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 120-130

120-13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首辅攻略手札 穿为辛弃疾义女后 华京迷案录(探案) 清冷教授今天又破防了 扮演黑月光后男主更疯了[快穿] 我继承的森林有山灵 巫女[无限] 非人类侦查局 社恐小少爷带着崽崽闯末世 都是恶女了,为所欲为不过分

在有关太后的事情上,他们师生间,又产生过多少分歧与异议。

这个学生,他还能完全信任吗?

念及此,文盛安心中的怒火骤然熄灭了。

他会对自己的学生发怒,却不会在礼部郎中宋叙面前失态。

文盛安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就恢复了平时的从容疏淡:“是为师有些失态了。罢了,你不想说,为师也不能不顾你的心意。行了,别杵在那儿了,坐下来与我说说你在苍州的经历吧。”

宋叙配合地转移了话题,与文盛安说起自己此行的见闻。

两人都默契地避开了太后和陛下,一直聊到天色渐暗,文盛安还留宋叙吃了顿饭,这才放宋叙离开。

宋叙回到府里,沐浴去乏,正坐在院中思索今日之事,就看到门房领着丁景焕过来了。

宋叙和丁景焕是对门,自从宋叙搬过来后,丁景焕就常来串门,宋叙早就习惯了他的突然造访。

丁景焕不仅人来了,手里还拎着从樊楼打包来的吃食和美酒。

宋叙问:“你不是说赶路太累了,要在家中好好休息几日吗。怎么突然过来了?”

丁景焕让人去拿筷子和杯子,随口回道:“知道你今日肯定在你老师那里碰了壁,来找你谈心啊。”

宋叙笑了一下:“你猜到了?”

丁景焕道:“以你老师的性情,不难猜。来来来,先陪我喝两杯再说。我有好长一段时间没能痛快饮酒了。”

宋叙陪着丁景焕喝完了一坛酒,醉意开始上涌,他以手撑额,任由夜风拂过面颊,吹开心中愁绪。

丁景焕突然道:“一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你总要选一边站队的。”

宋叙抬眼看去。

月光洒落,照亮丁景焕满是认真与深沉的神情。

“你有你的理想与抱负。不要站在一条注定沉没的船上。”

第123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天狩七年】

宫中近来还有一件喜事。

霍翎离京之时,乐平长公主因为怀有身孕,并未随驾前往苍州。

几月过去,乐平长公主顺利诞下一女,如今正在长公主府里坐月子。

贵太妃这几个月一直住在长公主府里照顾女儿,听说霍翎回京了,连忙进宫给霍翎请安,向霍翎道喜。

霍翎笑道:“回京路上就收到消息了。你来得正好,我已经命人收拾出了礼物,你回长公主府时,一并给乐平和孩子带回去。”

贵太妃道:“那我就替乐平和孩子

谢谢娘娘了。等乐平出了月子,我让她抱着孩子进宫给娘娘看看。”

霍翎道:“不急,让乐平先好好坐月子。”

又问贵太妃有没有给孩子取名。

贵太妃自然是说没有。

霍翎道:“那你们别急着取。眼下就快要到年底了,到时我带着这个孩子去皇陵祭祖,让先帝也见一见她。这可是先帝的第一个外孙,他九泉之下若是知道了,肯定高兴。”

贵太妃笑得合不拢嘴,外孙女能得太后娘娘看重,那当然是好事。

送走贵太妃,霍翎开始处理其它堆积的琐事。离京几月,还是有不少事情需要她过目的。

季衔山也恢复了繁重的课业,埋头苦学经世治国之道。

等霍翎忙完那些琐事,她才召阳安长公主进宫。

阳安长公主和乐平长公主感情深厚,两人的长公主府又离得很近,这些天总跑去乐平长公主府逗弄孩子。

霍翎的人去找她时,她正在乐平长公主府跟奶娘学习该如何抱孩子。

“母后,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阳安长公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120-130(第6/21页)

给霍翎请安。

霍翎不急着说正事:“你刚从乐平长公主府过来,孩子怎么样了?”

说到外甥女,阳安长公主脸上不自觉露出笑容:“好着呢,生得与大姐姐有几分相似。不过大姐姐说她闹腾,半夜吵得人睡不着。”

霍翎笑道:“这性子不像你大姐姐。”

阳安长公主连连点头:“可不是嘛,大姐夫是将门出身,这性子怕是随了大姐夫。”

想到乐平长公主要她带的话,阳安长公主又道:“大姐姐原本也想跟我一起进宫的,不过她怕母后找我有要紧事,就托我告诉母后,明日上午她再带孩子进宫给母后请安。”

霍翎道:“那明日上午我给安儿放半日假,他也一直念着你大姐姐的孩子。”

说一回孩子,霍翎才回归正题:“慈幼局的事情,你应该有所耳闻吧。”

这件事情在苍州传得很广,阳安长公主当然听说过。

母后忽然找她进宫说起此事,难道是为了……

阳安心中冒起一个猜测,整个人都坐不住了。

“母后,我听闻您有意在京师和苍州两地各设一所慈幼局,难不成您想将京师慈幼局的事情交给我来办!?”

霍翎问:“怎么样,有信心办好此事吗?”

惊喜来得太过突然,阳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

其实前几年霍翎也经常安排事情给她做,但大都是让她跑个腿露个面。

真正重要的事情很少让她经手。

更从未有过这种,让她从无到有负责一件事情的经历。

阳安当场应承下来:“母后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办的。”

霍翎道:“我相信你的能力。两地的慈幼局会试行一段时间,只要没出什么岔子,就会慢慢推广至其它州县。所以你要是表现好了,我会将后续的事情一并交到你手里,甚至是收容老人的安老局,收治病患的安济局,也都可以交由你来负责。”

霍翎描述的远景实在太过美好,阳安刚刚冷静下来的心,又再次沸腾。

但这么多年过去,阳安也算是历练出来了。

她深吸一口气,尽可能保持镇定与理智:“母后,怎样的表现,在您眼中才算好呢?”

霍翎唇角含笑,很满意阳安的这个反应:“我从当上皇后那一年起,每年冬天都会在京中设棚施粥,也组织过几次捐款捐物,那些命妇女眷都在积极响应。国库的钱,早在年初时就各有安排,不能一味依靠国库拨钱来创立慈幼局。”

各府女眷的能力不容忽视。

以前看不到她们的能力,是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场合让她们冒头。

慈幼局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慈幼局的摊子想要越铺越大,就需要有更多的人手。正好能借创立慈幼局一事,看看各府女眷里有没有那种敢于表现、积极任事之人。

阳安眸光一闪,道:“母后说得是。若是完全依靠国库拨款,慈幼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推广出去。我回去以后,会设一个宴会,宴请各府女眷,看看她们是否有意一起加入到慈幼局做善事。”

霍翎抿了口茶水:“论起办宴会,宗室里,还得是宁信大长公主最有经验。”

听到霍翎提起“宗室”和“宁信大长公主”,阳安先是一愣,然后才反应过来。

是了,她年纪轻,辈分浅,由她来办宴会,哪里有以宁信大长公主的名义来办更好呢。

“这件事情想办得好,还得由母后牵头,再请姑母出面办一场宴会,我这个小辈就负责在旁边敲敲锣,跑跑腿。”

霍翎看她已经心中有数,就没有再继续提点。

只要大方向没有出问题,一些小的细节,让阳安自己发挥就是了。

……

宁信大长公主每年办的宴会,没有十场也有八场。

侄女找上自己帮忙,为的还是做善事,她自然没有往外推的道理。

有宁信大长公主帮忙搭台,阳安长公主这一出戏唱得极好,各府女眷都很给面子地来参加宴会。

宴会过半,宫里还来了人。

无墨送来了霍翎赏赐的美酒,以及一万两银子。

这笔钱是从霍翎私库里拿出来的,全都捐给慈幼局。

太后娘娘如此大手笔,各府女眷当然也要有所表示,一时间,捐钱的,捐物的,出力的,响应者不绝。

阳安长公主还拍着胸口保证,等到京师慈幼局建成了,她会在慈幼局门口立一块碑,将所有捐过钱、出过力的女眷名字都刻在碑文上面,让受过她们恩惠的孩子们,都能感念她们的恩德。

这可把各府女眷高兴坏了,没想到自己还有立碑著文的机会,听着就光彩。

朝臣们收到风声,除了在心底嘀咕几句,也不可能站出来反对自家女眷跟着太后、大长公主和长公主一起做善事。

有人欢喜,自然也有人忧愁。

在阳安长公主为了慈幼局之事奔走各方时,陈浩言也收拾好了行李,准备趁着洛河还没冻结前乘船南下,去江南各地巡视。

洛河岸边,亲朋好友前来送别。

该说的话,该交代的事情,陈浩言早就说过、交代过了,所以这会儿他也没有多言。

只是当他走到文盛安面前,与文盛安彼此敬酒时,终究还是没忍住多说了句“珍重”。

文盛安失笑:“这话,应该是由我对你说才对。你也是一把老骨头了,突然外放离京,得多保重才行。”

陈浩言叹了口气:“是啊,你和我,还有陆杭,都是一把老骨头了。”

太后娘娘正如日中天,他在太后娘娘跟前折了戟,就服了老,文盛安却未必。

完杯中酒水,陈浩言准备登船。

突然,几道骏马疾驰声由远及近,来人高呼:

“陈御史,请留步。”

崔弘益翻身下马,行至近前,将手里的匣子递给陈浩言:“陈大人,这是太后娘娘为您准备的临行礼物。”

陈浩言早就收到了宫中的赏赐,他没想到太后娘娘还会另外为他准备一份临行礼物,微微一愣,才伸手接过。

崔弘益脸上堆满了笑:“陈大人还记得奴才吗?”

陈浩言被问得有些懵:“崔内侍说笑了。你是太后娘娘的内侍总管,这朝中有谁不认得你。”

“陈大人误会了。”崔弘益连忙摆手,“奴才是甘城人,当年甘城发了洪灾,县令伙同县中大户侵吞赈灾粮,是陈大人巡查南边时路过甘城,惩治了那伙人,将救济粮发下去,奴才才得以活命。所以娘娘要派人来给陈大人送行,奴才就自请来了。”

陈浩言当然记得此事。

因为有过这段渊源,他出入宫廷时,崔弘益一向待他客气礼敬。

只是崔弘益突然在这个节骨眼上提起此事,就不得不让陈浩言有些多心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120-130(第7/21页)

看向崔弘益,崔弘益却不再多言,只笑着拱手告辞。

一直到陈浩言登上船,看着逐渐模糊在清晨雾气里的“洛城”牌匾,福如心至。

——太后娘娘让崔弘益来送他,还让崔弘益重提多年前的旧事,是不是在告诉他,让他重走一次年轻时走过的路,巡查地方,惩治贪官污吏?

这些年里,他坐镇京师,拥有了年轻时无法企及的权势与地位,却好像再也没有了年轻时的嫉恶如仇……

“外头风大,你也不怕着了凉。”陈夫人带着外衣来寻丈夫,“别在这儿站着了,快回船舱里休息吧。

陈浩言拍了拍陈夫人的手背,突然轻叹一声:“你说,我这些年跟着文尚书一起反对太后,是对还是错?”

陈夫人微愣:“怎么突然说起这个?”

陈浩言摇头,扶着肩上的外衣,遥望已经彻底远去的洛水岸边:“我原本还有些舍不得,现在却觉得,能早点脱身,离开京师这风云是非之地,也好。”

陈浩言看向陈夫人:“就是要你跟我一起受苦了。”

其实一开始,陈浩言是想让陈夫人留在京师的,但陈夫人说什么都要跟着他一起离京。

丈夫是受了自家的牵连才被贬的,陈夫人哪里能安心一个人留在京师享福呢。

“东西送到了?”

兴泰殿里,霍翎正在处理政务,余光扫见崔弘益轻手轻脚走进来,随口问道。

崔弘益应了一声是,又低声道:“给陈御史送行的人很多,文尚书也去了。”

“不奇怪,他们关系一向不错。”

霍翎意味不明地笑了笑,又继续低头批复折子。

崔弘益看霍翎没什么要问的,静静侍立一旁,不再多言。

在陈浩言离京后的次日,崔明也动身了。

霍翎没有厚此薄彼,同样派崔弘益送了一份临行礼物,只是没有了叙交情的一番攀谈。

新任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也很快就位,开始勤勤恳恳熟悉衙门事务。

年前,霍翎带着季衔山祭祀天地祖先,又带着乐平长公主的孩子去了皇陵祭祀先帝,还给孩子取了名字。

忙忙碌碌间,时间就从天狩六年来到了天狩七年。

在天狩七年的第一场大朝会上,太后着令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和京兆府共同修订《刑统》,尤其是其中关于财产继承法令的部分!

第124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事急从权,违令者杀……

霍翎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重修《刑统》,时机把握得极好。

一则,素来与太后持相反意见的文盛安,刚刚失去了两位强有力的盟友,即使有心做些什么,在太后的威势下,也不得不暂避锋芒。

二则,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们需要做出一些政绩。

重修《刑统》所能带来的好处,就和修前朝史书一样,任何参与其中的人都能获得名与利。

三则,朝中许多有识之士也发现了,时移世易,大燕的民风民情早已与前朝大相径庭,《刑统》中的很多条文适用于前朝,却不再适用于今朝。

尤其是在民事纠纷上,《刑统》中不适宜的地方就更多了。

一味依照《刑统》来断案,就失了人情,令民众哗然,但不依照《刑统》来断案,长此以往,大燕的律法条文岂不是要沦为一纸空谈?

种种因素混杂在一起,就使得整件事情得以顺利推进下去。

除了四大衙门,霍翎还单独下令,让崔明和宋叙也加入到修订刑法一事里。

清河崔氏传承数百年,根基深厚,该敲打的已经敲打过了,也是时候做出一些安抚,收拢人心。

调用宋叙,则是因为宋叙的身世。

“太好了,有你跟我一起忙碌,我总算能松口气了。”

丁景焕得知此事后,高兴地拎着酒上门。

宋叙问:“怎么?事情推进得不顺利吗?”

丁景焕道:“别提了,几大衙门一起办事,单是前期分工,就有得扯皮。反正我人微言轻,也懒得和他们争领头的位置,这段时间都在整理各地呈上来的案例。”

宋叙不由一笑:“让我猜猜你整理的都是些什么案例?应该都是和家产纠纷有关的案例吧。”

丁景焕眉梢上挑:“果然瞒不住你。”

刑法的修订涉及方方面面,丁景焕看似不争不抢,无意与其它衙门争权,实际上早早将“修订财产继承法令”的任务领走了。

这才是太后娘娘最关心的内容。

也是宋叙最想参与进去的内容。

两人正说着话,门房就过来禀报,说是文府有请。

自宋叙从苍州回到京师以后,虽说逢年过节还是时常走动,但师生间的关系无疑疏远了许多。

如今老师突然派人请他过府,宋叙不觉欢喜,只是有种说不出的沉闷。

丁景焕在旁边凉凉道:“文尚书应该和我一样,都是想找你聊聊太后的这道命令。”

宋叙瞥他一眼:“莫说风凉话。”

丁景焕耸耸肩:“反正你别因为文尚书几句话,就推辞了娘娘的安排啊。我这边需要你的帮忙。”

宋叙轻应了声好:“这也正是我心中所愿。娘娘愿意成全我,我又怎么会辜负娘娘的一番好意呢。”

宋叙和文盛安的这场书房谈话,完全是不欢而散。

甚至可以说,这是宋叙第一次忤逆文盛安的安排。

离开文府时,天色已经有些暗了。

宋叙用指骨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压下眼角眉梢的倦怠。

“宋大人。”

马车拐入梨酒巷子,宋叙刚下马车,就看到娘娘身边的内侍总管崔弘益站在府门口,笑着朝他打招呼。

“崔内侍,你怎么来了,是娘娘还有什么吩咐吗?”

崔弘益将手里提着的食盒递了过去。

“下午御膳房做了海棠花酥。陛下来给娘娘请安时,说到宋大人最喜御膳房做的海棠花酥,娘娘就命奴才给您送一份过来。”

***

修订律法乃国朝大事,光是前期的商议与讨论,还有归纳整理各地的案例,就要花上至少大半年。

即使一切顺利,也得两三年才能看到成果。

霍翎将事情安排下去后,就没有再过多关注。

三月时,霍翎收到了一封从苍州寄来的书信,寄信人是祝婉。

在信件里,祝婉详尽而细致地汇报了慈幼局一事。

短短半年时间,从选址到建立再到收容孤儿,如今苍州慈幼局已经容纳了九十二名孩童,还另外聘请了两个奶娘,两个厨娘,一个门房和一个专门洒扫的丫鬟。

祝婉是商户出身,既懂得打理账目,又识文断字,暂时兼领了账房和夫子的职务。

她在信里说,如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120-130(第8/21页)

慈幼局规模不大,框架才刚刚搭建起来,等过一段时间收容的孩子越发多了,她这边也兼领不过来了,会再考虑聘请一个夫子。

霍翎看完以后,微微颔首。

其实真要说起来,祝婉的进展不算快。

阳安长公主在接手了京师慈幼局的任务后,很快筹集了充足的资金,又很快选好了地址。

赶在过年前,京师慈幼局就已经将人手搭建起来,还收容了不少孤儿。

但阳安长公主只能算特例。

祝婉没有阳安长公主那样强大的背景,也没有阳安长公主那样充足的资金,花的时间虽然长了一些,却照样将事情办得妥妥当当。

在许多细节上,出身民间的祝婉也把握得更好。

做出来的成果,也更具有推广意义。

这样的稳扎稳打,才是让霍翎最满意的地方。

“看来可以考虑多建两座慈幼局了。”

霍翎沉吟片刻,提笔写下“燕西”与“燕北”。

兵家必争之地,民生也更多艰。

***

五月,青州知府送来急报,称青州数月没有下过一场雨,良田恐有绝收之苦。

与此同时,江南数县暴雨成灾,下游堤坝岌岌可危。正在巡视江南的陈浩言特意递了密折进京,请朝廷尽快做好救灾准备。

就连京师也不太平。

眼看着

就到了秋收的时节,一场冰雹突然席卷而来,不仅砸坏良田,还损毁了许多人家的房屋。

最倒霉的还属白虎营乐统领。

冰雹来临时人刚好在郊外,连个能躲藏的地方都找不到,被冰雹砸中了头,当天晚上人就不太好了,第二天家眷就往宫里报了丧。

霍翎收到报丧,也觉得乐统领走得实在冤枉,加上乐统领是在外头巡视时出的事,她给乐家赐下许多奠仪,又另外赐了三千两,让乐家用来治丧。

乐统领有三个儿子,头两个儿子都已经在父亲的庇护下出了仕,只有最小的一个儿子还在念书。

霍翎又给他最小的儿子赐了一个校尉出身,以全乐统领多年劳苦功高和兢兢业业。

安抚好乐家,摆在霍翎面前最重要的,还是救灾。

青州知府能提前发现旱灾苗头,写折子向京师示警,就知道这是个心里有成算的人。

江南那边有陈浩言盯着,只要朝廷的赈灾粮和药物能够跟上,也出不了什么乱子。

京师乃皇城,有霍翎亲自坐镇,更是不会有什么大碍。

一切都在顺利推进,眼看着灾害慢慢得以平息,流离失所的百姓也得以重新安定,青州隔壁的衡阳却爆出了千里绝收的消息。

真正让霍翎惊怒的是,这个消息不是由衡阳官员上报,而是由青州知府上报的!

衡阳遭遇的旱情比青州还要严重一些,但面对几月无雨的异常,衡阳上上下下选择了瞒报。

衡阳市面上的粮价一路水涨船高,不少地方都出现了饿死人的情况,老百姓为了谋求一条生路,不得不拖家带口逃往青州,这才让消息得以传开。

当天下午,霍翎召陆杭和宋叙进宫。

陆杭老成持重,现在的衡阳,正需要他这样的钦差前去坐镇,才能安抚人心。

宋叙出身衡阳宋氏,虽然与家族感情淡薄几近决裂,但他熟悉当地盘根错节的利益牵扯,能很快地担任副手一职。

无锋这个暗卫统领也会一路护送随行。

临行前,霍翎还给了无锋一个匣子。

匣子打开,里面放着的,是一把不算名贵的匕首。

无锋却是一眼认出了它的特殊之处。

——这是太后娘娘少时随身携带,曾用来处决过端王的那把匕首。

“娘娘……”

“事急从权。胆敢欺瞒、拖延,耽误陆尚书和宋大人赈灾之人,不论品阶,哀家允你先斩后奏之权。”

人力对抗不了天灾,如果衡阳知府能像青州知府那样,早早禀告朝廷,向朝廷求助,霍翎自然也不会怪罪。

但因为他的愚蠢,让天灾演变成了人祸,那就以死来向衡阳百姓谢罪吧。

“臣,领命。”

陆杭一行人抵达衡阳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遵照太后娘娘的吩咐,将衡阳知府、通判、通知,衡阳官职最高的三人都拖出去,当着满城百姓的面斩了。

行刑前,衡阳大大小小官员都被喊来观刑。

高台之上,血溅五步。

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噤若寒蝉。

斩完官员,那些趁着旱情囤积粮食、肆意哄抬粮价的商户和世家也都被一一清算。

从他们家中抄出来的粮食,都以极低廉的价格卖给百姓。

一直到朝廷的赈灾粮和一车车草药运入衡阳,衡阳才勉强稳住了局面。

陆杭给霍翎写了一封折子,详细阐述了衡阳的情况。

有朝廷扶持,衡阳今年的日子虽难过,但也过得下去。只有等到来年春耕,地里重新收成,衡阳才算是从这一场旱灾里彻底走出来。

霍翎下令免除了衡阳、青州等地未来三年的赋税,让当地老百姓好好休养生息。

当年先帝在时,霍翎曾经提议要在燕西兴办州学,从民间和国子监选拔了一批出身寒门的子弟,让他们前往燕西历练。

一晃就是七八年的岁月,许多人都已经磨砺出来了,再让他们留在州学就是耽误了他们的前程。

他们都算得上是霍翎的嫡系班底,眼下衡阳知府、通判等职位都空缺了下来,霍翎有意将其中表现比较出色的人派去衡阳,让他们在地方上多历练几年,积攒一些政绩,再慢慢提拔回京。

这样稳扎稳打的晋升,才能历练出一位能臣。

等到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陆杭、宋叙和无锋也都相继从衡阳返回京师,京师也飘起了纷纷扬扬的细雪。

霍泽进宫给霍翎报喜,说是妻子关氏怀孕了。

第125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以权谋私,拥兵自重……

寿宁宫外的雪已经积了薄薄一层。

炭盆散发出源源不断的暖意,瓶中初开的梅花也逸散出淡淡的清香,不至于让门窗紧闭的宫殿显得沉闷。

霍泽手里捧着一杯清茶,都顾不上喝,满脸喜气:“大夫摸了脉,说是有一个多月了。”

霍泽二十二岁成亲,这个年纪不算晚,却也不算早。

小夫妻成亲三年才有这么一个孩子,也难怪霍泽会如此高兴。

霍翎也很为小夫妻开心:“前两日阿娆进宫给我请安,我都没看出来。”

霍泽道:“我和她也没发现。今早她身边伺候的嬷嬷张罗着要给她请个大夫,她还说不用,自己没有什么不舒坦的。”

霍翎疑惑:“原来是今早才查出来的。怎么这会儿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120-130(第9/21页)

进宫给我报喜了?”

霍泽道:“嬷嬷说最好等到了三个月再往外说,但我哪里坐得住啊。反正也就跟自家人说一声,阿姐你得先替我保密啊。”

霍翎笑道:“我是肯定不会往外传的,就怕你自己憋不住。”

又问霍泽有没有写信告知霍世鸣和方氏。

霍泽道:“写了,肯定写了。”

他今天忙得不行。

大夫查出喜脉后,霍泽和关氏很是腻歪了一阵,才在嬷嬷的提醒下,匆匆去了趟安远侯府,给岳父岳母报喜,顺便拜托岳母过府住一段时间照看妻子。

从安远侯府出来,霍泽回去给远在燕西的霍世鸣和方氏写信。

眼看着天色还不算晚,霍泽又急匆匆进宫给霍翎报喜。

霍翎颔首:“那就好,父亲和母亲知道后肯定也很高兴。”

霍泽道:“原以为爹今年会回京述职,娘也能跟着他一起进京过年。我都三年没见他们了。”

边境将领三年一述职,霍世鸣今年原本是要回京面圣的,但今年雪下得格外早,边境榷场又出了些问题,朝廷担心边境会生出什么乱子,就让他这位主将明年再回京。

霍翎道:“父亲不方便回京,母亲是方便的。说不定收到你的信后,母亲就坐不住,要来京师与你过年了。”

提起方氏时,霍

翎的口吻没什么变化,就和霍泽记忆中一般无二。

霍泽悄悄抬眼打量了下霍翎的神情,却只能看到他家阿姐端坐高台,神情平静,无波无澜。

唉。

霍泽忍不住叹气。

他娘出身小门小户,眼界有些浅,人却没什么坏心思。以往和阿姐相处时,略发生过几次口角,但一家人在一起过日子,也不可能一点儿磕绊都没有。

含糊着含糊着,这日子也就这么过下去了。

后来阿姐嫁入皇室,成为皇后,家里多有仰仗阿姐的地方,就更不会惹阿姐不快。逢年过节都备上满是心意的礼物,每个月写上一两封家书联络感情。

可偏偏方表哥出事了……

他娘就此留下了一些心结。

霍泽不是没有劝过,但怎么说呢,有些事情不是旁人劝了就有用的,关键还是得自己想得开。

这几年他娘不愿意进京,未尝没有避着阿姐的意思。

好在听说方舅舅和方舅母已经从族里过继了一个男孩养在膝下,如今也算是后继有人,想必他娘也该看开了。

霍泽不愿意在大喜的日子想这些糟心事,转而问道:“阿姐,安儿呢?我这回进宫,可给他带来了不少好东西。”

霍泽在麒麟卫当差,可以随意出入御前,前些年霍翎忙着熟悉政务,忙着与朝臣斗智斗勇,霍泽就常来宫里陪季衔山玩乐。

也就是这两年季衔山开始启蒙,霍泽才来得少了一些。

霍翎道:“他还在天章阁念书,这会儿应该快下课了。”

霍泽咂舌:“他还这么小,课业就这么繁重了。”

霍翎道:“也不独你心疼孩子,但他是天子,他的课业,不仅仅是我在盯着,文尚书、陆尚书和一众朝臣也都在盯着呢。”

霍泽一想也是:“我记得幼时我的课业不理想,爹就常拿阿姐来批判我,说我远不如阿姐聪慧。安儿随了阿姐,课业肯定难不倒他。”

霍翎微微一笑。

当年那个粗心大意、一惊一乍的少年,已经懂得捡好听话来讨好她了。

“你在这里坐会儿,安儿下了课后,会来寿宁宫给我请安,陪我一道用膳。”

“那成。”霍泽道,“正好在阿姐这里混一顿饭。”

霍翎看向无墨:“听到没有,记得让御膳房的人做两道国舅爷喜欢吃的菜。”

无墨笑道:“哪儿用娘娘特意吩咐,早就知会过御膳房了。”

不多时,外头传来行礼的声音。

殿门被人推开,小小少年迈着步子走入殿中。

相较去年这个时候,季衔山又拔高了一截,脸上的肉嘟嘟褪去了大半,显露出几分独属于少年的清隽消瘦。

那张遗传了父母优点的脸庞,开始渐渐显露出风采,一举一动都带着超出年轻的沉稳和宁静。

“母后,我来给你请安。”

季衔山注意到一旁坐着的霍泽,开心道:“舅舅,你今日怎么进宫了。”

这一笑,才露出几分符合年龄的稚嫩。

霍泽如此这般一说,季衔山道:“舅妈有了孩子,你居然还能记得给我带礼物。”

“那是,我们甥舅两什么关系啊,别说这种外道话。”

季衔山又是一笑,问霍翎打算给霍泽夫妻赐下什么滋补品,他也要跟着一起赏赐。

大半个月后,霍泽再次进宫,给霍翎和季衔山送来了霍世鸣和方氏准备的年礼。

霍泽道:“娘亲在信里说,大雪难行,她就不进京过年了,等明年阿娆快生了,她再进京住几个月。”

霍翎微微颔首,表示自己知道了。

霍泽看霍翎没有什么要交代的,也不多待,行一礼后退下了。

从年初到年尾,天狩七年实在算不上太平。过年这段时间,因为忙着祭祀天地宗庙,在外头待的时间略长了些,季衔山风寒入体,小病了一场。

等季衔山病好以后,霍翎也不愿留在皇宫过年,带着季衔山一起去了西郊别院,打算等天气回暖了再搬回来。

许是否极泰来,听多了坏消息以后,好消息也接踵而来。

历时整整一年,由京兆府负责修订的财产继承法令,终于出了草案。

丁景焕亲自将草案送来西郊别院,请太后和天子过目。

季衔山道:“丁老师,你终于不藏着掖着了?”

过去一年里,季衔山偶尔会向丁景焕打听情况,但丁景焕就是不肯跟他透露太多,说是要等到时候给他一个大惊喜。

丁景焕捂脸做叹息状:“是啊,丑媳妇是时候见公婆了,只希望这份草案能勉强入娘娘和陛下的法眼。”

这份财产继承法令,霍翎是全权交给丁景焕和宋叙来办的,中途并未有过任何授意和要求,只在最开始时找来两人,与他们明确了一个思想——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家庭中的每一份子都有资格获得家产。

至于具体是如何分配的,霍翎就没有去管了。

论起对刑法的了解,她远不如丁景焕和京兆府的一众官员。他们合力制定出来的律法条文,未必会完全合乎她的心意,却一定比她所想的要更符合实际。

而丁景焕也没有让她太失望——

在草案里,明确规定了在室女、出嫁女、归宗女(遭遇夫家休妻)、不改嫁寡妇和改嫁寡妇的继承情况。

父母可以通过立遗嘱的方式分配遗产,如果子女没有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失忆也能闭眼带飞(无限流) 这很奇怪 如何在本丸保持单身 过夏 我死后渣攻们追悔莫及[快穿] 我撩恶毒女配的那些年 过气影帝婚综翻红 和九公主协议成亲后 [综英美]这么懒怎么当罗宾啊? [洪荒]教主今天打上玉虚宫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