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西汉支教指南 > 110-120

110-12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综漫:从零开始建造幻想乡 名利场人 [西游]猴哥是我,八戒呀! 傲娇的越前学弟 春光错位[娱乐圈] 春日有禧 穿到汉初成开国首相 末世修仙生存指南 木乃伊到五条家 病娇探花阴湿爱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110-120(第1/15页)

第111章

如果说为国选材有段位,那科举制无疑是天花板的存在。

汉朝初立不久,方方面面的制度都不健全,虽说汉承秦制,一切皆有例可循,但到底两个朝代情况大有不同,这执行起来,也很是有些难处在其中。

不止是执行的过程,更是执行的官吏,汉朝现在也是缺乏的很,也就是说,当务之急是要弄出一个合适的选官制度。

对此,林清源并不打算用历史上的汉朝使用过的察举制选官,而是想着直接提议使用隋唐时期才出现的科举制,利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网罗人才。

科举制能从隋唐延续至明清,近千年的时光都不曾废止,而是一步步的完善,想来必有其可取之处。

更不必提近现代由科举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官公务员考试了。

如果说为国选材的方法有段位,那科举制无疑是天花板的存在,至少比华夏历史上的其他选官制度更加进步。

但同样的,遇到阻力也是必然的。

不过,林清源相信,只要取得小刘盈和张良等人的支持,这个制度是一定可以推行下去的。

所以在耗费了几天几夜写出了有关科举制的种种,拟成一篇可行的文章后,他又抄写了一遍,使其一式两份。

一份他打算送去给张良,而另一份,则由他自己带着,去了宣室殿,亲自与小刘盈商量。

“好,好,好!”

“这个选官制度真是好,从制定考试内容,到举行科考的流程,以及事后的评卷保密之法,都写的如此清晰明了。”

“倘若真是按此执行,那我大汉,可就不缺人才的来源了。”

“先生,你可真是朕和大汉的福星啊。”

……

当小刘盈看完这篇文章后,简直爱不释手,喜欢的不得了,连道三个‘好’字不说,更连连夸赞,可见心里是何等的认同这个做法。

“这话先别说这么早,”林清源却摆了摆手。

“到底好不好,还要看效果如何,还有就是,大家的接受度怎么样,后续可不可行……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他掰着手指头跟他细数着难处。

“说的也是,到底是没出现过的制度,推行起来,也难免会有些阻碍。”他谨慎的话语也让小刘盈稍微冷静下来。

“你能明白这点就好,改革制度,除旧布新,再怎么是必然的趋势,也必须一步一步来。”林清源闻言,也点头赞许道。

“先生说的是,这制度好是好,但却与父皇在世时使用的举荐人才的选拔方式大有不同,朕担心,会引起朝臣们的不满。”

小刘盈抿了抿嘴唇,也进一步想到了更具体的,不禁有些为难。

“这有何难?倘若有人要问起,你只与他分辨个明白就是了。”林清源却不觉得有什么。

“当初父皇在位时,连年征战,这人才选拔,自然是要挑可靠之人护卫在侧,并委以重任才能放心。”

“只是亲近之人举荐的虽然可靠,却不一定有才,父皇当初未必没有看在诸位臣工的面子上,给予过虚职的时候。”

“但如今,大汉已经立国数年,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可靠可信之人,更是将帅之才,文职要员,他们是皇帝的手,皇帝的眼,为皇权和国家服务的。”

“这就容不得半点敷衍,更不能滥竽充数。”

“正所谓,国之将兴,文治武功缺一不可,这个道理,你明白,我明白,朝臣们又如何会不明白呢?”林清源挑了挑眉道。

“话是这么说没错了,但这毕竟涉及到了朝臣们后代子孙的前程问题,朕也是担心他们会因私废公,故意阻挠科举制的推行啊。”

小刘盈叹了一口气,更具体提出了自己忧心的地方。

“这个我倒也考虑到了。”林清源闻言,却笑了笑。

“哦?先生可是有法子解决?”小刘盈好奇的追问道。

“朝臣们若要反对,无非是因为他们一时半会儿意识不到科举制的好处,再有就是,一旦选拔出了新的人才,他们就会担心自己的官位不保。”

“说白了,还是两个字在作祟,利益。”

“可只要我们跟他们讲清楚,这是唯才是举的科考,那么他们反而不会反对,还会争先恐后的把自家的后辈献出来。”

“因为在现在这时候,能够读书识字的,反而恰恰是他们这些权贵家里的孩子,如果他们读了书,却还通不过考试,无法被授予官职的话,那也只能怨他们自己不努力。”

“届时,朝臣们便是想说什么,也找不到理由。”

“至于以后他们会不会被新一代的人才所取代,那就是以后的事了,你只要先用胡萝卜吊住他们一段时间,让我们把制度铺展开就行。”

“一旦这局势打开了,那么便是将来他们看出了可能导致的后果,恐怕也阻挡不了大势所趋。”

“甚至都不用我们出手,其他得了好处的阶级,自然就会跳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林清源跟他细细分析着其中的种种,尽可能的想要打消他的顾虑。

即便小刘盈现在还未亲政,但他也必须先取得他的全力支持,并且是有分寸,而非盲目的支持。

也只有这样,才能既占据绝对的大义和制高点,也为以后各种制度改革的推行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而这点,林清源明白,小刘盈也明白。

对于权力的渴望和开创国家未来的雄心,都在推着他赞同林清源的提议,更别提,这个制度,确实是极为周全的。

两人就此达成一致,誓要做出一番事业来不可。

这边说通了小刘盈,林清源也就回去,将今日两人谈论的种种,再度写成了帛书,与之前准备好的另一份有关科举制的种种,一起借由张不疑转交给张良,意在获得对方的支持。

而张良在看过两张帛书的内容后,知道事关重大,于是直接让人去请了曹参来府邸商议。

张良在书房接待了对方,寒暄了两句后,便将科举制的那张帛书拿给曹参看了。

“丞相,你觉得这个新的选官制度如何?”张良也不急着发表意见,而是等他看完后,询问对方的想法。

“子房,你且给我交个底儿,这东西,是否是驸马拟定出来的?还有陛下那儿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曹参合拢帛书,捏着它晃了晃,不答反问道。

“早知道你会问这个,诺,看看吧。”说着,张良就从袖中再度取出了另一张帛书递了过去。

曹参接过之后,细细浏览,不肯错漏一个字,待到看完后,也不得不佩服。

“我们的这个驸马爷啊,年纪不大,心胸倒不小,想的也够周全,算是掐准了如今朝堂上这些老家伙的命脉了。”他先赞了一句,随后话头一转。

“可让我担心的是,这些选出来的人,会跟原本的学派相勾连,届时恐怕就不会仅仅是为国选材,而是会造成各学派并立,争夺朝堂话语权的严重后果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110-120(第2/15页)

。”曹参忧心这个。

“难道不用科举制选官,其他学派的巨头就不会举荐自家人进朝堂了吗?”

“这事儿别说其他学派了,就连我们道家,不也是如此吗?”张良却觉得这不算什么大事。

“我们是我们,至于别的学派,凭它是哪个,也配和我们有一样的待遇吗?那不是反了天了?”

曹参这话护短的很,更是充分把双标这个词发挥到了极致,然而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因为就像他说的,如今的治国思想,确实是以道家学派的黄老学说为主,其他的虽然也有,但那只是细枝末节,根本不打紧的。

“丞相,你所担忧的,无非是未来选出的人才,到底倾向于谁的站队问题,那是以后的事,暂时还不必太过操心。”

“退一万步,即便他们真的各自有倾向,那又能如何呢?能通过科举考试被选拔出来,本身就代表着他们的才学。”

“有才学的人,难免就会有野心,有傲气,这也正常。”

“可是若因此我们就对其弃之不用,那我等岂不成了未战先怯之徒?”

“丞相,恕我直言,倘若因为担心驾驭不住千里驹,就故意选择资质低劣的驽马来使用,那跟因噎废食,本末倒置又有什么区别呢?”

张良缓下语气与其分析这其中的弯弯绕,别看说了这么多,中心思想就一个,这事儿得办,而且他们得帮忙控制住局面。

“可是……”,曹参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心里到底还是犹豫。

“眼下这朝廷里的事,有你我压着,倒还好办些,我更担心的,是这科举制一出,其他诸侯国也有样学样,届时这人才是中央的,还是地方的,就难说了。”

“万一演变成了春秋战国那种态势,你我才真真是难办呢。”张良话头一转,把重心放到了别处。

但他说的,也确实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不得不防。

“可是,如今这诸侯国皆为刘氏皇亲,便是真要处置,也轮不到我们两个啊。”曹参皱了皱眉。

“所以,你果然也是赞同先处理掉诸侯国们,然后再改制度的吧。”虽然是疑问句,但却是肯定的语气。

“我可没这么说,而且我也没能力处理掉这些皇亲国戚们。”曹参不肯留下一丝半毫的话柄,但他讲了这话,其实也就是间接表了态。

“是啊,都是皇亲国戚,我们做臣子的,便是再怎么功劳大,也没有以下犯上的份儿,既然如此,那就只好知会一声能处理他们的人了。”话到此处,张良意有所指道。

“你想让太后娘娘出手?这不太好吧,她的手段,实在是……”,曹参有些踌躇。

“若是诸侯们自己没有异心,那即便太后娘娘想如何,怕也是不能,而若是他们真有什么不对,那处理掉他们,也是应该的。”

“而且我想,太后娘娘应该非常乐意亲自动手,为陛下的千秋伟业铲除一些不该存在的障碍的。”张良倒是看的很清楚。

“……子房,你算的这般透彻,为刘家的江山殚精竭虑,日夜筹划,可你就不怕,有朝一日,会落到狡兔死,走狗烹的地步吗?”

道理谁都懂,可曹参听到这儿,心里也是抑制不住的担忧,看他的眼神也十分复杂。

“丞相,你是知道的,若是换做从前,我是最不愿管这许多闲事的,反而更看重自我的心境修养和家族的传续问题,可现在情况却不同了。”

“有清源在,我心里就有底,知道改革的方向是对着的,那么我又怎么能只为自己和小家着想,而丝毫不顾天下百姓的安危和将来呢?”这话张良说的情深意切,丝毫不掺假。

“……你就这么相信他的能力吗?”曹参不知内情,自然有些疑惑。

“我不是相信他,我是相信道,我相信,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而我们只要顺其自然,无愧于心就好。”张良由衷感叹道。

“罢了,罢了,怎么我也辩不过你,说吧,需要我做点什么?”曹参闻言,思虑再三后,到底还是应下了。

两人就此达成一致,随即就各种细节磋商起来。

第112章

那就是了,会咬人的狗不叫嘛。

张良和曹参想着,得先处理一下各诸侯国,使得藩王们的势力得以削弱,不足以和中央抗衡,然后再腾出手一心一意发展建设。

而要想达成这个目标,那么就非得让吕雉出手不可。

毕竟,如今各诸侯王基本都是先帝的子侄兄弟,也只有吕雉这个,先帝的妻子,当今陛下的母亲,大汉的太后娘娘才能在身份和礼法上对他们进行绝对的压制。

而且这个事儿也不用担心会引起吕雉的猜忌,说到底这江山是她亲儿子的江山,她理应比他们这些个大臣更担心诸侯王们有异心。

只需略微提一提地方权力过大的问题,她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消息传回林清源这儿,他正想着是不是让审食其开口的时候,却见刘元提着一个笼子进来了,里面是熟悉的毛绒绒一团白,正是当初匈奴人送来的祥瑞。

“怎么把这个狗东西带回来了?”林清源皱了皱眉,显然不是很高兴。

“你别老一口一个狗东西,如今嫣儿正学说话呢,你也不怕教坏了她?”刘元没有立刻回答,反而先说了他一句。

“瞧我,怎么连这都忘了,”林清源闻言,也是有些懊恼的拍了一下自己的头,“以后肯定不会了。”他赶紧保证。

“那你到底为何把它带过来了?”疑惑未解,他自然要接着问的。

“我也不想的,可听伺候这小狼的侍者说,它似乎有些蔫蔫的,整日的没精神,找了兽医来看吧,又看不出什么来。”

“若是平常的野兽也就罢了,可它到底是匈奴送来的祥瑞,底下人也不敢自专,这不,就只能送到我这儿来了。”刘元解释道。

“你也不是兽医啊,送过来能有什么用?”林清源听到这儿,不由得笑着调侃了一句。

“那我不是得过问吗?先生,你难道忘了,这东西,还是我们嫣儿的聘礼呢,虽然我一点也不乐意要吧,可还真不能让它随便死了。”

刘元心里也不舒服,但就像她说的,还真是得好好照看着。

“这要也不乐意要,扔也不能扔,跟个烫手山芋似的,除了让人心烦就没别的了。”她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她本是随口一说,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岂料林清源却联想到了张良传来的要设法先让吕雉处理掉诸侯国的提议。

“这小东西会叫吗?”他想了想后,走到她旁边,接过她手里的笼子,举到眼前打量着。

“说来也奇怪,听侍者们说,还真没听它叫过。”提起这个,刘元也不明白。

“那就是了,会咬人的狗不叫嘛,”林清源一语双关道。

“既然我们都没法处理这个金贵的麻烦,倒不如拿到母后那儿去问问,她见多识广,指不定有什么法子呢。”他示意她去椒房殿找吕雉。

“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110-120(第3/15页)

我听说,今儿个三姨母进了宫,怕是寻母后有什么事,我现在过去,会不会太唐突了?”刘元却有些犹豫。

“正因为三姨母进了宫,你才更该过去看看,一来对方是长辈,过去招待一下,也是我们的礼数。”

“二来嘛,你也可以请三姨母给三姨夫带个话儿,问问这小狼是怎么回事,到底三姨夫早些年屠狗起家,想来对这东西很是有些了解。”

林清源这话说的合情合理,吕媭的丈夫樊哙也确实是训狗屠狗的一把好手,这狼和狗都是犬科动物,想必也差不离,问问他总归没坏处。

“行吧。”刘元也就被他说动了。

“不管有没有办法,总之别把它带回来了,嫣儿还小,呼吸道脆弱,家里不兴养这些带毛的东西。”林清源又嘱咐了一句。

“知道了,你以前说过的嘛,我都记着呢。”刘元点了点头。

就这样,她带着小狼崽去了椒房殿,与此同时,吕媭也正喋喋不休的跟吕雉说着话。

“二姐,你到底有没有听我说啊,我这女儿,你*的侄女,眼看着就要砸手里了。”吕媭伸手去拽吕雉的衣袖,愁容满面的哭诉着。

“那你怨谁啊,都说儿肖母,女肖父,你家樊哙生的虎背熊腰,五大三粗的,你那女儿也……唉呀,不提了,不提了。”

吕雉摆了摆手,虽然使劲儿控制吧,可脸上还是忍不住的带出来些笑意,纯属是因为吕媭的女儿长得实在是太差强人意了。

“不提了?怎么能不提?正是因为如此,才不得不提呢,二姐,眼瞅着我这丫头都大了,却没一个敢上门提亲的,你说让我怎么办啊。”吕媭见状,更觉得委屈了。

“二姐,你快想想法子嘛,要不然,你给指门亲事也成啊。”话到此处,吕雉约摸回过味儿了。

“听你这意思,仿佛已经看中了女婿似的,说出来我听听,”她看了妹妹一眼,示意她继续。

“二姐,你看啊,我家这个丫头呢,长得实在不漂亮,性子也笨,配陛下那肯定是高攀不上。”吕媭一听,立刻凑到她身边,开始说好话。

“你还挺有自知之明的。”吕雉听了这话,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干巴巴的回了一句这个。

“那是啊,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妹妹。”吕媭丝毫没有盖到吕雉话里的嫌弃,还搁那儿沾沾自喜呢。

“行了,别废话了,直说吧,你看上谁做你女婿了?”她这蠢样,吕雉简直没眼看。

“二姐,我那丫头配陛下肯定是没戏,可要是配个诸侯王,那应该绰绰有余吧。”

“怎么说我们家樊哙也是大将军,我那丫头,又有你这个太后娘娘做姨母,要是嫁的太差了,也丢你的人不是?”

“所以啊,我就想着,要不就嫁给代王刘恒如何?”吕媭兴冲冲的说了好些个话,最后总算把自己的目标吐露了出来。

“你倒是个有眼光的。”而她提的人选,也确实让吕雉不反感。

“我恍惚记得,薄姬的恒儿,比我的盈儿也就小上几岁,也确实该着手议亲了,他又是诸侯王,这身份上,倒也般配。”

“薄姬也是个性情和顺的,若真结了这门亲,倒是个四角俱全的婚事,不过,”吕雉说到这儿,却有些踌躇。

“二姐,既然你也觉得好,那还有什么可有犹豫的?”吕媭见她迟迟不表态,也是心急,不由得催促道。

“我再觉得千好万好,那也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这事儿你派人去探过薄姬的口风了吗?人家的态度如何?愿不愿意结这门亲啊。”吕雉挑了挑眉,询问道。

“这哪儿用得着问她啊,只要二姐你觉得好,下一道懿旨指婚不就得了?难不成那薄姬还敢抗旨不成?”吕媭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那你这是结亲呢,还是结仇呢?婚姻大事,一点儿都不跟男方商量就定下了,你也真是心大,不怕你女儿婚后受磋磨啊。”吕雉没好气的怼了她几句。

“就凭薄姬那针扎都不出声的模样,她还敢欺负我女儿?”吕媭却不以为然。

“重点是这个吗?”她的蠢笨已经再一次刷新了吕雉的下限。

“我的意思是,你总得提前知会人家一声吧,到底婚姻是结两姓之好啊。”她提醒道。

“那代国离长安这么远,我让人去问,那不得好几个月啊,”吕媭不情愿。

“……”,吕雉对这个妹妹真是没了法子了。

“再有一个半月,就到年节,届时,代国必然会派人前来述职,你到时候再着人……算了,我亲自派人去问吧。”

她本想给她出个主意,让她去办,可看着她这不靠谱的样子,最后还是决定自己来。

“那就拜托二姐了,”吕媭一听这话,顿时喜笑颜开。

刘元也就是在此时提着小狼崽来了这里,加入了他们的对话,并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吕媭虽然也不喜欢这匈奴人送的狼崽子,但好歹是刘元亲自开了口,她女儿的婚事还要指望着吕雉,也就答应回去后,会去问问樊哙是怎么回事,明日给她答复。

刘元自是谢过不提,但却没有让她把小狼崽带走。

到底樊哙是个暴脾气,又素来嫉恶如仇,不喜匈奴,她也不敢赌这小东西被带回樊家后会不会出意外,也就只详细描述了一番小狼崽的情况。

片刻后,吕媭便告辞离去,吕雉这才能跟女儿说几句话,解决了自己的事,自然而然的,刘元就会问吕媭今日的来意,吕雉也没瞒她,直言相告了。

“原来三姨母是看中了四弟做女婿啊,那薄娘娘那儿可愿意吗?”刘元对薄姬的印象不坏,自然也就关心一句。

“这不还没问呢吗?回头我再探探口风吧。”吕雉回了一句。

“说起来,这日子过得可真快啊,一晃眼的功夫,弟弟们都要议亲了。”刘元不由得感叹道。

“可不是?连你都做母亲了,他们自然也长大了,说起这个,盈儿那儿,我也得上上心了。”吕雉抬手捏了捏眉心。

“那是,这事儿还就得母后亲自来办才是。”刘元附和了一句。

就此事达成一致后,母女两个又说起些别的体己话,不由得刘元就把刚才林清源跟她讲的种种细节说了一遍。

别的倒也没什么,只那一句,‘会咬人的狗不叫’,却叫吕雉听了进去。

又联想到刚才吕媭那句,‘樊哙到底是大将军,女儿嫁的不能差了,这才挑中了刘恒’的话,顿时她就起了疑心了。

等女儿一走,她就立刻派人去把代国的种种消息找出来,不止如此,其他诸侯王的信息也全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呈到了椒房殿。

也不知她看到了什么,总之那脸色实在算不上好。

第113章

就算是出卖色相,也要做的让人如沐春风。

第二日,审食其休沐,照例来椒房殿陪吕雉说说话,岂料今日才进了门,便见她坐在那里,身前的桌上摆着一堆又一堆的画像。

“这是做什么呢?”审食其走过去,随手拿起一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110-120(第4/15页)

画像查看,好奇的问道。

“还不是我那个妹妹,她啊,着急嫁女儿,昨儿个来我这儿软磨硬泡,非要我给赐婚不可。”

“她要是看上别人也就罢了,偏生瞅准了薄姬的恒儿,都还没跟人家知会一声,就跑到我这儿来要旨意。”

“恒儿虽不是我亲生的,但也是个乖巧懂事的,至于薄姬,当年在宫里,亦是安分守己,从不给我找麻烦,你说,我能不顾着点儿他们母子吗?”吕雉跟他道。

“既然如此,你怎么又让人拿了这许多娘家姑娘的画像啊。”审食其放下手中这个,又拿起一个看,一连看了好几个,发现都是她们吕家的女儿,不禁有些纳闷儿。

“还是那句话,我这不是顾着恒儿和薄姬吗?我这个妹妹的女儿啊,样貌实在是拿不出手,怎么可以指给恒儿呢?”

“这不,我正想着在我们吕家的适龄女孩中寻一个漂亮的嫁到代国去,也算是全了我和薄姬母子当年的情谊。”

吕雉全然一副为别人着想的样子,然而审食其跟她在一起多少年了,哪儿能不知道她的心思,才一听这话,就知道里头肯定有门道。

“哦?就只是找个漂亮的?不要求聪慧吗?”审食其略微一思索,就直接出言试探。

“我们吕家的聪明女人有我一个还不够吗?”吕雉笑了笑,一语双关道。

“那你让人拿这么多娘家姑娘的画像来,就真的只是想给代王做个大媒吗?”审食其不答反问。

“那自然是不止了,恒儿是先帝的第四子,他下面还有些兄弟们在,也跟他岁数差不多。”

“我寻思着,怎么挑也是挑,不如就一下都办了得了,也省的日后麻烦。”吕雉语气轻松道。

“对了,食其,过些日子就是年节,等代国派来述职的人到了,我还想请你去说和这桩婚事呢。”她话头一转,说起了正事。

“你这前言不搭后语的,倒叫我摸不着头脑,雉儿,你今天若是不说个明白,只怕来日我办起这桩事来,会不合你心意的。”

审食其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只坐到了她旁边,如此说着话,脸上也一副犯难的表情,只眼神里的狡黠让她看的分明。

“瞧你,怎的还矫情起来了?”吕雉也乐的配合,“好了,好了,我告诉你行了吧。”

“先帝的这些儿子们,除了刘如意之外,倒没有让我特别讨厌的,他们的母亲,也识趣的很。”

“虽说薄姬母子是先帝宫里一等一的老实人,可那也是好些年前的事了,时移世易,也难免会有些变化。”

“他们这样的,都免不了有小心思,更不用提那些本就不安分的了。”

“可见这出了宫,跟着儿子到了封地,当了王太后,到底是心态不一样了。”

想起昨晚自己看到的种种有关代国以及其他诸侯国最近越发强盛的消息,她就忍不住感叹,与此同时,眼里的狠厉也显出来了。

“所以,你才想把自家的女孩们嫁过去看着他们吗?”审食其想通了一些,但还是有地方不明白。

“既然如此,你又为何不选聪慧又漂亮的?这样岂不是既能笼络住这些诸侯王的心,又能洞悉他们在想什么吗?”他挑了挑眉。

“我还是那句话,吕家的女儿里,只我一个聪慧就够了,其他的若是真有了脑子,那我就该担心,她们会不会帮着丈夫来蒙蔽我的视听了。”吕雉看的倒是很清楚。

“那又为何非要选个漂亮的?”审食其继续问。

“这就更容易解释了,男人嘛,哪有不贪色的?更何况是少年儿郎们,自然更是看脸识人了。”

对此,吕雉可是感同身受,毕竟,刘邦当年为了年轻漂亮的戚夫人,那可是隔三差五就来找她这个糟糠原配的茬儿。

“可是若你选的都是漂亮,但性子直的姑娘,万一她们露了你的安排,又如何是好啊?”

审食其见她神色,就知定是想起了不悦之事,识趣的不去戳她痛处,反而专注于替她发现问题。

“她们就算不露,难道诸侯王们,就不会猜忌枕边人了吗?我只不过是把阴谋放到了阳光底下,就是要他们明知如此,也要恭恭敬敬的奉我们吕家的女儿为王后。”

吕雉这话的意思很明白了,她都不屑算计,直接用阳谋,让对方抵抗不得。

“至于这些姑娘们,她们性子直才好呢,这样,就足够听话,她们并不需要知道我真正的心思,而我却可以轻易从她们那儿得到自己想知道的。”

听到这儿,审食其总算明白过来了。

“那万一,他们要是看不中你们吕家的姑娘呢?”他又轻声问了一句。

“那还不简单?大不了就像我妹妹说的那样,赐婚就是了,只是她和樊哙的女儿,断断是不能嫁给恒儿了。”

“那丫头我知道,她没那个本事。”

“还有,薄姬母子到底是不是真老实,还有待考量呢,食其,这次接见代国来人的时候,你可要替我好好的招待一番。”

她这话就是打算要他来试探了,而她是从来不轻易让审食其出手的,可见她已经怀疑上了代王刘恒和他母亲薄姬。

而审食其听她这话,心里也就明白,她这是打定了主意,正巧张良他们也拜托自己说动她对诸侯王们动手,眼下倒是瞌睡来了,就有枕头,他不必开口,就达成目的了。

别看这只是儿女婚事,可只要这事儿一成,那诸侯王们封地上大大小小的事,就没一件能逃过吕雉的耳目。

如此一来,也就绝没有人敢在她眼皮底下搞小动作。

动手的结果都不用试,已经有人试过了,具体请参考戚夫人母子。

跟吕雉作对的下场,任谁也要掂量掂量的。

虽然这有点儿强人所难吧,但审食其不得不承认,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到底她并不能随意残杀先帝的子侄兄弟,但有了正当理由就另当别论了。

那么安插一个绝对不能拒绝的人到对方的阵营里去,就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场婚事,也正是为了这个。

这点吕雉明白,审食其也明白,而且一旦成功,这将是双赢的局面。

即便其中的她并不知道他和张良他们的谋划,也不约而同的认识到了诸侯王们的威胁,并着手解决问题。

就这样,两人愉快的达成了一致,不久后,年节开始前,各诸侯国派来的述职之人也尽皆来到了长安,说来也巧,代国来的,正是代王刘恒的丞相,张苍。

审食其认识对方,且私交还不错,于是在与他说完公事后,顺势就邀请他到家里喝酒并提起了吕雉打算将自家的女孩嫁给刘恒当王后的事。

张苍当时就看出了这桩婚事背后的算计,但他也没法拒绝。

一来他是臣,不是君,无法替代王刘恒做主,二来,这婚事是审食其亲口来提的。

审食其可是太后的亲信,这满朝文武谁人不知,他讲了这话,那就说明,这是太后的意思。

如今人家看着好声好气的跟他商量,那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110-120(第5/15页)

只是要做一个态度罢了,哪里是真的要他说什么意见呢?

可张苍也不敢直接答应,没法子,只得含糊其辞,言说自己一定去信询问代王和王太后的意愿。

审食其知道他在打马虎眼,但念在相识一场的份儿上,也不为难他,只让他随意就是。

当然了,他也是足够了解张苍,知道他就算不赞同,也绝不敢反对,所以才会这么容易就放走对方的。

张苍从他的府邸离开后,立刻写了一封帛书,让人趁着夜色离开长安,送回代国,敬请代王和王太后做主。

这样偷偷摸摸的举动,被吕雉派人来盯梢的看了个正着,也就更加深了她心里的怀疑。

不过她并未立刻采取什么行动,而是想看看薄姬母子是不是真有胆子在她背后玩花样。

太后娘娘想嫁吕家女给代王刘恒的消息传回代国后,王太后薄姬是头一个知道的,她并没有第一时间通知儿子刘恒,而是派人先找来了亲弟弟薄昭。

“姐姐,这桩婚事应不得啊,太后娘娘她这哪里是要给恒儿找妻子,分明是想在他身边安探子嘛。”薄昭也是心急,当即就出言反对。

“我何尝不知她的用意?可我更知她的脾性。”

“她如此热心的想要促成刘吕之间的联姻,我们若是拒绝,扫了她的面子,让她脸上无光,你看她可会放过我们吗?”薄姬也叹了一口气。

“她热心?她当然热心了,每有一个刘家的儿子成了诸侯王,那他们吕家的女儿就要戴上一顶凤冠。”

“这满门女孩皆是王后,这是何等的荣耀,她当然热心了。”薄昭没好气的吐槽了一句。

“为了此事,我已经心焦的不行了,你不宽慰我也就罢了,怎么还来火上浇油?”薄姬皱紧眉头斥责了一句。

“姐姐,你别生气,我也是一时情急,口不择言罢了。”他先道歉。

“可到底这事儿得解决啊,我们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她把恒儿往火坑里推,这吕家的女儿哪里是那么好娶的啊。”薄昭也是急了。

“你当我不知道吗?可眼下,又有什么法子呢。”薄姬也是束手无策中。

“亏得太后娘娘位及至尊,竟用这等下作的法子坏我们恒儿的未来,真是……”薄昭见姐姐眼含热泪,为母情急的模样,心里也实在是又气又心疼。

“住口!”不等他说完,薄姬就呵斥制止。

“你也真是的,太后娘娘的长短也是我们可以评价的吗?莫不是以为远在代国,就忘了隔墙有耳的道理?”

“现在也就罢了,要是以后等她的侄女嫁来了代国,你再如此口无遮掩,万一要是传到她那儿,谁能保得住你?!”薄姬疾言厉色的提醒他要谨言慎行。

“……姐姐,你,你莫不是想结下这门亲事?”可薄昭却盖到了言外之意,顿觉不敢相信。

“不然呢?你真觉得对方是在询问我们的意见吗?不过是面子上好看罢了。”薄姬嗤笑一声,眼里也带着些无可奈何,可见她是明白的。

“那万一真娶来个探子,咱们这日子还不得天天提心吊胆的啊。”薄昭不同意。

“那我就只能盼着,来的是个笨丫头,那样的话,我的恒儿就能轻而易举的拿捏住对方。”

“女人嘛,一旦陷入了情爱,也就分不清谁是谁了,而等有了孩子,自然而然,也就知道该站在哪边了。”

薄姬这话一出,薄昭就不说话了,只是他心里很是可怜自己的外甥刘恒,恐怕不久后的将来,就得出卖色相去笼络嫁来的吕家女了。

至于笼络不住怎么办,这个选项并不存在于薄姬和薄昭的考虑中,因为刘恒的容貌在那儿呢。

最重要的,他还有一个王者应有的智慧,想来就算是出卖色相,对方也定能做的面面俱到,让人如沐春风的。

第114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平平无奇,指挥飞机 年代文炮灰在七零吃瓜养女儿 每天一个离婚小技巧 漫画主角自救指南 家入小姐不想再经历苦夏 穿越现代后向古人直播日常 歹竹出好笋 大汉第一首相 恋综女配,怼人暴富 如何养成一只超越者六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