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西汉支教指南 > 230-240

230-24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综漫:从零开始建造幻想乡 名利场人 [西游]猴哥是我,八戒呀! 傲娇的越前学弟 春光错位[娱乐圈] 春日有禧 穿到汉初成开国首相 末世修仙生存指南 木乃伊到五条家 病娇探花阴湿爱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230-240(第1/17页)

第231章

我主大单于希望皇帝陛下能够尽快确定汉匈联姻的流程和日期。

张不疑奉老父亲张良的命令去封宫中筮者的口,按理说,这种事要确保万无一失,那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死无对证,毕竟,这世上只有死人的嘴是最严实的。

奈何张良提了要求,不让他闹的动静太大,还要保住那筮者的命,那张不疑就只好采取间接举动了。

而下药和威胁是其中效果最好的,张不疑为了以防万一,所以决定双管齐下。

威胁好说,抓几个亲属,就足以让其投鼠忌器,但下药的话,还是给宫中的筮者下药,那就需要同在宫中任职的太医相助了。

好在如今的太医令是淳于意,此人早已投诚到了林清源麾下,张不疑找他做点什么也方便的很。

而淳于意在接到张不疑的暗示后,也并没有怀疑什么,而是如往常一般配合了他,可其实只要他询问一下林清源就会知道,后者对此根本不知情。

于是乎,这桩谋算就这么神不知鬼不觉的成了,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就来到了第二年的花朝节,也是就是小嫣然十二岁的生辰。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只是个小生日,也没什么特殊的含义,左不过家里人摆几桌酒席一起吃个饭,庆祝庆祝也就是了,到底小孩子家家的,不好弄什么特别大的排场。

只是这一次,刘盈却破天荒的提出要在宣室殿大办一场,还邀请文武百官都来参加。

而林清源也明白他想干什么,这无非是要向不久前到长安来的匈奴使团,传递出他这个做舅舅的特别看重小嫣然的意思,进而为下一步的解除婚约做打算。

至于解除婚约后会如何,那是以后的事了。

而眼下,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摆脱这个所谓的汉匈联姻。

于是乎,花朝节当日,整个宣室殿便布置的十分隆重,但又不失喜庆,到底是打着过节和给小嫣然庆祝生辰的名头,这该布置还是得布置的。

宴会上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刘盈坐在上首处,窦漪房坐在他身侧。

大汉以左为尊,按理说,帝后的左下方应该就是小刘启这个太子以及馆陶公主的位子,但现在坐在那儿的却是刘元和林清源。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他们是帝后的姐姐和姐夫,按宗法长幼的观念,也说的过去,至于小嫣然,小刘启,以及馆陶公主刘嫖,则是作为小辈单列几桌。

又因为今天是小嫣然的生辰,她从小就备受皇室的宠爱,所以她的位置几乎和小刘启齐平。

但小刘启也不在乎这些,或者说,他还小,还意识不到这些代表什么,反而因为从小养在刘元膝下的缘故,和小嫣然这个表姐分外亲近。

而小嫣然自觉是个大孩子了,在照顾小表弟的时候,也没忘了小表妹馆陶公主刘嫖,三个孩子玩的很是开心。

而宣室殿中的大人们看到这一幕,不管心里怎么想,嘴上都是各种溢美之词,盛赞皇室的和睦。

这也让刘盈很是高兴,而不知内情的刘元和窦漪房,在看到自己的孩子们玩的快乐的时候,也觉得很高兴。

只有林清源在面带微笑的同时,眼里时不时闪过一丝忧虑,因为他清楚,今天的重头戏还在后头呢。

果不其然,等宴席准备要开始的时候,便有侍者上前禀报,言说匈奴使团的使者为贺小翁主生辰已经来了,正在殿外等候。

其实匈奴使团早几天就到长安了,他们还大张旗鼓的带着许多贺礼,但刘盈一直没接见他们,这一拖就到了小嫣然的生辰。

想着大单于给自己的任务,那匈奴使者不敢再等下去,正好此时宫中来人,言说可以觐见,他便带着东西来了。

也就是说,今天这一出,是刘盈刻意安排的,可除了他和林清源之外,没人知道这是刻意的。

大家都以为,匈奴人是来砸场子的,毕竟,那个所谓的汉匈联姻是怎么回事,坐在宣室殿里的老臣们都是知道的。

就算有新来的不清楚的,也会被同僚上司隐晦提醒,不要对此随便发表什么意见。

总而言之,当殿外开始唱诺,言说匈奴使臣已经到了的时候,殿内的公卿大臣们就停止了宴饮,一个个的看向了门口。

跟过去的数十年一样,除了匈奴正使外,跟随对方的其他人在踏入宣室殿后,都规规矩矩的停在了离大殿正中几十米的地方叩首跪拜,并异口同声的说道。

“奉天地所生,日月所至,匈奴大单于之命,敬问汉朝皇帝无恙。”

按照当初汉高祖和冒顿大单于在白登之围签订的合约,两国约为兄弟,汉使至匈奴,需用匈奴礼节向大单于问安,反之亦然。

而这次的匈奴正使也不是外人,就是上次在边境与林清源他们见过的那个左大将呼衍氏。

对方是匈奴三大贵种家族之一的呼衍家的族长,与单于王族有血缘关系,且是冒顿大单于的心腹。

那么按照之前的合约规定,对方来了汉朝,则自动享有诸侯王长者的待遇,可以不用跪拜,但仍需问安。

于是乎,这位匈奴的左大将呼衍氏便微微欠身,行了一礼,并用流利的汉语道,“大匈奴左大将呼衍氏,见过汉朝皇帝,敬问皇帝无恙。”

“朕躬安,贵使免礼吧,另外,等贵使回到匈奴王庭后,也替朕问大单于安。”坐在上首处的刘盈听到这儿,也微微抬手,比较客气道。

尽管他心里对匈奴人一点也不感冒,但是有些面子工程该做还得做啊。

而匈奴人那边也是一样的,明明知道汉朝不可能这么客气,但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你糊弄我,我糊弄你的,走这个所谓的外交流程。

“皇帝陛下的问候,臣一定转达给我主大单于。”所以左大将呼衍氏即使心里清楚的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嘴上却依旧恭敬的答应着。

然后他也不啰嗦了,直接进入了正题,从身旁的一个随从手里接过一个盒子,从中取出两张羊皮纸。

“此乃我主大单于给皇帝陛下的亲笔国书,请陛下过目。”他先展示了第一张,但没有打开。

“此外,我主还托我带来了礼物,一来是彰显汉匈友好,二来也是贺小翁主十二岁生辰之喜。”然后他又展示了第二张,这是礼单,也就当庭念了。

“奉冒顿大单于之命,此次我大匈奴使团带来黄金一千两,骏马一百匹,肥牛两百头,羊两千只,各色西域珠宝器皿十车,奶酪美酒各二十车,请大汉皇帝陛下笑纳。”

说完之后,左大将呼衍氏便微微欠身,再次行了一礼,把礼单和之前的国书放到一起。

与此同时,刘盈身边的侍者也随即下去把东西都接了过来,并呈了上去。

“冒顿大单于这次托你带这么多礼物,朕猜想,除了你之前说的那两个原因外,还有别的缘由吧。”

刘盈伸手拿起礼单和国书,但也没看,而是径直放在了面前的案台上,居高临下的看着下头的匈奴使者,开启了问话。

“皇帝陛下英明。”左大将呼衍氏先行了一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230-240(第2/17页)

“我主大单于希望皇帝陛下能够尽快确定汉匈联姻的具体时间和流程,也好让我大匈奴上下早日为迎接小翁主嫁入草原做准备。”

“届时汉匈联姻一成,两国结万世之友好,永不动刀兵,这岂不是喜上加喜吗?”他脸上笑的灿烂,嘴上也说的漂亮。

只是这宣室殿里没人愿意听这个罢了。

“嫣儿是我们大汉皇室的掌上明珠,金枝玉叶,且她如今才十二岁,现在就谈婚论嫁,也实在有些早了吧。”

虽然早有预料匈奴人要做什么,可事到临头了,刘盈还是生气的很,不过他也知道,这个场合实在不宜直接撕破脸,也就只能不咸不淡的寻了个由头委婉回绝。

“小翁主去年十一,今年十二,再过两三年,便是及笄之年,正可以谈婚论嫁。”

“而且两国联姻兹事体大,容不得半分马虎,方方面面都要准备的妥妥当当的才行。”

“如此一来,那我们提前预备下,也属正常啊。”左大将呼衍氏却据理力争。

“便是不提这些,只说去年我大匈奴的两位王子都曾在边境见过小翁主,且都对其中意至极。”

“两位王子回转王庭后,对大单于言说此行之遇见,更是多溢美之词,言小翁主容颜出挑,性格坚韧,正适合成为我大匈奴未来的大阏氏。”

“而冒顿大单于知道此事后,亦是十分满意。”

“自此我大匈奴上下,更是无人不日夜盼望小翁主嫁到草原,以应当年之吉兆,也全如今之婚约啊。”

左大将呼衍氏开始把这个政治联姻渲染上了温情色彩,并竭力打造双方人选天生一对的印象,希望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而他打的这张牌,确实不在刘盈的预料之中,而且他还说的情真意切,这样一来,他们汉朝这方面也就不好太过强硬,否则便有咄咄逼人的嫌疑。

一时之间,刘盈竟是不知该如何回应,而是下意识的看向了林清源,后者也就心领神会,站起来替他开口了。

“左大将方才讲,你们匈奴的两位王子都钟情于我女,那么不知到底是哪一位被冒顿大单于确立为左贤王了呢?”林清源也不去扯皮那些有的没的,而是直接掐住重点。

“这……”,左大将呼衍氏果然犹豫了。

去年在边境谈判时,难住他的便是这个问题,如今再次直面林清源,竟然还栽倒在了同一个坑里,他也实在有些郁闷。

可奈何这会儿冒顿大单于确实没有真正确立左贤王,哪怕他心里知道该是哪位王子得此殊荣,也不敢轻易说出口。

“既然冒顿大单于并未确立左贤王,也就是说,你们匈奴对联姻人选尚在商量,不能给出准确答复。”

“而我女现在又尚不足岁,双方对于谈婚论嫁的事,也很是没必要如此着急嘛。”

林清源见状就知道乌孙王子猎骄提前发给他的信函是真的,匈奴就是没准备好,这次仅仅是试探而已,所以他这才能十分镇定的应对此事。

“我主大单于虽然还未确立左贤王,但我大匈奴的稽粥王子已经年满十九,兀离王子也有十二。”

“如若等到小翁主及笄之年,再来商谈联姻之事,又要耽误一年半载,若是兀离王子也就罢了,但倘若是稽粥王子,那届时即便婚事成了,也难免有不美的地方。”

“我以为倒不如提前预备的好。”左大将呼衍氏只能竭力争取,而他也没有提自己到底站队了哪位王子,而是以年龄大了不好再拖为由,期望能对付过去。

如果汉朝是真的有意结这门亲,那么人家说的还挺在理的,男方有两个人选不假,但稽粥王子才是最重要的那个。

考虑到稽粥王子现在就已经十九岁了,如果等到小嫣然及笄,两国再来商谈婚约,那么等他正式娶到自己的阏氏时,就至少是二十二岁还多。

而在草原上,这个岁数才成亲的,简直屈指可数,也难怪匈奴人着急走流程。

可奈何这宣室殿坐着的,有一位算一位,根本没人想跟匈奴人结亲。

更何况能在宣室殿内占据一个位置的官员,谁也不是傻子。

陛下和太傅刚才的态度已经很明显的,这就是在敷衍匈奴人,根本没打算嫁小翁主。

既然是这样,那他们自然不会跳出来替匈奴人说话,整个宣室殿安静的可以。

但也不能总是这么僵着,刘盈只好开口说会好好考虑一下,让使臣们先参加宴会,具体细节容后再议。

左大将呼衍氏也觉得,到底是在汉人的地盘上,且外交谈判从来也没说一次就成的,便也就顺着台阶下了。

宣室殿再次恢复了觥筹交错的宴会场景,只是这会儿,人人心里都有了些别的想法,特别是当事人小嫣然,以及她的父母亲,还有舅舅刘盈。

至于窦漪房,她倒不怎么在乎小嫣然会嫁给谁,她只是不愿意林清源因此伤心,所以接着喝酒用袖子遮挡的动作,频频偷看林清源的神色。

至于位于厅堂左右两侧的文武百官,他们则是和就近的同僚正窃窃私语着什么,并不时的撇过被设座的左大将呼衍氏,眼神中带着审视和鄙夷。

不过大家都掩饰的很好,并没有让他发现,这会儿陛下并未明确表态,那么安全起见,他们还是谨慎些好。

只是在众多的朝臣之中,有两个人,却看出了些端倪,正是奉常叔孙通和廷尉张恢。

他们两人,一个是儒家的掌舵人,一个是法家的话事者,都对今天这事有自己的看法,甚至觉得这是个机会。

于是乎,在宴会结束后,他们便分别找来了自己人进行商议,而刘盈同样单独召见了林清源,就此事谈论起来。

第232章

他是刘盈,可也是皇帝,我能把女儿的未来托付给他吗?

宴会结束后,刘元和窦漪房先把孩子们都带了回去,而刘盈则是在宣室殿的书房里单独召见了林清源,两人谈论的,自然还是这个所谓的汉匈联姻。

“这头草原狼,他竟敢来逼亲!朕要是不答应,他们敢怎么样?!”刘盈回来就摔了一地的物件,可见是被气的不轻。

“他们自然是要个说法,如果我们给不出合适的理由,那恐怕开战就是唯一的选择了。”林清源迈过地上那些碎片,走到挂着地图的那一面墙跟前。

“开战就开战!朕难道还会怕那些蛮子不成?!”

两国刀兵相见这么大的事,刘盈竟然也脱口而出,可见是气极了。

“行了,盈儿,别说气话了,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林清源安抚了一句。

“从长计议?还怎么从长计议,这家伙都到家里来催了,简直不把朕放在眼里!”刘盈依旧气呼呼的。

“先生,你说句话啊,难不成你真打算眼睁睁的看着小嫣儿远走草原荒漠吗?”他大踏步走到林清源身边,摇晃着对方的胳膊。

“匈奴的国土也不都是草原荒漠,也有许多水草丰美的牧场,西域诸国以及河西走廊也都在他们治下。”

“匈奴本部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230-240(第3/17页)

有十二个精锐万骑,周边还有无数杂胡蛮夷策应。”

“倘若真的悔婚,且责任落到我们这一方的话,那恐怕到时候开战的压力会很大。”林清源指着地图,冷静的分析着。

“总而言之,现在提及开战是很不明智的,我建议能和平解决,还是和平解决的好。”他如此道。

“那先生是答应朕之前的提议了吗?”

“把那个母仪天下的卜言抛出去,为嫣儿和启儿定下婚约,这样我们不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回绝匈奴人了吗?”刘盈闻言,眼前一亮,立刻询问道。

“……”,林清源没说话,而是深深的看了他一眼。

这一刻,刘盈觉得自己整个人仿佛被他看透了一样,思及自己之前的谋划,也不禁有些心虚。

“先生,朕是真的觉得让嫣儿嫁给启儿是最佳的解决办法,你不是也一直希望嫣儿能留在你和姐姐身边吗?朕这都是为你们考虑啊。”

“再说了,这亲上加亲,自古有之,且嫣儿一嫁过来,就是太子妃,将来就是皇后,又有什么不好的?便是传出去了,众人也都会赞这是一段佳话啊。”

刘盈锲而不舍的鼓吹着两家结亲的好处,然而林清源根本不为所动。

“那要是嫣儿自己不愿意呢?我之前都问过她了,她只把启儿当成弟弟啊。”不过抱着最后一丝期盼,林清源还是试探了一下。

“嫣儿把启儿当弟弟,那是因为启儿现在还小呢,等他长大了,两个孩子在多多的相处,那说不定就不一样了啊。”刘盈以为他这是松口了,忙再度游说道。

“也就是说,你其实也并不确定他们将来成了亲,是否幸福,对吧。”虽然是疑问句,但却是肯定的语气。

“先生,这婚后幸福与否,在未成之前,那谁也不能确定啊。”

“不过嫣儿要是嫁给启儿,那幸福的可能还是很大的啊。”

“就算启儿将来敢耍横,那不还有朕和你们在吗?量那个小子也翻不了天的。”刘盈摆了摆手,似乎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

“可这要是真的远嫁,或者嫁到别家去,那就说不准会受婆家的委屈了啊。”

他还一个劲儿的渲染未来的不确定性,仿佛这皇宫才是天下第一等的好去处,他的儿子也是最好的归宿。

“盈儿,如果我有办法和平的解决汉匈联姻的事,你会不会答应我为嫣儿择别家儿郎为夫?”林清源就这么听着,直到他停下来,然后突然提出了一个假设。

“先生,你说这个干什么?”刘盈皱了皱眉,“难不成启儿不中你的意?还是说你觉得有哪家的儿郎能胜过朕的儿子吗?”

“我当然不是这么想的,只是嫣儿是我唯一的骨肉,又是个女孩,那么于婚事上,我就不得不多考虑她的感受。”林清源摇了摇头,据理力争道。

“正因为要考虑嫣儿的感受,那你就更该答应这门婚事了啊,这女儿家嫁到别处,哪有嫁到亲戚家合适?”

“这些年朕是如何疼她的,想必先生也清楚的很,那是断断不可能让她受委屈的啊。”刘盈似乎抓到了关键似的,一个劲儿的表态道。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林清源也就明白他的意思了,这是不把自己女儿留在皇家誓不罢休了。

“嫣儿的婚事,你且容我再想想,至于现在,还是先处理一下匈奴使团的事吧。”林清源不想跟他撕破脸,只能转移了话题。

“也好,总归先把这蛮子们打发走了再说。”刘盈还以为他这是被说动了,心下顿时一喜,也就顺着他了。

“……”,林清源没说话,只再次抬头看向了挂在墙上的地图,久久不曾移开眼眸。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就在他们讨论着这件事的时候,鸿台之中,刘元也正搂着女儿不住的安抚着。

“嫣儿放心吧,你爹爹和舅舅一定不会答应让你嫁去那蛮荒之地的。”

“可是娘亲,爹爹之前,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也是有关我的婚事的。”小嫣然犹豫了一会儿后,还是开口了。

“什么问题?”刘元低头看了她一眼。

“爹爹问我,如果非要我在稽粥王子和启儿之间选一个做夫君,我选谁。”

“娘亲,这是不是意味着,如果我不嫁去草原,就得和启儿成亲?”

小嫣然当时还不明白爹爹为何这么问,可结合今日匈奴来求婚的事,她瞬间就明白过来了。

“那你呢?你是怎么回答你爹爹的?”刘元心里一紧,立刻追问道。

“我说我把启儿当弟弟的,如果真要在他们两个中选一个,那我宁愿选择稽粥王子。”小嫣然如实道。

“嫣儿,你怎么能这么跟你爹爹说呢?”刘元抓紧了女儿的胳膊,皱紧眉头道。

“不然我要怎么说?难道说我愿意嫁给启儿吗?他才四岁啊,他知道什么是成亲吗?”小嫣然也生气了,别开了母亲的手。

“为娘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有些担心你。”

“不管怎么说,你也不该讲要嫁给那个匈奴王子啊,万一你爹爹当了真,觉得这是你自己的意愿,促成这桩婚事怎么办?”

刘元也意识到自己刚才有些失态,连忙跟女儿道歉,并试图告诉她这是不对的。

“促成了有什么不好吗?说实在的,若是真要一个夫君,我宁愿是稽粥王子,不止是因为他长得好看,还因为他可以做我夫君。”

小嫣然却摇了摇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但你要是真的嫁给他,那就不得不离开娘亲和你爹爹,离开生你养你的故土啊。”刘元闻言,更着急了,继续规劝道。

“可爹爹不也是远离故土来到这里的吗?他和娘亲你也一样过得很幸福啊。”岂料小嫣然居然这般反驳道。

“而且我要是嫁给稽粥王子,也算是为两国和平做了贡献,就像刚才在宴会上那个匈奴使臣说的那样,两国结万世之友好,永不动刀兵啊。”

她甚至看出了这桩联姻背后的政治结盟,并引以为好处。

“不,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孩子,嫣儿,你不要被这花团锦簇的表面迷了眼。”

“或许这桩婚事成了,会有无数人欢欣鼓舞,但那绝不包括你的父母和你自己。”

小嫣然单纯,但刘元可不傻,她知道远嫁的各种隐患,更舍不得自己唯一的骨肉离开。

所以她竭尽全力的想要扭转女儿的想法,试图让其打消那个可怕的念头。

“你想想看,若是你远嫁草原,那就再难见到我和你爹爹了。”

“万一你生病了怎么办?受欺负了怎么办?这茫茫草原,千里之遥,便是连个诉苦的人都没有啊。”

“娘亲不是要阻拦你追求幸福,而是心疼你未来的日子啊。”刘元对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着说着,这眼泪就下来了。

“娘亲,我不提了,我不提了就是,你别哭了,你这一哭,我心里也难受紧啊。”小嫣然慌了神,手忙脚乱的给刘元擦眼泪,不住的许诺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230-240(第4/17页)

“那你答应为娘,绝不离开长安,不离开我和你爹爹,你答应啊。”刘元伸手把女儿搂进怀里,紧紧抱着。

“好好好,我答应,我答应就是,娘亲,你别哭了,千万别哭了。”到底小嫣然还是心疼自己的母亲,又担心她的身体,只能连连点头应下。

不管是不是真的吧,总归刘元这会儿感觉有所安慰,但心下那种不安,却也让她忧愁不已。

为着这件事,她可是吓坏了,竟是不许小嫣然离开鸿台一步,小嫣然呢,见母亲这般忧心,也不想让她为难,便乖乖的听话待在家里,哪儿也不去了。

而刘元在安顿好女儿后,立刻就派人去宣室殿那边一遍遍的打听,自己丈夫什么时候回来,她这是想和他谈谈女儿的事无疑了。

而林清源从宣室殿一出来就得了信儿,自是清楚妻子这是急了,也是紧赶慢赶的回家来。

只是到了鸿台门口,却又不知如何面对妻女,一时之间,犹豫不决。

可刘元等不及,竟是一听他回来,当即就冲到了门口,拉着他就往书房走,又屏退所有人,只夫妻两个叙话。

“先生,你是不是打算把嫣儿远嫁草原?你难道忘了,她是我们唯一的骨肉了吗?”刘元心急如焚,也顾不得寒暄什么,直奔主题的质问道。

“你这是说到哪儿去了?我又怎么舍得女儿远嫁呢?”林清源听到这儿,也是立刻辩解道。

“那为何嫣儿说你曾问过她,匈奴王子和启儿到底要选哪一个呢?”刘元继续追问。

“你以为是我想问的吗?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母后当年让人为嫣儿占卜出的那个命格!”林清源也是恨得什么似的。

“什么命格?”刘元的右眼皮跳了跳。

“母后当年不是只想把嫣儿嫁给盈儿亲上加亲吗?难道这里头还有我不知道的事?”

当初的情况太过骇人,林清源和刘盈也都选择瞒着她最重要的那部分。

而这也就导致,刘元只知道吕雉曾经起过那个乱了纲常的念头,但却不知缘由,如今一听,自然觉得不妙的很。

“没错,当初我们成婚时,留侯和曹丞相就曾为婚礼占卜过一次,而嫣儿出生后,母后也命人为她做了一次占卜。”

“两次占卜的结果都显示,嫣儿是母仪天下的命格。”

“这也是当初母后为何一意孤行也要促成嫣儿和盈儿婚事的缘由,若非漪房有同样的命格在身,恐怕今日坐在皇后位子上的,就是我们的女儿了。”

事到如今,林清源也实在*瞒不住了,只能跟她说了实话。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刘元简直不敢相信。

“就算,就算有母仪天下的命格,那我们现在也大可以把嫣儿嫁给启儿啊,没有必要让她嫁给匈奴王子的不是吗?”

“可为什么我听嫣儿那话,先生你反而更赞同让她远嫁草原呢?”她不明白,也不理解。

“因为她嫁给启儿不会幸福的,我们也分析过的不是吗?”林清源皱紧眉头。

“可就算嫁给启儿有诸多隐患,那也比远嫁好吧,如何你就这么抵触呢?”

在刘元看来,如果真到了这个地步,那无疑刘启是更好的选择,至于以后的事,他们大可以多看顾就是了,但丈夫的反应很明显不对劲,也因此她不由得问出了声。

“因为刘启的皇后不得宠爱,最后还因无子被废,幽禁别宫。”林清源没办法,只能告诉了她史书上的结果。

“而纵观大汉那么多皇后,几乎没有善终的,特别是母家势力强大的。”他还再次强调了一点。

“……”,刘元咬了咬下唇。

“可启儿是我弟弟的儿子啊,盈儿那么疼嫣儿,他又怎么可能放任启儿胡作非为呢?”她不死心,还抱着一丝幻想。

“因为他不仅是嫣儿的舅舅,你的弟弟,他更是一个皇帝。”林清源却摇了摇头,“诚然刘盈不会委屈嫣儿,可皇帝就说不定了。”

“元儿,你知道吗?我不止一次的跟盈儿提起,我愿意想尽一切办法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汉匈联姻的麻烦。”

“只要他守住这个母仪天下的秘密,并答应让嫣儿嫁给别家郎君就行。”

“可他不愿意,他就是不愿意,而是一心撮合启儿和嫣儿,可做启儿的皇后是什么下场,我也清楚的很,所以我一直拖着,甚至明确表示了拒绝,但他依旧一意孤行。”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告诉我,他是刘盈,还是皇帝?我又该不该相信他,把女儿托付给他呢?”林清源一连数问,终于把刘元干沉默了。

“……”,她很想为弟弟分辨两句,说他并非铁石心肠,只认利益,不顾亲情之人,可她也知道,在这件事上,丈夫是不会撒谎的,因为没有必要。

一时之间,刘元心里仿佛打翻了调料瓶一般,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使得她五味杂陈,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233章

我现在是恨死那些匈奴人了,更恨那个母仪天下的命格!

“难道就没别的办法吗?就非得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才行吗?”刘元现在只觉得一阵无力。

同意女儿远嫁,她舍不得,让女儿嫁给启儿,走上无子被废的道路,她更不肯。

“没有谁想闹到不可开交,这一切都取决于盈儿的决定,但我现在没法彻底相信他,只因我已经说了太多遍,而他听不进去。”林清源摇了摇头。

“那然后呢?这件事要怎么解决?”刘元看向他。

“如果他同意瞒住那个母仪天下的卜言,那怎么都好说,可如果他真的坚持要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以此来逼迫我就范,那我就不得不忍痛割爱了。”

“一旦嫣儿的命格人尽皆知,届时,我宁愿她远嫁草原,也绝不要她留在这皇宫之中!”

林清源说出这话时,心里简直在滴血,但他没法子啊。

嫁到草原上,他尚且还能为女儿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而保她不受欺负。

可要是留在大汉的宫闱内廷之中,别说是女儿的命了,他们这一家子估计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不提别的,只说史书上的陈阿娇的处境,与现在小嫣然的情况何其相似。

同是大汉长公主的女儿,小翁主的身份,并拥有母仪天下的命格。

陈阿娇是做了皇后不假,也在史书上留下了‘金屋藏娇’的美名,可最后的结果呢?不还是被废幽禁吗?

在林清源看来,老刘家的男人简直双标的可以。

有利用价值时,就说什么青梅竹马,金屋藏娇,而没有利用价值了,那就弃之如敝履,多看一眼都欠奉,何其凉薄?

尽管他心里清楚,陈皇后被废的原因有很多,并不只是面上的情情爱爱,但不可否认的是,刘家的男人在这场悲剧中,负有大半的责任。

平心而论,如果同样的命运降临在了自己女儿的身上,那林清源觉得,自己肯定会把责任都归咎于女婿,而不是责难自己的亲生骨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230-240(第5/17页)

但一劳永逸的办法,从来不是事后再弥补,所以他才会说出宁愿将女儿远嫁,也不要她陷在这金笼子里挣扎的话。

“可要是真让嫣儿远嫁,你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去?”刘元没想那么多,她现在根本接受不了丈夫的决定。

“先生,我们成亲十多年了,可就得了嫣儿一个宝贝,别说我舍不得她远嫁,就是我真的舍了,难道你就能不心疼吗?”

“大漠荒原,举目无亲,那些蛮夷又多凶悍,如果嫣儿受了委屈,挨了打骂,你这个当爹的,就半点不担心吗?”她眼里噙着泪,越说越心痛。

“我怎么会不心疼?又哪里会不担心?嫣儿是你我的亲骨肉,我心里也难受啊。”林清源的情绪也有些绷不住了。

“说实话,我现在是恨死匈奴人了!”

“更恨那个所谓的母仪天下的命格!”

“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盈儿他一直不松口啊!”

“难道你要我坐以待毙,送女儿走上一条不归路吗?!”

……

他的声音提高了三个分贝都不止,更是气的什么似的,可见这件事确实触到了他的逆鳞,使得他这多年的养气功夫都破功了。

“也就是说,只要盈儿改变主意,只要盈儿改变主意,事情就有转机的是不是?是不是啊,先生?”

刘元却突然想到了关键,于是紧紧抓着他的胳膊,仿佛抓住救命稻草一般。

“可我已经试过了,他根本不听我的。”林清源无奈的摇了摇头。

“没关系,我去跟他说,我是他的亲姐姐,我一定能说服他的,一定能!”刘元语无伦次的说着话,并期盼能得到丈夫的支持。

“……如果你觉得你能行的话,那你就去吧。”林清源心里清楚,这不过是垂死挣扎,但又实在不忍打破妻子最后一丝希望,只能松口让她去找刘盈。

就这样,刘元匆匆离开了鸿台,直奔宣室殿而去。

而她不知道的是,她前脚刚走,后脚小嫣然就走进了书房,而林清源对女儿的突然到来,也是有些惊到了。

他不知道女儿听到了多少,毕竟,刚才他们夫妻说话的时候,情绪都有些不稳,这音量可没特别控制。

“嫣儿,有什么事吗?”林清源尽量平复心情,让自己看起来和往常一样。

“爹爹,我都听见了。”然而小嫣然却直接戳破了现在他努力维持的假象。

“你们吵架了是不是?因为我的婚事?”虽然是疑问句,但却是肯定的语气。

“嫣儿,这跟你没关系,我和你娘亲会处理好的,我们……”,林清源试图含糊过去,然而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如果是关于我的婚事的话,那就跟我有关系,而且我也有必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是吗?”小姑娘现在简直聪明的可怕。

“……”,林清源抿了抿嘴唇,想说她还小,不用她操心这些,然而看着女儿坚定的目光,他突然就很想听听她会怎么说。

“如果你坚持的话,那当然可以。”他拉住了女儿的手,带着她一起走到案台前坐下,并答应让她讲。

“嫣儿,你刚才听到了多少?”林清源先开口询问道。

“我听到爹爹你说要忍痛割爱,听到舅舅不松口,听到母仪天下的命格,还听到了不归路。”

“爹爹,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母仪天下的命格,所以前些日子你才会问我,如果在稽粥王子和启儿之间选哪一个做夫君的。”

“因为他们都是王储,也只有嫁给他们中的一个,才能应了我的命格。”

“而舅舅也是为着这个,才一直不愿意答应爹爹让我嫁给别家儿郎的吧。”

“可是爹爹,难道我这一辈子,就要被这个虚无缥缈的命格所困住吗?”

“先贤们不是也讲要‘敬鬼神而远之’吗?可为什么现在大家却要为了一个不知真假的命格,对我的婚事指手画脚,争来争去呢?”

小嫣然说出了自己所知道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不解的。

“因为这不是普通的命格,是母仪天下的命格。”

“也就是说,谁娶了你,就会自动拥有夺取天下的资格。”林清源很痛苦,可还是告诉了女儿原因。

“这也太荒谬了。”小嫣然不敢相信。

“那万一这是假的呢?万一根本没有发生这种事呢?那他们现在争来争去,岂不是争了个空,还搭上了我的一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平平无奇,指挥飞机 年代文炮灰在七零吃瓜养女儿 每天一个离婚小技巧 漫画主角自救指南 家入小姐不想再经历苦夏 穿越现代后向古人直播日常 歹竹出好笋 大汉第一首相 恋综女配,怼人暴富 如何养成一只超越者六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