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 120-130

120-13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黑月光攻不想上天堂[快穿] 求求你们不要败坏师门呀 路人甲逆袭成为万人迷(快穿) 愉悦精灵就变强?那不当训练家了 综漫:加载词条,兄控妹妹太多了 在木叶当反派,女忍者们齐破防 我的宝可梦怎么就变成妹子了? 秦时:我只工作八小时 开局冰冻果实,蜘蛛女格温倒追我 人在须弥:我有词条修改器

而办事的不拘小节,又决定了曹操会以这神来一笔的突袭溷厕,来判断军中的人数与领军主帅的身份。

“孟德,你只做个征西校尉,真是屈才了。”刘秉赞道。“那么以你看来,我军反击董卓大军应在何处,又应如何布设兵力?我见你对函谷关至茅津渡一带了如指掌,应当已有想法了。”

曹操一听这后半句便明白,陛下这夸赞里,屈才就是屈才,可没有什么对他戳人痛处的指责,当即笑着答道:“只需要陛下做两件应对之事。”

“说来听听。”

曹操铺开了舆图,作答道:“如非必要,自茅津渡强行渡河,一定不是董卓的首选,自此地渡河很难不惊动河东守军,此地又是陛下起家之地。董卓必须承认,陛下在河东的声望,完全能做到全民皆兵。一旦他在渡河之时被拦截下来,遭受的损失必然不小。要凭借着这样的兵马重返凉州,调集旧部的同时,防止吕将军来袭,或许……数年前的董卓做得到,如今却仅剩一线希望。”

董卓已不是当年的英雄豪杰了。

这一线希望,也就是比他在关中被围困至死,好一些而已。

“这只能做后手,或者是前线分散去陛下注意力时的——奇袭。”

正如先前曹仁所说,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才能做到的。

刘秉点了点头:“也就是说,他现在最多就是准备好了船只,做好了这一路发兵的规划,但不会在这三五日内便付诸行动,朕还来得及即刻传讯河东与并州,让他们有备无患。这是你说的第一项应对。”

“正是!”曹操将手一指,继续说道,“陛下再看此处。”

刘秉顺着曹操的手看去,会意道:“崤山?”

“继续向前,从茅津渡往东,扑向洛阳,有两条路,北道沿河而行,直至函谷关下,南道自崤山中穿行而过,直至与洛水交汇,进而顺水而下,绕开函谷戍守最严的北段,直抵洛阳,陛下觉得,他会走哪条路?”

刘秉凝眸沉思:“崤山之中道路曲折,不利于大军行进,数日都走不出来,倘若朕先一步收到了他那大军变道的消息,即刻令黑山军赶赴崤山,借助地势迎击董卓的西凉铁骑……”

“他会有大麻烦!在山林之中,吕将军这等猛虎之才,都未必能防得住黄巾出身的士卒,更何况是董卓。”曹操语气笃定。“所以只要陛下给董卓一点进军的耐心,不要让兵马即刻自函谷关大举压向西面,董卓在权衡利弊之下,走的一定是北路,也会直接送到陛下的面前。这就是臣要说的第二项应对。”

等!

等到董卓继续顺着北道往前,来到原本仅有曹操戍守的函谷关下。

董卓以为,他隐藏了兵力,藏起了自己,准备到了关下,给此地的守军一个大惊喜,凭借着人数,自函谷关向南北方向山中延伸的城墙间突围,却不知陛下的大军已至,人数也不下于董卓。

作为守城一方的刘秉,原本就可以付出少于敌军人数的代价,确保函谷关不失,现在人数还占优,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只要不轻率地与对方狭路相逢,正面交战,他就能反过来,给董卓一个惊喜!

“此外,”曹操向刘秉道,“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你说。”

“臣请领一路兵马,先行赶赴函谷关以西的山中,一旦董卓受困关前,便自后方,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这话一出,刘秉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却见马超太史慈这些将领大多露出了懊恼之色,遗憾于没能抢先一步开口,申请这份重任。

曹操打眼一瞥,便将这些目光尽收眼底,心中冷哼一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120-130(第6/24页)

他不顾生死,也要探明敌情,可不是为了慷慨地成全其他人的。哪个位置最能在围剿董卓之时立下大功,他会看不出来吗?

不趁着此刻向陛下分析军情,尽早提出,只怕真要被那些争功上进的年轻人抢了先。

那他的胡子才是真的白剃了……

刘秉同意了:“好,此事就交予孟德了。只是这董卓曾数次死里逃生,如今孤注一掷打向洛阳,必已重燃心火,不可小觑,孟德绕后而击,也务必小心。”

至于其余的人……

“高将军。”

高顺忽见陛下转回头来,点了他的名字,连忙出列应声。

“你与孟德同去吧。这函谷关前山谷狭路,本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有陷阵营堵截后方,何愁董卓大军不乱。”

“赵将军,马将军。你二人骑兵各自待命,随时预备出关冲阵。”

“徐将军与太史将军接手函谷关一应戍防要务,迎战董卓。”

安排完了这诸位将领的职责,刘秉也微微松了一口气,抬眼向着远处望去,心中为之一动:“来一队人马,随朕去那儿。”

曹操顺着陛下伸手指去的方向而望,就见那正是此间城墙向北蜿蜒而入山中,能看见的最远处。

凤凰山南北展开,似是组成了这险关的一部分,城墙顺势而起,于高处,修建了一座瞭望敌情的烽火台,当年汉武帝迁移函谷关至此时,为这座烽火台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望气台。

当董卓来袭的时候,除却在前方巡探的斥候,这里,就是最先看到敌情的地方。一旦关前有变,从此地也能窥见战场的交锋情况。

曹操笑道:“昔日秦函谷望气台,得名于关令望见老子入关中,是圣人之紫气,今日陛下登望气台,便是望董卓之死气了。”

这又如何不是一种望气呢?

但此刻仍在赶赴函谷关而来的董卓却不知道,他的行踪以及意图藏住的兵马数量,已在曹操的火眼金睛中无所遁形。

已誓师出征的刘秉不仅为他准备了两路“断后”的大军,安排好了马超、赵云两路追兵,还已全面接管了函谷关,预备在此地迎战董卓。

他只是为了防止如同斥候袭营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令徐荣在行军中调整了溷厕的位置,也愈发小心地打探敌军的动向。

可随后的种种风平浪静,却好像是在告诉他,这些准备,都没有多大的必要。

函谷关守军按部就班地估量着两军交战的时间,似是因兵力不足,仍打算依靠着关城壁垒,完成对“徐荣大军”的拦截。

一想到此,董卓虽然仍对刘秉的飞速发展心头惴惴,还是不免在此刻,发出了一声嗤笑。“徐将军,看来那曹操真没将你放在眼里。”

他敢说,曹操的斥候必定已经看到了,徐荣此番行军所携的粮草辎重不少,不会如先前一般,轻易被粮草运送的弊病拖累,被迫撤向弘农。但就算如此,他做出的反应,仍是以静制动。

徐荣冷静地分析道:“不应该说是曹操没将我放在眼里。黄巾之乱时,先帝令人重启洛阳八关,这函谷关位居其首,确是易守难攻,无论是从哪个方向都是如此。若我们仅有兵马万人,以曹操所统的四千部众,完全能将我们拦截在此,说不定还能借此,消耗太尉的粮草兵马,为荆、凉二州的兵马,寻找突围的机会。”

“……是,你说得对。”提到荆州凉州,董卓便忍不住咬了咬牙。

一个是他派出刘表意欲夺取为刘秉添堵的地方,现在虽有李傕重新被他派去坐镇武关,但也难保,在刘备孙策平定宗贼壮大兵马后,不会全力破关,自东南杀入关中。

一个是他那断绝关系的义子吕布驻兵所在,以对方威震凉州的表现,董卓毫不怀疑,只要朝廷下令,马腾又为他筹措完毕军粮,吕布一定不会止步于来信气他!

这两路打向关中,都比关中对外应战容易。也正是因此,董卓不得不剑走偏锋,直取洛阳而来,与那两路敌军抢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他遥遥望着东面,仿佛已越过了百里之遥,将目光如刺一般,落在了远处的函谷关上,“那就让曹操看看,他这个稳健的应对,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虽是全力发兵洛阳,但董卓控制着行军的速度,又有徐荣为副手,管理着军中士卒,当距离函谷关仅剩十里之时,董卓可以确定,他此番带来的士卒都未因行军而疲累,而是正值精力充沛之时。

他也随即下令,让士卒各自一顿饱餐,就地休整,预备在下一次拔营进军中,发起函谷关的真正进攻。

而当大军再一次起行的时候,在这大军之中虽高悬的仍是徐荣的军旗,身为主将的董卓却已经骑乘战马,居于中军之首。

那些远远望向他的西凉士卒也终于在这一刻,仿佛重新见到了昔日的董卓。

那个在凉州领兵,大破羌军,斩首数千的董卓。

那个得赏赐九千匹缣,也全部分给士卒的董卓。

那个能得流星相助,能靠着佯装捕鱼,两次从败局里脱身的董卓。

在他脸上,好像还有一份未曾休止的桀骜张狂,以及一份,必要绝处逢生的执拗。

“诸位——”董卓举起了手中的刀,中气十足地大喝出声,“随我杀破敌军,踏破函谷,打向洛阳!”

这三万精兵当中确实有自董卓入关中才征调而来的,有他从皇甫嵩处抢夺来的,但能让他选为此次进攻函谷关的兵马,最多的,当然还是对他来说的元从。

于是在这一刻,惊天的喊杀声,顿时响起在了这一路士气重振的大军之中,也让其他的声音,都被淹没裹挟在了当中。

后退的却步,也被遏制在了这向前又向前的大势之中。

……

“他们来了!”刘秉脸色一沉,肃然惊声。

他一把扶住了望气台的城墙,目光一瞬不眨地望向了远处。

哪怕斥候已先一步向他告知了董卓相距此地的路程,在望见远处因万人行军而于山谷中扬起的沙尘时,他仍然无可避免地心中一颤。

但这不是他第一次和董卓相抗,只是第一次这般正面地交锋而已。

此番的有备而来,更是让他一收初时的惊诧,能以足够稳重的语气,喊出两个字:“点火。”

点火!

点的,是烽火台之上的报信之火!

一时之间,从望气台至函谷关关门处的数座烽火台尽数燃起了报信的烽烟。

这把火,不仅令已埋伏于山中的曹操收到了这个信号,也让正在行军之中的董卓,看到了这个“敌军向洛阳”发出的通报。

可,他不仅没有停下,反而用着愈发声嘶力竭的声音,发出了一个字。

“杀——”

“杀!!”

杀了眼前的这尊拦路虎,打破关中的困兽处境!

随着这声号令发出,军中当先的战车与巢车,都已在士卒的推动下顶替到了前方,向着已见轮廓的函谷关冲去。

函谷关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120-130(第7/24页)

的守军不是瞎子。

当他们冲至函谷关射程之内的刹那,一蓬蓄势待发的箭雨,顿时向着他们迎头罩下。

但也就是在此时,战车前的精铁围挡,巢车云梯前的大盾,都先将它们阻拦了下来,让西凉大军顶着为数不多的死伤,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董卓心中大快,令军中进攻的信号发出得愈发急促。

那咚咚战鼓,更是敲得他的心脏都剧烈地颤动了起来,也在一瞬间,点燃了他眼中的迫不及待。

“步兵!步兵以盾掩护,也上前去。把冲车推上去!”

三百步,是一个对弓弩来说一瞬可至的距离,对于巢车、投石车、冲车这种需要由人力来推动的攻城器械来说,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艰难。

敌军斥候知道他们的到来,势必已在函谷关上筹备了足量的弓弩与箭矢,此刻正在不遗余力地借助着有城关庇护,以及居高临下的优势,将这利器向着前方发射而来。

这铺天盖地的密集箭雨中,甚至无法让人从中分辨出,有一把劲弓的发射来得尤其精准,哪怕有着诸多遮挡,依然能够精准地命中敌军的要害。

因为董卓看到的,是第一批杀出的冲车,直到距离城墙三十步的位置,才因兵力耗尽而彻底停下。

第一批投石车已发出了第一枚呼啸而起的巨石,只是因仓促发出,才打得有些歪了。

对比于当年董卓在冀州征讨广宗的攻城战,现在这些跃入眼帘的景象,无一不是莫大的好消息。

这意味着,他突然加大了进攻的规模,确实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在这突然之间,光凭借着此地的守军,根本无法形成足够有效的拦截打击。

既然如此……

“上!压上去!”董卓毫不犹豫地下令。

若是五辆冲车在百余名士卒的掩护下,已能只剩三十步的距离,那么换成十辆冲车,五百士卒,是不是就能起码让一辆铁皮冲车,扑到函谷关下,向着城墙发出第一声撞击?

这是一个完全能够换算清楚的问题。

他也经得起这样的损失。

这些同样因先头部队表现而亢奋的士卒,当即尊奉着董卓的命令,向着前方的城墙蜂拥而去。

望去一片灰褐之色。

以刘秉得到了东海麋氏和中山甄氏的支持,尚且不能让士卒全部披甲,董卓这边的条件也就更加艰苦些。

那些混杂在盾牌之间的人肉壁障,几乎是无可避免地迎着当头箭雨,直接顺着向前扑去的架势,倒在了血泊当中。却还有更多的人,更多的战车,碾过了同袍的血肉,以凶悍的架势,撞向前方的关隘。

仿佛在这等惊人的攻势面前,就连前方的弓弩手都为之一震,发出的反击稀稀落落了起来。

董卓又怎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随着又一声战鼓的擂响,一批士卒高声呼喝,在徐荣的带领下向东急进,作为接续前方兵车的真正攻城主力。

炽烈的夏秋烈日,让铠甲加身的徐荣和董卓都已觉额角有热汗奔流而下,但又很快被此刻热火朝天的战场蒸干,让他们仍能睁开眼睛,看到前方——

在士卒的掩护下,有一辆最是争气的战车,距离城门已又一次拉近到了三十步的距离。

然后是二十五步,二十步……

饶是董卓已经历过不知多少次战场,他也无可避免地在这一刻屏住了呼吸,只等着看到冲车撞上城门,发出一声比鼓声还要动听的声响。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先响起的,却不是这一声撞击,而是函谷关城头,一声轰然敲响的战鼓。

“咚——”

董卓原本以为,那也不过就是个寻常的进攻助威信号。

可当他抬眼向着关上望去的时候,顿时面色一变。因为他看到的,竟是他始料未及的一幕。那关上守军忽然间就变得密集了起来,像是直接凭空翻了个倍,把这在眼前展开的城墙,直接填得密不透风。

与此同时,起码有数十杆大旗,也随同这些守军一起立了起来,出现在了城头。

旗色纷纷,这霎时间随风张扬的大旗上,也林林总总出现了数个不同的字样。

坏了!

董卓还来不及分辨这些旗帜上的文字,便看到,箭如飞蝗,又一次密密麻麻地向着前方飞扑而来。

而这一次,愈发凌厉而密集的箭雨,再未能让他的兵马从中寻到前进的缝隙。

只听到嗖嗖箭鸣不息。

那辆距离城墙此时仅剩十六步的战车,在电光石火间被射成了个筛子,再未能向前半步。推动冲车的最后一名士卒在这惊变面前,下意识地想要掉头求援,却被一只利箭贯穿了胸膛,只来得及发出了一声惨叫,便倒了下来。

但只是如此,对董卓来说尚是能接受的损失。

就像此刻,徐荣一扯缰绳,以一种极为老练的方式停下了进攻的趋势,也恰到好处地避开了这第一波雷霆打击,依然有着继续向前进攻,与敌斡旋的资本。

那是极有天赋的将领在危机面前的本能应对。

可那箭雨还未停歇,就在那一片乱战声里,无论是徐荣还是董卓,又或者是已深陷关下战场的士卒,都听到了关上的一声齐齐大喝,瞬间,就压倒了前方的金戈与脚步声。

“陛下在此,等逆贼董卓多时!!!”

陛下在此。

等——逆贼董卓多时!

【作者有话说】

晚上还有一更

第124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二更)

◎前后夹击◎

喊声如奔雷轰鸣,直撞入董卓的耳中。

哪怕明知不该在战场上有这样的表现,他还是有极短的一刻,被这句话惊得眼前恍惚。

陛下……

哪个陛下?

除了身在洛阳的刘秉,显然不会有第二个可能。

董卓更是在这一刹的心惊肉跳中,用着先前更为敏锐的眼力看到,在这函谷关的关头,有一尊最是特殊的血色大旗缓缓立起。

赤红色。

那是昔年大汉的高祖皇帝因斩蛇起义,自领赤帝子,而划定的旗色,也鲜少用于将领之中。

只在此刻,用战场上最是鲜明的颜色,昭告着有宗室之人领兵在此,也极有可能就是他们口中喊出的“陛下亲至”。

但这并不是对董卓来说最令人恐惧的东西,更令人胆寒的,无疑是那句“等逆贼董卓多时”!

没人长着千里眼顺风耳,也本不该在此刻的战场中,瞧见董卓的模样。董卓更可以确定,在行军之中,他从未有什么能让敌军斥候发觉他踪迹的表现,为什么在城头的守军,会如此笃定地相信他就在此地?

是关中的某处走漏了风声?

不应该的,他出兵前,位处长安以东的要塞潼关已经修筑完毕,正是为了防止,少了函谷关为屏障后,光靠着徐荣屯兵弘农,无法为关中抵挡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120-130(第8/24页)

洛阳的大军。

是军中有人通风报信?

那就更不应该了。徐荣治军之严,远胜董卓手底下其他的庸碌之人,怎会出这样的岔子。

可偏偏,就是出现了这样骇人听闻的一句通传,说的是等他多时!

“喂——”在前方的门楼之上,还传来了单独响起的声音,没能越过这片嘈杂,传入董卓的耳中,却教距离更近的徐荣听了个清楚。

“我乃西凉马超,今为陛下亲卫!此番,就直接传话了,也不必一封信,射到你长安的城墙上哈哈哈哈 !”

那张狂而不驯的年轻人话音刚落,便架起了城头的一支蹶张弩。

马超死死地咬着后槽牙,愣是将这需要两人方能张开的大弩一点点拉开,眯着眼睛向着混战中的人群扫视。

徐荣忽觉后背一凉,一种近乎本能的危机感,让他毫不犹豫地提枪纵马,向着前方一跃而出,顺势趴伏在了马背之上。

头顶撕裂一般的劲风,在耳边炸开了一声利响。

一支大箭,就插在了他先前挪开的位置。

但徐荣根本无暇为自己侥幸脱逃而觉庆幸,也犯不着高兴自己并未被马超所激怒。

这向前的一步,就是让他愈发接近了城头的箭雨射程。

而抬眼间的惊鸿一瞥,竟是让他花费了极大的定力,方才没有勃然色变。

以函谷关关门为中心,密密匝匝的守军人群,顺着城墙的起伏,向着两山蔓延,像是一直接入了望气台与鸡鸣台的烽火之中。

这一个照面间,让他去预估敌军的人数,也知那绝不只有起先的四千人。

四千人中出不了这样的弓手队伍!

弓手人数的增多,对他这等攻城之人来说最大的坏处,就是敌军更换箭矢之时,可以由同袍顶上,便不会出现多少两轮箭矢之间的空窗期。

果然,就在徐荣想到这里的时候,一批士卒望见前方的弓箭稍歇,再一次试图将冲车向前推进,可下一轮箭矢,仅仅是一个喘气的空当,就已砸了下来,越过了那作为屏障的冲车,带着高抛的重力,落向了这些拼死卖命的士卒。

如果说,军中能尽数着甲,已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办到的事情,那么军中士卒能佩戴头盔的,更是少之又少。

在这毫无保留的迎头痛击面前,简直是一片的人仰马翻。

利箭落地,砸在前人的头颅上。

后方的士卒又收势不及,直接撞在了前面的人身上。

毫无疑问,这些直接暴露在关上守军面前的弱点,便是最好的落箭位置。

——太史将军给他们这批弓弩手集训的时候,强调过了数次,现在也自有人能施展出来。

箭矢又出,一时之间,董卓军中又是一番惊呼惨叫。

徐荣来不及等到董卓的传令,只能从他所在的位置发出一道军令。

……

“他们在退?”

刘秉从望气台远眺,其实看不见城关之下具体的人与事,看不见将帅所在,但能模糊地看到,一团黑影随着其中一处的先行“流动”,正在缓缓向着函谷关的反方向撤离,但因后方的兵马没动,那其实更像是……

“是前军在退出城头的射程。”司马懿答道,“从此地看来,董卓的大军阵仗未乱,若能退出函谷关的弓弩范围,还能抱团戍守。这前军将领的决断倒是快,没等继续被拉扯在城下的战局中,就下令了。”

还没到士卒哗变的战殁人数,这缓缓后撤、与董卓会合的前军,就尚未到无序的地步,至多是在军队中引发一阵骚动罢了。

但怎么说呢,看起来是有一批人要从前线的乱箭中全身而退,实际上的情况,又远不只是如此。

交战之中一向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当这批士卒跟随董卓的喊杀口号,直扑函谷关来的时候,大军之中的雄心壮志,可谓是溢于言表。可当来势汹汹的先头部队迎来了一场更为狠辣果决的打击时,军中的士气,便不是依靠着董卓的三两句话能挽回的。

刘秉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此刻董卓军中的士卒,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

原本就异常坚固的函谷关,像是因填补上来的守军,加高了数寸,也愈发变成了拦截在董卓大军面前的天堑。

而很不巧,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他们想退不假,但有些人可不希望他们这么做。

……

除了要躲射程更远的强弩,几乎已退出弓箭范围的那一刻,徐荣无声地松了一口气。

但似乎这口气还未放下,他就已听到,在他来时的后方,忽然发出了一声震颤与喊杀的巨响。

那不是从何处传来的回音,也不是己方的兵马正在为他助阵,而是……

是敌袭!

像是在呼应着他的猜测,那边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敌袭——”

“敌军……啊!”

那一个军字刚刚出口,发出喊话的人,就已被一支突然来袭的利箭夺去了性命。

下一刻,那支横空杀出的轻骑,已向着董卓的后军,举起了屠刀。

落在最后压阵的,可不是董卓军中的弱旅。

崤山能藏人,河谷易遭伏,是任何一个有行军打仗经验的人,都可以做出的判断!

所以董卓甚至是将一批体格健壮的兵马放在了压阵的位置,就是为了防止遇到这样的情况。

可偏偏前方函谷关上的惊变,在方才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当战场交锋的响动回荡在河谷当中的时候,几乎让人分辨不清声音发出的方向。

也正是这一份掩护,让早已提前守在关外的曹操,抓住了进军的机会。

昔日洛阳的名士再如何因他家中有宦官长辈,对他的身份多有诟病,也无法改变一个事实。

那就是他父亲曹嵩能有钱买三公的官职,现在也能为他武装出一支骑兵。更不能改变,他曹家以及夏侯家多出将才。

更别说,董卓在前,谁能不杀红了眼!

两名健壮的西凉军被策马当先的曹洪以及夏侯惇先后斩落,结果就是这两人停顿下来交手的空当,又有一人带兵,已杀奔到了他两人的前面。

后面拍马也没赶上的夏侯渊真想骂一句,曹仁这小子是不是因为先前听令突袭人家的溷厕,生怕将来记战功的时候只记这一笔,现在必须要刷出一份新的战功,于是如此的积极。

他也果然瞧见,曹仁一声怒喝,带着亲卫连杀十数人,还速度极快地向着后军的另一侧杀去。

董卓兵马何止是应对不及,在这异常凶残的袭杀面前,顿时乱作了一团。

徐荣刚刚折返到董卓的面前,甚至还来不及收整前方溃败而回的兵马,听到的就是这样一句惊慌传过大军、来到他面前的噩耗!

“敌军是什么人?”徐荣连忙问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120-130(第9/24页)

“是……”

“管他们是什么人!”董卓厉声打断了士卒的话。

若不是他一向以来的威严让人不敢逼视,必定会有人留意到,他握紧缰绳的手,在对上前方一片血色的刹那,又颤抖了一下,像是这半年间的逃避与放纵,终究是让这位西凉统帅留下了一些后遗症。

但先让附近士卒听到的,还是在这第一轮受挫过后,他那斩钉截铁的话:“不管他们是谁,现在都已脱离城关庇护了,难道你们越不过城头的箭雨,还越不过这后方的兵马吗?”

“先清后路,再图破关——”

那是早就考虑到过的偷袭,为何要如此惊慌?不过是因为前方的退败,让这发现敌情慢了一步罢了,又算什么?

可当董卓回头之时,听见的却是巢车望楼之上,一名负责为他报信的士卒发出的一声惊呼:“太尉,他们顶不住!”

这个“他们”,不是敌军,而是他们自己的兵马。

“怎么会顶不住!”董卓强忍着怒火,几步登上了巢车高处,向着后方看去。

他随即就见,都还没等到他那还击的信号发出,西凉的精锐骑兵已经动了起来,向着曹家和夏侯家几位将领统御的先锋精锐袭来,必要阻拦住他们杀伐肆意的狂妄势头。

但在骑兵交手之前,凭借着那先声夺人的前军而有了出兵机会的,是另外的一路兵马,像是一片漆黑的潮水,填塞在了中央,也当先一步,向着这批骑兵拔刀相对。

长刀斩马,似是自这片重甲披挂的黑潮中,分出了一道雪色的浪花。

那些来不及停下的精锐骑兵,便如同撞上的,是一块无法搬走的巨石,是带刺噬人的浪花,霎时间血光四溅,凄声不绝。

曹操一边心中惊骇,这被陛下无比看重的陷阵营,居然有这般骇人的本事,一边又全无受到影响,对着余下的兵马做出了出兵的号令。

“杀——”

一名西凉士卒被这一声,惊得肝胆俱颤,还来不及前进或是后退,就被有陷阵营托底的敌军砍杀倒地。而这远远不是个例。

谁让对于洛阳汉军来说,士气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没看到吗,西凉军原本想要一举攻破函谷关,却在增兵面前,狼狈地退下阵来。他们希望通过后撤得到喘息调整的机会,却在此时,无法冲破陷阵营在后方的拦截。

最重要的是,就如先前那句吓煞敌方的口号所说的一般——

陛下在此,陛下在这儿看着呢!看着他们,打赢这一度将人拦截在八关之外、在洛阳肆虐的董贼大军。

刘秉看得到,对于这片原本就不适合横向大规模展开的河谷地形,陷阵营所能发挥出的作用极为惊人。

而当西凉骑兵在陷阵营面前折戟倒下的时候,对前方董卓大军带来的压力,犹胜关上的守军!

后路的障碍不除,就和董卓的凉州被吕布夺取是一样的。

“回不去”,比“无法前进”,更像一个鬼故事,也更容易让人心神大乱。

然而就是这样,函谷关中的守军,也没有放过他们的意思。

箭矢已停,仅剩零星的强弩点射,却还有一批人,在董卓所见不到的地方,做着另外的一桩要事。

“快快快!把石头搬上来。”

“少抹点火油,够了!省着点!”

“现在是讨董,又不是做贼,干什么抠搜。”

一名白波兵推着装有石块的大车向投石机走去的时候,还忍不住向同伴问道:“你说能往石头上铺一层盐吗,我觉得盐进眼睛里也挺疼的。”

“……”

这种创意,被严守军纪的徐晃给打了回来,一枚枚巨石也在他的监督下准备就位。

因估算过了打击距离,这些操持投石车的人根本无需细看,一见石头填载到位,便狠狠压动了拉杆,将其抛掷了出去。

石球裹挟着一层包裹在上的烈火,呼啸着,砸向了正欲转头反击的董卓大军。

“太尉!”

董卓脸色一震,几乎是狼狈地从巢车之上翻滚了下来,仰仗着人群的托举,方才没有摔折了手脚。

可他先前站着的那座巢车,就没有这么好运了,而是直接在一枚巨石的凶残打击下,四分五裂了开来,还被那余火点燃在了当场。

落地的董卓却又忽然神色凛然,向着函谷关的方向死死瞪去,自觉自己倘若没有听错的话,在关内正传来了敌军骑兵整装待发、极有节律的踢踏之声。

那是……还有军队会随时杀出关来的征兆!

“愣着做什么!”董卓大喊出声,“掉头,先杀后路敌军!”

“可是……”

可是那一路披着重甲的精兵,实难击退啊。

也不知道那是多少年的积蓄,才能武装出这样的一支专克骑兵的步兵。

董卓却当即打断了他的话:“可是什么可是,我们是三万个人,不是三万头猪,怎能被敌军的把戏诓骗住了脚步,就这般引颈就戮!”

敌军就算占尽先机,也无法在这即刻间杀光所有人,荡清战场,那就还有翻盘的余地。

说不清楚到底是求生欲,还是绝境中重燃的豪情,让董卓在挣扎着重新上马的刹那,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反应。

徐荣未及阻拦,就见董卓与其亲卫,直向陷阵营杀去。

他也确实来不及阻拦!

函谷关上的守军,先前或许还不敢确认董卓的位置,可在此刻的中军调度中,已能清楚地看到一处兵马调度,带着无人可挡的架势,悍然调转了方向,也自有一批批士卒为他让出了道路。有此等待遇的人,除了董卓还能有谁!

他因高顺和曹操的联手,决意不顾关上如何,先重新铺平后路,却也……

给了另外的人以出兵的机会。

因为董卓已无法想象,洛阳的皇帝麾下,是怎样的人才济济,就连亲卫,都能点齐这样的五路大将。

那些呼啸的落石砸起尘土飞扬,又如同先前击毁那望楼一般,点起了数处火焰。

以至于当那冲车难以抵达的城关徐徐打开时,他们根本无法来得及扑上前去,更是顾虑于那大批的弓箭手,不敢做出这样的举动。

徐荣瞳孔一缩,几乎是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兵刃。

他们不敢前,敌军却敢进。

这就是差距。

所以就在这一刻,两支骑兵一前一后自关中杀出,趁着董卓去了后方,前军又气势正颓的当口,径直杀来。

一路,还有着让他分外眼熟的表现。

那是段煨昔日所统的兵马,可现在,他们听从马超的号令,与赵云配合,杀向了他徐荣!

……

两支马上长枪,在迫人的日光里,各自抖开了一个,热身的枪花。

【作者有话说】

明天周日继续,可恶,好像一闭眼一睁眼,就写到打进关中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和景光结婚之后 我上交了时空穿梭卡 我的生活变成了游戏 苏格兰水仙观察日志 十八线退圈开殡葬店后 师尊是美强惨男二 冉老师别请我妈妈吃饭了 请记住你只是一个配角(快穿) 千禧年代大小姐[穿书] 轻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