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首辅攻略手札 > 90-100

90-10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穿为辛弃疾义女后 华京迷案录(探案) 清冷教授今天又破防了 扮演黑月光后男主更疯了[快穿] 我继承的森林有山灵 巫女[无限] 非人类侦查局 社恐小少爷带着崽崽闯末世 都是恶女了,为所欲为不过分 糟糕!女配重生后拿了反派人设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首辅攻略手札》 90-100(第1/14页)

第91章 红梅陈大人好雅兴。

他把当时心头轻微的触动归结于对刘雨薇的亏欠,这些日子补品不要命地往后殿送,连王蔷那里都去的少了。

陈恕敏锐地察觉到太子对太子妃的态度转变,垂眸道:“娘娘受惊,许是心中惴惴难安,不若陛下请人为娘娘以食养身,也能使娘娘身心俱悦。”

太子若有所思,点头道:“嗯……你说的不错,听太医说她最近的确不太吃得下,我这就让人去宫里走一趟。”

不过他也不笨,并没有让人去请示中宫,而是直接去御膳房要了两个御厨。

聊完了私事,太子还有正事要做,最近皇帝有心让他帮忙处理朝政,一些无关紧要的折子都交由了太子处置,除此之外,每日还会给他布置了一篇功课 。

昨日是要他对照着当初潮州知府的一篇治河详略,做一篇文章。

太子正为此头疼,前朝皇帝为了修建运河,劳民伤身,百姓们厌恶其穷奢极欲,最终聚众反叛,虽然叛民最终被镇压,但明熙帝当初重新启动运河修建工程时,朝中还是有不少臣子反对的。

当时的潮州知府就上了一篇折子,道修建运河会导致原本的河流改道,危及周围的村落。

“陈大人,你说父皇是什么意思?这运河已经建成,把当年的事拿出来说什么?”太子蹙眉不解道。

詹事府中能伺候他读书的官员有许多,但陈恕是他最为看重的一个。不仅仅是因为明熙帝对陈恕的重视,更多的是陈恕本人细心严谨,做事条理分明,又性格沉稳,他有什么烦心事,他总能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以至于这段日子父皇都对他和颜悦色许多。

陈恕接过那折子,细细看了半晌,沉声道:“殿下,陛下应当只是想听听您的见解,不过运河之事,臣不太了解。”

太子有些遗憾,心里想着朝中哪些大臣参与了当年的运河修建,已故的工部尚书胡善泓是一个,但这人已经死了,放眼看去,他熟悉的人中,就是外公王首辅和颜大人知晓的比较清楚了。

但王首辅最近对他比较严格,且身体不太好,这点小事,还是不要去打扰他老人家了。

太子心里有了计较,语气松快道:“既然如此,孤改日去请教颜大人。”

陈恕附和道:“颜大人见多识广,应能为陛下分忧解难。”

他垂下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笑意,他正在想该如何分裂颜之介和王启恒,机会就送上了门。

他隐约记得,当初王首辅支持增加赋税,全力修建运河,但颜之介却主张先让百姓休养生息,以十年为期限,缓慢完成。

明熙帝最终选择了折中的办法,昭告天下,要求各地大量征集壮丁,赋税没有更改,但要在七年内竣工。虽然因此还是让许多百姓失了性命,但对比王首辅的办法,还是仁慈了许多。

颜之介恐怕就是从那时起有了异心。

从东宫出来,陈恕穿过甬道,看见有一处宫室中的红梅开的艳丽,枝丫斜倚在墙头,驻足欣赏了片刻,心道等过两日休沐,也同姜贞去曲水池放松一回。

正抬脚要走,忽的有人叫住了他。

陈恕转身,寂静无人的甬道里,一个挺拔潇洒的锦衣男子靠在宫墙上,把玩着腰间的小金弓,玩世不恭地看着他。

小郡王怎么在这里?

陈恕心中不解,规矩地朝他行了一礼。

谢沅拂落肩上的积雪,徐步走向他,也望向墙角的那枝红梅,与陈恕单纯的欣赏不同,谢沅一个飞身,直接摘了一朵红梅捏在指间。

“陈大人好雅兴,看来在东宫过得不错?”谢沅语带笑意。

那朵红梅衬得他的手指冷玉般的白,陈恕平静地道:“殿下仁厚,微臣才能得闲观赏春花秋月。”

谢沅一时语塞,他对陈恕这种说话文绉绉的人最是无奈,撇嘴道:“罢了,不与你绕弯子。”

他掀眼看着陈恕,“陈大人,有兴趣同我合作吗?”

陈恕轻笑了一声,“臣不明白小郡王的意思?”

谢沅眼里带着毫不掩饰的野心,“你真不懂吗?陈恕,我想要那个位置,还望你能帮我。”

陈恕一时沉默。他与谢沅,完全算不上相熟,谢沅竟然敢直接对她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也许是猜到了陈恕心中所想,谢沅轻声笑了,带着不屑地道:“陈大人不必困惑,那位德不配位,我为何不能取而代之?”。

其实陈恕也并非完全没有察觉谢沅的野心,不说他,就连明熙帝恐怕也知道,所以皇帝宠爱谢沅,却从不会让谢沅接触朝政。

他也的确比太子更有能力,但可惜的是身份不对。

太子纵然平庸,那也是皇帝的独子,又是中宫嫡出,谁能撼动他的地位。

谢沅眼中的不甘,没有让他的面目显得狰狞,反而多了几分意气风发,陈恕心中感慨,他何尝不觉得可惜,若太子有几分小郡王的上进,也不至于让明熙帝担忧。

不过陈恕并不打算与谢沅合作。

文武百官中,难道谢沅就找不到同盟了?他只是想为岳父申冤,并不想造反。

谢沅从他的沉默中得到了答案,却并不失落,陈恕本就是风骨清正的人,要是点头答应了,反倒是稀奇。

他满眼欣赏地道:“陈大人一定好奇,我为何偏偏找上了你?不急,等我送上一份大礼,你就知道我的诚意了。”

他整整衣袖,漫步离开。

陈恕望着他的背影,眉头渐渐皱起。

本来就混杂的局势,蓦地又加入一个小郡王,更加让人捉摸不透。

他没有在宫中停留太久,回到家,用过晚饭后,许世清悄悄登门。

见了姜贞,便十分恭敬地行了一礼。

他没有见过姜贞的父亲姜大人,但小时候听自己的父亲说过,当时知府大人说建那太子庙是积万世功德,他们这些人也能受到真神庇护,但姜大人却劝他们早日下山,这庙宇地基不稳,迟早要坍塌。

“我爹听说过姜大人是治水能人,对他的话坚信不疑,但胡善泓态度强硬,他没有办法抵抗,也正是因为姜大人的话,他才留了一手。”

许世清低声解释,若非当年姜大人的提醒,他爹也不会多出一个心眼,借着端午下山探亲的时候,将册子偷偷带出来,让养父母誉抄了一本。

“这里面记录着当年参与修建太子庙的五十三名匠人的名字、籍贯和年龄,还有他们每日所做事,每月的月银。瑾之,我知你最为谨慎,此物便交予你们。”许世清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

这册子养父母当初并不想让许世清知道,但他当时已经记事了,父亲的死有蹊跷,他一直都记在心里。

姜贞接过来翻阅了几页,便明白了为何陈恕说这册子不能直接呈达御前。盖因这里面记录的桩桩件件都太过详细,修建那恢宏的太子庙,工匠们只领着微薄的月银,却干着要命的活计,这册子一传出去,不止太子,就连皇帝的脸面都无处安放。

陈恕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首辅攻略手札》 90-100(第2/14页)

许世清倒了盏茶,轻声问道:“许兄,我记得你能仿出他人笔迹?”

许世清点头,“不错,幼时不忍养父母为我的束脩劳累,常帮人代笔。”

陈恕道:“你可知前朝的刘英案?”

闻言,许世清和姜贞都抬起了头。

这刘英案可谓是家喻户晓,刘英是前朝工部营缮司郎中,奉命修建皇帝陵寝,两年中先后从户部支取了五百万两白银,直到某日皇帝心血来潮去皇陵走了一圈,才发现陵寝只建了个雏形,那五百两白银竟大半都被刘英中饱私囊。

皇帝大怒,刘英成了前朝唯一一个被诛九族的官员,甚至当时的户部尚书、郎中,工部尚书等官员,都因为尸位素餐或者与刘英狼狈为奸而判了罪,前前后后死了不下百人。

陈恕细长凤眸在烛火下格外幽深,“胡善泓怎不能是刘英呢?”

胡善泓既然将这五十三人写进修建运河的名录中,那干脆就以此为契机,狠狠将王启恒扒一层皮。

许世清道:“这主意听起来似乎可行,只是就凭这能将王启恒彻底扳倒吗?”

陈恕摇了摇头,“我们只需点燃这一把火,放心,等事发之后,自会有人往里添柴。”

不论是颜之介还是夏文宣,都等着他和王启恒斗的你死我活,他们好坐享渔翁之利。但陈恕不打算以死证道,不论是岳父,还是许世清的父亲,都不希望后人卷入这场风波中,陈恕更不愿见到贞贞和许世清出事,要斗,那么谁也别想袖手旁观。

姜贞问道:“恕哥哥,那我们何时动手?”

陈恕沉吟片刻,“不急,再等一个人。”

他将今日与谢沅的话转述给二人,许世清初时有些震惊,之后便是一脸了然,“小郡王行事张扬,未必没有藏拙的心思。”

姜贞想到当初在瀛台的荷花池

中,谢沅救了她一次,之后她离京又回来,都不曾与他再接触过。

她是恨王启恒,也不喜太子,但不代表她会支持谢沅。

陈恕也是这样想,“先看他打算做什么,咱们不是一路人,但敌人却是一样。”

很快,他们就知道谢沅送上的厚礼是什么了。

第92章 诚意我会让你看看我的诚意。

这日的朝会上,一位御史上了一封折子,引起轩然大波。

这位御史称,此前已经结案的胡善泓一案,存在彻查不清的情况,胡善泓还与几年前扬州通判胡善泷有牵连,二人大肆买卖科举名额。

本就是强撑着上朝的明熙帝看了折子,脸色更加苍白。

胡善泷只是个六品的扬州通判,与胡善泓属于同族的堂兄弟,此人本事不大,但心却贪婪,当初因他而起的一场科举舞弊案,闹得整个扬州翻天覆地。

胡善泓的案子当初是由刑部和大理寺同审,大理寺卿吴嵩是主审官,听了这话,连忙站出来辩驳,“陛下,当初臣等搜集的证据,胡善泓并未与扬州舞弊案有所牵连。”

吴嵩上了年纪,年轻时锋利的面容更显得刻薄严肃,这样一番不紧不慢的话,让明熙帝渐渐松开眉头。

陈恕站的远,没看见前面几位大臣的脸色,正揣摩着这时此事被捅出来的意图时,明熙帝沉声开口了。

“科举乃选材之要法,此事绝不可姑息,夏大人,此事交给你来办。”

随着他一声令下,身着绯袍的夏文宣出列领旨,朝野鸦雀无声。

明熙帝没有从大理寺和刑部挑选官员重审此案,代表他心里已经怀疑胡善泓的案子有蹊跷了,夏文宣是不折不扣的皇帝心腹,与王启恒和颜之介都没有往来。

下朝之后,陈恕还要去东宫给太子讲学,今日太子被明熙帝叫去了御书房,应该是想借胡善泓的案子考察一下亲儿子,陈恕先行回东宫。

行走在身着各色袍服的官员中,陈恕步伐缓慢,思索着这难道就是谢沅的厚礼?

他们的确可以趁此机会,搅乱浑水。

陈恕确实在等这样一个时机,只不过在没有搞明白谢沅的下一步动作之前,他并不打算插手。

不过适当的推波助澜是可以的。

说起那位胡善泷,陈恕并不陌生,父亲当初能当上扬州通判,就是捡了他的漏。

陈恕当即决定给父亲手书一封,当年胡善泷的事一定还有一些细节是可以拿来做文章的,譬如他不过是个六品通判,怎么有能耐拿到当年的考题?背后之人又是谁?

到了东宫,才读完一页书,外面传来了内侍的声音,原来是太后的人来给太子妃送补品。

不过往常太子妃在后殿歇息,都是太子出面谢礼,今日太子还没有归来,于是太子妃便亲自前来谢恩。

这位据说不受太子宠爱的太子妃年纪瞧着不大,但行事十分稳重,看得出此前的确受了惊,脸色不算太好,跟在她身后的宫人十分小心,生怕伤了孩子,太子妃也很谨慎,动作不大地谢过礼物,又奉上一卷佛经。

“太后娘娘慈爱,数次降恩,这是本宫为太后娘娘抄的经书,望太后娘娘身体安康,万事遂意。”太子妃脸上是恰到好处的笑容,内侍毕恭毕敬地收下佛经,一脸笑意地离开了。

陈恕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道太子妃与王侧妃相比,完全是两种类型的女子。太子妃端庄持重,俨然是精心教养出的淑女,将门出身的她反倒比王侧妃更明事理。

“陈大人。”陈恕正垂眸细思,忽听太子妃开口道。

抬起头,太子妃已经走到他面前,嘴角噙着一抹笑看着他。

陈恕朝她行了一礼,太子妃轻声叫起,吩咐身边的宫人呈上一个食盒,笑着对陈恕道:“早听闻陈大人才学出众,近日辅佐殿下辛劳,这是本宫一些微薄心意,还望陈大人日后多多为太子殿下排忧解难。”

陈恕微微一愣,身边的小太监帮他接过食盒,太子妃朝他点了点头,转身缓缓离开了。

太子妃有赏,陈恕自然不能拒绝,等太子回来听说了这事,并没有放在心上,理所当然地道:“怪孤最近事务繁忙,考虑不周,冷待了你们,还好太子妃记得,既然给了你,便安心收下吧。”。

太子的话中似乎并没有嫌太子妃越俎代庖,陈恕点了点头,再次谢恩。

太子摆了摆手,为难道:“瑾之,孤这儿有一件烦心事,你替我拿拿主意。”

陈恕轻轻颔首,垂眸细听。

太子叹息了一声道:“今日父皇叫孤去御书房,先是问了我孤对胡善泷当年舞弊案的看法,孤只是在卷宗上匆匆看过,让父皇不太满意。唉……父皇接着又问到孤关于修建运河的意见,孤昨日请教了颜大人,这次回答得不错,父皇还赏赐了一方墨,不过外公却训斥了孤一顿,孤完全不知何处惹他老人家生气了……”

太子已经十七八岁,但在王首辅面前,依旧保持着对长辈的敬畏,丝毫没有意识到,其实以他皇太子的身份,王启恒这是对他不敬。

陈恕心中了然,这正是他想见到的结果,王启恒应该知道是颜之介对太子说了些什么。

这对表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首辅攻略手札》 90-100(第3/14页)

十分和睦的师徒,此时此刻应该是各怀心思了。

他恭敬地对太子道:“臣斗胆问一句,殿下认为颜大人的话是否有益?”

太子不加思索地道:“自然,君为舟,民为水,颜大人之言当是仁义之举。”

陈恕微微一笑,“殿下,既然您认为有所受益,且陛下也认同,又何须担心太多?”

太子拧紧的眉头慢慢松缓,如释重负地道:“你说的也对,能让父皇高兴最好。”

外公是疼他的,应该不会生太久的气。

太子有恃无恐,很快将这件事抛到了脑后。

这日陈恕离宫之前,又在那条甬道里遇到了谢沅。

今日的小郡王穿着一身洒金玄色箭袖圆领袍,手里握着一柄短剑,威风凛凛的模样。

他把玩着手中的短剑,脚下是一堆零落的红梅。

陈恕驻足,谢沅挑眉问道:“如何?陈大人,本王的诚意可看到了?”

谢沅脸上是胜券在握的笑容。

陈恕抿唇一笑,“小郡王,微臣不懂,您为何要这样做?”

谢沅哼了一声,“陈大人也是遍览群书,难道不知耻居人下的不甘?他可,难道我就不可?我要取而代之,就只有先将他身边的那些人一一铲除。”

太子只不过是拥有一个皇帝独子的好命,身边拥簇着那么多的良臣,还长成这么平庸的样子,自幼,各种比试都只能是中下等,要不是他们相让,早就丢光了面子。要他以后跪着给太子磕头,谢沅还真是做不到。

陈恕了然一笑,却摇头道:“小郡王,恕微臣不能答应。”

谢沅愣了片刻,他费了多大的心思,才让胡善泓案重启,为的就是让陈恕同他合作,怎么这人油盐不进?

但他没有动怒,反而饶有兴致地问道:“为何不能?陈大人,除了我,还有谁能帮你们洗刷姜大人的冤屈?”

谢沅竟也知道太子庙的事。

陈恕一时没有接话,谢沅继续劝说着,“你我不都是心有不甘,为何不一起推翻这不公呢?”。

陈恕直视着他,眼眸中没有任何情绪,谢沅终于明白这是块捂不热的硬石头,幽怨地瞪了陈恕一眼。

“罢了,左右我如今同你说,你也听不进去。这事的确冒险,你等着吧,我会让你看到我的实力的。”谢沅哼了一声,扬长而去。

回到家,姜贞也听说了今日朝堂上发生的大事,不过她却是从一个意料之外的人口中听到的。

堂屋里的茶还温着,客人才走没有多久。

“陈芙?”陈恕蹙眉问道:“她今日怎么来找你了?”

之前她的丈夫吴绍庚惹了事,陈芙四处走动关系,求到尤珍那里被拒绝之后,就再也没有同尤珍来往过,连带着似乎也是记恨上了姜贞。

先前姜贞去巡视铺子时,有时会碰到她和赵清月一起出行,不过三人都装作彼此不认识,不曾打过招呼。

因此方才陈芙登门,姜贞也是很吃惊的。

陈芙一进门,就哭了起来,让姜贞救救她的夫君。

陈恕问道:“先前那事,不是已经找王五爷解决了吗?如今又是什么事?”

姜贞无奈道:“她说吴绍庚得罪了詹事府少詹事的娘家小舅子,被打的半死,天

生公公吴嵩今日留在宫里,她去求王五爷,但被赶了出来。”

陈恕给姜贞盛了一碗汤,轻声道:“吴嵩恐怕也没有心情管他了,今日出了事,若胡善泓案真有隐情,吴家难逃罪责。”

姜贞好奇道:“陈芙就是这样说的,恕哥哥,难道胡善泓与胡善泷有牵连吗?”

陈恕笑了笑,“你知道这事是谁的授意?”

姜贞想了想,蘸着茶水在桌上写下一个谢字。

陈恕点头,“他想让我们把这摊水搅得更浑,好坐收渔翁之利。”

姜贞惊讶道:“可是他是不是想的太多了?就算王首辅倒台了,太子又没有犯错,毕竟还是陛下唯一的儿子,怎会轻易废掉?”

陈恕放下玉碗,一瞬不瞬地盯着她。

在他幽深的目光中,姜贞恍然大悟,不可思议地捂住嘴。

太子的确是唯一的皇子,但如果太子出事,明熙帝已是强弩之弓,再是悲痛,也得在宗室之中寻找一个接班人。

而放眼整个宗室,谢沅的确是最出色的那一个。

第93章 怀疑他的心大了。

谢沅真会这样做?

谁也说不准,但这的确是一条捷径,只是会留下一些恶名,但只要成为天子,什么功过,都可以重新撰写。

陈恕也想到年幼时在书房里和太爷爷论学,有时说着话,太爷爷会流露出怅然若失的神色,当初不以为然,如今想来,太爷爷曾是这朝堂风云中的主导者之一,尝过了呼风唤雨的滋味,却为了保全家族而急流勇退,心中一定是有遗憾与贪恋的。

权势的滋味,好像只要体会过,就甘愿为之赴汤蹈火。

若他将来有位极人臣的那一日,能否做到如太爷爷那般洒脱?

陈恕无法预料将来会发生的事,他只知道从入朝的那一天起,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曾违背本心,事到如今被卷入漩涡,也不是他本意,但为了一条活路和公道,只能咬着牙继续走下去。

他望着灯下姜贞柔和的眉眼,十年如一日的感到心间平静,缓声道:“贞贞,我们只是想要为岳父和那五十三位百姓伸冤,除此之外的一切,都不能涉及过深。”

姜贞忧虑道:“恕哥哥,只怕我们身不由己。”

他们就像是身怀宝物走在街上的稚童,谁见了都想啃上一口。

陈恕此时的心神已经安定,抛去过多的杂念,这事并非只能由王启恒牵着鼻子走,“既然都知道我们身怀宝物,我们便不用躲藏,想要那册子的人不在少数,既然如此,那便让他们斗起来。”

此时王启恒应该正在为胡善泓的事焦头烂额,他的好学生颜之介也该登场为老师分忧了。

至于谢沅……

陈恕看着姜贞道:“小郡王曾救过你,无论他本意是什么,我们都要偿还这份恩情。”

那么就让小郡王做一回“渔翁”罢了。

姜贞轻轻点头,让下人进来收拾了碗筷,二人此时还没有睡意,于是摆上棋子,手谈了几局。

入睡时已经快要午夜了,陈恕明日还要早起去上值,但躺下来看着绣着层峦叠嶂的帐子,心里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激动。

殊死一搏的时机已经到了。

姜贞感受到他起伏的心情,柔软的臂膀环在他腰上,小声地呢喃,“恕哥哥,我不害怕,你想要做什么我都相信你,只要我们一直在一起。”

她没说出口,但陈恕知道,上次在华州府他骗她先走之事,还是让她后怕。

他侧过身,在她唇上轻轻蹭了蹭,低声问道:“贞贞,刀山火海,也陪我去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首辅攻略手札》 90-100(第4/14页)

姜贞柔软的唇贴过来,羽毛拂水似的在他下颌掠过,她埋在他颈窝,声音黏黏糊糊,“嗯。去哪里都在一起。”

陈恕抱着自己的珍宝阖上眼。

*

自从王蔷嫁进东宫以后,王家便更加热闹,新年将至,前来送礼的人络绎不绝,门外马车停了满街。

王启恒坐在书房里,翻看着门人送来的节礼,片刻后沉声问管家,“许家今年还没派人来过?”

他说的这个许家,是户部一个姓许的侍郎,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不过最近和颜之介走得很近。

管家恭敬地回答,“许大人还不曾来过。”。

王启恒冷着脸让他下去,负手在书房中踱步。

许家往年都对他十分敬重,为何今年有所疏漏?

难道是颜之介在其中说了些什么?

对自己这个最出色的学生,王启恒此时已经起了疑心。

当初胡善泓的事,颜之介虽然竭力表示他并不知情,也并没有证据表明他与那事有关,但王启恒心中在那时就已经埋下了怀疑的种子。

二来上回在御书房,太子面对皇帝的问题,说出口的见解竟与自己完全相悖,与颜之介当年的看法一致,王启恒心中更是不悦。

太子可是他的外孙,颜之介这是想做什么?

颜之介这是心大了。

这时外面下人禀告颜之介来访,王启恒回到书案前,端坐着道:“让他进来。”

今日他本就约了颜之介来商讨胡善泓之事。

颜之介一进来,就察觉到了王启恒的心情不佳,警觉地目光一缩,恭敬地叫了一句“老师”。

“坐。”王启恒掩下情绪,目光飘渺地在颜之介身上一扫而过。

颜之介道了谢,规矩地坐在下首一张黄花梨木圈椅上,一脸正色地道:“老师,今日陛下已经让夏文宣去了吏部,调取胡善泷当年的档案。”

王启恒抬眼看了过来,目光深沉地问道:“以你之见,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应对?”

胡善泓其实与当年扬州的科举舞弊案没有太深的关系,若非要说,他只是胡善泷的牵线人,能泄露考题的,是当初吏部下放到扬州的监试官游瑛,但游瑛早已离世,这事如果要追究,就要落到王启恒头上了。

当时王启恒任礼部尚书,这事与他牵扯颇深。

颜之介心里知晓,王启恒漏题应该是不至于,不过他并没有对游瑛的举动加以阻拦,不是主犯,也是从犯。

也不知背后这人到底是谁,能如此敏锐地挑出这么一件事来挑战王启恒。

他平心静气地道:“老师,依学生的拙见,这事还是应该推在游瑛的身上。”

王启恒笑了一声,“游瑛已死,他们若是不把我拉下水,又怎会罢休?”

颜之介一愣,做出一副洗耳倾听的模样。

王启恒微微一笑,“何必舍近求远?你要想在胡善泷的档案上做一些手脚,应该是不难的。”

颜之介脸色一变,立刻着急道:“老师不可!”。

“为何不可?”王启恒缓缓掀眼。

颜之介忙解释道:“夏文宣这只老狐狸,一定不会直接从我手上调取档案,我们若有动作反而会引起他的注意,说不定会反咬我们一口。”

王启恒保持着一抹笑容,“少斋,我不过是随口一说,不必当真,瞧你急得。”

他脸上带着笑意,却不达眼底,颜之介为之一惊,心里怀疑王启恒是否发现了什么?

王启恒缓缓道:“那便依你所说,把这事推到游瑛身上,切记不要暴露。”

颜之介恭敬地点了点头。

*

谢沅在此时将胡善泷的案子翻出来,打了许多人一个措手

不及。

夏文宣没有通过颜之介的手,直接拿到了胡善泷的档案,查阅了两日,却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比起族兄胡善泓,胡善泷才干平平,多年来的吏部考核都只是中上,因此才在扬州待了几十年没挪过窝。

且他的家眷也与盛京胡家没什么联系,档案中记载,胡善泷是因为与监试官游瑛有同科之谊,才能拿到试题卖给当地学子。

当初就因为这件事,整个扬州的官场都被洗了一次,甚至连礼部许多官员都被牵连。小轩还从大理寺和刑部调取了当年案件的档案,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胡善泓与这事有关。

事情陷入了焦灼阶段。

就在这时,陈恕收到了家里的回信,陈明修道他也对当年的事了解不多,不过有一个人可以帮上忙。

“陶大人?”姜贞讶异地道。

陈恕点头,“是大嫂的主意。”

难怪。

大嫂陶香雪的大伯是吏部侍郎,陶元任在朝中不偏不倚,是清流中的中流砥柱,陈恕没有把握陶元任会帮忙。

当初在平阳县,面对金知府的刁难,陈恕也曾想过向陶元任求助,不过最后还是放弃了。

这次的事比上次更加凶险,陶元任真会愿意帮忙?

姜贞拿着陶香雪寄来的一枚小印,仔细看了看,心里有了计较,“这样,恕哥哥,我明天给陶夫人下帖,邀她一叙,看看她什么态度。”

说起来他们到了盛京这么久,其实还没怎么同陶家来往过,并非是不懂礼数,而是陶家着实低调,陶元任作为家主,就差把明哲保身几个字刻在门匾上。

陶香雪给的这枚小印上刻着她的小字“青苹”,之前陶香雪曾同姜贞说过,她的名字和小字都是大伯起的,化用了东坡的诗句,可见她与陶元任一家的亲近。

陈恕点头,姜贞这办法是目前最合适的,也不容易引起旁人的注意。

翌日,姜贞便给陶家去了帖子,不过之后的两日都没有回信,姜贞有些失落,但也觉得正常,陶家不想卷入纷争中,也是人之常情。

冬月底,几家铺子的生意十分兴隆,姜贞最近常到铺子里巡视,这日在银楼刚与方掌柜说了会儿话,店里的跑堂便道有个客人想要见她。

“是个眼生的夫人,说是什么青苹的伯娘,说姜掌柜您一听就知道了。”跑堂挠了挠脑袋。

姜贞顿时明白了来人的身份,忙道:“快把客人带上来。”

二楼有专用来休息的雅间,姜贞有时同客人谈事情时都在这里。

方掌柜识趣地留下一壶温茶离开了,等了没一会儿,一个打扮素净的妇人进来了。

“陶夫人。”姜贞立刻起身,对她行礼。

陶夫人衣着普通,但能看得出气质静雅,一举一动都很是端庄,她笑着扶起姜贞,和蔼道:“陈夫人不必客气,我托个大,唤你一句侄媳可好?”

聪明人之间向来不用多说,就这么一句话,姜贞便明白了陶家的态度。

第94章 昏厥局势急转直下

互相客套的功夫,不止姜贞在观察陶夫人,陶夫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首辅攻略手札》 90-100(第5/14页)

也在不经意间打量着姜贞。

其实陈恕一家进京的时候,陶家是知情的,不过老爷说了,陈恕非池中之物,他的妻子又是姜和之女,将来一定会有纷争,他们不说敬而远之,也要保持一定距离。

因此这么两年里,陶家都不曾有过什么表示。

陶夫人深居简出,还是第一次见到姜贞。

这女子比寻常的盛京姑娘要纤细柔美一些,身上有一股浑然天成的灵动气质,一举一动都十分自然,若说她寻常见过的那些世家小姐是被修剪的精致的腊梅,姜贞更像是路边肆意生长的蔷薇。

姜贞亲手给陶夫人斟茶,笑盈盈地道:“那我也跟着大嫂叫您一声伯娘,听闻府中四姑娘将要及笄,侄媳备了一份薄礼,小小心意,还望伯娘收下。”

陶夫人没有推辞,笑着道:“四丫头福气好,这还没见过面,就收了你的礼,赶明儿她的及笄礼,你可一定要来。”

姜贞笑着应了,二人聊了会儿家常,无意中拉近了距离,这才开始说正事。

陶夫人神色谨慎道:“前些日子我家老爷便收到了消息,香雪请我们帮忙,按理说我们是姻亲,不该推辞,但兹事体大,侄媳,我想问你,你们如今是何打算?”

为了让姜贞放心,陶夫人郑重道:“你放心,我陶家绝不会泄密。”

姜贞也相信陶家不会行小人行径,陶香雪还在陈家呢。

她低声道:“我们目前想要将胡善泓牵扯进扬州的舞弊案中,最好能借机将王启恒拉下水,当时他是礼部尚书,无论如何也逃不开关系。”

陶夫人点头道:“我家老爷也这样想,不过侄媳,你们手里可是缺少胡家两兄弟勾结的证据?”

姜贞摇了摇头,“正是如此,夏大人奉旨查案,都没有找到证据。”

陶夫人微微一笑,“那是他没查对方向,他不知道,胡家这两兄弟看似没什么往来,但幼时可是同在胡家老宅一起读书的,关系怎么可能不好。”

姜贞愿闻其详,眼眸晶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给残疾大佬冲喜 三步,从刺客到皇后 重生后和最强咒术师HE了 伪装反派,但救赎了男主 她好能忍 思你如狂 嘉靖感而有孕之后 失忆后爱上了前夫 从零开始的修仙家族模拟器 家主悟重生会变成爽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