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120-130(第1/21页)
第121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霍翎微服私访记》之……
陈浩言和崔明的请罪折子,是和其它政务一起,先送到苍州行宫,再由苍州行宫转送至苍州城。
霍翎和季衔山这一走,就走了一月有余,待在行宫里的朝臣收到风声后都坐不住了。
所以前来苍州城送折子的不是别人,而是被霍翎留在行宫主持大局的陆杭。
看到陆杭,霍翎就知道,她在苍州城待的时间确实有些久了。
陆杭特意跑这一趟,除了送折子外,怕是还有催促她和安儿返回行宫、返回京师之意。
霍翎命人赐座:“这点儿小事,让陆淮跑一趟就行了,哪里还用得着你亲自跑一趟。”
陆淮是陆杭的长孙,许时渡的丈夫,陆家年轻一代的领头人物,这回也跟着陆杭一起过来了。
陆杭做出捶腿的动作:“多谢娘娘体恤,只是我这老胳膊老腿的,不趁着现在多给娘娘跑几趟腿,以后再想跑就迟咯。”
霍翎忍不住一笑,目光落在陆杭身上。
陆杭今年已六十有五,但保养得当,望之最多五十。
“陆卿是哀家的左膀右臂,如今陛下年纪还小,哀家身边还离不得你,你可得留在朝中多替我跑几年腿。”
陆杭委实没想到能从娘娘口中听到这样的话语,真是让人又惊讶又荣幸。
尤其是对比一下陈浩言和崔明的遭遇,陆杭觉得自己在娘娘面前,还是颇有几分体面的。
“有娘娘这话,微臣必定肝脑涂地。”
“不用肝脑涂地,先将折子呈上来。”
陆杭给陆淮使了个眼色。
陆淮将装着奏折的匣子呈给霍翎。
匣子最上头摆着的,就是陈浩言和崔明的请罪折子。
霍翎一一看过,并不急着提笔批阅。
陈、崔二人地位特殊,就算要发落他们,也得等她回到京师后再发落。
陆杭提醒道:“下头还有一道文尚书给娘娘写的请安折子。”
霍翎往下翻了翻,就找到了陆杭所说的折子。
文盛安性情端凝,为人方正,所喜欢的文风也是那种朴实有物的。因为他所写的折子,也少堆砌辞藻、歌功颂德。
但这一回,文盛安所写的请安折子,一改先前的朴实,变得清丽隽永,不仅关心了天子和太后的身体,还在末尾委婉询问陛下和娘娘何日启程回京。
霍翎看陈、崔二人的请罪折子时没笑,看文盛安这一道没什么内涵的请安折子却是笑了。
笑得十分开怀。
陆杭问:“娘娘在笑什么。”
霍翎就不信这老狐狸猜不出来:“文尚书在折子里说,哀家与陛下离京时,京师的柿子花还未开,如今他家中的柿子树已结满了果子。”
陆杭笑着附和:“说到柿子树,微臣确实有印象。文府院中那棵柿子树都有上百年了,结的果子极甜。”
霍翎道:“那等回了京师,哀家要向文尚书讨一筐柿子。”
说过文尚书家的柿子,陆杭脸上就多了几分疲惫。
从苍州行宫到苍州城可不算近,陆杭上了年纪,一路舟车劳顿,又跟霍翎聊了这么久,精神劲确实不太行了。
霍翎命人送他下去休息,她则去了书房,处理陆杭带来的其它折子。
批复完折子,霍翎走出书房,正在院子里散步,就见无墨抱着一摞拜帖走了进来。
“娘娘,这些都是苍州本地势力送过来的拜帖。”
霍翎随手拿起一份拜帖。
展开一看,才发现里头还附带了极厚的礼单。
礼单上的物品,就算不是稀世奇珍,也绝对价值不菲。
“这些东西是怎么回事?”
无墨道:“他们想要过来给您和陛下请安磕头,又怕叨扰到您和陛下,所以来送拜帖时,还孝敬了一份厚礼。”
霍翎道:“你收下了?”
无墨道:“既是给娘娘和陛下的孝敬,哪里有往外推的道理。”
而且要是不收,这些人回去以后,怕是要睡不着觉了。
霍翎颔首,又问:“送礼最重的,是哪几家?”
“崔家送的礼物,相较别家多了数倍;周家送的礼物,相较崔家又多了数倍。”
霍翎笑了一下:“他们倒是舍得。”
“何止是舍得。”无墨道,“他们都怕娘娘会因为周族长和周成弘之事迁怒到整个周家,不仅给娘娘和陛下这里送了大礼,丁大人、宋大人和无锋也各有一份,就连今早刚到苍州城的陆尚书那里也没漏掉。”
霍翎又问了问周、崔两家的现状。
单是高家村一案,牵扯到的周家族人就有十余人。
这十余人,除了主支一脉的周族长和周成弘,其他人也都是依附亲近于主支的旁支。
可以说经此一案,周家主支已经彻底凋零,族长之位旁落是必然的结果。
而旁支的实力都差不多,无论是谁上位,其他人都不会心服,所以这段时间闹得很厉害。
崔家没有周家那么惨烈,但光是出了一个崔照,就足够让崔家颜面无光,元气大伤了。
崔族长也被这位亲弟弟牵连,明年就要让出族长之位。
……
霍翎饶有兴致地看过每一份拜帖,从中挑出三份:“让这三家的族长明日上午来见我。”
周家和崔家,是苍州城势力最大的两个家族。
周家的没落已是必然结果,崔家得罪了她,也是伤筋动骨,未来几年都要低调行事。苍州城各方势力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洗牌。
她人在苍州城,自然也要横插一脚,对苍州城的人事做一番新的调整。
无墨接过拜帖,问霍翎要不要传膳。
霍翎道:“安儿回来了吗?”
无墨道:“还没。”
“那等他回来了再传膳。”霍翎笑道,“都过了这么多天了,府衙那边的案子还没处理完吗。”
无墨道:“最早的十三起案子,都处理完了,但这些天陆陆续续又有人前往府衙告状,还有住在其它城镇的老百姓不辞辛苦赶过来。丁大人的性情您也知道,没遇到也就罢了,既然遇到了,他也不会坐视不管,所以这些天府衙公堂十分热闹。”
霍翎捧起一旁的茶盏:“祝婉的表现如何?”
无墨想了想,道:“丁大人交给她的事情,她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她很擅长和人打交道,那些前来击鼓鸣冤的老百姓,都是由她去接触询问的。”
要单论能力手腕,祝婉一个刚及笄的姑娘家,自然比不上出仕多年的无锋和宋叙。
但祝婉的长处在于,她比无锋和宋叙都要熟悉律法。
在专业领域上,祝婉能帮到丁景焕的地方,自然会比无锋和宋叙都要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120-130(第2/21页)
霍翎垂眸思忖,道:“让她明日下午来一趟别院,我有事要见她。”
***
桂花的香味逸散在空中。
才刚清扫过的庭院又掉落了几片枯叶,却因丛丛盛开的菊花而不显衰败。
祝婉收到传召的时候,正在整理崔家四房草菅人命的证据。
她不敢让霍翎久等,将已经整理好的证据交给丁景焕后,就跟着来接她的禁卫去了别院。
下马车时,祝婉低头理了理自己的袖子,又扯了扯自己的裙摆,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些,免得在太后娘娘面前失仪。
“祝姑娘,请跟我来。”
霍翎在院中凉亭见的祝婉:“听说你这段时间都是歇在府衙。”
祝婉应是。
她名下有一套宅子,那是在她下定决心和父亲邹天翊、祝氏宗亲撕破脸时,给自己留的一条退路。
毕竟双方撕破脸后,她不可能再回去和邹天翊他们一起住,一直住在酒楼里也不方便,提前给自己准备一个居所还是很有必要的。
但这套宅子距离府衙有点远,祝婉这些天忙得脚不沾地,要是两头跑就太折腾了。
霍翎问她感觉如何。
祝婉道:“学以致用的感觉很充实,多谢娘娘给我这个机会。”
霍翎眉梢微挑:“可我听说,你这大半个月都没睡过一场整觉,这也觉得充实?”
祝婉眼里盛满了明亮的光彩:“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忙碌是有意义的,是能够帮助到那些人的。”
她这些年里,一直在为了给祖父和娘亲讨回公
道而奔走努力着。
如今曙光已现,只要等朝廷那边修订出新的律法,她的案子就能有一个说法,就可以告慰祖父和娘亲的在天之灵。
但在心头大事尘埃落定之余,她也不禁升起迷茫,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人生该去往何处。
如果没有和父亲、家族决裂,她现在应该已经定下婚事,准备远嫁外乡了吧。
以她的年纪,也确实可以嫁人生子了。
这样按部就班、理所当然的人生,真的是她想要的吗?
还没等祝婉弄清楚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她就被拉去府衙帮忙打下手。
在府衙的大半个月,仿佛为她重新开了一扇窗,让她窥见了一场与她过往所有认知都截然不同的人生。
在那一场短暂且绚丽的人生里,有无辜者沉冤昭雪,也有弄权者自食恶果。
看到那些老百姓跪倒在地、撕心裂肺痛哭,祝婉忍不住想,还好太后娘娘来了苍州城,还好是丁大人坐镇苍州府衙。
可是,她又忍不住想,如果太后娘娘和丁大人他们没有来苍州城呢。
人人都盼青天来,青天又能有多少。
她也曾在无数个日夜里,期盼着青天的到来。
青天终于被她盼来了。
她却不想再做回那个只能苦苦等待青天到来的孤女。
不说远的,就说那天离开府衙后,父亲邹天翊和祝家原本是想找她麻烦的,但当他们打听到她在府衙办事后,他们那点儿小心思全都消停了,甚至还有意与她和缓关系。
邹天翊派来的人甚至许诺,锦丰商铺可以改回“祝家商行”,还会分给她一半,只要她不再上诉。如果她不信的话,可以立下字据,再请衙门的人做见证。
原本复杂的事情,好像突然变得简单起来了。
为什么呢?
不过是因为她得到了太后娘娘的庇护。
狐假虎威就已经能免去无数麻烦,如果她能真真切切地拥有一些权力呢。
平生最大的机缘就摆在眼前,不管能不能成,她都想为自己争取一下。
要是连争取都不敢给自己争取,经年回想,她一定会万分后悔。
想到这儿,祝婉起身,退开一步,再次向霍翎行礼:“民女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娘娘成全。”
霍翎抚了抚桌上开得正好的绿菊,唇角含笑:“说吧。”
祝婉认真而诚恳道:“民女是苍州城本地人,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如果娘娘愿意信我,我想请求娘娘,将创办苍州慈幼局之事交予我。”
霍翎眼中划过一抹异色。
以霍翎的城府阅历,祝婉在想些什么,她看得一清二楚。
祝婉能凭借蛛丝马迹猜到她的身份,又不拘泥于伦理纲常,敢于为祖父和母亲讨回公道,这番表现其实很能入霍翎的眼。
而祝婉在府衙里的所作所为,也证明了自己不仅敢想敢做,还有与勇气相匹配的能力。
所以霍翎是有意将祝婉调到身边担任女官的。
但她没想到的是,祝婉会提出留在苍州城,负责慈幼局之事。
霍翎抬手让祝婉重新坐下:“你为何会想要揽下这个任务。”
祝婉咽了咽口水,压下心中的激荡:“因为民女想要追随在娘娘身边。”
无墨在旁边都听糊涂了:“祝姑娘,你要追随娘娘,为何不来娘娘身边做个女官呢?”
祝婉解释道:“我知道,以娘娘的胸襟气魄,若我开口求娘娘给个恩典,娘娘不会拒绝我的请求。但这并非我心中所愿。
“我希望自己能为娘娘分忧解难。论见识和能力,我远不如无墨姐姐。我这辈子都没离开过苍州城,不知道京师是什么模样的,也从未学过皇宫里的规矩,更不懂得该如何当好一名女官。
“但我有自信打理好慈幼局。
“我想在慈幼局多历练两年,等朝廷修订出了新的继承法令,我和邹天翊的案子也有了一个结果,要是娘娘觉得我的表现还算能入眼,希望娘娘能召我入宫,让我追随侍奉在您左右。”
祝婉其实很有自知之明。
她能在府衙里帮上忙,是因为过去几年的学习和积累。
要是现在就进了皇宫,她根本帮不上娘娘什么忙,头几年肯定要在学习中度过。
既然都是学习,那为什么不留在苍州城呢。
既能为娘娘分忧,又能趁机历练一二,还能帮到其他百姓。
霍翎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意。
她说:“我很喜欢你的这个选择。”
祝婉欢喜:“那娘娘是应了?”
霍翎颔首:“既然你觉得自己能做到,那创立苍州慈幼局一事,我就交给你了。但我只给你半年时间,要是半年后,我没有看到成果,我会换一个人来督办此事。”
祝婉正色:“娘娘放心,我一定竭尽所能,绝不辜负娘娘的厚望。”
祝婉带着满腔的欢喜退下了。
无墨重新给霍翎换了一盏热茶:“祝姑娘的选择总是那么出人意料。”
霍翎想到祝婉状告父亲的举动,赞同道:“确实令人意外,以子告父,这一步可没那么容易迈出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120-130(第3/21页)
”
虽说刘氏的两个女儿也去了公堂状告刘驰,但两个小姑娘,最大的不过八岁,最小的也才六岁,正是懵懂不知事的年纪。
她们只是被无锋的人带进了公堂而已,案子并非完全按照她们的意愿来主导。
祝婉状告父亲的案子,却是完全按照祝婉的意愿来推进。
霍翎的目光骤然变得幽深:“我年少之时,也曾困惑过,如果父亲要选一个人来振兴霍家,为何不能选我?但是,当我走到皇后之位,当我生下安儿,我就再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了。”
无墨犹豫道:“也许是因为,整个霍家的荣辱前程,都系于娘娘一身。”
霍翎道:“是啊,整个霍家,都因我而辉煌。但文盛安最不满意我的一点,正是我在皇后时期,就一直扶持父亲,提拔亲族。”
无墨蹲下身,握着霍翎的手,轻声道:“娘娘没有做错。您需要拥有一支军队来保护自己,保护陛下。”
如果不是有燕羽军在,景元二十六年的那场天变,怕是更难收场。
霍翎微微一笑:“我知道。”
霍翎抬手,再次用指尖拨弄着面前的盆栽,语气也变得轻缓低沉。
“你说,如果当年我生下的是一位公主,我又会做何选择呢?
“我会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势地位再生一个皇子,还是会想方设法从宗室重新过继一个孩子,又或者是……”
霍翎垂下眼眸,看着不知该作何回答的无墨,轻笑了下,揭过了这番感慨,转而道:“如果你和祝婉的处境一样,你会怎么做?”
无墨摇头:“我也不知道,我没有祝姑娘鱼死网破的勇气。”
霍翎道:“我不会鱼死网破。以子告父,未必能惩戒父亲,但身为人子,却一定讨不了好。我会选择默默蓄积力量,用尽任何手段,将锦丰商铺从父亲、弟弟和族人的手里夺回来,让它重新冠以祝家商铺之名。”
无墨道:“娘娘的这个做法,才是最明智的。”
霍翎道:“我的这个做法,确实是最明智的。但你要问我最喜欢哪条路,我最喜欢祝婉的选择。”
无墨疑惑:“这是为何?”
霍翎阖上眼眸,回想起那日祝婉跪在她的面前,掷地有声的话语-
身为他的女儿,我似乎不应该怨恨他的薄待,痛苦他的偏心,因为他虽然薄待我、漠视我,对我不闻不问,虽然偏心那位异母弟弟,但他在衣食住行上,确实没有亏待过我。
可是这种想法,只是在自欺欺人-
就算我是我父亲的亲生骨肉,他也并不爱我。
……
因为清醒地看穿了一切,清楚地剖析了父女关系 ,才能坚定地踏出“子告父”的步伐,才能坚决地逾越千百年来的伦理纲常。
“她的做法,不是最明智的,却是最清醒的。”
第122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霍翎微服私访记》之……
从别院离开后,祝婉整个人的心都扑到了慈幼局上。
不过她也知晓轻重缓急。
娘娘给了她半年期限,慈幼局之事无需急在一时,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回府衙帮丁大人打下手。
祝婉深吸一口气,脚步轻快地回到府衙。
丁景焕断完案子,离开公堂时,正好碰到了祝婉。
望着祝婉眼角眉梢间压也压不住的喜意,丁景焕笑道:“看来以后我们就是同僚了。”
祝婉为着“同僚”二字而高兴,不过还是解释了一句。
丁景焕同样为祝婉的选择感到惊诧。
难怪能入娘娘的眼,这般行事,果然异于常人。
在几人不眠不休的努力下,终于将这段时间上告的案子都重审完毕。
周家、崔家,还有苍州城其余几大世家,都有族人被关进牢房里。
苍州知府,苍州通判,苍州学政,苍州城校尉……
除了苍州同知没有被抓到把柄,依旧留任原职外,苍州官场上上下下开始大换血。
官场上的大震动,和丁景焕没有什么关系。他窝在府衙里美美睡了两天,才有兴致去牢房里溜达。
结果发现很多被判死刑的犯人都是单独关押。
而且他们住的牢房干净整洁,铺在地上的稻草和被褥一看就知道是新的。
潲水桶里,还有一只只吃了几口的烧鸡。
丁景焕暗暗摇头。
虽然他接管了苍州府衙后,清理了一大批贪官污吏,但毕竟不是名义上的苍州知府,也留用了不少没有犯过大错的衙役。
如今看来,这些衙役没有犯过大错,根子却已经歪了,什么人的钱都敢收。
丁景焕耐着性子走了一圈,然后就去找了霍翎。
“娘娘,在我们离开苍州城之前,先把那些被判死刑的犯人都拉去菜市口斩了吧。”
先把人弄死,就不用担心他们离开后,世家在暗地里搞什么小动作了。
霍翎也没问原因:“可以。”
丁景焕秉持着择日不如撞日的原则,今天将告示贴出去,明日中午,就把死刑犯全拖去菜市口斩了。
季衔山也想跟着丁景焕去凑个热闹,却被霍翎拦下了:“这热闹有什么好凑的。你跟我说说,这段时间在府衙都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季衔山被转移了注意,乖乖坐到霍翎身边,吃着厨房刚熬煮出来的莲子羹,兴致勃勃跟霍翎说起他在府衙的经历。
霍翎认真听着他的讲述,不时回应几句。
季衔山道:“母后,微服私访真好玩啊,既能学到很多真本事,又能为老百姓主持公道。”
听出他话中的依依不舍,霍翎道:“是很好玩,但我们要是再不回去,陆尚书就该着急了。”
季衔山叹了口气:“那以后只能在京师微服私访了。”
霍翎被他这话逗笑了:“这样吧,我们大后日上午再启程离开,这两日我陪你好好逛一逛。来这里这么久,都没怎么带你逛过苍州城。”
一地有一地的风土人情。
霍翎不喜苍州的一些陋习,却也得承认苍州城颇有可取之处。它凝聚了一州大半的繁华热闹。尤其是最近各种案子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从酒楼的说书人,到瓦舍的戏班子,都在第一时间将这些案子进行了艺术创作。
各种话本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季衔山都没忍住挑了一些,打算买下来带在路上打发时间。
准备去结账时,他悄悄看了看霍翎。
霍翎莞尔,再比同龄人沉稳,也还是个孩子:“买下来以后,我陪你一起看。正好路上无聊。”
“那我要多买一些,拿去送给大姐姐、二姐姐和阿琢她们。”
季衔山一口气买了许多书,还有模有样地与店家商量:“我们买了这么多书,能给我们送上门吗?”
店家笑着说好:“小郎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120-130(第4/21页)
放心,只要您住在城中,我们都能给您送上门。”
季衔山给店家留了别院的地址,刚走出书肆,就看到许多老百姓兴冲冲地朝着某个方向涌去。
“真斩首了啊?”
“是啊是啊,告示都贴出来了,这会儿人已经被带到菜市口了,各家的人都在喂断头饭呢。”
“听说丁大人也来了。”
“那我们得去看看热闹,走走走,动作快一点,不然就该错过了……”
季衔山听了一会儿,反应过来他们是去菜市口围观行刑。
母后不让他凑这个热闹,季衔山也就没说什么,跟着霍翎一起去酒楼用午膳、听评书。
一直到傍晚丁景焕过来禀报,季衔山才顺便听了一耳朵行刑情况。
丁景焕说:“有些来喂饭的人,看我的眼神和看仇人差不多。还好我先下手为强了。”
季衔山听得糊涂:“丁老师,他们都已经被判死刑了,早几日晚几日伏诛,有什么区别吗。”
丁景焕道:“区别可大着了。我们在的时候,他们当然不敢有任何小动作。但我们离开了,新任苍州知府、苍州通判又还在上任的路上,谁知道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能闹出什么动静呢。”
霍翎看季衔山还有些不明白,解释道:“你丁老师是怕他们有人偷换死囚。”
季衔山吃惊:“偷换死囚可是重罪,他们怎么敢的?”
丁景焕手里握着一个橘子,来回抛着:“肯定不是
所有人都有这个胆子,但也说不准有一两个人没脑子。世家嘛……”
丁景焕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与其费那个精力盯着,还不如斩了一了百了。”
连着在苍州城里玩了两日,第三日上午,霍翎一行准备动身离开。
他们进城十分低调,离开却是低调不起来了。从达官显贵,到贩夫走卒,许多人前来目送。
好在无锋调用了充足的人手,不怕这些人潮惊扰到霍翎和季衔山。
祝婉也带着婢女小桃来送行。
看着逐渐远去的圣驾,祝婉压下眼中的泪意,神情渐渐化作坚毅。
祝婉道:“我们也走吧。”
小桃一边跟着祝婉离开,一边回头往城门方向看:“小姐,我们要去哪里啊?”
祝婉摸了摸怀里的令牌。
那是圣驾离开前,无锋统领亲自送来的暗卫令。
不管怎么样,有一个官身,总是能更方便祝婉行事。
除了给祝婉送了一块暗卫令外,无锋还留下了一句话:“祝姑娘,期待京师再聚首。”
祝婉道:“我们干大事去。”
……
在禁卫军的护送下,几日后,霍翎一行人终于返回行宫。
打发走了前来请安的宗室、朝臣,霍翎只留下了阳安长公主和许时渡母女。
许时渡委屈道:“阿翎,你微服私访居然不带上我。”
阳安长公主也道:“苍州城闹出的那些动静,我们都听说了,唉,真可惜没能亲眼瞧见。”
霍翎笑道:“要是带上太多人,那就不叫微服私访了。”
许时渡和阳安长公主也不是抱怨,就是遗憾于不能跟着凑热闹。
好在她们收到了季衔山买的话本,以及霍翎准备的苍州特产,又听霍翎介绍了沿途趣闻,这才再次欢喜起来。
在行宫里略作休整,九月初,趁着秋高气爽,浩浩荡荡的队伍离开行宫,返回京师。
京师枫叶如火,累累硕果堆满柿子树头,将枝叶压得沉甸甸的。
霍翎回到皇宫次日,就在刚刚重建完毕的兴泰殿里,召见几位重臣。
兴泰殿处处都透着崭新的痕迹,只有一些名贵的古董摆件,才流露出岁月沧桑之感。
几位重臣按照朝中位序依次落座,静静等待着太后和天子的到来。
气氛压抑凝滞。
直到一声“太后到,陛下到——”打破沉默,众人起身恭迎。
“众卿平身。”
霍翎发话,众人这才再次坐下。
“这几个月哀家和陛下不在京师,多亏了有文尚书、陈御史和崔尚书留守,才没闹出什么大动静。”
文盛安道:“娘娘谬赞了。”向霍翎汇报了这段时间京师的种种。
其实比较紧要的事情,文盛安他们早就在第一时间派人去禀报霍翎了,如今这场汇报,就是走个过场。
所以只说了小半刻钟,文盛安就止住了话音。
霍翎赞道:“文尚书一向老成持重,有你留守京师,哀家再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给他赏了不少好东西。
霍翎又点了工部尚书周济的名,夸他办事稳妥,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将兴泰殿和周围几座宫殿都重建好了。
同样赐下许多宝物。
“多谢娘娘赏赐。”
随着周济话音落下,原本流动的空气又再次凝滞。
众人眼观鼻鼻观口,都知道过场已经走完,接下来该上重头戏了。
果然——
霍翎开口点名:“陈御史的神情颇有些憔悴。”
陈浩言几不可查地叹了口气。
他与老妻结发几十年,感情很深。
老妻出身周家主支,周族长是她的亲弟弟,周成弘也是她的亲侄子,就算弟弟和侄子确实该死,得知他们的死讯后,老妻还是狠狠哭了一场。
在得知他受到妻族牵连,写了请罪折子自劾后,老妻伤心之余,又添几分愧疚。
不过陈浩言本人的心境倒还算平和。
除了一开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所以有些失态外,他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情。
官场沉浮起落乃常态,谁叫太后娘娘技高一筹呢。
“君辱臣死,娘娘和陛下在苍州城受了惊吓,乃臣妻侄之过;臣妻弟在苍州城仗着臣的权势嚣张跋扈,横行霸道,致使一村百姓受苦受难,臣同样负有纵容和监察不力之过。”
周成弘可不仅仅是陈浩言的妻侄,还是崔明的妻侄。
这下崔明也坐不住了,起身站到陈浩言身边,与陈浩言一起请罪,听凭太后发落。
霍翎早就想好了对两人的安排。
陈浩言只是受了妻族的牵连,从左都御史迁至右都御史。
与左都御史要坐镇京师不同,右都御史主要负责巡视地方,每年年底才回京述职。
看似陈浩言的官职没有太大变动,但这一手,真正解决掉的是陈浩言“辅政大臣”的名头。
一位写了请罪折子,又常年不在京师的大臣,如何担得起辅政之责?
崔明既受妻族的牵连,又受家族的牵连,从刑部尚书一贬再贬,前往临海又贫瘠的平州任知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120-130(第5/21页)
霍翎问:“这个处罚,你二人可心服?”
陈浩言和崔明都没有反驳,默默接受了霍翎的处置。
唉,妻弟、妻侄、堂弟做出这种事情,他们也实在是没脸为自己辩解什么。
娘娘给的处罚,说轻不轻,说重不重,已经是看在他们多年劳苦功高的份上,保留了他们的体面,没有让他们太过难堪。
其余几位朝臣看着这一幕,心中各有思量。
“既如此,你们都退下吧,哀家也乏了。”
像是想到什么,霍翎含着笑意,对还未来得及起身的文盛安道:“对了,文尚书留一下。”
大步流星走在最前头的工部尚书周济,顿时放缓了离开的步子。
在走出兴泰殿之前,他和身后默契放慢脚步的几人终于听到了太后娘娘的下文——
“文尚书在写给哀家的请安折子里,提到了你家中的那棵柿子树。如今也到了柿子收获的时节,你下回进宫时,记得给哀家和陛下带些来尝尝。”
啧——
周济心满意足,负着双手迈过门槛。
***
马车里,文盛安紧闭双眼,如平日那般喜怒不形于色。
陈浩言和崔明被贬出京一事,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这会儿并不懊恼。
只是,等回到文府,听文夫人说,宋叙带着苍州特产过来给他请安时,文盛安平静淡泊的脸上终于多了一丝波动。
他神情透着冷意,声音夹着压抑的怒火:“他在哪儿?”
文夫人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平日里宋叙过来,文盛安都是一副高兴的模样,今天这是怎么了?
“老师。”
宋叙听到动静,走出厅堂,站在门口给文盛安请安。
文盛安拂袖转身,大步向着书房走去:“你随我来。”
“阿叙,这……你老师他……”文夫人看看丈夫的背影,又看看宋叙。
宋叙笑着安抚:“师母放心,是我行事不妥惹恼老师了。礼物我都放在桌子上了。”
稍作解释,宋叙才迈步追上文盛安。
门房开合,彻底将室内室外隔绝开。
宋叙是文盛安平生最得意的学生。
这是他第一次向这个学生发火:“苍州城之事,你为何不提前知会我。”
宋叙垂眸:“苍州城之事,娘娘也并未提前知会我。等我察觉到娘娘的布局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好。”文盛安笑了一下,怒火却并未散去,“那微服私访一事呢?太后突然起意带着陛下微服私访,我不信你心中没有半分起疑。为何不写信告知于我。”
“老师。”宋叙不得不起身,“我并非老师安插在娘娘身边的细作。况且,朝臣窥探摄政太后与天子的行踪,乃大忌,还望老师慎言。”
文盛安瞪大眼睛,没想到会在学生这里碰了一鼻子灰。
看着这个从头到尾都恭敬有礼,言语间却毫无退让妥协之意的学生,文盛安心中莫名生出一丝警惕来。
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师生间,再也没有以前那种亲如父子的交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