时候累倒了还要你们担心,不如我觉得在家里做做饭吧,正好林松这孩子放了农忙假,也能跟着搭把手。”
如此,林家人就是再不满意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而阮柔之所以揽下做饭的活计,倒不是因为抵不过林家人的算计,而是因为她真的很想改善一下伙食,就算她自己平时会买一些糕点点心肉干之类的改善,但是到底没有饭菜那么可口。
“来,林松今天的饭菜里有肉,你先吃两块。”阮柔在灶台边边做饭边吃一点不嫌弃,而在下面烧火的林松闻言,虽然觉得偷吃也不好,可是娘亲喊他,他便乖乖的凑上前吃了好几块肉,只觉得满足非常。
林母总共才舍得买了两斤肉,如今被母子俩偷吃不少,所以菜里面肉的数量肉眼可见的少,可林家人累的够呛,一点生不出争论的心思,便也只得认了。
本来阮柔都做好了他们但凡开口指责一句她就罢工的,结果林家人竟然老老实实的,还让她颇为不习惯。
最后的结果便是,一场农忙下来,林家所有人都变得又黑又瘦、精气神被抽走大半,唯独阮柔带着儿子偷吃,加上偷做了一些她自己买的肉菜,竟然还长胖了点,也是叫林家人十分服气的了。
林母本来准备等秋收结束之后就跟这个儿媳好好算算账,结果,前一天粮食刚收上来,第二天大儿媳就嚷嚷着心口疼直接躺回了床上,饭菜也不做了,更是让她全然没有了指责的余地,险些气的呕出一场血来。
第630章 有道是,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前几日秋收……
有道是,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前几日秋收吃了几顿好的,阮柔便觉得林家压根没荤腥的猪食太难吃了。
闲来无事,就想着怎么名正言顺改善一下自己的伙食,最后发现,要想不被林家占便宜,还得从阮家入手。
“爹娘,家里秋收也忙完了,我都好久没回娘家,要不我明天就带上林松这孩子回去一趟吧。”
林家人总不能拦着儿媳妇不给回娘家,而且阮柔确实很久没回去了,林母想了一通,发现不好拒绝,但那神情看着就不大高兴。
“你要回就回去吧,不过家里可没什么好东西招待。”
阮柔笑着道,“没事,回我自个儿的娘家,明天我摘几把菜回去就是了。”
林母以为的两把菜就是田间地头农家最不值钱的菜蔬,但阮柔口中的几把菜却是房檐上仅剩的那一串腊肉。
阮柔明白林母的意思,但林母却不知道她的意思,所以婆媳间没起什么纷争。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林家人便各自去忙,阮柔则趁着林家人没注意时割下整串腊肉,她其实不缺这点东西,但是原主之前付出的太多,总得多搜刮回去才能让原主满意。
清晨,阮柔带着从林家搜刮来的好东西开始走娘家。
两个村子距离不近,因着林松人小步子慢,约莫半个时辰才到。
对于女儿的到来,阮父阮母都很是开心。
受了阮柔不少补贴的阮大弟和阮二弟更是没有任何不欢迎的意思,更别说阮柔带了一长串的腊肉回来,足够好几天的伙食费了。
一回来阮柔就听说了一个好消息。
“我们给你二弟相看了一个姑娘,等过几日就走礼,你到时可得回来一趟。”对此,阮柔当然没问题,乐得回来吃几顿好的。
“对了,我们准备你二弟成婚之后就把这个家给分了。”阮母背过两个儿子,悄悄对女儿道,这个事情他们还没有告诉两个儿子呢。
“怎么突然就要分家了?”阮柔纳闷,农家向来就讲究一个父母在不分家,一是担心以后的养老问题,二则是人多力量大,在以宗族为主的乡下,家里男丁越多越代表着不好欺负。
“这些年我和你爹也看了不少村里其他人家的为人处事,仔细想想还是早分早好。”阮母感叹。
两人决定分家,只有其中一小部分是她刚才说的这个原因,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闺女的事情不好处理。
虽然自家人都知道这个过继来的便宜外孙在家里吃饭、读书是给了钱的,可她总担心人心不足,大儿媳妇还算听话懂事没闹腾出什么来,可小儿媳是被家里娇养长大的,脾性还指不定怎么样,便想着不如分家算了。
难道家分了,两个儿子就不是自己生养长大的了,以后能不给自己养老?阮父阮母想的很明白。
阮柔对于娘家的家务事没有任何意见,只要阮父阮母自己想好了,想分家行、不分家也行,就算两个儿子以后不愿意养老,她给二老养老就是了。
遂很支持地道,“爹娘你们想好了就行,放心,以后大弟和二弟要是不孝顺,我这个做姐姐的来教训他们。”
阮母顿时便乐呵呵的,“好,你两个弟弟还是你带大的呢,肯定得听你的。”
“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