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2 / 2)
看了还没到一半,常庆妤猛地坐直了身子,“许姐姐,你在家就琢磨这些吗?”
许栀和:“闲着也是闲着。上个月底梁影和云阔说要一路北上,西出玉门,想在渭水畔种树,说得我都有点心动了。”
常庆妤别说是玉门,出生至现在连汴京也没出去过,听到许栀和说起这件事儿,忍不住偏过头来看她。
“好在她们两个现在都已经有了名声,在外面养活自己不成问题。”许栀和指尖在纸张上划拉,“瞧着她们迫不及待的样子,现在说不准都已经到了城关,见到了牵赶骆驼的商旅了。”
那也正是她们一直想见的。
向许栀和辞行时,两人惴惴不安,像即将远行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和长辈说的孩子。
许栀和倒是十分理解,对她们说:“见众生,见世界,见自己,你们虽然年纪不大,但经历曲折,对丹青一道比我更热烈,多见一见不一样的景色,这很好啊。”
说着,她让方梨拿了钱匣过来,作势要递给她们,“远行路上颠簸,要带足了银钱才会舒服,这里面有一百两,要是不够你寄信回来说。”
梁影和陆云阔连忙推辞,“师父,我们现在也积蓄了不少钱,怎么好意思收你的钱。”
那笔钱推脱一番,梁影和陆云阔还是收下了。
倒不是许栀和没有给的更多,一百两的银子已经很重一包,带多了在外面反倒惹人注目。
夜里许栀和与陈允渡说清了自己的顾虑和担心,后者闻言,略带几分意外的笑:“官家新下的旨意,便是推广交子——也就是你口中方便携带的纸币。”
官家要推广交子的事情并没有大张旗鼓,截至目前为止,只将旨意下达给负责户部诸事的晏殊和富弼、以及一些下属官员,他也是因缘际会,才提前知道这个消息。
见许栀和感兴趣,陈允渡索性拉她坐下,将交子的发源和流通说了说:“先帝在世后期,益州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私交子,统一形制、面额,凭借交子兑换铁钱。后来因为无人监管,部分小商户仿制交子,导致真假难辨,一时间引起了当地动乱。”
许栀和想了想道:“毕竟新兴的东西,有疏漏是正常的。”
“确实如此。原先对这种新兴货币抱有期待的百姓和朝廷像是被泼了盆凉水,随后不了了之,直至天圣元年,朝廷才重新准备设立交子务,发行收归于官府……”
后面的内容就涉及到了一些户部的内容了,比如说初设那年发行了一百二十五万交子,每张交子对应铁钱七百七十文,且每隔一定年限要进行交子回收,防止发行超量和恶意伪造。
其中的复杂只有益州交子务的官员才知道,也正是因为这诸多限制,交子一直在益州路流通,没能真正推广至全大宋。
许栀和原先还能听得懂,到了后面计算就有些脑子转不过来了,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最后打了个哈欠虔诚道:“希望可以早点推广,这样出行在外可就方便多了。”
……
常庆妤又问了许栀和几个问题,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才继续看她写的纸。
许栀和纸上的内容五花八门,有和金酥斋相关的内容,也有和外城和乐小灶有关的内容,写完一段内容,边缘勾勒一朵花,像是无聊时的即兴所作。
常庆妤看不懂上面的“旬初特惠日”,指着问:“这是什么?”
许栀和用简要的语言讲述了一下具体的内容,“一份薯蓣和一份气泡酒合在一起卖,旬初每一份比单独买两样省十文钱。”
常庆妤很聪明,学会了举一反三,“所以和乐小灶也是这样,每月选定一个日子定为特惠日。在这一天,会有菜蔬搭配在一起,比寻常便宜一些的价格卖出去?”
许栀和:“我现在还在犹豫要不要选为同一日。不过都是和乐开头的,定为同一日也没什么不好,反正两家铺子距离远,也不至于谁抢了谁的生意。”
两人说话间,马车已经到了城东。
雨顺将最近卖的火爆的几样糕点都点了两份,然后欢快地迈着步子走回马车旁边,掀开帘子递进去,“许娘子,常姑娘,你们尝尝看。”
常庆妤瞬间被唤醒了记性,“啊!这个我吃过!府上下人里面都在传,说它虽然看着简单,但味道很好。许姐姐你尝一个?”
顶着两人亮晶晶的眼神,许栀和看向新打包的糕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北宋县令庶女》 150-160(第6/16页)
手中的糕点用油纸简单包着,右下角边缘处印着一个小小的桃花枝,用一根四方绳子系着。
许栀和拆开糕点,拿了一块放入口中。
常庆妤:“怎么样怎么样?是不是很好吃?”
雨顺:“肯定很好吃,我兄长不嗜甜,每次都能吃三四块。要知道,他可是能一个月都不吃零嘴的人。”
常庆妤偏头,“你是说风调?那真的很难想象他吃糕点了。”
“对吧对吧,”雨顺说,“偏他还好面子,屋里的油纸被人发现了还推说是我带回来吃的。可冤枉坏我了,苍天明鉴,我这段时间一直跟着维熙哥。”
两人说了几句,同时转头看向许栀和。
“……我好像吃过。”许栀和慢吞吞地嚼着口中的糕点,“只是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吃的。”
雨顺:“吃过?不应该啊,这铺子下半年才开门……不重要不重要,这一份是桃花糕,另一份里面装的是酥酪。许娘子若是觉得好吃,我们常过来。”
常庆妤毫不客气地拆穿他:“说什么体贴许姐姐,真不是自己馋了?”
雨顺挠了挠自己脑袋,露出一抹虎牙。
常庆妤看着他的笑,忽地道:“你离开潘光哥哥那么久了,他有没有催过你?”
“催我?哦哦常姑娘说的是催我回去吧?”雨顺酝酿了一下,才矜持说,“那自然是有的,毕竟我和兄长是郎君的左膀右臂,虽然平日里他嫌我不着调,可真当我离开了,他恍然念起我的好,最开始那会儿,每隔几日就会让人上门,问我是不是准备回去了。”
许栀和与常庆妤用一种看破不说破的笑容看着他。
“你们可别不信,我所言句句属实。”雨顺不服气,“只不过许娘子这儿待遇太好了,我不愿意离开。”
常庆妤状似无意问:“具体怎么好?说给我听听呗。”
许栀和拿糕点的动作一顿。
雨顺不疑有他,立刻侃侃而谈,“没什么拘着我的事情,每月给我月钱,还有吃不完的金酥薯蓣和气泡酒,有什么新的蘸粉我也能第一批尝到,兄长对我也温和了许多,不会拧着我耳朵骂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对我的笑脸都变多了。”
一说起兄长,他的语速陡然上升一个层次。要不是到了许娘子身边,谁能想象之前少给他好脸色的风调还能有朝一日特意带着吃食和银钱,对他说“要是在外面受了委屈随时回来,哥哥在。”
这句话,光是常庆妤听了就不下三遍。
“那可是我兄长啊,你们能想象吗?稀奇,太稀奇了。”雨顺摇头晃脑了一阵子,倏然一本正经看向许栀和,“但是我回绝了他。我对他说,许娘子将我照顾的很好。”
雨顺还记得那天夜里,风调飞檐走壁,到了他居住的院子门口,一身飒沓的黑衣折射着月光清辉。转头看见他的刹那,硬生生将到了嘴边的“看你,又瘦了”咽了回去,随后开始干巴巴的寒暄。
最后离开的时候,风调语重心长道:“若是受了委屈,别强撑,随时回来。”
雨顺:“没有啊兄长,许娘子对我很大方,维熙哥也很好,我吃薯蓣都不收我钱的。对了兄长,郎君是不是有时候还让你晚间出门来买薯蓣?”
风调:“……我走了。”
雨顺咂摸了一下,觉得现在这样就很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很多时候,都是兄长在后面给他收拾烂摊子。现在离开一段距离,既不会影响见面,连带着自己在郎君那儿的风评都变好了,正如许娘子所言——时光会自动美化记忆,离开愈久,一些缺陷会慢慢被忽视,留下的都是最美好的印象。
常庆妤道:“许姐姐能给你的,我也能给你。”
她一字一句说得缓慢。
雨顺夸张地往后仰了仰:“不是吧,常姑娘你是在夸我吗?”
说完,又邀功般看向许栀和,“许娘子的身边真是来对了,现在人人都把我当成个宝。”
许栀和看着他露出的一双狗狗眼,示意他先别急着激动,“冷静一下,庆妤有别的话想说。”
雨顺:“嗯?”
常庆妤托着下巴看他,“你要不要上门当我家赘婿啊?”
“……”雨顺猛地往后一跳,离马车一丈远,“常姑娘,你在开玩笑吗?”
“没有,我兄长眼光太高,选的人不肯上门赘婿,放低要求又觉得配不上常家,迟迟未做决断,”常庆妤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我觉得你就很好啊,相貌过得去,人也有趣,最重要的是知根知底,我兄长也放心,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雨顺缩了缩脖子:“什么皆大欢喜,常姑娘你是在开玩笑吧……”
他像是想到了什么,连忙摇了摇头,“要是叫我兄长和常郎君知道了,我八成要被抽筋剥皮,不可不可,我还想多过些舒坦日子呢。”
常庆妤想到自家那个挑剔的兄长,颇为苦恼地“唔”了一声,“既然你不愿意,那就算了。”
雨顺看她脸上没什么遗憾之色,壮着胆子宽慰道:“常姑娘貌美如花,以后什么样的良人找不到,我和兄长出生微寒,难以与你相配。”
常庆妤道:“你不用自轻自贬,我只是觉得,如果一定要和一个人共度余生,倒不如自己选择一个有趣的人,既然你不愿意,我们便把此事揭过,当作什么都没发生即可。”
雨顺观察着许栀和的神色,见她微微颔首,放下心来:“姑娘能这么想就对了。对了,现在是去外城还是金酥斋?”
许栀和伸手搭在常庆妤的肩上,后者朝她笑:“我都行,看许姐姐的意思。”
“……”许栀和想了想,做出了决定,“先去外城吧。”
潘楼街的消息日日都能传入许栀和的耳边,外城却因为距离原因需要专程叫人打听才知道情况,她今日计划的重点便是亲自来看一眼外城的和乐小灶。
第155章 可观 “人称外城小‘潘楼’。”……
雨顺得令,和车夫并肩坐在前排。
许栀和将纸重新看了一遍,上面除了旬初特惠,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
将纸上的内容又过了一遍后,她眼角的余光不动声色瞥向了旁边稍显低落的常庆妤。
刚刚和雨顺说是玩笑话时还能一幅风轻云淡的小姑娘,真将话说出去后,自己陷入了漫长的沉默,耷拉着眉眼。
见许栀和视线落在自己身上,她小声哼唧了一声,用力的抱着她的胳膊,“许姐姐,我是不是说错话了?”
“有点大胆,但是只有你、我和雨顺在场,没旁人听见,所以没关系。”许栀和伸手在她毛茸茸的脑袋上拍了拍,“后面说开了,雨顺说不准都没放在心上。”
常庆妤伸手捂在脸上,“尽管如此,我最近是不好意思见他了。”
许栀和:“你母亲和兄长很急吗?”
“他们两个不急,急的是父亲和族中其他长辈,”常庆妤说,“不能早早定下入赘人选,他们会给我相看人家……嫁给旁人哪有待在自己家中舒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北宋县令庶女》 150-160(第7/16页)
许栀和本想赞同,旋即想起自己的经历,偏头轻声说:“那也不一定。”
常庆妤:“嗯?许姐姐你说什么?”
“快到了,你不是说一直想去看看应天府和乐小灶吗?这边很相像,”许栀和莞尔,“现在饿不饿?”
常庆妤下意识地摇了摇头,一怔,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想吃。”
许栀和被她的反应逗笑了。
和乐小灶门口,听到声响的秋儿已经跑了出来,雨顺利索地从前排跳下来,笑着和秋儿打趣,“你怎么知道是姑娘来了。”
秋儿:“除了姑娘过来,谁会牵马车过来?”
许栀和刚下来,秋儿便丢下还在搭话的雨顺,走到她身边伸手扶着她,“姑娘,雪还没化,你怎么就出来了?也不多休息休息?”
“休息的时间够久了,出来活动活动,”许栀和朝她笑,“现在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我和庆妤还准备过来吃点东西呢。”
秋儿:“常姑娘也来了?快进来坐。”
“不急,”许栀和示意她稍安勿躁,“庆妤好奇和乐小灶,我带她参观参观。”
秋儿心领神会,“那姑娘你们先看着,我去后厨看看。”
许栀和点了点头,带着常庆妤在门口转悠。
常庆妤略显好奇地跟在许栀和身后打量着和乐小灶的陈设和布局,暖黄色的桌布搭配着毛毡的绿叶,十分温暖舒适的环境。
往二楼去,竹帘将空间分割成一片片小小的区域。
常庆妤寻了一处临窗的位置坐下,正了正衣冠,认真评价道:“现在还不是饭点,都有这么多的客人,营收肯定很可观。”
许栀和说:“还可以。”
她回答的很矜持。
旁边雨顺倚在竹帘旁边,双手抱臂,“人称外城小‘潘楼’。”
常庆妤卡顿了一瞬,才慢吞吞地竖了根大拇指,“潘光哥哥要是知道,八成要后悔了。”
许栀和端起桌上的茶壶给杯子里满上水,然后端起一杯茶水放在常庆妤的面前,淡定道:“无妨,反正他后悔的事情不止这一件。”
常庆妤扑哧一声笑出来。
秋儿亲自用托盘端了两碗菜过来放在桌子上,“后厨还有两个菜,一碗猪骨汤,姑娘稍等。”
许栀和:“不急,我刚好有话跟你说。”
秋儿半推半就地坐在了许栀和的身边,一双水润的眼睛乖巧地看着她,“姑娘要说什么。”
许栀和组织了自己的语言,与秋儿说明了自己的计划,后者和她相处的久了,几乎是瞬间就领会了她的意思,“我明白了!姑娘,你放心吧。”
许栀和用赞赏的眼神看着她,“嗯嗯,刚好过段时间就新岁了。正好趁这段时间准备一下。”
顿了顿,她接着道:“今年一年帮工都辛苦了,年底时候每人多给五百文红封。”
秋儿对许栀和这种逢年过节就会想着发红封的习惯早就习以为常,她熟稔地点了点头,压低声音在许栀和的耳边道:“表现好的酌情多给一点是不是?”
许栀和伸手点了点她的鼻尖,“上道。”
秋儿离开的时候将许栀和写的单子一道带走。
临近午时,和乐小灶的人越来越多。秋儿将剩下几碗菜端上来后,立刻马不停蹄忙活起来,有几个熟客过来,还会笑着与她打招呼。
秋儿像在应天府一样熟练地收下“秋儿掌柜”这个称呼,笑着反问:“还是老三样?”
食客点了点头:“对,劳累秋儿掌柜了。”
“不劳累,”秋儿说,“不过你常在的临窗位置今日坐了我们东家,隔壁位置视野也好,换成那边如何?免费送你一坛气泡酒。”
食客本想抱怨几句,听到秋儿后半段话,立刻眉开眼笑:“外面停着的那架马车吧?要的要的,既然是东家来了,还请秋儿掌柜帮我问声好。”
寒暄几句,食客笑眯眯地到了二楼。
隔着竹帘,他好奇地朝着张望,但对上随行的两个常府护院时,立刻避开了视线。
常庆妤惊叹地看着秋儿,“许姐姐,秋儿年纪和我相仿,说话做事都比我成熟好多。”
“刚从太平州过来的那段时间,她一个人承受了很多,”许栀和的眸底闪过了一丝心疼,不过很快被灿烂的笑容取代,“不过现在越来越好了。”
和乐小灶开在盛夏的尾声,那时候她身子比原先笨拙,过来的次数屈指可数。
外城不比内城,什么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好在那时候雨顺已经主动提出留在家中,许栀和让家中新招的小厮换上衣裳跟着雨顺一道在和乐小灶转悠了几圈,才镇住外面蠢蠢欲动的一些人。
这期间,秋儿向来是报喜不报忧。
直到觊觎和乐小灶的人被摆平、悦悦平安降生,秋儿才在过来看她的时候说起前段时间的不太平。她说起喜讯时眼睛亮晶晶,夸赞着外城的治安越来越好,之前她还瞧见过不轨之人在和乐小灶外面转悠,后来全都销声匿迹。
“如果可以,”许栀和收敛纷繁的回忆,轻声对常庆妤说,“我希望她能够轻松一些,也希望你永远不用体验一夜长大的感觉。”
常庆妤深以为然,“回去之后我便抱着祖父和父亲、还有兄长的大腿,让他们廉洁奉公,不要将常府几代的积蓄毁之一旦。”
她不通时政,却也知道自己的生活多亏了几代人的积累,一旦倾覆,如大厦倾塌,她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也将荡然无存。
“前两日兄长在家中说,最近官家兴修皇城主干道若干,国库空虚,盯上了一些大家族。他让我们族中几个姊妹谨言慎行,切莫招摇过市。”常庆妤顿了顿,接着道,“兄长鲜少露出那般严肃的表情,想来这件事很严重,许姐姐,你也多注意点。”
说完,又自觉不妥,连忙道:“我当然知道许姐姐和姐夫两袖清风,只是提醒一句。”
许栀和:“我明白你的好意,你不必担心。”
关于国库这件事,许栀和在陈允渡那儿听到比常庆妤说的更详细的内容。官家这次盯上的,是张家。
贵妃的母家。
陈允渡说的隐晦,许栀和也没有挑明,两人心知肚明,官家虽然有意,但若是贵妃求情,难保他不会心软。
常庆妤又说了几句,连忙岔开了话题,“好好地吃饭,说这些做什么。我母亲生辰快到了,是整四十的大寿,准备好好举办一场宴会热闹热闹。故而今日,还想请许姐姐作画一幅,好叫我拿去讨母亲欢心。”
许栀和对常大娘子的印象很好,闻言,欣然应下,“自然,不知道常大娘子喜欢什么?”
常庆妤蹙眉做思考状。
许栀和提示:“比如瑞兽贺寿,或者百花齐放之类,这些都常见,要想别出心裁,端要看大娘子喜欢什么。”
“母亲性情淡然,要说最喜欢什么,到也不见得……”常庆妤想了想,迟疑道,“我,或者是兄长,她应该最喜欢我们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北宋县令庶女》 150-160(第8/16页)
她有些泄气:“但是庆寿的生辰礼送我和兄长的画像,会不会不太好?”
“怎么会?”许栀和伸出指尖在茶杯里面蘸了点水,“那便画一幅阖家团圆,融百花争春,组成一个寿字。”
常庆妤:“如此甚好!”
她正准备继续说些什么,忽然听到楼下传来一阵响动。
许栀和隐约在人声中听见了“阵仗”和“排场”,随后便是一阵桌椅板凳挪动的骚动声,没几瞬功夫,食肆的客人走了大半,纷纷离去。
“哎——”许栀和叫住一个正在上菜的小二,“楼下发生了什么事?”
和乐小灶的帮工都是认过脸的,见许栀和出声,他立刻认出这位是东家,俯了俯身道:“东家娘子,似乎是城关的三门一道开了。”
素日里供来往行人、商旅进出,只开中门即可,三门同放,皆是重大的事情。
比如皇帝出城祈雨,一品大员回京,抑或是军士班师回朝。
小二道:“是过来歇脚的客人说的,外面已经传开了,现在城门口估计已经挤满了人。”
无论是哪一种情形,百姓都喜闻乐见。不说和自己有没有关系,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是好的。
剩下的小二就不知道了,许栀和向其道谢,后者有些受宠若惊,连声道“东家客气”。
常庆妤若有所思:“现在是冬日,自然不存在什么祈雨。难不成一品大员回京?也不像,寻常一品大员回京不会闹得这般轰动。”
第156章 机灵 “深得王维熙真传。”
她思考期间,秋儿已经折返回来,向两人见礼后,说起堂中食客的离开缘由:“今年陆国公和两位郎君回城,他们啊都是赶去城门看热闹的。”
常庆妤“啊”了一声,“原来是陆国公啊,怪不得。陆家满门忠烈,世代从戎,能引起这般轰动,实属正常。”
秋儿原先不知道,但刚刚那会儿功夫听好几个食客交谈,说起当初与西边打战那会儿,年过七旬的陆老国公主动请缨,折在了西北没回来。虽说战事败了,但本该含饴弄孙的年纪还能主动上战场,光是这份气节,就让人钦佩。
算上故去的陆老国公,陆家已经有三代人都死在了疆场,是官家亲封的忠烈之家。
许栀和听着两人的交谈,落在窗棂的眸光有些飘忽。
北宋是一个矛盾又辉煌的朝代,她年幼时知道自己生活在仁宗朝初期,心中是庆幸居多——在这个并不算漫长的朝代,这段时间相对稳定宽和,没有那么多的颠沛流离,也没有让人心碎的故土难归。
身处其中,才能切身体会汴京的繁华和业余生活丰富: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宵禁被取缔,夜市和瓦舍兴盛,从南越引进的占城稻在朝廷的扶持下推广,虽未能达到天下无饥馑的局面,却已然一年好过一年。
在汴京安宁太久,许栀和几乎都快忘记边陲的摩擦动荡其实从未远离。
“许姐姐,你想什么呢?喊你好几声都没有反应。”常庆妤伸手在许栀和的面前晃了晃。
许栀和回神,看着尽在咫尺两张担忧的面庞,浅笑着摇了摇头。
“现在城门那边应该不挤了,我们就先离开了,”许栀和对秋儿说,“过两日除夕,记得回去吃年夜饭。”
秋儿嗯了一声,将两人送到楼下。
离陆国公一行回城隔了差不多半个多时辰,人却没怎么减少,常庆妤本淡定地坐在马车里面,外面一声接着一声的交谈声透过帘子传进来,她忍不住弯腰探头朝着外面望。
“怎么回事?国公府的马车还停在这儿……哎,我好像看见姐夫了。”常庆妤伸手推了推许栀和,在马车窗口给她留了个空间,“许姐姐你看那边。”
“他这两日忙的很,会不会看错了?”
许栀和慢吞吞地挪过去。
“不是,真是姐夫,”常庆妤快速反驳她一句,下一秒已经大咧咧朝那边挥手,“姐——”
许栀和看清骑马的人,立刻捂住常庆妤的嘴,“嘘。”
但是另一边的陈允渡已经听到声响了,旁边的同僚笑着与陈允渡说了几句话,前者照单全收,嗓音清冷道:“我去看一眼。”
同僚笑着道:“去吧去吧,瞧这架势,还得堵一会儿呢。”
陈允渡翻身从马背上下来,走到马车旁边,刚准备出声,便看见帘子被人从里面掀起。
许栀和的发簪上的珠坠摇动不休,看起来刚刚才剧烈移动过。她睁着一双杏眸,潋滟着盈盈水光,语气是故作镇定的随意,“在公务?”
常庆妤从许栀和身后探出半个脑袋,打了个招呼:“姐夫好。”
陈允渡略一颔首,回答了许栀和的问题:“算是。城道修缮,前面有段路需要绕行,路上没有标识,上面便派我和冯京过来。”
过来当个人形标识,顺道评测一下上期路面加固情况。
许栀和:“那你现在?”
“现在算不上空闲,但与你说几句话的时间还有,”陈允渡看她们车马方向,“是去了外城?”
许栀和:“对。要是早知在城门口遇见你,合该打包些餐饭。”
现在午时左右,他们一行人不知道在这儿站了多久,还没用过饭。怪不得回回刁娘子过来,都要念叨梅尧臣一日三餐颠三倒四,年纪轻轻落下胃病。
陈允渡笑了下,直白道:“无妨,今日在路上偶见你,算意外之喜。原还有些饿,现在不觉得。”
许栀和听得耳热,低嗔道:“庆妤还在呢。”
常庆妤双手牢牢捂住自己的耳朵,乖巧道:“可以当我不存在。”
陈允渡看了一眼常庆妤,没有继续故意逗许栀和。
“从小灶到这儿不算远,我叫人运些过来,你们一行几个人?”许栀和问。
“我,冯京,还有三个员外郎,共五人。”陈允渡报完人数,客气道,“有劳娘子了。”
他眉眼含笑,轻轻朝许栀和拱手。
许栀和坐在马车上,正好与他平视,她受了陈允渡的谢礼,“不客气。”
等餐饭送过来,陈允渡多走了一趟,将其余四个人的送去。正在马背上百无聊赖的冯京看到饭,瞬间来了精神,“弟妹让人给送的?”
陈允渡点头,将其他三份分出去。
其中有一个员外郎看着陈允渡,“小陈郎君,你自己没有吗?我还不是很饿,要不这一份……”
陈允渡:“我有。”
员外郎一脸茫然,眼神后移,看见了马车旁边站着的一抹杏色身影,瞬间闹了个脸红。
旁边几人哈哈大笑,属冯京笑声最张扬。
“快过去吧,别让弟妹等着急了。”
站在马车旁边的许栀和隐隐约约听到了笑声,她用脚尖踩了踩地上的一颗枯草,装成不在意的样子。
等脚步声近在耳畔,她偏头看向陈允渡,“他们……还习惯吗?”
陈允渡在脑海中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北宋县令庶女》 150-160(第9/16页)
琢磨了一番该如何文雅描述他们狼吞虎咽的行为,须臾放弃,神色认真道:“像两日没吃饭。”
许栀和看着他不似作伪的神色,笑:“喜欢就好。”
说完,又特意压低声音,“刚好今日买了糕点,等吃过……”
陈允渡拿饭的动作一顿:“这也要给他们?”
饭就算了,填饱肚子,糕点也要给?
“不给不给,”许栀和目瞪口呆,但很快又反应过来,顺着他的毛哄,“只给你。”
陈允渡得偿所愿,又恢复了一开始的清雅,仿佛刚刚警觉的人不是他。
半响,吃完饭的冯京送回碗筷,特意向许栀和道谢:“多谢弟妹。”
许栀和微笑着摆了摆手,雨顺在旁搭腔:“若是觉得好吃,以后常去外城和乐小灶……水云巷看着最气派的那个就是。”
冯京微微诧异,随后了然一笑:“我记得了。”
许栀和拉住恨不能追上去与冯京继续介绍的雨顺,将分装好的糕点放在陈允渡手上,“那你忙,我们先走了。”
经过这么一段时间,城门已经疏通了。
陈允渡:“晚上见。”
回去路上,雨顺小声和许栀和说着话:“我刚刚是不是很机灵?”
许栀和看着他阳光灿烂的笑,朝他比了个大拇指,“深得王维熙真传。”
“真的吗?那可太好了。”雨顺眼睛发亮,喜滋滋的收下许栀和的评价,一路上雀跃地哼着小曲儿。
下午,许栀和与常庆妤同去了一趟金酥斋,又将布坊的账本拿回来,在朱雀门分道扬镳。
回到家中,已经黄昏。
许栀和将厚厚一沓账本放在书案上,累的直接顺势趴在了桌上。
听闻许栀和回来的方梨从屋外进来,肚子中酝酿了一肚子的埋怨——说好了只出去一会儿,整整一日不见人?
可真看见了累成一滩的许栀和,到底是心疼占了上风,将许栀和扶到软榻上坐下,吩咐两个丫鬟去准备沐浴用的热水。
她自己则轻轻帮许栀和揉按着小腿肚。
许栀和犹如在天堂,舒服地嗟叹一声。
“姑娘,”方梨看着她的神色,喉头温情的话一出口变了个味道,“今天走得舒服吧?明日再走一天试试?”
许栀和耍赖皮般抱住方梨的胳膊,“老实了,明天我老老实实待在家中。”
方梨:“但愿你说到做到。”
她揉按的动作猛地加重,一阵尖锐的酸麻感上涌,许栀和的困意消散大半,眼泪汪汪地看着方梨,“你刚刚是不是在阴阳怪气?”
方梨面无表情:“没有,姑娘想多了。”
许栀和:“明明就是,不然你为什么不敢直视我的眼睛?”
方梨没有搭理许栀和,她动作熟练地换了一边,安排后面的事情,“等你沐浴完悦姐儿也吃饱了,等下抱来正堂陪你用晚饭。”
许栀和迷迷瞪瞪,须臾后恍然大悟,“我还有一个女儿哦。”
“……”方梨有些无语凝噎。
正好此时,丫鬟站在帘子外请示:“大娘子,热水准备好了。”
许栀和还躺在软榻上不想动弹,方梨连拖带拽地将她拉起来,带着她走到浴桶边。
里面层层叠叠铺着花瓣,被热气蒸腾出的花香弥漫在室内。许栀和浸泡在热水中,细密的热水浸泡在肩头,滑落一滴滴水珠,方梨在旁边提醒:“可别在水里睡着了。”
许栀和很淡定:“别看我闭着眼睛,其实我意识很清醒。”
为了增加自己的可信性,许栀和竭力睁开眼睛,有一下没一下地扒拉着桶中的水花。方梨抱着双手在旁边围观,见她动作迟钝下来,才接手浴桶里面的布巾。
等沐浴完毕,准备好的晚膳摆上了桌。临近岁底,新鲜的蔬菜不多见,桌面只简单两素两荤,外加一碗炖汤。
食物的香气入鼻,许栀和打起了点精神。她先逗了逗旁边摇篮里面的悦悦,然后坐下动筷。
房中一时间陷入安静,只余轻微的碗筷碰撞声。
晚饭接近尾声的时候,前厅突然传来一阵响动,片刻后,有守门的小厮上前:“大娘子,陆国公府陆姑娘来咱们府上了。”
许栀和有些讶异:“书容姐姐?今天陆国公回来,她不应该在府上团聚吗?”
小厮如实回禀:“不知道,大娘子你去看看吧,陆姑娘脸色不太好。”
第157章 陪伴 “要不要我陪你?”
许栀和犹豫了一瞬,站起身,一边往身上披斗篷一边看向站在门口的丫鬟,“去厨房端两个清淡的菜色过来。”
丫鬟领命退下。
夜里风凉,屋檐下还堆着未化干净的残雪。许栀和走到前厅,看见呆呆坐在一边的陆书容。
她是孤身一人前来的,往日随行身侧的贴身丫鬟南水也不见踪影。许是来得太急,她的发髻微微松散,反倒没了平时高高在上不容侵犯的孤冷之感。
但即便如此,她抬眸的瞬间,许栀和仍旧想到了枝头梅花初绽的惊艳,剔透又晶莹。
许栀和放轻了自己的脚步,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陆书容如一只受惊的兔子看着许栀和,浅色的瞳孔里掠过一丝淡淡的迷茫,旋即涌现一股委屈,她咬着唇瓣,直到唇色发白。
许栀和坐在她对面,倒了一杯热水递给她。
“书容姐姐,有什么能帮得上你的吗?”许栀和小声问。
陆书容的心绪很乱,听到许栀和的问题,她伸手的动作滞涩了一会儿,然后低声说:“我不知道现在可以去哪儿。”
许栀和:“那就现在这儿住下吧,我叫人收拾客房,你想住多久都没关系。”
陆书容颤了颤眼睫,似乎在等许栀和问自己发生了什么,等待了片刻,四周依旧安静。
只有炉子火星四溅的噼啪声。
陆书容的警惕一点点消散,她的面庞恢复了一丝血色,“不会打扰很久。”
许栀和:“都是小事。今日家中菜色简单,你将就吃一点。”
陆书容本想推辞说自己吃不下,目光扫到两碟青蔬小炒,改了主意,坐下来安静地吃着饭。
许栀和陪在旁边,单手托着下巴。有丫鬟走到她身边低声附耳了几句,许栀和神色微动。
几乎是在她站起身的同一刹,陆书容也抬眼看向她,紧张地问:“是不是他追上来了?”
“不是,”许栀和宽慰她,“是我夫君回来了,我去迎一迎。方梨,你留在这儿陪着书容姐姐。”
方梨本想说什么时候姑爷回来需要你亲自去迎,听到后半句话,明白过来,朝着陆书容微笑:“陆姑娘,我在这儿陪着你吧。”
陆书容犹豫片刻,点了点头。
安抚好陆书容后,许栀和走到门外,王维熙和雨顺像左右双煞一样跟在她身后,抬眼瞧着停在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