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 120-130

120-13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黑月光攻不想上天堂[快穿] 求求你们不要败坏师门呀 路人甲逆袭成为万人迷(快穿) 愉悦精灵就变强?那不当训练家了 综漫:加载词条,兄控妹妹太多了 在木叶当反派,女忍者们齐破防 我的宝可梦怎么就变成妹子了? 秦时:我只工作八小时 开局冰冻果实,蜘蛛女格温倒追我 人在须弥:我有词条修改器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120-130(第1/24页)

第121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一更)

◎点将,发兵!◎

就算要反省治世之道,反省平衡农商地位这样的问题,那也得先统一天下,方能图谋发展。

大一统,与四方割据,所能调度的人力物力,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所以现在,当这一批批由富商豪侠送来的军粮,注入洛阳的军粮府库当中的时候,他征讨董卓的最后一块拼图也就补齐了。

“文若,不必等到秋收了。出兵讨董,就在眼前。”

荀彧很难形容,听到陛下的这一番话时,他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站在他面前的陛下,成长得太快了。

如果说,他刚来洛阳的时候,还一度为朝廷的野蛮重建而常觉有些无奈,现在他见到的,就已是一位心存大爱,善于反省,却又坚决果毅的皇帝统领,以及在他统治下,欣欣向荣的朝廷!

而这句宣之于口的决断,也正是仁懦之君与仁君的区别。

大汉何其有幸呐……

荀彧俯首作揖:“既是如此,臣冒昧猜测,陛下也不会觉得,有一件事是徒耗财力人力的无用之举?臣是说,点将阅兵。”

“为何会耗费财力?”刘秉有些奇怪地问道,“先帝曾于平乐观高台阅兵,这发兵之前的誓师校阅就放在此地,借用当年的场地又有何不可?洛阳已自战火中复苏,这平乐观中的晦气也已尽数除去,何必再另寻他处筑建高台呢?”

那是昔日汉明帝建的送征高台,并非汉灵帝所独有。

刘秉道:“传令下去,各方士卒整顿兵马,于三日后辰时,齐聚平乐观,扬我君威士气!”

……

当三日后的晨光投照于洛阳城西平乐观中的时候,荀彧抬眼望向前方的长阶,忽然意识到,对于这位能将罪己诏当成宣战书的陛下来说,避谶,可能是最没必要的事情。

反而是眼前的这片高台阔场,因今日的阅兵,重新被擦拭去了旧日蒙尘。

连带着被擦拭去其上尘土的,还有汉明帝从长安迎回的王权标志——

一尊三足腾空,余下一足踩踏龙雀的铜马。

铜马位居那九丈高的小坛之上,于日光下轻盈欲飞,也像是俯瞰着此刻奔行归位,陈列大坛长阶之下的骑兵。

铜色如金,甲光向日,同是金鳞曜曜,这铺天盖地的颜色,正如陛下所说,已将此地的浊气一扫而空。

也恰在此时,更漏落下了最后一滴。

“砰”的一声,战鼓巨响。

同在此地的刘辩,几乎是在即刻间,结束了望向那马踏龙雀的雕塑,转向了长阶之下。

因为此刻,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停下了声音,向着这唯一一支正在移动的队伍看去。

那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今日天子冕服加身的陛下!

他按着腰间佩剑,一步步拾级而上,以君王巡查领地一般的稳健脚步,向着上方的大坛走去。

陈列长阶两侧的朝堂官员,都如刘辩一样,望向了步步登台的君王。

赤底金漆的交领云纹,映衬着这张于摇曳长旈之下露出的面容,让其眉眼间彻底摆脱了稚气,平添一份威严。

两肩处,是星辰托举着三足金乌与蟾蜍,昭示着汉家天子肩负日月的重任。

而蔓延于玄色大袖之上的龙纹,随着他的脚步折射着金辉,一如当日誓师渡江时一样,直跳入所有人的眼底。

咚咚急响,鼓声未歇,正与天子登台的脚步同调,让自近处望向陛下,自远处遥望君王背影的臣子士卒,都随之心血震荡。

“……还有谁比他更适合做这个皇帝呢?”

虽然刘辩早就已经用这个事实说服了自己,但在这一幕冲击眼帘的时候,他依然又一次,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再度重复了一遍。

可又或许,此刻说出这句话的,并不只是他而已,只是与他发出这句感慨的意义稍有不同。

他们是真的在感慨,在这汉室倾颓之时,有幸遇到了这样一位明君!

他仍然年轻,背影也不若武将一般宽敞结实,但当他终于踏上那三重华盖之下的大坛之时,没人会怀疑,他不能如这件冕服的章纹陈设一般,托举日月青天,匡扶天下。

刘秉转过了头来,白玉旈无可避免地在这转头间碰撞在了一处,也正在这一晃而过间,又一次露出了天子那年轻而朝气的面容。

因甲兵万人陈列在前,或许光用朝气,还远不足以形容他此刻的神情。

那是一种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连带着他的声音,也远比平日里铿锵有声:“朕,承袭汉志,忝为君王,当肃清叛逆,平定四海,令百姓安生,令老幼有依!”

“今有董卓倒行逆施,篡政另立,霸占关中,妄图僭越,朕既上定冀青,下抚荆扬,得众臣效力,群贤服膺,正值兵精粮足之时,岂能再容逆贼割据为祸!”

“当——发兵讨贼,逐猎关中,以定天下!”

他忽然在此刻,一把抽出了腰间的长剑,直指向前。

原本因君王开口而停下的鼓声,又一次大作轰鸣。

与此同时,还有一阵阵浪潮一般的呼喊,自下方士卒的口中发出。

“杀!杀!杀!”

“逐猎关中,征讨董贼!”

“陛下万岁——”

“讨贼!讨贼!”

因捐献了军粮而在此地拥有了一方席位的甄尧,被这排山倒海、气势惊人的呐喊惊得两眼发直,忽然无比庆幸,自己在被刘表找上门来的时候,并未做出任何不当的举动,最多就是在心中暗骂了两句。

一句“逐猎”,昭示着陛下已再未将一度废立的正统与否看在心中,有着绝对的自信与绝对的坦荡,向着身处关中的董卓,发出了真正的宣战号令。

董卓是如此,其他人也是如此。

大权在握、河东复起的君王为了重定秩序,打碎陈年弊病,无需向任何人妥协,也势必要以这滚滚车轮,碾压向那些自以为沉默就可以糊弄过关的庸人。

若是他中山甄氏并未给出这样及时而又有效的支援,当董卓覆灭的时候,下一个被清算的会不会就是他?

因这已是一件不会实现的假设,甄尧在此时无法给出答案。

他只能无比震撼地看到,汉家天子与那王权铜马的俯瞰之下,是一支支招展的战旗,是一名名整装备战的士卒,哪怕这一次,天子不需要那“无上将军”的名号,统领的也是一支真正的精锐雄狮铁骑。

而随着天子的收剑入鞘,所有的呐喊宣威,又忽然被捂住了嘴一般,纪律严明地戛然而止。

“宣旨!”

陛下的一句命令,让尚书郎携旨出列。

也已有一名名早已蓄势待命的传令官,顺着高台与校场排开,确保这随即宣读的圣旨,能够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荀彧手执圣旨,宣读出声:“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120-130(第2/24页)

下有令,围剿董卓,重振汉家声威,出征将士数万,当以军纪法度为先,不可轻慢将令,贻误军机,不可扰乱军营,临阵脱逃,不可背国弃民,贪生怕死!军令既下,当闻鼓而进,闻金则退,举旗则起,落旗则伏。当下,兵马已动,粮草同行,直取长安!”

朝廷兵马,已非昔日还需要靠着诱骗才能击败吕布的贼兵,而是各路齐整,威风赫赫,自当严守军纪,在陛下面前,争出个表现来。

华盖之下,刘秉的声音,又一次响起在了众臣的面前。

“屯骑校尉赵云何在!”

“臣在!”轻骑甲胄在身的英武将领向这长阶的当中迈开了一步,抱拳拱手。他所统领的屯骑营精锐,也在此刻,于校场之上挺直了腰杆,一正军旗,像是响应着这位将领的表现。

不必多言,也能让人瞧出,那是怎样的一路沉稳之中暗藏锐气的骑兵。

“白波校尉徐晃何在!”

“臣在!”步兵轻甲,包裹着这位面容刚毅的将领,让他在迈步而出时,几乎已无法看出,他也曾流落贼寇之中,就连他统率的步兵,在一年前,还是要被陛下捉拿的贼党。

但他们如今,已因挖盐掘矿的体力活打熬了心性,又在陛下的治下吃饱了饭食,迎风照日下,与日行百里的精锐有何区别?

刘秉虽有些遗憾,张燕并不在此,但眼见这两路于他而言也算元从的兵马,拿出了这般令人满意的表现,不觉在神情中又添一份出鞘的锐气。

“陷阵校尉高顺何在!”

“金吾校尉马超何在!”

“射声校尉太史慈何在!”

一声声点将,让三位各有千秋的将领纷纷出列,将他们和其所部,都陈列在了陛下的面前。

而无论是高顺自数年前就有备无患,重金打造的陷阵营,是马超临时找段煨借了一部分骑兵才组建起来的西凉骑兵精锐,还是太史慈凭借着高超的箭术迅速收复、训练成型的皮甲弓弩兵,都是毋庸置疑的强军。

那也难怪,从陛下口中随即说出的,会是这样一句号令。

“朕欲御驾亲征,着此五路大将并其兵卒护持左右,讨逆不臣!”

“臣等遵命!”

这话出口之时,就连因年轻而仍有些跳脱的马超,都让自己的声音随同心境一并沉稳了下来,谁让此刻他代表的,正是陛下的脸面,是要守卫在御前,与陛下一起进入关中的重要将领。

“城门校尉孙轻何在。建威中郎将段煨何在!”

孙轻与段煨一并出列,抱拳应声。“臣在!”

刘秉:“着你二部留守洛阳,维系京中秩序,协助粮草转运。”

这句命令……这句命令啊!相比于已提前得到过一次陛下这信任交托的孙轻,陪同陛下自凉州折返后休息了数月的段煨,便是因这条诏令目露震惊。

他没有听错陛下的话,就是让他这位曾为董卓效力的西凉降将留守后方,为陛下保卫京中的太平!

这份器重,怎能不让人为陛下抛头颅、洒热血,为这天下太平尽心竭力。

“虎贲中郎将吕布何在!破虏将军何在!征西校尉何在!”

这三句点将发出,众人俱是纷纷一惊,不解陛下为何会忽然说起当下并不在洛阳的人。

可他们很快就意识到,陛下早就对此有了安排。

只因这点将号令既出,当即就有三人走了出来,代替着不在京中的三路兵马统帅应答。

那是于夫罗之子刘豹,孙坚之子孙权,曹操长子曹昂。

其中前两位的年纪,似乎并不应该出现在此地,但这两名孩童哪怕身处这等恢弘的场面中,也毫不见他们有露怯的表现。

这份在少年人当中少有的沉稳,已能让人隐约看到,陛下的后备人才,并未因百官被劫掠至长安而稍有损失。身居洛阳京城要地,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仍有源源不断的人填补上来。

不仅是这些正待长成的年轻人,还有那些如同鲁肃一般赶来洛阳的贤才,那些准备入读太学的新人……

讨伐关中的董卓,正是为了让这些人,能在这十三州土地上尽情发展。

只见这三人站定在了第三列,接连答道。

“回禀陛下,虎贲中郎将与长水校尉已屯兵凉州。”

“回禀陛下,破虏将军已派遣偏师,自荆州腹地赶赴武关。”

“回禀陛下,征西校尉枕戈待旦,不敢稍有懈怠,死守函谷关,以望长安!”

曹昂不知道为何,越说越觉精神振奋,好似先前的鼓声与呐喊,都已让他一腔热血沸腾,也无比庆幸,父亲领着这个征西校尉的官职,便必定是征讨西方长安最重要的前锋。

刘秉深吸了一口气,振声应道:“着吕布、张辽,于凉州出兵,封锁董贼去路,绝不可令其逃遁。”

“着孙坚、刘备,择人留守荆州,另出将领自武关突袭关中,为朝廷大军策应。”

“着曹操自函谷关先行出兵,为前锋攻打弘农,破除戍守敌军!”

三人整齐划一的声音,响了起来:“是!”

哪怕这三路兵马,并不在洛阳阅兵的方阵中,并不在天子的面前,却毫不影响,这三路兵马的所在,因此刻的点兵,而被告知于在场的所有人,也让本就已经沸腾振作的士气,又一次被推向了高峰,仿佛要随同那马踏飞燕之势,直冲云霄而去。

当他们抬头,向那高处大坛望去的时候,也看到的是愈发激动人心的一幕。

陛下又一次拔剑在手,像是在向着面前响应点将的将领发出一句最后的号令,又像是遥隔千里,向着董卓发出了一句最终的宣战。

“传令,整军!出兵!”

对这座平乐观来说,打从汉明帝将它修建起来到如今,只有天子在此校阅兵马,只有天子为出征的将领送行,在高台上目送着士卒远去,但这一次不同。

陛下如同来时那样按剑而行,一步步在华盖与官员的护送下走了下来。

在高台之下,已有人将一匹神骏宝马牵了过来,虽不如赤兔一般能当一句“马中赤兔”,可当陛下翻身上马的时候,威严的君主自与这宝马成为了出征的一体,让士卒之中又发出了一声欢呼。

闻鼓而进,闻金则退。

于是在此刻,战鼓又一次咚咚擂响,伴随着一声拉长的口令。

“出兵——”

出兵!

一时之间,整个洛阳都热闹了起来。

校阅兵马的场地位居洛阳以西,并不在城中,但一想到此行是要收复关中,让天下不再如此荒谬地有着两个皇帝,让陛下成为这唯一的君主,洛阳的百姓又怎能不在秋收前暂时的农闲里蜂拥而至,希望能目送着陛下的出征。

以十万石为数的军粮,也随着一辆辆木车行动了起来,向前方运去。按照陛下与荀彧商讨的计划,这些军粮将会先一步抵达函谷关,咬着前锋的行军,赶赴弘农前线。

骨碌碌的木轮,踢踏的马蹄,还有士卒仿佛并不怕口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120-130(第3/24页)

舌燥的鼓劲呐喊,汇聚成了远比鼓声还要分明的进军信号!

若是声音能够无休止地向前传递,它必定能越过函谷关,直笼罩在关中的土地之上,宣告王师到来!

不过……

这委任曹操为讨贼先锋的敕令,已经先一步送到了这位征西校尉的手中,也让他眉眼一振,大笑出声:“好,好!”

“子孝!子廉!听到了吗,陛下有令!咱们与那董贼麾下的徐荣纠缠数月,去岁也是这混账玩意,把我们拦截在了虎牢关外,让陛下自己先杀回了洛阳,现在找回场子的机会,就在眼前了。”

被他大声呼喊的曹仁曹洪,都是与他同宗的悍将,又岂会不明白这前锋的意义,一听曹操的话,顿时就一改先前待命的状态,各自操着武器站了起来。

“何止是找回场子!”曹洪声如洪钟,“最好是能直接杀奔到那董卓的面前,把他的脑袋送到陛下的面前。”

“哈哈哈正是。”曹仁应声了一半,忽然目光一转,望向了远处一支摇动的小旗,连忙提醒道,“大哥,有军情!”

曹操笑意骤敛,大步向着那快马执旗的身影走去,直到一把扶住了跳下马来的信使。“何事相报。”

那信使连忙开口答道:“回禀校尉,弘农方向,有大批兵马异动,正向函谷关而来。”

弘农方向兵马异动?曹操皱了皱眉头,总觉得以和对方交手的经历来看,徐荣不像是这么莽撞的人。他先前因粮草供应不足,都不得不退向了西面,怎么会突然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又一次赶赴函谷?

曹操眼中一闪,握住斥候臂膀的手猛地发力:“是徐荣有异动,还是董卓?”

这其中,天差地别!

【作者有话说】

晚上还有一更。以及,曹操终于有表现的机会了,曹昂大喜(?)

上一章评论区的红包发啦!顺便再讨要点月初的营养液,长篇后期没啥榜单了,保一下衍生的营养液榜。

ps.本章的有一部分流程,有参考老三国的周瑜点兵。

第122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二更)

◎董卓来了◎

若仅仅是徐荣动了,因这绝不是个出兵的好时候,他就更像是来打探函谷关一带守卫情况的,打探他曹操有没有放松了对此地的戒备。

作为应对,需要即刻以一路兵马将他打退回去,防止他过早发觉陛下全力出兵,转头给关中通风报信。

若是董卓呢?

自曹操戍守函谷关以来,便时常尝试将自己代入董卓的视角,揣测他会如何做。

此人能自边境小将,一路成长到威慑朝堂的权臣,怎会身处困境便坐以待毙?那这困兽之斗,会从何处突围,就显得尤其重要。

唯一的胜算,就在陛下放松了对洛阳的警惕,大举来袭,一举夺回中央,重新清洗棋局!

此刻的董卓必定不知,陛下已在洛阳得道多助,军粮盈仓,或许真有可能做出这样的抉择。

那这就与徐荣领兵来袭,情况截然不同了,应对的方略也大有不同。

纵虎归山,无异于杀人放火。必须即刻告知陛下实情,随后,令朝廷大军在恰当的时候全数出动,把董卓的反扑正面击碎!

……

那被曹操抓住的斥候犹豫道:“这……这我们不知。”

他们还真没想到,会从曹操的口中问出这个问题。

“把你们看到的情况,详细说来。”

曹操心知,此事还真怪不得这些斥候。

他有此猜测也未向陛下汇报,以防影响其余各处的布局,这些斥候也没得到他的命令,如何能知其中利害。

何况,董卓若领兵突进,难道会大老远地就挂起了旗幡,宣扬自己要上门了吗?这和提前告知洛阳他要来送死有什么区别!

他只有可能是秘密增兵,人在军中,忽然跳出。

斥候答道:“弘农的麦田提早收割了,连带着弘农杨氏等各家都被抄没,随后,徐荣点兵出击,领兵向东而来。但具体有多少人,又有没有董卓在队中……我当真不知。”

提前秋收,抄没家产?

曹操拧着眉头,满腹思量。

这可当真是越听越像破釜沉舟之举,也让董卓亲自带兵到来的揣测,越发有了说服力。

但身为函谷关的守将,身为陛下回到洛阳以来还未能立下功劳的将领,他不能把这种“可能”“揣测”,送到陛下的面前,让陛下来做这个判断。

“大哥何必为此事发愁,我领一队精锐佯装斥候,杀近那徐荣大军附近,探听虚实不就行了!总好过在这里猜。”

“你说得对!”曹操听到曹仁这因人够年轻而发出的大胆建议,非但没劝阻,反而将那两条粗重的眉毛往上一扬,抬手指向了他,“时间不等人,陛下又将至函谷关,我们必须速速派出一路精骑前去会一会这路大军!”

“但是,不仅仅是你去……我也去!”

“大哥你!”曹仁脸色一变。

他不是因为曹操的决定而变色的,是因为——

他和同在此地的其他人都看到,曹操在说出这句话的同时,自腰间拔出了一把短匕,在松开了那斥候后,左手抓着自己的胡须,右手快狠准地举刀划了过去。只短短数息,就已将那一向打理齐整的胡须,破坏得七零八落。

曹操却浑不在意自己这形象突遭重创,朗声笑道:“哈哈哈哈这么看着我做什么,富贵人家有水有各种齿梳可用、精心打理的胡子,与那斥候所有,是相同的吗?既要扮个斥候,就当这胡子没了也好。再倘若那徐荣与董卓瞧见我,也需让人认不出一些!”

现在胡须已去,便没了这么多顾虑。曹操喝道:“我们走!”

“可是,大哥……”

曹操两眼一瞪:“你是将军我是将军?再在这里多话,不仅叫大哥,叫大伯爷爷都没用,给我好好留守在这里算了。”

曹仁:“……”

啊,那倒也不用在这里加辈分。

“我没意见了,这就走!”曹仁再不多言,又往曹操脸上多看了两眼,发觉大哥这对胡子动手,果然是改变形象的最好招数。

等再把那斥候的衣服往上一套,就更与先前的形象南辕北辙,联系不到一处去了。

就是,这刚得到了陛下委任为前锋的诏令,就直接亲自前去刺探敌情,是否也太冒险了些?

“可不冒险,又如何能知晓敌情?”曹操答道。“朝廷任我为征西校尉,委以前锋之职,是让我顺应大军开拔关中,又蹭一次陛下的名头的?再者说来……西凉军没那么蠢。”

虽说凉州人大多只知莽撞一搏的形象,颇有些深入人心,但无论是董卓还是李儒都不是愚笨的人。哪怕是败于吕布手中的马腾韩遂,能做到割据一方,不可能全无头脑。

他们若真要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图谋反击,做出的准备不会少。

曹仁是个领兵的好苗子,却还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120-130(第4/24页)

年轻了些,难保不会为敌军所骗。

他必须亲自,去做个判断!

曹操不仅做决定做得快,随同斥候飞马向西的速度,也是相当之快。

这二百里崤函道,对于已往复行惯了的斥候来说,快马加鞭之下,也不过是半日多的行程。自傍晚出发,将近天明时,便已接近了前方敌军。

不过这接下来的路,就难走得多了。

这一众“斥候”短暂地小睡了三个时辰,便再度动身,经由少人经行的小径,向着徐荣大军的后方绕行。

因是大军拔营,这后方驻扎过夜的军营中,透露着不少有用的信息。

但曹仁瞧见,曹操翻看清点了一番灶台,甚至连军中布设溷厕的位置,都捏着鼻子校阅了一番,脸色依然并不算太好看。

“子孝!”

曹操一声轻呼,让陷入沉思之中的曹仁一个激灵,连忙回过了神来,拔腿向着曹操的方向靠近。“大哥,有什么吩咐?”

曹操伸手指了指附近,“记清楚敌军布设溷厕的位置。”

“……然后呢?”

“带着人,想办法偷袭一次敌军的大营,就往这里来。”

曹操权当没看见曹仁那目瞪口呆的表情,飞快地翻身上马,向东而去,心中并不觉自己的安排有半分不妥。

探查敌情,辨析优劣这种事情,要脸是没用的。

没看到吗?董卓就很不要脸,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做成功了一些事情。

现在他是要做讨董的前锋,就只能比董卓更不要脸。

眼见曹仁闷声不吭地跟了上来,曹操向他问道:“奇怪我为何有此安排?”

“不明白。”

曹操笑了笑,解释道:“以你方才所见,这军中灶台能供给多少人之用,那溷厕,又能供给多少人之用?”

曹仁拧着眉头,回忆道:“只看灶台,约有万人,但看溷厕,又觉不止。”

敌军沿途留下的脚印凌乱,扎营边界也异常地模糊,根本无法从旁协助做出判断。

“这不就结了吗?”曹操道,“我们若是沿着敌军军营绕上一周,必定没走完,就被发现抓捕,但若是只打一处摸了就跑,还有走脱的机会。”

曹仁心中一转,隐有所悟:“直往溷厕这里冲,是最容易让敌军不便追击的,不仅如此,咱们选个合适的时间,看看这里排队的情况,就知道是灶台在骗人,还是溷厕在骗人!”

曹操赞许地点了点头:“孺子可教也。”

曹仁明白了曹操的用意,对自己要做的事有了成算。

也该当庆幸,对于这种需要接连数日进军的军队来说,为了便于士卒按部就班地行动,便于将帅管理,从设灶到建溷厕的位置,几乎是不会变的。

当曹操与曹仁等人向着徐荣的大军追去,摸到了军营附近的时候,很快便做出了偷袭方位的选择。

对于这刚刚自弘农起兵不久的队伍来说,这也完全是一场,令人猝不及防到极点的偷袭。

董卓自军帐中迈步而出的时候,仍能瞧见某个方向的骚乱不止,直到大半个时辰后,方见徐荣黑着一张脸走来。

“什么情况?”

徐荣向董卓报道:“敌军斥候想要探查我军营中人数多少,直接闯了进来!”

还一闯,就闯了个最尴尬的地方。

排队去如厕的士卒,会带着多少武器吗?

为了让溷厕免于污染全营,这也恰好设置在了一处靠边的地方,诸多营防确实不如其他位置严密,谁知道,就被敌军钻了这样的一个空子。

“幸好,斥候就是斥候,来人不多,一见没找对位置,遭人发现,直接掉头就走,我派兵追上去了,但……抓住人的机会不大。”徐荣脸色不虞,继续说道,“我和那曹操交手过数次,此人也不过三十来岁,却真可以叫一声老奸巨猾,他那军中斥候一贯配备了顶好的马匹,又是先走一步,必定能走脱。”

董卓起先还因这消息怒了一下,可一想到,连丢了凉州这种绝顶的坏消息他都已经经历过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又已平复了心情问道:“军中并无死伤吧?”

“仅有十数人。”

对面是斥候,又不是悍将,没有怎么动手。

这个消息总算让董卓的脸色好了一些。

他道:“既然如此,让他们走了也好,正好让他们向曹操报信,说你卷土重来,哼……”

“等到了函谷关下,一万人变成了三万人,我倒要看看,他曹操是什么表情。”

董卓对曹操的怨气可一点也不少啊。

要知道,当时他霸占洛阳,对袁绍袁隗这些人既存利用之心,又不免敬而远之,可对于家世稍有些尴尬的曹操,他还是很欣赏的,也满心想着将他收为己用。

结果曹操是如何回应他的?

嘴上说得好好的,却连家人都不管了,直接掉头即跑!跑了还不算,还要在兖州召集好友、召集乡党,聚众举兵讨伐于他。

若此番征讨洛阳得手,他头一个要解决的,是那洛阳朝廷的皇帝,第二个就是这曹操!不把他的脑袋砍下来当酒杯,便对不起他昔日对曹操的器重与信任!

现在……现在就连他的斥候都如此可恶。

“对了,”董卓努力抬了抬嘴角,迫使自己在这决然进军中,莫要被这些闲杂琐事牵绊住头脑,只开口问道,“我让你沿途行军中打造的船只,如何了?”

徐荣应道:“只差最后三艘,就已全部准备妥当。”

甚至为了防止消息走漏,就连长安的百官都不曾见到,董卓此次攻向洛阳的大军中携有船只,仅知道他要经由陆路突袭那函谷关。

不知有多少人因他脱离了关中这“铁瓮”,可能是要去送死,而在暗中拍手叫好,却不料,在出兵之前,李儒其实给了他两手准备。

一路是直走函谷关,以一变三,凭借人数,速破险关。

二路,便是假若刘秉支援函谷关太快,即刻变更计划,从……

……

曹仁有些奇怪地看到,当他们脱离了徐荣的军营,仓皇奔逃,以甩开敌军追击后,曹操扶着腰接连喘了两口气,却还没等从这高强度的策马疾驰中缓过神来,便已从怀中摸出了一张舆图,摊开在了眼前,以手指在其上比比划划。

他探过去,就见曹操的手指,停在了其中的一个位置。

“茅津渡?”

曹操嗯了一声:“记不记得这里有什么典故?”

曹家有钱,念得起书,就算曹仁只是曹操的从弟,也并不影响这一点。

曹仁思索了一番,答道:“秦晋之好。”

曹操一巴掌就拍在了他的后脑勺,怒道:“你就记下这个?”

曹仁讪笑了两声,答道:“我这不是为了方便记吗哈哈。昔年六国纷争,秦国为了从关中突围,先讨伐了位于茅津渡的茅津戎人,想要借这处跳板北上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120-130(第5/24页)

西,结果被晋国抢先一步假道伐虢,把那河西的渡口给抢了,唯一的出路也被断了,不得不与晋国结盟为好。嘿,我没记错吧?”

他那话刚问出口,又忽然意识到了什么,问道:“大哥,你说起这个干什么?”

曹操严肃着脸色,说道:“方才袭营之时,有一件我让你去留意的事情,你应该看到了。”

曹洪重重地点头:“他们的每一片溷厕区域都建得大,光这一处等候的士卒还不少,可见灶台是骗人的,这军中起码也有两万人!”

隐藏军队人数,是何用意不好说,但必定不是好事。

曹操眯着眼睛,冷声说道:“那还有一件事,不知你留意到了没有,在那溷厕附近有一处空地,正有一艘在打磨中的航船!船是不大,意义却非同小可。”

曹洪轻嘶了一声:“他们要航船干什么!”

打函谷关反正是不要船的!那船也没法在陆地上如履平地,撞开关城。

它只能是下水所用。

再一想到曹操先前的那个问题,曹洪顿时会意:“大哥是说,他们要打茅津渡,为自己留一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路?”

“是!”曹操回答得万分笃定。

在说出这个结论的同时,他也下意识地摸向了自己的胡须,却在发觉手感不对的刹那,又尴尬地把手放了下来。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给出一个结论。

“若只有隐藏人数,还不足以让我断言,此地的主将不是徐荣。但如果,他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是从茅津渡重返河西,进而折返凉州,重新打通后方,我敢说,身在军中主持大局的人,一定是董卓!”

董卓,他亲自来了!

【作者有话说】

来的好呀(狗头)

明天看看情况,能加更就继续加更。

突然发现,居然刚好是八月一号写到了点兵,好巧。

第123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一更)

◎陛下在此!◎

只有董卓才能有这样的号召力,往河西再奋起一搏,也只有董卓会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调度两三万兵马打向函谷关。

所以,来人,只能是董卓本人。

这条至关重要的消息,也被曹操快马加鞭,带到了已至函谷关的刘秉面前。

……

曹昂欲言又止地看向父亲,不知该不该说,他此刻的样子真有几分少见的狼狈,但想到他此行的意义,又忍不住将话收了回去,颇为曹操感到高兴。

眼见曹操又有些尴尬地摸胡须摸了个空,把手放了回去,刘秉也忍不住笑了:“孟德这胡子,丢得倒也值得。临战之中,军情为先,能先一步知道董卓的动向,都是天大的喜讯。”

“不错!”曹操坦荡地应道,“这胡子割了,还能重新长,把董卓领兵两万有余,当成徐荣带兵一万再度开赴虎牢关,那才有麻烦。”

别管是不是有陛下亲自带兵、誓师出征,这种惊天差距若是判断失误,丢掉的就不是曹操的胡子,而是士卒的人头。

是这些相信陛下能带着他们打向关中的,士卒的人头!

刘秉甚至在听见曹操汇报的时候,无比庆幸,他把曹操放在了这个最合适的位置。

多疑谨慎的性情,决定了他一定会去亲自查探这份军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和五条的直球恋爱 跟前任参加恋综后 钓系美人搞崩自卑受剧本[快穿] 当绝色美人成为路人甲 呆萌美人被捡回豪门后 笨蛋在综艺陷入修罗场[快穿] 我在西幻当文豪 限制文里的捡漏路人 超绝第六感强迫我做警界之星 (gb)驯养烈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